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学生手抄报图片

中秋节学生手抄报图片,第1张

 看月光,幽思绪,中秋月圆之夜,寸心远表,自是一番不同风。下面是关于中秋节学生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秋节学生手抄报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国外中秋送礼习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

 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

  关于中秋节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有一种感动叫相亲相爱,有一种感动叫相濡以沫,还有一种感动叫理解与包容。婚姻犹如大海行舟,同心协力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经典 爱情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经典爱情故事1

男人娶她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母亲重病,还没一份固定的工作。她看上的是他的安分和孝顺,她想这样的男人可以依靠一辈子。

男人每天努力地工作,家里的状况逐渐好了起来。然而,她并不快乐,她担心男人有一天会离她而去。她每天盘问男人的去向,甚至夜里偷偷翻查他的手机和口袋里的工资。男人不在意,把工资全交给她,她还不放心,男人向她要钱,回来后,她还要核对一下花销账单。

男人总是顺着她,家里的大小事情让她做主。不论工作有多忙都回家过夜,出差每天晚上都打电话汇报行踪。街坊四邻都恭维她:真有福气,嫁了这么一个好男人。

有一次,在一家商店她看中了一件风衣,标价2300元。男人说:“喜欢就买吧。”她自己掂量再三下不了决心,家里的钱她都掌握着,她知道这件衣服的价格不适宜她。于是再去那家超市,她绝不正眼看那件风衣。

那个星期天是她生日,男人出去了一趟,然后兴冲冲地回来对她说:“那件风衣有家商店只卖600元,赶快去买吧,迟了就来不及了。”从商店回来男人说:“今天我做饭。”菜端上来,全是合她口味的,特别是其中一个鸡蛋炒西红柿,她最喜欢吃,而男人并不喜欢。

她穿着那件风衣到女友那里炫耀,然后带着女友去那家商店,又见到那件风衣,然而价格赫然标明2300元。她问售货员:“不是600元吗”售货员回答:从来没有卖过这个价格。她说:“我明明买的是600。”售货员回忆了一下才说:“是有一次,一位男士提前付了1700元,还说一会儿对来买衣服的女人要说价格是600。”女友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回到家里,女人穿着风衣盯住她的男人。男人有些尴尬地冲她笑笑:“那钱是我的年终奖金,没交给你,给你买衣服了。”那天晚上,她穿着风衣挽着男人一起散步,眼里蓄满了幸福的泪花。

爱情,很多时候就像一部简单而平淡的**。简单到没有编剧,没有导演,只有主角和配角两个人组成。平淡到还没上演,结局已明了。

经典爱情故事2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2007年12月18日,男主人刘国江老人去世;2012年10月30日21时58分,徐朝清老人去世。

谁说缘分没有天定谁说没有一瞥钟情50年前的那一幕,就像隔了半个世纪的轻风,缓缓一掀,还是满含了绿意,吹开了他心中永恒的春天。

那一天,鞭炮声声,唢呐阵阵,她乘一座花轿来到村前。他正和一班顽童在村中追逐嬉戏,见了花轿便尾随其后,因为,几天前,他磕断了门牙。山乡有个习俗,掉了门牙的孩子,只要让新娘子摸一下嘴巴,新牙就会长出来,他便迫切希望这位新娘子能让他的牙得以新生。

一个大人拉着他到轿子前,新娘的手从轿子的布帘里一伸,如葱如兰的手指便放在了他嘴里。他忍不住流了滴口水,紧张地一吮,却咬住了她的手指。只见轿帘被另一只玉手一掀,面如天仙的新娘子正含嗔带怒目视着他。待轿子走远,他还在原地发呆……

那一年,她16岁,他6岁。

他听见自己扑扑的心跳,也听见旁边大嫂大妈的戏谑:“发啥子癫,你长大了也要找个这样的漂亮媳妇。”

从此,不管谁开玩笑问他长大后要娶什么样的媳妇,他总是认真地说:“像徐姑姑那样的人儿!”

徐姑姑从此便是那位印在他心上的新娘子。但直到长成一个帅小伙,他也只敢用余光偷看她,在他心中,她是那么尊贵,只要是稍微正眼一看就会脏了她。

而她,13岁欢喜(定亲),16岁交待(嫁人),26岁却突然因丈夫患急性脑膜炎去世而成了寡妇。婆家说她克夫,于是她独自带着4个孩子。没吃的,就背着孩子到山上拾野生菌;一斤3分钱的盐买不起,她就编草鞋卖,一双卖5分钱。

16岁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帮她,又怕被拒绝,被别人笑话。直到那天,她和孩子掉进了河里,他跳进河救起她们母子,才第一次正眼看了她。之后就常主动帮她担水劈柴,照应家务。如此4年,彼此的目光里渐渐有了别样的情愫。然而,她不但比他整整大了十岁,还是个带着4个孩子的寡妇,闲言碎语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地罩在“大逆不道”的他们头上。仿佛箍得他们喘口气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于是,1956年8月一天早上,村里人发现她和4个孩子突然失踪了,一同消失的,还有19岁的他。

40多年后,2001年的中秋,一队户外旅行者在原始森林探险时,发现了罕无人迹的高山深处竟然住着两位老人。他们仿佛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点的是自己做的煤油灯,住的是简陋的泥房(没有这间泥房之前,他们住的是山洞),在自己开垦的田地上播种,自给自足。他们就是几十年前失踪的他和她。

这几十年中,他们添了孩子,也添了更浓的爱情。然而他并不懂什么叫爱情,他只是从上山那年起,在每次农闲时,就拿着铁钎榔头,带着几个煮熟的洋芋一早出门,在悬崖峭壁上凿路——他怕她出行摔跟头。整整50年后,铁钎凿烂了20多根,却一手一手凿出了6000多级石阶,每一级台阶都不会长出青苔,因为每天都会被他用手擦过,这样就不会滑……这6000多级石阶被人们称为“爱情天梯”。而他,也从一个愣头青变成了白发老翁。

“我心疼,可他总是说,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实,我一辈子也没出过几次山。”摸着老伴手上的老茧,她眼里流着泪水这样对山外进来采访的“凡人”说着。

这并不是一个为了赚取眼泪虚构的故事。他,叫刘国江,她,叫徐朝清,他们住了50年的,就是重庆市中山镇一座叫半坡头的高山。

谁说爱情只是美丽的童话谁说爱情不可以用数字来衡量

6000级天梯,就是深深凿入大山的爱的刻度。

经典爱情故事3

从被查出乳腺癌到接受化疗,坚强的李冰没哭过一次,却因掉发太严重在理发店被剃光头时,第一次哭得稀里哗啦——当初邓成爱上的,正是她这头齐腰长发。最重要的“爱情信物”没了,他还会爱她吗邓成给了她答案:“我现在更喜欢你光头的样子。”

真正爱一个人时,会逐渐淡化当初爱上的理由,把它变成美好的过往,因为那些吸引人的外表总有一天会随着年龄而消逝。邓成或许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正如当初他打破世俗偏见,与李冰成了一对老妻少夫的组合。

18岁小伙爱上大龄二婚女

八年前,李冰31岁,离异一年,独自抚养着四岁的儿子;邓成18岁,情窦初开,感情还是一片空白。

他们的爱情始于一个舞蹈班,邓成是班里唯一的男生,身边成天围着一群小姑娘,而李冰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当有人告诉李冰,邓成在偷偷关注她时,她哑然一笑:“别开玩笑了,他才18岁,我侄子都有他大了。”

没想到,舞蹈班 毕业 那天,邓成真塞给她一封 情书 ,说她拥有一头齐腰长发,美丽如仙女,是他的梦中情人。这真是幼稚又好笑!李冰当场拒绝。回家时,心里却有了异样的感觉,她不断提醒自己别胡思乱想:他们是不可能的,自己不能“老牛吃嫩草”,人家还从没谈过恋爱,而自己结过婚、有孩子……

当李冰以为这事会就此打住时,邓成却向她发起了爱情攻击,整天给她打电话、发短信,赖皮地叫她“妹妹”,请她吃饭,接她下班……她仿佛也回到了十几岁的年龄,很快就把那些顾虑置之脑后,答应跟他恋爱。她问除了头发,还有什么是他爱她的理由,他努力想了半天说:“因为你不会嫌我没钱……”

因为被爱上的理由太简单,再加上姐弟恋的不靠谱,李冰对这段感情,有过最消极的打算:她不会对他要求太多,更不奢望与他结婚,甚至将这段感情的交往时间也交由他决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冰发现自己变得“贪婪”起来,开始渴望与邓成携手一生。

李冰发现邓成比她想象中的更成熟,他懂得跟她儿子套近乎,陪儿子玩各种无聊的游戏,在她生病时,会督促她按时吃药、休息,给她做饭、洗衣,替她送儿子上下学。

得知患癌她提出分手

“你们不分手,就别认我这个爸!”当邓成的父亲听说儿子找了个“大龄二婚女”后,从西藏连夜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气冲冲地赶来要儿子与李冰分手。

那时,李冰真害怕她与邓成得就此分手,邓成却没妥协,邓父气得连饭都没吃,又坐上了回家的火车,让李冰内疚不已。后来,李冰几次主动去了邓成老家,一进门便帮着他妈妈下厨做饭,给他奶奶诊脉、量血压……看着她这些真诚的举动,邓成的父亲才慢慢接受了她。

当看似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2012年初,李冰却被诊断出乳腺癌。医生告诉她,必须将左侧乳房全部切除才能保全性命。自己即将不再是完美的女人,李冰第一次想到对邓成放手。

“你才26岁,正是找结婚对象的年龄,别再把青春浪费在一个老女人身上,我们分手!”当李冰平静地说出这些话时,内心却在颤抖。本来她对这段感情就充满质疑,现在她可不想邓成因害怕道德谴责而勉强留在她身边,与其这样,还不如她先提出分手。

邓成却没空理会她,每天依旧穿梭在医院,给她送饭,替她拿药,询问病情,确定手术时间。为了激怒他,她开始拒绝治疗,不吃不喝。相处这些年,邓成太了解她的倔脾气了,他拗不过她,生气地摔下饭盒,问她到底想干嘛,她只吐出两个字:分手!

邓成摔门而出时,李冰如释重负,内心却空荡荡的,她咬着牙,把眼泪都憋了回去。

没想到,两天后当她从睡梦中睁开眼时,看到邓成正缩坐在她床边,胡子拉碴、脸色蜡黄,脸上全是哭干的泪痕,仿佛两天之间老了十岁。“对不起,我是没忍住,想偷偷来看看你,我马上就走……”

李冰一把拉住他,内心一阵酸楚。她哪见过他如此憔悴的样子,这还是她爱的那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吗她坚定如石头般的心瞬间柔软了。让他留下来吧,要是哪天他后悔了要离开,再放他走。她心里琢磨着。

现在更爱你光头的样子

做完乳房全切手术后,李冰开始接受化疗。化疗期间,让她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邓成在病房里帮她梳头发。他不是因头发爱上她的吗这还是他第一次给她梳头呢。

但在化疗的第17天,这种幸福戛然而止——她的头发开始像下雨似的大把大把地掉落,仿佛不是她自己的,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害怕。她用两只手疯狂地抓着掉落的头发,“你看!你看!”那个恐惧的样子令邓成感到难以名状的心痛。

他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不要抓了,我带你去把头发剃掉。”

走到理发店门口,李冰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她想起了多年前去世的父亲,感觉父亲正在天上看着她,就情不自禁地对着天说:“爸爸,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让我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你现在就不管我了吗”

邓成一把抱住她的头,不停劝慰:“妹妹,你不要害怕,有哥哥在,哥哥爱你。”这句在平常会让李冰感到恶心的肉麻情话,此时却像一剂良药,瞬间治愈了她的恐惧。

当李冰成了光头,担心邓成会不爱她,一路哭着回去时,邓成特爷们地说:“哭什么!我现在更喜欢你光头的样子,你再哭,我明天也去剃光头。”李冰立马破涕为笑,她想邓成要是成了光头,他们岂不是和尚与尼姑了。

我又不喝你的奶长大

头发、乳房,女人最珍贵的两样东西都没了,坚强的李冰开始变得脆弱、敏感,“我失去了一个乳房,已经不是完整的女人了,现在又失去了头发……”

当她这样自悲自悯时,邓成要么当作没听见,不给她继续抒发悲情的机会;要么就给她一个拥抱或是摸摸她的光头——他不会说那些没用的安慰话。

当她苦笑着说:“你好可怜,以后要守着一个没有乳房的女人了。”他就没好气地回答:“那有什么,我又不喝你的奶长大!”

病友们都羡慕李冰找了个帅气的小老公,对她还这么无微不至地照顾,几乎每时每刻都守着她,她说饿时,半夜还会打车回去给她熬粥,而别的病人家属,很少有每天都坚持陪床的。

李冰也越来越发现邓成对她的重要性,在自己人生的最低谷,有伴侣不离不弃的照顾,她觉得命运对她又是多么眷顾!

幸运似乎没有终点,李冰没想到,邓成竟在此时选择向她求婚。当他捧着用半年积蓄换来的白金戒指跪在她的病床前时,整个病房都变得温暖起来,病友们比她更激动,齐呼着:“答应他!”

她满眼泪花接过戒指——她还有什么资格拒绝一个如此疼爱自己的男人从他回到她身边的那一刻起,她就再没勇气质疑他对她的爱了。

经典爱情故事4

白蛇传

传说 许仙为杭州一家药铺的学徒,性格善良敦厚,与修炼千年幻化成人形的白蛇(名白素贞,人称“白娘子”)和青蛇(人称小青,青儿),在雨中邂逅,并同船共渡,由此许仙和白娘子相识相知,并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很快结为夫妻。

婚后许白夫妇开了家药铺保和堂,生活幸福美满。为助许仙,白娘子命小青盗库银。 端午节 由于白娘子饮下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被吓死,而后服下白娘子冒险由昆仑山盗得的灵芝仙草,得以起死回生。

后来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一心要收服白娘子。先使用计谋掳走许仙将其禁在金山寺,引诱白娘子连同青蛇来索夫。白娘子索夫不成,一怒之下水漫金山,引来钱塘江大水导致钱塘县水患,造成死伤无数,由此犯下天条大罪。法海乘机找到理由,几经周折最终将白娘子收于其钵中,镇于西湖边雷锋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经典爱情故事5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名为鸳鸯。

生死不渝,忠贞不二,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经典爱情故事汇总大全相关 文章 :

★ 感人的爱情故事2020汇总

★ 爱情故事大全2020汇总

★ 爱情故事大全2020汇集

★ 关于《聊斋志异》的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 简短爱情故事2020精选

★ 古代爱情故事传说大全

★ 爱情故事精选5篇

★ 经典童话故事精选汇总

★ 爱情故事大全2020最新

★ 爱情故事大全2020精选

 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下面是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简单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秋节手抄报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国外中秋送礼习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

 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

 中秋节作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这一天也预示着“月圆,人团圆”这不,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又要来了。我高兴不已。

 学校放假了,爸爸妈妈也放假了。爸爸说中秋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今天要和全家人一起吃月饼,看月亮。这是中秋节的习俗。

 奶奶和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大家都来了,姑姑、哥哥、妹妹都来了,妈妈买回来一大盒月饼,口味各种各样。我们全家人一起坐在桌子前,吃着可口的饭菜。品尝香气扑鼻的月饼。爷爷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月饼的传说。朱元璋起义时当时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厉,给各路人马传递消息非常困难。此时朱元璋的军师想出一条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进饼子里面,派人安全的传递到了各地起义军中,八月十五当晚起义成功了。得知胜利消息的朱元璋下旨将藏有纸条的饼子命名为月饼,从此就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吃完晚饭,哥哥领着我和妹妹去看月亮。月亮像玉盘一样悬挂在天空。妹妹惊讶的大声说“今天的月亮好大好圆”。

 大家都笑了,爷爷笑的很爽朗,奶奶笑得很慈祥。大家都沉寂在幸福中。而此刻的我仿佛理解了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团圆”。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个大团圆的节日。下面是关于好看的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好看的中秋节手抄报

  我国其他地区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各种各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在福建浦城 ,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 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

 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

 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

 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

 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 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有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关于中秋节的习俗。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 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 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各个地区之间的风俗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有重庆市几个区县的春节习俗:

  江津:千米长宴 江津中山古镇中山古镇历来民风淳朴,广大群众生活和美,热情好客,邻里关系和睦,知足常乐。特别是重大民俗节日,来古镇的商贩、游人、挑夫、力汉,如不能回家者,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即由古镇居民管吃管住,并免收其一切费用,此风俗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古老的敬神、祭祖、祈福等传统仪示正式开始以后,8位头扎百帕,身着长衫的老者整齐的站在了罢满猪头、猪尾、苹果、羔点的香案旁,虔诚地点燃香烛钱纸后,随着喊礼人的口令双手抱拳对天地祖宗整齐地行鞠躬礼,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幸福。同时还表演了川剧坐唱、玩狮子、舞小龙、送财神等活动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面壮观。来自国内游客和当地群众近5000人参入其中,领略古老商德,体味浓浓亲情,共吃团圆饭,尽情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合川:抬箩轿 是合川的一个民间民俗的风俗,结婚的时候,都要抬箩轿。表示很吉利、吉祥。就要问公 公婆婆,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对媳妇落不落轿,那么公公一定要说落轿、落轿!

  在四川方言中,“落教”一词就是说这个人做事、说话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不使人难堪。在新娘子进门的时候,民俗"抬箩轿"不仅喜庆,而且公公婆婆还必须当众大声说"落教",寓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家人和睦相处。

  按到"公公",大家发问,(落不落轿?)落轿、落轿!

  南川:世居金佛山区的人们,妻子生了孩子要由丈夫去岳父家报喜,而报喜方式十分奇特。妻子生了孩子3天后,丈夫就到岳家,不需开口岳父母只看看送来的礼物便知道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女婿送来的是只公鸡,就表示添了男外孙;送的是只母鸡,定是生了个女外孙。不仅如此,就连左邻右舍也能清楚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只要听到这家的女婿在外放鞭炮,就说明是生了男孩;若鞭炮从屋里传出,就说明生了女孩。至今仍有不少人沿用这个风俗。

下面是全国各地的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14\各地春节习俗——江苏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15\各地春节习俗——河北

承德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19\各地春节习俗——山西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摘自《并州风情》,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20\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54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