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顾曼桢,她的悲剧主要是姐姐曼璐造成的 ,如果不是姐姐的囚禁就不会有后来的悲惨人生。但是沈世钧太不够坚定,这么容易就相信了曼桢结婚的消息,说到底爱不够,否则不会这快娶别人。世钧和曼桢之间门第的问题,姐姐的问题即使他们二人成婚也难以解决,这都会成为两人矛盾的中心。世钧不想去解决,也没有能力,他扛不过家庭。
曼璐的问题,主要责任在其母亲身上。 想当初,一边是两情相悦的未婚夫和垂手即得的婚姻,一边是老老少少一家人。她不是不知道,这一次选择自己的人生会有翻天复地的变化,比起安静的少奶奶生活,再甜蜜的儿女情长也比不上弟妹们没饭吃没学上重要,倔强的曼璐不能眼睁睁看着家就这么散了。主动退婚,将所有的过往深深藏在一个名字里。可是母亲当年还不老,她眼睁睁看着女儿进了烟花巷。
糊涂的母亲从来没有为曼璐认真考虑过。她走入欢场,母亲同意了,她嫁给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的祝鸿才,母亲也同意了,甚至庆幸曼璐嫁的好。但凡母亲有些担当,多辛苦一些为这个家分担一些,曼璐或许不必走这条路。这个母亲跟红楼梦的尤老娘有一比,两个如花的女儿跟继女的丈夫儿子私混, 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图日子能过下去 。
曼璐失去的一切,在二妹身上却一一呈现了。难道她不会羡慕吗?甚至未婚夫也看上了曼桢,这对她来说是难已忍受的。这才引起她心理失衡,为了保全自己的婚姻去牺牲妹妹。
正如糊涂的母亲,曼璐到底是旧时代的人,对二女共事一夫看得理所当然。反正祝鸿才身边必须有这样一个人,自己的妹妹岂不是更放心。娥皇女英这样做了,无数个王熙凤也这样做了。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经在……
这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的结尾的一段描述,曼桢与世钧最后重逢了,却只剩下生离死别,让人扼腕痛心。我再读之,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感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人物的悲凉哀怨。
作为新世纪的女性的我,今天来分析一下,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一一曼璐与曼桢两姐妹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中国几千来年传统宗法父权、男性 社会 主导的封建思想文化是根源,腐蚀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处于弱势地位的旧式女性无法摆脱自身不幸的命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从四德”,旧上海,姐姐曼璐因为丧失生育能力,而一直活在被丈夫随时抛弃的恐惧中,她害怕失去富太地位,失去唯一的靠山一一丈夫,哪怕这个丈夫原先乡下有结发妻子,哪怕年纪大,相貌丑陋,哪怕这个丈夫终日不归流连风月,哪怕他怎么骂她“烂污货”,哪怕他人伦丧失觊觎小姨子美色,却还是一心想着收拢丈夫的心,没有动过另外的想法,没有一丝抗争的心。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曼璐既是残酷 社会 的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帮凶,她最后定下阴谋,设计陷害亲妹妹曼桢,直接毁了曼桢的人生,最后曼桢生下儿子,但事与愿违,机关算尽,曼璐最终并没有拢住丈夫的心,最后在无尽的悔恨中早早病死了。
二、传统封建门第、阶层和 社会 身份、金钱至上的桎梏。
曼璐为了养活一家人,被迫在上海滩十里洋场当舞女,而又沦落风尘,她介怀自己的卑贱的身份,深深自卑,放弃了真心相爱又有婚约的有为青年豫瑾,嫁给了不良投机商人祝鸿才。面对残破的婚姻,又不愿放弃“祝太太”的光鲜的身份,又害怕年老色衰前途无望,无法再过上有奴仆侍侯的上等人生活。
曼桢呢,一个旧时代都市的新式知识青年,她有理想,上进,独立,自食其力,本应该可以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恋爱,有个幸福的婚姻。可是她始终对自己的家庭非常自卑,尤其对姐姐的身份耿耿于怀,担心自身与世钧家世不配,导致在世钧从南京返回上海欲跟她求婚时,迟疑不决,负气而散。
三、个人性格缺陷对自身选择的影响。
因为父亲的早亡,一大家子的生计迫在眉捷,十六岁的大姐曼璐主动放弃了学业,在十里洋场做了舞女,本来一个弱女子最初是应该被家人呵护心疼的,可她一个人主动扛起全家重担,赚钱养家,呵护弟妹们,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令我佩服赞叹,又同情。就算当代 社会 ,能有如此伟大牺牲精神的女性也不多见,男性尚且困难。
可是后来曼璐走入婚姻后,面对这样恶劣的丈夫,她却不能自强自救,软弱无能。她其实可以选择离婚,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哪怕是帮佣,但她拉不下脸面。她毕竟也是读过书的,可以做点兼职,她可以主动跟母亲、二妹商量,而不是吵闹不休,自怨自艾,直至心生恶念。曼桢当时已经大学毕业有工作了,平时还兼做几份家教。当然,旧 社会 女性找工作肯定不易,想独立自主也难,多数女性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但总有其他办法,不至于有如此令人发指的恶魔行径,直接毁了亲妹妹的一生,自己也郁郁不得善终。
曼桢天真单纯,落入至亲圈套,她是无辜的,可是她虽为“新时代女性”却也自卑,软弱,不脱俗,不果断,她与世钧谈恋爱两年多,一直活在童话世界里,面对现实婚姻,畏首畏脚,与男友若即若离,如果能早点与世钧结婚,离开原生家庭,也不至于被曼璐算计。
她受了害,明明知道祝鸿才的丑陋嘴脸和狰狞面目,在得知曼桢病死,孩子照顾有问题时,却选择屈身下嫁给祝。这个错误是她自己造成的,导致了与世钧永远无法再续前缘了,好在后来她终于痛定思痛,最后花费巨资与祝对簿公堂,夺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人们惋惜顾曼桢和沈世均擦身而过的爱情,忘了顾曼璐原本也有这样的爱情。
当年看《半生缘》小说的时候,我哭了稀里哗啦,尤其是读到曼桢被自己的姐姐骗到家里,被强奸怀孕那一段。我曾大胆的猜测过当时曼桢心里一定恨死了曼璐。
时过境迁,再重温这段故事,我对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人除了恨还多了几分怜悯。
其实,爱情和错过几乎是充斥着《半生缘》这个小说的主线,不仅局限于顾曼桢和沈世均的有缘无分,还有顾曼璐和张豫瑾。
曼璐是真心爱着张豫瑾的,以至于后来曼璐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但她对张豫瑾还是保持着美好幻想的。曼璐自始至终都是渴望爱情的,从前她还是个天真少女的时候就渴望和未婚夫的爱情,后来经历过欢场的人情冷暖让她对爱情更加奢望,但是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她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寄托在妹妹曼桢身上,以至于后来嫁给祝鸿才,也是因为曼璐从心底里认为他对自己是有感情的。
她原本以为祝鸿才是爱她的,而她一个欢场女子也没有计较那么多,所以曼璐在结婚前是准备和祝鸿才粗茶淡饭一辈子的,她以为她找到了归宿,于是她开始由衷的快乐起来,那是曼璐走上舞女之路后最快乐的时期。那段日子里曾经七分泼辣三分风流的舞女也变成了一个简单,幸福的小妇人。
顾曼桢是一个新型的独立女性形象,顾曼桢身世固然可怜,父亲早忙,家庭少了个男人就如没了支撑的柱子,姐姐顾曼璐也挺身而出,做舞女撑起整个家庭,她为顾家做出奉献,牺牲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如顾曼桢维护自己的姐姐是说的“这不是她的错,是这个该死的 社会 ,要真的说可耻,和那些嫖客比起来还真不知道谁更可耻呢!”
有人读者认为顾曼桢毕业后有了工作,做打字员,晚上还做家教,她自己有能力了,不想再靠姐姐做舞女来支撑顾家,她还和顾太太多次说过不要在向姐姐要钱了,顾曼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气顾家如“妈,以后无论如何,家里的开销由我来拿出,姐姐从前供我读书是为什么的,我现在都还替不了她?”她外表看起来柔弱,内心却坚强,她想独立起来,像男人一样撑起整个家庭,她开始很坚信自己的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结识了沈世均后,她不愿意和他结婚先,她妈妈顾太太劝说顾曼桢的时候,顾曼桢却说“我结婚还早呢。至少要等弟弟大了。”不愿和他就这么走在一起,让他回去接管他父亲的家业和他建立一个旧式的中国家庭等创造出了一番事业后再建立一个新式的家庭,她认为他应该出来做事,该以事业为重,她也可以照顾顾家,一旦男子结婚了就要照顾两个家,那是一个拖累,会耽误了他以后的事业的发展, 她思想很先进 ,就是这样才有了最后顾曼璐曹人遗弃后设计害她的故事,顾曼璐不能生子曹祝鸿才的遗弃,顾曼璐和祝鸿才本来就不是实名的夫妻,她为了锁住祝鸿才的心居然傻到和祝鸿才一起设计海自己的亲妹妹,让祝鸿才强奸了自己的亲妹妹,她居然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傻到家的办法,这是何等的愚蠢,就算是顾曼桢欠了她的,她也不能做出这么卑鄙的做法,天理不容,太不理智了,最终害人害己,连死也得不到多少同情,有点鲁迅对阿Q的看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的奉献将被她的愚昧所掩盖,她沦为舞女,遭人遗弃不是她的错,可是她还自己的亲妹妹就是天大的错误了,所致都不能原谅她。
全篇下来也讲述了一个新女性的想要独立的种种困难,想在暗淡无光的时代夜空里找到光明的出路是困难的,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胡乱的摸索,探究,跌跌撞撞的,最终还是惹得一身一生的伤害,在张爱玲看来这就是道不完的唏嘘沧桑和无奈,理想和现实总是不和谐,美好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总要展开惨烈的碰撞。悲剧的人生观看世观,她造就的是一个凄美的上海爱情悲剧。顾曼璐的设计陷害,顾曼桢的性格,还有这个该死的 社会 决定了人的命运,造成了个性悲剧, 社会 悲剧
但是现在想来,我认为曼璐要比曼桢悲剧。
曼璐从一开始就是家里的牺牲品,但是她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全家人的尊敬甚至同情。
电视剧一开场,我们就能看到,曼璐的几个弟弟明显看不起曼璐,觉得曼璐的职业以及曼璐那种市井泼妇的形象让他们很没面子。
曼璐的妈和奶奶明显对曼璐是恐惧,内心的态度是排斥。诚然曼璐靠做舞女养活了一大家子,可是毕竟她做得是舞女。
曼璐的父亲死得早,她又是家中老大,上有老下有小,她又不能像男孩那样出去找份正经工作,所以只能下海做舞女,只能在鱼龙混杂的交际圈里将自己历练得精明世故,刁蛮无赖。
如果没有她的沉沦于堕落,曼桢就不可能上完学后在工厂找份工作,她的几个弟弟妹妹就不可能每天还能有吃有喝,她奶奶她妈妈这样的家庭妇女就不可能还好好地在家待着。
但是她的付出获得的是家人有意无意的轻贱。
除了家人抛弃了她,她的一段旧情也就此结束了。青春来得那么早,却结束得那么快。
而混乱的生活让她身体早早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但她拼尽一口气嫁给了祝鸿才,也算是给自己找了条后路。
但是这条后路不可靠,她需要一个孩子。
如果她抱怨,她早就抱怨为什么是她而不是曼桢了。可是她没有。
曼璐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她对自己够狠,别人对她也够狠,为什么她不可以对曼桢狠呢?如果她不能继续狠下去,她就会被生活与 社会 彻底抛弃。她害怕,因为她已经被家庭抛弃,被情人抛弃,被 社会 抛弃,她不能放弃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曼桢被祝鸿才强奸的那一晚,曼璐在雨中大笑着大哭,她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注定是被惩罚的,她即便心狠,却还是没能原谅自己。
其实比起无情,谁能比得过曼璐与曼桢的妈呢?
曼璐做舞女,她不心疼,曼桢被强奸,曼璐的几句话也把她打发了。
她错生了两个女儿,在毁掉一个之后,让另一个狠心毁掉了另外一个。
盈梦以为,造成顾曼璐、顾曼桢悲剧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第一, 社会 背景
《半生缘》是张爱玲笔下的长篇小说,于1951年完稿。
故事发生在旧上海滩,在那个时候,封建残余仍然影响着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了顾家两姐妹的妈妈、奶奶。
在那个时代一个毫无背景、家世贫穷的女孩,想要赚钱养家糊口,很是不易。
顾曼璐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最后选择当一名牺牲色相、名声、但能在短时间内赚取很多钱的舞女。
众口铄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之付出的家人亦如那些多嘴饶舌的人一样看待自己。
第二、家庭因素
顾家一家大小靠着顾曼璐才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弟弟和妹妹也是因为顾曼璐才能有钱去上学,顾家妈妈、奶奶也是因为她才能不愁吃穿,有佣人照顾。
可是,却从没有人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对她表示感谢。
如果顾曼璐每一次回家时,都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不受到他们的冷眼、讽刺、挖苦,也许顾曼璐就不会活的那么绝望、那么自卑。
如果弟弟妹妹对她说一句,姐姐,别怕,等你老了,我们养你,也许她也不会孤注一掷的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明知不靠谱,只是有钱的男人身上。
而顾曼桢,成也顾曼璐,败也顾曼璐。
没有顾曼璐的保护,没有顾曼璐金钱的支持,顾曼桢无法成为一名天真烂漫的新时代知识女性,亦无法认识她心中挚爱沈世钧,是她的姐姐成就了她,但也是她的姐姐毁掉了她。
第三、性格原因
顾曼璐本可选择嫁给豫谨,不理会一家大小,过自己的日子去,可是她选择放弃爱情,挑起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从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很要强且重情重义的女孩子。
只是,独木难成林,当时那个时代和 社会 给予她的打击是一个接着一个,她以“为家庭付出”的无私理念支撑,与 社会 上各阶层的人打交道,她撑起了一个家。
可到最后却无一人理解她,那个曾经坚强的女子被生活、被家庭打跨,最终成为她曾经最不想成为的人。
顾曼璐本以自己很坚强,殊不知她的“强”只是自以为,其实她的内心脆弱的不堪一击。
被现实击垮的她,自暴自弃,为了抓住那个不靠谱的男人,为了保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出卖了自己曾经最高傲的灵魂,陷害了自己曾经最想保护的妹妹。
而顾曼桢,与其说是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不如说是在姐姐的照顾下长大。
顾曼桢是顾曼璐想成为的女子,独立自主,受过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可当自己越是不堪时,内心滋生的黑暗面就想毁掉那美好的一面。
所以,顾曼璐毁掉了顾曼桢。
而在顾曼桢和沈世钧这段爱情内,两个人都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顾曼桢被顾曼璐照顾的太好,不谙世事、天真烂漫。
如果顾曼桢有顾曼璐一半的手段,只怕,早就嫁入豪门,改变家庭生活,说不定,顾曼璐也就不用选择嫁给祝鸿才。
而且,这部剧告诉我们,有些重要的话,重要的决定就得和人当面说清楚,由别人转述交待,是对那人的不尊重,亦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而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保护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也许这才是教育孩子比较好的一个原则。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说:“一个母亲是一个家庭的风水。”这句话用在曼璐一家身上正好合适。
如果撇去 社会 因素,曼璐和曼桢的悲剧都是由母亲造成。
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世俗的味道,虽然故事发生在特殊的年代,但她依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间烟火,叙述生活中最卑微、无奈甚者有些龌龊的现实。
曼璐和曼桢的母亲,是全书中最懦弱、无情还有些恶毒的人物。正如《围城》中赵辛楣评价方鸿渐:“是个好人,但全然无用。”她们的母亲正是如此。
丈夫早逝,留下好几个孩子,最大的曼璐正值妙龄,全家人走投无路,作为一家之主的母亲,她只会发愁。善良孝顺的曼璐不忍,含泪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走入欢乐场卖笑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对于曼璐的选择,她是默许的,却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让人心生厌恶。
她拿着曼璐卖身的钱心安理得地抚养本该自己负责的几个孩子,却没有教 育儿 子感恩姐姐,造成弟弟看不起姐姐,姐姐恨这个家庭的局面。其实,儿子的行为何尝不是她自己内心的折射,但凡她有一点怜爱之心,又怎么能容忍弟弟这样自私无情?如果她能稍微体谅一下女儿,曼璐又怎么会心生怨恨,最后把痛苦报复在妹妹身上。
曼璐毁掉曼桢源于浓浓的嫉妒心,源于家庭对自己的冷漠。曼璐人老珠黄,不再讨恩客喜欢,年轻舞女对她的轻视和威胁,让她深感不安,回了家还要被家人冷暴力,她的心态逐渐崩塌。
好不容易找了个不入流的祝鸿才,自己的下半身总算有了依靠,却因为生不了孩子面临扫地出门的窘境,妹妹却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相守终生,而这样的人生本就是自己渴望却放弃的,因此她的心态终于崩了,她感觉“自己的青春为了狗”,所以当祝鸿才提出无耻的要求,她就打定主意毁掉妹妹成全自己。
而她的母亲对于这一切再一次默许了,因为她永远没有办法,永远无可奈何,这样无用的母亲最阴狠。悲剧都因她而起,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怪罪她。
如果她能对生活坚强一点,对女儿仁慈一点,对自己狠一点,也许家庭悲剧可以避免。她谁都不心疼,唯独心疼自己。
相信有一些网友们看过梅艳芳,黎明主演的《半生缘》**,或者林心如版的《半生缘》电视剧。《半生缘》是根据张爱玲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拍摄的。而由刘嘉玲,蒋欣,郑元畅,郭晓东饰演的新版《半生缘》也即将播出。
既然《半生缘》是根据张爱玲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拍摄的,那么《半生缘》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半生缘》大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半生缘大结局是什么
参照《半生缘》的小说原著以及之前的影视剧可知,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
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在顾曼桢离开祝家之后患上了痨病(肺结核),加上对曼桢的愧疚,她最终病死。在她去世后,祝鸿才也破产了。顾曼桢为了亲生孩子,重新回到祝家,与祝鸿才结婚了。
不过因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顾曼桢最终还是与祝鸿才离婚了。顾曼桢也彻底逃脱了那个让她痛苦的地方。十几年过去了,当沈世均与顾曼桢又相遇时,沈世均希望与顾曼桢再续情缘。不过顾曼桢却说此情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顾曼桢也开始走向了新的人生。
《半生缘》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半生缘》的主人公叫顾曼桢。在一个纺织厂工作时,与同在一起工作的沈世均互相产生了感情。不过,因为两人的家境问题,沈世均的母亲希望沈世均与表妹石翠芝结婚。
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为了做了舞女,不过却得不到家里人的理解。顾曼璐后来也是嫁给了靠投机发家致富的祝鸿才。不过婚后的祝鸿才花天酒地,因为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顾曼璐想生孩子来保护自己的地位,不过却因几次堕胎而绝望了。而在此之后,姐姐利用顾曼桢的单纯,使得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
顾家欺骗沈世均说顾曼桢已经嫁给祝鸿才,于是沈世均在郁闷中答应和表妹结婚了。顾曼桢在产下孩子后,逃脱离了那个备受凌辱的地方,逃出祝家后的顾曼桢却发现世钧已经和别人结婚。
顾曼璐也在妹妹出走后,抑郁成疾,因病去世。在顾曼璐死后,祝家也破产了,连给孩子看病的钱都没有。顾曼桢为了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了那个自己痛恨的男人身边,但因为无法面对着那个让自己觉得难受的人,最终也和祝鸿才离婚了
半生缘,张爱玲,悲剧吧,多重的原因!当时的混乱的 社会 ,处在朝代更替,反抗的是民国吧,女人出门赚钱,肯定比男人难的,毕竟比较弱,还有家庭,家庭中没有人能支撑起来,让一个弱女子支撑吧!因为很大的压力压在了姐姐身上,而小妹很善良,但是,还是没有逃过一劫?而那个儿子,即使当时他比两姐妹小,长大了,并没有承担起责任来!半生缘只有一半的缘分吧!十里洋场旧上海吧,我也没看,因为一看就是很心酸哪!爱情,生活,弱小的人当然苦了,所以才有那么多想改变命运的人!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
该小说通过年轻人的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人物介绍
1、顾曼璐
她为了养活家人,放弃了与豫谨的爱情,去做了舞女。但是结婚后,丈夫祝鸿才渐渐露出本性,外出花天酒地,对自己甚至挥手相向,为了留住自己的丈夫,保住有名无实的婚姻,试图牺牲自己一手培养的妹妹曼桢,让妹妹嫁给自己的丈夫祝鸿才。
2、顾曼桢
独立自主,受过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本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可以与世均过上幸福完美的生活,可是却被姐姐曼璐所毁,曼璐为了保住有名无实的婚姻,让曼桢为她生下孩子来拴住自己丈夫的心。曼桢受尽屈辱与祝鸿才离婚,逃出祝家后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与别人结婚。
曼桢的父亲早逝,姐姐曼璐放弃了恋人张豫谨,嫁给了投机分子祝鸿才。曼璐因不能生育企图劝曼桢当其夫的姨太太,遭曼桢拒绝,鸿才强暴了曼桢,曼桢无脸见恋人沈世钧,拒绝沈世钧的求婚。曼璐的恋人张豫瑾对曼桢情愫暗生,这一幕幕纠缠不清的感情,独具风格地展示了一场红尘情爱。 作为一部慢热型文艺剧,由张爱玲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半生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品味一:苍凉的调子 我认为《半生缘》是迄今为止将名著改编得最成功的电视剧。它不像《金粉世家》,将张恨水的小说改编成一部青春偶像剧,而是保持了原作中的苍凉调子和悲剧命运。由于它的主线是三男三女的命运,《半生缘》的故事观众又太熟悉,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观众去体味张爱玲的至理名言:“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还真是不易。 35集的《半生缘》,张豫谨的戏分被放大,世钧和曼桢之间还多了一个银行买办杨振远,多角恋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招数,但人物的命运走向并没有改变。曼璐在负疚中病死,世钧还是娶了石翠芝,淑惠离了婚。对原著的忠实,暗藏在幸福背后的悲凉,使《半生缘》的艺术性远远高于《金粉世家》。 品味二:煽情的情节 《半生缘》讲述的是恋人间的生离死别,如何让不能终老的半生缘分更加动人,就只有在细节上下手。电视剧保留了世钧打着手电筒为曼桢找红手套,世钧在弄堂里送曼桢回家,送戒指,二人最后在饭馆里相拥,表白“两人还要在一起,却再也回不去了”等细节。最煽情的段落是二人常去的树林里,有一棵树,被他们命名为树仙。当世钧遍寻曼桢不着,他将二人的定情戒指嵌在树身上,刻下了“曼桢再见”几个字,催泪强度绝不亚于《蓝色生死恋》。 品味三:成功的选角 一开始我对蒋勤勤、林心如、谭耀文、李立群主演的《半生缘》并没有抱太多期望,毕竟黎明和吴倩莲主演的**太出色了。整部剧看下来,除了林心如稍嫌弱,其他几位主演的表现还不错。 蒋勤勤的“辣” 说蒋勤勤辣是因为她借顾曼璐,不仅打破了自己的花瓶形象,在演技上更有一番脱胎换骨。《半生缘》一开场的顾曼璐,风骚中透着一点泼辣,当她在舞打造的柔情女子蒋勤勤。整部《半生缘》,蒋勤勤的表演都相当外放,而**版《半生缘》梅艳芳饰演的曼璐则有点内敛。她演出了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可是一切都没有朝她意愿中的方向走,她一辈子惟一爱过的男人是张豫谨,张豫谨迫于母亲的压力不能娶她。祝鸿才是她的救命稻草,不能生孩子的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了。当张豫谨移情曼桢,曼璐从18岁时为家庭承担的苦楚释放了,她利用了自己的妹妹,为祝鸿才生了一个儿子。 曼璐的人生短暂,却相当有起伏。蒋勤勤完整地诠释了曼璐从妥协到变态的过程。曼璐的眼神,在祝鸿才面前的柔媚与算计,失去爱人豫谨的悲痛,对妹妹曼桢既负疚又有一丝快感的心态,最后一口气没上来的临终之态,蒋勤勤都没有给曼璐这个角色丢分。她在《半生缘》大气而又泼辣的表演,可能会为她赢来更多的好角色。 林心如的“柔” 林心如演的曼桢在没有被祝鸿才糟蹋之前,一派柔情姿态,从形象到表演都像极了《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如萍。张爱玲笔下,包括吴倩莲出演的顾曼桢,其坚强或者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林心如版顾曼桢更像三十年代大上海里的新女性/p> 《半生缘》中,林心如最出彩的一场戏是得知自己被姐姐出卖后,与曼璐对峙后那种悲愤和无奈。可能跟电视语言的直白和通俗有关,曼桢被祝鸿才关在小屋里的挣扎,林心如的表现都太张扬。骨子里的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质,林心如则把它解读成了命运的悲苦。值得表扬的是一向以清纯形象示人的林心如,在《半生缘》里不惜“自毁形象”,既有披头散发的癫狂形象,也有丑陋的歇斯底里镜头。 李立群的“滑” 对李立群出演的祝鸿才,我的第一印象是夸张,从他戴的墨镜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旧上海瘪三的影子。我还是更喜欢葛优演的祝鸿才。在台湾和内地拍过不少喜剧的李立群,可能也想给祝鸿才添上几抹喜色,比如他老是眨巴着眼睛,他搂着舞女时那种自得的神态,都非常搞笑。 先不论李立群版祝鸿才是否忠于原著,在《半生缘》凄惨的人生故事里,祝鸿才确实是惟一能令观众笑一笑的角色。对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角色设置是聪明的。 谭耀文的“木” 这位金马影帝的气质真的非常适合角色,儒雅、书生气十足。我不明白谭耀文演的许世钧,为什么在整部戏里都是神情木木的,可能30年代男人的软弱要通过这样的神情来表达,总之,看剧的过程中,你会为他捏一把汗,无论是先前的爱情、后来的婚姻,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他好像总是慢了一拍。 不过,与曼桢相见的那一场戏,他演得十分动人。最后那场戏,他走在人群中,想追随曼桢而身边的孩子已经在叫唤他,这位金马影帝的表现真是绝了。 预计走势不温不火 热力指数度85 改编名著,并请**导演来拍,已经成了电视制作的时尚。这样的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使电视剧一开拍便赢得关注,另一方面,**导演挎刀相拍也保证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由胡雪杨执导的《半生缘》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画面精美,人物的造型也很成功,两大花瓶蒋勤勤、林心如,在胡导的调教下,倒让观众看到了她们花瓶背后的底蕴。 《半生缘》的艺术性是达到了,不过对于习惯了电视快餐化的观众来说,那场30年代的悲欢离合,需要观众多一点耐心。记者足足花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套碟。目前,这部剧在租碟店里的走势不温不火,而且以女性观众居多。
曼桢的父亲早逝,姐姐曼璐放弃了恋人张豫谨,嫁给了投机分子祝鸿才。曼璐因不能生育企图劝曼桢当其夫的姨太太,遭曼桢拒绝,鸿才强暴了曼桢,曼桢无脸见恋人沈世钧,拒绝沈世钧的求婚。曼璐的恋人张豫瑾对曼桢情愫暗生,这一幕幕纠缠不清的感情,独具风格地展示了一场红尘情爱。作为一部慢热型文艺剧,由张爱玲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半生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品味一:苍凉的调子我认为《半生缘》是迄今为止将名著改编得最成功的电视剧。它不像《金粉世家》,将张恨水的小说改编成一部青春偶像剧,而是保持了原作中的苍凉调子和悲剧命运。由于它的主线是三男三女的命运,《半生缘》的故事观众又太熟悉,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观众去体味张爱玲的至理名言:“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还真是不易。35集的《半生缘》,张豫谨的戏分被放大,世钧和曼桢之间还多了一个银行买办杨振远,多角恋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招数,但人物的命运走向并没有改变。曼璐在负疚中病死,世钧还是娶了石翠芝,淑惠离了婚。对原著的忠实,暗藏在幸福背后的悲凉,使《半生缘》的艺术性远远高于《金粉世家》。品味二:煽情的情节《半生缘》讲述的是恋人间的生离死别,如何让不能终老的半生缘分更加动人,就只有在细节上下手。电视剧保留了世钧打着手电筒为曼桢找红手套,世钧在弄堂里送曼桢回家,送戒指,二人最后在饭馆里相拥,表白“两人还要在一起,却再也回不去了”等细节。最煽情的段落是二人常去的树林里,有一棵树,被他们命名为树仙。当世钧遍寻曼桢不着,他将二人的定情戒指嵌在树身上,刻下了“曼桢再见”几个字,催泪强度绝不亚于《蓝色生死恋》。品味三:成功的选角一开始我对蒋勤勤、林心如、谭耀文、李立群主演的《半生缘》并没有抱太多期望,毕竟黎明和吴倩莲主演的**太出色了。整部剧看下来,除了林心如稍嫌弱,其他几位主演的表现还不错。蒋勤勤的“辣”说蒋勤勤辣是因为她借顾曼璐,不仅打破了自己的花瓶形象,在演技上更有一番脱胎换骨。《半生缘》一开场的顾曼璐,风骚中透着一点泼辣,当她在舞打造的柔情女子蒋勤勤。整部《半生缘》,蒋勤勤的表演都相当外放,而**版《半生缘》梅艳芳饰演的曼璐则有点内敛。她演出了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可是一切都没有朝她意愿中的方向走,她一辈子惟一爱过的男人是张豫谨,张豫谨迫于母亲的压力不能娶她。祝鸿才是她的救命稻草,不能生孩子的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了。当张豫谨移情曼桢,曼璐从18岁时为家庭承担的苦楚释放了,她利用了自己的妹妹,为祝鸿才生了一个儿子。曼璐的人生短暂,却相当有起伏。蒋勤勤完整地诠释了曼璐从妥协到变态的过程。曼璐的眼神,在祝鸿才面前的柔媚与算计,失去爱人豫谨的悲痛,对妹妹曼桢既负疚又有一丝快感的心态,最后一口气没上来的临终之态,蒋勤勤都没有给曼璐这个角色丢分。她在《半生缘》大气而又泼辣的表演,可能会为她赢来更多的好角色。林心如的“柔”林心如演的曼桢在没有被祝鸿才糟蹋之前,一派柔情姿态,从形象到表演都像极了《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如萍。张爱玲笔下,包括吴倩莲出演的顾曼桢,其坚强或者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林心如版顾曼桢更像三十年代大上海里的新女性/p>《半生缘》中,林心如最出彩的一场戏是得知自己被姐姐出卖后,与曼璐对峙后那种悲愤和无奈。可能跟电视语言的直白和通俗有关,曼桢被祝鸿才关在小屋里的挣扎,林心如的表现都太张扬。骨子里的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质,林心如则把它解读成了命运的悲苦。值得表扬的是一向以清纯形象示人的林心如,在《半生缘》里不惜“自毁形象”,既有披头散发的癫狂形象,也有丑陋的歇斯底里镜头。李立群的“滑”对李立群出演的祝鸿才,我的第一印象是夸张,从他戴的墨镜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旧上海瘪三的影子。我还是更喜欢葛优演的祝鸿才。在台湾和内地拍过不少喜剧的李立群,可能也想给祝鸿才添上几抹喜色,比如他老是眨巴着眼睛,他搂着舞女时那种自得的神态,都非常搞笑。先不论李立群版祝鸿才是否忠于原著,在《半生缘》凄惨的人生故事里,祝鸿才确实是惟一能令观众笑一笑的角色。对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角色设置是聪明的。谭耀文的“木”这位金马影帝的气质真的非常适合角色,儒雅、书生气十足。我不明白谭耀文演的许世钧,为什么在整部戏里都是神情木木的,可能30年代男人的软弱要通过这样的神情来表达,总之,看剧的过程中,你会为他捏一把汗,无论是先前的爱情、后来的婚姻,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他好像总是慢了一拍。不过,与曼桢相见的那一场戏,他演得十分动人。最后那场戏,他走在人群中,想追随曼桢而身边的孩子已经在叫唤他,这位金马影帝的表现真是绝了。预计走势不温不火热力指数度85 改编名著,并请**导演来拍,已经成了电视制作的时尚。这样的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使电视剧一开拍便赢得关注,另一方面,**导演挎刀相拍也保证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由胡雪杨执导的《半生缘》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画面精美,人物的造型也很成功,两大花瓶蒋勤勤、林心如,在胡导的调教下,倒让观众看到了她们花瓶背后的底蕴。《半生缘》的艺术性是达到了,不过对于习惯了电视快餐化的观众来说,那场30年代的悲欢离合,需要观众多一点耐心。记者足足花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套碟。目前,这部剧在租碟店里的走势不温不火,而且以女性观众居多。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是大学读的第一本书,三天一口气酣畅看完,看完脑海里回荡着那句话-- 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
爱情,究竟是什么?书中刻画了四对爱情:
韩子奇与梁亦清,韩天星陈淑彦两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现已毫无印象。而韩子奇与小姨子梁冰玉在异国那段难以理解的畸形之恋,宛若新月的少女韩新月与风华正茂的青年楚雁潮纯洁而又悲痛的爱情,激起了我对爱情的好奇与那种随之而来的琼瑶式的伤感。
天底下有真正的爱情吗?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的爱情隔着梁君璧与韩天星;楚雁潮与新月相互爱恋却又隔着教门同时又敌不过命运的捉弄;天底下有完美爱情吗?有真正的爱情吗?
梁冰玉说:“爱情,在那虚幻的海市蜃楼背后,是陷阱,是火狱!”
2钱钟书《围城》与张爱玲《半生缘》
《围城》一书不像上本书离我那么遥远,把爱情拉到琐碎的生活中,在书中我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确实,人大都如方鸿渐,不让人讨厌,可是却全无用处。其中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亦透露着钱老的诙谐与智趣。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合适的爱情?方鸿渐面对四个女人---引诱他的鲍**,钟情他的苏**,他深爱的清新可人的唐**,以及最后与他结婚的无甚特色的孙**。他的选择让我思考良久,小说中有一段关于此,他的心理独白,特意把它抄下来:“辛楣很喜欢那个女孩子,这一望而知的,但是好像不过像自己并非热烈的爱,否则,他讲好的语气,不会那样的幽默。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 ,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是不是都因为男女的年龄的距离相去太远?但是去年对唐晓芙呢,可能就是为了唐晓芙,情感都消耗完成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
我很喜欢这段话,因为这是他在努力安慰自己,让自己坚信现在的选择,也很像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有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而另一方面,浓烈与平淡的爱,好像又成为人生的面对爱情与结婚的一个选择。 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选择哪一种呢?其实选哪一种人生都不会太差,只是最难一点是需要坚信自己的选择,而勇敢为此放弃另一个选项。往往痛苦的是,你面对两者时摇摆不定,最后这样慢慢被折磨中度过。
张爱玲一书的爱情,与钱老笔下的方鸿渐与唐**大体一致,有情人因顾虑太多缺乏沟通终难成眷属。主人公世钧与方鸿渐的性格也几乎一样。但文字风格却截然不同,张的书透露出一种节制的伤感,正如书名--这段情缘美,却只有半生。
在《半生缘》中,前半部分心被张爱玲的文字弄的漂浮起来,沉溺于这对情人那种微妙、细腻、浓情的美好。当世钧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时,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这种没有被拒绝的感觉也是几次自己梦中所想。曼桢随便看见什么,或者听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世均,而且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当世均看到叔惠跟曼桢稍微多点接触时,世钧不免有一种本能的妒意,他感到非常不快,借酒消愁,然而“酒在肚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像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心里那块东西要想用烧酒把它泡化了,烫化了,只是不能够。
读完《半生缘》的后半部分,只有心里一片的荒凉。 那份感情只能干涸在心里。 灯火阑珊的彼岸我以为世均就是曼桢的答案……这段情缘美,却只有半生。曼桢自然可以一口答应下来世钧的求婚,却顾虑太多错失一生的幸福。曼桢后来的经历,是身为女人最苦楚的经历。这一别一错过便是十八载,再见面,时光已然、世事变迁。
这两本书让我明白: 有情人不一定终成眷属,爱需要坦诚与沟通,不要一味的以为,你以为的“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否则便错过了人世间那本属于你的真爱。
3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笔下的故事,没有引导,没有作者的旁白,只是单纯的讲故事本身,这本书所带来的酣畅不愧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声望。
这本书是在暑假看完的,刚开始看时,不免觉得略显枯燥,可真正进入情节时,便欲罢不能。
合上书本,当看到屌丝逆袭成功,苦熬五十多年,把女神所嫁的王子熬死后,重获爱情,并来了一场性爱与疯狂之旅时,脑海里只浮现一句话:
爱情的执着是对另一个人刻到骨子里的占有欲与渴望。
“意中人嫁了王子,于是穷光蛋就苦熬”。这个故事很狗血,又凄美,但却有许多大师爱写。
金庸《连城诀》,狄云入狱,耳闻得青梅竹马的戚芳嫁了万圭。《笑傲江湖》,令狐冲为情所困折磨了二十多回,终于还是没法挽回小师妹嫁给林平之的结局。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万里迢迢来到长岛,就是为了重新找回已经嫁了的黛西。
妙在马尔克斯给这个故事加了这么个结局: “苦熬,苦熬,熬到八十多岁,熬死了王子,于是终于和意中人团聚了”。这意思是:你只要纯真,肯守,准守得到,爱情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这么个辛酸与甜蜜交加的,又狗血又励志的大团圆结局,漫长的五十几年等待。加上小说里面不断穿插的各类爱情传奇,以及这一点“痴”劲,凑成一个史诗般的大爱情故事。
最后附上购书时看到的介绍。
4柏拉图《会饮篇》
此书亦可翻译成《爱情篇》,是真正的、伟大的哲人,对于爱情的思考。柏拉图认为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欲望,只有理性处于主导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篇论述爱情的小册子,也能看出他的这个思想。
微信上看到太多10W+关于爱情的爆文:《姑娘,你要独立》《男人,你要珍惜》《拥抱单身》;最近看到一篇稍微有点思辨性的文章,大意是:女生更因在青春姣好之时修炼自己,要学会拒绝最轻松的那条路( 年轻貌美女子提供的暧昧价值+她本身的能力价值=提供帮助的价值 ),然后随意得出个conclusion:青春红利是在不断地减少,只有能力和金钱,是可以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所以要 崇智 、拜金。
而这些在这篇文章里,只是爱情的最低层次罢了。
这本书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大意把前面五层逻辑理顺。
conclusion 1:
conclusion 2:
conclusion 3:
conclusion 4:
conclusion 5:
这五层逻辑,分别对应五个人的观点,最后苏格拉底彻底推翻了上述五个结论。
因篇幅限制,这里不做多说,这本小册子,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5沈复《浮生六记》与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暖到心底,乃至做梦亦时常梦到书中的情形。这两本书,讲的是夫妻间那些浪漫幸福的小确幸。沈复与陈芸、三毛与荷西,他们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婚姻的幸福,两个志趣相投之人耳鬓厮磨的甜美。沈复与三毛二人,是毫无理性可言的,有的全是激情,没有欲望的激情。
沈复是清朝人,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被视为“懒散”“不思习上”的败家子,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也被视为阻挠丈夫上进、不守妇道的坏女人,以致于二人几次三番被赶出家门。
此书所写就是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真实记录,毫无顾忌。就像俞伯平评价的:“上不为名山之业,下不为富贵的敲门砖,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殆以此乎?”因此信笔拈来,率真自然,细腻清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晶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伯平《重刊<浮生六记>序》)
三毛全集,不知不觉竟已看完大半,勇敢、潇洒、浪漫。在其小时候,因为对学校不感兴趣,有七年中断了学习。曾读过她的一段文字,感慨不已。
也正如在《亲爱的三毛》一书中她回复一个求助者(苦恼于爱情人的身世)的信件时说到,“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越能做到对生活的淡然与心中的那份坦荡。”
所以每每读到她的文字,胸中便激荡着一股暖流。
《撒哈拉的故事》写的是她与荷西在沙漠中的点滴生活,在字里行间中三毛的那种清透,那种要跳起来的幸福感扑面而来。echo(三毛的英文名),留下的生前珍贵录音也不知听了多少遍,声音中透露出的清澈、对荷西的眷恋,每次听都能触动到心中那极其细微与敏感的部分。
下面两部书,太精彩。通篇爱情,却不是爱情。
<6>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一星期一本书的阅读速度,看这本书却看了一个月。不舍得读完,情节太迷人。故事内容的发展却又是如此符合我的预期并且还认为发展的有点慢,没有出人意料的转折。看完故事,暗自庆幸,幸好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but,really
这部作为法国的文学巅峰之作,想写些什么,奈何阅历太浅,竟无从下笔,送上乐叔的链接。
如何解读法国文学巅峰之作——《包法利夫人》
<7>米兰-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了一个半月,思想太迷人。读完一小节,得把书放一边缓缓,才能吸收这本书的思想冲击。一本充斥着肉欲的哲学书,看完这本书后,特意花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他的《笑忘录》来入门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却依旧无法写出些什么东西,想来读的书还不够多,经历的事还不够多。
送上乐叔花一个月时间写的书评,一万字,却还嫌写的不够多。
曾经的性启蒙小黄书,如今横切开来给你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曼桢的父亲早逝,姐姐曼璐放弃了恋人张豫谨,嫁给了投机分子祝鸿才。曼璐因不能生育企图劝曼桢当其夫的姨太太,遭曼桢拒绝,鸿才强暴了曼桢,曼桢无脸见恋人沈世钧,拒绝沈世钧的求婚。曼璐的恋人张豫瑾对曼桢情愫暗生,这一幕幕纠缠不清的感情,独具风格地展示了一场红尘情爱。
作为一部慢热型文艺剧,由张爱玲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半生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品味一:苍凉的调子
我认为《半生缘》是迄今为止将名著改编得最成功的电视剧。它不像《金粉世家》,将张恨水的小说改编成一部青春偶像剧,而是保持了原作中的苍凉调子和悲剧命运。由于它的主线是三男三女的命运,《半生缘》的故事观众又太熟悉,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观众去体味张爱玲的至理名言:“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还真是不易。
35集的《半生缘》,张豫谨的戏分被放大,世钧和曼桢之间还多了一个银行买办杨振远,多角恋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招数,但人物的命运走向并没有改变。曼璐在负疚中病死,世钧还是娶了石翠芝,淑惠离了婚。对原著的忠实,暗藏在幸福背后的悲凉,使《半生缘》的艺术性远远高于《金粉世家》。
品味二:煽情的情节
《半生缘》讲述的是恋人间的生离死别,如何让不能终老的半生缘分更加动人,就只有在细节上下手。电视剧保留了世钧打着手电筒为曼桢找红手套,世钧在弄堂里送曼桢回家,送戒指,二人最后在饭馆里相拥,表白“两人还要在一起,却再也回不去了”等细节。最煽情的段落是二人常去的树林里,有一棵树,被他们命名为树仙。当世钧遍寻曼桢不着,他将二人的定情戒指嵌在树身上,刻下了“曼桢再见”几个字,催泪强度绝不亚于《蓝色生死恋》。
品味三:成功的选角
一开始我对蒋勤勤、林心如、谭耀文、李立群主演的《半生缘》并没有抱太多期望,毕竟黎明和吴倩莲主演的**太出色了。整部剧看下来,除了林心如稍嫌弱,其他几位主演的表现还不错。
蒋勤勤的“辣”
说蒋勤勤辣是因为她借顾曼璐,不仅打破了自己的花瓶形象,在演技上更有一番脱胎换骨。《半生缘》一开场的顾曼璐,风骚中透着一点泼辣,当她在舞场上左顾右盼,观众真的很难相信她就是琼瑶一手打造的柔情女子蒋勤勤。整部《半生缘》,蒋勤勤的表演都相当外放,而**版《半生缘》梅艳芳饰演的曼璐则有点内敛。她演出了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可是一切都没有朝她意愿中的方向走,她一辈子惟一爱过的男人是张豫谨,张豫谨迫于母亲的压力不能娶她。祝鸿才是她的救命稻草,不能生孩子的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了。当张豫谨移情曼桢,曼璐从18岁时为家庭承担的苦楚释放了,她利用了自己的妹妹,为祝鸿才生了一个儿子。
曼璐的人生短暂,却相当有起伏。蒋勤勤完整地诠释了曼璐从妥协到变态的过程。曼璐的眼神,在祝鸿才面前的柔媚与算计,失去爱人豫谨的悲痛,对妹妹曼桢既负疚又有一丝快感的心态,最后一口气没上来的临终之态,蒋勤勤都没有给曼璐这个角色丢分。她在《半生缘》大气而又泼辣的表演,可能会为她赢来更多的好角色。
林心如的“柔”
林心如演的曼桢在没有被祝鸿才糟蹋之前,一派柔情姿态,从形象到表演都像极了《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如萍。张爱玲笔下,包括吴倩莲出演的顾曼桢,其坚强或者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林心如版顾曼桢更像三十年代大上海里的新女性,神情勇敢了一点,与人交往中,又柔了一点。
《半生缘》中,林心如最出彩的一场戏是得知自己被姐姐出卖后,与曼璐对峙后那种悲愤和无奈。可能跟电视语言的直白和通俗有关,曼桢被祝鸿才关在小屋里的挣扎,林心如的表现都太张扬。骨子里的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质,林心如则把它解读成了命运的悲苦。值得表扬的是一向以清纯形象示人的林心如,在《半生缘》里不惜“自毁形象”,既有披头散发的癫狂形象,也有丑陋的歇斯底里镜头。
李立群的“滑”
对李立群出演的祝鸿才,我的第一印象是夸张,从他戴的墨镜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旧上海瘪三的影子。我还是更喜欢葛优演的祝鸿才。在台湾和内地拍过不少喜剧的李立群,可能也想给祝鸿才添上几抹喜色,比如他老是眨巴着眼睛,他搂着舞女时那种自得的神态,都非常搞笑。
先不论李立群版祝鸿才是否忠于原著,在《半生缘》凄惨的人生故事里,祝鸿才确实是惟一能令观众笑一笑的角色。对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角色设置是聪明的。
谭耀文的“木”
这位金马影帝的气质真的非常适合角色,儒雅、书生气十足。我不明白谭耀文演的许世钧,为什么在整部戏里都是神情木木的,可能30年代男人的软弱要通过这样的神情来表达,总之,看剧的过程中,你会为他捏一把汗,无论是先前的爱情、后来的婚姻,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他好像总是慢了一拍。
不过,与曼桢相见的那一场戏,他演得十分动人。最后那场戏,他走在人群中,想追随曼桢而身边的孩子已经在叫唤他,这位金马影帝的表现真是绝了。
预计走势不温不火
热力指数度85
改编名著,并请**导演来拍,已经成了电视制作的时尚。这样的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使电视剧一开拍便赢得关注,另一方面,**导演挎刀相拍也保证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由胡雪杨执导的《半生缘》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画面精美,人物的造型也很成功,两大花瓶蒋勤勤、林心如,在胡导的调教下,倒让观众看到了她们花瓶背后的底蕴。
《半生缘》的艺术性是达到了,不过对于习惯了电视快餐化的观众来说,那场30年代的悲欢离合,需要观众多一点耐心。记者足足花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套碟。目前,这部剧在租碟店里的走势不温不火,而且以女性观众居多。
回答者:ninoxu - 试用期 一级 9-18 19:23
《半生缘》故事简介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十年左右,地点是在上海。著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书中的男主角“他”---沈世钧,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许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张爱玲借沈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回答者:剃头儿匠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18 19:24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十年左右,地点是在上海。著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书中的男主角“他”---沈世钧,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许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张爱玲借沈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