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其人
思想性情
融释道儒三教于一身
毋庸置疑
他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罕有其匹的多才多艺、妙趣横生之人。他是如何对待儿孙的人生大事呢苏东坡的心地善良的奇尼赶快把他扶起
说道:"陌生人
地上的路十条
你不是走着来;山里的河十条
你不是淌着来
旋风把你从什么地方带到这儿"文集里保存了三封他替儿孙求婚的书信
我们可从中感受到东坡先生特有的性情住持叹了口气,对小沙弥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你犯了戒律,还不快去菩萨面前悔过!"小沙弥脸色白,还没回过神,住持的身影就消失在大殿之后。与妙趣。
替长子求婚:尽拣好话
替长子苏迈求婚的信
如下:
里之游
笃于早岁。交朋之分
重以世姻。某长子迈
天资朴鲁
近凭一艺于师傅;贤小娘子眼看黄金就要归女婿了,两个女婿连忙说:"这不算数,再比次。"
姆训夙成
远有万石之家法。聊伸不腆之币
愿结无穷之欢。
前四句是套话
也可能含有这样的意思:苏家跟这位准亲家是世交
苏迈跟准亲家的小女儿是青梅竹马。套话之后切入正题
苏东坡采取低调的抑己扬人之法
介绍自己儿子时用了“天资朴鲁树洞里的个小鬼听到这句话,又吓坏了。他们想:这是要把我们烤了吃啊!于是他们又都跳出树洞,不住地哀求说:"请不要伤害我们,我们送给你根魔鞭,你只要把鞭子挥,就会有群水牛。"”四个字
交代他当时还只是一个正在努力求取科举功名的学生
而把对方女儿夸成了一朵花
是一位家教非常好的大家闺秀。万石
即汉朝的万石君
姓石名奋
他以忠厚朴实之道为"这是我几十年来费尽心思积赚起来的钱。说实话,其中有不少是昧心钱啊!现在我要走了,可我又能带走多少呢?人算不如天算啊!鬼神不容。"汉高祖刘邦效劳
并以此教育子弟。结果
石家父子皆飞黄腾达
享尽高官厚禄之福。可见
苏东坡这位准亲家是一位忠厚老实之人。最后两句也是套话
从中可知
替儿子求婚时
是要纳币――赠送礼金的。
替三子求婚:志在必得
第二封
是替三儿子苏过求婚的信
这封信的写法、措辞
都跟上一封不大一样
如下:
敢议婚姻
盖恃乡闾之末;随忘门阀
亦后有巢氏。巢父友许繇、樊竖。繇居沛泽,其道日光,尧朝焉,而逭之。父适闻之,洗耳于频。竖方饮其牛,乃欧而还。缘声气之同。龟筮既从
祖考咸喜。伏承令子弟二小娘子
庆闱擢秀
岂独卫公之五长;而王家的池塘早裂开了缝,淤泥硬得像块块石头,用棍子在缝里撬就是大块。老管家站在塘边,吩咐大家先把淤泥搬回各自家中堆放,待王家需要用时再送过来。某第三子过
驽质少文
庶几南容之三复。恭驰不腆之币
永结无穷之欢。悚\于怀
敷述罔既。
从开头四句看
苏过的准岳丈
跟苏东坡关系更为亲近
既是同乡
又是性情相投之人
因此接着的话也更加直截了当。这封求婚书
不是走过场
就是苏东坡志在必得。这封信改变了介绍双方儿女的顺序
先夸对方二**
再低调推出自家三公子。综合整封书信
苏东坡是故意跟准亲家耍一回文辞的花枪
以典雅的方式娱乐一下。
替孙之后几天,王子平日夜想念翠翠,可去那里的都是豪客,自己手头的钱还要留着做生意呢。过了几日,请客的那人又来了,听王子平说了心中的烦闷后,哈哈大笑:"靠做生意挣钱哪有那么容易,那些去青楼的人都是靠赌发家的。"子求婚:不卑不亢
苏东坡不但替儿子求婚
还替孙子求婚。第三封求婚信就是为长子苏迈的第二个儿子苏符向人求婚的
如下:
结缡早岁
已联昆弟之姻亲;垂白南荒
尚念子孙之嫁娶。敢凭良妁
往G高闳。轼长子某之第二子符
天质下中
生有蓬麻之陋
祖风绵邈
庶几弓冶之馀。伏承故令弟子立先辈之爱女第十四小娘子
禀粹德门
教成家庙。中郎坟典之付
岂在他人;太真姑舅之婚
复见今日。仰缘夙契
听俞音。
这封信的求婚对象
早年已经跟苏轼弟弟苏辙结为亲家。这次求婚倘若成功
便是亲上加亲。写这封信时
苏东坡已山哥伤心极了。他呆呆地坐着不吃不喝,不知不觉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时候,忽然从外面飘来个身穿绿衣绿裙的少女,身材高挑,像碧玉样透灵。这个俊俏姑娘,来到山哥家,"吱呀"声,推开了他的房门,走上前去,轻轻抚摸着山哥受伤的地方,低声说:"山哥,这里有粒瓜种,是打开宝山北门的钥匙。你把他种在门前朝阳地方,等十天以后,摘下金瓜,到北山阴坡连摔下,山门便会打开,你要的东西里边都有。"山哥梦醒来,东方已经天亮,少女的影子也见不到了。自己觉得浑身的伤不疼了,手里还真地放着粒金它们来到座山上,见满山遍野,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绿莹莹的草里钻出只野鸡,向它们望了望,畏惧地朝远处飞去。山涧里,传来泉水冲击岩石的声音。春天的山野景色非常迷人。色的瓜种。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炎方乃瘴疠之地
北去之人容易水土不服
苏东坡的爱妾朝云就病死在惠州。总之
当时苏东坡是处境艰难
自身难保。但是
他仍然记挂孙子的婚姻大事
并且亲自出面写信向人求婚。这一回来到宜川后,杨定国发现当地民团毫无战斗力,便向梁荣询问民团的训练情况。梁荣说团丁们都是庄稼汉出身,所以操练了两年多,各方面还是没法跟官军比。听了这话,杨定国捻着胡须,好半天没吭声。他介绍自己的孙子、长子苏迈第二子苏符时
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孙子天资虽然只是中下水平
但为了挽回黄老板的面子,廉掌柜讥讽和尚:"你说这幅画没画活,那你给我们画幅让我们大家看看。我家世代经营这个草墨堂,却从没有人听说能把画画活的。"众人也催促着。和尚惊恐地望着大家,说自己时胡说,乞求大家饶恕。刚想跑,又被大家拉了回来,非要他作画不可。是毕竟生长在书香门第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当然
按照惯例
苏东坡也没有忘记夸赞对方人家的女子是个有德的人。因此
最后表示听任对方定夺
自己愿意静候佳音。
读苏东坡为儿孙求婚的这三封书信
很容易联想起鲁迅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既有在残酷政治斗争中表现出的倔强一面
也有对家人、儿孙关于是河流干枯,大海即将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陆地上的人和家畜无以为生,还又过了千年,有天,刮起了大风,风将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第,要受公主的气,驸马见了公主的面也要叩头,公主赐你平身,你才能起来站着――还得把腰弯得像虾米,哪里有夫妻之乐可言"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朝吧。"成为野兽口中的食物。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怀备至的温情的一面。
选自《沈阳晚报》
苏东坡求婚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参照小说内容,可以看到,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内容简介: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方鸿渐海外"游学"数年,回国前花了几十块美金到一个爱尔兰人处弄得一纸假文凭骗过父亲与"岳父"。真才实学的苏文纨喜欢他,而他喜欢美丽纯真的唐晓芙,最后由于他与这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误会,暂且离开了上海,稀里糊涂地与同在三闾大学教书的孙柔嘉结了婚。婚后,方鸿渐对一直喜欢苏文纨的挚友赵辛楣说:"若是你真娶了苏**,会觉得也不过尔尔。"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
“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简评:
《围城》表现出了对世态人情的精微观察与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作者刻画才女型人物苏文纨的矜持与矫情,小家碧玉式的孙柔嘉柔顺后面深隐的城府,可谓洞幽烛微;而对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的复杂性格心态的剖析,则更是极尽曲折而入木三分。《围城》的描写,自始至终又都贯穿着嘲讽的喜剧情调。小说的基本情节,都围绕着方鸿渐展开,小说的诸多人物,场面也大都从方的观点展现,方的观人阅世的挪揄态度,以及隐含在他背后的小说作者的嘲讽口吻,交错交融,使《围城》的讽刺门手法别具一格。
《围城》的叙述并不完全贴紧人物性格与情节线索,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层出迭见,使小说语言的知识容量大为增加,但有时枝蔓过多,略有炫耀知识之嫌。
《围城》1947年在上海初版发行,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增加了作者补写的“重印前记”一篇。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作有《记钱钟书与〈围城〉》,对《围城》的写作情况及小说中某些人物与原型的关系,有很风趣的记述,可以参看。
记钱钟书与《围城》
作者:杨绛
一 钱钟书写《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后来他对这部小说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满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过这是后话了。
钟书选注宋诗,我曾自告奋勇,愿充白居易的“老妪”——也就是最低标准;如果我读不懂,他得补充注释。可是在《围城》的读者里,我却成了最高标准。好比学士通人熟悉古诗文里词句的来历,我熟悉故事里人物和情节的来历。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该是我了。
看小说何需注释呢?可是很多读者每对一本小说发生兴趣,就对作者也发生兴趣,并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人实事。有的干脆把小说的主角视为作者本人。高明的读者承认作者不能和书中人物等同,不过他们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个人的经验和思想感情。这话当然很对。可是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①。创造的故事往往从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经验。要从创造的故事里返求作者的经验是颠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创造,就好比发过酵而酿成了酒;从酒里辩认酿酒的原料,也不容易。我有机缘知道作者的经历,也知道酿成的酒是什么原料,很愿意让读者看看真人实事和虚构的人物情节有多少联系,而且是怎样的联系。因为许多所谓写实的小说,其实是改头换面地叙写自己的经历,提升或满足自己的感情。这种自传体的小说或小说体的自传,实在是浪漫的纪实,不是写实的虚构。而《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
《围城》里写方鸿渐本乡出名的行业是打铁、磨豆腐,名产是泥娃娃。有人读到这里,不禁得意地大哼一声说:“这不是无锡吗?钱钟书不是无锡人吗?他不也留过洋吗?不也在上海住过吗?不也在内地教过书吗?”有一位专爱考据的先生,竟推断出钱钟书的学位也靠不住,方鸿渐就是钱钟书的结论更可以成立了。
钱钟书是无锡人,一九三三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了两年英语,一九三五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一九三七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然后到法国,入巴黎大学进修。他本想读学位,后来打消了原意。一九三八年,清华大学聘他为教授,据那时候清华的文学院长冯友兰先生来函说,这是破例的事,因为按清华旧例,初回国教书只当讲师,由讲师升副教授,然后升为教授。钟书九、十月间回国,在香港上岸,转昆明到清华任教。那时清华已并入西南联大。他父亲原是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应老友廖茂如先生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他母亲弟妹等随叔父一家逃难住上海。一九三九年秋,钟书自昆明回上海探亲后,他父亲来信来电,说自己老病,要钟书也去湖南照料。师范学院院长廖先生来上海,反复劝说他去当英文系主任,以便伺候父亲,公私兼顾。这样,他就未回昆明而到湖南去了。一九四○年暑假,他和一位同事结伴回上海探亲,道路不通,半途折回。一九四一年暑假,他由广西到海防搭海轮到上海,准备小住几月再回内地。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陈福田先生到了上海特来相访,约他再回联大。值珍珠港事变,他就沦陷在上海出不去了。他写过一首七律《古意》,内有一联说:“槎通碧汉无多路,梦入红楼第几层”,另一首《古意》又说:“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诈雨晴”,都是寄托当时羁居沦陷区的怅望情绪。《围城》是沦陷在上海的时期写的。
钟书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华初识,一九三三年订婚,一九三五年结婚,同船到英国(我是自费留学),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国,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国。我母亲一年前去世,我苏州的家已被日寇抢劫一空,父亲避难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视老父,钟书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当时我中学母校的校长留我在“孤岛”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后上海沦陷,“分校”停办,我暂当家庭教师,又在小学代课,业余创作话剧。钟书陷落上海没有工作,我父亲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他,我们就在上海艰苦度日。
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非常高兴,催他快写。那时他正偷空写短篇小说,怕没有时间写长篇。我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恰好我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他就像原《序》所说:“两年里忧世伤生”,有一种惶急的情绪,又忙着写《谈艺录》;他三十五岁生日诗里有一联:“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正是写这种兼顾不来的心境。那时候我们住在钱家上海避难的大家庭里,包括钟书父亲一家和叔父一家。两家同住分炊,钟书的父亲一直在外地,钟书的弟弟妹妹弟媳和侄儿女等已先后离开上海,只剩他母亲没走,还有一个弟弟单身留在上海;所谓大家庭也只像个小家庭了。
以上我略叙钟书的经历、家庭背景和他撰写《围城》时的处境,为作者写个简介。下面就要为《围城》做些注解。
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于,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为一。许多读者以为他就是作者本人。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娄拜曾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那么,钱钟书照样可说:“方鸿渐,就是我。”不过还有许多男女角色都可说是钱钟书,不光是方鸿渐一个。方鸿渐和钱钟书不过都是无锡人罢了,他们的经历远不相同。
我们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 Ⅱ)回国,甲板上的情景和《围城》里写的很像,包括法国警官和犹太女人调情,以及中国留学生打麻将等等。鲍**却纯是虚构。我们出国时同船有一个富有曲线的南洋姑娘,船上的外国人对她大有兴趣,把她看作东方美人。我们在牛津认识一个由未婚夫资助留学的女学生,听说很风流。牛津有个研究英国语文的埃及女学生,皮肤黑黑的,我们两人都觉得她很美。鲍**是综合了东方美人、风流未婚妻和埃及美人而抟捏出来的。钟书曾听到中国留学生在邮船上偷情的故事,小说里的方鸿渐就受了鲍**的引诱。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姓鲍。
苏**也是个复合体。她的相貌是经过美化的一个同学。她的心眼和感情属于另一个;这人可一点不美。走单帮贩私货的又另是一人。苏**做的那首诗是钟书央我翻译的,他嘱我不要翻得好,一般就行。苏**的丈夫是另一个同学,小说里乱点了鸳鸯谱。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赵辛媚是由我们喜欢的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变大的,钟书为他加上了二十多岁年纪。这孩子至今没有长成赵辛媚,当然也不可能有赵辛媚的经历。如果作者说:“方鸿渐,就是我,”他准也会说:“赵辛媚,就是我。”
有两个不甚重要的人物有真人的影子,作者信手拈来,未加融化,因此那两位相识都“对号入座”了。一位满不在乎,另一位听说很生气。钟书夸张了董斜川的一个方面,未及其他。但董斜川的谈吐和诗句,并没有一言半语抄袭了现成,全都是捏造的。褚慎明和他的影子并不对号。那个影子的真身比褚慎明更夸张些呢。有一次我和他同乘火车从巴黎郊外进城,他忽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开列了少女选择丈夫的种种条件,如相貌、年龄、学问、品性、家世等等共十七八项,逼我一一批分数,并排列先后。我知道他的用意,也知道他的对象,所以小小翼翼地应付过去。他接着气呼呼地对我说:“她们说他(指钟书)‘年少翩翩’,你倒说说,他‘翩翩’不‘翩翩’。”我应该厚道些,老实告诉他,我初识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可是我瞧他认为我该和他站在同一立场,就忍不住淘气说:“我当然最觉得他‘翩翩’。”他听了怫然,半天不言语。后来我称赞他西装笔挺,他惊喜说:“真的吗?我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挺,每星期洗熨一次也不如别人的挺。”我肯定他衣服确实笔挺,他才高兴。其实,褚慎明也是个复合体,小说里的那杯牛奶是另一人喝的。那人也是我们在巴黎时的同伴,他尚未结婚,曾对我们讲:他爱“天仙的美”,不爱“妖精的美”。他的一个朋友却欣赏“妖精的美”,对一个牵狗的妓女大有兴趣,想“叫一个局”,把那妓女请来同喝点什么谈谈话。有一晚,我们一群人同坐咖啡馆,看见那个牵狗的妓女进另一家咖啡馆去了。“天仙美”的爱慕者对“妖精美”的爱慕者自告奋勇说:“我给你去把她找来。”他去了好久不见回来,钟书说:“别给蜘蛛精网在盘丝洞里了,我去救他吧。”钟书跑进那家咖啡馆,只见“天仙美”的爱慕者独坐一桌,正在喝一杯很烫的牛奶,四围都是妓女,在窃窃笑他。钟书“救”了他回来。从此,大家常取笑那杯牛奶,说如果叫妓女,至少也该喝杯啤酒,不该喝牛奶。准是那杯牛奶作崇,使钟书把褚慎明拉到饭馆去喝奶;那大堆的药品准也是即景生情,由那杯牛奶生发出来的。
方遯翁也是个复合体。读者因为他是方鸿渐的父亲,就确定他是钟书的父亲,其实方遯翁和他父亲只有几分相像。我和钟书订婚前后,钟书的父亲擅自拆看了我给钟书的信,大为赞赏,直接给我写了一封信,郑重把钟书托付给我。这来很像方遯翁的作风。我们沦陷在上海时,他来信说我“安贫乐道”,这也很像方遯翁的语气。可是,如说方遯翁有二三分像他父亲,那么,更有四五分是像他叔父,还有几分是捏造,因为亲友间常见到这类的封建家长。钟书的父亲和叔父都读过《围城》。他父亲莞尔而笑;他叔父的表情我们没看见。我们夫妇常私下捉摸,他们俩是否觉得方遯翁和自己有相似之处。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娶了苏**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这些话都很对。可是他究竟没有娶到意中人,他那些话也就可释为聊以自慰的话。
至于点金银行的行长,“我你他”**的父母等等,都是上海常见的无锡商人,我不再一一注释。
我爱读方鸿渐一行五人由上海到三闾大学旅途上的一段。我没和钟书同到湖南去,可是他同行的五人我全认识,没一人和小说里的五人相似,连一丝影儿都没有。王美玉的卧房我倒见过:床上大红绸面的被子,叠在床里边;桌上大圆镜子,一个女人脱了鞋坐在床边上,旁边煎着大半脸盆的鸦片。那是我在上海寻找住房时看见的,向钟书形容过。我在清华做学生的时期,春假结伴旅游,夜宿荒村,睡在铺干草的泥地上,入夜梦魇,身下一个小娃娃直对我嚷:“压住了我的红棉袄”,一面用手推我,却推不动。那番梦魇,我曾和钟书讲过。蛆叫“肉芽”,我也曾当作新鲜事告诉钟书。钟书到湖南去,一路上都有诗寄我。他和旅伴游雪窦山,有纪游诗五古四首,我很喜欢第二第三首,我不妨抄下,作为真人实事和小说的对照。
天风吹海水,屹立作山势;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我常观乎山,起伏有水致;蜿蜒若没骨,皱具波涛意。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固哉鲁中叟,祗解别位智。
山容太古静,而中藏瀑布,不舍昼夜流,得雨势更怒。辛酸亦有泪,贮胸敢倾吐;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相契默无言,远役喜一晤。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
小说里只提到游雪窦山,一字未及游山的情景。游山的自是游山的人,方鸿渐、李梅亭等正忙着和王美玉打交道呢。足见可捏造的事丰富得很,实事尽可抛开,而且实事也挤不进这个捏造的世界。
李梅亭途遇寡妇也有些影子。钟书有一位朋友是忠厚长者,旅途上碰到一个自称落难的寡妇;那位朋友资助了她,后来知道是上当。我有个同学绰号“风流寡妇”,我曾向钟书形容她临睡洗去脂粉,脸上眉眼口鼻都没有了。大约这两件不相干的事凑出来一个苏州寡妇,再碰上李梅亭,就生出“倷是好人”等等妙语奇文。
证处厚的夫人使我记起我们在上海一个邮局里看见的女职员。她头发枯黄,脸色苍白,眼睛斜撇向上,穿一件浅紫色麻纱旗袍。我曾和钟书讲究,如果她皮肤白腻而头发细软乌黑,浅紫的麻纱旗袍换成线条柔软的深紫色绸旗袍,可以变成一个美人。汪太太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我见了似曾相识。
范**、刘**之流想必是大家熟悉的,不必再介绍。孙柔嘉虽然跟着方鸿渐同到湖南又同回上海,我却从未见过。相识的女人中间(包括我自己),没一个和她相貌相似,但和她稍多接触,就发现她原来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大妇。孙柔嘉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但这点聪明还是钟书赋与她的。钟书惯会抓住这类“扼要”,例如他能抓住每个人声音里的“扼要”,由声音辨别说话的人,尽管是从未识面的人。
也许我正像堂吉诃德那样,挥剑捣毁了木偶戏台,把《围城》里的人物斫得七零八落,满地都是硬纸做成的断肢残骸。可是,我逐段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使我放下稿子大笑的,并不是发现了真人实事,却是看到真人实事的一鳞半爪,经过拼凑点化,创出了从未相识的人,捏造了从未想到的事。我大笑,是惊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镜”。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
可能我和堂吉诃德一样,做了非常扫兴的事。不过,我相信,这来可以说明《围城》和真人实事的关系。
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不知道什么
浑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来信问-
-”鸿渐听了,像天塌下半边,同时听背后有人叫:“方先生,方先生!”转身看是李梅亭
陆子潇赶来。孙**嘤然像医院救护汽车的汽笛声缩小了几千倍,伸手拉鸿渐的右臂,仿佛
求他保护。鸿渐知道李陆两人的眼光全射在自己的右臂上,想:“完了,完了。反正谣言造
到孙家都知道了,随它去罢。”陆子潇目不转睛地看孙**,呼吸短促。李梅亭阴险地笑,
说:“你们谈话真密切,我叫了几声,你全没听见。我要问你,辛楣什么时候走的--孙小
姐,对不住,打断你们的情话。”鸿渐不顾一切道:“你知道是情话,就不应该打断。”李
梅亭道:“哈,你们真是得风气之先,白天走路还要勾了手,给学生好榜样。”鸿渐道:
“训导长寻花问柳的榜样,我们学不来。”李梅亭脸色白了一白,看风便转道:“你最喜欢
说笑话。别扯淡,讲正经话,你们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喜酒啦?”鸿渐道:“到时候不会漏掉
你。”孙**迟疑地说:“那么咱们告诉李先生--”李梅亭大声叫,陆子潇尖声叫:“告
诉什么?订婚了?是不是?”孙**把鸿渐勾得更紧,不回答。那两人直嚷:“恭喜,恭
喜!孙**恭喜!是不是今天求婚的?请客!”强逼握手,还讲了许多打趣的话。
鸿渐如在云里,失掉自主,尽他们拉手拍肩,随口答应了请客,两人才肯走。孙**等
他们去远了,道歉说:“我看见他们两个人,心里就慌了,不知怎样才好。请方先生原谅-
-刚才说的话,不当真的。”鸿渐忽觉身心疲倦,没精神对付,搀着她手说:“我可句句当
真。也许正是我所要求的。”孙**不作声,好一会,说:“希望你不至于懊悔,”仰面像
等他吻,可是他忘掉吻她,只说:“希望你不懊悔。”春假最后一天,同事全知道方鸿渐订
婚,下星期要请客了。李梅亭这两日窃窃私讲的话,比一年来向学生的谆谆训导还多。他散
布了这消息,还说:“准出了乱子了,否则不会肯订婚的。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
婚。其实何必一番手脚两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咱们不管,反正多吃他一顿。我看,结婚
礼送小孩子衣服,最用得着。哈哈!不过,这事有关学校风纪,我将来要唤起校长的注意,
我管训导,有我的职责,不能只顾到我和方鸿渐的私交,是不是?我和他们去年一路来,就
觉得路数不对,只有陆子潇是个大冤桶!哈哈。”因此,吃订婚喜酒那一天,许多来宾研究
孙**身体的轮廓。到上了甜菜,几位女客恶意地强迫孙**多吃,尤其是韩太太连说:
“Sweetstothesweet”(原注:甜蜜的人吃甜蜜的东西。)少不了有人提议请他们报告恋爱
经过,他们当然不肯。李梅亭借酒蒙脸,说:“我来替他们报告。”鸿渐警戒地望着他说:
“李先生,‘〔亻奈〕是好人!’”梅亭楞了楞,顿时记起那苏州寡妇,呵呵笑道:“诸位
瞧他发急得叫我‘好人’,我就做好人,不替你报告--子潇,该轮到你请吃喜酒了。”子
潇道:“迟一点结婚好。早结了婚,不到中年就要闹离婚的。”大家说他开口不吉利,罚酒
一杯,鸿渐和孙**也给来宾灌醉了。
那天被请而不来的,有汪氏夫妇和刘氏夫妇。刘东方因为妹妹婚事没成功,很怪鸿渐。
本来他有计划,春假后举行个英文作文成绩展览会,借机把鸿渐改笔的疏漏公诸于众。
不料学生大多数对自己的卷子深藏若虚,不肯拿出来献丑。同时辛楣已经离校,万一鸿渐生
气不教英文,没人会来代他。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让鸿渐教完这学期。假如韩太太给他大女
儿的衬衫和皮鞋不是学期将完才送来,他和韩家早可以讲和,不必等到下学期再把鸿渐的功
课作为还礼了。汪处厚不再请同事和校长到家去吃饭,刘东方怨他做媒不尽力,赵辛楣又走
了,汪派无形解散,他准备辞职回成都。高校长虽然是鸿渐订婚的证人,对他并不满意。李
梅亭关于结婚的预言也没有证实。凑巧陆子潇到鸿渐房里看见一本《家庭大学丛书》
(HomeUniversityLibrary)小册子,是拉斯基(Laski)所作的时髦书《共产主义论》,这
原是辛楣丢下来的。陆子潇的外国文虽然跟重伤风人的鼻子一样不通,封面上的Communism
这几个字是认识的,触目惊心。他口头通知李训导长,李训导长书面呈报高校长。校长说:
“我本来要升他一级,谁知道他思想有问题,下学期只能解聘。这个人倒是可造之才,可
惜,可惜!”所以鸿渐连“如夫人”都做不稳,只能“下堂”。他临走把辛楣的书全送给图
书馆,那本小册子在内。韩学愈得到鸿渐停聘的消息,拉了白俄太太在家里跳跃得像青蛙和
虼蚤,从此他的隐事不会被个中人揭破了。他在七月四日--大考结束的一天--晚上大请
同事,请帖上太太出面,借口是美国国庆,这当然证明他太太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人。否则她
怎会这样念念不忘她的祖国呢?爱国情绪是假冒不来的。太太的国籍是真的,先生的学籍还
会假吗?
第八章
八
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
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
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
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鸿渐到下学期升他为教授。自从
辛楣一走,鸿渐对于升级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想暑假以后另找出路。
他只准备聘约送来的时候,原物退还,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评校政一下,算是临别赠言,
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这封信的措词,他还没有详细决定,因为他不知道校长室送给他
怎样的聘约。有时他希望聘约依然是副教授,回信可以理直气壮,责备高松年失信。有时他
希望聘约升他做教授,这么一来,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表示他的不满意并非出于私怨,完
全为了公事。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写信的麻烦,干脆不送聘约给他。孙**倒有聘约的,
薪水还升了一级。有人说这是高松年开的玩笑,存心拆开他们俩。高松年自己说,这是他的
秉公办理,决不为未婚夫而使未婚妻牵累--“别说他们还没有结婚,就是结了婚生了小孩
子,丈夫的思想有问题,也不能‘罪及妻孥’,在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办高等教育,这一点民
主作风应该具备。”鸿渐知道孙**收到聘书,忙仔细打听其他同事,才发现下学期聘约已
经普遍发出,连韩学愈的洋太太都在敬聘之列,只有自己像伊索寓言里那只没尾巴的狐狸。
这气得他头脑发烧,身体发冷。计划好的行动和说话,全用不着,闷在心里发酵。这比学生
念熟了书,到时忽然考试延期,更不痛快。高松年见了面,总是笑容可掬,若无其事。办行
政的人有他们的社交方式。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
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高松年的工夫还没到家,他的笑容和客气仿佛劣手仿造的古
董,破绽百出,一望而知是假的。鸿渐几次想质问他,一转念又忍住了。在吵架的时候,先
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高松年神色不动,准是成算在胸,自己冒失寻衅,
万一下不来台,反给他笑,闹了出去,人家总说姓方的饭碗打破,老羞成怒。还他一个满不
在乎,表示饭碗并不关心,这倒是挽回面子的妙法。吃不消的是那些同事的态度。他们仿佛
全知道自己解聘,但因为这事并未公开,他们的同情也只好加上封套包裹,遮遮掩掩地奉
送。往往平日很疏远的人,忽然拜访。他知道他们来意是探口气,便一字不提,可是他们精
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总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送了才肯走。这种同情比笑骂还
难受,客人一转背,鸿渐咬牙来个中西合璧的咒骂:“ToHell滚你妈的蛋!”
孙柔嘉在订婚以前,常来看鸿渐;订了婚,只有鸿渐去看她,她轻易不肯来。鸿渐最初
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
很牢固。她听他说准备退还聘约,不以为然,说找事不容易,除非他另有打算,别逞一时的
意气。鸿渐问道:“难道你喜欢留在这地方?你不是一来就说要回家么?”她说:“现在不
同了。只要咱们两个人在一起,什么地方都好。”鸿渐看未婚妻又有道理,又有情感,自然
欢喜,可是并不想照她的话做。他觉得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得很。过去没有订婚经
验——跟周家那一回事不算数的——不知道订婚以后的情绪,是否应当像现在这样平淡。他
对自己解释,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
情感发展的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
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
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
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
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他和她讲话,她回答
的都是些“唔”,“哦”。他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说并未不高兴。他说:“你瞒不过
我。”她说:“你知道就好了。我要回宿舍了。”鸿渐道:“不成,你非讲明白了不许
走。”她说:“我偏要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
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他急得跳脚,说她胡闹。她说:“我早知道你不是
真的爱我,否则你不会有那种离奇的思想。”他赔小心解释了半天,她脸色和下来,甜甜一
笑道:“我是个死心眼儿,将来你讨厌——”鸿渐吻她,把这句话有效地截断,然后说:
“你今天真是颗酸葡萄。”她强迫鸿渐说出来他过去的恋爱。他不肯讲,经不起她一再而三
的逼,讲了一点。她嫌不够,鸿渐像被强盗拷打招供资产的财主,又陆续吐露些。她还嫌不
详细,说:“你这人真不爽快!我会吃这种隔了年的陈醋么?我听着好玩儿。”鸿渐瞧她脸
颊微红,嘴边强笑,自幸见机得早,隐匿了一大部分的情节。她要看苏文纨和唐晓芙的照
相,好容易才相信鸿渐处真没有她们的相片,她说:“你那时候总记日记的,一定有趣等得
很,带在身边没有?”鸿渐直嚷道:“岂有此理!我又不是范懿认识的那些作家、文人,为
什么恋爱的时候要记日记?你不信,到我卧室里去搜。”孙**道:“声音放低一点,人家
全听见了,有话好好的说。只有我哪!受得了你这样粗野,你倒请什么苏**呀、唐**呀
来试试看。”鸿渐生气不响,她注视着他的脸,笑说:“跟我生气了?为什么眼晴望着别
处?是我不好,逗你。道歉!道歉!”所以,订婚一个月,鸿渐仿佛有了个女主人,虽然自
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而对她训练的技巧甚为佩服。他想起赵辛楣说这女孩子利害,一点不
错。自己比她大了六岁,世事的经验多得多,已经是前一辈的人,只觉得她好玩儿,一切都
纵容她,不跟她认真计较。到聘书的事发生,孙**慷慨地说:“我当然把我的聘书退还—
—不过你何妨直接问一问高松年,也许他无心漏掉你一张。你自己不好意思,托旁人转问一
下也行。”鸿渐不听她的话,她后来知道聘书并非无心遗漏,也就不勉强他。鸿渐开玩笑
说:“下半年我失了业,咱们结不成婚了。你嫁了我要挨饿的。”她说:“我本来也不要你
养活。回家见了爸爸,请他替你想个办法。”他主张索性不要回家,到重庆找赵辛楣——辛
楣进了国防委员会,来信颇为得意,比起出走时的狼狈,像换了一个人。不料她大反对,说
辛楣和他不过是同样地位的人,求他荐事,太丢脸了;又说三闾大学的事,就是辛楣荐的,
“替各系打杂,教授都没爬到,连副教授也保不住,辛楣荐的事好不好?”鸿渐局促道:
“给你这么一说,我的地位更不堪了。请你说话留点体面,好不好?”孙**说,无论如
何,她要回去看她父亲母亲一次,他也应该见见未来的丈人丈母。鸿渐说,就在此地结了婚
罢,一来省事,二来旅行方便些。孙**沉吟说:“这次订婚已经没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
幸亏他们喜欢我,一点儿不为难。结婚总不能这样草率了,要让他们作主。你别害怕,爸爸
不凶的,他会喜欢你。”鸿渐忽然想起一件事,说:“咱们这次订婚,是你父亲那封信促成
的。我很想看看,你什么时候把它拣出来。”孙**愣愣的眼睛里发问。鸿渐轻轻拧她鼻子
道:“怎么忘了?就是那封讲起匿名信的信。”孙**扭头抖开他的手道:“讨厌!鼻子都
给你拧红了。那封信?那封信我当时看了,一生气,就把它撕了——唔,我倒真应该保存
它,现在咱们不怕谣言了,”说完紧握着他的手。
辛楣在重庆得到鸿渐订婚的消息,就寄航空快信道贺。鸿渐把这信给孙**看,她看到
最后半行:“弟在船上之言验矣,呵呵。又及,”就问他在船上讲的什么话。鸿渐现在新订
婚,朋友自然疏了一层,把辛楣批评的话一一告诉。她听得怒形于色,可是不发作,只说:
“你们这些男人全不要脸,动不动就说女人看中你们,自己不照照镜子,真无耻!也许陆子
潇逢人告诉我怎样看中他呢!我也算倒霉,辛楣一定还有讲我的坏话,你说出来。”鸿渐忙
扯淡完事。她反对托辛楣谋事,这可能是理由。鸿渐说这次回去,不走原路了,干脆从桂林
坐飞机到香港,省吃许多苦,托辛楣设法飞机票。孙**极赞成。辛楣回信道:他母亲七月
底自天津去香港,他要迎接她到重庆,那时候他们凑巧可以在香港小叙。孙**看了信,皱
眉道:“我不愿意看见他,他要开玩笑的。你不许他开玩笑。”鸿渐笑道:“第一次见面少
不了要开玩笑的,以后就没有了。现在你还怕他什么?你升了一辈,他该叫你世嫂了。”
鸿渐这次走,没有一个同事替他饯行。既然校长不高兴他,大家也懒跟他联络。他不像
能够飞黄腾达的人——“孙柔嘉嫁给他,真是瞎了眼睛,有后悔的一天”——请他吃的饭未
必像扔在尼罗河里的面包,过些日子会加了倍浮回原主。并且,请吃饭好比播种子:来的客
人里有几个是吃了不还请的,例如最高上司和低级小职员;有几个一定还席的,例如地位和
收入相等的同僚,这样,种一顿饭可以收获几顿饭。鸿渐地位不高,又不属于任何系,平时
无人结交他,他也只跟辛楣要好,在同事里没撒播饭种子。不过,鸿渐饭虽没到嘴,谢饭倒
谢了好几次。人家问了他的行期,就惋惜说:“怎么?走得那么匆促!饯行都来不及。糟
糕!偏偏这几天又碰到大考,忙得没有工夫,孙**,劝他迟几天走,大家从从容容叙一叙
——好,好,遵命,那么就欠礼了。你们回去办喜事,早点来个通知,别瞒人哪!两个人新
婚快乐,把这儿的老朋友全忘了,那不行!哈哈。”高校长给省政府请到省城去开会,大考
的时候才回校,始终没正式谈起聘书的事。鸿渐动身前一天,到校长室秘书处去请发旅行证
件,免得路上军警麻烦,顺便见校长辞行,高松年还没到办公室呢。他下午再到秘书处领取
证件,一问校长早已走了。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像隆冬的太阳或者一生里的好运
气,来得很迟,去得很早。可是高松年一向勤敏,鸿渐猜想他怕自己、躲避自己,气愤里又
有点得意。他训导的几个学生,因为当天考试完了,晚上有工夫到他房里来话别。他感激地
喜欢,才明白贪官下任,还要地方挽留,献万民伞、立德政碑的心理。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
死一次,自知免不了一死,总希望人家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去后的毁誉,正跟死后的哀荣
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怕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有人送别,仿佛
临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这些学生来了又去,暂时的热闹更增加他的孤
寂,辗转半夜睡不着。虽然厌恶这地方,临走时偏有以后不能再来的怅恋,人心就是这样捉
摸不定的。去年来的时候,多少同伴,现在只两个人回去,幸而有柔嘉,否则自己失了业,
一个人走这条长路,真没有那勇气。想到此地,鸿渐心理像冬夜缩成一团的身体稍觉温暖,
只恨她不在身畔。天没亮,轿夫和挑夫都来了;已是夏天,趁早凉,好赶路。服侍鸿渐的校
工,穿件汗衫,睡眼XX送到大门外看他们上轿,一手紧握着鸿渐的赏钱,准备轿子走了再
数。范**近视的眼睛因睡眠不足而愈加迷离,以为会碰见送行的男同事,脸上胡乱涂些胭
脂,勾了孙**的手,从女生宿舍送她过来。孙**也依依惜别,舍不下她。范**看她上
轿子,祝她们俩一路平安,说一定把人家寄给孙**的信转到上海,“不过,这地址怎么写
法?要开方先生府上的地址了,”说时格格地笑。孙**也说一定有信给她。鸿渐暗笑女人
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俩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
一套工夫,怕也不过如此。假使不是亲耳朵听见她们的互相刻薄,自己也以为她们真是好朋
友了。
轿夫到镇上打完早尖,抬轿正要上路,高松年的亲随赶来,满额是汗,把大信封一个交
给鸿渐,说奉校长命送来的。鸿渐以为是聘书,心跳得要冲出胸膛,忙拆信封,里面只是一
张信笺,一个红纸袋。信上说,这一月来校务纷繁,没机会与鸿渐细谈,前天刚自省城回
来,百端待理,鸿渐又行色匆匆,未能饯别,抱歉之至;本校暂行缓办哲学系,留他在此,
实属有屈,所以写信给某某两个有名学术机关,推荐他去做事,一有消息,决打电报到上
海;礼券一张,是结婚的贺仪,尚乞哂纳。鸿渐没看完,就气得要下轿子跳骂,忍耐到轿夫
走了十里路休息,把一个纸团交给孙**,说:“高松年的信,你看!谁希罕他送礼。到了
衡阳,我挂号退还去。好得很!我正要写信骂他,只恨没有因头,他这封来信给我一个回信
痛骂的好机会。”孙**道:“我看他这封信也是一片好意。你何必空做冤家?骂了他于你
有什么好处?也许他真把你介绍给人了呢?”鸿渐怒道:“你总是一片大道理,就不许人称
心傻干一下。你愈有道理,我偏不讲道理。”孙**道:“天气热得很,我已经口渴了,你
别跟我吵架。到衡阳还有四天呢,到那时候你还要写信骂高松年,我决不阻止你。”鸿渐深
知到那时候自己保不住给她感化得回信道谢,所以愈加悻悻然,不替她倒水,只把行军热水
瓶搡给她,一壁说:“他这个礼也送得岂有此理。咱们还没挑定结婚的日子,他为什么信上
说我跟你‘嘉礼完成’,他有用意的,我告诉你。因为你我同路走,他想——”孙**道:
“别说了!你这人最多心,多的全是邪心!”说时把高松年的信仍团作球形,扔在田岸旁的
水潭里。她刚喝了热水,脸上的红到上轿还没褪。
为了飞机票,他们在桂林一住十几天,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
个人。两件大行李都交给辛楣介绍的运输公司,据说一个多月可运到上海。身边旅费充足,
多住几天,满不在乎。上飞机前一天还是好晴天,当夜忽然下雨,早晨雨停了,有点阴雾。
两人第一次坐飞机,很不舒服,吐得像害病的猫。到香港降落,辛楣在机场迎接,鸿渐俩的
精力都吐完了,表示不出久别重逢的欢喜。辛楣瞧他们脸色灰白,说:“吐了么?没有关系
的。第一次坐飞机总要纳点税。我陪你们去找旅馆好好休息一下,晚上我替你们接风。”到
了旅馆,鸿渐和柔嘉急于休息。辛楣看他们只定一间房,偷偷别着脸对墙壁伸伸舌头,上山
回亲戚家里的路上,一个人微笑,然后皱眉叹口气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对于读书这个神圣的事情更是如此。上学时读过的《围城》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初的感悟,如今再次拿起这本书,却是别样的情怀。
是,即使你没有读过《围城》这本书,也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句话就是本书的全部主旨,那就太辜负作者钱钟书的一片苦心了。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他是在1945年到1946年这段非常动荡的战争年代里完成的。据他的太太杨绛女士回忆,当时他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写小说,而且每天只能写500字左右。但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聚沙成塔,最后竟然也完成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
当我们翻开小说第一页的时候,仿佛看到作者给我们画了一幅油画:浩瀚的印度洋上漂着一艘法国邮轮,主人公方鸿渐刚刚留学毕业,乘坐轮船回国。当时正是1937年,一个尴尬的年份:抗日战争尚未正式打响,但是中国社会却早已不复原来的模样。在这样不新不旧的尴尬年代里,主人公却恰恰拥有一个不中不洋的尴尬身份:留学生。
当时的留学生跟今天的留学生绝不相同,因为在当时,有机会并且有经济条件出国深造的人本来就极为罕有,更何况还要有胆识肯到那遥远、未知的外国去“犯险”;但当时的留学生和今天的留学生又面临很多相似的问题:海外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都会发现自己与本土文化变得格格不入,不仅会感到彷徨迷失,甚至还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孤独。
作者钱钟书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名留学生,193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公派留学生。这个庚子赔款留学生项目听起来普通,实际上非同小可,它几乎撼动并改变了整个近代中国的教育格局。著名的詹天佑、陶行知、竺可桢、赵元任,都曾经是庚子赔款留学生。那么,庚子赔款是怎么回事?八国联军侵占紫禁城,逼着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赔偿4亿5千万两白银给各国,这笔钱就叫“庚子赔款”。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美国人竟然说赔的钱太多了——你没有听错!他们居然说赔的太多了!而且还要返还一部分给中国!而这部分钱就用作每年的公派留学生费用,从中国拣选优秀的青少年去世界各地留学。
这件事情确实匪夷所思,但是不管怎么说,钱钟书和其他中国的青年才俊们正是凭借这个契机才获得了留学的机会,这段经历也改变了他们许多人的一生。当时,钱钟书后来的太太杨绛刚刚与他相恋不久,就毅然跟他一起去英国,而且杨绛可是自费留学的,可见一片痴心。留学的虽然是一小撮人,但是这一小撮人的经历却像是一个极为精彩的万花筒,透过它仿佛能够照见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人生百态。
在《围城》这本书中,留洋归来的钱钟书塑造了一个同样留洋归来的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整本书写的都是这个人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不仅不高大上,而且还鸡零狗碎,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方鸿渐是一个运气好到爆炸的青年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前清的举人。虽然清朝不复存在之后,举人自然也就成了虚头衔,但是这却没有熄灭老父亲心中希望家族后人通过读书来光耀门楣的火种,他费尽了心思供方鸿渐去读大学。为什么要说方鸿渐运气好到爆炸呢?因为他除了有一位举人父亲,还有一位银行家岳父。很小的时候他和银行家的千金就被指腹为婚,岳父因此一直出钱赞助他求学。这份运气可真不是吹的,就在方鸿渐大学快要毕业不得不返回家迎娶素昧平生的未婚妻时,未婚妻居然病死了!方鸿渐像是死刑犯人蒙获了恩赦,急忙写了一封悼亡信给岳父表示安慰。结果岳父被他深深感动,把原先准备办婚礼的钱都拿来供方鸿渐出国留学。从此方鸿渐像一只小鸟一样快活地飞走了,展开了他曲折离奇的情感经历——岳父真的是用自己女儿的嫁妆,成全了方鸿渐的四段爱情。
很多人读《围城》,都会把它当做一部爱情小说来读。这当然不算错,因为纵览整部小说,方鸿渐的身边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女人,但是实际上,钱钟书想要说的却又不仅仅是爱情这回事。
方鸿渐的艳遇从回国的船上就已经开始了。同船有一位鲍**,简直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驴友。和家乡那些保守无趣的妇女不同,她身姿丰腴、穿着大胆、性格泼辣,而且还特别懂得男人的心思。虽然她早已经订婚,但是却并不妨碍与同船的方鸿渐共度两三天销魂的时光。初尝女人滋味的方鸿渐自然是被勾去了魂魄,爱得忘乎所以。可是随着船靠码头,快乐的旅程也不得不画上句号。刚一登岸,鲍**立刻就像没事人一样扑向了未婚夫的怀抱。一切发展得如电光火石一样迅猛,却又像被人掐住了喉咙一样戛然而止,方鸿渐久久不能超脱事外。他回过头来才猛然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人家旅行途中的一剂调味品。
这就是方鸿渐的第一段爱情。也许你要说这根本算不上是爱情,只不过是一段“一夜情”的经历罢了,况且咱们的主人公也没吃什么亏,至多是两不相欠。然而实际上,对于一个爱情的门外汉来说,伴随着性爱的刺激和心跳,那种被玩弄和被伤害的感觉足以令人痛彻心扉。如果说甜蜜是爱情的主旋律,那么痛苦更是这段主旋律中的最高音。让我们姑且称这段不太完美的短暂爱情为“情欲的爱”吧。
这波未平,那波又起,方鸿渐的第二段爱情紧随其后,几乎是无缝衔接。苏文纨是方鸿渐的大学同学,跟他乘坐同一艘船归国。这位苏**和前一位鲍**迥然不同,她是一名大家闺秀,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留洋女博士。留洋女博士不仅在当时十分罕见,就是放在今天来看,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然而就是因为学历太高容易让人产生高攀不起的自卑,苏**在婚恋市场上也被划归为大龄剩女一列。你们想想看,今天我们都要嫌女博士大龄,那放在当时的社会,通常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就要拜堂成亲,一个留洋归来的女博士该有多么的难嫁!
苏**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委身于条件看上去还不错的方鸿渐。她的确是真心喜欢方鸿渐,但是同时却又害上了一种治不好的高冷病:太过于矜持,也实在太爱耍心计。她甚至故意挑起方鸿渐与另一位追求者之间的矛盾,想让两个情敌为了自己争风吃醋。女人们最盼望的事情莫过于有两个男人能够为了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被两个人同时追求却又不知如何取舍,这恐怕是恋爱中最令女人不可自拔的桥段。看来并不是近年来韩剧里才有这样的套路,中国早在八十年前就已经悄悄流行过了。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但是还没有达到愿意“跪舔”的程度,苏**越是用心良苦地设计,他却越是发自内心地排斥。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段爱情就是被苏**活活“作”死的。
这是一段表面看上去最为登对的爱情:男博士配女博士,乡绅公子配大家闺秀。但是别人眼中的天作之合却抵不过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有好感并不等于爱的痴狂,“合适”也只不过是爱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这第二段爱情又是无疾而终,我们总结概括一下,把它称为“门当户对的爱”吧。
很快,方鸿渐又迎来了第三段爱情,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浪漫美好的一段——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方鸿渐这小子运气这么好?有的人一直都是单身狗,但是他却偏偏桃花运一直没有断过!那我倒是可以先提前安慰你一下,其实这段最美好的爱情到最后也没落下什么好下场。
方鸿渐在之前那位苏**的会客厅里遇到了他一生挚爱——苏**的表妹:唐**。唐**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全都不一样,她天真直率,调皮可爱。比起鲍**来说她更加青涩,比起苏**来说她又更加单纯。她像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地吹进了方鸿渐苦闷的心里。为了能够跟她一起吃一顿晚饭,方鸿渐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坐立难安,一整天都没有心思上班,下班后早早到了饭店等候,又害怕她不会赴约,就连听到有脚步靠近也会心惊胆战。
这听上去完全就像是一个初中生的青涩爱情经历,作为风流倜傥阅女无数的方鸿渐,为什么突然间就丧失了所有的经验和伎俩,变得这么的怂?看来在真爱面前,再老练的情场高手也会变成幼稚的小男孩。可是呢好景不长,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苏**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当然是选择撕碎它。眼看方鸿渐与表妹之间你侬我侬,她气得浑身直抖,把方鸿渐与鲍**之间的风流韵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并且还加上了许多来自“过来人”的劝告。这一劝,可把唐**劝得天崩地裂、痛不欲生。无论方鸿渐想要如何对她解释,却再也得不到原先的信任了。一对佳偶就这样在误解中错过彼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杨绛曾经说过,其实钱钟书最爱的就是唐**,正因为如此,才故意安排唐**决不能够嫁给方鸿渐。因为美好的爱情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与想象里,一旦落实到了柴米油盐之中,就会失去原来纯粹的模样。相同的理论张爱玲也说过:每个男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朵白玫瑰和一朵红玫瑰,无论娶了哪一朵最终都会是遗憾。最完美的永远是得不到的,这就是爱情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最可恨之处。或许我们也可以为方鸿渐的这一段爱情取名为“求之不得的爱”。
最后这第四段爱情就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了,因为你也许没机会在旅途中碰上艳遇,你运气不够好没有门当户对的佳偶,你人生悲惨至今没有遇到过真爱——但是你一定在生活中遇见过这位“孙**”:她相貌平平、出身平平、性格平平,可以说一切都平平。她是最普通,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女人。她和方鸿渐是怎么认识的呢?认识的经历也十分平平——他俩是同事。
孙**呢,通常都挺温柔体贴,偶尔也会有点尖酸刻薄,方鸿渐对她似乎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也并不十分讨厌。你肯定不会想到,几番波折之后,最后成为方太太的竟恰恰就是这位孙**!什么?这怎么可能呢?经历了一夜风流,两厢别离,三种相思,风流倜傥的方鸿渐居然要娶一个“路人甲”做自己的老婆?
世上的女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娶了人畜无害的孙**呢?孙**虽然在别的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在自己的婚姻方面却十分懂得经营。她与方鸿渐本来做着相安无事的同事,但是却很会营造暧昧气氛,以至于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以为两人早就是一对;本来舆论压力还不至于让方鸿渐就范,但是孙**还特地为自己伪造出一份来自父亲的信,信中言辞激烈地质问她和方鸿渐的关系,顺便还催促结婚。这样一来,她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舆论压力和父权压力的受害者。恐怕方鸿渐最后娶她,一半是出于怜悯,另一半也是出于木已成舟的无奈。
与其说是孙**千方百计地嫁给了方鸿渐,不如说只有孙**才是方鸿渐最后的避难所。如果不是她,方鸿渐最后的感情与婚姻又将落脚于何处呢?现实也许荒谬,也许残酷,但是它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真实,真实到根本没有人能够有力量去违逆它。让我们就称这最后这一段爱情为“不可摆脱的爱”吧。
到这里为止,方鸿渐的四段爱情故事都已经讲完了,小说也快翻到最后。但是在一开始咱们就说过,《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怎么?都谈了四段恋爱,这事还没完?!不仅没完,这才刚刚开始呢!虽然整部小说都是以爱情和婚姻来贯穿情节的,但是这却只是线索而已,婚姻也只是钱钟书描绘的“三座围城”中的其中一座。
经历过爱情的人都知道,婚姻的确像是一座城,而且更像是一个牢笼。无数男男女女都为着婚姻这个目标而日夜兼程地赶路,不过刚进去就想出来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在这座城里进进出出,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作者钱钟书与妻子杨绛的婚姻既是门当户对,又是情投意合。不过作者本人的幸福经历并不能够改变婚姻这座城池的本质,作者能够站在城里眺望城外,用一双慧眼把这座城看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开门相迎,也不会拒人于门外,因为作者并不是一个看门人,他对你进不进城并不关心;相反,他是一个画地图的人,把这座城的里里外外给你画个清楚,至于你到底何去何从,全凭你自己来定夺。
如果说“婚姻之城”只是三座围城中的其中一座,下面我就要赶紧带着你一起去看看另外两座围城:“事业之城”与“自我之城”。
方渐鸿虽然是留学生,但是他在欧洲学习的专业很令人费解:一开始学的还是社会学与哲学,但是后来实在是跟不上,就转而开始学习中国文学。与现在的海外汉学发展情况不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一个中国留学生去外国学习中国文学,实在是莫名其妙。这还不算,他因为没写完论文,根本就无法正常毕业,于是只得购买了一个假的博士学位证书,带回家来哄骗父母。
这位假博士回国之后一共辗转了三个地方,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伴随着每一份工作,你都会看到主人公巨大的变化,这三份工作给他带来的影响,甚至要比那四段恋爱来得更猛烈!《围城》这部小说有一个非常奇妙之处,就是明明写的是七十年前的故事,但是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任何的隔阂感,不仅几段爱情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你的好哥们儿前几天才发生过的事情,连方鸿渐在事业上的曲折也让人感到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怪不得经常有人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
方鸿渐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银行——你要好奇了,明明是中国文学系毕业的留学生,为什么会进银行去工作呢?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家银行是方鸿渐那还没过门就不幸去世的妻子家的产业。老岳父一听贤婿学成归来,立刻把他安排进了自己家开的银行里。与其说是上班,实际上不过是挂职。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吧?无论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本来又拥有何种抱负,很多人大学一毕业就会被父母拉回家去继承家族产业,或者受父母的安排在家乡谋职。方鸿渐也不能免俗,而且他好像丝毫也不以为俗,不仅在岳父的银行里轻轻松松地上班,而且吃住也都在岳父家里,并且心安理得。
其实这还挺让人吃惊的,因为虽然学艺不精,但是方鸿渐毕竟接受了欧洲文化的熏陶,法国的革命精神的各种新思潮也必定让他耳濡目染。可是怎么刚刚一回国就立刻倒插门到岳父的银行里去捧铁饭碗呢?如果说婚姻的城池对于方鸿渐来说是个考验,那么事业这座城池在他的眼里简直犹如一摊黄土矮墙,根本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已经坍塌了。
好在战争局势和社会动荡不允许他这么英雄气短,时局逼着他不得不离开上海的温柔乡,随着几个朋友一起奔赴湖南的一个小小的县城,去一所战时新创办的三闾大学任教。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方鸿渐好像终于要开始走上兴师办学、启发民智的道路了。在国难当头之下,仿佛这才是一个热血青年应有的抱负与责任。
方鸿渐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他刚到三闾大学的时候也的确就是这样想的: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青年一代重新振作,改造我们的国家。可见他骨子里毕竟还是有热血的。可是呢,青年有志报国,不等于报国有路。一所刚刚创办的大学,学生总数不过一百来人,其组织机构之复杂就比得上一个庞大的帮派系统。校长、主任、教授们好像在讲课办学之外还有很多的闲暇时间,有大把的精力能够把学校的政治斗争搞得有声有色。方鸿渐刚一进学校就莫名其妙地被划归为某一个帮派的成员,并且还处处受到其他帮派的排挤。
虽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是很多情节着实有趣。比方说方鸿渐原本被聘任教授,结果等到正式入职的时候只有副教授的职称。无论他怎样苦心经营,却都攀不上教授的帽子。有同事就推心置腹地告诉他:从讲师升到副教授是很容易的,但是从副教授升到教授就难于登天。好比从丫鬟转做小妾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把小妾扶正做夫人却是有违伦常的事情。这些论断令人读了之后不禁要惊奇地拍桌子。
再比如,三闾大学要施行“导师制”。这在今天看起来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当时却实乃首创。三闾大学不仅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授课和指导,而且还要导师每天都跟学生们一同吃饭。不过呢,教授们对授课和指导的问题并不在意,他们关心的焦点在于“一对一吃饭”问题上,并且就到底“怎么吃”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好好的“导师制”被讨论成了“师生聚餐制”,令人啼笑皆非。
在学校里当权的都是不学无术之辈,有学有术之辈却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方鸿渐的内心是苦恼的:好不容易重新换了一个地方准备从零开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从一座看上去很像银行的城,转而逃到了一座看上去很像学校的城。看上去不一样,实际上都一样。
好在这座城很快也待不下去了,方鸿渐因为受到同事检举被学校解聘,只得带着爱妻孙**一起回到他逃来的那个地方——上海。从上海到湖南,又从湖南到上海,好像兜兜转转走了一个圈,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但其实不是这样,不是回到原点,这次比原先还要更糟糕。
丢了学校的工作,方鸿渐经好友推荐去了一家报社。方鸿渐并不灰心,他认为报馆和学校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开发民智,从精神上拯救国民。但实际上呢?由于报社各个部门都不缺人手,方鸿渐最后负责的是《家庭与妇女》和《文化与艺术》两本刊物。
如果说一开始在岳父银行的时候,方鸿渐只是一个混日子的纨绔子弟,那么不辞万难去湖南任教,以及回到上海的报社任职时,他已经渐渐有了觉悟,想要把自己的学识变成能够振奋自己精神和影响他人的武器。但是他每一次想要施展抱负的念头都会被现实迎头一个闷棍打趴下去,不仅无奈,而且还有说不出口的疼痛。
三份工作,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实现自我价值,甚至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衣食无忧。每当换一个新工作的时候,起初他总是充满期待和欣喜,但是等到不得不再换另一个工作的时候,就只剩巨大的失望在前面等待着他。看似从一座城里挣扎着出来,最终只能陷于另一座城的禁锢。
婚姻之城与事业之城都是如此令人无奈和失望,这让整本嬉笑怒骂的小说仿佛都成了一部悲剧。但是钱钟书有着令读者意想不到的绝情,在这两座看得见的城之外,他的笔下还有另一座看不见的城,让我们称它为“自我之城”吧。
纵观整部小说,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工作中,方鸿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他明明确信学识的真假与学位无关,但是在归国之前还是心虚地买了一张假文凭。好像学问并不是学问,只有被别人知道了的学问才算得上是学问。至于孔子教过的“人不知而不愠”,早已不能安慰他内心的空洞。
爱情中的他也十分怯懦,仿佛别人说了什么,比自己做过什么还要更加有说服力。他并没有勾引过苏**,也没有给过她爱的承诺,但是当苏**在唐**面前污蔑他的时候,他却像哑巴一样不能反驳;最后娶孙**更是莫名其妙,完全是因为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和家乡的长辈以为他和孙**已经是一对了,于是他就大阔步地走进对方设好的圈套里,主动向孙**求婚了。
事业中的他更是可笑到了极点,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候,明明自己擅长的是中国文学,但是却心甘情愿地去教一门叫做“论理学”的公共科目;在报社做编辑的时候,明明希望能够负责经济和时政版面,最后居然只能写如何在菠菜上面淋麻油的厨房小知识。
方鸿渐并非是一个没有半点学识的人,对于爱情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明确的追求,事业上他何尝没有自己的期待?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终其一生,他都努力想要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也许这正是整部《围城》中最大的一座城,这座城之高大、之坚固,简直无法被摧毁。被禁锢了的内心,比被禁锢了的肉身更难得到解脱。如果不是这种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盲目渴望,也许方鸿渐可以过上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但是这种来自自我的封闭实在太牢不可破了,或许“自我之城”才是世界上最难冲出的一座城。钱钟书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用尽讽刺与戏谑的笔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方鸿渐,写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难以摆脱的困境与孤独,留给我们大家一个根本无法解答的难题。
《围城》这本书读完了,她的核心思想也就完美呈现出来了。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但是最终走向婚姻之后却会发现,原来它就像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里的人却又想出来;同样,无论是从事哪种工作,都会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遇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从而再次陷入两难选择的困境。而这都是因为人们往往无法认清自己的内心,为了迎合外界以致活成了别人所期待的模样,这才是人们心中最牢固、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
原来,人们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模样,是别人期待的模样。
如此看来,做自己,做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才是我们这一生的事业……
盛世牡丹——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附诸妃)
讲到大唐王朝,与“盛世”同时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恐怕莫过于牡丹。
牡丹又被称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贞观一朝,能称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文德皇后长孙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称而言,王者之气,一定是比较出来的,而且能够与之比较的一定不会是寻常风骨,然而在这样的众香国里,无刺无香、原本扎根在峭壁苦岩间的牡丹却以一种最淡定的姿态胜出,最终成为国色天香的典范。
与牡丹的经历相同,长孙氏能够最后登上人间巅峰并流芳百世,是历经磨难苦砺之后的结果。而贞观之世的开创者李世民,也绝非寻常帝王男子,他所拥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长孙氏却象她的丈夫成为诸国诸帝王的首领“天可汗”那样,在她的映照下其它的女人都变得黯淡无光,她毫无疑义地成为群芳中的王者。这一切,不但使她成为世人景仰的绝顶人物,更使得贞观后妃早已远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继弦妻子高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未来的唐太宗长孙皇后。
长孙,是一个鲜卑姓氏,据说魏献文帝的三哥就是这个姓氏的源起之祖。原来是拓跋氏,由于位居宗室之长,改称长孙氏。从魏至周又到隋,尽管跨越了三个朝代,这个鲜卑皇室家族却一直传承不息,而且都爵尊禄厚。常言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而一个天生的皇族经历了三朝仍然勋贵超然,这样的世家又该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这样家族的女孩儿该嫁给怎样的丈夫,怎样的男人才能与她相配?
长孙**的姻缘,在她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而姻缘的缔定缘由,却非常久远,远到埋下种子的那时还没有她和她的丈夫——因为那颗种子落土之际,长孙**的未来婆母都还只是个孩子。
长孙氏的婆母姓窦,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
周武帝算得上一位志向远大的帝王,一心想要率领北周战胜北齐高氏,统一中原。然而在几场战役中,北周都败给了北齐。
在北周与北齐的角力中,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将这股力量牢牢地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是北周与北齐共同的目标。而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联姻。
当时的突厥可汗为木杆可汗,他的女儿不少,但未婚的小女儿阿史那才是北周与北齐争夺的目标。为了赢得这段婚姻,宇文氏和高氏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求婚拉锯战。木杆可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墙头草,一个女儿两头许,七颠八倒了五六年。在经历了固婚使团被囚禁、迎亲使团被扣押等等磨难之后,北周才好不容易在天和三年(公元568)三月最终赢得了求婚战的胜利,娶回了十八岁的阿史那,并尊为周武帝皇后。
可以想象,政治联姻再加上这样的求婚经历,周武帝对阿史那皇后有着怎样的抗拒情绪。于是,阿史那虽然年青美貌地位尊崇,周武帝对她的夫妻情份却是稀松平常,阿史那几乎成了北周宫廷里的一块活牌位。
窦氏从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边,对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后果及现实情况都非常了解,她对舅舅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算起来,这时窦氏恐怕还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态度大为转变。第二个感到震惊的人就是窦氏的父亲窦毅,他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数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
当窦氏与李渊夫妇和谐、生儿育女地过着平静的贵族生活的同时,长安城里却有另一个人,一直对窦氏儿时那番惊人见解念念不忘。他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公长孙光长子炽。长孙炽大约要算被窦氏那番见解震惊的名人中的第三位,也是震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从她儿时一直到她为人之母以后,他仍然期望能够与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子结为姻亲之好。——难道说长孙炽自儿时听到这段话之后,就已经开始仰慕窦氏了?也许射雀屏不中惨被淘汰的贵胄公子名单中就有长孙炽的一席之地。建议编剧们将这题材善加发挥利用。
可惜的是长孙炽的儿女似乎与窦氏的儿女婚龄不一致,当自己做亲家的想头没了指望之后,他开始在弟弟长孙晟身上做努力,当长孙晟的女儿渐渐成长,开始显现聪明美丽的资质之后,长孙炽便不失时机地劝导长孙晟了:“(窦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
长孙晟听了哥哥的建议非常动心,为了不致于使最佳女婿走宝,他干脆来了个倒提亲,向李家求婚。最终,这段婚事落在了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身上。因此,这段联姻,长孙炽应记首功。
长孙氏的闺名是什么,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想起了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也是鲜卑后人,也是一个带着浓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据说,观音东至中原之后,由男身变为女身,与两位皇后极有关系。
然而,刚定下终身大事的长孙**生活得并不如意。公元609年,五十八岁的一代名将长孙晟因病去世,年方八岁的小长孙氏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最初的依靠。
父亲去世的后果,对于年幼的长孙氏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因为长孙晟尸骨未寒,前妻之子长孙安业就立即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架势,毫无顾虑地将继母和异母弟妹赶出了家门。——长孙晟似乎儿女众多,隋书所载的就有长孙行布(这个战死了)与长孙桓安,唐书又添上了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长孙晟前面的婚姻状况是很难查找的了,史书只详细说明了他的最后一次正式婚姻:这被赶出家门的最后一位长孙晟夫人就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和她一起被迫离开将军府的还有她一双年幼的儿女,未来的大唐宰相与大唐皇后。
幸好,高氏还有不俗的出身,在遭到继子的冷遇之后,她带着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长孙氏跟随着母亲,在舅舅高士廉的身边继续度过她的闺阁岁月,直到十三岁出嫁为止。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甚至于正史上还记载说,长孙氏与李世民的婚姻,高士廉才是大媒。
不管是不是媒人,高士廉抚养长孙氏是不争的事实。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仍然记得这位舅舅对结发之妻的恩情,将自己的女儿东阳公主嫁做了高家的儿媳。
对于初识人事的长孙氏来说,被亲哥哥赶出家门、在舅舅家寄居的经历,足以令出身高贵的她饱尝与身份不相称的人世冷暖。舅舅对她再好,也难以完全平抚敏感的少女内心深处孤苦无依、血亲纷争的痛苦。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乃至她以后所扮演的皇后角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公元614年,高士廉履行了妹夫生前为女儿定下的亲事,十三岁的长孙氏出嫁了,成为十七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年后的人们,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她心中满溢的幸福。
然而,美满的婚姻也有不和谐的音符:长孙安业兄弟直到妹妹出嫁,也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悔过之意,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颜面。婚后的长孙氏只能以舅舅的家为“娘家”,她每次“归宁”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由衷地对舅父多年的养育之恩和长久照顾满怀感激。妯娌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娘家做坚定的支持,长孙氏真正的娘家却抛弃了她;原本掌管家族内务又非常偏爱李世民、与长孙氏又有相当渊源的窦氏,则早在李世民成人娶妻之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无法帮助年幼的儿媳。在纷繁的贵族大家庭里,长孙氏谨言慎行地生活着。
就在初为人妇的长孙氏某一次归宁舅家所居永兴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异事,这事被郑重地记进了正史。
据说,高士廉有个小妾张氏,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鞯齐备,神采飞扬。一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
这神乎其神的事迹,就象李世民四岁时那位倏忽来去的书生一样,似乎预示着长孙氏注定将要母仪天下。
然而无论这神迹是否属实,摆在当时的长孙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寻常的家庭生活。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绝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
李世民与长孙氏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应该是深沉的。和长孙氏幼年丧父相仿,李世民也有早失慈母的伤痛。这伤痛直到他成为睥睨天下的帝王也没有痊愈,当着左右大臣的面仍然会失控痛哭。除了同病相怜的儿时经历,李世民还与小舅子长孙无忌自幼友善知己,也使人不禁联想:也许在出嫁之前,长孙氏与李世民这对未婚的小夫妻便已经开始鱼雁往来、诗书唱和。
青梅竹马的小夫妻并没有充分享受他们郎情妾意的新婚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时的隋王朝已经迅速走向了终结,更因为渴望平静的长孙氏所嫁的,偏偏是一个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却又嗜好冒险、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应募勤王并崭露头角。李世民的军事天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孙氏则第一次尝到了丈夫在天边出生入死、生死一线之际,做为妻子却只能枯待消息而彻夜难眠的痛楚滋味。而这,只是一个开头,在他们共度的二十三年岁月中,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式。
大业十三年,长孙氏的公公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冒昧揣测,长孙氏应该也在随行之列。
太原只是长孙氏暂居之所,在这里,丈夫李世民带给她的冲击更大:他开始招兵买马,主动地投入了李渊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并乐于充当先锋敢死队的角色。就在当年夏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成为唐军的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路军,与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军并肩作战,一路连克强敌,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不久便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初立,十九岁的李世民因军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十五岁的长孙氏随即成为秦王嫡妃,开始了她迈向皇后之位的第一步。
只是,年青的秦王并没有始终守在身怀六甲、养育孩子的王妃身边。唐王朝根基未稳,李世民一直都马不停蹄地在外沐血征战、出生入死。
李世民的性情与妻子截然不同,他酷爱冒险,在战事中一向身先士卒,而且偏好以一种孤胆英雄式的方式冲在最前面,亲身犯险、以极少胜极多是他的心头好。
武德二年,刚做父亲的李世民曾在对刘武周十万大军的战事中,亲率数千精兵冲在最前面,一昼夜奔袭二百余里,沿途大小战数十合,三日不解甲。当这支数千人的队部最终在山西介休找到敌方的主力之后,不顾数日奔波饥劳就立即主动攻击,并且在两天内突破了对方的九道防线,歼敌至少一万三千人。而在这样的大捷背后,冲在最前面的李世民却和他的部下们一起,两天内只分吃了一头羊而已。
武德三年,李世民再次率军出征王世充。孤胆英雄式的事迹更是屡见不鲜。五百人对一万人、数十骑对数千骑……更惊人的是,他还乐于率少量轻骑主动挑衅对手,不但愿意应对百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还往往在身陷重围的时候命令部下先走,自己孤身殿后。
武德四年,唐夏虎牢之战终于在这样一位秦王的策划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率领三千五百唐军,战胜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夏军,获虏五万余人。如此悬殊的比分,使唐夏虎牢之战几乎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于乱世是一种痛苦,然而对于李世民,乱世却是他随意举笔挥洒的一幅画轴。
李世民的体内有多少蓬勃的冒险因子,又有多少旷绝古今的好运气,是谁也解答不了的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做一个这样男人的妻子、做他的孩子的母亲,需要一个女人付出多少难眠之夜和怎样的百转柔情……尽管她是一代名将的女儿,但当那个远方血海中不顾生死的男人是她和身边幼儿一生依靠的时候,她只不过是一位年仅十九岁的**。
唐夏虎牢之战后,李世民被喜出望外的高祖李渊封为:位于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共邑三万户。他同时得到的,还有金辂一乘、衮冕之服、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这已是帝王级的仪仗待遇。
成为天策上将之后,李世民有了短暂的休养时间。他又重新拾取了经籍,锐意文学,开创了文学馆,广招饱学之士,以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都于此时加入秦王府。李世民与这些饱学宿儒诗咏唱和,他的文学造诣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全唐诗》称他“诗笔草隶,卓越前古”“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李世民既有令将士折服的军功,又有风雅的文人之风,他不可能不成为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钉。
从唐高祖刚一举事,李建成就统领左路军并与李世民的右路军相互呼应的局面来看,这位大唐第一任太子也是一位卓绝的军事人材。然而他很快就离开了战场,这不仅是因为他做了太子,身系国本,恐怕也是因为太子掌军,对于同样雄才大略的高祖李渊来说,也是一种忌讳。然而没有建立功勋没有掌控军心并不是李建成的最大麻烦,这位人材最大的麻烦,是遇上了一个天才。而这天才,不幸就是他的亲弟弟。
要说李世民一向都没有问津皇位的野心,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没有野心为人内敛的将领,即使能够战无不胜,也绝不可能用得出李世民这种极富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法。当他的才能一次又一次被证实,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所倾倒,愿意为之效死之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鼓动他向皇位继续迈进。
如是一天又一天,天策上将府与太子府之间的情势不可能不成水火。
李世民多数时间征战在外,父亲和兄长的情绪都不在他能把握的范围内,更不幸的是,他还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氏尹氏。而李建成在这方面就比他要优势得多,高祖宫中的诸妃嫔,乃至掌宫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等,几乎都在他的笼络之中。而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和他是怎样也做不来的
对于这样的局面,秦王妃长孙氏都看在眼里,她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宫闱运作,无论是出征在外的李世民,还是他留在上将府内外的家将文人,都帮不上忙。能担负这个责任的人只有自己这个王妃了。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征,长孙氏竭心尽力地孝顺李渊、恭敬诸嫔妃,尽力弥缝李世民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秦王妃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不过,担忧丈夫出征、弥缝父子关系、生养儿女、熟悉丈夫的下属,并不是这个担子全部的重量。青年秦王在“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随着战事的节节胜利、功名日隆,秦王府里各色各样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李世民在成为天策上将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就已经不仅仅是他和长孙氏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在武德二年长孙氏诞育长子李承乾后不多久,一位不知名的姬妾就又为秦王生育了次子李宽。李宽的生母出身卑微,而且似乎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爱情,连“九嫔”之位都没有挤进去,因此她勉强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随即出生的第三子李恪生母,却令人无法回避:她是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贞观元年册封后妃时,她可能被拜为“四夫人”之一的淑妃。——算起辈份来,这位公主该是李世民的表妹,自幼便应该有所来往,何况即使没有多少爱情,也有不容忽视的背景,她的出身甚至超越了嫡妃长孙氏。甚至于在谁做皇后这个问题上,她竟得到了“地亲望高,中外所向”的声望。
接下来源源不断进入天策上将府的女子中,还有更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出现。她们的身份也许没有杨家公主显赫,然而她们毫无疑问赢得了(至少是曾经赢得了)李世民非比寻常的激情与爱恋。而他与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爱情故事,都足以使现在的言情剧编者瞠目结舌。
大多数进入秦王府的女子,都是因为美色或才名遐迩被选入的。如未来女皇武则天的表姐、隋朝上柱国燕荣之孙燕氏。
李世民对燕氏是有感情的,因此贞观元年就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一“贤妃”(后迁德妃)。但燕氏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入上将府时13岁,是以天生才女“艺文该博”,过目不忘的奇慧而被召入的。在入府之前,李世民并没有见过她。与燕氏情形相仿的,还有未来的昭容韦尼子,她也是被选入府的。李世民和她们的感情应该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然而天策上将和他的另两位姬妾之间,却一定存在着天雷地火般的激烈爱情。她们是“四夫人”的另外两位:未来的贵妃韦珪、德妃阴氏。
韦氏名珪,字泽。她是北朝名将韦孝宽的曾孙女、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孙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
光看这个家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韦氏也是被选送的女子,何况被选送入府的韦尼子正是她的堂妹。然而韦氏本人的经历却使这个推测完全不成立。
韦珪生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7),至少比李世民大两岁。和李世民一样,隋大业年间她就已经成婚了。她所嫁的第一个丈夫,是隋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沉醉唐风的mlhl妹妹说,韦贵妃前夫与后夫的名字实在相映成趣)。婚后韦珪生下了一个女儿。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正当十五六岁的李世民在兴奋中迎娶他初婚的新娘长孙氏之际,韦珪的初婚却走到了尽头。就在这一年,杨玄感造反,李子雄参与其中。杨玄感兵败,李子雄与李珉父子双双被诛,家眷籍没。或者是因为韦珪的娘家实在非比寻常,她逃过了没为官婢的命运,带着女儿回到了洛阳娘家,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寡居生涯。
冷眼和寂寞中苦捱的日子,韦珪一过就是八年。武德四年(公元621),改变她命运的际遇随着东都洛阳被唐军攻克,而悄然来临。
攻克洛阳的唐军统帅,正是二十二岁的秦王李世民。——获得了胜利又无人拘束的青年秦王,当然不会忘记领略繁华东都的仕女花颜。可不管怎么说,也不会有谁主动向他推荐一名世家寡妇。——然而,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契机,李世民却偏偏与韦珪相遇了。一见之下:“天情简素,禀性矜庄。忧勤絺紘,肃事言容。春椒起咏,艳夺巫岫之莲;秋扃腾文,丽掩蜀江之锦。”早已见惯世面的李世民竟对韦珪有惊为天人之感。
于是,韦珪就被纳入了上将府。李世民对这位年长于自己的女子非常倾心,虽然她曾经是别人的妻子,虽然在武德年间她只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女儿临川公主(武德七年即公元621生),但是贞观元年(公元627)四月一日,韦珪仍然超越除长孙氏以外所有为李世民诞育儿子的姬妾(甚至超越了皇三子李恪那位身为隋炀帝公主的母亲),被册拜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首,成为韦贵妃。就连她与前夫所生的那个女儿,都被封为定襄县主,成为大将军阿史那忠的妻子。
贞观十年,长孙氏病逝,李世民再也没有册立新皇后,韦珪以贵妃的身份代行皇后职权,成为贞观后期的后宫统领。
李世民对韦珪的过去采取如此统统无视的态度,除了浪漫而强烈的爱情,实在想不出其它的解释。
与韦珪相比,德妃阴氏与李世民之间的爱情就更非比寻常。面对韦珪,李世民需要的仅仅是突破男性对女子贞洁的占有观念,面对阴氏,他需要放下的却是家族的死仇。
阴氏的出身虽然赶不上长孙氏、杨淑妃,却也不比韦珪差。她的曾祖父是周时夏州刺史阴嵩,祖父是曾任周时上柱国隋时司空的阴寿。韦珪的曾祖父韦孝宽任隋军统帅,阴妃的祖父阴寿便是监军。
然而这个履历表到阴氏的父亲这里却卡了壳。因为她的父亲是隋骠骑将军、张掖太守、武贲郎将、楼烦太守、左翊卫将军……这一堆头衔的后面跟着同一个名字:阴世师。
与隋朝皇亲老李家相比,阴世师虽然与隋皇室拉不上啥关系,却比李氏对隋王朝更忠心耿耿。然而阴将军除了率部与唐军作战之外,他在战场外所采用的手段却太贴切于他的姓氏了,这些手段最终将他推上了断头台。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在晋阳举兵叛隋,他事前便早已向不在太原的儿女们都发出了讯息,如平阳公主等人都相继离开了危险的居住地。然而就在奔往太原的时候,长子李建成却将异母弟弟李智云留在了河东。当唐军举事之后,年仅十四岁的李智云不幸被捕,押至长安,随即惨死在阴世师刀下。
虽然称帝后后宫嫔妃又接连为李渊生育了十七个儿子,但李渊始终对李智云的夭折难以释怀。刚一称帝,李渊便谥封这位“皇五子”为楚哀王,武德三年又特旨将李世民的次子李宽过继给李智云。李宽不幸夭折后,李世民又于贞观二年再次为李智云过继了新的子嗣。——不难看出,李世民与李智云之间应该有相当的兄弟情谊。
阴世师与李家的仇到这里还不算大得无法解开,更糟的事情随后发生。
就在李渊起兵后不久,阴世师把中国人所能想得出的最阴损的一招使了出来:查出了李家五代祖宗的下葬之所,毫不含糊地把什么“唐太祖”“唐代祖”统统掘坟暴骨。
从此,阴世师与李渊父子们结下的仇,不但成了死结,而且还是灌了铜汁的死结。当然,阴将军似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李家化解仇怨,他打一开始就死心塌地拱护杨氏天下。然而老天不打算照顾他,挖坟也没有破得了李氏的风水。掘墓的勾当干下没两个月,唐军就打到了长安城下。阴世师拒不投降(他也没有投降的余地),与隋朝刑部尚书卫文升、京兆郡丞滑仪一起死守长安。
然而长安的城墙只给阴将军多延了一个月的寿命。当年十一月,长安城破,阴世师被斩首示众。
相比阴世师挖坟杀子的狠辣,李渊的报复显得善良许多。阴世师虽然死了,他的女儿和幼子阴弘智却没有被斩草除根,只是被没为官奴婢而已。
大约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少女阴氏由将军的**沦落为婢女,被分配进了天策上将李世民的府邸。
武德五年,就在嫡妃长孙氏生下她的第二个嫡子、排行第四的李泰不久,天策上将府中的婢女阴氏为李世民生下了第五子李佑。
直到此时,阴氏的情形还可以用一般人的理解方式表达:就一般的情形来说,美丽的婢女无法回避主人的任何要求,而且往往也只是主人的玩物而已,即使生下儿女也只不过是副产品,不可能为她带来任何名份利益,更何况阴氏还是阴世师的女儿,她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恩怨情仇。李佑的诞生,甚至很可能会被认为是男方强势报复的产物。
然而,当李世民成为大唐皇帝之后,他给予阴氏的名份,却从根本上推翻了旁人所有阴暗的揣测:阴氏,阴世师的女儿,成为“四夫人”中的德妃。
李世民,阴氏,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家族死仇,最后却怎样成就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曾有过怎样的激烈碰撞?这永远都将是一个谜。后人可以有足够的遐想,却永远也无法还原全部的历史。
面对男女感情的李世民,似乎也一如他面对生死战场一样充满激情,无所畏惧,我行我素。
天策上将府的月光下,长孙氏美丽的眼睛透过丈夫的身影,都看到了什么,她该在想些什么……
无论做为一个女人的长孙氏心里有过多少百转千回,做为秦王妃的长孙氏都宽厚地接纳了丈夫给她带来的那个越来越大的家庭,对这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她都给予了包容和爱护。
李世民的第六个女儿(后封豫章公主,生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出生不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这位姬妾没有留下姓氏封号,地位非常卑贱,但在她弃世之后,出身高贵的秦王妃长孙氏却毫不犹豫地抱起了哇哇啼哭的小女孩,亲自将她抚养长大,并从此“视若己出”。
在安抚偌大个秦王府并且频频生育儿女的同时,长孙氏还不可避免地涉入了李世民与太子建成之间的夺嫡之战。经历了与丈夫十二年的婚姻、经历了与这婚姻同时进行的时事剧变之后,长孙氏虽然只有二十五岁的年纪,却早已见识非凡,她不但是李世民青梅竹马的妻子,
KISS郝美丽:
Sorry,我把Miss拼成了Kiss,一不小心吻了你,实在对不起。吾本良家子弟,正统少年,一向对美眉们保持昂首挺 胸,目不斜视的高姿态,人送美名曰“孤傲太甚郎”。而至今日,竟难捺心中激情,夜秉孤灯,血饷蚊蝇,殚精竭 虑,劳神伤思,给你写这封求爱信。唉,全是你害的。
古人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以美人一定要笑,而且要笑得巧;美目一定要盼,四处顾盼,让周围所有的男 人都觉得你是在看他。 据我的观察,你的笑和盼都恰如其份地表明你美人的身份。按说,你笑你的,关我甚事?偏是你老冲着我笑!你一笑便勾走了我的魂,唤去了我的魄,我的人坐在教室里,我的心早已溜出去和你的美目在跳舞。我的眼睛盯在课本 上,我的神早已乘着你的巧笑去遨游。待到时光悄悄溜走,猛然醒悟,发觉课本没看,笔记没复习,单词也没背, 呜呼,一事未成!惜乎悔之晚矣。我想,这是你害我的。所谓“债有主,冤有头”,我自然要向你讨还。于是,我 不惜破坏我“孤傲太甚郎”的美名,决定向你求爱,我追求你便是在向你讨债呀。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讲究“才子配佳人”。我虽非才子,而你却是实在的佳人,照理本不该冒昧打扰。但又寻思自 己还年青,也许将来能够成为才子也未可知,所以不妨暂时装一回准才子的头面,并且私下里认为准才子追求佳人 也算不得唐突佳人了。古人又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是淑女,而且窈窕,而我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理 当求之。古人的话不可全听,也不可不听。虽说我对你爱幕之情已久,讨债之心日盛,但始终未敢付诸行动。 若非昨日再次邂逅佳人,今世情缘也许将随风逝去。彼时,你冲我嫣然一笑,忽又低首垂眉,擦肩而去,令人不禁 想起“最是那一低头的含羞,好象一朵水仙花不胜凉风的娇柔”的诗句来。其后,我回实验室看书,适逢一师弟与 女友在内卿卿我我,只好退出,在四牌楼找了一座。拿出书本,翻开笔记,却又禁不住回忆起刚才校园遇美记,一 时浮想联翩,心弛神游,很快便臻化境,视眼前书本若无物。于是心里长叹一声:“罢,罢,罢,就让郝美丽再害 我一次吧!”你见到我这封信时便是见到你害我的最直接的罪证了。
我想,你害我至深,欠我至多,我若再不对你采取行动,实在是枉为男人,徒作须眉,既对不住我自己,也对不住 你,对不住你给我的那么多次醉人的巧笑。倘若是“我有意摘花花不肯”,我也会很坦然,感情的事本就容不得半 些勉强。只是你欠我的债恐怕是“归期遥遥无望日”了。不还也罢,我本大度之人,绝非黄世仁之类的恶霸地主, 有债必讨的。况且,我知道作女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女人欠了男人的债可以不还。
如果你觉得本人还有相识的意义,请于本周六晚7:00在爱易网络“老卢茶馆”见面。提请美眉注意,沿途若有接待,纯属假冒,请自撼薎SDN路车至情感站下,向内走200米即到。届时本人将上身着一绿色西装,左手持一 本《失恋宝典》,右手握一卷《爆笑爱情》。诸般特征,望牢记在心,切勿错认他人。 我想,象你这样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女孩,一定不会把我这封信透露给她人,更不会拿出去炫耀吧。 我那所谓的一点点小小的脆弱的自尊心就全都握在你的手里了,希望你别损伤了它。多谢多谢。 此致男人对女人最神圣最虔诚的敬礼! 另嘱:望单线联系,谨防暴露,慎之切切!
甄潇洒 2007年6月21日星期7凌晨4时初稿凌晨7时
第1集
宁静空旷的乡间马路上,东奎正驾车疾驰着,秀荷也正兴致盎然地骑着自行车。边看地图边驾车的栋奎没有发现有人,为了躲栋奎的车,秀荷连车带人掉到了田梗上。
在韩服映衬下分外妩媚的秀荷让栋奎一见倾心。原来东奎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秀荷热情地接待了他。不过当听说东奎要收购花安堂,秀荷则不客气起来,秀荷的变脸让东奎吃惊不小。
黄会长的心愿是得到花安堂,东奎知其心思,对花安堂志在必得。
秀荷受族中长者所托前往首尔,首尔有秀荷父亲和庶母生活的家。秀荷与父亲关系糟糕,去父亲的家是令她头疼的事。庶母对进京的秀荷笑脸相迎,可秀荷还是感觉不自在。
影楼里华兰单人的拍照结束,好一会儿灿民才姗姗来迟,华兰对灿民的态度不满意。秀荷参加了宾馆的活动,当意识到不该参加时却没有办法退场,尴尬之际被东奎看到。宾馆的表演散场,灿民在人群中发现了意兴未尽的秀荷,走过去对同来的女子介绍说秀荷是他的未婚妻,接着要吻秀荷。东奎在旁边目睹了这一幕。秀荷不知所措……
第2集
摆脱了宾馆里的混乱,秀荷赶快回家,到了家门口才发现自己把包丢了。家里没有人,秀荷也没法打开家门,只好在门口等家人回来。过了好半天,同父异母的妹妹俊希才回来,秀荷始知自己今天白跑一趟是因为俊希。
第二天秀荷刚一出门,就看到好朋友贞淑已在等她。贞淑说有挣大钱的机会,边说边拉着秀荷去了一办公室。那是一个传销公司,纯真的宗家**哪里听说过传销,乖乖在那儿听职员的吹嘘。秀荷也开始搞传销了,她意识到这件事并不像她想像得那么容易,秀荷找到东奎,拜托他买自己的东西,但……
秀荷和贞淑要参加TOP集团主办的模特比赛。秀荷去提交申请表时遇到华兰,觉得似曾相识,秀荷问华兰是否认得自己,华兰回说不认识。
合格名单公布,秀荷榜上有名但是贞淑落选了。秀荷在模特大赛的准备室里再遇华兰,但是华兰对秀荷视而不见,没面子的秀荷另找了一位置坐下。东奎打来电话,秀荷告诉他自己已回花安堂,说罢挂断电话。一双脚出现在秀荷面前,秀荷一抬头,竟然是东奎!两人好尴尬。这一幕被灿民看到,三个人都不自在起来……
第3集
贞淑随TOP公司梦幻身材体验团运动时晕倒。担心此事央及公司产品,李明淑理事找到医院傲慢地欲以钱息事宁人,被秀荷拒绝。贞淑与李理事撕打成一团时东奎赶到,不由分说地责备秀荷一通,秀荷又气又委屈,对东奎也失望之极,愤愤地哭着离开。
秀荷到小摊上借酒消愁,东奎的态度让她耿耿于怀。东奎回公司得知原来误会了秀荷,找秀荷道歉。在贞淑家门口东奎等到了喝得迷迷糊糊的秀荷,但是秀荷根本不接受他的道歉。情急之下东奎告白说他喜欢上了秀荷,秀荷怔住,继而认为东奎拿她开涮,气哼哼地回家。
第二天,不了解真相的灿民向心神不宁的东奎献计:打电话确认一下那个女孩的态度。东奎刚拔通电话就听到了秀荷的求救,原来贞淑正遭遇高利贷逼债。秀荷出面替贞淑做债务担保,东奎派的人也及时赶到,危机化解。
秀荷和贞淑有机会到TOP公司上班。灿民不断找机会接近秀荷,常遭秀荷的白眼。高利贷的人找到花安堂,秀荷为此心事重重。上班时秀荷向东奎提出要向公司贷款。栋奎安排把自己的钱佯装成公司贷款借给尚不够贷款条件的秀荷……
第4集
公司安排秀荷与华兰共同代言公司产品。在华兰的挑唆下,灿民的女友不问青红皂白地找秀荷打架。东奎赶来拉走了狼狈的秀荷,弄清秀荷没有与灿民恋爱后才算放心。
会长爷爷召集全家人为此事开会,东奎突然带来秀荷,宣布两人正式交往。爷爷搞明白原来只是东奎的一厢情愿,但听说秀荷是花安堂的宗家**,爷爷下令东奎必须追到秀荷,否则逐出公司。
东奎推荐公司到花安堂拍广告。追秀荷谈何容易,不过东奎偶而也会自己的表现小小得意一把。灿民也加紧对秀荷的攻势,他略施小计,让要回花安堂的秀荷搭了他的车。此事让东奎心里很不爽。灿民在花安堂也卖力地表现,后到的东奎也毫不示弱。
拍广告时华兰母亲的认女导致华兰摔伤住院,不得已秀荷接替她拍摄。宗家**的气质果然不同凡响,公司决定此次广告由秀荷一人完成。华兰暗自发誓绝不放过秀荷。秀荷去看华兰不成,心情糟糕,东奎想安慰反而搞得秀荷伤心痛哭。而灿民却有办法让刚哭过的秀荷心情转好。
爷爷再次催促东奎追到秀荷,还限定了时间。东奎回家苦学恋爱之道,打算第二天实践一回。但是,刚刚接完东奎电话的秀荷在家门口遭人劫持……
第5集
一辆车劫持秀荷而去!原来有人把秀荷参加模特选拔时的录像带送到族中长辈那里,长辈们不满秀荷作为,派人把她带回花安堂。长辈们责令秀荷辞去工作,秀荷不同意,被关进仓房。
在长辈们的抗议下,TOP集团只好放弃在花安堂拍摄的广告。李理事从这件事中察觉出会长对秀荷关照有加,调查后发现会长与花安堂的渊源,她打起了让儿子灿民娶秀荷、接管TOP集团的算盘。
经会长爷爷指点,东奎乔装混入花安堂准备英雄救美。东奎的到来使秀荷不再担心公司的事,而秀荷敢作敢当女中丈夫的作为也让东奎刮目相看。在东奎的帮助下,秀荷离开仓房,说服长辈由她来处理与公司间的事。其实录像带事件是华兰从中捣鬼。
秀荷重回公司上班,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灿民秘书。到任伊始,灿民就带她换发型、买服装……秀荷变得美丽又时尚。东奎见了,危机感顿生,求助于爷爷,爷爷帮东奎策划:周末一定要带秀荷参加岛上的派对。东奎硬着头皮去请秀荷做女伴,听说是工作,秀荷欣然接受……
第6集
灿民在门外恰好听到秀荷表态愿意东奎的恋人,误以为真,醋意十足地打电话干扰二人,东奎不得以对秀荷贬低灿民,事后又后悔不迭。明知秀荷故意隐瞒,情场高手灿民带秀荷去按摩,听到秀荷亲口证实与东奎没有任何关系,灿民趁机让秀荷做他的女人。
秀荷陪同东奎前往岛上“公干”,然而岛上空无一人。东奎发现上当,无奈已无返程的船,两人乖乖落入爷爷的计谋中:共处一室,喝光秘酒……第二天早晨,衣杉不整的秀荷醒来把晚上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反而冤枉坐怀不乱的东奎对她图谋不轨,气哼哼地一人返回首尔。
星期一不见秀荷上班,灿民猜出是爷爷策划了东奎与秀荷的约会,径直向爷爷提出要与东奎公平竞争,爷爷虽然有心袒护东奎,但灿民的要求合情合理。灿民趁热打铁,鼓动爷爷马上去花安堂。
秀荷使出苦肉计,依然没能阻止黄会长抵达花安堂。见到当年的盗牛贼,炳泰立刻操起镰刀追杀,幸好东奎赶到,替爷爷挡了一刀。返回首尔的路上,秀荷突然记起那晚在岛上的事,羞愧得无地自容。
花安堂之行在孙子面前颜面尽失,会长病倒了,他对全家人宣布:能拿到花安堂的孙子将继承TOP集团。而秀荷竟在盗牛贼的公司上班!族中长辈要以俊英取代秀荷做宗孙,秀荷很伤心……
第7集
胸有成竹的灿民鼓励一脸哭相的东奎加油,兄弟二人由暗斗转为明争。爷爷其实心里还是偏向他一手带大的东奎。
有善解人意的哥哥俊英和开心果朋友贞淑,秀荷心中的抑郁很快烟消云散。第二天,灿民一大早来到公司,着手实施他的赢取芳心计划。他巧妙安排秀荷发挥特长在赛马场接待日本客户,果然做到了生意谈情两不误,在他包下的游乐船上,灿民与秀荷音乐中品尝牛排的美味。
东奎则在爷爷启发下去花安堂笼络长辈们的心。他赔尽小心,又是跳皮筋,又是买电视,总算得到花安堂人的认可。但接下来霉运连连:笼络人心计划被秀荷听到;侥幸可以不用搬走送来的东西,且有望吃上滋补佳品的特色鸡,却因为抓鸡打碎了秀荷的宝贝酱油坛子,惹得秀荷大哭;更倒霉的是对鸡中的原料过敏,长出满脸的包包。
夜里东奎过敏奇痒难忍,秀荷为他扇扇子,两人都思念起曾这样照顾过自己的母亲。返程的车上秀荷向东奎讲起妈妈……
回到家秀荷给爸爸做了妈妈常为爸爸包的泡菜饺子,然而却因此与首尔妈妈发生冲突,秀荷大哭着跑出家门。恰好灿民来到,轻轻地为她擦去眼泪。东奎也在此时赶到,看到有人与秀荷亲密,飞奔过来,挥拳打去……
第8集
东奎也挨了非礼秀荷的“坏蛋”一拳,定睛一看,“坏蛋”竟然是灿民!兄弟二人相互抱怨中秀荷悄悄离开,又是俊英和贞淑安慰了伤心的秀荷。第二天灿民和东奎花着脸去上班,不过这对拳脚相向的兄弟依旧友爱如昔。
爷爷听闻兄弟俩为秀荷打架,设计让二人与秀荷一同吃饭。结果秀荷对二人更加失望,还是灿民技高一筹,他有办法让秀荷放弃步行改坐他的车,东奎只好乖乖腾出前排位置。
会长爷爷对食品产业情有独钟是因为花安堂的李鹤奶奶。他不惜钱财买了高档电器前去赞助村里的歌唱大会。秀荷等三人听说,担心上次会长被打的事重演,急忙赶回花安堂,其实会长此次受到里长的礼遇。
因为村里传出要开发的风声,秀荷把地契藏进了华兰妈妈拿出的枕头里。其实策划铲平花安堂的人是华兰,她再度来村头搞开发调查,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华兰告诉她的疯妈妈,只要花安堂不存在,她就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
大会上会长道歉的话正要出口时,灿民拔掉了麦克的电源,花安堂的族中长辈以为会长无诚意气愤地拂袖而去。他们再次到花安堂找秀荷问罪。突然门外有人砸门,秀荷开门,惊讶地听到喝醉了的会长称她为孙媳……
第9集
爷爷慌忙带着孙子狡辩“孙媳”的含义,总算蒙混过关。秀荷把醉得迷糊糊的会长安置在花安堂休息。夜里栋奎和秀荷出来找会长,两人“拉手”的场面恰好被灿民看到,灿民郁闷地回屋。
听着贞淑描述喜欢上一个人的表现,秀荷吃惊地发现自己对栋奎的感觉正好吻合。电梯里秀荷面对着栋奎为这一发现难为情,而电梯门开时,灿民恰好站在门口,又误会了二人。
东奎为与秀荷吃饭做了精心布置,但秀荷被灿民借考察之机带到了民俗村。秀荷喝了民俗村宗家的酒大醉。东奎等不到秀荷,打给秀荷的电话里却传来灿民的声音。当得知灿民和秀荷要在民俗村过夜,东奎想起上次在岛上秀荷的酒后失态,慌忙赶往民俗村。
东奎找到酒店时,灿民正把昏睡的秀荷背回房间,帮她脱去外衣……
第10集
酒醉的秀荷在梦中呼唤着东奎的名字,灿民忌妒地吻了秀荷,这时门外传来东奎的叫门声。灿民挨了栋奎一巴掌,气得他大声责备东奎接近秀荷是为了取得花安堂。屋里酒醒的秀荷恰好听到。
秀荷一个人哭泣着回家,找俊英借足了还东奎的钱,准备回乡下。民俗村酒店里,不知秀荷已走的东奎一直守在酒店房门口,因无颜面对秀荷不敢进房间。
秀荷找到东奎还钱并辞职。恰在此时栋奎接到张代理告急电话,原来当天报纸上刊出了栋奎负责在花安堂开发主题公园的假消息,济安李氏的人闻讯到TOP集团门前示威。会长被示威者打伤。
其实一直暗中操作花安堂开发的是灿民母亲与花兰等人。此次是花兰故意向记者透露开发计划并嫁祸栋奎,灿民后来知情但乐得坐享其惠,栋奎及秀荷则深受其害。爷爷震怒之下把栋奎逐出公司,责令灿民接管栋奎的工作;族中长辈们要让俊英做宗孙。
会长决心开发花安堂。灿民把这一消息告诉秀荷,还把全部责任推到无辜的栋奎身上。秀荷对栋奎的误会越来越深。
栋奎听说秀荷将失去宗孙女位置,顾不上与爷爷和解,心急火燎地赶往花安堂。秀荷告诉长辈,她可以不做宗孙女,但不会把花安堂交给俊英。
秀荷找不到房契,原来花兰妈妈正把藏有房契的枕头送给花兰……
第11集
听栋奎说看见疯大妈和花兰在一起,秀荷顾不上脱下韩服,急急忙忙要去首尔找花兰母女。路上栋奎想宽慰秀荷几句,但秀荷对栋奎一直心中有气,出言相讥,栋奎也不甘示弱。其实花兰妈妈此时就藏在栋奎的车中。
灿民认出大闹停车场的是疯大妈,把她带回办公室并通知秀荷。疯大妈硬要把藏有房契的枕头送给花兰,花兰十分不耐烦,推搡间房契掉到了地上。此时秀荷匆匆忙忙闯进来,见枕头中没了房契,误以为是花兰支使疯大妈来送房契,痛斥花兰。而花兰心中暗自嘀咕秀荷是否已知道她的计划。
栋奎去花安堂惹恼了爷爷,被爷爷看管起来,面对爷爷,栋奎无可奈何。灿民拾到房契,略施小计让秀荷心甘情愿地和他开心地玩了一天。栋奎则在家里担心秀荷,躲到被窝里打电话,结果手机也被爷爷没收。
秀荷在灿民的离间下与栋奎的距离渐渐拉大。因为秀荷不同意卖掉花安堂,村民把花安堂团团围住,而此时秀荷又病倒。栋奎接到花安堂大嫂打来的求助电话,在张代理的帮助下逃出公司。
第12集
飞速赶到花安堂的栋奎只把药仍进了后院,人却被带到了里长办公室。了解了村民包围花安堂的原因,栋奎当即让张代理送钱到村里,向要卖房子的村民支付订金。包围花安堂的人撤去,但栋奎却面临着被爷爷发现的危险。灿民等已获悉栋奎付钱的事。
栋奎打探出来村里搞开发的是花兰,觉察到花兰可能与登报陷害事件有关。栋奎急于在爷爷发现之前返回,但却被热情的村民请去喝酒。灿民来到花安堂,再次歪曲事实挑拨秀荷反感栋奎。
栋奎郁闷得喝得酩酊大醉,**进入花安堂要向秀荷表达真心。可是李氏族中长辈恰在此时来到,秀荷不得已把栋奎藏在屋中,但被逮了个正着。秀荷有口难辩,只好同意不做宗孙。栋奎被关了起来,懊恼不已。
花兰为了夺取花安堂,成功地接近俊英,俊英把她介绍给家人,花兰鼓动俊英做宗孙。
李氏的人为栋奎的事找到TOP集团,爷爷提出诱惑性条件让他们卖掉花安堂。听灿民说起这件事,秀荷为房契已在族中长辈手中而担心不已……
第13集
灿民向一筹莫展的秀荷提议结婚,因为这样爷爷就会打消收购花安堂念头。秀荷很认真地说她的理想是嫁给相爱的人过一辈子,而她不爱灿民。不过灿民仍信心十足。栋奎当面批评爷爷收购花安堂是以钱压人,结果被爷爷彻底扫地出门,成了穷光蛋。
秀荷为如何守住花安堂郁闷得喝醉,恍惚中想起了灿民的提议。她随即醉醺醺地打电话给栋奎,提议以帮助守住花安堂为条件嫁给栋奎,正落魄的栋奎既惊喜又为难。担心秀荷真会找灿民,栋奎连夜赶往花安堂,可是第二天酒醒的秀荷根本不认帐。
栋奎藏在花安堂有幸吃到了泡菜饺子。饺子的美味让栋奎萌生向爷爷推荐的想法,果然爷爷品尝之后下令公司开发此种口味的食品。
花安堂祭祀那天灿民带来电视台的摄制组,面对镜头,族中长辈正气凛然地表明会坚决守住花安堂。经此采访,花安堂将不再受开发之扰,秀荷也保住了宗孙女的位置。暗中目睹此事的栋奎由衷佩服灿民的头脑。
栋奎调查登报栽赃事件有了眉目,花兰嫌疑很大。疯妈妈在花安堂外看到花兰……
第14集
花兰和妈妈的对话被跟在身后的栋奎和俊英听到,原来花兰是疯妈妈的女儿!不过在乡下总受冷落的俊英回忆起儿时的花兰反而倍觉亲切。
祭祀活动结束,秀荷为自己及俊英的遭遇伤心。灿民为秀荷擦眼泪,躲在暗中的栋奎恰好看到,又听灿民说要在花安堂举行他们的婚礼,栋奎郁闷至极。
在花安堂拍摄的电视节目播出,花安堂成为非卖品。爷爷万分气恼,他想知道是谁策划了这一电视节目,灿民巧妙嫁祸栋奎,爷爷对栋奎更加恼火。节目引来赞助,花安堂经济方面的困难也迎刃而解。
俊英向花兰求婚,但遭到了花兰的拒绝,她说自己喜欢俊英,而俊英对她还欠了解。
张代理盯梢花兰听到了她与灿民的对话,栋奎等人终于搞清真相。爷爷获悉真相后为灿民痛心,他叫来两个孙子,想听听二人的真话,却意外得知栋奎一直在花安堂,爷爷愤怒地赶走二人,昏厥过去。
爷爷病倒,姑母劝栋奎以爷爷为重,放弃秀荷。栋奎怀着沉重的心情给秀荷打电话,祝秀荷幸福……
第15集
爷爷缺席的管理会议上,栋奎为阻止废除亏损但对爷爷来说意义重大的食品部,自告奋勇去任职。此举事后遭到姑母的批评:做大事不能因情义而忽略全局。
栋奎莫名其妙的电话搅乱了秀荷的心,读着栋奎手机里没发出去的短信,秀荷眼泪不知不觉淌下来,她决定去首尔找栋奎。而栋奎决心专心于公司事务,对秀荷一再回避。秀荷闷闷不乐地回到乡下,恰好遇到张代理在花安堂学习饺子制作。听完栋奎如今处境艰难的原由,秀荷急忙和张代理重返首尔。
爷爷恢复意识,果然对栋奎接手食品部的事十分恼火,拒见栋奎,但对灿民态度很好。爷爷不喜欢善良却无能的人,栋奎要想得到爷爷原谅,必须使食品部起死回生。
栋奎借酒消愁,在家门口遇到等他的秀荷,几分醉意的他言语间对秀荷的深情感动得秀荷落泪,秀荷哭着向栋奎表白了感情,二人深情相拥。提前出院回家的爷爷带着警察来家里捉贼,不料却逮着二人正在亲吻。爷爷怒气冲冲地宣布要想结婚,秀荷必须放弃李氏和花安堂……
第16集(大结局)
栋奎被爷爷的条件激怒,拉起秀荷离开。第二天早晨灿民来看爷爷,得知栋奎要与秀荷结婚,心灰意冷。
张代理领来的饺子专家竟是秀荷,栋奎喜出望外。秀荷找出改善饺子口味的办法,食品部生产出了令爷爷满意的产品,但爷爷依旧反对二人结婚。栋奎见说服爷爷无望,负气离家出走。等在花安堂的秀荷误以为征得了爷爷的同意,高兴地迎接了栋奎。
灿民不想让秀荷为难,打电话向秀荷道歉,称自己遇到了昔日恋人,旧情复燃。说罢,不等秀荷解释就挂断电话。自己心爱的人成了嫂子,洒脱的灿民默默品尝着失恋的滋味。
爷爷想念栋奎,姑母去花安堂打算接栋奎回家,秀荷始知爷爷仍不同意结婚,她让栋奎回去说服爷爷。
秀荷的哭泣奶奶看在眼里。第二天她进城劝会长以当年为鉴,不要阻拦有情人终成眷属。爷爷听从奶奶建议去李氏族中道歉。栋奎和秀荷也随后赶到。爷爷及二人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族中长辈。
一片喜气洋洋中,栋奎和秀荷在花安堂举行了隆重的传统婚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