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冰心,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没少了解她的作品以及她的本人。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她一生非常的崇尚哲学,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她去世后,她的孙子竟然在她的墓碑上涂上了: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几个鲜红的大字,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仇恨,竟让逝去的人都不得安宁呢?
超前的教育观
冰心这一生有着一儿两女,算是儿女双全了。在孩子们的教育理念上,冰心算是比较开明的,并没有将自己的完美主义理念,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冰心与丈夫吴文藻的相识,算是灵魂上的高度契合,两人相识于一艘游轮上。同样有着超高的思想觉悟的吴文藻,在遇到冰心之后,对她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果然,真正相爱的人靠的都是互相在灵魂上的吸引,冰心的感情生活十分的顺利,在认识吴文藻后,两人感情非常的甜蜜,没过多久两人就结为夫妇,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婚姻生活。对于三个孩子的教育,冰心与吴文藻都持有相同的态度,那就是不能够施加强压力,在孩子们的身上,对于不同的孩子培养的管道也应该不同。
主张母爱与童真的冰心认为,只有用心呵护孩子的成长,才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而冰心确实也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吴平,冰心也从未有过望子成龙的想法。一直以来冰心都非常尊重吴平的想法与决定,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而对于两个女儿,冰心也只是偶尔帮助她们改变自己身上的坏毛病。
三个孩子在冰心的细心呵护下,也都健康成长,顺利长大。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冰心可以算是非常超前的教育观了,并不对孩子做出过多的要求。
“风流浪子”吴平
吴平从小浪荡没有责任心,也不在乎身边的一切,他被捧着长大,是那个时代的风流浪子,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无疑也是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然吴平不听家中长辈教导,不与原定婚约的女子结婚,直到35岁才遇到自己的一生所爱陈凌霞,不顾宗教礼仪束缚,毁掉婚约与陈凌霞结婚,婚后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女双全真是幸福之家。
然这样的幸福没有让浪子吴平回头,他很快厌倦家中的平淡,想念外面的野花,不久有了外遇,陈凌霞这个传统的女子无法接受丈夫的三心二意,但由于思想传统碍于面子和家中一对儿女,将这件事忍下来,只是与吴平分居并未离婚。好景不长,年过半百的吴平再一次有了外遇,当时在国外照顾女儿起居的陈凌霞感到绝望,这个善良的女子再一次为了婆婆的名誉和身体忍了下来,但这多年不幸的家庭生活使得她患上高血压和癌症。
最后直到1999年母亲冰心去世,吴平更加的肆无忌惮,竟和自己的秘书在一起,而且毫不掩饰地在一起,这件事把陈凌霞直接气昏过去,这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卧病在床的陈凌霞向吴平提出离婚,而吴平因家中财产等原因拒绝,这让陈凌霞几乎崩溃,日日以泪洗面,她不懂自己的退步竟换来这样的结果。
孙子为何在其墓碑上刻上“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陈凌霞和吴平离婚之后,可能是受了打击,生活上各种不如意,然后郁闷成疾,最后就患了癌症。得了癌症是要花费很多钱治疗的,吴山就想去父亲那里要更多的钱,给母亲治病,但是,被父亲吴平给拒绝了。
吴山气愤难耐,一纸诉状把父亲吴平告上了法庭,这个官司一打就是六年多的时间,最终判处是儿子吴山输了这场官司。感觉无路可走的吴山,他的郁闷没有地方发泄,只好跑到自己的奶奶的墓碑上,写下“教子无方,枉为人表”这八个大字。
也许,在吴山的眼里看来,他父亲如今的德行,都是奶奶的过错,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导致了他有这样的气愤。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不快发泄到自己的奶奶这里。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他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她的笔名“冰心有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生平简介
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穿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耻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业深深影响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只有烟台是中国人的。父亲的话深深印在冰心心灵。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岁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栋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株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栋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1年,参加矛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歌《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1933年,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
1970年初,年届七十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相关的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冰心迎来了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医院;虽住院却仍一直关心社会:1998年水灾时她闻讯后捐出二千元,及后知道灾情严重,再捐出一万元稿酬到灾区;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忽然恶化,心跳加速血压偏低并有发烧,翌日下午女儿吴冰带同总理朱镕基亲来医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8岁。
冰心 - 家庭
长辈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福建长乐人。
冰心的母亲,杨福慈,福州人,书香门第。
兄弟
冰心的大弟,谢冰涵(又名冰仲)(1906年-1944年)。
冰心的二弟,谢冰杰(又名冰叔)(1908年-1986年),著名化工专家。
冰心的三弟,谢冰楫(又名冰季)(1910年-1984年),作家,海事专业教授。
丈夫、子侄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1929年与他结婚,育有一子两女。
长子吴平(原名宗生,1931年-)。
长女吴冰(原名宗远,1935年-)。
次女吴青(原名宗黎,1937年-)。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
1946年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回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一、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三、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四、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