1 写黔江的民风民俗作文
黔江,一片用碧水与青山描绘的天地,洋溢着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闪烁着悠远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24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9万人口的728%。巴楚后裔在自成一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其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节庆礼仪、婚恋丧葬、生产交通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特有的习俗风尚、传统和禁忌。
长期沿袭而形成的共有的行为方式浓缩出族殊俗异的民族文化。服饰习俗 土家族男穿对襟,女着满襟,配上绣花围裙、乡花鞋,已婚妇女梳发,插金银首饰。
苗族男装简朴,女装繁华,妇女上穿上襟大领,下着长裤大襟衣,胸前和袖口及裤脚要滚边、透花或抽纱,并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间。男子多穿对襟大褂。
男女头缠青帕、花帕或白帕,花帕层层叠叠,大如斗笠,有峨冠秋菊之美。苗族首饰中头花、银帽、银角、压领、银披肩及各种衣片银领等造型精美,品种繁多。
居住习俗 黔江少数民族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喜居吊脚楼,为“干栏式”全木结构,底楼作畜舍或搁置农具及石磨等生活设施,楼上住人。楼的四周铺设走廊,方形窗户用木条装上万字格花纹,屋檐呈鱼尾上翘,屋基选择看重“龙脉”走向和地理气势。
歌舞习俗 黔江人民虽然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但世世代代乐观豁达,安居乐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擅长歌舞,其劳动歌、薅秧锣鼓歌、山歌、哭嫁歌、木叶情歌等皆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且构思精巧,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驰名区内外的摆手舞、花灯舞等极富群众性,旋律轻快,动作原始质朴,给人爽心悦目的感受。黔江,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手工制品 黔江人民心灵手巧,竹编、腾编精巧雅致,木制器皿小巧玲珑,织锦、刺绣、蜡染等丰富多彩,木雕、石雕、木刻等美观大方,西兰卡普更是黔江一绝,琳琅满目的商品是黔江人民智慧的结晶。 婚恋习俗 黔江的婚恋带着对歌传情的自由恋爱色彩。
同时也包含了媒人求婚,讨庚,送期,哭嫁,娶亲,对歌及抢新等庄重的传统习惯。婚恋流程一环扣一环,既严谨又自然。
而丧葬则带有浓浓的封建迷信色彩,从送终,报丧,入棺,办“道场”,唱孝歌,招魂到跳丧,发丧,下葬无不体现超度亡魂的民间习俗。古时曾有悬棺葬的习惯,如今大都实行土葬。
生产生活 黔江人勤劳勇敢,基本是手工劳作,以肩挑或背的形式负重运输,生产工具多为自制,迄今仍保留着石磨、臼、风包等原始的劳动工具。生产中团结协作,薅秧锣鼓即是一种集体劳动方式。
生活中热情好客,迎宾、待宾、送宾礼节淳朴浓烈。以鸣炮迎宾,用油茶汤和上等饭菜款待宾客并献咂酒,挽留客人千言万言,情真意切,送客一程一程,极尽地主之谊。
空闲时妇女做布鞋、绣鞋垫,男人则以竹木制作各种器具。农闲季节常常全寨青壮男人上山围猎,或放孔明灯等,其乐融融,亲密无间。
节庆习俗 黔江除传统的清明、端午、月半、中秋、春节等五大节气外,还有摆手节、赶秋、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羊马节。节庆或祭祀或庆祝,侧重各不相同,哪种节庆过哪种生活,以酿豆腐、米粉、粽子、油茶汤度过节日,同时开展一系列活动。
游艺民俗 黔江人擅长打镏子,吹长号、打锣鼓、奏咚咚奎,经常性开展舞龙狮,滑龙船,扭秧歌等活动,年霄舞、花灯、铜玲舞、傩戏、板凳舞等民间游艺喜闻乐见,扭扁担、竹玲球、抢花炮、打三棋、踢踺、和尚棋等竞技活动异彩纷呈。 黔江,古远的丹兴,悠远的历史进程造就了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情。
这里不仅有大众广场摆手舞的魅力无穷,旅游天地的风情万种,而且还有桥梁村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以及散布民间的风土民情,构成一个洋洋大观的民族风情园。山水的美丽赋予了人性的灵动,历史的沉淀铸成风性的独特。
山之奇、水之美、林之茂、人之淳、俗之异、情之浓……结合成神秘怡人的黔江旅游。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光临每年9月28日在黔江举行的“中国土家摆手舞节”。
2 黔江仰头山作文重庆主要景点 :
渝中区:鹅岭公园、文化宫、少年宫、浮图关公园、大礼堂、朝天门广场、罗汉寺、枇杷山公园、红岩革命纪念馆、宋庆龄陈列馆(两路口)。
江北区:怡丰海洋公园(游泳)、石门公园、嘉陵公园(现为嘉陵广场)、佰富江景高尔夫俱乐部、三洞桥观音寺、望江温泉、铁山坪森林公园、鸿恩寺公园。
南岸区:慈母山温泉渡假村、慈云寺、南山(白兰园、梅桂园、蔷薇园)、游乐园(原科普中心)、兴澳海底世界(看海洋动物)、老龙洞、大金鹰(金鹰山庄)。
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世界风光公园)、平顶山公园、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纪念陈列馆)、歌乐山森林公园、巴人湖渡假村、步云山庄、都市农家乐。
九龙坡区:重庆动物园、白鹭大庄园、华岩寺、天赐温泉、海兰云天会议中心。
渝北区:统景温泉、碧津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张关水溶洞、重庆绿色生态公园、花卉园 。
巴南区:圣灯山、南泉、云篆山、东泉、南湖、姜家雾露洞、桥口坝温泉、阳光温泉渡假村。
北碚区:北碚公园、龙凤溪公园、缙云山公园、金刀峡、水波洞、康乐渡假村、观音峡森林公园、北泉。
长寿区:长寿公园、楠木院森林公园、快乐岛渡假村、凯源湖渡假村、长寿湖浴宾岛渡假村。
璧山县:大沟玉龙山庄、青龙湖渡假村、白云湖渡假村。
合川区:合川市滨江公园、蟠龙湖公园、花果山公园、人民公园、清风寨渡假村、森之春休闲渡假村、钓鱼城。
大足县:大足滨河公园、北山公园(以笛女石刻而闻名)、森林公园、龙水湖渡假村、枇杷山庄、宝顶石刻(大足石刻)。
双桥区:双湖渡假村。
潼南县:杨尚昆陵园、大佛寺、双江清代旧居、杨尚昆旧居、杨黯公陵园、人工运河、崇龛万亩油菜花。
铜梁县:金龙湾温泉、祥龙温泉渡假村、巴川镇温泉、巴岳山温泉、中华龙温泉、西泉、龙凤公园、巴岳山玄天湖温泉风景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荣昌县:峰高东胡生态园、金山寺、西部陶都博艺馆、螺罐山云峰寺。
江津区:四面山、大园洞森林公园、临峰森林公园。
綦江县:南州公园、古剑山森林公园、丁山湖生态园。
万盛区:万盛石林、樱花温泉、二郎山庄、毛里湖旅游区、关坝镇漂流、黑山谷。
永川区:桂山公园、重庆野生动物园、茶山竹海、金盆湖渡假村、卫星湖、来龙湖渡假村、桃花山庄、国际茶文化旅游区、黄瓜山农业生态区。
巫溪县:白果林场森林公园。
开县:万寿泉、温泉仙女洞、刘伯承纪念馆、刘伯承故居。
梁平县:石马山公园、双桂堂旅游接待中心(又名双桂堂)、双桂湖、蟠龙洞、东山林场、老龙洞、猫儿寨、七星湖、飞机坝。
忠县:天池林场。
云阳县:张飞庙、观音岩旅游景点。
奉节县:天坑景点、白帝城 。
巫山县:平河渡假村、神女庙、小三峡风景。
万州区:光华渡假村、龙冠自然风景区、青龙瀑布、太白公园、乌龙池公园、歇凤山公园、金龙公园、沙龙公园、万县市博物馆、王耳包生态植物园 、万洲龙泉风景名胜区、盐井龙洞风景管理处。
丰都县:双桂山鹿鸣村大观园、丰都名山景点、娘娘湖风景区、雪玉洞、仙寨生态园。
南川区:河滨公园、三泉温泉渡假村、金佛山风景区、凤凰寺、古佛洞、三泉卧龙潭山庄。
涪陵区:金山峡宏声渡假村、湖光色渡假村、雨台山渡假村、望州公园、天山峡谷风景区、大木林场武林山森林公园、御泉河。
石柱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垫江县:凤山公园、迎风湖渡假村。
酉阳县:森林公园。
秀山县:花灯寨。
武隆县:芙蓉洞、仙女山森林公园、芙蓉江、天坑地缝、天生桥(天生三桥)、黄柏渡漂流
彭水县:茂云山森林公园。
黔江区:仰头山森林公园、小南海
3 黔江三岔河写作文家乡美家乡美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美景,随处可见。
如,美丽的西湖、桂林山水、奇特的张家界等。不知多少游客游览过,多少文人墨客笔下挥洒过,都赞叹不见。
可我更爱自己的家乡美。我的家乡坐落在贵州美丽的黔西南,这里是喀斯特地貌,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人们居住的好地方。
是中国西部的黄金旅游胜地,国家级风景区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国家级水利风景旅游名胜区有贞丰三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安龙招堤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从古到今,黔西南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有“贵州龙”化石、“兴义人”古人类文化遗址、南明历史遗迹“十八先生墓”、“永历皇宫”、何应钦故居等历史文化。
各民族大团结,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音乐、节日、风俗各具独特魅力。如,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査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载歌载舞。
此外,我的家乡,矿产资源丰富,有水资源、煤炭资源、铁矿资源、黄金资源、森林资源等,就拿森林资源来说。黔西南森林覆盖率达4044%。
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放眼望去山川披上绿毯。啊!谁不说我家乡美呢?我爱我家乡,美丽的黔西南。
4 黔江欢迎你我的家乡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蒲花村,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乡村,而且她的几处美景令人为之感叹!
· 第一处美景是:蒲花河,家乡美景-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蒲花村。蒲花河于黔江区濯水镇汇入阿蓬江,以各种地质奇观取胜。轻盈的蒲花河蜿蜒于蒲花境内,河畔一马平川,远处低丘起伏,碧桑绿树,鸟语花香。。一派田园美景!
· 过濯水大桥后,穿过阡陌纵横、渠道交错的蒲花河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沿蒲花河逆水而上2公里,便抵达黑龙潭。拔地而起的一座高山横江耸立,中有洞天,河流穿洞而过,上面成为高达300米的天生桥。但见三面环山,鹞子在空中俯冲盘旋,成群的燕子在高空飞舞。阻断的河床变成了悬崖底部的高约70米,宽约10米的天生桥洞,桥洞内游光一缕,影迹模糊。游出第一洞后,一个天然大漏斗惊现眼前,人称“黑龙潭”,底小口大,横切河流成长条形,悬崖峭壁上植被苍翠古朴。漏斗的另一侧是又一天生桥,高达100米,桥面石林被植被掩映,惟妙惟肖的一座“石拱桥”飞架东西。穿过第二个天生桥洞
5 黔江跑马山赏春作文400字“跑马溜溜的山,一朵溜溜的云……”,这首《康定情歌》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名扬中外。歌中唱到的康定,那是我亲爱的故乡;歌中唱到的跑马山,那是我家乡最美丽的山。当你正在攀登跑马山时,那一路上的奇异美景将把你深深迷住。你看,那风中的小草正在为你舞蹈;你听,那叮咚的山泉正在为你唱歌;你闻,那鲜艳的野花正在为你吐露芬芳。它们仿佛在说:欢迎你,远方的朋友。当你继续往上走,迎面看到的是一座高高的白塔。它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雄伟,像一位慈祥的神灵,保佑着我的家乡。
白塔正面是片宽阔的大草坪,每当“四月八”赛马节时,家乡的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在这里载歌载舞,歌唱幸福的生活。如果你再向前走,你就会看到一大片松树林,你看那松树,它们一株株,一排排,一列列,抬头挺胸地站在那儿,多像英俊的哨兵。天气炎热时,人们就树林里乘凉;秋天到了,松果一个接一个落下来,小朋友相约在这里捉迷藏,捡松子儿,快乐的笑声在山林里回荡。朋友,跑马山美吗?如果你要来游玩,别忘了叫上我,让我给你当导游。
6 美丽的黔江 作文 450字左右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乡下,那里既美丽又朴素!
春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空气中还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下班的还叔叔阿姨会感到疲劳,这时,放学的孩子会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到这山坡上散散心,聊聊天,来减轻自己这一天的疲劳。还有的人甚至直接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欣赏落日的美丽!
夏天,烈日炎炎,就连知了都热得在树上直叫:“知了!知了!”这时,顽皮的孩子们就会到池塘边戏水打闹。女孩子们就会到池塘边的草丛里聊聊天,热了的时候就到池塘里来戏水。而男生们则不顾自己的形象,卷起裤脚就跳到水里来捉大鱼!
秋天,鲜果飘香。枫树的叶子就变得金灿灿的,慢慢的从空中落下来犹如一个个美若天仙的仙女,美丽极了!淘气的男生们就拿起自己家的扫把来打扫,把叶子扫成一堆,然后就跳到叶子上面把叶子弄的乱七八糟的,真是然人哭笑不得!
冬天外面白雪一片,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到外面来打雪仗,那些雪在孩子们的身上跳来跳去,犹如一个个冬天里出现的雪精灵,美丽极了!
啊,我的家乡真美啊,我爱我的家乡!
7 作文:美丽的家乡也不知走了多少年,时钟的步子是那样长,永远的走,只是永远的停留,停留了若干年,若干年只是求得这种安定与幸福的生活,让这里的人感到了生命的真实与心灵的执着。
春天光秃的小树苏醒了,抽出嫩黄的新芽,一颗颗小露珠像璀璨的珍珠从嫩叶中顽皮地滚下来,落在土地上不见了;小草从地上探出头来,微风轻轻拂过。到处盛开出五颜六色的鲜花,香味芬芳扑鼻,给春天增添了色彩。
家乡的春天生机勃勃,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啊!家乡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
夏天夏天是是充满生机的季节的。瞧,一棵棵树长得可茂盛了,它们撑起一把把绿绒大伞,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
再看公园里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有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还有最美丽的“火炼金丹”……真是万紫千红,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与蝴蝶媲美,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秋天真是秋高气爽,大雁南飞!你看大雁正排成人字向南方飞去,大部分的叶子都变黄了,被风轻轻一吹就落下来,犹如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果园的水果数不胜数,有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红灯笼,黄澄澄的鸭梨,像一个个小葫芦,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挂在藤上,惹人喜爱;黄黄的香蕉,像弯弯的月亮……冬天冬天最美丽的,是晶莹、透亮的冰和漫天飞舞的雪。
清亮的水结成的冰,冷冷的,滑滑的,像一块块透亮的水晶。冬天的冰,也是多姿多态的。
刺骨的北风将冰块打磨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有钻石样儿的,有石桥样儿的,有石桌样儿的。那梦幻一般的雪花,总在你不经意间悄然飘落。
一会儿,大地间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奇幻世界,到处都铺上了一张厚厚的“毯子”;树上挂满了蓬松的银条儿、雪球儿,显得格外庄重;小草也钻在这毯子下沉沉睡去,等到明年再一展风采。如此美丽,不知多少个春春秋秋,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匆匆的依旧一片片滑落下来,依旧一片片舒来,不管是开花结果还是枯萎荒凉。
8 我爱家乡的山写一篇作文300字作者:何婉仪 | 学校:广东广州萝岗区九龙第一小学 | 时间:2014-07-06
我最喜欢山了,在那山间的草茵上躺着,任由微风吹拂过脸庞,露水沾湿了衣裳,倾听着风吹树叶沙沙响,这时的我,正在和山零距离接触。
山的一切都是美的,白云环绕在山腰,雾气洒落于山脚,蜿蜒曲回的小河在山谷间流淌,漫步山间,任诗意在心中轻舞飞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是山峰,傲视群雄的山峰。对!就是这傲气,在山峰上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欲与天公誓比高”,啊!山之颠,我站在上面,俯视山谷,就是长江黄河也不过是手指宽,山风呼啸,让人意气风发,山峰,有着一种傲气之美。
山腰,没有了山峰那股凌沥的傲气,却有着那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妩媚柔情。立于山腰间的一块青石上,看着白云环绕在山腰间,犹如一位美丽少女系着白丝带,美呵美,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山腰,有着一种柔情之美。
山脚,没有山峰的傲气,也没有山腰的妩媚,却别有着一种朴实无华,坐在地上,看着小草,大树,到处是生机,微风吹着,吹散了薄雾,初阳下,草上,树叶上的露珠熠熠生辉,山间的野花散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心醉,山脚,有着一种朴实之美。
山,你将山峰的傲气之美,山腰的柔情之美和山脚的朴实之美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啊,山,你真美。
本文写了作者喜爱的山的特点和品行。作者既能从直观上感受到山峰、山腰、山脚的不同的美,也能从更深一层,感受到它们的那种气质。而且本文语言描写流畅自然,比喻恰当形象,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高思名师:樊胜超
1、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2、苗族。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彩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3、基诺族。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4、高山族。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5、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扩展资料:
为什么中国少数民族的服装都这么鲜艳华丽。
鲜艳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经常出现在于晚会舞台、旅游景点和新闻联播里。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会穿得如此艳丽呢?其实,今天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
与汉族相仿,他们也更青睐适合当代生活节奏的现代时装,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壮族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它的街头与汉族聚居区并无明显差别。
即便在少有的一些传统民族服饰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区,当地居民穿着的民族服装也完全不会五彩斑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了华丽的民族服装,那多半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穿着他们的工作服,当然,也可能是汉族游客正在拍照。
是现代化的冲击,让少数民族放弃了华丽的传统服饰吗?恰恰相反,仅仅在几十年前,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日常服装比今天还要朴素得多。
素色的棉麻和毛皮往往是民族服装的主要原料,甚至树皮、草绳也会被加以利用,像如今那样占满高对比度色盘、从头到脚都是反光面料的民族服饰并不多见。如果生活在南方热带地区,一些族群的男性穿着甚至连能不能称为「服装」都不好说。
在上世纪50 年代一些南方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资料里我们就能看到一些这样的记录:……不论男女整天赤足,从不着鞋袜……平时上身赤裸,下身只盖遮羞布……身披毯子,下身不穿裤,只用勺形的木头或铜片遮住生殖器……族普遍穿上衣服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那么,这些朴素、粗犷的少数民族服饰又是怎样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华丽多彩的样子的呢?
1、增添元素,便于识别。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民族服饰,是50 年代中共开始系统地展开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概念。
早年间,大众对于中国境内不同族群具体形象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五族共和」的架构中。除了对藏族、蒙古族、满族等几个主要族群的形象和服饰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南方诸族群的认知基本是笼统的「百苗」印象。
50 年代,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状况调查展开后,许多边远地区原住民的日常着装情况才首次被学者系统性地记录下来。这些材料中记录的民族服饰还多呈现出朴素、粗犷的特点,族群差异也不那么突出。
但伴随着民族识别工作的不断推进,界定不同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就成为一项重要的需求,你属于一个少数民族,就应当拥有它的文化特征,最好还直接把它穿在身上。因此,各族群或自发、或被动地,把特定的民族视觉符号,体现在了他们的传统服装上。
生活在甘川交界地区的白马人在被认定为藏族后,其传统服装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典型藏族服饰元素。
在民国时期与汉族穿着并无差别的北京回族,则是出于民族认同的心理,在八九十年代后开始穿着民族服饰。不过在穿着方式上也做出了一些创新,一些觉得佩戴头巾过于麻烦的回族女性灵活地选择戴上了原本属于男性的小白帽。
2、也有部分民族服饰,是考虑到他们过上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在原有传统样式上艺术设计增色。
每认定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身着民族服装的形象,就被参与民族地区调研的美术工作者精心描绘,跃然纸上,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
尤其是在1979 年之后,随着55 个少数民族中的最后一个民族「基诺族」被认定,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少数民族服装标准形象也通过报纸、宣传画、教科书、邮票等媒介形式逐渐深入人心。
不过,当时确立下来的民族服装,尽管已经较少数民族早年的日常着装「增色」不少,还是远未达到今天民族服装的绚丽程度。
3、登上舞台,多姿多彩。
少数民族服装最终的华丽转身,还需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后。与今天相比,40 年前完成民族识别后的民族服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仍是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需要穿上身的。
从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开始,情况才开始变化,随着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大多不再花费大量精力去手工制作用于日常穿着的传统民族服装,而是选择购买方便和简洁实用的现代服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中,他们也多穿着买来的衣服。
到今天,除了一些生态环境极为特殊且自身文化延续性较强的民族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完全改穿现代服装,传统的民族服装彻底失去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
民族服装的意义,收缩到文艺演出等对外展示的场合中,而这样的定位,对服装的民族辨识度提出了更高需求。 对于舞台上的演员,很少有人喜欢过于质朴的着装,为了演出效果,新时代的民族服装越来越色彩丰富。
4、由于有机械化量产的通用民族服装装饰材料,华丽的民族服装反而比昔日朴素的民族服装更易制作、获取。
因此,在功能需求和生产便利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服装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绚丽多彩模样。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绚丽的民族服装也只会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里。
参考资料:
满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服饰特点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满族的服饰多样性分为平民旗装,贵族旗装。
平民服饰
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女子服饰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
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贵族服饰
礼服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其中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衮服、龙袍;常服则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还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至于其他颜色朝服的穿用,则在祭天和天坛祈谷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时用月白色,即浅色蓝。
吉服
吉服主要用于吉庆节日、筵宴迎銮等场合,装饰华丽,又称为“彩服”、“花衣”。
常服
常服是在一般性正式场合穿的服装。褂是圆领对襟长褂,穿在袍外。与礼服的箭袖不同,常服褂为平袖,四面开叉,身长到股,颜色多为石青,花纹也无特别规定。后妃常服以袍为主,纹饰多样,有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和百蝶等等。
便服
便袍或素,或暗花,或织绣各式花纹,丰富多彩。坎肩中一种名为一字襟,满语称为“巴图鲁”,即勇士的意思,朝廷要官多穿此坎,又称“军机坎”,俗称“十三太保”,因为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纽扣,共十三粒。
满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帽子底部有动物的皮毛形成的一圈
衣服:男性窄袖衣服长至膝盖处,多是动物皮或布制成,褂子男女无差别(除了黄马褂)
鞋子:男性是用动物皮做成的靴子,女性是在鞋子底部中间的位置有个像倒过来的花瓶的东西
满族的特点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
满族人衣服的特点 服饰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周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视和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往日旗装的模样。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DD发冠。
过去,满族妇女重视发艺。满族女孩幼年时同汉族女孩一样,多梳成两个小辫,俗称丫头。直到成年方改丫头为盘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双喜福头 等发式,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满语称为“答拉赤”。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 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发冠了。
旗头
发冠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推翻,满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采用了现代西方的文明发式,体现了新时代的风貌。
马蹄底鞋
除旗袍、发冠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过去满族女子的审美情趣不同于汉族女子,她们没有缠足的陋习近代文人曾称赞“金头无玉脚、旗女皆天足”,因此她们可以穿着木底高根极具艺术装饰性的鞋子。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除了少数节日庆典活动外,平时基本已 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
满族服装有什么特征?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官员朝服。本土为领衣实物。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清朝中叶,汉族妇女模仿满族宫女发饰,发饰品种繁多,各个时期流行的发式也各不相同。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袍衫(旗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也深受汉族妇女的喜爱,不过满族的女装没有汉族的宽大。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此图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袄裙的妇女。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髻为尚。以后还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用藤丝的,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发髻梳成扁平的形状,俗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渐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点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
满族女性的特色服饰是什么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帽饰
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服饰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
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满族的衣服叫什么 满语称“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满族男子喜穿长衫、长袍、外套马褂,有“长袍马褂”之称。女旗袍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多至十几道花边,穿起来美观、匀称、婀娜多姿。随着社会的发展,男长袍渐弃,女旗袍也不断更新。女旗袍由原来的宽腰身直筒式向紧身合体的曲线、流线型款式发展。改革开放中兴起来的“旗袍热”,使旗袍不仅成为满族妇女的着装,而且深得汉族妇女及东南亚广大妇女的青睐。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工艺品。满族人称“旗人”,衣着称“旗装”,妇女之袍谓“旗袍”。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旗袍讲究色彩线条,做工精细,穿来婀娜多彩、摇曳生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少数民族的共有服装特点是什么 1、傣族服饰: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2、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多用青、蓝、白几种颜色。建国前,男子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年人多著长衫。近来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多种多样,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是目前保存布依族最古老服饰的地区,妇女着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只有老年人为了庄重,才用赫红布作裙身,上面再接一段蜡染花布。每位妇女通常有十几套衣裙,多则几十套。节日里都习惯于穿6件上衣,9条裙子,系1条青色或蓝色绣花腰带,显得更加娇姿艳态。同时非常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地区,姑娘喜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和绣花布鞋。其他地区则多著短衣长裤,或在衣襟、哗口少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黔西南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系各色绣花围腰,朴实无华,典雅大方。同时还喜戴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样式别具一格,颇有特色
3、白族服饰:白族女子穿浅色大襟上衣,外罩黑色或紫色丝绒大襟坎肩,下着镶花边长裤,系绣花围腰,腰带刺绣精美,脚穿翘头绣鞋。头上顶一块花帕,未婚女子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压在花帕上,饰彩色绒球,耳侧垂长线穗。已婚妇女将长辫藏在花帕里。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和珐琅饰品。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体现在男子的服饰上,男子的包头帕、上衣、裤子、绑腿等都喜用白色。其身着立领对襟衣,宽大中式长裤,鹿皮对襟坎肩,绣花肚兜,包头帕、打绑腿、穿剪口布鞋或草鞋,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纹样,这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白族女子善于绣染,其服饰上多有精美的刺绣、挑花、镶滚、扎染等手工艺。 白族服饰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
满族服饰的介绍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满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1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至本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2所谓的京派旗袍,就是我们所说的早期满族妇女穿的旗装。32007年,满族旗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满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明松峰被列为传承人。52011年,刘淑芬、陈玉秋被评为满族旗袍制作工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首先,如果你的模拟器是中文版的,打开金手指,进入”gameshark",就是下面那八个按钮的上面一行的第三个,在”代码”栏(就是比较大的那个空里),输入92C90C6353B078F3,确定.然后进入八个按钮的上面一行的第一个,就是写着”代码”的那一个(C),在”代码”那一栏中输入 03007E28:XXXX,注意,XXXX用以下的代码代替,你要抓哪只就代哪个.
确定后,你会看到2行金手指代码,后面写着E,再按确定,就OK啦.现在,地图上所有的精灵都会变成修改的那只,随便遇就是了.
xxxx如下:
0001——妙娃种子
0002——妙娃草
0003——妙娃花
0004——小火龙
0005——火恐龙
0006——喷火龙
0007——杰尼龟
0008——卡咪龟
0009——水箭龟
000A——绿毛虫
000B——铁甲蛹
000C——巴大蝴
000D——独角虫
000E——铁壳蛹
000F——大针蜂
0010——波波
0011——比比鸟
0012——比雕
0013——小拉达
0014——拉达
0015——鬼雀
0016——大嘴雀
0017——阿柏蛇
0018——阿柏怪
0019——皮卡丘
001A——雷丘
001B——穿山鼠
001C——穿山王
001D——尼多兰♀
001E——尼多丽娜
001F——尼多后
0020——尼多郎♂
0021——尼多力诺
0022——尼多王
0023——皮皮
0024——皮可斯
0025——六尾
0026——九尾
0027——胖丁
0028——胖可丁
0029——超音蝠
002A——大嘴蝠
002B——走路草
002C——臭臭花
002D——霸王花
002E——蘑菇虫
002F——巨菇虫
0030——毛球
0031——末入蛾
0032——地鼠
0033——三地鼠
0034——喵喵
0035——猫老大
0036——可达鸭
0037——哥达鸭
0038——猴怪
0039——火爆猴
003A——卡蒂狗
003B——风速狗
003C——蚊香蝌蚪
003D——蚊香蛙
003E——大力蛙
003F——卡斯
0040——勇吉拉
0041——胡地
0042——腕力
0043——豪力
0044——怪力
0045——喇叭花
0046——口呆花
0047——大食花
0048——玛瑙水母
0049——毒刺水母
004A——小拳石
004B——隆隆石
004C——隆隆岩
004D——小火马
004E——烈焰马
004F——呆呆兽
0050——呆河马
0051——小磁怪
0052——三磁怪
0053——大葱鸭
0054——多多
0055——多多利
0056——小海狮
0057——白海狮
0058——臭泥
0059——臭臭泥
005A——大舌贝
005B——铁甲贝
005C——鬼斯
005D——鬼斯通
005E——耿鬼
005F——大岩蛇
0060——食梦兽
0061——催眠兽
0062——大钳蟹
0063——巨钳蟹
0064——雷电球
0065——雷霆球
0066——蛋蛋
0067——椰蛋树
0068——卡拉卡拉
0069——嘎拉嘎拉
006A——沙瓦郎
006B——艾比郎
006C——大舌头
006D——瓦斯弹
006E——双弹瓦斯
006F——铁甲犀牛
0070——铁甲暴龙
0071——吉利蛋
0072——蔓藤怪
0073——袋龙
0074——墨海马
0075——海刺龙
0076——角金鱼
0077——金鱼王
0078——海星
0079——宝石海星
007A——魔偶
007B——飞天螳螂
007C——迷唇姐
007D——电击兽
007E——鸭嘴火龙
007F——钳刀甲虫
0080——肯泰罗
0081——鲤鱼王
0082——暴鲤龙
0083——乘龙
0084——百变怪
0085——伊布
0086——水伊布
0087——雷伊布
0088——火伊布
0089——3D龙
008A——菊石兽
008B——多刺菊石兽
008C——万年虫
008D——镰刀虫
008E——化石翼龙
008F——卡比兽
0090——急冻鸟
0091——闪电鸟
0092——火焰鸟
0093——迷你龙
0094——哈克龙
0095——快龙
0096——超梦
0097——梦幻
0098——菊草叶
0099——月桂叶
009A——大菊花
009B——火球鼠
009C——岩浆鼠
009D——暴焰兽
009E——小锯鳄
009F——蓝鳄
00A0——大力鳄
00A1——尾立
00A2——大尾立
00A3——小猫头鹰
00A4——猫头鹰
00A5——金龟虫
00A6——昆虫战士
00A7——独角蛛
00A8——大角蛛
00A9——叉字蝠
00AA——电灯鱼
00AB——大电灯鱼
00AC——皮丘
00AD——小皮皮
00AE——小胖丁
00AF——刺头蛋
00B0——刺头鸟
00B1——天然雀
00B2——天然鸟
00B3——电绵羊
00B4——电气羊
00B5——电气龙
00B6——美丽花
00B7——水鼠
00B8——大水鼠
00B9——伪装树
00BA——大水蛙
00BB——毽子草
00BC——毽子花
00BD——毽子棉
00BE——强尾猴
00BF——向日种子
00C0——向日葵花
00C1——花羽蜓
00C2——乌波
00C3——沼王
00C4——光依布
00C5——暗依布
00C6——暗乌鸦
00C7——呆呆兽王
00C8——梦妖
00C9——未知图腾
00CA——果然翁
00CB——双头长颈鹿
00CC——松果兽
00CD——核果兽
00CE——土龙
00CF——蝎子蝠
00D0——钢岩蛇
00D1——布鲁
00D2——布鲁皇
00D3——河豚
00D4——钢甲螳螂
00D5——壶壶龟
00D6——独角仙
00D7——狃拉
00D8——姬熊
00D9——圈圈熊
00DA——小蜗牛
00DB——熔岩蜗牛
00DC——小猪怪
00DD——长毛猪
00DE——太阳珊瑚
00DF——怪蛙鱼
00E0——章鱼
00E1——企鹅
00E2——飞鱼怪
00E3——钢鸟
00E4——暗犬
00E5——地狱犬
00E6——海马龙
00E7——短脚象
00E8——轮子象
00E9——3D龙2
00EA——惊角鹿
00EB——图图犬
00EC——巴尔郎
00ED——卡波郎
00EE——迷唇娃
00EF——小电击兽
00F0——小鸭嘴火龙
00F1——奶牛
00F2——幸福蛋
00F3——雷皇
00F4——炎帝
00F5——水君
00F6——幼甲兽
00F7——蛹甲兽
00F8——巨大甲兽
00F9——路基亚
00FA——凤凰
00FB——雪拉比
0115——树蜥蜴
0116——森林蜥蜴
0117——蜥蜴王
0118——小火鸡
0119——斗火鸡
011A——火鸡战士
011B——小水狗
011C——水狗
011D——水狗王
011E——皮皮犬
011F——黑毛犬
0120——针鼠
0121——大飞鼠
0122——红毛虫
0123——小白蛹
0124——黄蝶
0125——小粉蛹
0126——毒蛾
0127——顶叶兽
0128——顶叶童
0129——乐天河童
012A——橡实果
012B——长鼻叶
012C——铁扇天狗
012D——钻地虫
012E——风速蝉
012F——鬼蝉
0130——麻燕
0131——大麻燕
0132——木果兽
0133——木生兽
0134——晕眩熊
0135——海鸥
0136——大嘴鹈鹕
0137——水蛛怪
0138——巨蛛怪
0139——皮皮鲸
013A——鲸鱼王
013B——小松鼠
013C——大松鼠
013D——变色龙
013E——土偶
013F——三土偶
0140——磁石怪
0141——熔岩乌龟
0142——地狱超人
0143——泥鳅
0144——龙鳅
0145——心形鱼
0146——奇亚蟹
0147——大利蟹
0148——丑丑鱼
0149——美丽龙
014A——三色鲨
014B——鲨鱼王
014C——大头怪
014D——小蜻蜓龙
014E——蜻蜓龙
014F——拳击兔
0150——相扑熊
0151——电气兽
0152——雷电兽
0153——喷火驼
0154——双峰喷火驼
0155——海象球
0156——大海象
0157——海象王
0158——仙人球
0159——恶魔仙人掌
015A——小头冰怪
015B——巨头冰怪
015C——月亮石
015D——太阳石
015E——小水鼠
015F——弹簧猪
0160——飞天猪
0161——正电兔
0162——负电兔
0163——巨嘴娃
0164——冥思兽
0165——佳雷木
0166——云雀
0167——大云雀
0168——果然宝宝
0169——钻墙鬼
016A——独眼鬼
016B——芭蕾玫瑰
016C——小懒猴
016D——狂猴
016E——大猩猩
016F——毒布丁
0170——毒布丁王
0171——香蕉飞龙
0172——音波兔
0173——噪音怪
0174——噪音王
0175——海贝
0176——大嘴鳗
0177——长睫鳗
0178——灾兽
0179——小失眠鬼
017A——失眠鬼
017B——钢尾蛇
017C——斩猫
017D——化石鱼
017E——钢甲虫
017F——钢甲犀牛
0180——钢甲暴龙
0181——天气怪
0182——母萤火虫
0183——公萤火虫
0184——化石花
0185——化石巨花
0186——化石蝎
0187——化石巨蝎
0188——感知兽
0189——神知兽
018A——圣护兽
018B——宝贝龙
018C——甲壳龙
018D——血翼飞龙
018E——铁哑铃
018F——金属怪
0190——钢螃蟹
0191——岩神柱
0192——冰神柱
0193——钢神柱
0194——海皇牙
0195——古拉顿
0196——烈空龙
0197——红水都
0198——蓝水都
0199——许愿星
019A——迪奥西斯
019B——风铃子
1、梦见椴树科的预兆
基础安定,成功运佳,财利名誉俱得并大发展之势,健康、长寿、幸福之兆,唯若人格或地格若凶数,恐因好大,喜功,行事亦易招败,若无凶数,则可免忧虑。大吉昌
吉凶指数:95(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椴树科的宜忌「宜」宜外出,宜联络旧友,宜午睡。
「忌」忌看展览,忌施舍,忌相信未来。
3、梦见椴树科是什么意思梦见椴树科,人多热闹的地方和大夥儿高谈阔论的吉日。晚上的社交活动也要比白天来得活跃。参加团体活动时别像以往那麽沉默,多主动提出话题,吃的喝的玩的都可以,在跟别人的谈话中对接下来的秋季趋势也能掌握不少呢。一起共餐的场合更佳。
本命年的人梦见椴树科,意味着诸事有变动,转变职业,更迁住址而得顺利。
怀孕的人梦见椴树科,预示生女,春占生男,情绪要稳定。
恋爱中的人梦见椴树科,说明经过多次考验,可望成婚。
上学的人梦见椴树科,意味着可望录取,理科多加油。
出行的人梦见椴树科,建议有雨则止,延期再出外。
做生意的人梦见椴树科,代表没有恒心去经营,最后一定失败。
梦见椴树科,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幸运数字是6,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开运食物是甲鱼。
梦见漆树科,这两天的你心情不错,活力十分充沛,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带劲,那些累积已久的,或是未完成的事情就趁这两天一股作气把它做完吧!如果碰到突发的状况或意外也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恋爱中的人梦见椴树属,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山茶科,代表有财利、不可贪多贪大、否则失。
做生意的人梦见马科,代表在顺利中稍有阻碍。
梦见银杏,吉兆,会交好运。
梦见高考科科满分,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西南方向,桃花位在正北方向,幸运数字是9,吉祥色彩是**,开运食物是茶叶蛋。
恋爱中的人梦见高考科科满分,说明心情不稳定,忽冷忽热,互相信任婚姻可成。
梦见安龙香科科,不需要站在最前线,这两天就当个幕后英雄吧。站在主角旁边当个后援的配角更能获得良好结果。虽然想做的事有遭到家人反对意见的情况,不过只要发挥你的磨功,坚持下去还是会OK啦。另一方面,最近一旦结交新朋友就有怠慢了旧人的倾向,在交友关系上需注意的地方喔。
怀孕的人梦见椴树,预示生男。夏占生女。
本命年的人梦见越桔科,意味着口舌是非,慎防官符及牢狱之灾。
本命年的人梦见长毛香科科,意味着凡事有恒心,虽有波折终吉,秋季失利。
梦见安龙香科科,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绿色,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幸运数字是1,开运食物是菠菜。
苗族历史、文化、习俗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
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召龙节”、“吃薪节”、“苗年节”等。
苗族人民善于歌舞,各种苗歌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苗族的民俗文化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 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回答者:茶墨轩主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7-26 18:43反映苗族经济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风俗习惯。这类风俗如黔东南的吃新节等等。这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盛大节日,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内部以及苗族与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经济联系和农业耕作,富于生活气息,对农、牧、渔业的生产都起着积极作用。在饮食居住方面,苗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例如,苗族习惯吃糯米,为了帮助消化,又喜欢吃酸品等。苗族大多聚居在西南山区,由于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因而喜欢居住干栏建筑,等等。
苗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 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 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蜜语衷情,以企结成伴侣。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
苗族的风俗习惯 现在查苗族的风俗习惯很方便阿,你百度上一搜就出来了,非常简单的,当然你也可以用一个微信服务号去查,叫一号查询,这个里面功能很强大,风俗习惯,翻译,旅游,酒店住宿,公交车次,什么都可以查,你快去关注一下
苗族过中秋节风俗习惯 中秋节风俗中有拜月、赏月等常见的的中秋风俗习惯,在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中还有跳月的说法,青年男女借此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寻找心上人。
中秋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很多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也包括苗族。而跳月就是苗族所特有的苗族的风俗习惯,也是非常赏心悦目的舞蹈。
按照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还盛行着求子之俗。这是古代生育 崇拜的体现。这是因为月属阴、属女性神,同时又有追求爱情的活动,故求子之俗流传于中秋节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由于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较为特殊,若有机会参加苗族的中秋活动不妨体验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的乐趣。
浅谈苗族舞蹈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意义 摘要:苗族舞蹈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舞蹈的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人们的生活、精神,声声不息的鼓点舞步千百年来传承着苗乡的风土人情。在旅游景区中,苗族舞蹈文化艺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对于苗族舞蹈文化的保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继承苗族舞蹈文化,使苗族舞蹈这朵艺术奇葩在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常开不败。
中国论文网 xzbu/7/view-4708269
关键词:苗族舞蹈 旅游景区 文化功能 保护 发展
引言:去年暑假,我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美丽的凤凰县旅游,在凤凰县的苗家寨观看了极具苗族特色的舞蹈“击鼓迎客”后,我随即对苗族舞蹈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深入苗寨了解后,我才知道苗族舞蹈之所以能踏着自己矫健的历史脚步,跨越数千年而走进今天的艺术世界,首先在于它有自己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艺术环境,只要我们揭开它那艺术生态环境的天窗,我们便会发现那个与苗族自给自足经济相适应,以幸福和光明为目标的文化追求意识,才是苗族舞蹈生命和特色的沃土。
一、传统文化中的苗族舞蹈
通过观看苗族舞蹈的表演,我们不难看出苗族舞蹈总体上的原始风貌是较为突出的,这首先与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态有关。原始崇拜和巫教文化在苗族舞蹈的外在形态下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不仅仅体现在道具、服装等实物的身上,还体现在舞蹈本身的动作形态上,如果说具体的动作形态是地理环境、服装、劳作方式等直接影响形成的,那么舞蹈的原始气息则是更多的从整体风格与气氛中散发出来的。
二、苗族舞蹈文化保护的现状
苗族舞蹈,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最具有诱惑力和神秘性。是最古老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艺术。如今,苗族舞蹈伴随着时代步伐,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艺术走出湘西、走向全国、迈出国门,苗族舞蹈文化已经逐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可。在2005年6月由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举办的首届“德夯中国鼓文化节”,选出了全国第五代女鼓王、第二届猴儿鼓王,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而龙英棠作为苗族鼓舞传承人进入湘西州首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苗族鼓舞”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4年取得“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身份。但是现在苗族舞蹈逐渐出现逆向发展的危机,比如说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的节日鼓社节,每逢这一天苗族上下都盛装出席,苗族舞蹈始终贯穿整个节庆活动,整个节庆场面热闹非凡。由于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之后,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自卑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活动不热爱、不支持、不参与,所以出现不少村寨退出这一大型的节庆活动的现象。
三、如何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苗族舞蹈文化
苗族舞蹈因形成的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自古以来,苗族鼓舞的表演包涵了苗族人民的信仰和民族精神,保护苗族鼓舞这一艺术形式,对提高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培养苗族人民勇于创造顽强拼博,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友人的介绍,我带着了解和学习苗族舞蹈的迫切心情走访了居住在苗族文化保护较好的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的龙洲长,在说明来意后,龙洲长很高兴的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为了在山江保护这些珍贵的苗族民间艺术文化,近几年来他把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当成弘扬>>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苗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人物,经典文化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 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 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8 15:20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