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第1张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相思难别亦难,情丝剪不断,幸福这种东西,是可以给予的。而我们生活中思念那种痛,会蛰伏在每一个寂寞的夜里,以下分享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1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2、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浮端咧郧椤

 4、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5、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9、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10、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1、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12、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1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1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1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1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2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2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5、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2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2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29、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30、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3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3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3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得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3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6、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2

 1、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4、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9、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0、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11、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似谁,浅情人不知。

 1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秋花满画楼。

 14、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15、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16、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7、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8、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19、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2、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2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经晚。

 24、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5、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26、生一代一双人,争较教两出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27、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2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0、等待是灯火阑珊,暮然回首是你。相遇是春风十里,浅笑轻颦是你。

 31、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32、妾在深闺君别离,泪痕如雨雨如丝。枕前红泪窗前雨,暮暮朝朝无尽时。

 33、我本逍遥快活仙,喜酒乐道三十年。欢心付卿如初见,你可愿吾共百年?

 34、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想念一个人短句有内涵古诗3

  一句话表达想念一个人

 1、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深夜还没睡意,每个念头都关于你,我想你,好想你。

 2、我要在你的世界里,扎根生长,然后成为你最欢喜的样子。

 3、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却又不知道我的时间去了哪里,日子一天天过,而我,一直是不好也不坏。

 4、写尽千山落笔是你,望尽星辰美丽是你,书尽泛黄扉页是你,千山万水归处是你。

 5、留不下爱情,就留下尊严,可若爱情离开了,那点尊严又怎会让我不悲伤。

 6、我想象中的另一半,今年我好生寂寞,你能来找我聊天吗?

 7、在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害怕,可是遇到你之后我害怕,我担心,因为我怕有一天你会丢下我。

 8、我真是一个笨蛋,还会让你受伤,让你难过,让你流泪。

 9、我们会做很多疯狂的事情,而那些疯狂的举动皆是因为爱。

 10、想到你,我就觉得我是幸运的,时常感觉到有一处暖暖的,像吃饱睡足后的舒服。

 11、喜欢你,大概是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被你笑着的样子感动了,觉得救赎了我的丧。

 12、每一天都为你心跳,每一刻都在等你,每一秒都在想你,有你的感觉真好。

 13、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哪有什么难过和痛苦。只要能看着你的脸,这种幸福就让我觉得很甜。

 14、我无药可救了,唯一的药是你,若剂量太小,又半死不活。

 15、没你的夜里,只有我的影子愿意和我在一起,我吸烟时,它也在吸,说到底,我的影子也在想你。

 16、和你在一起,在田野里放歌,一起插秧收获,一起看美丽风景,这就我这一辈子最想要干的事!

 17、我喜欢掌控自己的心,但是在遇到你以后,我的心便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18、我一直想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出口,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是我只能前往。

 19、如果我是鱼,而你是水,那该有多好!水永远都知道鱼的主意,因为鱼在水的心里。

 20、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你,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你,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你。

 21、鱼说:你永远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22、地上的花儿千万朵,那曾见素静清芳像白荷?世上的妞儿比星多,可是我谁也不爱,除了她一个。

 23、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我做过最有勇气的事,就是放弃了做朋友的机会,只想让你知道我喜欢你。

 24、我好想抱抱你,闻闻你身上的味道,把下巴搁在你肩膀上,然后乖乖睡着。

 25、你的手真好看,不过好像缺少了,一件东西,嗯嗯,就是我的求婚钻戒啦。

 26、总有那么一天会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让你明白为什么你和其它人都没有结果。

 27、爱上他只用了十分钟,忘记他却要用上一生的时间,结果仍然刻骨铭心。

 28、真爱萦绕银屏上,一片痴情用心赏。几分温柔看衷肠,明月风清爱吟唱。

 29、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我要与你相知相依一辈子,天塌下来才敢和你分离。

 30、因为遇见你,原本漫长的一辈子忽然觉得太短了,我怕来不及将所有的幸福盛放在你的面前。

1、历史悠久、基础坚实

(1)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名茶产区,茶文化历史悠久

杭州襟江带湖。它西有西湖,南临钱塘江,受一江一湖水汽调节和东南亚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时常有和风细雨,朝云暮雾,独特的小气候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因此早在唐代杭州就是著名的产茶区。据陆羽《茶经》载:“钱塘(茶)生天竺、灵隐二寺”、“杭州临安、於潜二县茶生天日山者与舒州同”。

南宋时杭州已茶事兴盛,城市茶肆大兴,同时从寺院到宫廷再到民间的茶礼仪已成体系。名扬中外的径山茶礼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2)众多的名茶构建了杭州茶文化的坚实基础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名茶产区,如明代的13种名茶中就有3种是产于杭州的。如今的杭州名茶主要有: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区的西湖龙井、余杭区的径山茶、淳安县的千岛玉叶、桐庐县的雪水云绿、建德市的千岛银针、临安市的天目青顶、富阳市的富春茗绿、萧山区的云石三清茶、滨江区的桂花茶。正是这些名茶构建了杭州茶文化的坚实基础。

2、类型多样、绚丽多姿

(1)秀丽的茶乡风光

从龙井茶乡到径山茶乡、天目青顶茶乡,杭州各茶乡都山清水秀,满目葱茏。

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层层茶山连接云天。春茶期间,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茶园周围林木成荫,绿树婆娑。每当早春时节,气温回升,茶芽就象冬雷惊笋,吐出薪芽,青翠欲滴的茶丛,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还有那山溪、小道、鸟语、花香、茶歌,穿着漂亮、玲珑活泼的采茶姑娘,穿梭于茶丛间。此时的茶山,称为人间仙境,并非夸张。

现代人处于烦嚣的都市,对美妙似仙境的茶乡,更为向往。现代诗人唐韬访问龙井茶乡后,竟要“诗人不做做茶农”,他在《访西湖梅家坞茶村》的诗中吟道:“梅家坞村翠干重,一缕香烟绕秀峰。如此湖山归去得,诗人不做做茶农”。

(2)精湛的采茶、制茶工艺

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杭州茶农积累了一整套精湛的茶叶采摘和制作工艺。

采茶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的标准根据不同的等级而不同,如极品龙井芽叶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每公斤干茶有茶芽8万个左右。

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巧夺天工,炒制手法包括抖、带、搭、甩、捺、拓、扣、压、磨、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不时变换手法,因势呵成,巧妙非常。

(3)独特的品质风格和品饮趣味

杭州的众多名茶各具独特的品质风格。如: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名誉中外,其外形似碗钉,色泽翠绿或带糙米色,鲜活而油润,香气鲜爽持久,滋味甘鲜可口,叶底黄绿,嫩匀成朵;径山茶外形细嫩,紧结显毫,色泽绿翠,内质栗香持久,滋味爽口,汤色嫩绿,叶底细嫩;千岛玉叶外形条直扁平,挺似玉叶,芽壮显毫,滋味醇厚耐泡,汤色明亮,叶底厚实均匀;雪水云绿外形挺直扁圆,嫩绿似莲芯,银茸素裹,清香高雅等等。

由于杭州名茶多为绿茶,因此在品饮方面也独具特色。以品赏龙井茶为例,宜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透过玻璃杯看去,犹如兰花初绽,鲜活成朵,旗枪耸立,交相辉映,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茶汤嫩绿,清澈明亮,举杯品尝,香馥若兰,鲜爽可口。关于龙井茶的品饮,清代陆次云曾有一番探幽人微的赞叹:“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与齿颊之间,此无珠之味,乃至味也。”

(4)古老动人的茶传说和趣闻轶事

杭州作为众多名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茶的传说,有“十八棵御茶”的传说、“龙井”之名由来的传说等等。

名茶还与众多的名人留下了不少的轶事佳话。从“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再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朝鲜首相金日成、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法国总统蓬皮杜等都与龙井荣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些典故、轶事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加了实体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趣昧性,能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

(5)形式多样的茶礼

在杭州茶文化中颇有特色的茶礼主要由宫廷茶礼、民间茶礼和寺院茶礼三块组成。

杭州的宫廷茶礼在宋代已颇具规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宋徽宗赵估作有《文会图》。图的下方有四名侍者分侍茶酒,茶在左,酒在右。巨大的方案可环坐十二个位次。宴桌上有珍羞、果品及插花。树后石桌上有香炉与琴。整个宴会设在宽敞的厅堂中,气氛较一般的茗饮拘谨,是礼仪性的宫廷茶宴。

杭州的民间茶礼是自南宋时迅速发展起来的(宋代是茶文化由中间阶层向上下两头扩展的时期,使茶文化逐渐成为全民族的礼仪与风尚),相当部分延续至今。主要表现为:迎宾送客以茶相待,礼尚往来茶叶为首选,在婚娲、祭祀层面表现也尤为突出。

如宋人吴白牧的《梦梁录》记述了当时杭州婚姻习俗中的“茶礼”,俗称“茶定”,即男方向女方求婚的聘礼。当然.聘礼的内容以龙井茶为主。“茶礼”是男女双方最后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在杭州不少地方,除夕夜请菩萨,需把当年采摘的头茶作供品,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茶叶丰收。大年初一清晨,每家每户必须让男子先起床,泡上一杯当年产的龙井新茶,拿两个金团,放在灶神堂前,恭祭天地神灵。每年新茶上市之前,也需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取意让他们先尝新,同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叫“七家茶”。茶农最害怕天旱和虫灾,如果遇到天旱和虫灾,必须用猪头三牲祭祀龙王菩萨、孟姜菩萨,有时还要抬着龙王的神位,一路敲锣打鼓,去茶山上兜一圈,这叫“出神”。目的是为了求雨、消除虫灾。

杭州的寺院茶礼仪是杭州茶文化礼仪中独具魅力的一块。杭州的茶文化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记载,杭州最早植茶的就是寺院。陆羽在《茶经》中载:“钱塘(茶)生天竺、灵隐二寺。”杭州两湖山区的宝云寺、白石寺、垂石寺均产茶。又因为茶理中的养生、清思等与佛理相吻合,就更促进了寺院仪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余杭的径山寺茶宴。宋代径山寺以佛和茶名,号称江南掸林之冠。茶宴上,要坐谈佛经,也谈茶道,并赋诗。径山的茶宴有一定的程式。

(6)雅俗共赏的茶诗、茶词、茶联

杭州有许多著名的茶诗、茶词,纵贯古今。如唐代诗人释皎然的《对陆迅饮天目茶元居士晟》,与陆游同时代的皇甫曾所作的《送陆鸿渐天日采茶回》,乾隆所作的《观采茶作歌》、《于金山烹龙井雨前茶得句》、《再游龙井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等等。特别是“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等名句,脍炙人口。近代的如周祥均所作的《龙井茶虎跑水》,如行云流水,令人倾倒。

杭州的茶联大多以茶事为内容,常悬挂在杭州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昔日杭州几溪的林海亭、九溪茶场、藕香居,现今杭州龙井秀萃堂茶室、九溪十八涧茶厅、茶人之家l西湖国际茶人村等均有许多茶联。如:“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开”、“无事且临溪,喝杯茶去;有泉可灌足,得空再来”、“泉从石出情宜冽,茶白峰生味更圆”、“泉清让虎跑,茗贵称龙井”、“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等。这些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增加品茗情趣。

(7)独具风韵的杭州茶馆

杭州的茶馆历史悠久。南宋时茶事兴盛,金人灭北宋,南宋建都于杭州,把中原的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了这里,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茶肆大兴。《梦粱录》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那时的茶馆已经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来了,有听琴说书就着茶的,文人雅士聚会开茶话会的,市井引车卖浆者则常常在街头茶摊上边斗茶边谈天说地,赵盂烦专门有《斗茶图》记录了这一场景。到了明代市井里巷间的茶馆就极为普遍了,张岱和吴敬梓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作了详细的描写。《儒林外史》中有个马二先生,去了吴山,见“这条街,单是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19世纪中叶,杭州包括近郊在内,全市已有大小茶馆二百多家。

现在,据统计,杭州茶馆达到了300多家。杭州茶馆是杭州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杭州本地人喜欢泡茶馆,外地居民也喜欢到杭州的茶馆去,体验一下杭州的茶文化,体验“天堂居民”的生活。2000年9月的《杭州日报》,报道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位外地人士,在杭州15天,居然有12天是在茶馆里度过的,以至有人称杭州为茶馆城市。

如今的杭州茶馆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名茶配名水,品茗临佳境,能得茶艺真趣。

好茶还得配好水。龙井茶,虎跑泉可谓是绝配。虎跑为天下名泉。杭州茶馆的茶与水,都不失真味。茶馆不论在厅台楼榭之中,或在山间幽谷之处,或繁或简,总透着自然的灵气。

其二,杭州茶馆集“仙气”、“佛气”与“儒雅”于一身。

在杭州,各种茶馆一般皆典雅、古朴,像京津那种杂以说唱、曲艺的不多;更没有上海澡堂子与茶结合的“孵茶馆”;也很少像广州、香港,名日“吃茶”,实际吃点心、肉粥的风气。

沿西湖而行,苏堤、白堤、茶馆中体会到的是湖天一气,人茶交融。如到灵隐,古刹钟声,袅袅香烟,虔诚的佛门弟子,汩汩的泉水流淌,再到茶室饮上一杯龙井,不是佛徒,也好像从茶中触动了禅机。至于西冷印社之侧,茶人之家的内外,书画诗文,更构成自然儒雅的风格。面对葛洪、济颠、自娘子的遗迹,你不是仙,那茶中也自然沾了“仙气”。

其三,整个杭城山水构成杭州茶馆文化的自然氛围。

整个杭州城就是一个不必刻意雕琢的“大茶寮”。这是其他地区的茶馆无可比拟的,在杭州,茶与人、天地、山水、云雾、竹石、花术自然契合一体;人文与自然,茶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交融了。

(8)众多的茶文化建筑

杭州有许多国内知名的茶文化的相关建筑,中国茶叶博物馆、“茶人之家”、“国际茶人村”等都坐落于杭州。如:中国茶叶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惟一以茶为专题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于1991年4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红瓦石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建于茶山山坡上,周围是青翠蓊郁的层层茶园,馆内景致幽雅清新,那落落大方的气度,别具一格的宁静美丽,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宾客。

茶人之家是国内第一家茶文化机构,于1985年春正式建成,是掩映在杭州植物园旁一片绿荫之中的古色古香的仿清式古典建筑。整体环境清幽宁静,“茶人之家”金字匾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笔。其前厅为茶室,对外开放,环境优美整洁,曾经茶客如云。茶室后为内院,有迎客轩,庭园中还有“陆羽饮茶著书蜡像”、一把硕大的茶壶以及清丽如画的池石小景、修竹美卉等等。(来源:杭州旅游网 本站编辑 许庆来摘编)

看你了,只要不喝隔夜茶,不喝凉茶,喝几次你自己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共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对茶真是再熟不过的了。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儒、道、释三教九流,还是挑夫贩夫,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俗语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内地人民这样,边疆少数民族也同样好茶。北方游牧民族好用奶茶,西藏人民喜用酥油茶,南方少数民族爱饮盐巴茶。可见,茶早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之用,可为饮、为药、为菜肴;茶之礼,上至宫廷茶仪,中至文人茶会、禅院茶宴,下至民间婚俗、节俗,无处不在。茶之法,自唐以降,代代完善,以至成为中央政权控制“番邦”的一大方略,曰“茶马互市”。

茶从中国飘洋过海,香溢五洲。现而今,人们发现,“茶之路”在沟通中外文化所起的作用上,不比“丝稠之路”逊色。

过去饮茶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 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唐朝盛世,国家富强,域内安宁。但陆羽一出生便面临着种种不幸。据《新唐书<陆羽传>》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了一个动乱不安的时期。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

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灭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大胸怀。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总之,五、六、七三章集中反映了陆羽所创造的茶艺和茶道精神。煮茶过程不仅被陆羽艺术化,而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的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以待用,不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之炭,而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中乳泉,涓涓江流,离市之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还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的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天有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也就是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中国就流传着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传说,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有些,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雷响茶和罐罐茶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的僳僳族有喝雷响茶的风习。其制法: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煨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五分钟后滤出茶叶渣,将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一块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如雷鸣一般。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热饮用。

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回族,饮茶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奇特是喝罐罐茶。罐罐茶是用炒青绿茶为原料,经加水熬煮而成。煮茶时,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放在小火炉上沸腾时,放入茶叶五至八克,边煮边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这样经二至三分钟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成满,直至茶水再沸腾,即可倾汤入杯。由于茶汁浓,宜用小杯,当地人已习惯饮浓茶了。它具有“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的好处。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来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一套玲珑剔透的袖珍茶具: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 ”(开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小瓷杯),还有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成的炭,茶选高级的乌龙茶。

工夫茶的“冲功”;

工夫茶“冲功”最讲技巧。概括为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法。即先洗洁器具,用开水把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在中间,再以粗的盖在上面。冲水时居高临下,俗称“高冲”,其动作要不急不缓,并做到三点头,俗称“凤凰吐水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敬意。见茶沫溢出壶面,提盖将沫割出。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含有茶尘,倒掉不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以免冲破“茶胆”;盖上盖后,再以热汤遍淋壶上,一为去其沫又为壶外加热,使茶的香气更浓。淋壶后烫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人家的子女从外地回家探亲,刚到家时,母亲会先熬出“水土茶”来让他们喝,以防止儿女水土不服。

水土茶的配料是:取一点院内的土,一点盐,再加上茶叶,再取近家的井水用砂罐偎十来分钟。这茶虽有些苦涩,但喝后能保出门人 回家后平安无事。儿女离家时,又要包上一小包故乡土、盐、茶,嘱咐他们到了异乡后用那里的水如法煨饮几天,以慢慢适应那里的水土。

以茶求婚

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姑娘会热情地给求亲的小伙子敬茶,如果茶汤内放有糖或蜂蜜等,就表示姑娘喜欢这门亲事;若茶汤又浓又苦,就说明姑娘不愿意。

又如:独龙族男青年看上了某姑娘,小伙子要请一个能说会道而有威望的已婚男子当媒人,媒人要提上茶壶、茶缸和茶叶到姑娘家,并以最快的动作,将茶壶灌上水,放在火塘上烧开,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在姑娘家碗架上取出碗,姑娘的家人都会围坐在火塘边。

水一开,媒人就会把茶水倒在碗内,按姑娘家的辈份顺序每人放一碗。接着开始说婚事,说到深夜,茶水从热到冷,又从冷变热,姑娘家的人一个也不喝;说婚人第二天晚上又来,连续三个晚上,若茶水仍没有人喝,就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姑娘家的家人都喝了茶,这门亲事就成了,双方可约定时间举行订婚事宜。

茶馆与茶摊

茶馆与茶摊都是专门用来喝茶的。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茶馆的称呼多见於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当今的茶馆大致可分为:

(一)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保存旧时风格;

(二)六十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等;

(三)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四川的盖碗茶和茶馆

四川是茶的故乡,茶的品类繁多,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人盛行自斟自饮的盖碗茶。盖碗茶不但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上品茶叶,而且盖碗和铜壶也别有讲究。如盖碗用的茶盖,一是茶沏好盖上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作割去茶碗上飘浮的泡沫;三是可用来凉茶(即将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还有“茶船”用来托茶、端茶。这样,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另外烧水的壶选用铜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又强。

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

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是既品茶又娱乐的文化场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过其正式出现,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著改革开放,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音乐茶座一般选择在幽雅的场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灯光,以饮茶品点,欣赏文艺为内容。音乐茶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品茶自娱,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还可以在啜饮纳凉的同时,进行各种交流。

清 饮

这类饮茶风习在汉民族居住地区最常见。其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沏茶叶,不用在茶汤中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贵,保持茶的“纯粹”和“本色”。既不像欧洲人那样匆匆忙忙,一饮而尽;也不像日本茶道循规蹈矩,而是趋向生活化和大众化,这就是汉民族饮茶的独特之道。而最能代表汉民族清饮雅赏风习的是细啜乌龙和缓品龙井了。啜乌龙用的若深瓯是一只很小的小杯,品茶时,先闻其香,觉清香扑鼻。接着倾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啜其味,顿觉舌有余甘。一旦茶入咽喉,啧啧回味,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如此再试三杯,令人怡情悦性。

品龙井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时先观茶姿、汤色,只见翠叶碧水,相映交辉。一旗一枪,簇立其间;再闻其香,觉清香四溢,沁人心肺;后赏其味,但觉一饮甘醇。饮过之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

倒勾茶与八宝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大庸一带向来出产名茶,如古丈毛尖、保靖岚针、大庸茗翠。这一带还有一种制法特殊的“倒勾茶”。当地山寨土家族人将翠绿青葱肥壮的茶叶摘下来,摊开晾干,叶片周围用小勾,均匀的将勾尖弯向叶柄,故称“倒勾茶”。再用滚水将茶叶倒在水里烫过,掏起后摊在竹席上晒干,使茶叶由绿色变成紫砂陶红色,扎好,盛入竹箩内盖严,吊在通风处便成了倒勾茶。

八宝茶

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就是习惯使用的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头,西北人称为三炮台。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至於所称的“八宝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掺合在一起冲饮;又甜又香,还有滋补作用。

七轩茶

中国中部到南部地区流传着喝“七轩茶”的风俗习惯,尤以安徽省和苏州一带最为盛行。

所谓七轩茶,就是向不同姓氏的七户人家收集七种茶叶,其实按照古老的规矩,应该是向一百户人家收集茶叶,但由於一百户太多,所以才改为象征性的七户人家。据说让孩子喝下这些茶叶所泡出来的茶,便能终生保持身体健康。所以,父母长辈们通常会为孩子的健康举行七轩茶仪式;而且喝下这种茶后可以治疗胃病,不仅对小孩子有利,对大人也有益。据说,收集茶的时间选在立夏这天。

此外,还有一种“添盆”的仪式,就是在刚出生的孩子身边放置一张小茶几,茶几上是一个盆子,盆里放着鸡蛋(称喜果),还有龙眼肉、荔枝、花生、胡桃等,另加放一株葱、生姜、一团艾草、一碗清茶,旁边再置肥皂、小梳子、小刷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烘育型绿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黄山。素以香味馥郁,滋味醇甜而古今闻名。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黄山在县境西北,为著名的风景区。这里山势雄伟,峭壁穿云,林木丛生,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而肥沃,地面腐殖物多。黄山毛峰茶树生长在海拔700—800米山间的荫蔽高湿自然环境里,天天在云蒸雾罩之中, 不受寒风烈日侵蚀。歙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徽州府志》记载:“始之宋嘉,兴之明之隆庆。”早在300年前,黄 山毛峰就已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采摘及时,加工精细。采摘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特级茶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一级茶采摘初展一芽一叶和一穿二叶;二级茶采摘开展的一芽二叶和初展的一芽三叶;三级条采摘开展的一穿二叶和一穿三叶。采摘回的鲜茶,制作前要严格拣剔,剔去老叶、茎之后,摊晾,尔后进行加工。加工采取烘青绿茶的制法,要求严格,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杀青要求鲜叶下锅,撒得开,翻得快,手势轻,使茶色均匀、杀青透彻。揉捻采取边炒边揉的方法,加以整条,不能把芽叶揉碎,白毫不能受损,条索卷曲紧实。烘烤主要是控制火候,要求温度适当,勤炒勤翻,以免烘焦而破坏香味。黄山毛峰外形细嫩扁曲,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滑,芽叶肥壮、绿中徽黄。冲泡后,水色清澈明净,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鲜爽,回味甘甜,沁人心脾。

麻姑绿茶

麻姑绿茶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一,因茶树大多生长在八百至一千公尺的云雾山中,故又称“麻姑云雾茶”。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麻姑绿茶产于此山的五郎坳一带。五郎坳地处麻姑山山巅,山上植被覆盖良好,气候温暖湿润。日光照射时间短,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恰。

关于麻姑绿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在山间亲手采摘细嫩茶叶,用麻姑山仙泉“一杓之多”的泉水煮以待客。于是,后人称麻姑绿茶为“仙茶”。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

渚山坐落于长兴西北,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下清泉长流,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生产紫笋茶创造了最理想条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并被列为贡茶

第二品。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O4年),在顾渚山下就设有规模宏大的贡茶院,从事采制的夫役在旺产期达三万人;固定的制茶工人也有千余人,茶院内用于置“茶碓”的房屋达三十间,还有烘焙的工场百余所。此后,紫笋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革罢”,前后达六百年之久。

顾渚紫笋茶芽叶细嫩,叶芽相抱,紧裹如笋,色泽翠绿被毫,香 兰意之幽。冲泡后,茶汤色泽如茵,其味甘醇鲜美,有兰花之香。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市是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有东山,西邻龙山。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四季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到明代,都匀产的“鱼钩茶”、“雀舌茶”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来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辰州碣滩茶

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的沅陵县,因沅陵古时属辰州府管辖,此茶又源于沅陵县的碣滩山,故得名。碣滩茶早在唐代就以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被列为“贡茶”。

辰州碣滩茶锋苗油润,色泽翠绿,条匀紧实,银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香味持久;冲水时,叶游杯中,三起三落,如鱼似虾,富有情趣。

辰州碣滩茶分为绿茶和毛尖两种。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一芽一叶初展,匀嫩一致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须经过摊青、炒青、揉捻、整形和焙烘等五大工艺流程,十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为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无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成品茶的质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里产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

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以“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为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假售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出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又称“旗枪”。“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蒙顶茶

蒙顶茶,亦称“蒙顶甘露茶”,属于绿茶类,因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这种茶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山雄踞邛崃山脉,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山势巍峨,壑绝瀑悬;林木苍翠,云蒸雾漫。每年到初

春,烟雨蒙蒙,雨季达九个月,年降雨量约二千二百毫米。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之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辨,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苏州花茶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金华和福建的福州,是中国花茶的三个著名产地。其中江苏苏州所产花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今,苏州花茶除销售全国各地外,还畅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它以绿茶类的炒青、烘青、大方三种茶叶为原料,配以清香馥郁而又甜润的天然香花,经过工艺窖制而成。因花茶既有茶叶的清香爽口,又有鲜花的芬芳与甘醇, 故有“天香茶”之美称。苏州花茶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此外还有较少应市的桂花花茶、腊梅花茶、蕙兰花茶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也为不同茶客所偏爱。

长期以来,苏州花茶的窖制,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措施严谨而享有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区提供,以春茶为主,经过筛、烘、簸、扇_拣,去芯末,剔老梗、黄片等道工序,精制成窖花用的“茶坯”。窖花均在茶花的收获时节进行。茶花大多属于“气质花”,香气会随着鲜花的开放挥发。

苏州花茶具有鲜、灵、爽、醇的独特风格,外形条索紧结而匀整,茶汤黄而澈,叶底嫩而柔,香气幽雅而不浮,味爽清冽,回味悠长,在品饮中能明显体现出鲜爽、灵快、浓郁的特点。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评选会上,苏州茶厂的一级、二级花茶被评为优质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茶、花并艳,秀丽天成,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和。

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这里就开始大量生产,1933年前后为极盛时期。年产花茶达十五万担。当时,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福州,生产和经营花茶的有八十余家。

福州花菜根据所用鲜花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子花茶等。其中,茉莉花茶品质最佳,花香浓烈,鲜灵持久;茶汤醇厚显香,汤色黄绿明亮,而且耐泡。此茶尤为中国北方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有:

1、茉莉大毫,原料选自高山,芽叶肥壮、多毫的大白茶良种,于首春茶芽初伸时采其毫芽,再配用伏天大暑前后采摘的优质茉莉花,经过七窨一提而成。1979年,在全国茉莉花茶评比会上,被评为最优茉莉花茶;

2、茉莉银毫,是六窨一提制成,为出口茉莉花茶的珍品;

3、茉莉春风,是经五窨一提制成,也是出口外销的优质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细小似雀鸟之舌,故名,是花茶中的高档产品;

5、荣莉明前,因采用“清明”前采制的烘青绿茶,故也称“明前绿”,

6、茉莉龙团,茶叶外形紧结呈圆珠形,香味浓厚,特别耐泡,为茉莉花茶中的中级产品。

福州花茶,分别以绿茶或乌龙茶加不同的香花,经过拼和(依等级按比例配入茶坯和鲜花)、通花(即在适当温度时散热)、收堆、起花、烘干、提花等多道工序窨制而成

祁 红

祁红,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它外形似条索而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和隽厚。在国际最大的红茶市场----英国伦敦,“祁红”被列为“茶叶英豪”,享有“群芳最”的盛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祁红曾获金质奖章和奖状。1980年,在全国轻工产品评奖会上,“祁红”特级、一级和二级,均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祁红”被评为名茶。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这里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祁门产的茶在唐代br>

参考资料:

http://wwwfarernetcn/custom/detailaspID=34

看你了,只要不喝隔夜茶,不喝凉茶,喝几次你自己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共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对茶真是再熟不过的了。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儒、道、释三教九流,还是挑夫贩夫,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俗语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内地人民这样,边疆少数民族也同样好茶。北方游牧民族好用奶茶,西藏人民喜用酥油茶,南方少数民族爱饮盐巴茶。可见,茶早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之用,可为饮、为药、为菜肴;茶之礼,上至宫廷茶仪,中至文人茶会、禅院茶宴,下至民间婚俗、节俗,无处不在。茶之法,自唐以降,代代完善,以至成为中央政权控制“番邦”的一大方略,曰“茶马互市”。

茶从中国飘洋过海,香溢五洲。现而今,人们发现,“茶之路”在沟通中外文化所起的作用上,不比“丝稠之路”逊色。

过去饮茶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 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唐朝盛世,国家富强,域内安宁。但陆羽一出生便面临着种种不幸。据《新唐书<陆羽传>》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了一个动乱不安的时期。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

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灭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大胸怀。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总之,五、六、七三章集中反映了陆羽所创造的茶艺和茶道精神。煮茶过程不仅被陆羽艺术化,而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的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以待用,不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之炭,而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中乳泉,涓涓江流,离市之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还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的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天有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也就是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中国就流传着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传说,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有些,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雷响茶和罐罐茶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的僳僳族有喝雷响茶的风习。其制法: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煨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五分钟后滤出茶叶渣,将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一块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如雷鸣一般。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热饮用。

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回族,饮茶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奇特是喝罐罐茶。罐罐茶是用炒青绿茶为原料,经加水熬煮而成。煮茶时,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放在小火炉上沸腾时,放入茶叶五至八克,边煮边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这样经二至三分钟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成满,直至茶水再沸腾,即可倾汤入杯。由于茶汁浓,宜用小杯,当地人已习惯饮浓茶了。它具有“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的好处。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来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一套玲珑剔透的袖珍茶具: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 ”(开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小瓷杯),还有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成的炭,茶选高级的乌龙茶。

工夫茶的“冲功”;

工夫茶“冲功”最讲技巧。概括为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法。即先洗洁器具,用开水把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在中间,再以粗的盖在上面。冲水时居高临下,俗称“高冲”,其动作要不急不缓,并做到三点头,俗称“凤凰吐水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敬意。见茶沫溢出壶面,提盖将沫割出。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含有茶尘,倒掉不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以免冲破“茶胆”;盖上盖后,再以热汤遍淋壶上,一为去其沫又为壶外加热,使茶的香气更浓。淋壶后烫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人家的子女从外地回家探亲,刚到家时,母亲会先熬出“水土茶”来让他们喝,以防止儿女水土不服。

水土茶的配料是:取一点院内的土,一点盐,再加上茶叶,再取近家的井水用砂罐偎十来分钟。这茶虽有些苦涩,但喝后能保出门人 回家后平安无事。儿女离家时,又要包上一小包故乡土、盐、茶,嘱咐他们到了异乡后用那里的水如法煨饮几天,以慢慢适应那里的水土。

以茶求婚

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姑娘会热情地给求亲的小伙子敬茶,如果茶汤内放有糖或蜂蜜等,就表示姑娘喜欢这门亲事;若茶汤又浓又苦,就说明姑娘不愿意。

又如:独龙族男青年看上了某姑娘,小伙子要请一个能说会道而有威望的已婚男子当媒人,媒人要提上茶壶、茶缸和茶叶到姑娘家,并以最快的动作,将茶壶灌上水,放在火塘上烧开,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在姑娘家碗架上取出碗,姑娘的家人都会围坐在火塘边。

水一开,媒人就会把茶水倒在碗内,按姑娘家的辈份顺序每人放一碗。接着开始说婚事,说到深夜,茶水从热到冷,又从冷变热,姑娘家的人一个也不喝;说婚人第二天晚上又来,连续三个晚上,若茶水仍没有人喝,就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姑娘家的家人都喝了茶,这门亲事就成了,双方可约定时间举行订婚事宜。

茶馆与茶摊

茶馆与茶摊都是专门用来喝茶的。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茶馆的称呼多见於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当今的茶馆大致可分为:

(一)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保存旧时风格;

(二)六十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等;

(三)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四川的盖碗茶和茶馆

四川是茶的故乡,茶的品类繁多,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人盛行自斟自饮的盖碗茶。盖碗茶不但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上品茶叶,而且盖碗和铜壶也别有讲究。如盖碗用的茶盖,一是茶沏好盖上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作割去茶碗上飘浮的泡沫;三是可用来凉茶(即将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还有“茶船”用来托茶、端茶。这样,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另外烧水的壶选用铜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又强。

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

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是既品茶又娱乐的文化场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过其正式出现,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著改革开放,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音乐茶座一般选择在幽雅的场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灯光,以饮茶品点,欣赏文艺为内容。音乐茶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品茶自娱,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还可以在啜饮纳凉的同时,进行各种交流。

清 饮

这类饮茶风习在汉民族居住地区最常见。其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沏茶叶,不用在茶汤中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贵,保持茶的“纯粹”和“本色”。既不像欧洲人那样匆匆忙忙,一饮而尽;也不像日本茶道循规蹈矩,而是趋向生活化和大众化,这就是汉民族饮茶的独特之道。而最能代表汉民族清饮雅赏风习的是细啜乌龙和缓品龙井了。啜乌龙用的若深瓯是一只很小的小杯,品茶时,先闻其香,觉清香扑鼻。接着倾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啜其味,顿觉舌有余甘。一旦茶入咽喉,啧啧回味,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如此再试三杯,令人怡情悦性。

品龙井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时先观茶姿、汤色,只见翠叶碧水,相映交辉。一旗一枪,簇立其间;再闻其香,觉清香四溢,沁人心肺;后赏其味,但觉一饮甘醇。饮过之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

倒勾茶与八宝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大庸一带向来出产名茶,如古丈毛尖、保靖岚针、大庸茗翠。这一带还有一种制法特殊的“倒勾茶”。当地山寨土家族人将翠绿青葱肥壮的茶叶摘下来,摊开晾干,叶片周围用小勾,均匀的将勾尖弯向叶柄,故称“倒勾茶”。再用滚水将茶叶倒在水里烫过,掏起后摊在竹席上晒干,使茶叶由绿色变成紫砂陶红色,扎好,盛入竹箩内盖严,吊在通风处便成了倒勾茶。

八宝茶

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就是习惯使用的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头,西北人称为三炮台。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至於所称的“八宝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掺合在一起冲饮;又甜又香,还有滋补作用。

七轩茶

中国中部到南部地区流传着喝“七轩茶”的风俗习惯,尤以安徽省和苏州一带最为盛行。

所谓七轩茶,就是向不同姓氏的七户人家收集七种茶叶,其实按照古老的规矩,应该是向一百户人家收集茶叶,但由於一百户太多,所以才改为象征性的七户人家。据说让孩子喝下这些茶叶所泡出来的茶,便能终生保持身体健康。所以,父母长辈们通常会为孩子的健康举行七轩茶仪式;而且喝下这种茶后可以治疗胃病,不仅对小孩子有利,对大人也有益。据说,收集茶的时间选在立夏这天。

此外,还有一种“添盆”的仪式,就是在刚出生的孩子身边放置一张小茶几,茶几上是一个盆子,盆里放着鸡蛋(称喜果),还有龙眼肉、荔枝、花生、胡桃等,另加放一株葱、生姜、一团艾草、一碗清茶,旁边再置肥皂、小梳子、小刷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烘育型绿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黄山。素以香味馥郁,滋味醇甜而古今闻名。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黄山在县境西北,为著名的风景区。这里山势雄伟,峭壁穿云,林木丛生,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而肥沃,地面腐殖物多。黄山毛峰茶树生长在海拔700—800米山间的荫蔽高湿自然环境里,天天在云蒸雾罩之中, 不受寒风烈日侵蚀。歙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徽州府志》记载:“始之宋嘉,兴之明之隆庆。”早在300年前,黄 山毛峰就已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采摘及时,加工精细。采摘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特级茶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一级茶采摘初展一芽一叶和一穿二叶;二级茶采摘开展的一芽二叶和初展的一芽三叶;三级条采摘开展的一穿二叶和一穿三叶。采摘回的鲜茶,制作前要严格拣剔,剔去老叶、茎之后,摊晾,尔后进行加工。加工采取烘青绿茶的制法,要求严格,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杀青要求鲜叶下锅,撒得开,翻得快,手势轻,使茶色均匀、杀青透彻。揉捻采取边炒边揉的方法,加以整条,不能把芽叶揉碎,白毫不能受损,条索卷曲紧实。烘烤主要是控制火候,要求温度适当,勤炒勤翻,以免烘焦而破坏香味。黄山毛峰外形细嫩扁曲,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滑,芽叶肥壮、绿中徽黄。冲泡后,水色清澈明净,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鲜爽,回味甘甜,沁人心脾。

麻姑绿茶

麻姑绿茶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一,因茶树大多生长在八百至一千公尺的云雾山中,故又称“麻姑云雾茶”。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麻姑绿茶产于此山的五郎坳一带。五郎坳地处麻姑山山巅,山上植被覆盖良好,气候温暖湿润。日光照射时间短,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恰。

关于麻姑绿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在山间亲手采摘细嫩茶叶,用麻姑山仙泉“一杓之多”的泉水煮以待客。于是,后人称麻姑绿茶为“仙茶”。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

渚山坐落于长兴西北,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下清泉长流,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生产紫笋茶创造了最理想条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并被列为贡茶

第二品。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O4年),在顾渚山下就设有规模宏大的贡茶院,从事采制的夫役在旺产期达三万人;固定的制茶工人也有千余人,茶院内用于置“茶碓”的房屋达三十间,还有烘焙的工场百余所。此后,紫笋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革罢”,前后达六百年之久。

顾渚紫笋茶芽叶细嫩,叶芽相抱,紧裹如笋,色泽翠绿被毫,香 兰意之幽。冲泡后,茶汤色泽如茵,其味甘醇鲜美,有兰花之香。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市是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有东山,西邻龙山。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四季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到明代,都匀产的“鱼钩茶”、“雀舌茶”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来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辰州碣滩茶

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的沅陵县,因沅陵古时属辰州府管辖,此茶又源于沅陵县的碣滩山,故得名。碣滩茶早在唐代就以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被列为“贡茶”。

辰州碣滩茶锋苗油润,色泽翠绿,条匀紧实,银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香味持久;冲水时,叶游杯中,三起三落,如鱼似虾,富有情趣。

辰州碣滩茶分为绿茶和毛尖两种。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一芽一叶初展,匀嫩一致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须经过摊青、炒青、揉捻、整形和焙烘等五大工艺流程,十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为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无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成品茶的质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里产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

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以“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为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假售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出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又称“旗枪”。“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蒙顶茶

蒙顶茶,亦称“蒙顶甘露茶”,属于绿茶类,因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这种茶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山雄踞邛崃山脉,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山势巍峨,壑绝瀑悬;林木苍翠,云蒸雾漫。每年到初

春,烟雨蒙蒙,雨季达九个月,年降雨量约二千二百毫米。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之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辨,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苏州花茶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金华和福建的福州,是中国花茶的三个著名产地。其中江苏苏州所产花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今,苏州花茶除销售全国各地外,还畅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它以绿茶类的炒青、烘青、大方三种茶叶为原料,配以清香馥郁而又甜润的天然香花,经过工艺窖制而成。因花茶既有茶叶的清香爽口,又有鲜花的芬芳与甘醇, 故有“天香茶”之美称。苏州花茶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此外还有较少应市的桂花花茶、腊梅花茶、蕙兰花茶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也为不同茶客所偏爱。

长期以来,苏州花茶的窖制,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措施严谨而享有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区提供,以春茶为主,经过筛、烘、簸、扇_拣,去芯末,剔老梗、黄片等道工序,精制成窖花用的“茶坯”。窖花均在茶花的收获时节进行。茶花大多属于“气质花”,香气会随着鲜花的开放挥发。

苏州花茶具有鲜、灵、爽、醇的独特风格,外形条索紧结而匀整,茶汤黄而澈,叶底嫩而柔,香气幽雅而不浮,味爽清冽,回味悠长,在品饮中能明显体现出鲜爽、灵快、浓郁的特点。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评选会上,苏州茶厂的一级、二级花茶被评为优质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茶、花并艳,秀丽天成,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和。

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这里就开始大量生产,1933年前后为极盛时期。年产花茶达十五万担。当时,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福州,生产和经营花茶的有八十余家。

福州花菜根据所用鲜花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子花茶等。其中,茉莉花茶品质最佳,花香浓烈,鲜灵持久;茶汤醇厚显香,汤色黄绿明亮,而且耐泡。此茶尤为中国北方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有:

1、茉莉大毫,原料选自高山,芽叶肥壮、多毫的大白茶良种,于首春茶芽初伸时采其毫芽,再配用伏天大暑前后采摘的优质茉莉花,经过七窨一提而成。1979年,在全国茉莉花茶评比会上,被评为最优茉莉花茶;

2、茉莉银毫,是六窨一提制成,为出口茉莉花茶的珍品;

3、茉莉春风,是经五窨一提制成,也是出口外销的优质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细小似雀鸟之舌,故名,是花茶中的高档产品;

5、荣莉明前,因采用“清明”前采制的烘青绿茶,故也称“明前绿”,

6、茉莉龙团,茶叶外形紧结呈圆珠形,香味浓厚,特别耐泡,为茉莉花茶中的中级产品。

福州花茶,分别以绿茶或乌龙茶加不同的香花,经过拼和(依等级按比例配入茶坯和鲜花)、通花(即在适当温度时散热)、收堆、起花、烘干、提花等多道工序窨制而成

祁 红

祁红,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它外形似条索而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和隽厚。在国际最大的红茶市场----英国伦敦,“祁红”被列为“茶叶英豪”,享有“群芳最”的盛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祁红曾获金质奖章和奖状。1980年,在全国轻工产品评奖会上,“祁红”特级、一级和二级,均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祁红”被评为名茶。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这里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祁门产的茶在唐代br>

参考资料:

http://wwwfarernetcn/custom/detailaspID=3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52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