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告诉你:大学学风应如是!

豆瓣9.3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告诉你:大学学风应如是!,第1张

央视又有了新动静,央视出品,必是精品。

从《朗读者》《一封家书》再到《国家宝藏》,纪录片和综艺承包了豆瓣的所有的好评。

这次的纪录片只有五集,但是一经播出豆瓣评分就飙升至93,并且承包了观众一年的泪点!

这部纪录片就是《西南联大》。

央视这部纪录片的出品,再次让我们明白,什么叫“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只谓者,有大师之谓也”。

《西南联大》

有印象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在**《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正是就读于西南联大。

也正因为《无问西东》的好评,这部**也被称为清华大学的宣传片。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部**,西南联大,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从《无问西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南联大学风。

正在上课,敌军来袭,同学们只能带着课本跑到防空洞去,或者到隐蔽的地方继续学习。

雨天,听不清讲课老师在讲什么,所有人静坐听雨。

然而,就是这么一所在战火中仓促成立,连校舍都建不起的学校,却在建校这8年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这所学校简直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西南联合大学,现代人多数没有听说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在长沙成立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但不久后,日寇逼近长沙,临时大学只能分三路西迁昆明,一路风餐露宿,历经磨难,200名师生行程3200多里,横穿湘黔滇三省,历时68天,终于抵达昆明。

更牛逼的是,从长沙到昆明,所有师生,完全是 徒步从长沙走到昆明!

张雪峰讲西南联合大学的迁校史

然而,抵达昆明只是一个开始,那时的西南联大没有校舍,只能在租借的民房、中学、会馆中上课。

直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抵达昆明后,校长梅贻琦立即请两人设计校舍,两人加班加点设计出的图纸,却因为学校经费的问题,一改再改。

从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成了土墙!

校舍最终还是茅草屋的样子。

但这不影响办学。

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三校的校长梅贻琦,蒋梦麟,以及张伯苓共同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领导校务。

一所传奇大学的序幕,就此拉开。

因年纪最小、清华的经费较多,规模也最大,所以清华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事物中出力最多。

行事稳重,不偏不倚,哪怕在日军飞机轰炸时,都能保持着文人的儒雅;但在大事决断前,他利落干脆。

所以,同学们都愿意“拥护梅校长”。

虽说是梅贻琦出力最多,但三位校长团结一心,从未因个人利益以及各自学校的利益红过脸。

更为传奇的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师资水平,是如今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达到的。

据统计,194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179名教授和副教授,其中156位有留学经历。

所有的教授学者在西南联大之前都有着丰厚的家底,但在西南联大,他们都是穷人。

校长梅贻琦,为了补贴当时教师们的生活,几乎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堂堂校长,每逢过节,只吃得起一碗菠菜豆腐汤;

著名作家朱自清,有次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联大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后,扭头便走;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了给妻子治病,又怕给学校抹黑,每天装成乞丐,跑去菜市场捡没人要的剩骨头为妻子熬汤。

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资料记载,当时的联大学生, 穷得连抢劫犯都懒得多看一眼。

校舍是茅草屋,每到下雨时,上铺同学便不得不撑开雨伞,以免雨水从日益增宽的茅草空隙中落下来;

学校经费有限,学生每读完一年课程,便把教材转让给下一班学弟学妹,同时再跟学长学姐借要用的书。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学习热情都没有被消灭。

“安静书桌”的稀缺,国破家亡的愤恨,都让当时的学生们对知识更加渴求。

而共同的战争经历和艰苦岁月,也让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

陈岱孙回忆说: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批师生共同铸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这批学生,其中有吴大猷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他们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有邓稼先,中国两弹元勋!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感谢吴大猷教授的教诲

82年前,炮火连天中的西南联大告诉我们,大学学风应如是!

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就让生命掷地有声!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而如今,却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

我们可以安稳的活着,可再也不看不见西南联大这样的学风了。

大学生在课堂上昏昏入睡,攀比物质的奢靡已经成为风气,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已然成为笑话。

偌大的世界,再也摆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

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永葆初心,但希望你,能坐在安静的课桌上,完成自己的学术梦想!

《冈仁波齐》很好看,在好莱坞席卷中国院线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导演长脸;在冯小刚说“垃圾**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观众长脸。

下面来说说这部片子好在哪里。

——————————————

《冈仁波齐》好就好在:片子讲的是一件很高级、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感动”。

不自我感动成就了《冈仁波齐》。故事讲的是:11个藏民组成了一支朝圣队伍,从西藏芒康出发,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在拉萨打短工挣够路费后,又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神山冈仁波齐。

(芒康县到拉萨1200多公里,从拉萨再到冈仁波齐也1200多公里,漫漫朝圣路2400公里)

全程2400多公里,这11个藏民全程通过磕长头走完。从影片中可以看到:磕长头就是走八九步,一个重重的匍匐全身磕倒在地,然后再起身再匍匐……

朝拜的途中,运输生活用品的拖拉机坏了,男人们拉着拖拉机的车厢走一段距离,放好车厢后,再折返回去磕长头。

(《冈仁波齐》剧照)

这样的行为震撼吗?震撼,这样的行为有感染力吗?有感染力。但对于磕长头的藏民来说,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不会被这样的行为“自我感动”,也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洋洋自得。

对于他们来说,磕长头是为众生祈福,是很好的事情。

而影片厉害也厉害在:没有刻意渲染这个过程的伟大,相反地,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把这个过程很平淡地描述出来。导演没有猎奇的心态,而是用一种记录生活方式的手法来表达,不求自我感动,也不求感动观众。

(朝圣队伍里的一个青年在拉萨的一个理发店理发)

这些情节充分显示了导演的克制:朝圣的队伍出发前去买鞋,也会在买鞋的时候砍价;磕长头的手板坏了也只是随便找一块木头做个新的;路上遇到一户老人家家人去磕长头了,朝圣队伍帮助他耕地犁田;路费不够了他们就在拉萨打短工攒钱……一切都理所应当,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丝毫“自我感动”。

就像导演张扬自己说的:当你安静地观察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意思的不是戏剧性的大起大合,其实就是日常的四季变化,通过这样一个村子,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生宽慰的东西。”

那么,不自我感动,最大程度减少戏剧冲突的《冈仁波齐》是一部平凡的**吗?当然不是,它恰恰符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质。

(穷困潦倒的屠夫通过磕长头赎去自己杀生的罪孽)

不自我感动,不想感动观众,把本来很艰难、很痛苦的2400公里磕长头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恰恰是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在看**的时候,你会被这种“信仰的力量”所震撼。看了**你会明白:信仰赋予一个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仅凭自己的内心,就足以定义幸福之所在。

(影片110分钟,杨培老人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去世,几个喇嘛给他超度)

这群朴实的藏民,就是因为自己内心觉得“磕长头好”、“磕长头能赎清罪孽”、“磕长头能受到神灵保佑”,所以,他们所有的遭遇都是幸福。即便一起同行的杨培老人在马上到达终点前去世,大家也觉得“能够死在神山脚下,这是他的福分”,没有丝毫悲伤反而很幸福。

(《冈仁波齐》剧照)

——————————————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藏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是一种修行,我们这些人在北上广的格子间里点灯熬油、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也同样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不必慌张,也不必心急,内心安处就是幸福所在。

如果说这部影片可以指导你的人生和信仰,那也不现实,但它一定可以告诉你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关于幸福的注解。

(导演张扬在西藏)

导演张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

——————————————

再来说说这部影片所产生的争议。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猎奇,摆拍。需要指出的是:这确实不是一部纪录片,真正的朝圣道路,不会刚刚好经历车子坏了、婴儿出生、发生山崩、老人去世……这些突发事故,却又正好没有完全中断朝圣之路。

导演自己也承认:是将好多个人的经历,从600个小时的DV纪录片里,抽离出来的这些故事,再把这些故事编排成一个整体。

(西藏的壮观风景)

许多人觉得信仰、神秘的西藏因此而“被消费”。我想说的是:西藏、信仰,以及所谓的“神秘”,早就不是藏在大昭寺里的宝物,不被世人所见,相反的,通过这些所谓的信仰、神秘来装X,秀逼格的人成千上万。《冈仁波齐》以呈现一种生活方式的心态来表达和记录,已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尊重。

(磕长头遇到绕不过的水洼,就从水洼中磕过来)

在这部片子里,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实处理,很少出现近景和特写,基本都是远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克制和理性。这在充满导演个人表达的艺术片门类里边,已经难能可贵。

但是,平淡并不代表平庸,将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自然地融入这段朝圣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马上就要迎来小长假了,如果没有想好出去旅游,不妨选几部影片和家人一起看吧!我整理了“精选30部纪录片家人和孩子一起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对孩子来说,

 好的纪录片,

 是一扇看世界的窗,

 《地球脉动》《微观世界》《美丽中国》,

 ……

 假期的时候,

 不妨放下手机,

 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纪录片。

 了解自然奥秘,

 增长人文见识,

 提高审美情趣。

 《地球脉动》

  BBC制作的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记录片。通过三种动物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下迁徙的经历,唤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对抗全球气温变暖。

 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涨落及其周边赖以生存的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看到了罕见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猎食的珍贵画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鹅、北极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严苛情景,也见识了生活在大洋深处火山口高温环境下的惊奇生物。

  这部记录片被誉为“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是一部最感人的生态记录片。此片除了可以让孩子见识到这个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美丽,也可以引起孩子对环保的思考。

 《美丽中国》

  本片由CCTV和BBC联合摄制,历时4年,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拍摄,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从长年积雪的高海拨山区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浩瀚大地到碧海蓝天。

 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种特质的地貌,哺育着各族儿女,也孕育着各类珍奇野兽,奇花异草。这次,通过镜头,我们去探访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美丽奇景。沿着长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云南的热带雨林,寻找亚洲野象、滇金丝猴;来到青藏高原,奔赴内蒙草地,攀爬山脉,眺望西部边陲。这里,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丽中国。

  锦绣中华,大好河山,值得让孩子去一一探索,这部记录片,可以让孩子发现中国的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试着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时间的风景》

  浩瀚的星空,数亿个星球缀满夜空,争先闪耀着璀璨的生命;高山之巅,光影变幻、时光更迭、城市的光芒荟成一条条闪耀跳动的光芒线,大地以谦逊广阔的胸怀拥抱迎接着天空。

  在宇宙高速激昂的运转节律中,我们亲近每一条河流、山谷、洞穴、感受宇宙的脉搏律动,归依永恒的时光怀抱。每一次日出,都带来力量和勇气;每一个夜晚,都让心灵沉静;云朵的湮灭变幻让心灵历略时光的悠远。

 这部记录片,除了让孩子学会欣赏宇宙的动态之美外,也许能唤起孩子对哲学的思考,重点是,要带着好奇与探索之心去欣赏。

 《微观世界》

  微观下的虫子世界,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自然界无法向人类诉说的道理。在这里,平时令人“恐怖”的虫子门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

  当你近距离仔细察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原来这么光滑;相互依偎的蜗牛温馨得赚人眼泪;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他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天牛就像公牛一样在互相较劲。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即使渺小,虫子们依然认真过活。大人与孩子都应当学会安静地倾听它们的呢喃~学会珍惜每一天!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片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该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匠人精神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这种精神正在渐渐失去。文物的修复,不只是为了修复一件死物,而是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我们的孩子,应当了解传承的意义所在。

 《帝企鹅日记》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记录长片。在这部片子里,一向给人滑稽、可爱等印象的帝企鹅为了繁殖表现出了不为人知的坚强。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一切都那么令人沮丧。生命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生命,也从来没有如此有尊严。

 《迁徙的鸟》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木头木脑,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

 当鸟儿用羽翼去实现梦想,翱翔在我们永远无法凭借自身企及的天空,人类又该赋予他们怎样的赞叹呢? 我们不是在看**画面里的鸟儿们迁徙,而是自己在和它们一起飞越千山万水,一起扇动着双翼在天空中赶路,跟着鸟儿实现梦想。

 《深蓝》

  BBC拍摄的《蓝色星球》系列记录片之一,影片围绕一只名叫深蓝的抹香鲸展开了深海的故事。剧组人员潜到海洋5000米深处,用清晰绝美的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各地大约200个不同地方的海洋生命,展现了奇幻耽美的海底奇观。

 蔚蓝清澈的海水,灵动的海洋生物,每个画面都是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观。让人深深地被吸引,忘却喧嚣的城市, 沉浸在蓝色的海水中,与神秘的海洋生物一起在深蓝中自由畅游,心灵也被海水冲刷的干净透彻。

 《大象进行时》

  这是一部有关大象的纪录片,从象的历史进化过程到目前亚洲象的生存现状。通过亚洲人象文化、象文明、象人故事以及泰国、苏门答腊、中国云南等地的人象冲突,全面展示了亚洲象的进行时态,揭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人、象与森林三者的关系,探索人、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人和自然总是这样充满矛盾的共生着,但是我们离不开彼此。

 《蒙哥》

  这是一部童话一般的记录片,2008年东京国际**节丰田地球奖特别奖。片子讲的是一只猫鼬家族新出世的小成员科洛,它的家族在动物王国里并不强大,猎鹰、毒蛇以及其他大型动物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它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来。科洛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最终成长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唯美的画面加上非洲原始的音乐,为我们谱写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无数生灵遵循着大自然优胜略汰、弱肉强食的法则,顽强地度过每一天。

 《自然世界:大熊猫缔造者》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频临在灭绝边缘的神奇物种,虽然他们行动迟缓,繁衍条件十分苛刻,但是这个物种却有着古老的历史,人们难以相信,为何这种在进化学上没有任何优势的物种能够生存至今。

 这部片子带我们来到四川的熊猫基地,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憨态可掬,惹人怜爱的熊猫们,并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基地的历史和他们史诗般的职责。

 《故宫》

  这部记录片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人类星球》

  仍然是BBC出品。这部记录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8集节目分别探讨极地、山区、海洋、丛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类活动。世界一流的自然与人类专家以及摄影师,从空中、陆地和水下抓拍珍贵镜头。BBC摄制组前往世界80个地方,抓拍了从未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过的罕见精彩的人类活动。

 《冷血生命》

  这部片子运用最新科技,将异常特别、前所未见爬虫行为钜细无遗地呈现观众眼前,推翻冷血生物缓慢、独居、原始印象,揭示他们如恒温动物般激情、群居、复杂、热情一面。这部记录片将彻底改变观众对冷血动物的看法,给大家一个全新、暖心的感觉。

 《与巨兽同行》

  继《与龙同行》和《与野兽同行》之后,BBC制作了这套史诗式作品,揭示几亿年前的进化历程 - 它们都是最古怪,最凶猛和最成功的动物。以最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研究,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些既真实,又古怪精奇的恐怖生物。

 《猫咪物语》

  富士电视台摄制组走遍全国各地,寻找那些与人类相互共存的可爱猫儿。

 北海道农场的三兄妹,清晨时光或趴在牛背上休息,或小酌刚挤出的牛奶,惬意舒适;宫城县田代岛,爱猫的人们将这里变成猫的天堂;唐人街内,呼呼大睡的强朋,成为人见人爱的招财猫;下半身瘫痪的猫儿平藏,坚强地行走世上,感动无数的人;茨城县牛久市,生活在殡仪馆的咪与老爷爷一起念经;不知老奶奶已经去世,小白每天等待老人的归来,流浪在市井街头。此外还有许多身怀绝技的猫儿,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感动……

 《萌宠成长记》

  这部记录片使用了先进的设备,并借鉴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手法,每一集跟随三组初生的小宠物来记录它们的生活,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和睁开眼睛,再到断奶和离开母亲照顾的心酸时刻,全程见证一只小萌宠的成长过程。在众多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社科人文纪录片中,该片无疑是一道清新可人的餐后甜点。

 《航拍中国》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

 这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出品,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每集选取各省市区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历史、人文、自然和现代景观,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熊世界》

  迪士尼公司旗下专门摄制自然纪录片的子公司迪士尼自然推出的又一力作。影片追踪纪录了一个棕熊家庭在一年四季变换中的生活点滴。在冰雪初融的阿拉斯加,棕熊一家从冬眠中醒来,走出洞穴面对严寒,两头新出生不久的小熊在父母的带领下学会了不少生存的本领。

 这部片子熊物形象刻画鲜明,一路历程一路行,熊娃与熊妈的亲子故事随着三文鱼流淌盛夏又入寒冬。这是一部温情记录片,迪士尼出品,也很适合孩子观看。

 《熊猫宝宝》

  Steve Leonard 做兽医已经20多年了,但从未见过熊猫。经过5000公里的长途旅行,他来到了中国四川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见到了熊猫,并且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刻——一个熊猫宝宝的诞生。他伴着熊猫宝宝从新生儿到渐渐长大。通过Steve,我们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熊猫的秘密。

 这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狗的秘密生活 》

  这部记录片能让你更加了解你的狗并更爱他们,你甚至可以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世界。聪明的史宾格,呆萌的拉布拉多,矫健的哈士奇,憨态可掬的哈巴狗,每只狗狗都能融化你的心。狗狗如何看待世界,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它们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能力?

 看完之后,也许你会发现,狗狗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留住手艺》

  留住工匠之间的韵律,留住日常物件表面的余温,留住每一双手的创造冲动,留住与过往生活的精神对白……手艺的历史,流程,材质,还有手艺人的手艺人生。片子想表达的,依然是传承。

 《南太平洋》

  BBC出品。南太平洋的海洋天堂,无尽的蓝色,美到让人窒息,脆弱到让人动容。摄制队于不同岛屿发现了南太平洋一系列令人赞叹的自然景观,包括难得一见的海底火山爆发、壮丽的宝石珊瑚礁、虎鲨猎获信天翁的一刻以及能撕开椰子的陆上巨蟹……看似平静的蔚蓝大海里,存在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大唐西游记》

  公元627年初秋,27岁的僧人玄装混在一帮逃难的灾民之中离开了家乡,独自闯进危机四伏的戈壁,他怀着无限的虔诚,游历108个国家,终于来到了印度——这个佛教徒心中的圣殿。就这样,早在1300多年前,玄装就徒步丈量了后来的丝绸之路

 《西游记》的史实版,神话与历史完美结合,将玄装法师的西域之行娓娓道来。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震撼的教育之行。

 《可爱的动物》

  1975年金球奖最佳记录片。南非著名导演Jamie Uys的这部纪录片由西至东介绍了纳米比亚沙漠中的红白沙漠、绿洲与卡里哈利沙漠中的动物居民。

 导演以愉悦的心情、平等的心态展示了狒狒家族的沙上杂技、被未婚妻强迫返工的织布鸟小伙子、吃下了腐烂发酵果实导致醉酒的动物们……同时亦有严酷干旱季节中自然淘汰的伤感段落——鹈鹕父母们不得不抛弃尚未学会飞翔的子女,龟裂的地面上留下一行行干瘪的幼小身体……

 影片自始至终有巧妙配合交响乐的动物行为剪辑,或灵动或诙谐,辅以动画等手段将非洲沙漠的动物天堂一面介绍给喜爱动物的观众们。

 《汉字五千年》

  中国文化如此璀璨,汉字就像是历史传承中印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深深的记号。这片记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以时间顺序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被称之为艺术的文字,并且也是唯一一种从古演变至今从未断过的文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字如其人。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使汉族成为汉族,使中华成为中华。当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静下心来,拿起毛笔,写上古老的汉字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所得的。

 《自然世界:海獭的百万宝宝》

  BBC自然世界系列记录片。海獭妈妈与初生的海獭宝宝,住在美国加州海岸、富豪游艇的集中地。对人类来讲,它们住在豪宅区,好似活在天堂;然而在这个「富豪水上公园」之中,对野生动物来讲,其实是暗藏危险。在未来的六个月时间,这只刚出世几天的女海獭BB,要跟随海獭妈妈学会觅食,以及如何与人类共相处

 《企鹅群里有特务》

  为了贴近拍摄到企鹅真实的生活状态,BBC摄制团队别出心裁,派出“特务”混入企鹅的队伍里。企鹅们跟企鹅形态的机器人互动十分有趣,旁白也充满了童趣。在镜头中,观众得以再次见证帝企鹅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这一壮丽而又严苛的重要阶段,见证了洪堡企鹅卖萌耍宝的各种可爱瞬间,当然也从“企鹅蛋”的视角陪同小家伙们恣意疯狂了一下。

 影片几乎没有让人揪心难过的镜头。不论是暴风雪中孤独行走的帝企鹅,还是在海狮群中勇敢穿梭的洪堡企鹅,或是那些差点被天敌掳走的小生命,每每总能化险为夷,在影片中都有令人欣慰宽心的结局。企鹅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着并且繁衍后代,让人感动之余,也深受鼓舞。

 《超萌动物》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令人惊叹的动物,然而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些非常特别。我们喜爱它们的大眼睛或者毛茸茸的脸庞;我们也为它们发出的声音以及他们挪动的方式而倾倒。这部记录片试图揭开为何我们会对这些动物有着强烈的情感的原因。

 《森林之歌》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摄制组从2003年开始,历经艰辛与危险,赴西藏、新疆、华北、秦岭、云贵高原、东北、海南、福建等典型林区,拍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精美画面。节目论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关系。

 这么多好的记录片,值得收藏起来跟孩子们一起慢慢看!

最佳答案

战神再现 甲贺忍发帖 赤影 生死格斗 忍者小英雄 《RED SHADOW 赤影》(2001年) 改编自 横山光辉 的漫画作品《面の忍者 赤影》 剧情简介: 为了世界的光明,赤影成为了影子武士。 在战国时期的骚乱中,赤影担负着成为影子武士一族首领的命运。 赤影为了和平而战斗着,然而,到底是执行影子忍者的使命,还是接受当权者的命令,赤影在夹缝中痛苦着挣扎,企盼能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忍》(shinobi) :日本松竹映画2005年重点推出的**,改编自著名推理小说家山田风太郎的代表作《甲贺忍法帖》,影片讲述了发生于两大敌对忍者家族中的爱恨情仇。《忍》是一出集武打、情爱以及动画特技为一体的**,具有相当的看点。影片由日剧小天后仲间由纪惠(25岁)和人气俳优小田切让(28岁)联袂主演。片中重金打造的日本忍术酷炫特效,精湛重现正宗忍术奇幻对决,影片中的每个忍者都拥有着惊人的特异功能,精采而刺激的忍者奇特超异能武技,搭配炫幻动作特效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另外色彩鲜明、美丽如画的**场景,以及日本人气歌姬滨崎步亲自跨刀主唱主题曲HEAVEN,绝对会带给影迷们最震撼的视觉飨宴!《焦点娱乐》取材于日本二区版+OST。FA-0168《锅盖头》(Jarhead) :改编自安东尼·斯沃夫德在海湾战争中的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中生活的自传回忆录,《锅盖头》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销量榜,连续9个星期成为最畅销书籍,这本自传回忆录被称为关于军中生活的最佳书籍和自传之一。影片表现了被严重英雄主义化的美国大兵在战争时的胆怯和迷惘,而且不乏戏谑调侃、黑色幽默的风格,导演门德斯尽量避免了政治色彩的出现,士兵们在战争前的背景被极力减弱,有关主人公童年、成长阶段以及从战场回来后发生的事全被拿掉,作为门德斯的第三部作品,这也无疑是他最有野心的作品。影片的表演无懈可击,尤其让人咂舌的是盖伦霍尔,这个凭着《死亡幻觉》的出色表演成为新一代实力偶像派的小伙子,今年无疑攀上了又一高峰,《证据》中的狂热数学学生,《断臂山》中的同性恋牛仔,加上本片中绝对主角的愣头青,帅气的外形和绝对出色的演技,或许能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有所斩获。 忍者神龟 吴宇森双管齐下《忍者金》 创业五十周年,忍者**——东映日二版《赤影》 赤影忍者 阴守忍者 百人斩少女3赤裸忍者 死亡忍者 鬼脚忍者 《忍(甲贺忍法帖**版)》 忍(SHINOBI)的故事描述1614年德川家康主宰天下期间,两个长久以来处於敌对的忍者村落—伊贺与甲贺,为了维护彼此和平,双方祖先订下了条款协议和平共存。两个忍者村落的个别继承人胧(仲间由纪惠 饰)与弦之介(小田切让 饰)在偶然不知彼此身分下坠入情网,但悲惨的宿命却正等候着两人。德川为了确实掌握政权展开政治密谋,挑起两边村落的冲突对立,进而消灭对方的种族。两边分别各派出五名的忍者进行对战,十名忍者个个身怀绝技,更拥有特殊的超能力,将开始一场生死大对决,此时胧与弦之介将被迫成为敌人,两人必须在爱情与家族使命之间做出选择……。

车窗外的风景如退潮时细碎的波浪,波光粼粼。旅人披着时光,被拥为自己的帝王,脚下的路和生命的节律一样在呼吸里自然形成。在中国,公路的触角四通八达,塑造着高原、湿地、冻土、山川、湖泊、沙漠、农田和城市日新月异的模样,也沟通着天南海北的人间悲喜,而这些人与景则见证了条条大路的斗转星移。

公路纪录片如同它要记录的旅行,赠予观影者的不只是新的景物,更有新的目光。镜头打捞的不仅是风景,还有日常生活里深潜而沉默的爱。随着纪录片动身上路,观众总能被跃跃欲试的生之意志、未知的使命召唤和不期而遇的诗意瞬间捕获。

做内心世界的地理学家

《大美中国路》中的每个人都似箭一般飞往未知的前方,对于一直在路上的人来说,旅行是一种方法和追寻,能在生活的背面勾勒名为自我的面具轮廓。第一期的主人公是中国第一个以合法手续自驾环游欧亚大陆的廖佳。她自驾二十五年,五十二岁依然潇洒如初,在公路的舞台上贯彻从高中就开始的对地理的喜爱。

她直言自驾的魅力在于自由。这种自由是学会与己为友并享受孤独的终生浪漫,是海阔山高任我行得无拘无束,是五湖四海皆知己的豪情蜜意。

《大美中国路》剧照

纪录片里,廖佳对新疆G30高速路段的偏爱除了来自被称为“一桥改变新疆命运”的果子沟大桥,还来自老朋友哈萨克妹妹和马迪古丽一家。老朋友们听闻廖佳的到来四处传话,库尔德宁牧民唱着“我们都是一棵扎深根的大树,和树枝一样,永不分离的大家庭”,换上节日盛装,手拉手跳起舞来,舞步轻盈,像马队里奔腾的骏马,像草原上欢跳的羚羊,像雪山上翱翔的鹰。

《大美中国路》剧照

土地与人共同组成了廖佳心中的中国风景公路。自2007年开始,她着手建立中国的风景公路数据库,用她二十多年的经验去帮助人们打开路网的不同支线,包罗万象又与众不同。目前数据库已经覆盖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地区,但廖佳仍在路上,体会过自由的人也不吝于分享,“ 旅游 是种体验,我觉得我这个线路能够让大家,有一些小小的愉悦和幸福,这个就很好了”。

不断有人沿着廖佳留下的足迹 探索 自己的世界边界,生命不息,步履不停。 但更多的人是将旅行视作生活的暂停键或一次焕然新生的体验卡。专注于二手车的自媒体工作者李乐皓就是这样带着与自己有多年隔阂的父亲,踏上了G318这条川藏公路。陌生的环境刺激着新的关系,跳出礁石暗藏的生活环境,父子二人紧张已久的关系获得修复和新生。

《大美中国路》剧照

公路行让父亲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色,目睹了儿子真正的成长,也让儿子获得了在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以外的的满足感。彼此在新的交流环境中撞见了对方以往被忽视的模样。上路有时是为了跳出日常,但它也会反哺生活。

旅途可以是生活的飞地,旅行却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对内在世界的审视和对新的关系的追寻,是去成为内心世界的地理学家。

物的果壳与生活经验的辎重

除了人的故事以外,纪录片《大美中国路》讲述了与公路相关的物的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 汽车 ,它是人的延伸,是旅途中移动的家。更重要的是,打开一位自驾者的车厢,帐篷、望远镜、炊具、收纳袋、燃具、摄影装备等等,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旅人在果壳里也能坐拥宇宙。

这些物并非简单的容器,每一处都是人自我意识的表达,是生活经验的辎重。李乐皓走入二手车行业就受儿时父亲维修计程车的影响,精密的机械和复杂的按钮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那时的计程车多是捷达牌,皮实耐用,这让他决定上大学为自己买的第一辆车选捷达车,儿子降生也特意取名“捷达”,寓意 健康 长久。

#与公路相关的物

这些物并非简单的容器,每一处都是人自我意识的表达,是生活经验的辎重。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买车是件重要的事。这笔不小的开销往往寄托着许多人对美好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畅想,有人一次次回到起点,有人不断寻找新的终点,车是心灵出逃的载具,也是抵达希望的可能。

一辆车的背后总有一段回家的路。纪录片里,贵州“的哥”汤永明凭借在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上一箱油跑1952公里的记录一鸣惊人。此后又逢贵阳村村通公路,汤永明决定继续与路为伴,不转行。

《大美中国路》海报

这次他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公路建设,当起 汽车 维修厂老板的同时,向其他的哥爱心推广 汽车 节能,并传授柴油车维修,还参与了“送抗战老兵回家”的公益活动。汤永明认为,修车是一个很平凡的事,但所有的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公路是他逐梦的引力, 汽车 则是世界缩影与内心广阔所在。

一条公路,是“走出去”,也是“引进来”,犹如冷暖流交汇的渔场,漫长广阔的公路上动人的故事在不断涌现。在《大美中国路》的最后两集里,美国人林登自1984年来京留学后,在中国走访村寨三十年。2004年,林登在云南大理修缮了一座老宅,经营着乡土中国与环球世界的沟通窗口。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则高兴于公路将生命线延展至更远,救援车不再难于无路可行。公路同 汽车 、繁星和生命分享自己的命运,见证了人间的悲欢喜乐。

《大美中国路》剧照

何为大美中国路?纪录片在每一集最后借不同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许可以借用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公路纪录片的遐想

作为一部介绍中国公路的纪录片,《大美中国路》的独特之处自然是每集的主人公—— 中国公路

超越500万公里的旅程如何抵达屏幕前的观众?纪录片举重若轻,“大题小做”,将这个看似有些过于宏大的题目巧妙地串进了人与景的陪伴中。

每集二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长犹如轻装上阵的背包客,邀请观众来一趟影像世界里的说走就走的旅程。在纪录片的这五段旅程里,中国公路的美在风景更在心景,蜿蜒前行的异域之路是美的,十年如一日接送孩子的陪伴之路也是美的。所有的细节被公路串联,像云霞满天的织锦,斑斓灿烂,层层叠叠,彼此相连。

《大美中国路》剧照

而对于观众而言,雪山皑皑,江河滔滔,月光皎皎和日常生活很美,但纪录片的意义还在情节之外。《大美中国路》提供了一种生活的遐想。它既鼓励人们去建立生活的附近性,发现社区周围道路的变化,重新想象生活。它也用超然而不煽情的姿态,去呈现远方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公路纪录片替暂时无法出行的观众上路,是观察者,是领路人,是见证员,也是参与者。它告诉屏幕前的观众,你并不是孤军奋战,只是你的同伴在远方,在路上。也许旅途并无那么多恍然大悟,焕然新生,可是只要动身,依然有风景在召唤。

德国纪录片导演赫尔佐格曾说,如果他开**学校,学生入学的首要条件不是考察理论知识或拍片技能的多与寡,而是一段五千公里的徒步旅行和一本厚厚的旅行笔记。这意味着一部纪录片想真正进入他人或他物的存在深处,需要经验的穿透。

#中国公路的美在风景更在心景

一部纪录片想真正进入他人或他物的存在深处,需要经验的穿透。

《大美中国路》是腾讯新闻谷雨影像和捷达联合出品的系列公路纪录片。

《大美中国路》剧照

陌生的面容,在渺无人烟的荒野遇见风雨的典礼,头顶的太阳与迎面的风,回归人声鼎沸的闹市所察觉到的微妙差异,这些经验像坚硬的矿物记忆着旅途的变化,透过影像,散发着生命的热度和气息。

《大美中国路》记录的故事也是如此。纵横交错的公路像毛细血管,四处蔓延,通往这片富有生命力的华夏土地的各个角落,一切人与事在上面交错如云锦,似流星飞奔,又似天河摇曳。天地大美,四时序列,万物荣枯,永远交织,以至于无穷。

作者:Lou

1、纪录片《最后的漂流》介绍。2006年,他与朋友成立“漂流中国”项目,带城市里的中国人去看中国的江河。他把项目命名为“最后的漂流”(LastDescents),因为在很多河流里的第一漂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漂,长江上游林立的水电站形成了许多高峡平湖,常人已不可接近。“那时,我才知道中国人与自然江河的距离有多远。”他后来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大川”。2007年,他开始带中国人去漂澜沧江、怒江,旅程短则几十公里、长则百余公里。

2、文大川——中国漂流第一人。美国漂流专家,漂流中国创始人。参与长江源头、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等河流超过20000公里,带领超过500位中国人探访自己的母亲河;并带领《中国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央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BBC、LonelyPlanet等媒体通过漂流的方式了解中国自然江河的状况。

3、文大川每次带的人并不多,有时是三口之家、有时是20多人的团队。他希望通过漂流这种生活方式,把江河和大自然的壮美与更多人分享。“徒步的时候,你自己在动,自然也在动,会很累。一下水就会感到,这个地区真是有生命的,我可以吸收这个力量,把这个力量带回城市。把自己充满,让大脑慢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22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