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不渝的解释

忠贞不渝的解释,第1张

忠贞不渝的解释

[loyal;be unswerving in one's loyalty]

贞:意志或 操守 坚定不移 ;渝: 改变 ,违背。 忠诚 坚定 ,永不改变 忠贞不渝的八路军战士

词语分解

忠贞的解释 忠诚坚贞忠贞不渝详细解释忠诚坚贞。《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 国语 ·晋语二》:“昔君问臣事君於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 有所 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 不渝的解释 不改变。《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毛 传:“渝,变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

与明朝历史剧动辄廷杖、清朝宫廷剧动辄砍头不同,在热播剧《清平乐》中,屡屡上演的反而是臣子当朝驳斥皇帝的戏码。更奇怪的是,接下来的剧情既不是皇帝将大臣拖出去斩首,也不是扒了裤子打板子,而是或据理力争,或暗暗隐忍。电视剧中如此,真实历史中则更甚,且看正史中的几则有趣记载: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宋太祖年间的一天,宰相赵普要提拔一位官员,赵匡胤却不批准。于是,赵普的老毛病又犯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赵匡胤必须按例刑赏,不可掺杂个人喜恶。气得赵匡胤吼道:“你有完没完?我就是不批准,看你能怎么样?”赵普正色道:“刑赏乃天下人之刑赏,非陛下一人之刑赏,岂能因陛下喜恶而独专?”意思就是,刑赏是国法,岂能任由皇帝随心所欲一个人说了算?赵匡胤最终还是拗不过赵普,再次妥协了。(出自《宋史》)

(赵匡胤与赵普剧照)

宋太宗年间的一天,年方二十几岁的员外郎寇准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针砭时弊,与赵光义意见不合,争得面红耳赤。赵光义被气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转身要离开。不曾想,寇准竟然一把拽住了皇上的衣服,情绪激动地说道:“请皇上决其事,然后退!”意思就是,这个事你不给我个说法,不准走!看着寇准一脸的正气和死抓不放的手,赵光义拗不过,气呼呼地坐回了龙椅,真就把事情解决了才离开。事后,赵光义非但没有怪罪寇准,反而嘉奖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出自《宋史》)

宋仁宗年间的一天,谏院长官包拯与皇帝赵祯发生争执,由于情绪太激动,唾沫星子竟然喷了皇帝一脸,把我们的千古第一仁君气得直瞪眼,却也只是用袖子擦干口水,接着听包拯咆哮。原来,是宋仁宗想要提拔外戚张尧佐(张贵妃伯父),包拯却认为张尧佐无才无德,不堪重任,屡次上书弹劾。弹劾不成,干脆找宋仁宗当面理论。结果……额……确实有点太激动了……失态了。(出自《宋史》)

(宋仁宗与包拯剧照)

诚然,北宋的臣子,是史上最好的臣子,他们品行高洁,敢于直言犯谏,旷世能臣辈出,比如:赵普、寇准、包拯、王安石…… 他们学富五车,个个才华横溢,惊世文豪涌现,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

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就整体而言,北宋的皇帝也是史上最好的皇帝,他们大度宽仁,爱惜臣子、尊敬臣子,给了臣子最高的工资以及最广阔的政治舞台,使他们能够最大化施展才华。更重要的是,北宋皇帝从来不会滥杀大臣、侮辱大臣,给了他们绝对的自由和尊严。而这一切,都要从赵匡胤的“太祖誓碑”说起。

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便立下了著名的“太祖誓碑”,其中明确规定宋朝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同时,还立下毒誓:“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论》、《宋史》以及陆游的《避暑漫抄》对此都有详尽记载。

宋朝被称为“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宋朝的皇帝不是窝囊,而是恪守祖训,仁孝治国,宋朝的臣子不是不怕死,而是懂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于是北宋成为史上君臣关系最和谐的时代,一方面没有权臣架空皇帝,另一方面也没有帝王奴役大臣,真可谓是“君则敬,臣则忠”。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清平乐》中的北宋,皇帝宽仁,臣子贤能,是史上最美好的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96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