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哪些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你听说过哪些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第1张

司马相如为卓文君作《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两人私奔,从此白首不离。

温庭筠用相思的红豆深深埋进骨制的骰内,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几分相思入骨,化为柔肠。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我想和你一同化为满天的星河,不求时刻相随,但求天长地久与君相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我对你的爱像是丝结成的网,千结万结,情意难绝。

这些绝美的诗句都是古人用来传情说爱的诗句,这些诗句中镌刻了他们对爱人深刻的爱。古人表达自己的爱恋不像现代人一样,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令人艳羡。

张敞为他的妻子日日画眉,李清超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王戎和他的妻子以卿相称,这些深情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圆满的爱情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能寻得一个像卓文君一样愿意抛下家人与情郎私奔的人寥寥无几,用情至深的人也屈指可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的深情,有几人能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相思也是缱绻入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诺言,多少人坚持了下来?有些人不过是空口一说,有些人却用余生去兑现承诺。

沈复和陈芸从小一同长大,两小无嫌。“青梅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年幼的沈复坚定地向母亲说出:“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的时候,不知心中满溢的是怎样的柔情。淑姊为沈复做鞋,为其藏粥,却又因小儿女的羞涩每每躲着沈复,不肯相见。新婚燕尔,初尝柔情,“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沈复还为自己和妻子镌刻下“生生世世为夫妇”两枚印章,祈求白头偕老,来世续缘。陈芸爱吃腐乳和虾卤瓜,沈复本来最是讨厌这两种食物,却被妻子强行塞入口中,曾经不喜欢的食物在妻子的陪伴下似乎也变得甘甜起来,不是口味的改变,却是情意的相投。

两人亲手画下鹤发童颜的月老图,希冀来世的相聚,此生我为女子无法伴卿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那便待卿两鬓斑白后再相携共访灵山。“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沈复还让陈芸冠他冠,衣他衣,乔装化女为男,相随出外游乐。两人的爱情故事也被沈复记述在《浮生六记》中,让后世人为他们的爱情祝福。

美好的爱情不是都能获得美满的结局。归有光就经历了丧妻的痛苦。曾经在项脊轩中伴随归有光的妻子已经离去,只剩下妻子去世那一年自己种下的树还陪伴着他,妻子离开许久了,树也已经成为了参天之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当年深厚的情意,这棵茁壮的枇杷树能不能转达给妻子呢?

本剧是程砚秋先生从地方戏吸收来的一个剧目;1924年编演。

<<碧玉簪>>

主要角色

张玉贞:旦

小蕙:花旦

赵启贤:小生

张瑞华:老生

陆少庄:丑

媒婆:彩旦

赵母:老旦

情节:明代礼部尚书张瑞华,有女名张玉贞,许配与同乡赵启贤。张玉贞的表兄陆某,因求婚于先被拒,买通了媒婆,托词骗得张玉贞的碧玉簪,并假造情书,乘张玉贞结婚之夕暗地放于洞房。赵启贤果然中计,疑心张玉贞不贞。一怒离开洞房,从此与张玉贞不和,并时加辱骂,张玉贞因而抑郁成病。张玉贞归家,丫鬟小蕙,把情形告知张母,正值张瑞华返家,亲去赵府质问,真相始得大白,陆某畏罪而死,赵启贤向张玉贞悔过赔礼,夫妻言归于好。

全剧剧本:纯文本格式

第一场

(排子。四太监、大太监同上。)

大太监 (念) 恭奉新皇诏,宣用老成人。

(白) 咱家,司礼太监的便是。今有圣上,启用张瑞华仍为礼部尚书,前往江西主考,命咱家前去宣召。

孩子们,

众人 (同白) 有。

大太监 (白) 打道哇。

(排子。众人同下。)

第二场

(院子、赵启贤同上。)

赵启贤 (西皮摇板) 拜别母亲离家门,

张府祝寿走一程。

(白) 小生,赵启贤,乃淮阳人氏。我父永嘉太守,不幸早年亡故;只有老母在堂。是我在家每日读书养亲,倒也逍遥自在。近日乃是我父好友张尚书寿诞之期,奉了母命,前去拜寿。

家院,

院子 (白) 有。

赵启贤 (白) 带路!

(西皮摇板) 家院带路朝前进,

祝寿称觞表交情。

(院子、赵启贤同下。)

第三场

(张瑞华上。)

张瑞华 (引子) 华堂寿诞全家庆,引来林下荷深恩。

(张瑞华坐。院子暗上。)

张瑞华 (白) 老夫张瑞华,淮阳人氏。官居礼部尚书,告病还乡,今已痊愈,尚未复职;每日在家,倒也清闲自在。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唤玉贞,年方一十七岁;只是这选婿之事,倒叫我时刻挂心。今日为老夫五十寿辰。

家院!

院子 (白) 有。

张瑞华 (白) 酒宴可曾备齐?

院子 (白) 俱已齐备。

张瑞华 (白) 请夫人、**出堂。

院子 (白) 是。

后堂传话:请夫人、**出堂。

小蕙 (内白) 有请夫人、**出堂。

(丫鬟、小蕙同上,张夫人、张玉贞同上。)

张夫人 (念) 寿添海屋人偕老,

张玉贞 (念) 椿荫门庭日正长。

(丫鬟、小蕙、张夫人、张玉贞同入门。)

张夫人 (白) 老爷。

张瑞华 (白) 夫人。

(张夫人、张瑞华同坐。)

张玉贞 (白) 爹爹请上,待女儿拜寿。

张瑞华 (笑) 哈哈哈。

(吹打。张玉贞拜寿,坐。)

小蕙 (白) 小蕙与老爷拜寿。

(小蕙拜,侍立。)

张瑞华 (白) 啊夫人,女儿年已长成,你我必须与她选一佳婿,也了你我的一桩心事啊!

(张玉贞羞。)

张夫人 (白) 老爷言之有理,须要时刻留心才是。今日你我畅饮几杯。

张瑞华 (白) 夫人请。

张夫人 (白) 老爷请。

(三枪牌。张瑞华、张夫人同饮酒,院子上。)

院子 (白) 赵启贤相公前来拜寿。

张瑞华 (白) 夫人、女儿回避了。

(张夫人、张玉贞、丫鬟同下,小蕙出门,暗窥。)

张瑞华 (白) 有请。

(赵启贤上。)

赵启贤 (念) 谨奉慈亲命,前来奉寿觞。

(赵启贤入门。小蕙看,笑下。)

赵启贤 (白) 伯父在上,小侄拜寿。

张瑞华 (白) 不必拜了罢!哈哈哈。

(吹打。赵启贤拜寿。)

赵启贤 (白) 多蒙伯父夸奖。

张瑞华 (白) 少坐。

哎呀且住!适才我与夫人提起女儿的亲事,却好有此机会;我看赵家贤侄,英俊非凡,不免将女儿许配与他,不知他意下如何?

请坐。啊贤侄,我与你父金石之交,有话当面言讲,莫嫌唐突!

赵启贤 (白) 请讲。

(小蕙暗上,窃听。)

张瑞华 (白) 我有一女,年方一十七岁;相貌倒还不恶;我有意许配贤侄,缔结秦晋之好,烦你禀告太夫人,我想此事,料无推辞的了哇?

赵启贤 (白) 承蒙伯父不弃,万千之幸;容小侄回去,禀告母亲,前来定礼,就此拜别了!

小蕙 (白) 我给我们**送个喜信儿去。

(小蕙下。)

赵启贤 (西皮摇板) 且喜得为东床婿,

(赵启贤出门。)

赵启贤 (西皮摇板) 回家禀告老娘亲。

(赵启贤下。)

张瑞华 (白) 看赵家贤侄已去,我不免去到后堂,告与夫人知道便了。哈哈哈。

(张瑞华下。)

第四场

(陆少庄上。)

陆少庄 (念) 每日寻花去问柳,婚姻的大事没得手。

(白) 在下陆少庄的便是。想我父在世之时,也做了一任的外官,足这么一搂,倒是弄个饱载而归呀!到了家,没事叫我天天念书,我哪念得下去呀!我就给他个“心不在焉”哪。每日也就是花天酒地不哩。我一花钱,他就心疼;我又花钱,他又心疼;疼来疼去,可就疼死了!我妈听我爸爸一死,她这么一着急,也伸了腿啦!哎呀,这可就没人管我啦,剩我一个人,每天是吃喝玩乐,倒也挺得劲的。这且不言,我有个表妹叫张玉贞,长得哪,甭提多好看啦!提了几次亲,就是我姑爹这个老狗实可恨!他不给。他不但不给,还直褒贬我——褒贬我没学问,没材料,没囊没气,没皮没脸没骨头;叫她这么一说,我没啦!这不要紧哪;我听说有了主了,给了赵启贤啦。要说我这个模样比他强得多呀!可惜一朵鲜花插在狗屎上了!

(丑院子暗上。)

陆少庄 (白) 我听了这个信,不由我三魂渺渺,我鸡子六兽的,七窍全塌啦!险些儿没急死,得想个主意把这件婚姻拆散了——有主意!隔壁有个顾媒婆,不免把她找来,叫她想个办法。

小子!

丑院子 (白) 大爷。

陆少庄 (白) 隔壁找人。

丑院子 (白) 找谁?

陆少庄 (白) 顾媒婆。

丑院子 (白) 叫她马上来是怎么着?

陆少庄 (白) 对了。去,快着。

丑院子 (白) 是啦。

(丑院子下。)

陆少庄 (白) 哎呀,顾媒婆一来准有办法。等她到来,再作道理。

丑院子 (内白) 走!走!

(丑院子、顾媒婆同上。)

顾媒婆 (念) 穿门入户家家走,蜜语甜言会做媒。

(白) 到了!

丑院子 (白) 对啦。

顾媒婆 (白) 言语声。

丑院子 (白) 言语声!

(丑院子入门。)

丑院子 (白) 大爷,顾媒婆来了啦!

陆少庄 (白) 来啦,叫她进来。

丑院子 (白) 是。

我们大爷叫你进去哪。

顾媒婆 (白) 好。

(顾媒婆入门。)

顾媒婆 (白) 大爷!

陆少庄 (白) 哎有!顾媒婆来啦!

给她看座。

(顾媒婆坐。)

顾媒婆 (白) 大爷把我找来有事吗?

陆少庄 (白) 哪能没事?没事也不找你,对不对?你知道我表妹张玉贞哪?

顾媒婆 (白) 嗯,不错。

陆少庄 (白) 上回提了几次亲,他不给。

顾媒婆 (白) 打算怎么着吧?

陆少庄 (白) 有了主啦!

顾媒婆 (白) 给了谁啦?

陆少庄 (白) 给了赵启贤啦。

顾媒婆 (白) 赵启贤哪?他可不配!

陆少庄 (白) 你瞧!

顾媒婆 (白) 你长的比他多合格呀!一朵鲜花插在他妈的狗屎上啦!真是!你打算怎么样呀?

(陆少庄向丑院子。)

陆少庄 (白) 干什么哪!

丑院子 (白) 我倒茶去呀!

陆少庄 (白) 你怎么没眼力见儿呀!

丑院子 (白) 我倒茶去就是啦!

(丑院子下。陆少庄向顾媒婆。)

陆少庄 (白) 我打算请你想个主意,把他们这档子亲事给打退啦!

顾媒婆 (白) 把他们打退了,那怎么办哪?我没主意。

陆少庄 (白) 办成了,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决漂不了你。

顾媒婆 (白) 怎么能打散哪?

(顾媒婆想。)

顾媒婆 (白) 这是得办严密着点,你拿耳朵过来,我告诉你:待会我上那边去,这般这……就成了。

陆少庄 (白) 哈哈……真有你的!这件事办成了,你说怎么就怎么,你要什么我都给。

顾媒婆 (白) 你给我做几件衣裳。

陆少庄 (白) 没关系!要什么都成。

顾媒婆 (白) 好的,你听我的话吧!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回见!

作者: 秋月灯影张三出 2006-2-6 21:35 回复此发言

--------------------------------------------------------------------------------

3 程派骨子老戏<<碧玉簪>>完整剧本

陆少庄 (白) 愈快愈好。

顾媒婆 (白) 回见。

陆少庄 (白) 急不如快!

顾媒婆 (白) 就那么办了,别忘了我那档子!

陆少庄 (白) 要什么都给……

(陆少庄、顾媒婆自两边分下。)

第五场

(张玉贞上。)

张玉贞 (西皮摇板) 晓莺啼月画楼前,

绣被余温尚恋眠;

春睡方回人意倦,

(张玉贞坐。)

张玉贞 (西皮摇板) 梳妆待下水晶帘。

(白) 奴家,张玉贞。父母在堂,十分宠爱。昨日闻听母亲言道:我爹爹寿诞之期,赵家公子前来拜寿,我父一见,异常欢喜,已将我许配与他;且等赵老夫人回话,便可定礼。话虽如此,也不知那赵公子性情如何?

唉!且自由他。

(小蕙上。)

小蕙 (念) 忙将好消息,禀报**知。

(小蕙入门。)

小蕙 (白) 呦,恭喜**!恭喜**。

张玉贞 (白) 喜从何来呀?

小蕙 (白) 呦,你还不知道哪!老爷将您的终身许配赵公子啦!赵家老安人喜欢的了不得。今天就命人下定礼来了。呦,**,赵公子啊,我可看见过,长的别提多好啦!人有人才,文有文才。**你知道,管门的老伯伯他也跟我说啦,说赵公子脾气可好啦!**您呀,真是有福气的人就结啦。

张玉贞 (白) 休得胡说!

(张玉贞羞。)

张玉贞 (白) 看天已不早,快快伺候梳妆便了。

小蕙 (白) 是啦!

(小蕙收拾妆台。)

张玉贞 (西皮慢板) 对菱花暗地里芳心自转,

小蕙 (白) 呦,**,您瞧我们老爷怎么选来着!这位赵姑老爷,人有人才,文有文才,脾气又好;**,您呀多有福气呀!

张玉贞 (西皮慢板) 听她言不由人喜上眉尖;

小蕙 (白) 呦,**,日后这要是过了门哪,**可不闷得慌啦!画房里头,跟姑老爷一起写写字,对对诗,说说话,多有意思呀!甭说**喜欢,就是我小蕙也高兴得了不得哪!

张玉贞 (西皮慢板) 果然是成佳偶两心欢态,

小蕙 (白) **,梳得啦,您瞧瞧吧!梳得怎么样?

张玉贞 (西皮慢板) 也算得人世间美满姻缘。

(顾媒婆上。)

顾媒婆 (念) 安排巧妙计,诓骗女娇娃。

(白) 到了!

小蕙妹妹!

小蕙 (白) 呦,谁呀?

顾媒婆 (白) 我来啦!

小蕙 (白) 呦,顾妈妈来啦!

顾媒婆 (白) 我来啦!

小蕙 (白) 您好哇?

顾媒婆 (白) **起来了?

小蕙 (白) **起来了,在房里哪!

顾媒婆 (白) 给我言语声。

小蕙 (白) 甭言语啦!您就进来得啦,进来吧!

顾媒婆 (白) 对了,我常来常往嘛。

小蕙 (白) 顾妈妈来啦。

顾媒婆 (白) **在哪儿哪?

我说**,我来啦。

张玉贞 (白) 顾妈妈来了,请坐。

顾媒婆 (白) 我谢谢您。

小蕙 (白) 顾妈妈坐着吧!

顾媒婆 (白) **,您大喜啦!我听说有婆婆家啦!

呦!害臊啦!

许配了赵启贤啦!嘿!这小人我可见过,书香门第,长得甭提多漂亮啦!还告诉您说:年龄也合格,念的那书足有好几十车!我见过,甭提多好啦!

小蕙 (白) 是吗?您见过?好看!

顾媒婆 (白) 好看!

小蕙 (白) 文才也好,脾气也好!顾妈妈您甭说了,这件事情我早禀明我们**啦!

顾媒婆 (白) 呦!你报过啦?

小蕙 (白) 我报过啦!

顾媒婆 (白) 我算来的后头啦!你算头报,我算个二报啦!

小蕙 (白) 二报啊!真可笑!

张玉贞 (白) 妈妈多日不到我们这里来?

顾媒婆 (白) 咳!我是穷忙啊!给人洗洗涮涮地。这么办!等**出嫁的好日子,我给您帮帮忙来。

小蕙 (白) 对啦,出嫁的日,还得请您帮忙受累哪!

顾媒婆 (白) 干嘛请我呀!这冬瓜汤我没喝上,这喜酒我还不喝!

小蕙 (白) 请您喝喜酒哇!

顾媒婆 (白) 我早来——干嘛哪?梳妆哪!

小蕙 (白) 对啦!我给**梳妆哪!

顾媒婆 (白) 这头是你给梳的?

小蕙 (白) 可不是吗!

顾媒婆 (白) 又黑又亮多好看!

小蕙 (白) 别说啦!我梳的不好!

顾媒婆 (白) 好!我瞧瞧,这书呆子好大福气呀!

作者: 秋月灯影张三出 2006-2-6 21:35 回复此发言

--------------------------------------------------------------------------------

4 程派骨子老戏<<碧玉簪>>完整剧本

呦,这是什么花呀这是?

张玉贞 (白) 这叫碧玉簪。是我母亲心爱之物,家传的宝物。

顾媒婆 (白) 老太太的?

小蕙 (白) 对啦,夫人心爱的。

顾媒婆 (白) 是啊!我说我活这么大岁数没见过哪!老太太碧玉簪!

哈……

嗯——哈哈哈!**,我瞧见这个簪子来,我可想起一档子事情来——我有一个亲戚托我打一个簪子,老没好花样子,瞧见我老太太这花样挺好的。这么办,我借去几天,打一个样子;打得了再给您送来,不知**您肯不肯?

张玉贞 (白) 这是我母亲心爱之物,不能随便借人,你不要见怪。

顾媒婆 (白) 不能随便借人?呦!这是怕我拐跑了哇!再一说这府上我常来常往的,您今天这么一不肯,往后这府门头,我怎么来呀?再说这个门我怎么出去?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嘛不是!

小蕙 (白) 唷**,顾妈妈她不外人,借这个簪子做个样子,**您就借给她得啦!

顾媒婆 (白) 顶多两天!

小蕙 (白) 顶多一半天就给咱们送来,**不要紧的,借她得啦!您要是不借,怎么叫顾妈妈出咱们这个门啊!

张玉贞 (白) 需要快快送回来。

顾媒婆 (白) 赶着就给您送来。

张玉贞 (白) 快快送回。

小蕙 (白) 对啦,快给我们送回来。

顾媒婆 (白) 我给您告假了。今天还有人请我给洗三哪,我得走。

张玉贞 (白) 快快送回来吧!

小蕙 (白) 对啦,你可早点给送回来,可别耽搁着,我不送您了!

顾媒婆 (白) 别送了——

(顾媒婆出门。)

顾媒婆 (白) 这一给他,这就齐了嘛!

(顾媒婆下。)

张玉贞 (白) 我们到后堂去吧。正是:

(念) 晓妆才罢闲无事,先向亲前问早安。

小蕙 (白) **快来呀,走哇!

(张玉贞、小蕙同下。)

第六场

(张瑞华、张夫人、院子同上。)

张瑞华 (念) 残年最是怜姣女,

张夫人 (念) 择婿欣逢有美才。

大太监 (内白) 圣旨下!

家院 (白) 圣旨下。

张瑞华 (白) 香案接旨。

(张夫人暗下。吹打。四太监、大太监同上。)

大太监 (白) 圣旨下!跪呀!

张瑞华 (白) 万岁。

大太监 (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圣旨,起复张瑞华仍为礼部尚书;前往江西主考,即刻启行。旨意读罢,望诏谢恩哪!

张瑞华 (白) 万万岁。

(吹打。)

张瑞华 (白) 后堂留宴。与公公洗尘。

大太监 (白) 朝命在身,不敢久停,告辞。

张瑞华 (白) 奉送。

(吹打。四太监,大太监同下,张夫人暗上。)

张夫人 (白) 啊老爷,圣旨到来何事?

张瑞华 (白) 方才圣旨到来,要我前赴江西主考,你道喜也不喜?

张夫人 (白) 不知老爷几时起程?

张瑞华 (白) 今日就要登程。啊夫人,我走之后,女儿的喜事,要你一人偏劳了!

张夫人 (白) 老爷但放宽心,妾身俱已安排妥了!

张瑞华 (白) 好,家院吩咐外厢备马伺候。

(四家将暗同上。)

张瑞华 (西皮摇板) 皇恩厚却把我东山再召,

(张瑞华上马,下。四家将同下。)

张夫人 (白) 送老爷!

(西皮摇板) 女儿事也只好独自操劳。

(家院下,张夫人下。)

第七场

(陆少庄上。)

陆少庄 (念) 但愿表妹到我手,不枉世上走一走。

(顾媒婆上。)

顾媒婆 (念) 今天簪子到我手,此事成功有八九。

(白) 大爷。

陆少庄 (白) 顾婆婆我给你搬个座吧!快歇歇——

(顾媒婆坐。)

陆少庄 (白) 我说怎么样了?

顾媒婆 (白) 您那媳妇啊!有点意思啊。

陆少庄 (白) 有点意思啦?

顾媒婆 (白) 给你。

(顾媒婆取碧玉簪。)

陆少庄 (白) 这是什么?

顾媒婆 (白) 碧玉簪。

陆少庄 (白) 这不捣乱吗?我要的是人,碧玉簪管什么用啊?

顾媒婆 (白) 管什么?您这门亲事有了八九啦!

陆少庄 (白) 是怎么有了八九啦?你谈谈,我听听。

顾媒婆 (白) 你会写情书不会?

陆少庄 (白) 哪能不会写啊?

顾媒婆 (白) 你写他情书一封。

作者: 秋月灯影张三出 2006-2-6 21:35 回复此发言

--------------------------------------------------------------------------------

5 程派骨子老戏<<碧玉簪>>完整剧本

陆少庄 (白) 那么写罢之后哪?

顾媒婆 (白) 情书你知道写什么言语?

陆少庄 (白) 什么言语?

顾媒婆 (白) 你附耳上来——这么这么写……你写罢之后,你把书信交给我,我把这簪子封在信内。等张**出嫁的好日子,我假意前去帮忙;一个不留神,我把这情书扔在新人洞房里头。新郎官他是个书呆子,一瞧见情书,就疑惑她不贞节,决不能要她;那阵儿要是把她休了,中间差人一说合,哪怕你们俩人不白头到老?

陆少庄 (白) 嘿!你真是年糕有枣!

顾媒婆 (白) 嘿,什么呀?

陆少庄 (白) 年高有德!告诉你:就为写情书,才没进学。

顾媒婆 (白) 没进了学;念过书?谁让你净写这个呢?

陆少庄 (白) 捣乱!瞧我写!

(陆少庄写信,交顾媒婆。)

顾媒婆 (白) 这笔华翰不错!

陆少庄 (白) 赶情!

顾媒婆 (白) 来,把它封到里头,这事情可有一半啦。

陆少庄 (白) 才一半?

顾媒婆 (白) 您的婚事成啦,我怎么着啦?

陆少庄 (白) 没关系!有在那里啦!

顾媒婆 (白) 这叫什么话?这——

陆少庄 (白) 你要什么给什么。

顾媒婆 (白) 就这么办啦!成啦!

(顾媒婆下。)

陆少庄 (白) 顾媒婆此去一定成功,净等着拿轿子搭人啦。哎呦!

(陆少庄下。)

第八场

(赵母、赵启贤同上。)

赵母 (念) 且喜调羹得佳妇,

赵启贤 (念) 从兹举案有贤妻。

(院子暗上。)

傧相 (内白) 花轿到。

赵母 (白) 来!搭上堂来。

(傧相上。吹打。小蕙、顾媒婆搀张玉贞同上。)

赵母 (白) 傧相!赞礼上来。

傧相 (白) 伏以:

(念) 今日喜鹊叫,一家齐欢笑;夫妻入洞房,白头共到老。

(白) 动乐!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傧相下。小开门。赵母下,小蕙、顾媒婆搀张玉贞随赵启贤同走圆场,入洞房,张玉贞坐床上,赵启贤坐椅上。)

顾媒婆 (白) 这儿来!

小蕙 (白) 干嘛呀?

顾媒婆 (白) 你在这儿干嘛哪?

小蕙 (白) 伺候我们**哪。

顾媒婆 (白) 瞎闹!在你们家成啦!到了这儿,今晚上有人伺候了。今儿还是大好日子,请新郎、新娘早早安歇,咱们也歇歇去。

小蕙 (白) 用不着我啦?

顾媒婆 (白) 待会可是这么着:你可想着听房来。

小蕙 (白) 还听房哪!

顾媒婆 (白) 听房!你早点来,我回家歇着去。

(小蕙下。顾媒婆出门,暗将信撂地上,下。)

赵启贤 (白) 闻听张**,才貌双全,今日成此美眷,我赵启贤好喜也!

待我掩上房门,造成佳礼便了。

(赵启贤起立,欲关门,踢信。)

赵启贤 (白) 呀!这是何物?待我看来。

(赵启贤看信。)

赵启贤 (白) “陆少庄表兄开拆,玉贞拜!”啊!玉贞二字,分明是新人的名字!其中必有缘故!待我出房看来——

(赵启贤持灯,出门摸信。)

赵启贤 (白) 啊!还有一只碧玉簪哪!好奇怪呀!

(赵启贤看信。)

赵启贤 (白) “表妹此来,处于无奈,望乞原谅!待我母寿诞之期,再图相会;送上碧玉簪一只,作为表记。表妹玉贞拜上!”

啊!这分明是一封情书啊——想这贱人在家之时,与那陆少庄定有些暧昧之事,这还了得!不想张尚书家中,生此不肖之女!待我进房问个明白。

(赵启贤欲进又止。)

赵启贤 (白) 哎呀!想这无耻的贱人,我岂能与他讲话?待我声张起来——我若声张起来,岂不与我脸面有关!哎呀!这……这……这……

(赵启贤想。)

赵启贤 (白) 有了!待我去到书房安歇,慢慢查访明白,再来摆布于她。这个洞房我不入了!

(赵启贤下,遗灯在地。小蕙上。)

小蕙 (白) 顾妈妈叫我来听房——

呦!谁把灯搁在这儿啦?真是,谁搁的?呦!这一入洞房,连门头都顾不得关了!

(小蕙入门。)

小蕙 (白) 呦!新郎官上哪去啦?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坐着哪?

(小蕙掀盖头。)

小蕙 (白) 呦**,姑老爷上哪儿去啦?

作者: 秋月灯影张三出 2006-2-6 21:35 回复此发言

--------------------------------------------------------------------------------

6 程派骨子老戏<<碧玉簪>>完整剧本

张玉贞 (白) 我也不知。适才他自言自语,讲了半日,就匆匆出房去了哇!

小蕙 (白) 他什么时候走的?

张玉贞 (白) 去了多时了!

小蕙 (白) 呦!我快快找他去吧!

(小蕙下。)

张玉贞 (白) 我想赵公子,为何一去不还?难道有什么不中意之处么?

(小蕙急上。)

小蕙 (白) 呦,**!我看姑爷一个人,在书房睡啦!这是怎么回子事情哪?

张玉贞 (白) 这也不算甚么大事,你安歇去吧。

小蕙 (白) 呦!这还不算大事哪!甚么才算大事哪!这可不成,我禀告老夫人去。

(小蕙欲下。)

张玉贞 (白) 你这疯疯癫癫的成何样儿啊!

小蕙 (白) 不是呀!这大好的日子,头一天洞房花烛,再说也没有空房的!**一个人多闷得慌!**要冻着哪?我陪伴这您在这房里头,您瞧好不好哇?

张玉贞 (白) 这倒使得。

(西皮摇板) 女儿家真个是天生薄命,

这其中缘何故难以分明。

小蕙 (白) 歇着去吧!

(张玉贞掩泪,小蕙搀张玉贞同下。)

第九场

(赵母上。)

赵母 (西皮摇板) 喜得我儿成婚姻,

来年一定抱孙孙。

(赵启贤上。)

赵启贤 (白) 孩儿拜揖。

赵母 (白) 罢了。儿啊,为娘我与你娶了这才貌双全的好媳妇,你真是造化不小哇!哈哈哈!

赵启贤 (白) 贤惠?

赵母 (白) 是啊!

赵启贤 (白) 母亲过了几日,便可明白了!

赵母 (白) 这是甚么缘故哇?

(张玉贞、小蕙同上。)

张玉贞 (念) 一日为新妇,堂上拜阿姑。

(张玉贞、小蕙同入门。)

张玉贞 (白) 婆婆,待媳妇拜见。

赵母 (白) 媳妇免礼。快快起来。

小蕙 (白) 参拜老夫人。

赵母 (白) 罢了。

赵启贤 (白) 啊母亲。孩儿书房有事,不能在此久留,少时前来,伺候母亲。

(赵启贤欲行。)

赵母 (白) 你媳妇到此,我正要与你们一同叙话,你为何要去呀?

赵启贤 (白) 孩儿是在有事,不能久留;少时再来伺候母亲,告辞了。

(赵启贤下。)

赵母 (白) 啊!我与他娶了这才貌双全的好媳妇,他还是不中意!这个小奴才眼睛也忒高了。

啊媳妇,我儿脾气不好,是我素日惯下来的!你乃是贤惠之人,总要顺从他的才是。

张玉贞 (白) 媳妇遵命。

赵母 (白) 啊媳妇,你这几日甚是劳乏。

小蕙,搀扶你家**,歇息去罢。

小蕙 (白) 是。

张玉贞 (白) 媳妇告辞了!

(张玉贞掩泪下。小蕙跑回。)

赵母 (白) 啊!你怎么又回来了?

小蕙 (白) 老夫人,我告诉你吧!昨晚上公子没跟我们**入洞房,一个人在书房睡了!老夫人这是甚么意思呀!这是怎么回事呀?

赵母 (白) 哦!我哪里晓得呀!

小蕙 (白) 您不知道,我告诉您说啦,夫人您这心里头可要明白呀!

赵母 (白) 有这等事!啊小蕙,他们今晚再入洞房的时节,你报与我知道,我自有道理。

小蕙 (白) 交给我啦!这是哪儿的事!怎么话说的!这可不成!

(小蕙下。)

赵母 (白) 唉!正是:

(念) 是我养儿不长进,偏教老母又操心!

(白) 唉!这是哪里说起!

(赵母下。)

第十场

(张玉贞上。)

张玉贞 (念) 红烛有情都下泪,一腔幽恨诉谁知!

(白) 昨晚公子既是不肯进房安歇,今日在婆婆面前又是怒容相向,叫人实在不得明白!想我们女孩儿家,一朝出嫁,就受人家百般的欺侮,思想起来,好不痛伤人也!

(起更。)

赵玉贞 (西皮摇板) 在家中有慈母嘘寒问暖,

到如今受欺侮又有谁怜!

(赵母、小蕙推赵启贤同上。)

赵母 (白) 你这小奴才,走走走。

快快与我进去。

(小蕙推赵启贤入门,上锁。)

小蕙 (白) 门锁了!我看你往哪儿跑?

赵母 (白) 我们听上一听。

小蕙 (白) 听一听。

赵母 (白) 无有动静了!

小蕙 (白) 对了!没有动静了!

赵母 (白) 这就好了!

小蕙 (白) 这就好啦!

赵母 (白) 从今天以后,两个小冤家就和好的了!

小蕙 (白) 这就和美啦!您就放心啦!

作者: 秋月灯影张三出 2006-2-6 21:35 回复此发言

--------------------------------------------------------------------------------

7 程派骨子老戏<<碧玉簪>>完整剧本

赵母 (白) 是啊!小蕙,怪不得东家见了我,也

淡然悠远是那句诗词中的

境随心出 淡然幽远

床在屋子的横梁下有影响嘛

一般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民间有几种解释。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下:

一、床在屋里的横梁下,是说被压着,人是不容易出头的。没什么出息。

二、床在屋里的横梁下,如果地震,会砸到。而且还会比较严重。

三、床在屋里的横梁下,人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会看见一道房梁,会影响心情,

所以为了自己的内心舒服还是不要在房梁下放床吧!

荷花镇上的早市里面的好词好句

质朴的诗意

——阅赏《荷花镇的早市》

作为国内原创绘本中的优秀作品,《荷花镇的早市》的确值得细细赏阅。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本我渴望通过博客和大小博友们分享的书,都是我和心心共同阅读了不下5次的书,《荷花镇的早市》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本书初到心心手中时,并没有引起她的兴趣,也许看惯了国外绘本或夸张或细腻的绘图风格,《荷花镇的早市》朴实恬静的画风对心心而言似乎欠缺了一些吸引力。然而,仅仅粗读一遍后,心心的态度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连续几日的反复阅读已经让这本书的每一页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

薄雾笼罩下的宁静的乡村景象揭开了本书的第一页,画面中的一叶扁舟是打破这宁静的唯一因素,却又衬得这宁静分外清晰。

回到老家为奶奶祝寿的阳阳,跟随姑姑见识了荷花镇独具特色的早市,“河即是路,船即是车”,这是似乎东方威尼斯的江南水乡。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人们见面相互寒暄,充满著浓浓的人情味,似乎这镇上的每个人都相互熟识。生活在大城市的阳阳新奇地看着早市上撒欢的猪、飞跑的鸡、挤作一团毛绒球般的鸡仔鸭仔,还有接新娘的花轿、露天的大戏……

阳阳和姑姑一起东家逛逛,西家问问,家长里短之间即选购了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种邻里之间的随和伴着整个早市。这莫不是《桃花源记》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景再现?

看到姑姑向李师傅介绍刚从城里回来的阳阳,让我恍然间身处童年的暑假,爬树摘果,放羊捉蚂蚱的日子。野得没了形,却仍被奶奶揪了去“从城里回来的,看啥都稀罕!”围了一圈的奶奶婶婶叔叔伯伯们笑吟吟地看着我,一个个都是那么慈眉善目,似乎与这图画中的人们有些相似。

买齐了东西,还有可以消遣的项目。台上的戏剧人生,台下的平淡日子,你又怎能说,那些老爷子老太太们每日里等待大戏开场的坚守毫无意义?与我不同的是,心心在这页中体味的不是人生,而是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找寻男孩阳阳的乐趣。

一页一页翻过,宁静中的淡然悠远,热闹中的淳朴温暖,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难怪古人先贤“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不只那种于暄闹中超然的境界,更因为,生活本该如此,本质如此!翻至最后一页,象征圆满喜庆的寿宴更看出作者巧思慧心传播传统文化习俗的美好愿景。

心心告诉我,她想去这个地方。虽然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对心心的影响太少太少,但中国的根还是丝丝缕缕地牵着心心,引着她的心,系着她的情,在一个合适的契机,那宛如天生的浓厚兴趣不可遏制。所以,我当然告诉她没问题,那这个地方在哪里?周庄、乌镇、西塘,还是……

其实,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虽然古韵犹在,但已渐渐多了些刻意。怕就怕的是,若干年后,徒留古墙青瓦,却少了份自然,自在;薄雾之下,只余村庄,宁静不再;闹市之中,只余暄哗,质朴不再。如此,画者还可以从记忆中找寻逝去的美,而我们呢?或者我们的孩子呢?连记忆都没有,有的,将只是遗憾。

甄嬛传中引用过哪些文艺的诗词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嫋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嫋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6、“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

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

才人的服饰描写谢谢

眉如远黛,眸若星辰,唇若含朱,肤似白雪。说不出的好看美丽。高雅,淡然,整个人说不出的文雅美丽,她身上的一切被这样的气质融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幅水墨画一样淡然悠远。

随着话音响起,一蓝衣女子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她一身天蓝色长裙,纤腰紧束,秀雅绝俗,自有一股轻灵之气。缓缓走来,神态悠闲、美目流盼、桃腮带笑,说不尽的美丽大方。

容貌秀丽迷人,那双眼睛长而透著妩媚,玉肌胜雪,身穿鞠衣,头梳飞天髻,插戴玳瑁钗,妆容精致。画眉所用的是西域传来的的深青色的青雀头黛,画著及有气质的涵烟眉。看上去已有二十几岁的模样,浑身充满著自信和骄傲,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脸上明丽匀称的脸庞,如满月,照得一室生辉,如荷花,淡雅袭人,清丽如玉,恍如天仙。头上盘著一个流云髻,头簪著一支淡蓝琉璃水滴步摇,身着淡蓝色水玉碧秀裙,步入殿中。

菱花镜中佳人身姿娉婷,也是个窈窕美人。勾唇媚笑,真不愧是江南水乡出身的美人儿,一颦一笑都带着江南特有娇媚动人。拔出了髻上那支木兰簪,换上了几支往日认为异常俗气的珠花步摇簪子。画上浓妆,粉黛铺面,眉笔描著黛眉,唇畔勾起一抹讽刺之笑。啧啧啧从没想过有一日会这样日日浓妆。

择了件墨绿的坠地长裙,纤指中捻了块嫩绿的丝绢,一身青衣到与精致面容上的浓妆不配,可心都凉了,还顾及的到这衣着可否好看。

一身玉兰色纱缎宫装绣著长枝花卉,正是一枝茜草红的紫玉兰,自胸前延伸至下䙓及前襟,有别于通常宫嫔们喜爱的那种遍地撒花的繁艳图案,显得清新而不俗。头饰亦简单,不过挽一个寻常的高髻,零星几点暗纹珠花,髻边簪一枝双衔心坠小银凤钗,素净典雅。

便见她一身藕荷色缎子印凌花形旗袍,梳着二粑头,五官秀丽,肤白貌美,一身沉静稳重地气息格外引人注目看上去便是个大家闺秀。

求心态平和、心理健康的古句名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文红霞《停泊在水底的故乡》读后感

停泊在水底的故乡

我的故乡静静地停泊在长江之底,我脑海之底,等待我用记忆去打捞。

葡萄架下的院落

一条奔腾的大江,绿云一样的柑橘树缠绕在两岸。我家就在绿云深处,黑色的屋瓦,白色的墙壁,是长江边上的一座宁静的院落。

房子是三间,一明两暗的格局。屋外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地面铺了一层水泥,以便收获的庄稼可以晾晒。院子左角是葡萄树,右角是几株柑橘,四周的边角也不浪费,妈妈种了各种各样的花,百合、菊花、凤仙花、十样锦、胭脂花等。没有人去特意照料,每年依然长得蓬蓬勃勃,一到花期便开得灿烂招摇。把生命深处的热情和美丽都奉献了出来,就像我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勤快、麻利,做什么事都利落干脆,连说话的声音都明朗快捷。她的笑声十分欢畅,让人一听就会忍不住也跟着笑起来。似乎任何艰辛的岁月都压不垮她,任何苦难都能承担。很多年里,她不停地忙进忙出,从柑橘树的上肥摘果到稻子的插秧与收获。

葡萄架就在院门口,有十来年了,枝干遒劲粗壮,缠绕的枝蔓爬了大半个院子。冬天时看着全是枯枝,很肃杀衰败,一到春天就不同了。树枝里仿佛藏了一个魔术师,一天抽一些绿出来,眨眼就满目鲜绿,嫩嫩地在风里摇晃,看得人心里忍不住生出许多疼爱。叶子是手掌形的,像一只只婴孩的手掌轻轻地摆。接着开花了,浅绿色的小花一串又一串地从手掌中垂下来,碎米粒似的,世界上本来绿色的花就少得很,且小得如此可怜,又被浓阴给遮蔽了,需认真才看得清。不过不著急,转瞬间它们就落了,飘一层浅浅的绿色和淡然悠远的香气。葡萄花落了,藤上渐渐地结了青果,小小的,在风中悄悄长大。这些日子总是天暖风轻,让人平白无故地添了一些慵懒和倦怠。搬一把竹椅躺在那儿,享受这和风送爽、小鸟啼鸣的清净。睁眼见阳光从叶隙里撒下无数个圆圆的光圈,闭眼听见蜜蜂在花间忙碌。这样的时间总是过得极快的,十几年了,仿佛我就没挪过地方,一直是个身穿花衣的农家少女坐在葡萄架下想一些不著边际的事情。那双黑葡萄般的眼睛总在沉思著,忧郁著,在那葡萄架下走不出来。

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因此多归公子。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安嫠王即位十数年,齐楚相约攻魏。老臣唐睢西说秦昭王,秦发兵救魏。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居然“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信陵君乃纵论天下形势,谏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国,“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韩为魏之屏障,韩存则“卫、大梁、河外必安”,韩亡则魏危在旦夕。事实上,后来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二十二年亡魏。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信陵君可谓高瞻远瞩。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王请救于魏。三晋本为一家,赵魏尤其唇齿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数劝魏王不得,乃窃符救赵。目光高远,当机立断,信陵君可谓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将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强,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复加兵谋魏。

信陵君亲韩救赵存魏,于三晋及天下其功可谓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间计日毁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将”。为免杀身之祸,信陵君“谢病不朝”,“饮醇酒,多近妇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实令人扼腕叹惜。

四公子皆称喜士,致食客数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闻贤者,必卑躬往请,以诚相求,以礼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郸毛公、薛公。汉高祖少时即闻公子贤,即位后“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为战国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获守冢者独信陵君一人。史记: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辅国持权,说一不二,自有其过人之能。

黄歇初以博闻辨术事顷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烧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复拔巫黔中郡。是时黄歇为楚使于秦,知秦王轻楚,恐秦举兵灭楚,遂以滔滔辨才说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强于秦楚”,秦楚相争犹如二虎相斗。蚌鹤相争渔人得利,灭楚而致韩魏强盛实属不智之举。再者秦楚素来友好,韩魏于秦却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韩魏。昭王以为善,乃止将军白起,“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顷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质于秦,黄歇随行。三十六年,顷襄王病,黄歇乃设计使太子逃归楚。秋,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从此荣宠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无子。赵人李国欲献其妹于楚王,恐无子失宠,遂投春申君门下。春申君性好渔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园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虽幸君,然王无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异日恐有杀身之祸。不如进妾于王,一旦有子,则楚国尽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进之楚王,欲效吕不韦故计。后果生男,立为太子,李园遂受重用。

李园本非善人,得势后更是野心勃勃,阴养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申君徒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门下贤者朱英劝春申君:“楚王卒,李园必杀君以灭口。”可怜春申君一生玩弄权术阴谋,此时居然天真,以为李园“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园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门,“尽灭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为左徒时,外无宾客之助,内无王室之亲,说秦以存魏国,设计而归太子,独赖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为相国,五年将兵救赵,八年北伐灭鲁,复兴楚国。以非王室宗亲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听、计必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则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见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灭族于竖子之手,可怜!可叹!

三、孟尝君

齐田文,父为田婴,祖为齐威王。宣王为其亲叔,缗王为其堂兄。田婴封于薛,谥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少有远谋,深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劝田婴舍家业而厚待宾客,由是“名声闻于诸侯”。孟尝君待客平等,“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且常施惠于宾客亲戚,客以此多归孟尝君。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不得。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杀之。孟尝君赖其客中能为鸡鸣狗盗者之力,得脱此难。

后孟尝君相齐,缗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赖其客冯獾游说秦王和齐王而得复其位。

及田甲劫缗王,缗王甚疑孟尝君为主谋。孟尝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缗王乃“复召孟尝君”。

孟尝君所经此三难,卒赖宾客之力而免,故世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司马迁以为“名不虚”。但其心胸狭隘,好为阴谋,故王安石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颇有微词,不为无因。

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脱秦难,经赵返齐。赵人闻其贤,出观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气量何其小哉!

孟尝君谢病归养后,秦逃将吕礼相齐。孟尝君恐失势,乃行阴谋手段排挤吕礼,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终将吕礼逼走。

齐缗王三十八年,齐灭宋,欲废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尝君为泄一已之愤,不思破六国之合,致使乐毅将六国之兵,下齐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单出世,行反间计,排火牛阵,齐国几乎宗庙无存。孟尝君实为齐千古罪人。

战国时诸侯争霸,目无周王,然名义上周室仍为共主,有类于近代军阀割据。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负,并无忠君爱国之念。魏张仪相秦,齐孙武事吴,卫吴起事魏相楚,东周苏秦事燕并佩六国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吴,引兵伐楚,以报父兄之仇,时人未尝稍有非议。但孟尝君身为齐宗室嫡亲,不思救国反为魏相,坐看齐几乎灭国,实乃数典忘祖之辈。

其后田单复齐,襄王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遂绝嗣无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乃武灵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赵之诸公子中,赵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使平原君请救于楚,赖客毛遂之力而定赵楚合纵。平原君返赵,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听李同之劝,尽散家财以飨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却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军至,邯郸围解。

赵胜虽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实。史书所言其“喜宾客”,其实“徒豪举尔,不求士也”。为一美人而寒宾客之心,毛遂处其门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过尔尔。后信陵君留邯郸,从贤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闻之,笑信陵君妄从博徒浆者游,致门下士“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可见平原君徒好虚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虽为赵相,其实才具平庸,目光短浅。孝成王四年,秦攻韩上党,旦夕且下。上党守将冯亭乃使使者告赵王:“韩不能守上党。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赵豹相商,赵豹以为不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王向无自知之明,脸皮又极厚,居然说:“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复召平原君问之。平原君同样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祸之计,也未考虑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劝赵王道:“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王乃使赵胜受地。秦以倾国之力攻韩而赵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赵。赵遂有长平之祸、邯郸之围。

平原君虽不识大体,但所谓庸人有庸福。孟尝君灭族,春申君灭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独平原君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无大难。死后,“子孙代,竟与赵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结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虚也。

1、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的吉凶指数

勤苦竟成之吉兆无疑,勤勉上进,坚志如铁,个性顽刚,不肯屈服,具有深厚实力之才华,凭以创造锦绣而辉煌之前程,博得功成名就,并得到很大伸展,但唯憾的是与人不大融洽。 中吉

吉凶指数:80(仅供参考)

2、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的宜忌

「宜」宜看月亮,宜逛眼镜店,宜坦诚相对。

「忌」忌观看现场演出,忌探讨人生重大问题,忌出尔反尔。

3、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的预兆

恋爱中的人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有小人破坏,能坚定信心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不听付言,顺理经营,得名得财利。

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白色 ,幸运数字是 6 ,桃花位在 正东方向 ,财位在 正南方向 ,开运食物是 海带

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 ,该给自己休息的时间了。虽然精神还是兴奋,但身体状况不怎么好哦!新的工作/学业就要开始了,还是好好休息,调整一下作息时间,迎接新的挑战吧。

怀孕的人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生男,夏占生女。

出行的人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可出行,途中遇风雨多小心。无咎。

本命年的人梦见男的送自己发簪,慎防财物损失,后有财利,西北方谋业有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男人戴发簪,说明不怕阻碍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孕妇梦见发簪 ,这个中秋节除了家人团聚外,还是个恋爱约会的吉日呢。积极的约对方出来吧,邀约的成功率颇高喔。你这两天充满魅力智慧的谈话将对异性造成吸引力呢。也因此让恋爱运随之上升,朋友间的人脉也因交谈而扩大加深。而信件或电话中有什麽好消息传来的暗示,没有出门玩乐的人不妨在家等待好消息吧。

梦见发簪,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 7 ,桃花位在 正东方向 ,财位在 东南方向 ,吉祥色彩是 白色 ,开运食物是 石榴

恋爱中的人梦见买发簪没好看的,说明有三角关系,必须抉择其一,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买发簪没好看的,预示生女。秋占生男。

恋爱中的人梦见男的送手表,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梦见送发簪 ,这两天的你较有创新意识,不过胆子却不够大。其实规矩都是人定出来的,只要你做得好,那么你创新的东西就有得到承认,甚至成为新规矩的可能。自己给自己一点信心很重要。恋情方面,你对目前接受到的异性关怀,可能会有抵触的情绪,放松一点,不要太过敏了。

怀孕的人梦见自己头上的发簪,预示可望生男,春占生女。

本命年的人梦见发簪子,意味着能平安无事,少管闲事为妙,多做自己的事。

上学的人梦见自己头上的发簪,意味着要有信心,成功必属于你,多努力。

怀孕的人梦见送发簪,预示生女,初孕三个月内小心。

梦见发簪子 ,对待声誉不好的人,不要抱有侥幸的心态。虽然你有同情心,觉得他们未必真如大家说的那样差。但对一个人的评价总不是无缘无故的。最近容易在交友方面产生麻烦的你,还是慎重行事比较好!外出的话,也有以安全为前提,尽量避免夜归。

恋爱中的人梦见别人送发簪子,说明互上体谅,诚心对待,婚姻可成。

导语: 男思女慕,浪漫随性,常借情物诉真情,但谈到相期始终的“正妻范儿”的信物,非簪钗莫属。它贴近身体发肤,日夕耳鬓厮磨,风华绝代间,完成着对永恒的见证。

  簪钗,似乎已经是很古老的名词了。在想象中,将长发松松地挽起,插上一只别致的发簪,甚至不用搭配古代的衣裙,就能诠释“古典”二字。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发出感叹:“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古人对小小的首饰惜之爱之,不离不弃,恰如现代婚姻关系中的钻戒与对戒。且看簪钗身上,寄托着怎样的白首不渝之情。

为凤钗而改的词牌

北宋政和年间,京都汴梁城内纷纷传唱着一首流行曲——《撷芳词》。人们不清楚这首哀婉的歌由谁所做,只知道是由宫中传出的,词牌名取自宫苑撷芳园。歌中唱到:“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一位思念远方情郎的女子,轻轻叹息着,如同钗上的金凤一样孤单。

这支哀婉动人的歌后来远传蜀地。若干年后,南宋诗人陆游入蜀,得此调,心弦为之拨动,这才引出千古绝唱《钗头凤》的问世。

今日浙江绍兴的沈园,曾为南宋富商的私家园林。园内有片葫芦池,池畔用宋代断砖砌着一面照壁,壁上镶嵌着石碑,右边一方刻的即是陆游的《钗头凤》词。诗人按照《撷芳词》的格律填写,为什么要将词牌名改掉呢?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陆游年纪尚幼,随家人四处逃难。那时,陆家与陆母族兄唐闳交往甚多。唐闳膝下有一女,与陆游年龄相仿,名唤唐婉,清秀温婉,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这对少年男女两小无猜,情投意合,相伴度过了一段纯洁宝贵的时光。他们情愫暗生,也得到双方家族的许可。陆家遂以一支祖传的金凤钗,定下了亲上加亲的姻缘,又过经年,二人如愿以偿结为夫妇。那只金钗成为陆家接受新妇的定礼,也是陆游夫妇约定相守一生的证物。

然而尽管伉俪情深,这段婚姻却只维持了三年。时值陆游进仕的关键时期,陆游却与妻子和诗游园,无心功课,陆母对唐婉渐生憎恶之意,三年后以唐婉无子为由,强令遣出。陆游愚孝懦弱,只能休妻,相别之日,举手劳劳,两情依依,垂泪无言,定情的金凤钗也黯然失色。数年后,陆游在沈园偶遇与丈夫赵士程相偕游园的唐婉,骤然相见,不知如何自处,唯有匆匆一瞥,擦肩而过。陆游感慨万分,题《钗头凤》于壁上,词曰: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取《撷芳词》中“钗头凤”三字改作新词牌名,曾经山盟海誓的信物,想必犹存他的脑海。同样的,这支凤钗也在唐婉心上划下了致命的伤痕。次年,唐婉故地重游时发现了这首缠绵悱恻的词,慢慢平复的情伤和耻辱感再次被牵动,她题词应和,词牌仍为《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题诗后不久,唐婉病逝。空留一对《钗头凤》供后人凭吊。可以说陆游的诗词对唐婉冲击如此之大,正是因为一语双关的词牌名。有情人之互赠信物,是为了能够睹物思人,相期终始。一首《钗头凤》,却带来唐婉生命的终结,一支凤头钗,成为今生缘薄的休止符。

簪钗作为定情之物有多重的分量?或许在古人的首饰匣中无出其右。

为正妻准备的宝簪

“定情信物”一词,“情”者,真情也,“信”者,凭证也。既为“定”,则不可悔也。承载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信物不可谓不多,除了私相授受的以外,男方的聘礼也属信物的范畴,且是非常严肃的信物。

中国家族缔结婚姻须符合“六礼”制度,其中“纳征”一项最为关键,是在“纳吉”(合婚)之后,男家下聘礼,女家接受,即是定婚,双方均不可反悔。聘礼价值较高,这代表男方的诚意,金玉珠宝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内容,陆家赠予唐婉的祖传金凤钗,算是聘礼最常见的一种。或许因为金玉昂贵,取其坚硬不摧、难以损坏的特点,来强调定婚的严肃性。但就簪钗本身,其意义更大。

有一出古戏叫 《 荆钗记》,从宋代至今长演不衰。何为荆钗?唐代李山甫的《贫女》诗曰:“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贫苦人家用简陋的荆条制成发钗,何等寒素,却牵出戏里主人公惹人唏嘘的遭遇。

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钱玉莲与王十朋本有婚约,王母以荆钗为聘。虽有巨富孙汝权求婚,钱玉莲仍守约嫁给了穷书生王十朋。后王十朋应考高中,因拒婚得罪了万俟丞相,被派往荒僻地方任职。孙汝权对玉莲贼心不死,截获王十朋家书,篡改为“休书”,联合钱玉莲继母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五年后,经过种种曲折,二人终于团圆,永不分离。而玉莲头上所戴的,仍是当年作为信物的荆钗。

凤钗也好,荆钗也罢,信物的价值不在于身价,而在于意义。簪钗的符号意义十分重大。远在周朝,它已经极具象征意味。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的王后乃是 齐国 公主。这位姜后因为周宣王早卧 晏起 ,便取下发簪在永巷待罪,称君王 耽色 ,错在自己,表示自己没资格做王后。这一退簪劝证之举,令周宣王十分感动,励精图治,这才有了宣王中兴。

簪钗的前身叫做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已经有了用刻线装饰的笄。在诸多远古饰品中,它可算是唯一的实用器。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头发会不停生长,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先民的发式有三种——披发、断发和辫发(束发),笄就是束发的工具。

既实用,又可夸饰,笄当然越来越受重视。从周代开始,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年,可以许嫁,称为及笄。这时需要将原先的“丫髻”或“双鬟”梳拢盘起,以一支簪子横贯固定,以示成年,可言婚嫁。

“笄礼”是人生大事,意味着女子从小女孩到待嫁女的身份转变,成礼之后的言行举止也应庄重合礼,符合女德规范。已许嫁的女子举行笄礼,被视为双喜临门之事,仪式更为隆重,在插上发簪的同时,还要在发髻上缠一条缨线,这条缨线要保留到成亲之日由丈夫亲手解下,表示托付终身、尊重顺从之意。如果没有许嫁,女子到了二十岁也要行笄礼,梳发髻,插发笄。缔结婚姻叫结发,正妻被呼为发妻。发笄以及后世所称的簪钗,当然会受到女性珍视。

晚至清末,光绪帝的隆裕皇后也拥有一只由慈禧亲传的玉簪,还是乾隆皇帝的遗物,这见证着她尊贵的身份——光绪的发妻,可惜光绪并不喜欢她。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灜台,隆裕前去探望,可光绪不仅冷冷地命她跪安,还转身推她出门,因用力过大,隆裕头上的玉簪坠地碎裂,隆裕为此向慈禧哭诉,慈禧大怒,成了光绪最终悲剧的导火索。玉簪象征着皇室给予隆裕这位正室的尊重和认可,玉簪的碎裂也造成二人真正的决裂。

一根发簪,形如巨针,一端花团锦簇,一端尖锐坚硬。它可以寄情,也可以伤情。

为赠别而分飞

中国人会在造物上寄托种种心思,热烈且含蓄。本就是表达情感的信物,更加如是。发钗的形意组合尤其透着巧思。

钗的出现晚于簪,源于春秋,普及于西汉晚期。汉代贵妇喜梳高髻,宫廷中有被称为“追师”的专职发型师,他们用人发、马尾等毛发材料,堆积组合在原有的发髻上,梳理成巍峨的高髻。这时,单股的簪子在固定和支撑庞大的发髻时,就不是很适用了。发钗较发簪更长,尾呈双股,能夹住厚密的头发,对发型的定型力很强。很快,多情的古人就从这一造型中生发出浓烈的情感。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古诗词中有大量类似的表述,浪漫而又凄伤。与簪不同,钗是女性独用的首饰,簪为单股,钗为双股至多股。钗是簪的变异,或说是连体的簪,可以拆合,其“定情”意味更为明显。比起簪,发钗更容易成为聚散离合的见证。

在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的新作《杨贵妃》中,一支步摇钗,成为整部作品唯一的道具和线索。剧中一袭白衣的杨贵妃与方士相见,并随他来到长安的上空遥望故都,贵妃取下头上步摇钗,置于钿盒中,请方士带回……哀哀之情寄于金钗,无声胜有声。这与白居易《长恨歌》后半部中的诗句在内容和意境上都非常契合:“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盒)一扇,钗擘黄金合(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金钿是包括簪钗在内的整套发饰,这里指的还是金钗。

《长恨歌》中还有两次特地提到簪钗,一次是玄宗初幸时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次是杨贵妃马嵬坡玉殒时的“翠翘金雀玉骚头”——人生起伏,两相对比,言有尽,意无穷。

钗分盒散,二人离别。白居易同情这对苦命鸳鸯,不忍见到二人的爱情在马嵬坡生生断送,故而在他的长诗《长恨歌》中编撰出玄宗逊位后思念杨妃,请方士搜寻杨妃魂魄的情节,将这部诗篇的情感推向高潮,在悲剧的结尾处留下一丝希望。

在古代,恋人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即女子将自己的发钗一分为二,成为两支簪,一支自留,一支赠予对方,以期将来重逢时合成一钗,永不分离。两根簪子在簪头花钿处有机关可以开合,相合为钗,分离为簪,男女各留一支,绾发定情。只不过,因前途未卜,风云易变,“分钗”之时,愁肠百转。虽然“分”的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合”,但在礼教之下,这番心意常被辜负,无论是宋代吴潜“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还是纳兰性德的“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等,都充溢着钗分难续的凄清与深情。

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名字也是一语双关。《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于太虚幻境里看到黛玉与宝钗的批命诗,诗曰:“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雪即薛宝钗,虽名为钗,最后埋在雪里的却是一只金簪,暗喻其孤独终老。

《红楼梦》中人被称为“金陵十二钗”,平民女子则以“荆钗”喻之。钗就是女人的代言,制作发钗,当然会尽量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钗头也务求精美。得到美丽发钗的女子,大多在发髻梳理成型后,将其戴在正面明显的位置,称之为“头面”;如果将其戴于两鬓,则称为抚鬓;戴在背面发上的,称“押发”。

巧手弄钗,无不珍之爱之。钗既可以横插、斜插,还可从下向上插戴,数量也以发髻高度而定,东汉时贵妇的高髻所需花钗最多时达到12枚。钗不仅本身为双股,安插时也成双成对。如今,出土文物中有不少钗首图案相同,、方向却相反的花钗实物,可见是为了左右对称插戴而制。可以想象,古人见发钗,便思“成双”,定情与妆饰之间就这样相通一气。

为情衷而百变

当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李杨二人的信物是簪钗而非其他,这个设定是有历史依据的。这里还要说说这支著名的步摇钗。

宋乐史《杨妃外传》中记载,唐玄宗为了表达对杨妃的爱意,特地命人从丽水(金沙江)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雕琢成“步摇”,亲自给杨妃插于鬓上。这在唐代别史杂记《安禄山事迹》中也有记录。

步摇即是一种女神级的首饰。只是听闻一个名字,已经美得可以。不过,这也有望文生义的一面,步摇本为女性的礼仪饰品,在汉代,皇后谒庙时才戴;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步摇仍属“禁物”范畴,为贵族所独享。汉代的步摇是这样的:以金为凤,下有鸱,前有笄,缀五彩玉以垂下,行则动摇。西汉马王堆帛画以及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女性,都插戴有醒目的树枝状步摇。汉代还有一种“副笄六珈”——缀挂六股珠玉的步摇。总之,步摇的外形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难怪被浪漫的唐明皇寻来献给美人。

除了天花乱坠的步摇,历史上还有不少著名的宝钗。记载秦汉故事的《西京杂记》,讲到汉武帝宠爱舞伎李夫人。一天,李夫人突然头皮发痒,武帝便信手拿起她头上的玉簪为其搔痒,此事传开,这玉簪竟得了个诨名——玉搔头。宫中嫔妃各个爱上玉簪,以至于当时的玉簪身价百倍,成为定情簪钗的首选。魏晋诗人繁钦就在他的《定情诗》中写道:“何以结相於?金薄画搔头。”

故事《碧玉簪》讲述了一桩真玉簪和假情书引发的家庭危机。明代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许配给世交之子王玉林。秀英表兄求婚不成萌发歹念,买通孙媒婆借得秀英碧玉簪一支,在秀英新婚之日,与伪造的情书一起暗置于新房之中,王玉林见之,对秀英备加冷落和凌辱,不明所以的秀英抑郁成疾。真相大白后面对无辜的妻子,王玉林内疚不已,只有勤奋向学,赴考中举,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请罪。剧中这支碧玉簪是秀英之物不假,但被错误组合后差点酿就了一桩家庭悲剧。但王玉林在初见“证物”就马上认定妻子与他人互通款曲,根本不给秀英解释的机会,就因为玉簪是很经典的信物。

繁钦《定情诗》还有下一句:“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此物也是有典。汉乐府《鼓吹曲辞·有所思》云:“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诗中女子为远方的爱人精心准备了一支玳瑁簪作为托付终身的定情之物,在听闻对方移情别恋后,伤心愤怒之下,毁簪投火,将簪和她的爱情一起烧成灰烬,发誓与他一刀两断。

古代女性得到珍贵的信物,往往就会成为她们忠于爱情的催化剂。唐人陆龟蒙《小名录》记载,南朝时,少帝萧宝卷专宠淑妃潘玉儿,不惜为她搭建金壁辉煌的神仙殿,地面用黄金锤揲成莲花,让她行走时步步生莲。为了让出身市井的她重温旧梦,还在皇宫中搭建市集,如此多情的少帝送给爱妃的定情发钗也不一般。他花费了170万金购置了一支九鸾琥珀钗,有九只鸾凤在钗头翻飞。

这份宠溺之爱,因为南齐的灭亡而终结。当梁武帝萧衍打算将她许给大将田安时,潘玉儿竟义正辞严地说:“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死而后已,义不受辱。”便自缢身亡。苏轼感慨道“玉奴终不负东昏”,朝臣口中的红颜祸水,未必不是多情人。潘玉儿最终没有辜负信誓,为心中的爱人抛舍了性命。九鸾琥珀钗辗转流传到唐朝,归唐懿宗的掌上明珠同昌公主所有,可惜同昌公主年轻夭亡,这支宝钗也不知所终了。

在一众金玉珠宝打造的簪钗中,很难比出个孰贵孰轻。甚至貌似价值低廉的铜钗,也丝毫不能小觑。有一种“鎏金铜钗”,是在铜钗的表面涂抹很薄的金液,照理来说并不贵重,但即使是后妃贵妾,也对它青眼有加。因为“铜芯”与“铜心”正好谐音,作为“有情有信”的证物,求得不正是同心永结。再加一只金蝉上去,则谓之“知了、同心”。

簪钗,是两情相悦的纯爱象征,是鸳鸯离散后再聚的凭证。小小的簪钗,在古代的生活与文学中比比皆是。这种典型意义的定情信物,常常起着贯穿戏剧、枢纽人生的“密针线”的作用。

虽然会因它而喜,也会由它生悲,但它,终究是美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68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