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平宁郡主:狠心斩断儿子爱情,因为她看不上盛明兰吗?

《知否》平宁郡主:狠心斩断儿子爱情,因为她看不上盛明兰吗?,第1张

齐衡,是《知否》里的男二号,也是第一个喜欢上盛明兰的男生。

在原著里,盛明兰是齐衡一辈子的意难平,错失了盛明兰之后,齐衡虽然娶了三任妻子,但是都未爱上对方,婚后一直过得十分不幸福。到了最后,齐衡三任妻子皆早亡,留下他一个人抚养儿女成人。为了填补心里的遗憾,齐衡让自己的孙子娶了盛长柏的孙女,让“齐小二”和“盛小六”得以相守。

在剧版《知否》里,编剧给了齐衡一个美满的结局。不同于原著,剧版申氏温柔大方,贤惠善良,聪明懂事,对齐衡体贴入微,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女人。在与申氏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齐衡发现了申氏身上的闪光点,也明白了自己与盛明兰再无可能,最终选择了放下,与申氏一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齐衡之所以会在感情上遇到这么大的挫折,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因为他有个强势的母亲,那就是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有多强势?齐衡之所以是齐国公府的独子,是因为平宁郡主是个河东狮,容不下妾室,让男人只能守着她一个婆姨过日子。平宁郡主出场的时候,身边的侍女下人都规规矩矩的,大气都不敢出。

为了打消儿子对盛明兰的念想,平宁郡主不惜打死了儿子最信任的小厮不为,差点让母子关系失和。

平宁郡主狠心斩断儿子爱情,是有原因的。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齐国公府的女主人,她都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实际上,她也是逼不得已。她看不上盛明兰,只因3点。

1、在平宁郡主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一般女子配不上;

齐衡是齐国公府的独子,只因平宁郡主在生他的时候十分艰难,差点母子均没保住。

齐衡的父亲本来是老齐国公的第二个儿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平宁郡主嫁进来后,就一直在跟自己的嫂子较劲。最终,嫂子虽然生了儿子,但是儿子自幼体弱多病,平宁郡主虽然只有齐衡,但是长得很出挑,让平宁郡主倍感自豪。

齐衡的确十分优秀,作为齐国公府的公子,他大可以通过捐官等途径步入仕途,不需要经历苦读科考之苦,可是,齐衡很有上进心,一心想靠自己的才学和努力走上仕途,而不是靠家世。

在感情上,齐衡洁身自好,加上平宁郡主管得死,齐衡并没有像其他贵族公子那样小妾成群、私生活不检点。

家世好、人品好、肯上进,这样的孩子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更加是父母的骄傲。

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平宁郡主自然是无比高兴的,挑儿媳妇的眼光自然也高了些。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儿子配公主都可以,怎么可能低就一个没有爵位家的庶女呢?

2、盛家地位不高,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反而需要齐家拉一把;

在古代,结婚之所以要讲究门当户对,不仅是因为不舍得儿女吃苦,主要是因为姻亲关系对自己家族的未来有极大助力。

盛长柏高中之后,盛紘选择了海家的女儿做儿媳妇,就是希望满门清贵的海家能够在仕途上帮到盛长柏。只有男人有出息,地位高的人稍微提拔一下,前途就不可限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犯错全家遭殃,这就是古代家族的力量。因此,哪怕是为了齐国公府和齐衡的将来,平宁郡主也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

一旦齐衡娶了盛明兰,以盛家在朝堂的根基,不仅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而且齐家得拉盛家一把。这对齐家来说,太不划算了。

齐衡得罪了皇帝,申氏的父亲就及时进宫,去给女婿说情。要是盛纮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3、勋贵人家对自己的儿子虎视眈眈,得罪不起。

家里的儿子有出息,盛名在外,做父母的不仅会感到自豪,也会遇到麻烦,那就是儿子太抢手了。

齐衡是京城有名的翩翩公子,深受那些贵女的青睐,邕王的女儿嘉成县主盯上了他,非他不嫁,荣贵妃的妹妹荣飞燕盯上了他,也想要嫁给他。这两个姑娘出身都很高贵,都不可能做妾,而齐衡无论娶了哪个,都会得罪另一个家族。

齐大人沉吟一会儿,说道:

“如此也好,不过你不可回的太绝,索性将这事儿推到六王妃那儿去,你故作为难之状,叫那两家自己争去;这样既不得罪人,也可叫六王妃知道咱们不是上赶着的,好歹拿些架子出来,没的将来衡儿在县主面前抬不起头来;衡儿与盛家闺女的事儿,你且捂严实了。”

为了逼迫齐衡娶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得偿所愿,邕王妃心狠手辣,先是设计逼死了嘉成县主最大的竞争对手荣飞燕,然后又以赴宴为名扣押了齐国公,以齐国公府满门做要挟,逼迫齐衡签下婚书。

因此,平宁郡主根本无法站在儿子那一边,让其娶了盛明兰,否则,荣贵妃和邕王妃都不会放过齐国公府。

虽然平宁郡主很强势,但是她瞧不上盛明兰的原因可以理解。真正做错了的人,实际上还是齐衡。

为保齐国公府放弃盛明兰,迎娶嘉成县主,他没有错,他错在不应该随意撩拨盛明兰,不应该放纵自己的爱情。

出身如此高贵,齐衡应该明白,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不了主;他应该明白,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接受一个庶女做他的妻子;他应该明白,自己对盛明兰的情谊一旦传扬了出去,他顶多被认为是年少不懂事,而盛明兰将是死路一条。

既然不可能给人家幸福,既然不可能对人家负责,既然这份爱情可能会将她逼入绝境,就不应该念念不忘,就不应该给对方希望。

韩寒曾说: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在爱情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尊重别人,做到对爱情负责。

  楼上的罗嗦了一大堆,简直是答非所问嘛-_-]

  楼主,看你的问题,就知道你是太阁迷,因为只有在太阁里,才将“前田利益,竹中重治”这样的正式的名字叫成“前田庆次,竹中半兵卫”。

  我也很喜欢太阁,还喜欢光荣的另一款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游戏。而后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有详细的描述的。

  下面的就是我根据你的问题搜集的答案:

  1、前田庆次(天文2年(1533年) - 庆长12年(1612年)),战国中后期的名将,幼名宗兵卫,本名利益(利太、利贞),通称庆次或庆次郎。幼年过继予前田利久当养子,为前田利家之侄。

  2、宁宁是丰臣秀吉的原配正妻,比前田庆次大40多岁,没有血缘关系。

  3、是真的,他有肺结核病。天正七年就在秀吉率大军对播磨持续包围别所长治的三木城时,半兵卫也因肺结核病倒在军阵之中,秀吉苦劝半兵卫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但感到生机将绝的半兵卫表示:「死於战场是武士的本色。」婉拒了秀吉的劝告,并且劝告对好用计略的黒田官兵卫保持警戒心的秀吉:「毒药也能是治病的良药,」劝其重用黑田官兵卫。六月十三日,替秀吉前半生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绝代智将在平井村的本阵中英年早逝,得年仅三十六岁,法名禅幢寺殿深龙水彻大居士 。

  4、毛利元就是战国第一智将,以仅仅150人的军队自吉田城开始振兴国家,最终一统中国地方。写给三个孩子的家书作为元就的遗训成为毛利家行事的规范,长久的传于后世。元就过世后,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谨守元就遗训,全力扶持正室辉元在混乱的战国中生存下去。

  元就病故之时,武田信玄50岁,明智光秀43岁,上杉谦信41岁,织田信长37岁,丰臣秀吉35岁,德川家康29岁,石田三成只有11岁。从历史的轨迹来看,如果元就晚生30年的话,日本战国历史很可能有非常大的变化。

  5、阿国是出云国神社的神女祭祀,为了筹款赈济灾民,以出云舞周游列国,后来这种舞蹈被日本歌妓吸收,成为现在的表演舞蹈。

  6、 还有甲贺和伊贺的忍者头领:甲贺弹正和伊贺阿幻。

  7、森兰丸是织田信长的侍从,兰丸是织田信长给所有侍从的统称。

  明智光秀是织田信长所册封的丹波国主。天正六年(1579)三月,明智光秀讨伐叛臣波多野家,为了劝降波多野家,明智光秀将自己的母亲为人质,波多野家感其诚恳愿意投降,明智光秀劝波多野投降,但是,织田信长段然拒绝了波多野家的投降,最后,愤怒的波多野军杀害了明智光秀的母亲,也许就是在这时光秀对信长有了不满。

  天正十年(1580)三月,织田信长在利用天皇敕令情况下,逼本愿寺向自己请和,并放下武器成为皇家的祈愿寺,无奈的本愿寺家终于同意了信长的条件,结束了石山会战,由于明智光秀在与本愿寺和丹波的战功第一,他得到丹波二十九万石的领地和龟山城。

  天正十二年(1582)明智光秀担任了织田家御食奉行之职,不久,前往京都的织田信长在途中停留于明智光秀处,光秀立即设宴招待信长,谁知信长食用的鱼已经坏掉,被信长食出,不知情的光秀立刻遭到信长的责骂,拒说当时信长对他“以杖击其头”,这使明智光秀在众人面前非常难堪,之后,愤怒的信长命光秀离开自己的领地,去支援正在西国与毛利家作战的柴羽秀吉,并听柴羽秀吉的指挥,然后,织田信长带领百余人的卫队气冲冲的离开前往不远的本能寺夜宿。

  就在织田信长走后不久,明智光秀率领约千人的军队出发,当他路过本能寺时,光秀突然下士兵们下达了“敌在本能寺”的命令,向本能寺里的信长发起进攻,最后,织田信长被杀,明智光秀立即进军京都,京都守备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觉寺转入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奋战,不久,信忠自知不敌,切腹而死。

  进入京都的明智光秀马上发文天下,号召各大名响应自己,可是没有成功,就在这时从西国赶回的柴羽秀吉率领三万的大军发起对光秀的讨伐,明智光秀率部一万六千余人迎战柴羽秀吉于山崎,最后,明智光秀战败,当光秀逃至阪本城附近的山路时,被当地的农民杀死。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两个人地位差距很大。没有亲源和友谊的关系。

  8、上杉谦信(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是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育有三名养子,名字为景胜、景虎和上条政繁。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任关东管领的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出家后法号谦信。因身为越后守护代,所以被人称为“越后之龙。

  武田信玄( 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天正元年,大膳大夫(从四位下),信浓守,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太郎,源氏名门新罗三郎义光之后,武田信虎的嫡长子。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作“甲斐之虎”

  由于村上义清、高梨政赖请求越后的上杉谦信支援,夺回领地,天文二十二年(1553)上杉军在八幡与武田军交战。从此两军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了五次会战(1553,1555,1557,1561,1564)。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五次川中岛大会战,被认为是日本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会战,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且都精通战法,总体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战果,上杉氏保存了北信的据点,武田信玄也平定了信浓地区。相对应的谦信被称为“越后之龙”,信玄则为“甲斐之虎”。其中最惨烈的要算是永禄四年第四次战役,信玄亲弟武田信繁,军师山本堪助,老将诸角虎定等都战死。在此同时,信玄调解骏河今川,相模北条间矛盾。天文二十三年(1554)在太原雪齐斡旋下的三家互相建立姻亲关系,于善德寺三国会盟。信玄得以专心平定信浓,弘治元年逼降信浓木曾谷的木曾义昌,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又陆续让儿子部将继承信浓各豪族的家督,进一步控制信浓各地。永禄九年攻破关东的上杉属城箕轮城,占据西上野。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武田信玄殁于信浓的驹场,时年仅53岁,根据信玄的遗言,三年秘不发丧,而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遗体才正式下葬于惠林寺,信玄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一生努力和梦想最后成了一场空。据说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谦信也感到很悲伤,决心不再与甲斐作战。武田信玄死后仅两年,其子武田胜赖在长筱之战中惨败于德川织田联军,武田家走向衰落。

  10、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一手提拔的年轻人才,受到其重用,后为丰臣家5奉行之一。关原大战中西军的主要的将领,实际的盟主。忠诚与丰臣秀吉,为丰臣家四处奔走,以求遏止德川家康的势力。

  11、美浓三人众指的是3个男人,而不是女人。美浓三人众就是指稻叶一铁,安藤守就和氏家卜全三人,斋藤道三和义龙为当主时他们还是很忠心,后来斋藤龙兴当了当主,他们三人都投靠了织田家。

  12、阿市嫁给浅井长政是织田信长决定的,因为织田信长佩服浅井长政的骁勇善战,和敢于面对六角家和斋藤家的攻击而不屈服的勇气。

  而浅井长政的求婚,则是因为对织田信长的景仰。浅井长政幼名"猿夜叉,过元服之礼,名新九郎,六角义贤因为看着喜爱,便赐其姓名中的一字,还将家臣中平井加贺守的女儿嫁与了他,从此,猿夜叉就有了浅井新九郎贤政的名字。虽然这样浅井家免于与六角家征战,但其实等同于六角家的臣属,由于久政的懦弱,浅井家内部开始发生矛盾,为此,重臣海北、赤尾、矶野等人均生出了背叛的念头,他们把浅井家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贤政身上,此时为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上总介信长以奇袭斩杀武力上洛的今川治部大辅义元,贤政亦热血沸腾,答应了重臣们的请求,将爱妻平井氏遣回六角家,武力逼迫父亲久政退位。之后,贤政毅然舍去了名中那个带有屈辱意味的"贤"字,代之予令他热血沸腾的织田信长的"长"字。

  13、“毘”是佛教中的梵文。是战神的意思。上杉谦信笃信佛教,并且信仰佛教战神,所以用这个来做军旗。据传谦信曾在毗沙门堂得到感悟,自称是战神毗沙门天的化身,战前常在毗沙门堂独自冥想作战方案,战时打“毗”字军旗。谦信不像大多数武将那样使用团扇或采配,而只是随便拿一根三尺长的竹竿指挥作战。与老谋深算,从来都坐在阵后指挥的信玄不同,谦信会亲自率领冲锋。战国时代的军书评价二人,常说信玄以正兵作战,谦信则以奇兵当正兵。这样的说法未必全面,但可以说明谦信不拘泥于一般的战法。信玄用兵,一般都避免正面硬碰,而力图使敌人露出破绽后再给予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谦信这样的强敌,自然倍加谨慎,在川中岛几次交锋都虎头蛇尾地告终。然而这种劳师动众却没有结果的战争,正是谦信所反对的。决战的机会,终于在永禄四年夏的第四次川中岛会战中被谦信抓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62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