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愿它到处充分发扬, 通过你乐艺的音响,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显示你祖国的荣光。”
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回维也纳。这时,肖郑在给华沙的友人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为什么我不能相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华沙起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赶跑了俄国侵略军,建立了波兰自己的政权。波兰人民的这一英雄业绩,震撼了整个欧洲,是欧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可是,在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就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使起义的成果被断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了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又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听到了华沙重新陷落的消息。这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在写给梯图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给他们报应!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怜的父亲!我高尚的父亲,可能他在挨饿,他也没有钱给母亲买面包!妹妹也许遭受放肆的莫斯科败类的狂暴蹂躏!帕斯凯维奇(帕斯凯维奇是攻陷华沙的俄国统帅。),这条莫墓列夫的母狗,占领了欧洲那些头等君主国的驻节地!?莫斯科佬将成为世界的统洽者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佬都不能杀啊!"尽管肖邦 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俄国"国籍"(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居民均属"俄国籍"),可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延期,而甘愿放弃"俄国籍",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是,华沙起义以后的.二十一岁的肖邦,已被祖国的灾难磨练得坚强起来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也变得更强烈了。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回忆,并为他们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当时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名扬全欧。)的小提琴家里平斯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唯一的要求是要他为波兰侨民开一场音乐会。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后来却又拒绝了,因为他不久要去俄国演出,如果他在巴黎为波兰侨民演奏,会引起俄国人的反感。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愤然断绝了与里平斯基的友谊。1837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 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和嘱咐,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国的卡尔士巴德与父母短暂地相会过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儿玛丽亚,和她发生了恋爱。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于肖邦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音乐家", 不门当户对,而遭到玛利亚父亲的拒绝。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著名的文艺家交往, 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这些文艺家们尽管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可是,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岁月,仍然充满难以排遣的孤寂感。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从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经常患病,身体相当衰弱。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尽管可以带来金钱和荣誉,肖邦却并不喜欢。他最大的愉快还是和波兰同胞在一起。他说:"就象不能拒绝给病人服药一样,我从不拒绝给密茨凯维文和诺尔维德弹琴,无论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来, 我都会坐下来弹琴,有时始终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音乐不止一次引起他们流泪,这眼泪难道不是民族艺术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报酬)吗"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是否仍然会回祖国呢?!或者是完全疯狂了?!我并不替密茨凯维文和索邦斯基担心——这是一些坚强的脑袋,这些脑袋再经过几次流亡侨居的生活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力量。"从这些话中间可以看出肖邦作为一个"自愿的政治流亡者"在异国的苦楚。但是,他宁愿蒙受这苦楚,也不情愿回波兰去当异族统治下的"顺民"。
1848年,他应邀去英国和苏格兰访问演出,尽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国人评价什么都用英磅,他们喜欢艺术只是因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国时这样写道:"在我心里,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我的心里觉得忧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种沉闷的苦痛,我早已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快乐了。 我根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简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着,耐性地等待着自己的完结。"肖邦的最后几年就这样完成了他个人悲剧的终结。可是,对于祖国,对于未来的祖国复兴,肖邦始终念念不忘。1846年波兰爆发了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后,加里西亚又发生了农民起义。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热情,他在信中欢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进行得极好";"加里西亚的农民给沃伦和波多尔农民做出了榜样;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美好的波兰,总之,波兰。"1848年3月,波兹南公国起义,4月即遭到普鲁士的镇压。肖邦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关于波兹南公国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经万念俱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肖邦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①华沙时期(1830年前);②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 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 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 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 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著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 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 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李斯特谈萧邦
肖邦 [匈]李斯特
我们要谈的一位大音乐家,远在他死以前,痛苦就把他折磨坏了;无论他的一部分作品怎样受欢迎我可以预言: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以后,他的作品一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加深刻的评价。将来的音乐史家们一定会给这位在音乐中表现出稀有的旋律天才的人,给在节奏领域里作了奇迹般发明的人,给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绝地扩大了和声织体的人以一定的地位;将来的音乐史家一定会公平地对待他的成绩:把他的成就看得比那些为管弦乐队所演奏的、为歌剧首席女演员所演唱的许多大型作品要重要得多。
肖邦的天才是相当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丰富程度足以使他马上在管弦乐的广大领域内占据一个应有的地位。他的乐思的伟大、完美、丰富的程度足以填满豪华的管弦乐法的一切环节。有些书呆子责备肖邦的音乐中缺乏复调音乐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肖邦完全可以付之一笑。
证明一个艺术家是否天才,当然不是看他是否是否使用了某些艺术效果。艺术家的天才表现在使他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崇高是天才的尺度。天才最后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统一来表现自己,情感和形式的统一程度要彼此不能分开,互为表里,这一个就是另一个发出来的光。肖邦的最美妙的、卓绝的作品都很容易改编为管弦乐,这就充分证明了:他可以不费力地把自己的最美妙的充满灵感的的构思用管弦乐队表现出来。如果他从来不用交响乐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构思,那只是因为他不愿意而已。他对自己所采用的形式具有明确的用意,他所用的形式是最符合他的感情的;他对于自己所采用的形式所具有的意识——是一切艺术中天才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肖邦不爱好管弦乐队的轰鸣巨响,他满足于把自己的构思完全体现在钢琴的象牙键盘上。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丝毫没有丧失表现力。任何认真研究和分析肖邦创作的人,都不能不在其中发现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他的大胆的尝试都有所根据,丰富、甚至过于丰富,并不会破坏乐曲的明晰,独特也不致流于古怪,修饰的细致是合乎法则的,装饰的华丽不致成为优美的主要轮廓的累赘。他的许多优秀的创作富于巧妙的配合,这些配合可以说在音乐风格的掌握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完全由于肖邦的功劳,我们才学会了用比较宽广的形式安排和弦,才学会了用精致的半音进行和等音进行,才学会了运用小的“装饰”音群,这些装饰音群好像闪烁者虹彩的露珠,一滴滴地落在旋律上。他常赋予这样的装饰以人声所不可能达到的突然性和多样性,而这种装饰以前都是刻板的、单调地把人声照样搬到钢琴上来。他发明了惊人的和声的模进,这使那些在题材上看来轻松的、不可能希望有这么重大意义的篇幅都带上严肃性。
肖邦的作品的普及和受人欢迎,是由于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浪漫主义的、富于个性的、是作者固有的感情。他的这种感情,不只使他的祖国引起热烈的反响,而且就是一切体验过流放的灾难和爱情的人也都会产生共鸣。
肖邦作品官方目录
每首作品的调性和作曲年代信息
西湖印象和洪大炮是合作关系。
西湖印象是抖音公会,与抖音流量网红大主播洪大炮、林先生开展合作。
洪大炮是2020年抖音巅峰赛江西总冠军,洪大炮在抖音PK这个风口浪尖急流勇退,重新回归户外直播。
楼主,您好。鉴于多次被人认为我是抄袭、复制他人答案,我在此申明:本人回答,有一定参考、借鉴别人『书评』,而绝非抄袭、复制他人的回答。
嗯,所以,如果楼主觉得我的回答多少有点用,希望能采纳一下,这是对我的肯定o(∩_∩)o。
——Ж缘起凡尘
玄幻
《搜神记》《蛮荒记》:大荒风雨正飘摇,沧海横流人荡覆;太古尚遗旧爱恨,蛮荒又埋新情仇。乱世中欲望与道义的碰撞,传奇般刻骨铭心的情感,上古传说时代的故事,请观《搜神》《蛮荒》二记。当年魔法风正盛,狐狸可谓开东方玄幻之风,当赞其过人才情、非凡眼光,莫言其文不成熟与俗套。
《紫川》:《紫川》是一卷英雄史诗,以如椽大笔书写乱世沧桑。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挚动人的友情、杀机弥漫的政治、尸横遍野的战场,加之幽默诙谐的语言,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
《风姿物语》:玄幻奠基作之一,塑造了一批值得感动的人物,哭过、笑过,怎能忘记?这大概就是此书魅力所在吧。
《神墓》:《神墓》是一曲铁血战歌,青锋碧血燃起满腔豪情,凄壮沉郁中唱尽万代苍茫!几分幽默诙谐不时体现,通篇不乏连珠妙语,虽然辰东此时文笔还嫌不够成熟,且《神墓》确后期过于空泛,但用心看下去,一股神气贯穿全文,荡气回肠,精彩纷呈。
《无限恐怖》:虽有所借鉴《杀戮都市》,但自成一家的将推理流、循环流和人性研究熔为一炉,此书成就毋庸置疑。
《巫颂》:我认为这是血红最好的小说。狂野苍茫的文风,挥洒自如的文笔,出色的人性刻画,铸造网文经典。
《仙楚》:树下野狐的作品皆属精品,此书也非常精彩。就是情节过于紧凑了,战斗、疑团层出不穷,看的有点累人,且主角似乎颇多艳福,不过也不乏动人之处,而且不真的是后宫小说。
《长生界》:和《神墓》相比,《长生》确实缺少情感的震撼,后期过于追求场面之宏大而压制了人物形象的展现,造成情节有空洞之感,这是明显不足。但在文笔上确实较《神墓》有进步,前半部精彩纷呈,还是值得一读。
《朱雀记》:猫腻自言是YY文,其实可以接受,看的挺有感觉的。
《飞升之后》:前期练级打怪偏多,之后表现了一些精神,人物的铮铮傲骨令人热血沸腾,虽有点狭隘、偏激,但毕竟在当今网络小说里能真的有内涵实属难得,也算是一本好书。
《师士传说》:机甲类始祖,此书突出刻画了主角,配角塑造不是很好。方想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想象力使作品颇具创意,稍YY而不后宫,奈何其喜吹牛、夸口,最后却收不住,留烂尾给读者。
《卡徒》:请楼主参考上则后半部分。
《斗罗大陆》:无一贯之恶心,有较充实情节,实乃三少最佳之作。
《不死不灭》:作为辰东处女作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且迫于出版社压力后期写得很匆忙,不过在此书中辰东已展现出了自己的不凡。
《真相堕落》:说实话,兰帝的书我很喜欢的只有《高手》,但兰帝的作品确实有水平。
《魔法世纪》:zhttty早期的一部作品,大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天魔神谭》:早期玄幻之一,颇负盛名。前期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惜后期实在是很平庸。
《海王祭》:海底大冒险,带点YY,不过挺有意思。
《中国龙组》:风华爵士有积累、缺文笔,小说情节多狗血,这本算较好的了。
《空速星痕》:唐家三少哗众取宠,此书的异能马甲实在无聊,而且简介让我恶心的很,可惜简介我是后来才看到的,不然当初肯定不会看的,后宫流的。但情节还是不错的,虽然依旧是老套路,倒不算难看,不介意唐三之恶心的可以考虑。
《邪帝苍龙传》:武侠转玄幻的,人界篇和异界篇风格差距很大,人界篇雕琢痕迹太明显,异界篇落入俗套,所以显得都一般般了。但是本后宫小说 囧。
《莲花宝鉴》:YY小说我看的不多,因为不喜YY。不过毕竟这本书我是看了,楼主慎重考虑。
《魔法通行证》:十分YY的小说我大概就看过这三本了,这本是最早看的,没经验啊。也算是YY的有点特色的吧,别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了,楼主自己考虑吧。
仙侠、修真
《蜀山剑侠传》:现代意义上仙侠的始祖代表作,实乃笔力恢弘的巨著,便是古龙、倪匡这样的大家也明言对还珠楼主之敬佩。虽作者因故未能完本便去世,空留残卷传世甚为可惜,然此书形式近古,若《三国》《水浒》,本非拘泥于一人一事,仍颇为可读,对仙侠钟爱者不应当放过——当然,传统全知视角式写法也导致了人物感情比较苍白,请注意。
《诛仙》:“一部《诛仙》,情撼九天”实非虚言。飘逸出尘的仙侠,承载的却是似水柔情,作为仙侠,重点却不是仙缘奇珍、仙家斗法,只为让情感更显得梦幻纯净,可谓天人之恋。虽后期失于缺少变化,但仙侠类不读此书实不应该。
《仙剑神曲》:古典仙侠佳作,故事瑰丽,情节一路铺展,几乎涉及了整个天陆、正魔两道所有高手。作者颇有功力,就是把仙侠写的忒像武侠了。
《仙羽幻境》:此时牛语者功力比《仙剑神曲》时更为精进,然还是前作给我留下更深印象,故此书只好“屈居”其下了。
《尘缘》:相比《亵渎》,其实我更喜欢《尘缘》那如醇香美酒的味道,文笔华丽,情缘纠缠。
《黑山老妖》:梦入神机融神话于其书,开仙侠新气象,读之令人赞叹,此书尤为精彩。然其所谓“以力证道”云云实在过分,深不得余心。
《风起紫罗峡》:荆柯守心气高、定位高,所以写到后来有些吃力吧,但终究成就不凡。
《逍行纪》:血红的小说,以走流氓路线著称,这对我并无吸引力,但血大的小说从不种马且表现的是有原则的,我还是很欣赏的。
《邪风曲》:血红的书在严谨上颇为不足,但质量在网文中算较高的了。虽然逐渐趋向YY了,但现有作品尚值得一读。
《仙路烟尘》:古典仙侠佳作,确实有古风古韵,一扫主流网文之喧嚣浮躁。虽然情节发展有些滞缓,且作者以为古味浓就得文字古板些,但还是很有味道的一本小说。
《灵山》:徐公子的书虽然向来种马,却体现了不少小道理,属于内涵型的。
《佛本是道》:如果说大部分仙侠仅是挂个名,那此书就是名副其实的少数仙侠之一。前半尚颇不成熟,其后乃成力作,然煞气满篇,神机赞赏的人性我也不敢苟同。
《升龙道》:虽然我不喜欢修真小说,不过以“比较级”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修真小说了。血大其它作品还没读过,楼主有兴趣可以自己考虑。
《大猿王》:蛤蟆文笔圆润练达,于仙侠一道足当还珠楼主隔代传人,虽爱扯淡令我无奈,但其书实在值得一读。
《暂命名》:兰帝的文笔算不上非常出色,意境却极高妙,可此书就有些过于飘渺了。
《阳神》:梦入神机的小说煞气太重,可被开头一股浩然正气所骗,以为此书有所改观,却不料煞气比《佛本》更甚,杀伐无度,洪易实在猪狗不如。但抛开此点,虽后期接近小白文令人叹息,但大半尚有质量。
《神游》:《神游》《鬼股》《人欲》是徐公子的三部曲,共同构建一个思想体系。虽皆逊于《灵山》,却仍都是可看的。
《左手仙缘》:可能不算是特别精彩的小说吧,但因为是最初我看的小说之一,所以印象很好,推荐给楼主,觉得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洪荒玄松道》:最初对洪荒封神类颇有兴趣,今已失望,写来写去基本上就那样了。这本在其中是很不错的了。
《中华仙魔录》:我一向讨厌修真的,但对所谓逆修真也没兴趣。这书不是小白文,却也只能说还行吧,可看。
《飘渺之旅》:萧潜此书真的只是消遣的,文笔、布局、人物刻画、内涵皆乏善。但毕竟是修真小说始祖,且人物虽装比,但比后来的小白文强大多了,无种马,且多少装出了素质。
《一仙当千》:不同于《星辰变》一类的修真体系,虽然还是我不喜欢的修真……感觉前边挺精彩的,继承了《飘渺之旅》的可取之处,可后来大概作者力有不逮,后期有些烂,郁闷!
《寸芒》:番茄之小白文,无文笔、内涵,人物刻画与所谓创新亦不足道,余不赏之。然此子于情节把握上确有些许天赋,观之聊胜于无也。
《星辰变》:评价见《寸芒》条。
魔法、西方奇幻
《魔戒》《冰与火之歌》《时光之轮》:西方三大奇幻,奇幻界的三座圣山。网文的西方奇幻类的世界构造大多太低水平,但看多了可能倒不习惯这三本的,但我以为还是这样的更值得称道。
《亵渎》:这是一部颇受争议的小说,一定程度上确实过于阴暗了,但其实《亵渎》只是从一个独到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表现出人性,深刻而不深奥。作为奇幻,在供书友解闷时,还能给人启迪、引人思考,显得耐人寻味,《亵渎》实在可以称作在末路中揭示人生玄秘的黑暗圣典。
《佣兵天下》:可说此书是童话。战场征伐、战斗厮杀虽不少,却无始终煞气笼罩、不停杀戮之感;不乏恶搞,内涵却足以秒杀一般小说;追求理想的世界,又不显其幼稚。唯惜行文拖泥带水。
《魔法学徒》:此书在魔法世界设定、魔法文明体现上堪称经典,前期情节安排也不落窠臼,相当好;但稍啰嗦,后期俗套烂尾。本书较有水平,然多少有些YY及后宫。
《魔盗》:蓝晶以优雅的翻译体风格将奇幻世界展现给读者,这份功力是少有的,相比当下大部分低水平小说更显难得,此书不少地方尚超越《魔法学徒》。
《历史的尘埃》:虽人物形象不够饱满,阴谋安排略有不妥,仍不失为本有水平的作品。
《最后的地球战神》:书名烂了点,然而书本身却绝不烂,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荆柯守的书,但无法否认其作品质量。
《恶魔法则》:跳舞确实较有水平,但我很不喜欢其书中的那种“猥琐”。据说他最好的书是都市类的《邪气凛然》,但没看过,不好评价。
《魔武士》:蓝晶这本书虽比前面两本略差一些,仍是不错的,可看。
《龙龙龙》:(仅是对男道友:)这是本女频的书,但平心而论真的不错,不介意换换口味的推荐看。
《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有点《魔法学徒》《赫氏门徒》混合的感觉,但也算是写出自己特点的好书。
《光之子》:三少的小说其实都是小白文,但这本处女作尚有一分清纯,看的有点意思,仅此而已。
《盘龙》:评价见《寸芒》条。
《善良的死神》:三少的小说多有其独特的恶心,此书相对来说要好得多了,可以打发时间。
《魔兽领主》:穿越异世的西方奇幻,感觉还行,足以磨时间了,就是YY相对多了点。
奇幻、武侠及其它
武侠宗师,金古黄温:老书友勿喷,其实不少新书友未必清楚黄易、温瑞安的,不过还是从简介绍吧。金庸的推荐看《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古龙的推荐《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传奇》《白玉老虎》《名剑风流》。黄易对情节有卓越的构架力与整合力,作品与玄学、政治、战争结合,自出机杼,但文笔明显逊于另三位,前期作品多含H,推荐《大唐双龙传》《破碎虚空》《边荒传说》。温瑞安作品文笔优雅、辞藻华丽,情节不落窠臼,但时常会出现些不负责任的内容,推荐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杀楚》《四大名捕逆水寒》。
小椴、凤歌:和沧月同为新派武侠****。小椴才情甚高,文字洋溢着空灵与出尘,《洛阳女儿行》《长安古意》《杯雪》都是武侠佳作;凤歌《昆仑》《沧海》神气完足,读来荡气回肠,金庸道统后继有人矣。
《镜》:沧月以其空灵文笔、独有才情谱写一曲云荒万载沉浮的史诗,奇幻巅峰之作!沧流、空桑、海国三大帝国间复杂而深沉的仇恨,在民族夙仇下的爱恨、对子民的守护、对自由的追求相交织,谁不是在这网中挣扎?一部奇文,愿与君共赏。另,云荒系列丽端的《越京四时歌》、《云泥变》也很好看。
《九州缥缈录》:九州系列是一群青年才子们一起书写的具有东方神韵的奇幻作品,《缥缈录》则是其中的代表作,放眼整个幻想文学,能与之相比的并不多。另,江南的《此间的少年》、《逐鹿》、《龙族》也很优秀。
《悟空传》:此书虽短,却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经典。今何在其余作品,《若星汉》建议看实体版(起点有,免费),《九州·海上牧云记》亦为佳作。
《天行健》:虽然写到最后燕垒生自己都有些难以把握,此书仍是本史诗巨著。燕垒生的丰富阅历、深厚积累、质朴文笔令人赞叹。除这部长篇外,燕垒生还有不少作品,如短篇《噬魂影》也极优秀。
听雪楼、《七夜雪》:沧月优美的文字中蕴藏着浓浓的感染力,让人很难不将心神沉入其中。听雪楼系列是典型的月氏武侠,结构安排颇为奇巧,成功勾勒出了听雪江湖。个人以为护花铃最好,火焰鸢尾(属《血薇》)、荒原雪略差,其余皆佳。鼎剑阁系列,最打动我的是《曼珠沙华》,但最优秀的当是《七夜雪》了,意境上突破听雪楼的又一力作。
《高手寂寞》:起点有神,名兰帝魅晨,余观其《高手寂寞》,始知网游类亦可出感人心、引人思之大作也。《高手》当与《神墓》《诛仙》同列,抑或胜之。
《英雄志》:所谓“金庸封笔古龙逝,天下唯有英雄志”吹太过了,但这是有实力保障的,的确是极优秀的小说。
《银河英雄传说》:一本日本科幻小说,它的优秀我不想多说,倒是有必要提一句,这种有深度的书,若无基本的鉴赏能力或是抱着YY心理,还是不看为好。
《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如果《高手》是虚幻的完美,《饮》就是真实的残缺。其实我不太喜欢《饮》,但它比之《高手》也是不遑多让的。
《鬼吹灯》:这是本很经典的小说,因为我对探险盗墓类兴趣不大,故排位居中。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此书文风雅致、文笔出色、计谋设计精妙,是历史类的上乘之作。
《江山美色》:穿越历史类。此书其实也颇具水平,但相对一些经典大作之厚重,可说是较为舒缓、轻松的。墨武此人,确实是不YY、不YD
《庆余年》:猫腻的书虽有YY,但读起来很舒服,历史类上品。
《蜀山》:蛤蟆圆润的文笔,把蜀山体系演绎的淋漓尽致,虽基本可说消遣而已,也足称网游类佳作。
《绝地反击》:风华爵士知识积累可谓丰富,然文笔较差,这本纵横历史间的小说是他最优作品。
《移猎蛮荒》:文笔不算优秀,相比小白文就绰绰有余,情节构造上颇有可称道之处。
《尘劫录》:历史的厚重和奇幻的瑰丽浑然一体,确实适合形容本文,以符合历史的世界做基础,却给人一种光怪陆离之感。在起点就是全本免费的。
《战国逆风记》:看此书根本是是出于我对日本战国的兴趣,不知楼主有无此闲情 ^o^
最后补充几句:(1)我在每一类内排序是有意识的,但个人好恶成分不小,并非要强排座次、评判优劣,尤其最后一类全部都是精品小说;(2)奇幻也是幻想文学,不过无主流网文那么夸张及成系统的练功升级罢了;(3)小说归类时有些为本人主观臆断,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Ж缘起凡尘祝楼主阅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