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的中期经过是怎么样的?

襄樊之战的中期经过是怎么样的?,第1张

襄樊之战的中期经过是怎么样的?详解襄樊之战

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都,与贼军临近,打算迁都避其锋芒,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对曹操说:“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拒绝通婚,孙权因此很恼怒。及至关羽进攻樊城,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我大军昼夜乘船溯长江而上,趁他的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擒获。”

于是,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则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返回,暗中与他进行策划。同时,陆逊至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深深地自我谦恭,表示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的前程。关羽因此感到很安定,不再有疑心,便逐渐撤出防守的军队赶赴樊城。陆逊把全部情况向孙权作了回报,陈述可以擒服关羽的战略要点。

关羽得到于禁等人的军队数万人,粮食不足,军队断粮,便擅自取用孙权湘关的粮米;孙权闻知此事,便派兵袭击关羽。曹操出兵汉中时,派平寇将军徐晃驻屯宛城援助曹仁;及至于禁兵败,徐晃向前推进到阳陵坡。关羽派兵驻扎偃城,徐晃军队到达后,通过隐秘的小径围绕偃城,掘一道长壕,表示要截断关羽守军的后路,关羽守军便烧毁营盘退走了。

徐晃占据偃城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曹操派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的军事部署,和徐晃所部一同前进,而其余的救兵尚未赶到。徐晃率领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解樊城之围,而将领们却呼叫着责备徐晃,催促他去救曹仁。

赵俨对将领们说:“如今贼兵已经将樊城紧紧包围,水势仍然很大,我们兵力单薄,又与曹仁隔绝,不能同心合力,这一举动恰会使城里城外都受到伤害。如今不如向前靠近关羽的包围圈,派遣间谍通知曹仁,使他一齐发动,一定可以打败关羽。假如有迟缓不发救兵之罪,由我一人替诸位承当。”将领们都很高兴。徐晃在距关羽的包围圈三丈之外的地方,扎下营盘,挖地道和射箭书通知曹仁,多次沟通消息。

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朝廷效力,并请求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使关羽有所防范。曹操问群臣,群臣都说应当保密,董昭却说:“军事行动,注重权变,要求合乎时宜。我们应当答应孙权为他保密,但暗中将消息泄露出去。关羽知道孙权来信的内容以后,若要回兵保护自己,樊城的包围就迅速解除,我们便可获利。

同时,还使孙权、关羽像两匹被勒住马衔的斗马一样,相互敌对而动弹不得,我们可以坐着等待他们筋疲力尽。如果保守秘密不泄露,使孙权如意,这不是上策。再者,被围的将士不知道有救兵,计算城中粮食不足以持久,心中会惶恐不安。

倘若再有其他的想法,危害不会小,还使泄露出去为好。况且关羽为人强悍,自恃江陵、公安两城防守坚固,一定不会很快退兵。”曹操说:“很对!”立即下令徐晃将孙权的书信用箭射入围城之内和关羽军营中。被围的将士得到书信后,士气增长百倍,关羽果然犹豫不决,不愿撤兵离去。

关羽

~220 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美须髯。早年随刘备起兵涿郡(今河北涿州),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张飞同为平原相刘备的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亲如兄弟。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入徐州,随刘备征战,先后击败袁术、吕布等。建安四年(199),领兵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南),兼行太守事。五年,为曹操军所败,被擒获,授偏将军。在官渡之战中,与张辽为曹军先锋,斩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之围,封汉寿亭侯。不久回归刘备。次年随刘备南入荆州投刘表,屯新野(今属河南),后移屯樊城(今属湖北襄樊)。 十三年,为避曹操军南攻锐气,奉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长江)退向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至汉津(今钟祥境)与刘备会师后,又与领万余人前来接应的江夏太守刘琦一道,进屯樊口(今鄂州境)。不久,所领水军作为刘备军主力,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军于赤壁(见赤壁之战)。并与诸葛亮等随刘备夺取武陵、长沙等四郡。继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陵。十六年,刘备西入益州,关羽奉命留镇荆州。 二十四年,任前将军。秋,出兵攻襄阳、樊城,趁汉水泛滥,迫降曹将于禁,擒杀庞德,围困曹仁、吕常,威震中原。后因曹操遣兵增援,吴将吕蒙袭取江陵,关羽军心动乱,败走麦城(今当阳东南)(见吕蒙袭取江陵)。十二月,与子关平等潜逃,被吴军擒杀于临沮章乡(今远安境)。 关羽作战勇猛,人称“万人敌”。指挥果断,善待士卒,但骄傲自负。被后世神化为“关帝”,影响及于海内外。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灸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161-223)闻曹操(155-220)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182-252)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已设宴招鲁肃(172-217)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不料被鲁肃弄的无地自容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他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镇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不熟悉南方的气候地理。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传》)。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大局出发,认为应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兴一起被杀,死时年约五十八岁。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吾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祖(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亡(韩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羽皆是如此。

有人说,丞相星落五丈原的那一刻,三国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无数曾经的能臣猛将纷纷陨落,代之以一批其他的名字依旧驰骋疆场。这个时代就是后三国时代,实际上这个时代也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大事件。二宫之争也就是东吴的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争夺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因为孙权给两人的待遇相同,使得孙霸起了争夺太子之心。这场争斗从242年开始,250年结束,长达8年之久,而且延续到了朝臣身上,引起孙权不满,最终以孙和被废,鲁王被杀,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而结束。一般认为孙权年老昏聩。给予太子与鲁王同等待遇,引发这场内斗,然而这件事情如果深入分析,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一、东吴势力中江东大族独大,太子孙和却很亲近江东大族

前太子孙登是孙权长子,为人谦虚有礼,孙权对这个长子也很看重,给他配备的团队堪称人才济济,有诸葛恪,陈表,顾谭,张休等等。孙登对这些臣僚待之以礼,平常骑马出门从不践踏农田,而且对待孙权和生母都很孝顺。孙权带兵出征合肥时,便放心的任命孙登留守建业,显然是将孙登当作继承人培养。不过孙登没有福分,年仅33岁便病重去世,而他临死前上表请求将三弟孙和立为太子。因为老二也早就死了,所以孙和就成了最年长的皇子。符合嫡长子继承制,面对精心培养的儿子死前的心愿,孙权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因此孙和顺理成章被封为太子,然而这时的东吴形势已经不同以往。

东吴的统治集团主要为三部分,第一是以孙静、孙辅等人为代表的孙氏宗亲,第二是以周瑜、鲁肃、吕蒙(生于汝南)、诸葛瑾为代表的淮南集团,最后则是朱、陆、顾、张等江东大姓。但在此时,孙韶、孙桓等孙家后起之秀纷纷去世,孙家宗亲力量大为削弱,而哪怕是活得最长的诸葛瑾也在241年,也就是二宫之争的前夕去世。也就是说此时江东士族的力量已经基本把控朝政,陆逊出镇武昌,掌管荆州。作为依靠江东门阀建立起来的政权,世家大族为东吴提供兵员和粮草,使得孙权对江东大族不得不倚重的同时,又深为忌惮。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诸臣无不劝速孙权投降,只有鲁肃等人提出异议,世家大族的态度由此便可见一斑。即便曹魏统治江东,依旧需要倚重他们的力量,怎么打牌也不会出局,而在这种局面下,孙权必然要想办法削弱江东大姓的力量。而偏偏太子孙和又与江东大族走得很近,关系亲密,于是乎一场虎毒食子的阴谋缓缓拉开了序幕。

二、孙权令孙霸与孙和相争,以两个儿子为代价,重创江东大族

孙权对孙和与孙霸一视同仁,待遇相同,这要是放在寻常人家自然是好事,可是在帝王家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孙权又不是真傻,他难道不知道尊卑有别?孙霸自以为得到了孙权的暗示,明里暗里与孙和开始较劲。恰好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孙权生病,命令孙和到宗庙祭祀,因为孙和的妻子,也就是太子妃的叔叔住宅靠近太庙,孙和在被邀请之下便去他家坐了坐,向来与孙和之母王夫人有仇的公主孙鲁班便对孙权咬耳朵:“我看见孙和没有去宗庙, 反而到了太子妃叔叔家中密议,而且王夫人面有喜色。”孙权以为孙和图谋不轨,震怒之下将其疏远。

孙霸顿时高兴了起来,孙和不受宠爱, 那不就轮到我了么?随即公开与孙和叫板,而朝臣也因此分裂为两派。陆逊、吾粲、顾谭、诸葛恪等支持太子,步骘、吕岱、全琮等支持鲁王。引起孙权不满。孙权先是将吾粲下狱诛杀,派使者责问陆逊,陆逊随后郁郁而终了。顾谭本来因为军功和全琮一家有仇,也被借机陷害流放到了交州,不久死去。而以江东大族为代表的太子党遭到了重大打击,孙和也在250年被废掉既然孙和被废,孙霸是不是就能成功上位了呢?结果孙霸的下场比孙和还要惨,直接被赐死,一干党羽也被诛杀。最后的胜利者是孙权宠爱的潘皇后所生幼子孙亮,真可谓天上掉馅饼。

孙亮很聪明,有一个次他想吃浸着蜂蜜的梅子,便命身边的黄门(宦官)去拿。黄门恰好和看守府库的库吏有仇,更将老鼠屎放入蜂蜜中意图陷害库吏。但是孙亮命人将老鼠屎切开,发现里面是干燥的,因此判定是黄门临时放入,蓄意诬陷库吏,与曹冲八岁称象有一拼。因此自然得到孙权喜爱,而且他的母亲潘皇后也很受孙权宠爱。孙权为孙亮选定的辅政大臣为诸葛恪、滕胤和孙峻,不难发现这正是孙氏宗亲和淮南集团为主。也就是说孙权不惜以害死儿子为代价,重创了江东大族的同时,扶持了最喜爱的幼子孙亮即位。

结束语:孙权故意扶植孙霸与太子孙和对抗,借机压倒了世家大族的同时,又扶持了心爱的幼子即位,一石二鸟。这份权谋不惜以牺牲两个儿子为代价,当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枭雄气度可见一斑。虽然数度攻打合肥均以失败告终,只能固守江东体现出孙权的军事才能的确是稍逊一筹,但是他的权谋手段,政治手腕在这场二宫之争中体现的实在是太深沉了

怪不得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想必曹操也自认为政治手腕与权谋手段可能是比不过孙权吧。曹操在面临两个儿子的争斗时,他想要扶持的儿子曹植就没能成功上位,当然这是多因素的。但也足可看出,孙权对于权术的把握的确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尽管后世谴责孙权在道义上有所缺失,但是做为一个政治家,这也许是孙权能够立身于群雄倍出的三国时代的重要原因。

赤壁之战获胜孙权为什么还向曹操投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

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建安二十年又从刘备手中夺回了江南三郡。

同年,孙权在濡须又没让曹操占到便宜。就是在这样一种各方面都有利的形势下,孙权在建安二十二年向曹操投降了!而这一年,东吴并没有其他大的战事。孙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向曹操投降呢

孙权当时所处的形势

当时孙权的东吴政权,占有了江南和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当时的中国除了曹操以外的一支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同样,孙权也成为曹操最主要的攻击目标。

赤壁大战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结束,此后,曹操和孙权都有哪些交战呢

建安十四年春天,曹军来到谯县,制造快船,操练水军。秋天从涡水进入淮河,渡过肥水,屯兵合肥。建安十七年冬天曹操征伐孙权。

第二年春天进军濡须口。曹操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擒获了孙权属下的都督公孙阳,然后撤兵回去。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率兵征讨孙权,双方没有发生较大战事。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率军十万包围了合肥。当时,守卫合肥的曹魏主将是张辽。

整个合肥城只有区区七千多人,然而,就是这个张辽,却将孙权打败,还差一点儿活捉了孙权。建安二十一年冬天,曹操率军来到居巢。第二年春天对孙权的濡须口发起了猛攻,孙权败退而走。

曹操这时候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大战呢

建安十六年(公元206)七月曹操亲征关中的马超、韩遂,年底平定。建安二十年三月进攻汉中的张鲁,十一月张鲁投降。可以看出,从曹操这这方面来说,他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在孙权。

另外再看看刘备和孙权的战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以刘备已经得到益州为由,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因为在赤壁大战时,刘备以自己土地太小为理由。要求孙权借给他荆州的南郡。刘备推脱不还,说等到得了凉州,再把荆州还给他。孙权非常生气,派遣吕蒙夺取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个郡。

刘备也攻下了原属孙权控制的公安。由于曹操占领了汉中,随时都有可能进攻成都,刘备提出来和孙权讲和。于是,两家将荆州分属,江夏、长沙、桂阳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在此期间,刘备和曹操只在汉中有战事,曹操留在汉中的大将是夏侯渊、张郃,刘备的大将是张飞。到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攻汉中,第二年收复。这是在孙权投降曹操以后的事情。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孙权的战事最多,形势最为严峻,他不仅战线长。而且要面临着两大敌人的威胁,而这种威胁还都是致命的。

刘备不是已经和他讲和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是他的威胁吗

荆州是东吴的命脉,刘备对于东吴的潜在威胁更加严重。刘备于公元十九年攻进成都,刘璋投降。刘璋这个人没有多大的能耐,但由于在他执掌益州期间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所以这益州还算富庶。再加上益州各郡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刘备得到整个益州,并没有太大消耗,所以,益州的获得。让刘备得到了一个大大的便宜。有了益州的刘备,再加上荆州的江北部分,可以说,刘备已经成了气候。

这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吧。

孙、刘虽然讲和,但对于孙权来说,西属的荆州却是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锁,随时都有可能把他勒死。孙权的战线分为东西两线,东线战事主要围绕在居巢,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巢湖地区。这一地区对于曹操很重要。

孙权由此北上,可以直接威胁到中原腹地,这要比刘备得到一个汉中要严重的多。对于东吴来说要轻于曹操。因为这儿长江水面宽阔,曹操要想过江,恐怕要做长时间的准备才行。当然了,土地是越大越好。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丢了这一地区,也不是孙权所愿,只不过,孙权更大的忧患在于西线。西线就是荆州。刘备西征入川,留下关羽守卫荆州。建安二十年,孙、刘两家发生了战事,虽然达成了和解协议。

土地也都有了归属,但由于这是三家的一个纠结之地,就更是孙权的一块心病。荆州地区对于孙权来说就像是自己的脖颈。

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只要倒出手来,打出来就能卡住他的命脉。假如从荆州地区攻击东吴。顺流而下,孙权将彻底失去优势,陷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两相比较,西线要比东线更为重要。

荆州的关羽并不是刘备一般的将领,他是一个有战事决断权的将军。还在徐州时,刘备就留下过关羽独立守备小沛。

曹操攻打荆州时,关羽独立率领过水军,刘备能够渡过沔水暂时脱离危险,也幸亏得到关羽的接应。纵观刘备集团。

除了刘备也只有关羽能够独立带兵。所以说,东吴会不会受到来自西线的攻击,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刘备,更多的还要看关羽。

正因为如此,孙权必须在两线都准备应战。后来孙权曾经想结好关羽,遣使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婚。也是这种担心的一种表露。这虽然是后话,也充分说明了荆州对于孙权的重要性。

东线应付曹操,西线还得重点防备关羽,凭东吴的力量,恐怕还真有点儿疲于应付。假如这时候能够把战事停下来。孙权一方面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专务西线,换句话说,在东线罢战就是为了专心西线防务。

得机会进攻夺回荆州,这恐怕就是孙权投降曹操的本意吧。

孙权投降,用当时人的话说,不过是权宜之计,并不是出于真心(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那曹操为什么会同意呢

就当是的情况来说,刘备准备着要和曹操夺取汉中,关羽在荆州随时可以进攻襄樊,孙权又时时惦记着合肥,这东西来回的跑。

也有点儿疲于奔命的意味。虽然说曹操是家大业大,但在外的将军手里有兵,曹操是不能长期让他们“独立自主”的。这样他一个人就得来回跑。也许,孙权看明白了这一点,知道有这种和解的可能,所以才提出来和曹操和解。顺便说一句,这种投降,其实际意义就是一种和解。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中后期有这么一个情节,当时曹操见刘备夺取汉中擅自称王大为震怒,便暗中连结孙权,准备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使孙权攻打荆州。孙权虽然恼怒刘备久借荆州不还,但面对季汉大将关羽心中还是有顾忌的,同时念及孙刘联合也不是很想破坏联盟,但迫于曹操压力,最后想出个跟关羽联姻的方法,来看看关羽的态度。

结果,关羽不仅拒绝了孙权的意向,还说出了“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话,结果导致孙权大怒,孙刘联盟就此产生了严重的裂痕,也为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买下了伏笔。那关羽不肯许配给孙权儿子的女儿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呢?她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关羽有3个儿子,1个女儿,儿子就是关平(演义中为义子),关兴和关索(民间传说),女儿就是关银屏(民间传说中的名字,史书中没有)。因为她在关羽的4个子女中排行老三,所以也被称作“关三**”、“关氏三姐”或“关家三**”。

关羽之女关银屏,小名凤儿,相传天生美丽聪慧,由于父亲是有名的武将,自然从小跟着父亲关羽学了一身的武艺,而且她不仅学武,还跟着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学习,渐渐地成了一名智勇双全的女将。

在当时三国微妙的局势下,东吴孙权派诸葛瑾为使替自己的儿子孙登向关羽女儿求婚,请求两家联姻。孙权在曹操的施压下,考虑再三,决定以此来试探关羽的态度,如果两家成功联姻,那就共同抗曹,如果关羽不许联姻,那就联合曹操讨伐蜀国。

诸葛瑾见过关羽,说明来意,关羽回复的其实是“虎女焉能配权子”。但三国时期还没有官方普通话,关羽一口地道的山西口音与江东的口音不同,诸葛亮的大哥这不就误将“权”听成“犬”了(同上声变调),才让孙权深感受伤,关系就此破裂(如果是这样那真是误会大了)。其后自然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故事,关羽北伐襄樊,孙权与曹操联合偷袭了荆州,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身死。

就在关羽拒绝孙权联姻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关银屏还来不及为父亲威震华夏而自豪,就传来关羽兵败的消息,不久,关羽被害。关银屏怀着为父报仇、为国雪恨的志愿逃到成都,本想跟刘备一起为父亲报仇,不想刘备又败了,最终托孤于白帝城。

刘备刚撒手,蜀国南方的一些地方豪族雍闿、朱褒等就发生叛乱。诸葛亮为了有个稳固的大后方亲自率军南征,并启用了俞元(今澄江)的李恢一同前往平叛。就在出征前,诸葛亮还亲自作媒,把关银屏许配给了李恢的儿子李遗为妻。关银屏想到平叛是为了巩固国家安全,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还跟随李恢父子南征。

关银屏与李恢父子随诸葛亮南征,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方平定后,自然也就在俞元住了下来。在俞元时,关银屏一直和俞元人民相处得很好,还亲自传授当地的人民纺织和耕种技术,并教他们读书识字。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有所受益,大家也很敬重她,都称她为 " 关三** " 。

关银屏在俞元也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但又舍不得离开俞元,于是她每天早上都要爬山金莲山,一边仔细梳洗晨妆,一边遥望故乡蜀地。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关三**梳妆台,此后地名一直叫"梳妆台"。

关银屏最终也在当地去世,现澄江坝子东山脚的旧城金莲山靠西南方向,仍有夫妻二人的合墓。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襄樊之战的中期经过是怎么样的?历史上襄樊之战的后期经过是怎么样的?

曹操觉得汉献帝刘协在许都,与贼军邻近,准备定都避其锋芒,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对曹操说:“于禁等兵败,是由于大水淹没,并不是由于攻战落败,对国家大计并没有组成大的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密切相关,事实上很生疏,关羽得势,孙权必定不愿。可派人劝孙权威协关羽的后才,同意孙权把江南地区封为他,那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曹操遵从了他的提议。

孙权以前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浪漫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特使,回绝联姻,孙权因而很气愤。直到关羽攻击樊城,吕蒙向孙权奏疏说:“关羽征伐樊城,却留下来许多部队防御,一定是担心我在后边攻击他。我经常生病,要求您允许我以看病之名,率一部分战士回河南建业,关羽知道后,必然撒离防守的部队,所有调往襄阳。我精兵白天黑夜坐船溯长江而往,趁他的防守苦闷,开展围攻,南郡就能攻占,关羽也会被我捉拿。”

因此,吕蒙自称为重病。孙权则公布发号施令召吕蒙回到,暗地里和他开展方案策划。与此同时,陆逊至陆口,写信关羽,赞许关羽的福报,深深自身谦逊,表明想要竭忠和信赖自已的前途。关羽因而感到很稳定,不再有猜疑,便慢慢退出防守的部队赶往樊城。陆逊把全部状况向孙权作出了收益,阐述能够擒服关羽的战略关键点。

关羽获得于禁等人的部队数万人,粮食作物不够,部队停食,便私自拿取孙权湘关的粮米;孙权闻知这事,便出兵围攻关羽。曹操发兵汉中时,派平寇将军徐晃驻屯宛城支援曹仁;直到于禁兵败,徐晃往前推动到阳陵坡。关羽出兵驻扎偃城,徐晃部队抵达后,根据隐秘的小路紧紧围绕偃城,掘一道长壕,表示要断开关羽驻防部队的退路,关羽驻防部队便损坏营盘退走了。

徐晃占有偃城后,相互连接兵营慢慢往前推动。曹操派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加曹仁的军事部署,和徐晃所部一同前行,而其余的救兵并未赶来。徐晃率领的部队没有足够的能量解樊城之围,而名将们却通话着责怪徐晃,督促他来救曹仁。

赵俨对名将们说:“现如今贼兵已经将樊城牢牢地包围着,水势依然非常大,大家军力薄弱,又与曹仁阻隔,不可以上下同心,这一举动恰会让城里城外都受伤害。现如今比不上往前挨近关羽的包围圈,外派特工通告曹仁,让他一齐启动,一定可以击败关羽。假如有缓慢没发救兵之罪,由我一人替各位承担。”名将们都很高兴。徐晃在距关羽的包围圈三丈以外的地区,扎下营盘,挖地洞和阿胶书通告曹仁,数次沟通交流信息。

孙权写信曹操,恳求容许他征讨关羽,为官府法律效力,并要求别把信息泄漏出来,使关羽有一定的预防。曹操问臣子,臣子都觉得理应信息保密,董昭却这样说:“作战,重视权变,规定符合时须。我们应当同意孙权为他信息保密,但暗地里将信息泄漏出来。关羽了解孙权来信的内容之后,若想回兵保护好自己,樊城的包围着就迅速消除,大家便能盈利。

与此同时,还使孙权、关羽像二匹被紧勒马衔的斗马一样,互相对立而爬不起来,我们能坐下来等候她们精疲力竭。假如保守秘密不泄漏,使孙权称心,那不是上上策。其次,被围的官兵不清楚有救兵,测算城中心粮食作物不能长久,心里会忐忑不安。

假若还有其它的念头,伤害不容易小,还使泄漏出来为宜。更何况关羽为人正直强大,自视江陵、公安机关两城防御牢固,一定不会迅速撤兵。”曹操说:“很对!”马上一声令下徐晃将孙权的书个人信用箭射进围城以内和关羽兵营中。被围的官兵获得信件后,斗志提高千倍,关羽果真犹豫不定,不肯撤军离开。

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述中,关羽既没有储水,都没有溃堤水攻,而是他们霖雨造成了“汉水溢流式,害民人”的自然洪水灾害,促使于禁等被洪水灾害缠住。关羽借机坐船而攻,于禁等缴械投降。史书《后汉书》明确本次洪水灾害为当然洪水灾害,并放置于了《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而《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是专门百度收录洪涝灾害的章节。

背景故事

刘备占领了益州之后,东吴孙权派人跟他讨还荆州,刘备不配合。彼此为了能荆州基本上翻脸。后来听说曹操要攻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觉得曹操是你们强悍的对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成两大类,以湘水分界,湘水往西归刘备,湘水东侧归东吴。

刘备安下了荆州那一头,就专心致志应对曹操,请诸葛亮坐阵成都,亲身带领精兵向汉中发兵,叫法正当随调谋臣。曹操听见刘备发兵,立刻机构军力,和刘备抵抗。曹操也亲自到长安去指引汉中战争。彼此僵持了一年。到第二年,在定军山之战,蜀军完胜,魏军的主帅夏侯渊被害。曹操迫不得已撤出汉中,把魏军撤离到长安。这么一来,刘备在益州地位愈发坚固了。公元前219年,刘备在他手底下一批文武双全高官拥护下,独立为汉中王。

关羽出战

依照诸葛亮早就定制的发展战略,是打算从双路攻击曹操的。这一次西边的汉中打胜战,就要乘这一趋势,又从东边的荆州立即进攻中原地区。

驻守荆州是指将军关羽。关羽此人,有勇也有谋,便是骄傲自满。刘备进行了汉中王,派人带了官印封为他前将军,关羽还不大令人满意。之后经人一解释,说汉中王如何注重他,他才愿意地得到了。这一次,刘备指令关羽攻击,关羽派2个部下守留江陵和公安机关。自己亲自带领精兵攻击樊城。

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助。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将军带领七支人前往支援。曹仁让她们驻防在樊城北边平地,和城中心互相呼应,使关羽无法攻城略地。

在《三国演义》中,汉寿亭候关羽具有整个三国话题中最为顶流的话题量。不仅仅因为关于在后世拥有武圣的身份,还在于他在战乱时节以彪悍的武艺行忠义之事,关羽也成为了后世民间忠义的代名词!而在清朝雍正三年,关羽甚至一跃成为了清朝官方祭祀的主神之一,与文圣孔子并列享受清朝官方的香火。

可以说关羽是三国时期人物当中,在后世达成至高成就最高的人物。所以关羽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言论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有研究的必要。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关羽还有一个女儿,于是想为自己的儿子活动一下,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到荆州找到关羽商量,看能不能将关羽的女儿娶进门做儿媳妇。

根据一些记载显示,关羽和吕布一样,都只有一个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女儿得到更多的疼爱,是一件很显然的事情。关羽把这门亲事拒之门外,理所当然。毕竟女儿嫁到东吴孙家,荣华富贵必不可少,但是嫁过去以后路途遥远,回趟娘家是不容易的。将来蜀汉政权如果和东吴翻脸,那么这辈子也别想再和女儿见面了。

以为人父的关羽这样思考,从人伦常理上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问题在于关羽就没把这话好好说出来,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泰山之威可真厉害啊!

这句话至少得罪了三个人!孙权当然会生气,你女儿是虎女,你是老虎?你是要来东吴咬我吗?我一个江东之主的儿子被你叫犬子,你在骂我是狗吗?诸葛瑾也不会高兴,什么叫看我弟弟的面子?我自己没脸吗?诸葛亮也不会很欢喜,我可是你们这边的哦,你这么威胁我哥哥,是不是有点不够意思?

诸葛瑾甩袖而去,消息传到东吴,群臣都很激愤。本来把荆州借给你们用,结果就肉包子打狗,要不回来了。现在居然敢这样侮辱我们的国主,这荆州就必须得要回来了。更何况当时蜀汉政权和东吴之间摩擦不少,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血腥的冲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关于在魏国和吴国的夹击之下,兵败麦城,死于东吴之手。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口中的虎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最后的归宿又是怎样的?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女儿的记录只有一句: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然后就没有然后,单这句话至少可以肯定,关老爷确实有一个很不错的女儿!

根据民间传说,关羽的女儿叫做关银屏(在游戏《三国群英传》里面叫关凤)。根据《蜀传》记载:公元198年时,关羽曾因妻子无法生育,向曹操请求改娶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前妻杜氏,但后来曹老板自己看上了美貌可人的杜氏,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所以,这个女儿可能是关羽的第二个妻子所生。

而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在荆州才娶妻生子的。这也符合他镇守荆州多年,努力经营荆州到死的情况。在关羽死后,他留在荆州的家属逃到刘备驻军之地的可能性极大!刘备的愤怒可想而知,兄弟死了对于他的子女妻妾,自然不会慢待。

后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操持之下,嫁给了蜀汉政权的功臣李恢的儿子李遗。也算是完成了刘关张老一辈人,一个未了的心愿。

结语: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让个人的力量变得无比弱小。贵为关羽之女,也难以抵挡时局变化造成的家破人亡,这就是战乱时期的女性不得不面对的无奈。好在最终,关羽之女最终结局不错,没有像自己父亲那样成为了时代和政治的牺牲品!

虽然关羽最后以常人之身被后世封圣,可这应该不是一个女儿想要看得的。她所希望的可能更多是陪伴在父亲身边,颐养天年吧!

孙权晚年将爱子赐死,背后原因必然是为了江东政权稳固,在孙权看来,将可能祸乱江东人员剪除,就能够保障江东安稳,不会在自己死后出现动荡情况。可惜事与愿违,孙权死后江东不仅没能安稳,反倒进入到了动荡不安局面,也因此大幅削弱了东吴实力。

被孙权赐死儿子,名字叫做孙霸,是孙权第四个儿子。他深受孙权宠爱,以至于对其礼遇规格,提升到了同太子孙和平等地位。也由此让孙霸,萌生了夺权心思,想要凭借父亲孙权喜好,成为孙权继任者。

孙霸被封为鲁王,同太子孙和产生了夺嫡竞争。让人惋惜的是,两人长时间争斗,并没有一人胜出,最终反倒让孙亮捡了便宜。孙霸会被赐死,同下面两个原因有关。

一、孙霸拥有野心,赐死是为了稳定东吴局势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孙霸作为孙权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加上孙权对自己喜欢,慢慢也对帝位,产生了觊觎心理。孙霸拉拢了朝中大臣,获得了他们支持,想要在大臣帮助下,扶持自己登上帝位。

孙权看出了孙霸野心,在劝诫、调解无望情况下,选择了大义灭亲。孙权这么做,就是为了保障东吴势力稳定,不会因为夺权,而陷入混乱和争斗。

二、晚年孙权昏聩、多疑,儿子也不能全信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位东吴大帝孙权,前半生励精图治,让东吴势力一步步壮大,到了晚年时候,也开始变得昏聩多疑。

皇帝所带来权利和享受,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尤其在年老体衰时候,更害怕身边人,会背叛自己,威胁到自己安全。孙权忧心儿子孙霸,会做出于东吴不利事情,于是便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孙霸的人生很悲催,父亲孙权给了他希望,又亲手将希望掐灭。如果当初孙权能听从劝告,分清太子和鲁王尊卑待遇,或许就不会有夺嫡事情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78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