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换装H5上线 《第五人格》给你自由想象空间!

百变换装H5上线 《第五人格》给你自由想象空间!,第1张

“欧利蒂丝庄园派对,现已隆重开启,接受邀请换装变身,即可参加!”《 第五人格 》中神秘的夜莺女士,近日面向所有玩家,发出了庄园派对的邀请。你可以借助百变换装H5,DIY出自己想要的造型和风格,秀出个性style!

从头开始 换个发型换个心情

《第五人格》百变换装H5,功能非常强大,玩家首先可以选择人物的性别,阳光帅气的男生、萌萌可爱的妹纸,都可随心装扮。接下来玩家还能选择不同的发型,男生有嘻哈脏辫、贝克汉姆同款莫西干等,女生则是干练的马尾、可爱的短辫等,最后还能选择戴上一顶帽子或一副眼镜,空军姐姐同款贝雷帽、前锋的橄榄球头盔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另外《第五人格》标志性的纽扣眼睛,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样式。

精美服饰 人靠衣装混合搭配

除了人物本身的特征能够进行多样化组合,《第五人格》百变换装H5还提供了精美服饰。具体根据衣服的类型,总共分为“上装”、“下装”、“鞋子”三大部分,除了日常着装,玩家还能够在里面找到空军、前锋、园丁、杰克等游戏角色的同款服饰、这意味着可以直接cos这些角色的穿搭,甚至还能通过混搭,穿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如头戴鹿头,但身穿杰克礼服。同时H5还提供了“道具”选项,橄榄球、信号枪、工具箱等等都可选择,让人物更加传神。

生成头像 一键定制独家海报

在给自己的人物精心穿扮一番后,玩家可以点击“GO”按钮,一键生成属于自己的专属海报,并且长按直接保存为,随时随地分享给好友。除此之外,H5还提供了“生成头像”功能,点击后能够自动进行裁剪,玩家保存后,就能够直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替换。

即刻邀请自己的好友,一起来参加《第五人格》庄园派对,看看谁搭配出来的造型最有个性吧!

自己看

西域搜索 各类新闻 生活时尚 网络学院 军事世界 游戏天地 中国军事 世界军事 军事文摘

F-16“战隼”战斗机

摘自airkillermyricecom

F-16C/D

在F-16系列中,F-16C/D是经过整体规划、改进设计的全新型号,性能大大提高。C/D型是第二阶段MSIP(多国阶段改进计划)计划的产物,其原型为Block25。

C/D使用了诺斯洛普·格鲁曼AN/APG-68(V)雷达,增加了探测距离,工作模式增多,抗干扰能力更强。该雷达的空中作战模式包括自由搜索、上视扫描、单/多目标跟踪等,最多可跟踪10个目标;在高脉冲频率模式中可为AIM-7麻雀导弹提供持续照射,真正的拥有了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对地作战模式可提供对海、对地面移动/固定目标成像模式。

C/D使用了“玻璃”座舱,包括两个座舱大型显示器、GEC马可尼大视角平视显示器、LANTIRN前视红外电视和激光制导吊舱、“仙童”公司的任务传输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电源供电容量也有改进。在武器控制软件方面,C/D使用了MILSTD-1760总线,具有了使用AGM-65D“小牛”空地导弹(下图为D型发射“小牛”空地导弹)和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火控计算机的速度也大有提高。其他电子设备包括美国空军标准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计、抗干扰的UHF无线电台。

C/D的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9,640kg,夜间和恶劣气候下对地攻击的能力大大加强。F-16C与A型外表上最明显的区别是C型的垂尾根部加宽了,其前端的延长段上有一个小天线。这一加宽的空间原本是为安装新型的电子干扰装置而准备的,详情见下文。下两图中单座的是C型,双座的是D型。请留意座舱旁的各种细节。

F-16C/DBLOCK25

Block25是F-16C最初的生产批次。1984年,首架Block25交付,试飞后其飞行控制软件进行了改进。美军共装备了244架Block25。Block25垂尾根部原计划加装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LQ-165ASPJ电子干扰装置,但ASPJ计划备受争议,90年1月空军放弃了该计划,所以这一装置也没装上F-16。Bolck25使用F100-PW-200发动机,后来改为F100-PW-220E。佛罗里达麦克迪尔空军基地的第56战术战斗机联队第61中队是美本土第一个装备F-16C的单位,88年10月形成作战能力。

F-16CBlock30/32

1990年11月26日,美军希望用一种先进的战斗攻击机取代速度慢、机动性差、火控设备落后的A-10攻击机。为此美军计划改装400架F-16C/DBlock30/32,换装相应设备以适应近距空中支援(CAS)和战场空中遮断(BAI)任务。这一计划即A-16计划。计划换装的设备包括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形系统(DTS),系统加固,模块任务计算机,和自动目标管制系统(ATHS)。下图为Block30,再下图则是涂有适合近距支援任务用途的褐色迷彩的Block32。

随后一架Block30原型机在肖空军基地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这架F-16被命名为F/A-16。1992年1月,由于美军转用更先进的加装有LANTIRN吊舱的F-16C/DBlock40/42作为下面将会提到的F/A-16的原型机。

F/A-16A和F/A-16C

88年11月,纽约国民警卫队第174战术战斗机联队采用F-16A/BBlock10换装了原有的A-10A“雷电II”被替换,成为第一个使用F-16进行近距空中支援的部队。在海湾战争中,该联队的24架F-16A/B飞机在机腹挂架挂载通用电气公司的GPU-5/A“铺路爪”机炮吊舱,作为对地攻击用途。该吊舱内装有一门GAU-13/A30mm4管加特林炮,该炮是A-10A使用的GAU-8/A30mm7管炮的派生型,吊舱内携带353发弹药。左图为一架涂有适合近距空中支援用途的绿色迷彩的该型飞机高速掠过。高速美军计划如上述F/A-16效果理想,则开始组建大规模的F/A-16C攻击机部队。

但是,这批飞机在沙漠风暴行动表现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先天的设计是针对中低空空战任务,且机体轻,F-16的低空低速性能不象A-10那样稳定,无法进行精确的瞄准;F-16飞行速度快,有时候对于对地攻击任务来说太快了,飞行员瞄准和攻击目标的时间太短;威力远远超过F-16原有的20mm炮的30mm机炮开火时,其后坐力会使得飞机难以控制;飞行和火力控制软件不适应对地攻击任务。

在实战中,F/A-16的飞行员因为无法精确瞄准,只能进行概率瞄准,利用炮弹的散布来“覆盖”目标区域,但这种方法在对单个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时效果很差。最后这些F/A-16被迫卸下GAU-5/A机炮吊舱,改装集束炸弹,这样攻击效果还好一些。海湾战争后这些战斗机被改回了原始的设计。

F-16C/DBlock40/42

Block40/42又被称为“夜隼”,着重改进了夜间和恶劣气候下的作战能力。1988年12月首架Block40/42交付美军,生产持续到95年。99年埃及定购了21架新机,为此生产线曾重开。截止99年底,共生产了765架Block40/42。Block40/42装备了全新的LANTIRN导航/目标指示吊舱,该吊舱有红外成像、激光制导等功能。还改装了联合全息平视显示器、GPS导航仪、APG-68V(5)雷达(其故障间隔大于100小时)、ALE-47诱饵弹、全新的四余度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地形跟踪系统。其座舱盖镀有很薄的金属膜,目的是减少坐舱雷达反射回波,因此坐舱盖略呈金色。对比一下下图大家就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一点。飞行员开始穿用新型抗荷服。

与Block30/32一样,Block40使用通用电气公司(GE)的F110-GE-100发动机,42使用普惠公司(PW)的F100-PW-220发动机。两种发动机虽然可以互换,但是部队为维护简便起见,不会在一个单位内同时使用两种发动机,通常驻外部队使用GE发动机,本土部队使用PW发动机。为了提高机动能力,机身结构得到了加强,因此可以在大推力的状态下进行9G的机动。40/42的最大起飞重量位19,187kg。40/42的起落架支柱加长,以便保证LANTIRN吊舱不要太接近地面。轮胎相应增大,因此起落架舱门鼓出,着陆灯移到了前起落架舱门上。

虽然Block40相对以往的F-16来说非常先进,但也服役近十年了。为保持近700架Block40/50在作战中保持技术优势,1998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了“通用机体试验计划”(CCIP)。计划着重强调了令Block40/42机拥有与Block50/52机相似的机体与内部系统,预算10亿美元,2005年前完成。CCIP计划承继了许多在F-16A/BMLU计划的成果,包括Link16数据链、JHMCS、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大视角平视显示器、ALR-50M雷达告警系统、ALE-47诱饵撒布器、机体结构改进等。

美军还有一个“通用部队飞行试验计划”(OFP),包括为F-16系列战斗机加装固定的红外、激光观瞄系统(类似俄罗斯战斗机上的相应系统),增加使用AIM-9X先进近距空空导弹、下一代火力圈外精确制导武器(如AGM-158、JASSM、JDAM、JSOW(下图为投掷JSOW)以及WCMD等)的能力。目前可携带的武器包括AGM-88“哈姆”反雷达导弹、GBU-10、GBU-12、GBU-24激光制导炸弹和GBU-15激光制导滑翔炸弹。

Block40本身也在不断改进,突出表现为新的飞行和火力控制软件的更新。最新的版本为Tape40T5及T6(代表Block40批次第5与第6次软体版本更新)。40T5增强了Block40的近距对地攻击能力,因此又称为T40T5/CAS计划。具体措施为加装IDM、DTS、HSD、LANTIRN,增加发射AIM-120C、GBU-97和GBU-24等先进武器的能力。另外Block40经过此改进后,能担任近距对地攻击任务中的前进空中管制(FAC)任务。在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的F-16率先进行了40T5计划的改进。

下图为AN/AAQ-14目标指示吊舱,装有橙色窗口的是FLIR吊舱(下图),**窗口的是激光测距指示装置。

F-16C/DBlock50/52

F-16现役最新的改进型号是Block50/52(下图)。1991年9月,美国空军开始接收Block50/52。使用GE公司F110-GE-129IPE发动机的机种被称为Block50,而使用普惠F100-PW-229IPE发动机的称为Block52(IPE指“发动机性能提升计划”)。两种发动机的推力都达到了129千牛。

50/52的改进包括以下内容:采用了霍尼维尔公司的H-423激光陀螺导航系统;加装了GPS接收机;计算机内存加到128MB;换装了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的新型调制解调器;采用了AN/ALR-56M先进雷达告警接收机;采用了AN/ALE-47自适应干扰系统;加装数字地形系统数据传输链路;改进座舱设计,使得飞行员佩戴夜视镜时也能看清座舱内各种显示装置;采用了先进敌我识别系统;采用了可编程升级的显示装置;换装新一代MIL-STD-1760总线;改进平视显示仪以适应多种的战术任务。

Block50/52不能挂载LANTIRN吊舱,但是可以使用AN/ASQ-213反雷达导弹指示制导系统(HTS),能独立的发射和制导AGM-88“哈姆”反雷达导弹。50/52从而拥有了美空军F-4G反雷达攻击机40~80%的攻击能力,因此将用于替代服役时间已经很长的F-4G,执行“野鼬”(WildWeasel)任务,即反雷达任务;加装了HTS的Block50/52被称为50D与52D,还有一种非正式的叫法称之为F-16J和DJ,1993年5月正式服役。

F-16反雷达的利器:AGM-88“哈姆”(HARM)反辐射导弹

Block50/52采用AN/APG-68V(5)火控雷达,VHF/FM天线集中布置在垂尾前缘。座舱有两个单色显示器(后期生产的50/52上使用彩色显示器)。Block50/52可以使用的武器有:AIM-120中距空空导弹、AGM-65G、PGU-28/B20mm炮、JDAM、AGM-145A/BJSOW、AGM-84“鱼叉”反舰导弹。50/52是第一种能使用“鱼叉”的F-16,这令F-16能胜任的任务大大增多。

目前正出于研制阶段的Block50PLUS被称为“玻璃隼”,主要改进是具有在恶劣天气中投放JDAM的能力,恶劣天气下的对地攻击能力有很大提高。PLUS型号的机尾部将安装一对地合成孔径雷达,改善发现和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还将加装被动导弹告警装置、地形参考导航装置和600加仑副油箱。武器方面可使用454千克的Mk83、908千克的Mk84、908千克的BLU-109等普通炸弹,以及前面提及的JDAM。机体结构变化很小,重头戏放在了重新设计的座舱上。座舱全面采用了数字式电子设备,两个彩色显示器的面积扩大为以往的两倍,因此叫做“玻璃隼”,雷达告警功能也不再使用单独的显示装置,而是结合在新的大型显示器上。发动机将采用F100-PW-229A,推力15572千牛。下图的Block52是执行“野鼬”反雷达任务的双座DJ型号,采用了加大的背部脊条,其中包括了众多新增加的电子设备。

F-16Block60/62

F-16下一个批次是Block60/62,但是尚未进行生产。预计在60/62上,一套功能类似LANTIRN的红外激光导航制导系统将被固定的安装在机身内,传感器镜头安置在风挡前。为改善机动性能,将使用面积增大25%的主翼和平尾;配置GE和普惠IPE等先进发动机。机背上加装保形油箱,以增加航程,因此60/62的脊条将呈增大的方柱形。60/62将会是外表变动最大的F-16改型,目前已经得到阿联酋的订单(下图有蓝白色徽章者)。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更加希望优先销售Block50/52。

以上是F-16发展至今出现过的各种正式改进型号。之前我们也提到过,F-16有众多小规模改进的特殊型号。下面来看看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机型。

F-16/79

F-16/79是F-16A/B机体加通用动力公司J79-GE-119发动机而成的低性能出口型,美国希望将这一型号外销到出口到以色列、韩国、伊朗等国家。美国之所以要降低出口型的性能,是出于保护美军装备技术上的优势的考虑。1977年计划启动。

F-16/79的验证机是用一架YF-16B改装的(下图)。换装基本是成功的,但是J79始终是诸如F-104和F-4这样的上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小,F-16/79的性能自然大大下降;雪上加霜的是为了改装J79,F-16的后机身安装了隔热板,机体重量增加,进一步减低了机动性能。虽然研制J79的通用电气公司(GE)计划在F-17/79的生产型上安装改进了的J79-GE-17X,其推力相当于F100的推力80%的,但各个盟国还是不愿意接受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战斗机。最后当时的里根政府只好批准出口F-16A/B。F-16/79计划在1980年结束,一架也没有卖出去。

F-16/101

F-16/101是采用F101发动机的试验型号。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101发动机原本是为B-1A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研制的。但1977年卡特政府认为高空高速突防的B-1A已经无法突破以米格-25、SA系列防空导弹为代表的苏联防空网,因此取消了B-1A的研制计划。如果F101也随之搁置,GE公司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GE公司联合空军和海军,研究是否可能将这种发动机用于F-16和F-14,作为F100和TF30的备选方案。GE随即重新设计了发动机,新发动机命名为F101X。1980年12月19日,首架装有F101X的F-16首飞成功。F101X在F-16上的性能表现比F100要好,但是由于是半路出家,进气道与之并不匹配,因此产生了高频谐振,另外还有燃料泄漏的问题。最终性能不错的F101X未被采用,几年后GE的F110顺利的成为F-16的备选动力。F101X的部分新技术后来被用于F/A-18的F404发动机,例如加大的叶片、改进过的喷口和加力燃烧室。里根政府重新恢复了B-1计划,装备了低空高速突防为主的B-1B,但是F101这时候又不争气,导致B-1B曾长期停飞。

YF-16/CCV

为了进行高机动性的飞行试验,1975年12月,YF-16的第一架原型机(72-1567)在空军飞行实验室改装成了CCV验证机。CCV计划的目标是令飞机拥有更完善的高机动飞行性能。YF-16CCV在进气口下方加装了两个倒V型垂直翼面,为飞机提供直接机动的控制力;飞行控制系统也做了改进,所有的操纵翼面均由中央计算机统一控制。内部油箱的燃油可以在各个油箱间自动转移,以控制飞机重心位置。

1976年3月16日YF-16CCV首飞,但在6月24日发生了严重事故,在离机场约一公里时发动机失灵,飞机迫降导致起落架折断。修复工作进行了6个月,1977年春恢复了试验。截至1977年6月31日最后一次飞行结束,共飞行了87架次、125小时。几年后,CCV的技术和经验被用在F-16/AFTI计划上。日本的FSX(F-2)战斗机的早期设计也曾使用类似CCV的布局。

F-16/AFTI

AFTI是AdvancedFighterTechnologyIntegration的缩写,即“先进战斗机技术综合应用计划”。AFTI试验机在进气口下方加装了倒V型鸭翼控制面,机背上安装了额外的电子设备,略显隆起。由于采用了日新月异的数字电子技术,AFTI的大迎角机动特性得到了极大改善。

AFTI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首架飞机于1982年7月10日首飞。第一阶段试验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第二阶段试验自动驾驶和攻击系统;第三阶段试验近距空中支援系统,其中包括飞行员语音控制装置;第四阶段称为AFTI/CAS(CAS:CloseAirSupport近距空中支援),去掉了鸭翼,并在机头安装了四个对地攻击的光学和红外观瞄装置。另外AFTI计划还试验了使用HARM导弹的双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下图为AFTI,进气口下有鸭翼,机头及翼根处有新增的观瞄装置。

下图是F-16AFTI/CAS。在中的CAS机头有两个前视红外传感器,分别用于目标指示跟踪和地形跟踪导航。这套设备被命名为FalconKnight。右翼根的柱状物是数据链通信天线。左翼根的是激光目标指示系统。

仪表布局

F-16N

F-16N装备于美国海军打击与空中战术中心(其中包括著名的TOPGUN学校),用于模拟苏联和其他敌对国家的战斗机,与美军各战斗机部队进行模拟作战,从而提高战斗机部队实战水平。N型的原型是F-16C/DBlock30,使用推力较大的GEF110-GE-100发动机,但保留了F-16A/B的APG-66雷达。F-16N使用结构经过增强的主翼,部分机体结构使用钛合金。

由于用于模拟空战,F-16N没有装备机炮和自卫电子干扰机(ASPJ),也不挂载导弹,相关电子设备和线路也都拆除了。F-16N的电子战设备包括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和ALE-40箔条/曳光弹发射器。右侧翼尖可以挂装空战演习测试设备吊舱(ACMI),该吊舱可以记录下空战中各种的详细资料,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供教学研究。

装备海军战斗武器学校(TopGun)的F-16N两侧有海军陆战队的“MARINES”标记,采用绿/灰两色的迷彩。各个中队还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因为模仿的主要对象是苏联空军,有的F-16N涂有与苏联空军相同的迷彩和黄边红色五角星,部分飞行员头盔上也有红星之类的标志。

上述改进使得F-16N推力增大、机体重量下降、机体增强,因此F-16N也成为了空战(尤其是格斗)性能最优秀的一种F-16改型。加上驾驶这些飞机模拟苏联空军的都是美海军中最精锐的一些飞行员,F-16N在模拟对抗中占有较大优势。这些模拟对抗使得各战斗机部队飞行员能真实而强大的“敌人”对抗,并可以在对抗结束后研究总结,实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惜的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这批F-16N长时间进行过度高过载的模拟空战飞行,机体结构较频繁的出现问题。另外N型仅有26架服役,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加上海湾战争后模拟空战部队规模减小,上述N型机已经在95年全部退役。

雷鸟飞行队的F-16

鼎鼎有名的美国空军雷鸟特技表演飞行队原本使用F-16A/B,后来换装了11架Block32。这些飞机采用了“雷鸟”飞行队的传统涂装,加装了彩烟喷射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这11架表演飞机在72小时之内,可以改装成具有实战能力的战斗机。

F-16XL

XL型是96年由F-16改装而成的一种试验机,由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试验工作,主要用于试验先进的无尾折线大三角翼形在超音速飞行下的特性。XL的左翼下表面还曾经加装过垂直小翼改善超音速飞行性能(下下图)。

F-16MATV

F-16MATV是Multi-AxisThrust-Vectoring多轴矢量动力试验的试验机,用于验证通过改进的飞行控制设备和新的气动、推进技术改善飞机的高机动性能。

F-16式战斗机至今已经演变出众多的改进型号,在全世界18个国家军队、美国的90个空军基地服役。台湾也购买了F-16。除了美国本土的工厂外,其他国家特许生产F-16的地点及产量有:荷兰福克厂300架、比利时萨布卡厂222架、土耳其TAL厂256架、韩国三星厂63架。加上美国生产的,F-16的累积生产数量已经达到了4012架,其中超过3000架正在服役,飞行时数累积超过800万飞行小时(其中美国空军占570万小时)。这些数据都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的最高记录,在战后的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成为F-16刀下鬼的敌机有69架。其中以色列的F-16(下图为以军F-16D)战绩最辉煌。9月10日,以色列与美国政府达成了购买50架新型F-16I战斗机的协议,这个协议是根据以色列在今年7月份选择F-16I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基础上签定的。整个项目,包括飞机、备件和维护费用,价值25亿美元,协议规定,根据训练、使用的情况,以色列还将可能购买另外的60架飞机。以色列购买的飞机是F-16系列中的最先进型号F-16I,并且都是双座型号,以普惠公司的F100-PW-229发动机为动力。飞机装备了最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头盔显示系统和先进武器,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参与了这批F-16战机的机身及电子设备的制造工作。这批飞机将从2003年开始交付,并将用3年时间交付完成。

F-2和KFX

日本和韩国近年在武器装备领域屡有佳作,两国相继在F-16的基础上研制了F-2战斗机和KFX战斗机。其中日本F-2战斗机与F-16相比向大型化做了一定努力,电子设备相当先进,且已经具备战斗力。而韩国KFX研制计划则在紧张进行中。这也算是F-16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凡事总有两面,尽管不断的改进,F-16也有其不可改变的弱点:F-16始终是一种被作为“低档配置”的轻型战斗机,其机体结构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采用机体较小巧的单发布局,比起双发战斗机自然大大减少了采购和维护的费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随之降低,而双发战斗机一台发动机出故障或被击伤还能勉强返航。这也是美海军和多个盟国采用双发的F/A-18的重要原因。而且单发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载重、机动性能的改进潜力。如F-15和F-18分别有攻击型的F-15E和重大改进的F/A-18E/F,而F-16的改进集中于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略显“小打小闹”。但话说回来F-16就是为了节省经费而诞生的,不能要求它面面俱到,而且相比起其他国家的一些主力战斗机,F-16也并不逊色多少。

不管如何,F-16仍是目前全世界战斗机中最有名气、最有台形的一种。鉴于其先进性能、多样化的作战能力、充分的改进余地,美国空军计划在21世纪的头25年内继续使用和改进F-16战斗机。

一架F-16C上携带着最先进的几样装备。翼尖上是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向内数是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绿色的是激光制导炸弹,再靠内是副油箱。座舱与进气道间有一个开口,是M61“火神”机关炮的射击口。

2002年1月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空军完成了F-16“共同配置实施计划”(CCIP)的首机的改装工作。CCIP计划总值超过10亿美元,将改进空军约650架BLCOK 40/50批次的F-16战斗机的座舱和航空电子设备。改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得这批F-16具有硬件和软件上的通用性,以简化未来改进升级、后勤保障的工作,减少维护费用。另外该计划还可能用于欧洲北约5国F-16A/B改进升级计划,以及出口型F-16 BLOCK 50/52。第一阶段将为部分BLOCK 50/52换装新的核心计算机和彩色座舱显示器。到2002年9月,该批次F-16将开始加装先进询问机/应答机,并能够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狙击手”XR先进前视红外瞄准吊舱。下一阶段从2003年7月开始,加装北约标准Link16数据链、联合头盔提示系统(JHMCS)。届时部分BLCOK 50/52的改进工作将在空军基地本地进行。从2005年开始,F-16 BLOCK40/42战斗机将全部接受上述改进。

--------------------------------------------------------------------------------

西域军垦 法规查询 开放黄页 音乐在线 网际导航  西域茶座 西域论坛 书库书屋 西域家园 网友注册

--------------------------------------------------------------------------------

Copyright (C) 2001 Westimpi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石河子广播电视局版权所有

一 J10系列

权威新闻媒体已经公开报道过的装备J10部队

空军试训中心某团一个大队报道出处:《航空报》J10在部队列装开飞的报道,配有照片

成都军区空军空44师某团报道出处:《中国空军》报道,原文用语“成空某部”,配有照片,共28架

南京军区空军空3师某团报道出处:新华社报道空军装备向三代机跨进,原文用语“南空某部”,配有照片,共28架

广州军区空军空2师某团报道出处:新华社和《中国空军》关于李峰英雄驾驶故障战机成功滑降报道,原文用语“广空某部”,配有照片,共28架

沈阳军区空军空1师某团报道出处:中央电视台人民空军六十周年纪念日焦点访谈节目,原文用语“空1师某团”,配有照片,共28架

以上各部均为在2009年1月以前换装完毕。

北京军区空军空24师某团报道出处:新华社报道外国武官参观北空某部国产新型三代机,原文用语“北空某部”,配有照片,共28架

广州军区空军空9师某团报道出处:新华网报道广空某师接收四架新型战机开始换装,原文用语“广空某部”,配有照片,换装中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报道出处:新华社和《中国空军》报道八一表演队换装国产新型三代机,原文用语“八一表演队”,配有照片,换装中,已基本到位,12架

本数据全部来自权威媒体,没有公开报道过的J10部队此处暂不提及。

二 J11系列

权威新闻媒体已经公开报道过的装备J11部队

沈阳军区空军空一师某团报道出处:《中国空军》报道,原文用语“沈空某部”,配有照片,双座机为进口SU27UBK。

注:该团在近年换装J11B,原有老型J11转交兄弟部队。接收该团二手J11的兄弟部队在网络上早有传闻,但公开报道未见提及,故在此暂不提及。但这个团的J11数量是确实存在的。

北京军区空军空7师某团报道出处:《中国空军》报道,原文用语“北空某部”,配有照片,双座机为进口SU27UBK。

成都军区空军空33师某团报道出处:CCTV7,原文用语“成空某部”,配有照片,该团为比较典型的混编团,原装备进口SU27,后混编了部分J11。

广州军区空军空2师某团报道出处:新华社和《中国空军》,原文用语“广空某部”,配有照片,双座机为进口SU27UBK。该团原装备进口SU27SK和SU27UBK,后换装了一部分较新式的J11,形成混编模式。该团原用部分SU27SK转交给兄弟部队。

兰州军区空军空6师某团报道出处:《中国空军》,原文用语“兰空某部”,配有照片,该团也是比较典型的混编团,主要是接收来自兄弟部队的部分SU27SK,少部分为J11。

南京军区空军空14师某团报道出处:CCTV7,原文用语“南空某部”,配有照片,双座机为进口SU27UBK。

本数据全部来自权威媒体,没有公开报道过的J11部队此处暂不提及。不成建制换装(这种情况多用于补充原SU27部队中事故损耗飞机)、装备数量凑不够一个大队的J11部队此处也暂不提及。

因产品质量问题积压在沈飞、部队长时间没有接收的J11B,分属空军和海航各占约一半,其中空军的本来应属于空XX师某团。无公开报道的暂不讨论。

三 J8系列

权威新闻媒体已经公开报道过的装备J8部队

沈阳军区空军空一师某团该团原装备老式钝头J8。后换装J8B,原有老式J8转交兄弟部队。近年换装J8F,原有老型再次转交兄弟部队。统计数量时需注意。

北京军区空军空24师某团该团原装备老式钝头J8,现已到寿退役。该团J8已全部被J10取代。

北京军区空军空24师另一某团 该团装备老式钝头J8。

沈阳军区空军空30师某团该团装备老式钝头J8,为从兄弟部队转来的二手机。统计数量时注意不要重复计入。该团J8已接近到寿退役,即将被取代。

空军试训中心某团 该团装备部分J8B,部分钝头J8。

广州军区空军空9师某团 该团装备部分J8B,部分J8D。

南京军区空军空29师某团 该团装备以J8D为主。

沈阳军区空军空21师某团 该团装备部分J8H,部分J8D。

兰州军区空军空37师某团 该团装备部分J8H,部分J8F。

济南军区空军空12师某团该团装备从兄弟部队转来的二手J8B。统计数量时注意不要重复计入。

沈阳军区空军歼侦某团该团装备部分老式JZ8,部分JZ8F,目前换装未完成。

沈阳军区空军歼侦某团该团现仅装备一个大队JZ8F,其余均为JZ6,目前换装遇到极大麻烦。

本数据全部来自权威媒体。所有提及装备J8的部队番号均可在网络上看到出处,本人只做了汇总。

海航装备J8的部队本文暂不讨论。而且非常肯定的是:

虽然空军装备J8的数量不多,但海航装备J8的数量更少,基本不到空军装备数量的四分之一。

总而言之,三者的装备数量对比可以看出:

从总数上看

虽然J11的批量生产和装备比J10早好几年,但J10系列的装备数量已明显高于J11系列。

虽然J8系列的批量生产和装备比J10早开始二十多年,但总数比J10系列现在的装备数量高出不多。预计在未来几年内J10系列的装备数量就将全面超过生产几十年的J8总数。

从2004年以来的新生产装备数量看

J10系列的装备数量约是J11系列的两倍。

J10系列的装备数量约是J8系列的三倍以上。

即使从2000年以来算起,J8系列的新装备空军数量也仅有空21师某团、空37师某团、空1师某团三个整团(注意:J8团所有教练机均非J8系列,统计数量时需扣除),另有交付空29师某团的尾巴,沈空歼侦某团一个大队,南空歼侦某团一个大队。总数尚远远不及2002年底才开始试装备空军的J10装备数量。

以上所有讨论内容,均来自于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和网络信息搜集,以及GOOGLEEARTH机场。本人仅做汇总,无任何原创。

从近期公开报道可看,九十年代以后生产的J8各型号(非H、F型的)将全部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到J8H、F的水平。这也是中国空军物尽其用、避免性能落后而寿命却有一些的飞机被搁置的浪费。毕竟这些J8还有一定寿命,如果不做改装,这些飞机作战能力将十分不满意。而如果因性能落后而直接退役,这些飞机又将造成很大浪费。毕竟还是应该勤俭持家科学过日子。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生产的J7各型号也将进行现代化改装,提高作战效能。

解放军最近一次换装是在2007年8月1日,换装的是07式军服: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于2007年8月1日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配发的一系列军服和相关标识。另外,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自2011年5月1日起,开始为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配发07式预备役军服

 

 从1927年8月1日开始至今,人民解放军的军服不断地经历演变,共进行了十四次换装。每一次的换装,都承载每一次的意义;每一次的换装,都体现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换装,都展示每一次壮大。

  一、1927年周恩来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时,沿用“国民革命军”这一名称,并着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军服,系红领带。 

   二、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最先打出 “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各地的革命武装也都称为“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没有统一的军服,指战员把红布带系在颈上,或以红袖标作为标志。 

   三、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5月下旬以后,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陆续改称。红军的标志是灰色八角帽上缀布制的红五星,灰色军衣领上缀红色领章。 

   四、中国抗日红军。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于1936年4月,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称为“中国抗日红军”。中央军委对外称“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命令,将红一方面军改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衣着、标志未变。 

   五、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8月,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按全国抗日部队的统一编制序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又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同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或称“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八路军的标志上:左臂上戴臂章,臂章正面是为“八路”两字,下端标着佩戴年月,背面有“18GA”字样(即十八集团军的英文缩写)。新四军也是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军服。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领导的其他人民革命武装,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我军各部队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和有“八一”二字的五星帽徽。军装为黄绿色。 

   七、“五○”式军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根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设计出新的军服和帽徽。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1950年军服(简称“五○”式军服)装备部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军服样式。“五○”式军服按陆、海、空军干部、战士和女军人区分,并有夏服和冬服之分。

   八、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指战员佩戴有与职务、军衔、军兵种相应的肩章、领章。帽徽改为圆形,周围是齿轮、麦穗,中间是八一五星。军装区别陆、海、空不同军种,陆军为黄绿色,海军为上白下蓝,冬装为全蓝,空军为上绿下蓝。

   九、1958年和1964年, 又先后对军服用料、领章样式、冬服结构等作了一些变动和改进。主要有:1958年将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平时也戴解放帽,佩带新式领章;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和尉官的冬常服用料,均改用棉平布。1964年,为部队配发了由罩衣、紧身棉衣、绒衣等构成的多层次冬服,取代了以往的“老棉袄”,从此我军军服迈出了向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 

  十、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标志改为红色领章,红五星帽徵。军装陆空军未变,海军改为全灰色(后为全蓝色)。

  十一、1985年,我军改着八五式制服,指战员佩戴肩章、领章。帽徽改为圆形,周围是齿轮麦穗,中间是八一五星,海、空军帽徽带有军种标志。陆、海、空三军服装颜色:陆军为草绿色;空军为上绿下蓝;海军夏服上白下蓝,冬服为全蓝。

  十二、“八七”系列军服。1988年4月,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同年8月起,全军陆续装备新军服。“八七”系列服装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常服、礼服(最终没有实现)、作训服系列,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2004年至2005年对士兵的服装面料进行了改变,空军改变了上下不到一致的传统服装,改为上下一致。从1988年至2006年,三军服装的样式基本没有变化。 

  十三、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主权,1999年对澳门恢复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驻港部队军服与内地军人的87式军服有所不同,并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夏裤,以及贝雷帽。97式夏服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增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

  十四、2007年8月我军再次进行大换装。这次换装将女军人的大檐帽改为卷檐帽。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伊尔-10(ИЛ-10)活塞式强击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机(图一),1955年10月之前称为冲击机,曾用代号“8号机”。 伊柳申设计局于1939年研制了伊尔-2活塞式双座强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36163架,是苏军装备使用最多的作战飞机。该机装有坚固的装甲和火力强大的武器,主要用于攻击敌坦克和地面部队。1943年,伊柳申设计局在伊尔-2基础上改型研制了双座强击机伊尔-10,1944年4月首飞,8月投入批生产。伊尔-10仍保持了伊尔-2的气动外形和几何尺寸,但改为全金属结构,加强了装甲,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飞行速度。伊尔-10累计生产了4966架。

1950年,我国开始进口伊尔-10飞机。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的冲击第13团移交了25架。1951年10月1日,36架伊尔-10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到1952年共进口274架。1954年9月至1955年1月,伊尔-10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作战。1972年最后103架退役。伊尔-10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112米,翼展134米,机翼面积30平方米;空重4650公斤,载油量535公斤,正常起飞重量63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507公里/小时(海平面)、551公里/小时(高度2300米),实用升限7250米,爬升到3000米所需时间为5分钟,最大航程8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475米,着陆滑跑距离460米。动力装置为1台АМ-42液冷V型12缸活塞发动机,配АВ-5Л-24三叶变距螺旋桨,起飞功率2000马力。机翼上固定的射击武器最初为2门23毫米机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后改为2门37毫米机炮加2挺762毫米机枪或4门23毫米机炮。我国进口的飞机为2门23毫米机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在射击员座位处有1挺127毫米活动机枪。载弹量400~600公斤。60年代末期,因国内不生产АМ-42发动机,器材供应困难,曾试验换装发动机,配四叶变距螺旋桨。改装的飞机上加挂了4个57毫米火箭发射器。

乌伊尔-10(УИЛ-10)活塞式强击教练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教练机,曾用代号“9号机”。

伊柳申设计局在乌伊尔-2教练机和伊尔-10强击机基础上,改型设计了双座强击教练机乌伊尔-10,于1949年在顿河罗斯托夫投入批生产。该机与伊尔-10的主要区别是,将射击员座改为教员座,增设了并联的操纵系统,取消了向后射击的活动机枪。

1950~1951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伊尔-10飞机9架。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的冲击第13团移交了3架。1952年进口的伊尔-10飞机中包括乌伊尔-10,1972年最后25架退役。

乌伊尔-10的主要技术数据与伊尔-10相同。

图-2(ТУ-2)活塞式轰炸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俯冲轰炸机(图二),曾用代号“10号机”。

30年代末,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研制新型俯冲轰炸机。首架原型机代号“58”,又称103号机,于1941年1月29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代号“59”,又称103У,于1941年11月1日首飞。1942年还试飞了进一步改进的原型机“60”(103В)和103ВС。1942年,第一种批生产型图-2С(代号“61”)投产。图-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苏联最好的活塞式轰炸机之一,兼有前线轰炸机和强击机的功能,可进行俯冲和水平轰炸。机内弹舱和挂架载荷较大,自卫武器较强,所采用的气冷星形发动机易损性低。图-2批生产一直延续到1953年,并发展有多种改型。各型累计生产了2527架。1949年底,中国从苏联空中转场进口23架图-2С飞机,1950年1月开始在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1950年7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部队第4混成旅的轰炸第12团首先装备了29架图-2C。同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移交了9架图-2C。1950年7月19日,苏联政府同意将图-2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到1952年共进口了311架。1950年10月1日,19架图-2飞机首次参加了国庆阅兵。1951年11月6日、29日,志愿军空军的图-2飞机两次轰炸了大和岛,并在空中击落了美军的F-86喷气战斗机。1955年初该机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一江山岛的作战。引进伊尔-28喷气轰炸机后,部分图-2转用作侦察机,每架飞机上配装АФА-ИМ相机和НАФА-6/50夜间相机各1部。图-2飞机还曾加装截击瞄准雷达改型成图-2П,用于夜间低空截击作战。1982年最后30架退役。图-2С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38米,翼展1886米,机高485米,机翼面积488平方米;空重8500公斤,载油量2016公斤,正常起飞重量1136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2680公斤,超载起飞重量13680公斤;最大速度547公里/小时(高度5700米),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950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10分48秒,最大航程2610公里,续航时间8小时13分,起飞滑跑距离485米,着陆滑跑距离675米。动力装置为2台АШ-82ФН212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АВ-5-167А三叶变距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1963年确定逐步换装成2台国产的活塞8型(代号651甲)气冷双排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配J7-G5(АВ-50)或J10-G6(АВ-9ВФ-21К)型螺旋桨,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活塞8型发动机是用米-4直升机的АШ-82В发动机机体与伊尔-14飞机的АШ-82Т发动机减速器部分组合而成。1965~1967年间,116架图-2飞机换装了651甲发动机。射击武器为2门20毫米的ШВАК机炮、2门20毫米的Б-20机炮和2挺12�7毫米的УБ机枪,有的飞机未装Б-20机炮而装3挺УА机枪。弹舱内可载50~1000公斤的各型炸弹2000公斤,最大载弹量3000公斤,重型炸弹和鱼雷挂在机身外侧。

乌图-2(ТУ-2У)活塞式轰炸教练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轰炸教练机,曾用代号“11号机”。

乌图-2是由图-2改型的轰炸教练机,用于图-2飞行员改装训练。乌图-2与图-2的主要区别是,将领航员座位改为教员座位,并增设了一套“副杆”与主操纵系统并联。

1949年,中国通过满洲里口岸从苏联进口了29架乌图-2,1950年1月开始在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乌图-2的主要技术数据与图-2相同。

米格-9(МИГ-9)喷气式歼击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图三),曾用代号“12号机”。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缴获的德国喷气发动机实物及技术,组织研制了第一代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种飞机的内部型号是И-300(图纸代号Ф),于1946年4月24日首飞。这架飞机采用平直机翼、全金属结构,座舱非气密,没有使用弹射座椅。动力装置为2台缴获的德国BMW-003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内,共用1个进气道,喷口在机腹中部。试飞证明该机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单台发动机停车后的安全性也好于其它飞机。改进后的批生产型于1946年10月13日首飞,其内部型号是И-301(图纸代号ФС),正式型号是米格-9。与原型机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国产的РД-20发动机(BMW-003的仿制型),加大了垂直尾翼面积,在翼尖还可携带2个235升的副油箱。米格-9成为第一批装备苏联空军的实用型喷气前线歼击机,到1948年12月已生产交付500架。米格-9投入批生产后,还发展了多种改型,有双座歼击教练机、改进的单座歼击机,后期还试验换装了1台大推力发动机,采用了气密座舱和弹射座椅。苏联于1953年停产米格-9及其发动机。

1950年2月,苏联空军部队应邀来华协助防空,所使用的飞机就包括米格-9。1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苏军接收和直接进口米格-9(И-301)共369架。1951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谈到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空中掩护的问题。斯大林复电内容之一是承认米格-9的性能不如美英最好的喷气战斗机,并主动承担责任,向中国无偿提供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同时将米格-9也留给中国。1951年7月,解放军空军开始改装米格-15飞机,原装备的米格-9飞机封存。1956年11月3日,国防部批准米格-9全部淘汰。1959年最后11架退役。

米格-9(И-301)的主要技术数据:机长983米,翼展100米,机翼面积182平方米;空重3420公斤,载油量13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963公斤;最大速度911公里/小时(高度4500米),实用升限13500米,爬升到5000米所需时间4分18秒,航程8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910米,着陆滑跑距离735米。动力装置为2台РД-20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784千牛。武器装备为1门Н-37机炮(备弹40发)和2门НС-23机炮(备弹80发)。

米格-15(МИГ-15)喷气式歼击机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图四),曾用代号“13号机”。

1947年,苏联政府按照发展喷气飞机的第二阶段任务,安排几个设计局同时开始研制装英国“尼恩”喷气发动机的前线歼击机。米高扬设计局原型机的内部型号是И-310(图纸代号С),于1947年12月30日首飞。И-310采用了德国的最新气动研究成果和英国的喷气发动机技术,代表了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研制的最高水平。第二次大战结束前,德国在后掠机翼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设计了后掠翼战斗机Ta183,但该机未及试飞已战败。战后,苏联缴获了有关资料,在试制平直机翼喷气歼击机的同时,安排拉沃契金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试制后掠翼喷气歼击机。拉沃契金设计局的试验机首先试飞,但И-310更为成功。И-310的动力装置是1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尼恩Ⅰ”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2185千牛。“尼恩”发动机不但推力属当时最大,而且工作稳定可靠。第二架原型机换装了最大推力2225千牛的“尼恩Ⅱ”发动机,于1948年5月27日出厂。И-310第三架原型机С-03被正式赋予米格-15的型号,安装了АСП-1Н瞄准具、С-13照相枪,还可携带2枚ФАБ-100炸弹。米格-15的批生产型(图纸代号СВ)发动机改为国产的РД-45Ф(“尼恩Ⅱ”的仿制型),后机身两侧加装了减速板,换装了新型瞄准具АСП-3Н和НР-23机炮,机载设备也有改进。米格-15是世界上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的优秀型号,共发展有17种改型。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进行了生产。到1956年停产,米格-15各型累计生产了约12000架。

1950年8月3日,协助中国东北地区防空的一个苏联空军师携米格-15飞机到达沈阳北陵机场。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移交了38架米格-15。中国还直接进口以及从其它驻华苏联空军部队接收了大批米格-15飞机。1951年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六七月间分3批进口。1950~1951年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米格-15飞机654架。米格-15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歼击机。1950年12月开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空军主要使用米格-15歼击机。1950年11月8日,驻中国辽阳协助防空的苏联米格-15飞机与美国F-80飞机在鸭绿江上空空战,首开世界航空史上喷气机之间的空战。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飞机首次击落美国F-84喷气战斗机1架。1951年10月1日,42架米格-15参加了国庆阅兵。1953年5月30日,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在夜间凭目视击落1架美国F-94战斗机,首创志愿军空军夜间击落敌机的先河。米格-15还被用作侦察机。1951年11月2日,4架米格-15对朝鲜西海岸的椴岛、炭岛和大小和岛进行了志愿军空军第一次航空照相侦察任务。米格-15比斯装备部队后,米格-15逐步转用作侦察机和航空学校的训练飞机。1980年最后18架米格-15退役。米格-15的主要技术数据:翼展10085米,机长10102米,机翼面积206平方米;空重3380公斤,载油量1210公斤,起飞重量4820公斤;最大速度1042公里/小时(高度3000米),爬升到10000米所需时间7分6秒,实用升限15200米,续航时间2小时06分,航程1395公里,起飞滑跑距离725米,着陆滑跑距离765米。动力装置为1台РД-45Ф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25千牛。1960年9月,开始在米格-15飞机上改装ВК-1А发动机。武器装备为1门Н-37Д机炮和2门НС-23机炮,可挂2枚炸弹。

乌米格-15(МИГ-15УТИ)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是中国于50年代初期从苏联进口的喷气式双座歼击教练机(图五),曾用代号“23号机”。

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15喷气歼击机定型投产后,即改型研制双座喷气歼击教练机乌米格-15,用于米格-15的飞行员训练。首架原型机乌米格-15(И-312、图纸代号СТ)于1949年4月13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СТ-2于5月23日首飞,随后投入批生产。乌米格-15与米格-15的主要不同点是:增设了后座舱及相应的操纵系统、仪表设备,减小了机身油箱的容积,武器改为1挺12�7毫米机枪。乌米格-15具有优良的飞行性能,在50及60年代是苏联最重要的歼击教练机,广泛用于歼击航空兵部队和航空学校,还出口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出口量达1960架。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以CS-102的型号生产了2012架,波兰以LIM-3的型号生产了1200余架。1951~1958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米格-15飞机357架。1951年苏联政府决定赠送中国可装备6个师的372架米格-15飞机,其中包括12架乌米格-15,于7月18~31日运到。1958年,空军为适应航校、部队训练需要,确定将米格-15歼击机改装成乌米格-15双座教练机,11月完成首架改装,1959年开始批量改装。为与原装乌米格-15区别,国内改装机称为乌米格-15改。1960年9月开始在乌米格-15上改装苏制ВК-1А发动机;1967~1969年又将150架乌米格-15改装国产涡喷5乙发动机。原装乌米格-15改装发动机后称为乌米格-15改发。国内用单座战斗机改装成的双座教练机再改装发动机后称为乌米格-15改改发。1986年乌米格-15退役。乌米格-15的主要技术数据:翼展10085米,机长10102米,机翼面积206平方米;空重3724公斤,载油量9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482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400公斤;最大速度1015公里/小时(高度13000米),爬升到10000米所需时间7分48秒,实用升限14625米,航程950公里(不带副油箱)、1500公里(带2个300升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570米,着陆滑跑距离740米。动力装置为1台РД-45ФА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70公斤。1960年改装ВК-1А发动机,1969年改装涡喷5乙发动机,最大推力均为2646千牛。武器装备为1挺127毫米机枪,挂弹2枚。

责任编辑:晓 东

中国空军四代机开始退役,五代机增产。

印度从法国订购的阵风战机全部完成交付,36架阵风战机到位之后,印度空军宣称高端战力将会得到翻倍提升。不过阵风虽强,但却仍未触及到五代机领域,仍然是一款先进四代半战斗机,没有跳出四代机的范畴。

而就在印度为自己花大价钱订购的阵风战机,终于全部到货而高兴之时,隔壁的中国空军已经开始退役四代机,改为加大产能量产更先进的五代机来换装了。

来到中国已经有很久年头的侧卫系列战机,与我国空军算是颇有渊源。苏27战机在诞生的时候,是苏联专门为了对付美军的F15战机而设计的,所以十分注重长航程、重武装以及操作灵活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服役,性能十分优秀,属于世界上诞生最早的一批四代机。

而我国当时的空军实力较为弱小,几乎所有战机都依靠外来进口,对于这么一款先进战机我国自然也是十分眼热,所以和苏联签订了这款战机的购买合同。

直到1998年,我国和俄罗斯签订了生产线的转移合同之前,总共交付了48架苏27系列战机,其中20架为苏27S、18架苏27SK、6架苏27UB、4架苏27UBK。

后来在获得了这款战机的生产技术之后,我国便以这款战机为基础,开始了国产战机的生产,打造出了国产版苏27SK战机,并将其命名为歼11A,此后又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出了歼11B、歼11BS、歼11BG、歼16等一系列国产先进战机。

截止到2023年,苏联/俄罗斯在上世纪交付给我国的苏27S和苏27SK,也有了将近30年的历史了。苏27虽然在上世纪来说是一款先进战机,但是放到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在来看就有点不够看了,特别是战机上的航电设备,这一点在苏联时期就是苏联的软肋。但是这款战机上的设备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了。

再加上机体老化和结构疲劳等问题,也是时候让这么一位老将退役了,所以我国空军近几年内便陆续将苏27S和苏27SK退役,苏27UB和苏27UBK也正在逐渐退役的路上。

不过这战机的性能跟不上时代和太过老旧是一方面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战机的产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比苏27先进的战机数量越来越多,曾经在中国空军内挑大梁的苏27如今已经算不上先进。

特别是五代机的产能,成飞甚至还专门成立了5个接装团队,专门为歼20的量产进行服务。在这之前,歼20采用的还是俄制发动机,因此产能要受到俄罗斯供给的限制,俄罗斯一年能够提供的发动机就那么多,我国的歼20产能一年也就能生产个十几架。

但是在换装了国产发动机之后就不一样了,歼20在换装了国产发动机之后产能迅速提升,现在我国五大战区已经全部换装上了歼20战机,并且产能在不断提升的同时性能也在不断升级。早前亮相过的双座版歼20操控无人僚机进行作战,现在又传来了换装涡扇15航发的歼20,也已经首飞成功的消息,这些都证明了我国在战机生产技术上正在不断前进。

早前歼20换装了五大战区之后,就有人猜测歼20的数量已经来到了150架。按照目前已有的开源情报汇总来看,成飞在向贵飞移交歼10C战斗机生产线,停止生产歼10C后,将会集中所有的产能、专供歼20隐身战机提速量产。

因此未来几年,歼20的产能还会以肉眼可见的提速,再次迎来一个巨大的爬坡期。加之沈飞所负责的空军下一代中型机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待到其定型量产、接过歼10C生产接力棒,开启新一轮的国产中型隐身战机量产工作后,中国空军的隐身战机总规模还会比现在扩大许多。

总的来说,目前的150架歼20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数字,伴随着歼20生产线的进一步扩大、新一轮产能爬坡期的到来、双座以及中期大改升级型的歼20子型号不断问世投产,迈过总数200架大关对于如今的歼20来说,已经是近在眼前之事。

美军炮艇机

换装新105毫米榴弹炮    

美军在新墨西哥州加农空军基地为来自附近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市的社区杰出成员举行了“荣誉指挥官飞行活动”,其发布的照片中使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美国空军第17特种作战中队的AC-130J恶灵骑士炮艇机配备的升级版105毫米榴弹炮的具体画面。

这种火炮要取代老化的M102榴弹炮,继续执行炮艇机擅长的灯塔盘旋火力压制任务,未来还要换激光武器。

炮艇机是美军装备的一种特殊火力支援机,采用成熟的运输机机体,机身侧面安装各种现成的直射机枪、火炮,无须高昂的研制费用,其作战目标就是防空能力相对薄弱的地面小型部队和装甲车辆,因此可以尽可能靠近目标后环绕目标作圆周飞行,持续扫射,这种飞行方式被称之为灯塔盘旋(pylonturn),因此可对敌方造成重大杀伤。

因其具备运输机的长航程、长滞空时间、大载弹量、大人员操作空间,主要用于压制低烈度的游击战、治安战的敌军目标,因此最早在越南战争中声名大噪。

早期的AC-47D炮艇机最早在1964年12月投入测试作战,取得了巨大成功,出动共计15万架次,消耗掉了大约1亿发的子弹和27万发照明弹,投入53架,损失19架,杀伤了大量北越人员与装备。

但C-47机体实在是太小了,只能装MXU-470A机枪,美军就选择了机体更大C-119加装了更强的火力配置,从而造出了更强的炮艇机。其实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明显偏爱更大的四发C-130运输机,但战场急需炮艇机,用C-130运输机又会导致运输机不足,只能拿要退役的C-119当过渡。

1967年9月,AC-130A原型机前往越南进行为期90天的实战试验。

随后开始批量改装AC-130投入越南战场,到了1972年基本上取代了AC-119,从而开启了新一代炮艇机的时代。

AC-130炮艇机包括洛克希德改装的AC-130A/E/H型,均已退役,还包括罗克韦尔改装的AC-130U幽灵(Spooky)以及从MC-130W龙矛改装来的AC-130W毒刺II、AC-130J恶灵骑士(Ghostrider),其中最后一架AC-130U幽灵于2020年6月26日退役,被AC-130J取代,美国空军还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将所有AC-130W送到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飞机坟场。

该飞机安装了大型飞机红外对抗(LAIRCM)系统,配备了AN/ALR-56M雷达警报接收器、AN/AAR-47(V)2导弹警报系统和AN/ALE-47对抗分配系统。

AC-130J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设备包括两个光电/红外传感器、一个全天候合成孔径雷达吊舱、一个安装在飞行员头盔上的提示系统,以及多个视频、数据和通信链路。货舱内的双控制台任务台控制所有子系统。该飞机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设备。

该机安装有一门30毫米GAU-23/A机炮和一门105毫米M102榴弹炮,但已经不是主要打击装备,毕竟在现在单兵防空导弹普及的情况下,大型飞机的生存能力是很弱的。

因此该机配备了先进火控系统,在8个机翼挂架上可挂装GBU-39SDB滑翔炸弹或AGM-114反坦克导弹,还在尾部飞机坡道/舱门上集成了10个通用发射管,可用于发射GBU-69B小型滑翔弹药和AGM-176格里芬Griffin空地导弹,极大增强了精确打击能力。

在打掉敌方大部分威胁后确认彻底无防空才能再进行灯塔盘旋打击。但是美军2017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其安装的30毫米GAU-23/A大炮配备的火控系统仍然难以补偿高度变化。

在其灯塔盘旋打击中不止一次出现失准,需要在飞行中进行校准更新,GAU-23/A最大射速(每分钟200发)时会出现剧烈振动,还会触发故障保险装置停止射击,随后不得不升级以解决问题。

AC-130J的M102可以通过消焰器后面的三角形挡板部分识别,最大的问题是火炮过于老旧,备件很难供应,急需升级。

有趣的是这回出现的新火炮其实是由位于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伦的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NSWCDD)工程师设计、开发并向空军交付的,被称为火炮飞机单元(GAU),但其完整名称未知。

这种火炮系统替换了复进/驻退机上下布局的M137A1后坐机构,其复进/驻退机采用了两个并排在顶部的液压气缸,同时炮管有所加长,前部有螺纹部分,可安装一种新型的消焰器,从而使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改装老火炮只是一种保持战斗力的手段,美国人还想要更好的。

根据2019年1月的合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直致力于在AC-130J上集成、测试和演示新的激光武器,2021年7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Aculight公司部门从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部门(NSWCDahlgren)获得了一份价值1200万美元、为期五年的新合同,用于技术服务、集成,测试和演示原型机载高能激光器(AHEL)。

2021年10月7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了AHEL的工厂验收测试,然后将该武器移交给了美国空军,随后要与光束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地面测试,之后再将完整的武器系统安装到AC-130J上。AHEL额定功率可能将在60千瓦级,与洛马向美国海军提供的HELIOS激光武器属于“同一级别”,但也有消息说是100千瓦甚至150千瓦。

这种激光器可用于无声摧毁电力变压器,皮卡车的引擎、通讯设备和停放的无人机,从而为AC-130J扩展出新的用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98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