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以下公主各是什么朝代的

想问问以下公主各是什么朝代的,第1张

1~金城公主是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亲生,她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贤,和中宗李显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尺带朱丹的妻子金城公主是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的侄孙女,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是金城公主的叔叔,李隆基比尺带朱丹长一辈,如果跟着金城叫,他应该叫叔叔,但是他所说的“外甥”是从文成公主就是颂赞干布的妻子那排辈叫的,因为唐朝是文成公主的娘家,他作为文成的晚辈自然把唐朝皇室当作舅舅家
尺带朱丹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就是说,本来外甥我就是皇帝舅舅家的亲戚,现在又娶了金城公主,于是就和为一家了。
其实从松赞干布算,尺带朱丹是松赞干布曾孙的儿子,比李隆基低两辈,比金城还小一辈。
2~乐昌公主�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
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
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
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
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
乃题诗曰:��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
陈氏得诗,涕泣不食。�
素知之,枪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
氏为诗,曰:��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 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3~宁国公主
在我国西部一带,活跃着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回纥,即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远祖。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队一败涂地,无力收复失地。回纥可汗派太子叶护与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宁国公主的哥哥)在甘肃歃血为盟,约为兄弟。回纥骑兵勇猛无比,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很快收复了东都洛阳。
756年,唐肃宗李亨正式即位,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回纥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答应将女儿宁国公主嫁之。
自西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来换取边境暂时安宁的妥协政策后,一大批公主含悲远嫁,在这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多只是宗室女或者宫女,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的,却只有唐代,宁国公主大概就是第1位吧。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次女,在肃宗的7个女儿中,容貌最为出众,她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不幸两个丈夫都先后死去,公主还没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醒来,就被选定和亲。
到了出发这一天,肃宗亲自将女儿送至陕西咸阳市,在那里设宴告别。宁国公主根本无心下咽,她哭着安慰父亲:“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也十分伤心,流泪送走女儿。
宁国公主到达回纥,可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封宁国公主为新王后,并派王子率领骑兵继续帮唐天子平叛。
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可汗便去世了。回纥人按本国风俗,准备让宁国公主殉葬。在此生死关头,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公主的威严与镇定,她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现在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是不应该为可汗殉葬的!”国人见公主言之有理,只好做罢。不过,为了照顾回纥人的情绪,宁国公主也用刀划面,自毁容貌,痛哭流涕。
一年后,因宁国公主没有子女,新可汗允许她返回长安。
宁国公主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家乡,喜极而泣,毕竟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数啊。关于她回国后的生活情况,是否再嫁了人?死于何年?史书都没有记载,可以推测的是,她是在富贵和平静中走完余生的。
宁国公主算是和亲公主中的幸运者。
4~永泰公主。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她只活了十七年。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
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
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
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
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这年是公元701年。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
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中宗李显复位登基。
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
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扫开随着历史的灰尘,摒尽远去的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66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