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军人朋友们,最近我在看军事频道。看到现在部队里有侦察连,侦察营,特种作战大队,特种作战旅。请问

各位军人朋友们,最近我在看军事频道。看到现在部队里有侦察连,侦察营,特种作战大队,特种作战旅。请问,第1张

奇了怪了

这问题应该已经给你解释清楚了

你看不懂么?

再从另外的角度讲一下吧

1,侦察兵严格讲和特战不是一回事,尽管可能训练内容接近,但不是一回事

2,我军征兵一般是以师(或旅、独立性较强的团等)为单位,如各单位如果对兵员身体、政审等有特殊要求(如三军仪仗队、特战、潜艇、高原等),征兵时候时候直接就在普通兵种基础上按更特殊要求选拔

特战大队、特战旅,就属于前面说的这种可以按特殊要求在征兵时候选拔兵员的单位

而其他如侦察营、侦察连之类的,都是随所在师(或旅、独立性较强的团等)征兵,自然是按普通兵种要求选拔。而且,入伍时只能确认是在哪个单位,具体兵种岗位(侦察啦、炊事啦之类的)要本单位的新训结束后再说

“高原边防一线官兵保家卫国行为的感动以及他们有家不能归的心疼。”

在今年的国庆、中秋期间我们都归家与家人团圆,阖家欢乐。然而,在海拔5000米以上,喀喇昆仑边防一线。那里没有网络信号,不能书信往来,许多边防官兵半年甚至更久,与家人音讯皆无。与家人团聚欢乐的日子也不能回家,网友们看到纷纷流下眼泪。这些边防官兵只能通过网络隔空与家人见面交流。边防军人的身后,是无数默默期盼的家人。他们通过镜头,看到了许久未联系的丈夫、父亲、孩子……边关明月照故乡,千里相思家国情。这段时间,国防军事频道发出的每一条关于边防官兵的新闻和视频,都被刻成光盘送到高原哨所、坑道,成为边防军人与家人情感联系的纽带,更成为军嫂和孩子最暖心的精神陪伴。边防官兵有的已经成家,隔着屏幕与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说着最暖的话,留着最热的泪水。没有成家的官兵,更加担心父母的安康,愧疚缺少对父母的陪伴。这些举动感动了网友,为边防军人点赞!现在身为是网友的身份。或许她们曾经也是那个军人。边防军人的故事,戳中了许多网友的泪点,纷纷留言致敬。一位教导员的妻子告诉我们,整个国庆中秋假期,她和孩子捧着手机一遍遍看,看一次哭一次,哭一次还想再看一次!还有一位军嫂说,她是从新闻才知道丈夫驻守的地方叫“温泉”,这个在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海拔如此之高、环境如此恶劣、条件如此艰苦。可这些在丈夫口中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呈现在我们的镜头里,许多边防军人的家属看到这样的“隔空团圆”,纷纷留言。这些边防保卫祖国的军人,他们来自普通的家庭、操着不同的口音。但说得最多的就是:放心!边防战士请祖国放心!家中亲人让官兵放心!这就是我们的“国与家!边防有我在,山河无恙”“边防有我在,寸土必争”致敬,边防军人!

解放军重机枪兵令人敬佩,不怕苦不怕累,扛着跑完五公里

重机枪火力强大,在战场上能为步兵提供极佳的火力支援,但非常笨重。一挺典型的重机枪一般重达40公斤以上。我们的中国工程师竭尽全力打造世界上最轻的重机枪。该机枪为89式重机枪,全重265公斤,弹匣和50发制式弹药加起来约8公斤。您可能已经看到重机枪部队在平原上行进。是几个士兵。 89式重机枪的射击组虽然是三个人,但是携带起来难度很大,当然是在高原上或者山上。

因为高原地区缺氧,体力劳动比平原多得多。央视军事频道发布了解放军重机枪班在这座高原山地训练的画面。他最初的训练场是热带雨林。负责弹药的陈曦有些适应不了。在这种缺氧环境下,评估训练时弹药无法按时运送,导致全班救火失败,任务失败。

可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就是,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再难的任务也要完成!知耻而后勇,重机枪全班加大训练,准备一雪前耻,然而,这次,弹药手陈曦再次掉队。他无奈,请示休息五分钟,班长二话不说批准,然后自己扛起枪向前狂奔,人可以休息,队伍不能休息!

但是陈曦呢?解放军战士如何让战友们执行任务呢?稍事休息后,加快速度拿起弹药箱追上队伍。赶上队伍后,立即报告班长返回。到那个地方!他接过重机枪继续前行。

此次,陈老师克服困难,突破自身瓶颈,带上了2挺重机枪、8箱弹药、步枪等个人装备,与全班同学一起顺利完成了考核。重机枪班跑了5公里,真的是最好的战士。

  步辇图

  步辇图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他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和好,所以他又于640年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到长安谢罪,带去黄金珍宝献给唐朝,再次提出通婚的请求。机智的禄东赞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个难题,在众多王朝的婚使中脱颖而出,唐太宗也意识到吐蕃对唐朝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甚大,所以答应了吐蕃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至今还保存着他俩的塑像。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缐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於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他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和好,所以他又于640年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到长安谢罪,带去黄金珍宝献给唐朝,再次提出通婚的请求。机智的禄东赞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个难题,在众多王朝的婚使中脱颖而出,唐太宗也意识到吐蕃对唐朝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甚大,所以答应了吐蕃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至今还保存着他俩的塑像。 [编辑本段]画面的构图、色彩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我们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现在的土**,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89式重机枪才减重到26公斤

重机枪火力强悍,能够在战场上为步兵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但重量也很重,常见的重机枪一般是四十公斤以上,而我们中国的工程师费尽浑身解数,终于打造出了世界最轻的重机枪,八九式重机枪,不过那也有265公斤,而子弹箱加上标准配备的五十发子弹也有八公斤左右,平地上重机枪部队行军你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那是几个战士肩膀扛着一起跑的,八九式重机枪的射击组虽然有三位士兵,但扛着奔跑还是十分吃力,更何况在高原山地上

由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体力消耗就比平原大得多。近日,央视军事频道就放了解放军陆军某部队重机枪班在这种高原山地上的训练画面,他们本来的训练场是热带雨林,刚到这种场合非常不适应,重机枪班的弹药手陈喜可以适应不了这种缺氧环境,在考核训练中没能按时送上弹药,导致全班无法进行火力掩护,任务失败。

可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就是,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再难的任务也要完成!知耻而后勇,重机枪全班加大训练,准备一雪前耻,然而,这次,弹药手陈喜再次掉队。他无奈,请示休息五分钟,班长二话不说批准,然后自己扛起枪向前狂奔,人可以休息,队伍不能休息!

而陈喜呢?解放军战士怎么会让战友完成自己的任务,短暂休息后它加速扛起弹药箱向前追赶队伍,追赶上队伍后,迅速向班长报告,然后归位!他接过了重机枪继续前进。

这次,陈喜克服了困难,也突破了自己的瓶颈,与全班一起顺利完成考核,带着两挺重机枪加上八个箱子的子弹,而且还有一些步枪和其它单兵装备,在这么个环境下,重机枪班狂奔了五公里,真的是最优秀的战士!

高原解放军装备的枪变小威力却不减

虽然9日中印边境冲突已经告一段落,但双方都在增兵,同时也在测试新式武器。与2019年加勒万河谷边界冲突后,青藏高原上的解放军官兵换了装,似乎有些不同。比如,日前在央视军事频道曝光的一段宣传视频中,一个7人的解放军小队装备了多达6挺171式冲锋枪;剩下的一人携带的不是常规步枪,而是A Type 201 127mm反器材步枪。

据驻扎高原的山地步兵旅9人步兵班介绍,一个班有2名“山猫”全地形突击车驾驶员,其余7名步兵下车作战,这是相对普通的。然而,下车作战的步兵全都携带着171式冲锋枪,而这个班没有配备机枪,就很不正常了:按照班的常规火力配置,一个7人步兵班一般配备4挺95-1/191自动步枪、1挺120毫米火箭筒和1挺95/201班机枪。

171式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很短,只有200米左右,发射9毫米手枪子弹。现阶段,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的防弹衣,在几十米范围内都能有效防御9毫米手枪子弹。显然,这支步兵班新换装的171式冲锋枪的火力弱于原来的95/95-1式自动步枪或191/192式自动步枪。不管怎么看,解放军在步兵班的火力中,都不应该把冲锋枪作为主力枪械。本来,171式冲锋枪是军方委托警方研制的,作为警用武器。解放军的装备将非常有限。主要装备在装甲部队、火炮或不以其余步枪为主要武器的部队,作为自卫武器使用。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套单兵武器配置都不太可能在整个高原普及,而应该装备给侦察兵执行特定任务。与特种兵相比,侦察兵在前线作战时还需要通过渗透等方式进入敌方后方。虽然很相似,但侦察兵不太可能脱离自己的陆战打击体系。虽然没有配备过多的瞄准瞄准设备,但结合图中士兵携带的19式单兵作战系统,士兵们可以依靠随身携带的信息终端完成各种侦察任务。任务,所以此时突击步枪的作用微乎其微,重量却比冲锋枪略重。

同时,由于高原的极端环境,决定了58毫米轻武器的弹道性能将不如平原。 58mm机枪子弹毕竟是小口径子弹,弹丸重量轻,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

这也是民间主张解放军普及中口径火器装备的原因之一。也因为高原的极端环境,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活动,相当于在平原上负重20公斤。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负重越轻,越有利于作战。装备中口径武器显然与此相反,装备小口径武器不能发挥最大性能。因此,此时将原来的突击步枪换成冲锋枪的目的是为了大大减轻士兵的武器弹药重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卫功能和杀伤敌人的能力。 171式冲锋枪可以更换消音器进行低声操作。适用于敌后俘虏、穿插突防等特种作战。还能抑制枪声的蔓延,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攻击方向。而且该弹药可与印军装备的部分冲锋枪弹药共用,有利于敌后作战和侦察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它已经足够使用了。同时步兵班配备127mm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可以打击敌方一些轻装甲目标或机枪火力点,提高班组自卫和杀伤力能力。如果发现一些高价值目标,这把狙击步枪还可以用来进行远距离狙击杀伤。毕竟大口径狙击枪的打击能力是最强的,而且它的穿甲弹是最强的步兵精准武器。

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这张照片都不能代表高原上解放军各班的火力配置。如果正规步兵也采用这样的单兵作战武器配置,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所以其余步兵部队将继续沿用191突击步枪+201班机枪+191狙击步枪的配置。

但如果是侦察兵小队手握大量紧凑型冲锋枪,在高原作战环境下仍能保留机动灵活的特点。毕竟侦察兵不需要全力与敌人交火,尤其是近战。考验的是哪一方的火力更强,机枪火力不足也无妨。相反,更轻便的冲锋枪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近战时瞬间释放强大的火力,将强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虽然此时装备的冲锋枪比较多,但并不代表侦察兵或者特种作战部队会在平原地区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相对而言,19-2短突击步枪或95B-1短自动步枪也更便携,威力与主动突击步枪相当。从远处射击或低声战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18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