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既然这么难得,怎么可以让闲情都化作匆匆赶路?闲就要闲到腰似杨柳体如酥,春色最美是忘情。
西湖泛舟不走大道钻水巷
作家莫小米说,游玩西湖最棒的玩法是从楼外楼上租上一艘小船,指点船夫不走大道,偏钻水巷,那西湖景象才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让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都惊呼,这是西湖吗!
有了高人的指点,便跟船夫交待:往茅家埠方向摇。船夫自觉是老西湖遇到了老江湖,叫嚷道,这起码要比平时多费一半的气力。叫嚷归叫嚷,后来的一个多钟头里面,一肚皮山海经的船老大不停地插科打诨,让小舟上的人前仰后合。
大日头里暖风吹,船家管这个叫“西湖牌空调”。桌面上摊开的事先带来的啤酒烧鹅花生瓜子,在山水间,什么东西嚼起来都够味。而其他游船上、岸上都是情侣,船夫指点,这西湖啊,就像打麻将讲究对对糊,不是成双成对倒要让人觉得奇怪了。又过雷峰塔,曰:鲁迅曾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如今女人地位节节高,我看塔下镇的不是白娘子,应该是许仙了。如此山海经,一套又一套,听得我们啧啧惊叹。
小舟过拱桥驶入传说中的水巷,果然风光不同。树枝密密地在头顶握手,鸟鸣深邃,旁边水巷交错,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样的风景。相传乾隆皇帝走的便是这条水路,打杨公堤上岸,步行去灵隐上香,所以便有了“上香古道”这种说法。若在月明星稀之夜,可以花1280块钱要一桌楼外楼的船宴,再走一遭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苏堤两个轮子转动六道弯
苏堤在“西湖十景”里叫苏堤春晓,顾名思义是和春天联系得最紧密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最常看到的风景是一对对情侣你追我赶,借着高低起伏的坡度,横冲直撞很是热闹。
苏堤是西湖上自南到北的一条长堤,由一个唤作苏东坡的才子修建好。苏东坡大概是没有想到这长堤成了日后情侣们培养感情的好去处。苏堤中间有六道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于是起起伏伏共有6道弯,把个苏堤“拗”成个起起伏伏的造型。而西湖边三步五步就有一个租借自行车的点。500元押金,10块钱一个钟点,随便你绕着这圈美景赏玩吧。
在苏堤上骑车,两个轮子转动六个桥洞,踩在脚踏车上也是踩在水上。风将秀发掀起,也将湖中之影折叠。或并肩而行,或你追我赶;才挥汗上坡,又轻松下坡从桃花浪底,到柳树之尖,只要把住龙头,便可经历六趟起起伏伏的好风景。
三两情侣租着情侣自行车,自行车轮胎小,上坡实在是颇费气力,一旦上了坡,看准前方无人,放了刹车,没头没脑地往前冲,一派放马中原的豪放姿态。
太子湾最佳求婚场地
春天看到拍婚纱的情侣,总会有不一样的心情。新西湖的太子湾公园,虽然不算是最清静的地方,不过躲在大片大片的花丛下,看着水边一对对的白纱似云,西服如燕的新人们拍照,心情仿佛也跟着浪漫了起来。天气好的时候,女生在这里发呆,会像梦游一般,仿佛总是看不厌似的。情侣在这发呆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人在景中,情在心中,春光烂漫,别有一番美意。
一路过去白西装白婚纱的新人们或者老练或者青涩地摆着各种pose,新郎跟前跟后,抱着新娘的裙摆。若是想要求婚,这里恐怕是再合适不过。台词就是:“我们什么时候也这样啊?”
杭州骑车兜风经典线路
环绕西湖骑行,走西山路,一圈125公里。宜慢速行进,一路赏景。但必须早起(5:30-7:00最佳),才能体会烟柳西湖之美,而且著名的景点人一多,根本没法骑。
从断桥开始,沿白堤经玉泉、植物园、九里松到灵隐,再行至上天竺。往返16公里,有一段坡道。这是一条适合晨练的经典路线,车友较多,可以互相交流。
走龙井盘山道上翁家山转满觉陇,行虎跑路到南山路。有一定难度,最好用变速车,下坡要控制速度。
梅灵路,杭州标准的早锻炼线路,隧道口是杭州车友聚集的“圣地”。
钱塘江对岸大堤。路面是柏油路,也很平整,北可到下沙大桥,观潮城,南到义桥一带。人也不多,没有机动车,可赏江景。
杨公堤:目前新开辟出来的一条休闲路线,被杭州车友称为“冲桥”,因为里六桥起伏很大,虽然上坡很累,不过从坡上下来时好爽,注意安全喔,最好骑能够变速的车。
1 翻译全篇文言文
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因为它有同贤者相似而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2 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司马温公(司马光)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常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⒈翻译:A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B用力多者收功远。
⒉解释句中的字:A患记忆不若人 [患]: B众兄弟既成诵 [既]: C乃终身不忘也 [乃]: D或在马上 [或]: ⒊在下列句中加一个逗号:司 马 温 公 幼 时 患 记 忆 不 若 人 ⒋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文中"独下帏绝编"是说司马光勤奋苦读的,有一个类似的成语是_________。
3 古文翻译 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自古以来,(君主)得到天下没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他凭借着后妃父亲的亲缘关系,又正当周宣帝早逝,勾结郑译等人伪造圣诏入辅政之职,只安稳地坐着就夺取了帝位。当时虽然有尉迟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谦、司马消难等人起兵企图匡复周室基业,无奈隋文帝借着周朝的国力,不到半年就把他们全部消灭了。从那时开始,他大权在握,将宇文氏子孙依次诛杀,几乎灭种。现在依据周书记载考证如下:
周文帝的儿子,除了宋公宇文震、谯王宇文俭、冀公宇文通早先死了,卫王宇文直早先因犯罪被杀之外,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皆被隋文帝所杀。并且又一并杀掉了宇文招的儿子宇文员、宇文贯、宇文干铣、宇文干铃、宇文干鉴等人;宇文纯的儿子宇文谦、宇文让、宇文议等;宇文盛的儿子宇文忱、宇文悰、宇文恢、宇文懫、宇文忻等人;宇文达的儿子宇文执、宇文转等人;宇文逌的儿子宇文佑、宇文裕、宇文礼、宇文禧等人。宇文震的儿子宇文实、宇文俭的儿子宇文干恽、宇文通的儿子宇文绚也在被杀之列。从那时起周文帝的子孙就都死尽了。
节闵帝的儿子宇文康早先死了,他的儿子宇文湜也被杀了。从那时起节闵帝的子孙也杀尽了。 明帝的儿子毕王宇文贤、酆王宇文贞都被杀了。一并杀了宇文贤的儿子宇文宏文、宇文恭道、宇文树娘等;宇文贞的儿子宇文德文等人。从那时起明帝的子孙也杀尽了。 武帝的儿子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兑、荆王宇文元都在被杀之列。一并杀了宇文赞的儿子宇文道德、宇文道智、宇文道义等人;宇文贽的儿子宇文忠诚、宇文靖智、宇文靖仁等人。余下的人(指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兑、荆王宇文元)本来无子。从那时起武帝子孙杀尽了。 宣帝的儿子静帝已经被隋文帝所杀害了,余下的子嗣邺王宇文衍、郢王宇文术都是幼年就被杀了。从那时起宣帝的子孙被杀尽了。
周朝的宗室内部的人:宇文胄因为起兵响应尉迟迥而被杀。另外宇文洽、宇文椿和儿子宇文道宗、宇文本仁、宇文邻武和他的儿子宇文礼献等人;宇文众和他的儿子宇文仲和、宇文熟伦等人,都被杀了。只有宇文洛因为年纪尚幼,得封介国公,成为了隋朝的宾客。没过多久,又被杀了。从那时开始宇文氏的宗族,也没有在世的了。
窃取他人的国家,戕害别人的子孙到没有遗留,这样的残忍惨毒,难道还有半点人心吗! 其后隋文帝的五个儿子:
长太子杨勇被废后赐死了,
次子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 其次秦王杨俊早死, 其次越王杨秀被废之后监禁起来,死于江都之难,
其次汉王杨谅因为谋反被诛。 五个儿子中除了秦王杨俊以外,没有一个不是死于非命的。
而杨勇的十个儿子中,杨俨被毒酒毒死了,杨裕、杨筠、杨嶷、杨恪、杨该、杨瞁、杨孝实、杨孝范都被贬到岭南以外,受杖刑而死。 杨俊的子杨浩、杨湛和杨秀、杨谅的儿子,都被宇文化及所杀害了。
炀帝的三个儿子,长太子杨昭早死了,次子齐王杨暕、再次赵王杨杲都死于江都之难,他们两个都没有儿子。而杨昭的儿子代王杨侑为唐朝所立,没过多久就禅位了,封为酅国公,不到数月就死了,次子燕王杨倓也被杀于江都,再次越王杨侗在东都称帝,被王世充所杀害。于是炀帝之子孙也没有遗留下来的了。 只有齐王杨暕有一个遗腹子杨愍,跟随萧太后逃到了突厥,后来又归顺于唐朝,官至尚衣奉御,杨氏的子孙仅这一条血脉延续下来。而炀帝的死,又恰巧是借一姓宇文的人的手所为。(宇文化及与周同姓,却并非同宗。)这难道不是天理报应的明显证据吗!
4 求翻译文言文王子服是莒县罗甸人,早年丧父,聪明灵活。
十四岁入学宫。母亲十分爱她,平常不叫他到野外游玩。
与萧氏定了婚,萧氏未婚即死,所以求婚未就。 这年赶上正月十五,他舅舅有一个儿子叫吴生,邀他同去游玩。
两人刚到村外,舅家仆人跑来,招呼吴生回去。王子服见游女如云,乘兴独自遨游起来。
有一女郎偕一婢女,轻巧的捏着一枝桃花,荣华绝代,笑容可掬。王子服呆呆注视,竟忘了礼节。
女郎过去数步,回头对婢女说:“这儿郎眼睛灼灼,好像个贼!”把花扔到地上,笑语自去。 他把花拾起来,怅然若失,如神魂离壳,怏怏的返回。
到了家,把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便睡,不说不吃,母亲十分忧虑。做过了祷告,见他更加厉害,身体大大消瘦。
叫医生来诊视,开药发汗,见他忽忽若迷,母亲抚问根由,默然不语。 这天,正好吴生来了,王母暗地嘱咐他追问根由。
吴生到了床前,王生见到他不禁泪如雨下。吴生坐下安慰劝解他,渐渐追问他病的根由,王生都说了出来,并求他出主意。
吴生笑着说:“您也太痴了,这种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的呢?我一定代你访查一下,在野外步行,肯定不是大家闺秀,如果没有订嫁,事情就妥了。不然,豁出去给他重礼,一定能成。
只等你痊愈,成事在我。”王生听说,不觉解了郁闷之愁。
吴生出来告诉王母缘由。 吴生到处打听那女子的住处,可到处查访,并无踪迹。
王母大为忧虑,也无什么办法。但自从吴生去后,王生却愁荣顿开,也略维吃了一点饭。
过了几天,吴生来了。王生问怎么样了?吴生欺哄他说:“已经找到了,我以为是什么人,却是我姑姑的女儿,即你的姨妹,现在还待字闺中,虽是内亲,婚姻有嫌,但把实情告诉她,没有不愿意的。”
王生眉开眼笑,急忙问:“住在什么地方?”吴生诡辩地说:“西南山中,离这里三十多里。”王生又再嘱咐他急办,吴生答应脱身走了。
王生由此饮食渐增,身体一天天复原了。探看枕底,花虽已枯,可还没有凋落。
手捏梅花,凝思玩赏,好像见了真人一般。嗔怪吴生不来,写信去叫他来,吴生托故不肯来。
王生恚怒,悒悒不欢。母亲怕他旧病复发,急着替他说亲,可刚与他说,即摇头不愿,只每天盼吴生来。
吴生又始终无消息,他更加怨恨他。转念一想,三十里路不是太远,何必依赖别人,袖揣梅花,赌气自往,可家里人不知道。
自己孤单行路,也没有问路的人,只往南山而去。 大约行了三十里,见乱山丛丛,空中翠气飘飘,肌肤爽快,寂无行人,只有鸟道。
遥望山谷低下,丛花乱树之中,隐隐约约有一个小村落。他下山进了村子,见房子不多,都是茅屋,可风格独具,整洁优雅。
靠北边一家,门前却是丝柳,墙内桃花更繁,中间参杂有修竹,野鸟叽叽喳喳鸣叫其中。他以为是人家园亭,不敢冒然进去,回头见对门的一户门前,有一块洁净光滑的巨石,因此坐下稍微歇一下。
一会儿,听到墙内有一女子长声招呼:“小荣!”其声音娇细,他正凝神细听间,见一女郎从东到西,手拈一朵杏花,低头自己往头上插,抬头看见王生,随即不再插,含笑拈花而入。仔细一看,正是十五在途中见到的女子,心里十分高兴。
但想没有理由进去,想叫姨母,又不知是不是地方,怕弄错了。门外有没有人可问,坐在石上徘徊不定,从早晨到太阳西斜,两眼呆望,忘了饥渴。
不时见女子露出半个脸来窥探,好像奇怪他为什么不走。 忽然,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走出来,看到王生问:“你是那里的郎君?听说从早晨就来了,一直到现在,想干什么?莫非不饥饿吗?”王生急忙起来施礼,回答说:“将盼亲戚。”
老婆婆耳聋听不清,他又大声说了一遍,婆婆才又问:“贵戚姓什么?”王生不能回答。婆婆笑着说:“奇怪,你自己都不知道姓名,探什么亲?我看你,也是个书呆子,不如跟我来,给你点饭吃,我家中有床让你休息。
待命天早晨再回去,问好姓氏,再来探访也不晚。”王生这才觉得肚子饥俄,想吃饭。
又一想,从此可以接近丽人,大为高兴,跟着婆婆进去了。见院子里白石砌路,夹道上落花纷纷,坠落到石阶上,去着往昔,又进了一个门,见豆角棚,花架满庭院,引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的花朵,探到室中。
坐席、茶几,床铺没有不洁净的。刚刚坐定,就见有人从窗外隐隐约约的窥探。
婆婆招呼道:“小荣,赶快来做饭!”外边有一婢女,高声答应。 坐时,他详谈了他的家世。
婆婆问:“郎君的外祖父,莫不是姓吴?”他回答:“是啊。”婆婆吃惊的说:“你是我的外甥!你的母亲是我的妹子,近年来,因家里贫穷,又无三尺男子顶柱,遂至于音信不通。
外甥长这么大了,还不认识呢?”王生回答说:“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母,匆忙而来,连姓氏也忘了。”婆婆说:“老身姓秦,我没有生育,现存一个女儿,也是妾生的。
他的母亲改嫁了,遗留给我抚养。这孩子也不很粗鲁,但少教训,整天嬉笑不知愁。
一会儿,让她来拜见你互相认识一下。” 一会儿,婢女做好了饭,都是肥鸡肥鸭之类。
婆婆劝他自己吃,后女子来收拾餐具。婆婆说:“叫宁姑来。”
婢女应声而去。 过了很久,听到窗外有隐隐约约的笑声。
婆婆招呼道:“婴宁,你的姨兄在此。”。
5 现代用的汉字及我们日常说话是有一个演变还是说就是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所谓文言文一开始只是古人为了节约纸张的说话方式,后来,文人们为了彰显自己凌驾于平民阶级之上所以日常说话也可能会用文言文,但是不会是完全的文言文,我认为是文言文+白话的可能性更大些,毕竟人们之间日常说话不能在让对方思考很多时间去理解自己的意思。
另外,刚说过,在古代直接说文言文大多是文人们为了显摆的行为,大多数人是没有也没有能力读书的,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日常说话还应该是白话文。中国近代列强入侵,不可避免的对我们的文化和日常行为进行了冲击,从那时起的古文就可以看出,文言文的古板及晦涩都在改变,所以我觉得从那时起白话文的普及开始变快,另外因为战乱文言文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至于内地和台湾的说话方式问题,我认为仅仅六七十年的时间不会造成太大的不同的,而且虽然两岸关系不太好,也不会是两对方的声音都听不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