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张
南怀瑾
语音播报,能听的百科!
立即收听
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出版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三十多本,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中文名
南怀瑾
外文名
Nan Huaijin
别名
别名 南常泰;小名 银奶;谱名 常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南老自我评价,“一无是处,一无所长”。
(一)
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有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因此,我也感觉到有个重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所以我常说,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果在座的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对比研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尤其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在中国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论语》有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为自己的兴趣。我当年读书,的确是为自己的兴趣读书。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
古人有句话,“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计利应计天下利,书名当求万世名。”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赚了钱,怎么用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周朝建立了以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胶东一带,那个时候是苦寒的地方。历史上周武王统一天下以后,分封诸侯现在我们谈封建,一定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不是西洋的封建中国的封建是什么大家要重新读历史,要好好研究,不是般随便加个观念叫封建。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看历史也要看另外一面,有个人就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时机难得,你不去,上面的老板不高兴呵!姜太公一听就去了。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打鱼、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就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淄博)。大家研究做生意,祖师爷是姜太公,这个需要了解。
等到一千年以后,中国工商业发展不在齐国了,而是丝绸之路,汉唐时代都有的。唐朝时,中国贸易最发达的在扬州,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到了宋朝时,贸易繁荣,在福建的泉州、漳州。所以你们现在可以到漳州看看,漳州现在还有宋朝时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个中东的王子来做生意,后来在漳州落户了。到了清朝,贸易繁盛,才是今天的上海。这些是跟做生意有关联的。今天,我们讲开放发展,工商业的发达,还是在这沿海带,内地、西北还是落后。
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在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年轻时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出钱,大概是鲍叔牙做董事长,管仲做总经理,差不多每次都蚀本,可是后来他做了宰相就不同了。我们说到好朋友啊,有商业的朋友,有政治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合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出来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齐恒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了,太整齐了,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能推荐他做宰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管鲍之交,是这么一个故事,详细的自己去研究。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希望大家学一个儒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的三千弟子,什么人都有,土匪也有,流氓头子也有,读书人也有。今天山东孔子的坟墓,是子贡出钱修的,这个正史上没有,要看其他的资料才行。孔子死后,弟子们找了一块坟地,就是后来葬汉高祖的那块地。大家也没有钱修墓,等子贡来。子贡是大老板,他来了一看,这块地不行,只能葬个帝王,没有资格葬我们的老师。大家说那你来找吧!他就找到曲阜现在这个地方。然后,其他学生都走了,他还“庐墓三年”,在孔子的坟墓旁边盖了一座小房子,守老师的坟墓三年。子贡是个真正的商人,这个商人很厉害,这要看一本历史书《越绝书》,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采用了这本书。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鲁国当时衰落了,齐国要出兵打鲁国。孔子是鲁国人,他说这怎么办子贡就说,老师,您年纪大了,我去。孔子说,你肯去那太好了。子贡一出来就挑起了吴越战争,然后又挑起了吴国去打郑国,国际的战争一挑起来,齐国不能出兵去打鲁国了。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子贡到了每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诸候都盛大欢迎。他做的生意,他的学问,他的声望,影响了整个的国际,比苏秦、张仪厉害。
子贡以后,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七八十年间,中国的文化差不多是个断层了,这是个历史的经验,汉武帝以后,才开始文化的复兴。不过这个复兴,是对是错,又是个问题了。历史上说,这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都不要了,专门提倡儒家。据我的研究,并不一定这样,不过是偏重于儒家而已。汉武帝雄才大略,历史上又佩服他,又骂他,清代的康熙学的就是汉武帝。汉朝那个时候,四川、云南、贵州还没有完全归属中央,是汉武帝时才解决的。广东、广西到越南,也是汉武帝的时候才统一的。浙江的义乌、温州以下到福建,以及北方的蒙古,也都是他开始统一的。历史上,批评他坏的一面说他穷兵黩武,喜欢用兵,但是他真的了不起,汉朝的声威,靠的是汉武帝。应该翻开汉武帝这个阶段的历史,学习经验。武帝时候,曾有两个商人出来做官,一个是桑弘羊,个是卜式,帮助汉武帝发展工商业经济。以汉武帝这个才能,就敢用他们。我劝大家读一本书《盐铁论》,同你们在有关系,同中国现代的工商业、财经的发展绝对有关系。毛泽东当年也叫大家研究《盐铁论》,作者是桓宽。这本书中讲到那个时代的争论,究竟是文化发重要,还是工商业发展重要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是儒家跟工商业的观点辩论。提醒大家注意,你们自己去研究。这样才叫做读书,研究也才有用处。
(二)
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这是我必须告诉大家的。我现在感觉到,中国的社会非常奇怪,这个演变,将来怎么样我不敢想象。今天全世界,尤其以中国社会做代表的话,将来的社会,没有婚姻家庭制度了。知识越普及,家庭观念越淡薄。尤其国内只生一个孩子,非常娇贵。中国有句老话,“国清才子贵”,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了,知识分子有学问的,变成名士,就贵重了。“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家庭富有了,孩子就傲慢了教育都成问题。
我发现社会上有个现象,做公务员也好,做生意也好,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可怜。我常常想起明朝时一个年轻人讲的,人生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如果拿这个观点来看,我常常哈哈大笑,包括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穆罕默德、汉武帝、秦始皇,包括蒋介石,等等,都是一样,都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当然包括我嘛,也是一样。所以我提醒大家,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一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班固是历史学家,写了《汉书》。这一段,他讲到鲁哀公一段话。鲁哀公是孔子的老板,他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鲁哀公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职业君主,生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了解,太监和宫女们把他侍候大,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也不知道害怕。班固评价说“信哉斯言也”,真是了不起,鲁哀公这句话很值得相信,真好。 你们注意,我们当年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你们觉得很好玩吧!告诉你们好处,可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大声读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大声吟唱了。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唱,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可是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前这叫读书,现在没有了。现在你们是看书,等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内容统没有记住,不会启发自己的智慧。 班固说:“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最后一定失败,不可能不失败的“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这句话最重要。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过年的时候,门口贴的对子“五福临门”,你们知道是哪五福吗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里面没有“贵”哦!官做得大,不一定算是有福哦! 五福里头有“富”;中国话“富贵”常连在一起,富了就贵了。“贫贱”连在一起,穷了地位就低了。这里告诉你,无德而富贵,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班固说了一个例子,“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汉朝从刘邦开始,一直下来到孝平帝,封自己的高干子弟一百多个,二百余年,就衰败下来了。大多数诸侯都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生观,有钱有了地位,自认为了不起,放肆沉溺到快乐享受的苦海里了。为什么会这样居势使然也。所处的那个地位、形势,促使他这样。《孙子兵法》十三压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清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理没了,沉下去了,什么是势《孙子兵法》解释“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在千高山上绕个大圈子旋转,下面的人都很恐惧,不晓得这块石头落在谁的头上,当一个势到了,没有办法,等到这个石头掉到地上,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撒尿,一点用都没有。所以用兵也好,做事业也好,“势”最重要,重点在把握“转”字。班固说,汉朝得天下以来,一百多个诸侯王受封,二百余年,自己和子孙都没有了,为什么沉溺放恣,自己在那个环境里面堕落了。“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凡人就是普通人,佛教叫凡夫。社会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逃不出社会的风气与习惯,何况如鲁哀公一样的诸侯呢!诸侯是人上之人,那个功名富贵,自然会把人埋下去。“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人能够独立站起来,卓尔不群,不跟一般人一样随波逐流,“河间献王近之矣”,汉高祖的后代中,只有河北一个诸候河间献王做到了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他在做诸侯那么富贵中间,非常讲究学问。
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读。我抽出班固对河间献王的评语给大家看,其实是对河间献王的赞词,非常佩服他。刚才我讲过,为什么要发财发财最难的是一块钱。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财,永远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我香港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三百多套西装,还是永远觉得少一套。在人生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去赚钱有了钱怎么用怎么用得恰当有意义所以用钱是最难的。
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孔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中国古人教你夫妇之道,有一句话“相敬如宾”,“宾”就是客人。客人来了,明明家里正在骂“你妈的、你娘的”,看到客人来了,嘴一咧:“啊,你好啊,请坐啊。”这叫对待宾客。夫妻两个相敬如宾,都要保持一个距离。谈恋爱的时候,决不说真话的。所以西方人讲,“误会了就结婚,了解了就离婚。”结婚了以后说了真话,完了。相敬如宾,是我在公共汽车后面看到的两句话“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叫相敬如宾。
中国民间有个传统,“儿女如眉毛”,有些人现在不生孩子,我说也好。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中国民间讲,“无儿无女是神仙,有儿有女是冤家”。可是我不敢讲啊!人家说,“你四代同堂,子孙满堂,你叫人家不结婚”!所以我没有资格讲。“儿女如眉毛”,这个眉毛生在脸上一点用都没有,可是没有它不好看。“兄弟如手足”,兄弟是很重要的,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可以换的,哈哈!《幼学琼林》,上面有两句话:“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我也常常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没有他们说看过。那你会背吗还有一次在香港,有人介绍一个很有名的学者,研究红学的专家。他来吃饭,我说你会背吗他说不会背。我说我背给你听,背了好几段。他愣住了,他说我是专家耶!我说,你不会背《红楼梦》,还是幼稚园呢。大家注意《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论英雄那一段,刘备问什么才是英雄,曹操说:“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样的人可以算英雄了。这样的英雄哪里找“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只有你我两个人啊!吓得刘备筷子都掉下来了,心想曹操非杀他不可了。
大家先吃饭吧,饭后再来。
(三)
杭州莲花峰东麓有块“三生石”,是杭州十六遗迹之一。是说唐朝有位有名的圆泽和尚,与一位李源居士很友好,晚年时,他们想到四川峨眉山去看一下。两人商量,圆泽和尚坚持走长安斜古路,经成都到峨眉。李源坚持走荆州,经过三峡。最后和尚拗不过他,只好如此。两个人经过三峡时,到了南浦这个地方,刚好看到江边有个妇女,大着肚子背着瓦罐打水。和尚一看,就对李源说:“完了!告诉你不要走这个路,你不信,她姓王,怀孕三年了,就等我呢,现在见面了,逃不掉了。我这就走了,你念佛念咒子帮忙我吧。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与你相见。”然后他洗了澡,换了衣服,端坐就走了。李源难过得不得了。十三年后,李源来到杭州找这位朋友,到处找。后来在一条河边,远远地有个孩子牵一头牛过来了,那个孩子做了首诗,唱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我已经转世再来了,当年我们在一起赏月吟诗那些事情都过去了,不要谈了。很惭愧,你从长安那么远,跑来看我,我这个身体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可是原来的本性我没有忘记,现在来看你一下。李源问他:“泽公健否”圆泽和尚,你都好吧那个孩子回答:“李公你真是信士啊!我俗缘还没有尽,只有勤奋修行,等到达不会堕落时,我们再相见吧。”于是又吟了首诗: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梓上瞿塘。
前生今世的事情太多了,讲不清楚。过去前生的事不提了,讲起来恐怕伤心难过。我找你也找了许多地方,现在我们各自回去吧。唱罢就告辞了,不知所终。李源后来被举荐作谏议大夫,可是他不想做官,住在寺庙里安心修行,一直活到八十岁。这是中国文化中有名的“三生石”的故事,苏东坡写的《僧圆泽传》里,也记载了这段故事。
《大学》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过去教育有个目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皇帝开始,到任何一个老百姓,教育的目的,就在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贯的系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司马迁。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小偷的口诀,“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刮风的时候可以去偷,人家以为风响,不知道是小偷;月亮大的时候不能偷,因为看得到的;下雨可以做小偷,下雪天不行,脚印就留下来了。这个叫做“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中国文化连做小偷都有诗。
中国第一部历史的书是孔子著的,叫《春秋》。儒家孔子的文化,重要在《春秋》。孔子有一句话: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他说我写了这一部书,把历史整理下来,给后人做榜样,知道什么叫做坏人,什么叫做好人,什么叫做伟大的政治家,什么叫做混蛋的不成家。伟大的政治家同混蛋的不成家是对比的。再说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这就是问题喔!读书要用思想,要提出问号,要怀疑。秋分在八月,同清明以前二月的春分,这两个气节日夜相等,是平衡的,是温和的,所以历史称为春秋。
第二部历史是《史记),司马迁根据孔子写《春秋》的方法写的。司马迁怎么吹牛呢他把历史都衡量过,他写的是历史会计。最后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这两句话大家都说很了不起。我说司马迁在骂人呢,你们不会读书。有的同学还说,老师,这没有骂人啊!“藏之名山”,一部书写出来,要藏起来,放在山的角落去,挖个洞让你看不见;“传之其人”,等到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也许有个人考古挖出来。看到这两句话就是这样,实际上骂了当代的汉朝人,等于说你们都是混蛋,看不懂的啊。将来有人会看懂我的书的!这是文章骂人,骂得好,结果骂了人以后,大家还拼命背。
有一个诗人叫易实甫,有一首诗写项羽: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成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二十岁有才气,可以逐鹿中原打天下了;最后失败,他带的江南八千子弟,乌江一战都死光了;秦始皇修的咸阳地方的宫殿,一把火也烧了;进关中才二十六岁,封刘邦做汉王,所以刘邦后来得了天下称汉朝,实际上是项羽封的,“天下侯王一手封”啊,你看多大的气派!
南怀瑾(1918—),浙江温州乐清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修行经历、渊博的学识、通达的智慧和卓著的事功而享誉海内外。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后遍读诸子百家,旁及文学诗词、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一九三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国术馆,获武术教官资格。抗战之初,南怀瑾年方弱冠,统驭戍卒,在川、康、滇边境,垦殖戍边。后不久,执教于中央军校,同时竹杖芒鞋,遍访高人隐士,遇当时禅门之名宿袁焕仙老居士于青城山灵岩寺。后经过袁焕仙的逼拶勘验、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的印证、峨嵋山大坪寺闭关三年的苦修,以及对密宗各派上师的参访,南怀瑾于心性之体用终得圆融自在,达到了精神心灵的真实升华。
南先生以见地、修证与行愿三大纲要来统贯全部佛法修证的理与事,且根据“体实非二,用固不一”观点,将大小乘各宗各派乃至外道宗派的教理和修证,都融入修证的三纲要之中,形成一兼容并包的佛学思想体系。下分三部分略作介绍,限于智识及学历,对南先生思想的曲解在所难免,望方家指正。
一、事与理圆融无碍
中国佛教至唐代玄奘广译佛典,整个佛教界研习教理之风盛行,致使一般佛子寻行数墨,皓首穷经,终生困于义理,泛海而忘归,迷途而不返,于佛法修证,无半分相应。唐代中期以后,禅宗自南至北大行于世。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是针对此种流弊而起的革命。宗下诸师多呵斥研习教理者,因为禅宗首重事人,以修证为上。若修行事至,自然能达理事圆通之境。
然而,后世参禅直求修证的人,多在意根下立定足根,于行证并不肯深入,却又不肯印证,得少为足,便以为是,自鸣为高。而一般研习教理而识见粗浅者,自己对教理未加修证体认,便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是邪说。两方各执一端,割裂了理与事的关系,都犯了莫大的错误。及至当代,信仰佛教的僧俗四众,亦多有人以修行相标榜,自是非他,尤其对一般佛教学者,自感佛法在他们一边,而佛教学者则以修行的真实证明相发难。其结果是造成学、教两界的隔阂,对佛教的未来发展至为不利。南怀瑾先生对佛法之理与事的基本看法对于各种偏执之见具有消解的作用。
南先生以为,一切宗教、哲学、乃至科学等,其最高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但真理必须是绝对的,真实不虚的,并且是可以由智慧而寻思求证得到的。[1]佛学就是这样的真理。凡是佛学理论,有此理,就一定有此事,是事理合一的。[2]佛家所说的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都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只是一种思想论辩。[3]故南怀瑾经常强调,佛法实乃超科学、哲学之一大实验事。
既云实验,须有方法。佛法教人,由凡夫而至成佛,以教、理、行、果为其一定次第。教须由多闻而坚此信,理须由思而解,行果须由修慧而证得。[4]故学佛行人,应取知行合一,努力修证。而其入门方法,各宗虽有不同,“要皆以择善而固执,由一门而深人,莫非以定为柱杖,理人于事为梯航也。”[5]
然而,佛教高深形而上道的学理,以及切实修行求证的方法,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出许多宗教的形式,以及教条式重重束缚的教义。在这种情况下,摆脱了传统限制的禅宗,脱颖而出,直接从纯粹唯心——“心能转物”的大前提中,求得大智慧的解脱,绝对自由自在的心证。唯有禅宗的精神和求证的方法,才真正能使人们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达到精神心灵的真实升华。这对于今天人类被物质文明所困惑,理性被人欲所淹没的世界,应该是一绝妙的消炎剂、清凉药。[6]南怀瑾更进一步指出,今日的佛学已经不是停留在过去十九世纪的佛法与哲学的层面,已迈向佛学与科学结合的新趋势。[7]论及如何学禅,他鲜明地提出:“科学时代要科学禅,要把心理分析得清清楚楚,今天科学愈发达,对我们学佛学道愈有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修道,应该比过去的人容易才对,因为有许多科学的理论,给予事实上的帮助。”[8]可是一般学佛之人,往往以佛学为高,对科学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可悲可叹!
概言之,佛教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它的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范畴,它的科学的实证方法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它的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它的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作证明。[9]佛教学者往往只注重佛教哲学理论的探究,而实证方面比较欠缺;佛教信仰者多为宗教情感所局限,虽意在修证,精神可嘉,而科学的精神和素养不足,在修证上终难有所作为,在科学发达的现时代,实不能让人肃然起敬。针对目前情况,有识之士应当精研佛典,挖掘这一科学的丰富宝藏,验之于身心,以此为基来阐扬佛法的哲理,介绍其科学的修证方法,如此方可自立于天下,造福于人类。
二、见、修、行三位一体
佛法之真理,可以而且必须由个人经真修实证而得。可以说,修证乃是佛法的真生命。然而今日之中国佛教,说理者多,修证者少,更由于修证的缺乏而产生许多歪曲的理论,这是一种极其可怕,自毁教门的危机,应当切实修整观念,急速自省自证[10]。若欲走修证之路,首先要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证菩提,誓不退转。故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其次当廓其胸襟,广其识见,穷理于诸说,行脚遍天下,然后以教乘戒行,滋茂福德,使能自成法器。[11]
南怀瑾以见地、修证与行愿三大纲要来统贯全部佛法修证的理与事。见地就是理;行愿同修证是事,照佛学的成语来说,就是“事相”,以禅宗的讲法,就是功用,普通叫作功夫。佛法是理事合一的,故见、修、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12]
见地是中国的佛学观念,禅宗称“具见”,就是具备见解。[13]真正的见地,并不是普通的见解,而是见到了“道谛”,也称“真谛”。真见到了道谛的话,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14]所以,佛经只谈见地的理,真正的见地到了,功夫一定到。换言之,你见地到了,功夫没有到,那个见解不是真的见解。[15]
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16]修正心理,必须在心理的结使上下功夫。心理的结使解脱到什么程度,就得什么果位,果位的差别就在于此。[17]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18]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19]所以,真正的修行是行愿,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此即是做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20]所谓“众生业尽,我愿未尽”正是菩萨行愿的真实写照。
佛法修证的三纲要与佛法所讲的“三身成就”密切相关。永嘉禅师,把天台宗与禅宗的精华加以综合,明白的指出,由凡夫到成佛,一定要修到“三身成就”——法身、报身、化身圆满。三身之说,各经论解释不一。南怀瑾说,法身即法性身,乃佛与众生宇宙万有同一之如来藏性(即本体),证得法身,有断德,能断除一切烦恼习气。报身也叫自受用身,比如我们的身体,是法身因无明而转化所生,是报身,[21]如果悟了道,就转成自受用身,具有五种神通,智慧圆满,有五种妙用。化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为一切众生化身千百亿,教化度人。
南怀瑾认为,“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22]一念回机,心能转物,今生得以成办此事,圆满成就三身。然而,佛说由凡夫而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极其久远),今生成佛都难做到,何以更说“三身都在一念之间”呢他解释道:佛谓一句弥陀,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常赞叹定德,为功德丛林,能消多劫之业。经复云“劫数无定。”又云:地位互通,如“初地即通十地”。佛所说时间空间等法,皆为心法之所内涵。若心念专诚,立心向道,即生成办之事,纵我不能,人或能之,安得以片概全乎![23]此“一念之间”盖指当下证悟如来藏真心,此心圆满具足法、报、化三身。
一个人的一生,总有自己的追求,短短几十年, 有些人死了,但他依旧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生命是什么?生命如何定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着自己的答案,但你对生命的定义真的正确吗?
有这样一对夫妇,两个都已经到了中年,也终于有了两人自己的时间出去游玩,考虑了很久决定去从未见过的海边,想要感受一下大海的味道,准备许久之后,两人决定坐火车出发。
丈夫从上车开始便选择了靠窗的位置,一直望着窗外,神色陶醉 ,而妻子则一直在和旁边的人聊天, 和路人一起讨论大海的壮观景色,商量去沙滩玩的时候 ,穿哪件泳衣 ,慢慢的时间久了,妻子便渐渐地无聊了起来。
看到丈夫一直在往窗外看,便问他到底在看什么, 丈夫笑而不语,妻子便靠了过去,过了半个小时,丈夫对她说,你看呀,这窗外的景色,看那远处的晚霞,蜿蜒的河流,大自然真的好美。
是呀, 大自然真的好美 ,夫妻二人两种不同的行为表明这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是一味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忘记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美好事物,而另一种则是,远处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同样不可方物。
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 “世界上能干的人,都是自己在糟蹋自己的生命,无论哪个行业,越是多才,越是糟蹋得彻底。”
在我们看来生命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应该是得到升华吗?为什么取得成就不仅不能证明自己,还反而说是糟蹋生命呢?
其实,南环瑾大师的这番话并不是说 , 我们不应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说在证明自己价值的同时,不要错过生命的美好 。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或许在我们生活中不经意间, 错过了人和事,一次回眸、一次转身,便是一生无缘。
1898年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便是将生命活出自己味道的 “戊戌六君子之一”,在反对清政府的同时,都不曾忘记自己的诗人身份,哪怕身处牢狱之中,甚至自己命不久矣,依旧告诉世人,死不可怕,哪怕要走,也要有自己的傲骨 。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身处大唐盛世,一生留下无数的优秀作品,唐朝,遍地都是诗人的年代,为什么李白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为什么他相传她敢让杨贵妃替他磨墨,这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不畏强权。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是他的不拘一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他的真情流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是他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活出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好与坏交给世人去评说。
和李白比起来,苏轼这一生便相差甚多,半生颠沛流离,回顾自己的一生,也只能望闻兴叹。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表明他心中依旧难忘曾经的辉煌,“ 大江东去,浪淘尽 ”是他心中对自己这一生的不甘,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是他对自己这一生经历的描述。
苏轼,被世人称为诗神,在我们看来本应是一代才子,本应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可怎么生活得如此艰苦?
从苏轼步入仕途开始便处处受限,没有什么太大背景的他,被卷入 “乌台诗案” 中,锒铛入狱,更险些因此丧命。
熬过这场风波之后本想着能东山再起,却又在商任之中,因为穷,家中最小的孩子命丧黄泉,而自己也未能坚持到汝州,一家人就这么离去,令人唏嘘不已 , 一代诗神,就此陨落。
满腹的才华再也得不得施展,留下如此多的著作,如此才子却得如此下场,怎能不让人惋惜。
相较之下,李白一生自由自在,游山玩水,不畏强权,一辈子活得有声有色 ;而反观苏轼则在官场处处受人排挤,下场凄惨,面对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很多时候,聪明的人往往没那么快乐,在现在的 社会 中,物欲横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为了生活往往很多人抛去了兴趣,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既要揣摩老板的心思,又要在乎同事的看法,慢慢地很多人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相信没有哪个人在小时候的梦想是买套房子或者买辆车吧,我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太过于聪明了, 如果我们“笨”一点,我们或许就不会将领导的一句话反复猜测,同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开始反省自己有没有哪里做错?
如果我们“笨”一点,我们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会对别人的话耿耿于怀,更不会一心只想着出人头地 ,而忘掉了自己有多久没照过镜子,多久没有真正笑过了。
笔者身边有这样两个朋友,一个每天提前去公司,主动加班,公司有什么工作他也都冲在一线,每个月的全勤都能拿到,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不忘给他的领导准备名贵的茶叶,一心只想晋升。
另一位朋友则是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很少加班,公司的集体活动也都参加,每天下班的时候便约几个朋友打打篮球,打打 游戏 ,也从来不会费尽心思去讨好领导。
这两位朋友有人做错了吗?当然没有, 一位朋友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出人头地,证明自己;另一位朋友则是享受现在生活,将每一天都开心地度过 。
但相比之下,我更想拥有第二位朋友的生活,因为我们要记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只为了别人而活。
提到南怀瑾大师的一生,就一定要提到他的爱情观, 南怀瑾这一生一共有过两位妻子,一位是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表姐王翠凤,另一位则是他在台湾结识的长春女子杨向薇。
王翠凤本是南怀瑾的青梅竹马,但虽说一起长大,但南怀瑾并没有喜欢上王翠凤 ,在他心中,王翠凤一直是他的姐姐,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最终南怀瑾和王翠凤还是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两人结婚以后,本就知根知底的二人相处起来也是十分地融洽,每天也是生活得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但好景不长,在两人结婚后不久,抗日战争便全面爆发,一心渴望保家卫国的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发挥自己的专长。
每天奔赴各地进行演讲,宣扬抗战精神, 数年之间,从未间断 ,也没有时间回去照看妻儿,王翠凤也深知爱人演讲的重要性,便只身一身在家照顾老小 。
杨向薇是南环瑾在台湾演讲时遇到的一位热情女孩,此后的他们相识、相爱、相知。
在演讲时,南怀瑾一眼便看到了这个来自吉林的女孩子,被她的善良大方深深吸引,虽知自己已是结过婚的人, 但心中的爱意促使他向杨向微表白 ,最终二人喜结连理,在二人结婚之后,便相继有了四个孩子 。
两人这一在一起便是41年,等王翠凤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哪怕无数次幻想过这种场景的南环瑾依旧满怀歉意,带着王翠凤在台湾各处都转了一遍,试图补偿王翠凤。
相信王翠凤心里是知道他是为了表达这41年让她只身一人在家的歉意,但她还是选择接受,她肯定是爱着南怀瑾的, 但或许是命中注定,又或许是造化弄人,最终南怀瑾不再属于她了。
两个星期之后,王翠凤拒绝了他的邀请,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养老,最终决定回老家,孑然一身过完余生,此时的她已经76岁了。
41年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但她并没有以命相逼要个说法,而是决定,让这一切归于尘土,化作云烟。
从这件事之后,南怀瑾便告诉学生们, 爱一个人可以,但别爱得太满,对一个人的爱终究是会变的,再轰轰烈烈的爱也会归于平淡,经受得住时间的打磨,才能修成正果。
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爱,但也绝对不能只有爱,只靠爱维持的生命是脆弱的,一旦没有爱去维持它,便会轰然倒塌,难以重组。
回顾 历史 ,往往开始便轰轰烈烈的爱情也确实很难修成正果,因为感情一旦平淡,之间的落差便往往让人经受不住,最终选择离去。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人这一生本就短暂,我们不应该每天把烦恼和悲伤留给自己,每天怨天尤人,一心只想着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我们应当学会享受生活,学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去见一些自己想见的人。
有时候人生就像爬山,很多人的目标都是爬上山顶,但我们不应该一心只想着攀爬,用尽一切方法加快速度,在我们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停下来看看山间的风景,呼吸一下山上的空气,看一下山间的美景。
我们的人生绝对不应该是生下来,活下去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我们的生命充满色彩,让我们在若干年后停下来,回顾曾经的时候,不应该只有汗水和辛酸,也要有美好和回忆。
试想一下几十年后,躺在摇椅上,身边的孙子孙女问你年轻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时,你该怎么说。
我们不能只告诉孩子们生活不易,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 社会 淘汰,还要告诉孩子,我们这个世界很大,总有一些地方你要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你喜欢的人,那里很美。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当我们追逐名利的过程中碰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但用尽千方百计却依旧得不到的时候,别犹豫,放弃它,要知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不要忘记小时候的梦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抛去一切杂念,好好地对自己说一声: “ 你已经很棒了,慢慢来。 ”
珍惜每一天的来之不易,珍惜眼前的一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