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州(四川松潘的古称)详细资料大全

松州(四川松潘的古称)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唐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大唐松州,现名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禁止天府,锁阴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松州 外文名 :Songzhou 所属地区 :四川 所属朝代 :唐朝 简介,史料记载, 简介 唐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 大唐松州,现名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禁止天府,锁阴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史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二月,吐蕃攻陷松、保、维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人们讥讽高适内战内行(指击败永王璘),外战外行。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于广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次年七月,严武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甘肃漳县西北)。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主力战相配合,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然而却没有收复松州。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定军卫。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权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今天,在松潘的“窑沟”“窑坝”山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窖遗迹。 史料记载 松州,齐川,下都督府。开元户七百二十。乡六。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羌本出自三苗,盖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滨于赐支,至于河首,县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夏桀之乱,犬夷入居岐、之间,成汤伐而攘之。及武王伐商,羌、{髟矛}会于牧野。周衰,四戎来寇,杀幽王于骊山。及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所居无常,依逐水草;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妇人孕有身六月而产子,不避风雪。性刚猛,得西方金行之气。 始皇时,务力并六国,兵不西行,故羌种得以繁息。汉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始置护羌校尉,列河西四郡,隔绝羌胡。后汉至于魏、晋,或降或叛。至后魏邓至王象舒治者,并白水羌也,常为羌豪,因地自号为邓至王,其后子孙舒彭者,遣使内附,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假以渠帅之名。后魏末,平邓至番,始统有其地。后周保定五年,于此置龙涸防,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开皇三年废龙涸郡,置嘉诚镇,与扶州同理焉。 大业三年,改扶州为同昌郡,领嘉诚县。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元年陇、蜀平定,改置松州,贞观三年置都督府,后但为州。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四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扶州三百里。西南至当州三百里。〕北至茂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孤尾,当归,犀,牛酥。 管县二:嘉诚,交川。 嘉诚县,中下。郭下。本周旧县也,武帝天和元年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扶州,武德元年改属松州。 雪山,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甘松岭,在县西南十五里。 宁远镇,在县北一百里。 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 交川县,下。北至州三十四里。本周旧县,天和中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扶州,武德中改属松州。 洛稽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 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纽扣记忆

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当寒冬到来,总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也正是这个时候,脑海里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为我做的大棉袄,穿上胖胖的像一个走不动的熊,跌跌撞撞,有时候吃的太饱了,就会把那一排的子母扣撑开,有趣极了。

以前,哪有钱买得起羽绒服啊,每年都会穿着奶奶做的棉袄,特别暖和,更多的时候我出去玩一天,回去扣子就少一个,奶奶还会翻开自己的手工箱,随便找一个纽扣,以至于在冬天结束的时候,我身上的纽扣变成了个不一样的纽扣。

以前的扣子,都是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奶奶告诉我,这扣子很有用呢,哪个衣服扣子掉了,这就派上大用场了,以前人结婚,最注重扣子,扣住了,就分不开了。后来人们都去商店买衣服穿了,买来的衣服都有拉链,这扣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用了,尽管这样,奶奶的手工箱里还是有好多扣子,算起来,差不多有几十年了。

纽扣来源

在古代,纽扣被成为衣服上的一个部件。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古罗马,纽扣是作为一种装饰品而存在的,也就是古罗马的衣服不是两襟的,直到13世纪,两襟衣服的出现,才把纽扣的作用大大提高。

在我国,纽扣的最早使用,是在6000年前,纽扣主要作用于上衣下裳,在周朝,就有了纽扣的存在。在我国云南出土的战国古墓中就发现了用松石做成的圆形纽扣,可见在春秋战国,这种纽扣已经用于了衣服上。

到后来服装行业的发展,我国古人的服饰上用的最多的是布做的扣子。从很多影视剧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服装大多数都是衣服和裙子组成的,袖子非常的宽松,扣子大多数都在是胸前,用于衣服和袖子的连接。

可见,在我国古代,纽扣已经不仅仅是用松石做,而是有自己的创新,以至于在16世纪,我国的纽扣文化传入了欧洲。正是这种传播,让国外很多达官贵人制作了很多用牛角、珍珠、宝石做成的纽扣,把小小的纽扣做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正是这种改进,让我国的纽扣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创新。

近代纽扣

1972年,在甘肃漳县的一个元代墓中,发现了一件非常特殊的抹胸,在这个对襟式的抹胸上发现了一排密密麻麻的纽扣。考古学家认为,在元末明初,这种“盘扣”极为盛行,而且主要作用是应用于女性的内衣,所以在明代,在大多数老百姓的身上已经看不到纽扣了,这是因为在明代迷信色彩鲜明,纽扣只作为女子贴身内衣来使用。

明代末期,这种观念被打破,男子和女子的服饰都有了更大的变化,在女子上衣的衣领处,开始应用纽扣,而且是极其的封闭,因为在明代的贞洁观念中,女子的脖子漏出来也是非常不雅观的,故当时出现了立领。

从清代的《秦楼月》中可以看出,画中的女子身穿立领长衣,全身被包裹严严实实,其实还是传承了明代的一些观念。但是不难发现,在立领上有两个极其好看的纽扣,可谓是给女子增添了几分风情。

随着这些观念的提升,在17世纪中期,这种纽扣被大量应用在了男子的衣服上,比如黄马褂和当时候极其盛行的唐装和旗袍等。直到民国,才出现了塑料纽扣,铜质纽扣等。

纽扣分类

盘扣

在我的服装历史中,盘扣的“发明”实际上推动了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盘扣的原料是布,也就意味着在颜色和大小都可以随意改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以至于在旗袍、马褂、唐装、裙摆中都应用了盘扣。

另外,盘扣作为一种千变万化的装饰物,有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等,这些被人们赋予的形状,其实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民国时期,盘扣风靡一时,大街小巷的女子都穿着旗袍,这种盘扣最为显眼,成为了点缀女子的一道风景线。

子母扣

如果说盘扣是女子精致打扮的象征,那子母扣就是御寒的标配。在我国历史上,寻常百姓家为了冬天御寒,大多数的棉袄上都是用了子母扣。

所谓子母扣,就是扣合式,可以较好地把衣服密封起来。在清朝乾隆年间,连皇帝的旗袍上都使用了子母扣,并且设计成了诸多形状和纹饰,比如花卉,飞禽,甚至十二生肖等。

真贝纽扣

在近代,这种纽扣是因为西装的传入,才在我国大量流行,在大多数的现代服装中都有这种纽扣,比如中山装上。这种纽扣的特点就是耐磨,质感好,其原料大多数是椰子壳,或者是塑料制成。

实质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设计师的不断创新,纽扣的种类已经千变万化,但是总体来说,其作用还是连接衣襟,在现代社会,纽扣已经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装饰品。

纽扣说法

男左女右

在我国古代,纽扣虽然小,可是说法诸多。男左女右意思就是男子的纽扣要在左边,扣环在右边。女子的纽扣在右边,扣环在左边。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传统习俗,在我国五行阴阳学中,左阳右阴,男阳女阴,男左女右,以左为尊。实际上,我国古代服装都是左襟压右襟,就反应了以左为尊的现象。

单数为吉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我国的传统服饰中,纽扣都是单数,一般来说,成人9个,少年5个,幼儿3个。而且要避开数字4和6。在古代,民间在服饰上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禁忌习俗,除此之外在纽扣的数量上,单数寓意着吉祥。

纽扣传承

随着社会观念的提升,纽扣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从以前的一种装饰物到现在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扣”寓意十指紧扣的意思,所以在一些恋爱场合,扣子被当做了爱情的象征,还有人说,如果爱一个人,就把身上第二个纽扣赠与对方,因为第二个纽扣是挨着心脏最近的地方。

尽管如此,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纽扣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存在的,但是也要接受纽扣在渐渐消失的事实,除了在西装上可以见到纽扣,基本上看不到了。况且现在,“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观念早已被打破,不管男女,在穿着上已经越来越少,纽扣自然无用了。

扣字代表什么生肖2

1、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纽扣在左呢?

纽扣最初问世时,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钉纽扣。

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现在方便男人脱)。

男士衬衣的扣子在右边,除了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方便拔出挂在左腰的佩剑,这样就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2、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

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3、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

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周全",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

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4、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

释姓是汉人姓氏之一,一般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

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佛教初期魏晋沙门,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为,根本道师乃释迦世尊,故"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之语。

5、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有民间神话传说用"鼠骗猫"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无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说则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其实是汉朝)。

所以猫在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论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经有了老虎这只大猫,所以小猫就不用值班了。

6、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

秦统一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因姓氏还是贵者,所以往往要问"贵姓",而有人问"贵姓",才能回答"免贵姓某"。当然,如果你姓张和姓孔,你就不需要回答免贵了,因为这是老天爷和孔圣人的姓噢。

7、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到:奖励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或发现"。他不认为数学是人类可藉以得益的实践科学,因而数学被排除在诺贝尔奖之外。

其实是诺贝尔曾向一位女士求婚,而她却嫁给了名叫米泰莱弗勒的数学家,还共同欺骗了诺贝尔,诺贝尔终身未娶,他恨数学啊。

8、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

风水位理学认为,逢本命年时,生肖守护神要去天庭参拜,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述职,这时对人的保护就会减弱,妖魔邪祟就会乘虚而入,红色能够去灾辟邪。

这与"过年"贴春联的来历也有关联,所以人们用穿红衣服,系红腰带来去灾辟邪,后来被人们发扬光大,连内裤袜子都要红色。

9、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

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10、"犬子"的来历。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23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