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茨克的故事·[苏联]阿尔布卓夫》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苏联]阿尔布卓夫》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第1张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苏联]阿尔布卓夫》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作品提要

20世纪中叶的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的安加拉河畔正在建造一座巨型水电站。瓦丽娅是工地小商店的女营业员,漂亮、泼辣,颇具野性且作风轻佻,被人称为“ ”。瓦丽娅企盼着英俊的掘土机手维克多能娶自己为妻。维克多顾忌瓦丽娅的名声不佳,与她的交往只是逢场作戏。一次偶然的机会,维克多的好友、作业班长谢尔盖与瓦丽娅相识了。瓦丽娅惊异地发现,谢尔盖是唯一一个在看**时没有利用场内的黑暗拉她的手并抚摩的男人。而谢尔盖则发现瓦丽娅实质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并喜欢上了她。当瓦丽娅的求婚再次遭到维克多的无情拒绝时,谢尔盖挺身而出向瓦丽娅袒露爱情。婚后的瓦丽娅成了一个全身心地在家照料丈夫和一双儿女的贤妻良母。谢尔盖想让妻子重回工地,瓦丽娅以为丈夫嫌家庭的经济负担太重,委屈地哭了。一个平常的夏日早晨,谢尔盖为抢救落水儿童溺水身亡。在失去了瓦丽娅爱情之后徘徊于走与留之间的维克多接替了班长的职务,他否定了用工资接济瓦丽娅的做法,提出帮助瓦丽娅真正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一个细雨潇潇的春日,瓦丽娅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

作品选录

第一部

……

工棚的画面暗下去。悠扬的音乐声起,也许这是雨点敲击屋顶的飒飒声。瓦丽娅的身影渐渐显出。她坐在床上,歌队围着她。

歌队你没睡吗,瓦丽娅通宵下着雨。贝加尔湖上空夏季暖风呼呼地响着,把乌云赶到安加拉河上空。

——早晨即将来临。七月十五号那个星期天的早晨……

——这是你独自在屋里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

——明天开始的新生活,神秘莫测,等待你的又是什么

瓦丽娅(勉强听得见地)我不知道……

歌队你在干什么——你赶快回心转意吧,瓦莲京娜……因为你并不爱他……

瓦丽娅(轻轻地)我不爱吗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有谁还能知道呢爱情……它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谁能告诉我(倔强地)为什么我记住了初见谢尔盖的那一天他走到我跟前,付了二十戈比,买了一盒火柴……后来我们认识了,我呢,突然相信,他会,他一定会对我说些不寻常的、动人的话。

歌队这一切真奇怪……

瓦丽娅当时我还是按照 惯,同维克多往来,可是心里想的却是谢尔盖,一直在想他……我是多么热切地期待着他的信啊,因为我知道,那是他写的信……

歌队这么说,你爱上他了

瓦丽娅也许是的……不……我不知道。

歌队你不知道尽管如此,你还是想做他的妻子

瓦丽娅(尖锐地)是的,我想,这有什么不好的他是个多好的人啊……我呢,一个人过日子已经腻透了。我精疲力尽了呀,老天……还有周围的这些调笑。我哪一点比别人差……而同他在一起,我会感到非常好的,难道不是吗……

歌队那维克多呢

维克多的身影在昏暗中隐约显出。

维克多瓦丽娅,你还记得我昨天晚上来看你的情形吗你不信我的话……(走近瓦丽娅,低声说)请你原谅我,瓦丽娅……

瓦丽娅我并不生气。

维克多没你我活不下去……我们离开这儿吧……哎,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去登记……一切都照你的意思办。

瓦丽娅晚了,维金卡。我们的交往结束了。再见……

又剩下瓦丽娅一个人。

歌队破晓了,瓦丽娅……你看看窗外,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星期天,……七月十五号。

瓦丽娅我为什么觉得这样可怕我担心……他的朋友们会谴责我,会抛弃我们——只剩我们两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街上……而路人会在背后嘲笑我们……不,应当逃跑啊。

歌队晚了!你听见吗——有人在敲门……这是谢尔盖……要是你已经下定决心,那你就打开门,把手伸给他。

瓦丽娅我下定决心了!(大声地)是你吗,谢尔盖

(谢尔盖的声音:“是我!”

风琴奏起音乐。歌队把雪白的结婚礼服披到瓦丽娅身上。)

进来吧,谢廖沙……

谢尔盖站在门口,满身霞光。

谢尔盖我来接你了!!!

瓦丽娅太阳出来了

谢尔盖雨过天晴了。

瓦丽娅我们走吧!

谢尔盖我不是一个人来的,瓦丽娅……

风琴的乐声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手风琴悦耳、低沉的乐调。同谢尔盖在一起的有杰尼斯和津卡、谢尔久克、拉普钦柯、罗吉克、他的妹妹迈娅,以及两三个在挖土机上工作的陌生的青年人——他们中一个人拉着手风琴,另外一个人用吉他伴奏。

全体人员手上都捧着鲜花。

谢尔盖认识一下吧,这些都是我的朋友……都是挖土机上的。

迈娅我叫迈卡。我是罗吉克的妹妹……昨天刚从莫斯科来的……我已经升十年级了,是来他这儿做客的,您明白吗我生来还没有参加过婚礼……我可以吻吻您吗(吻瓦莲京娜)

谢尔盖我们走吧……

(一声惊雷)

你瞧——又是雨又是太阳……真莫名其妙!

谢尔久克打开伞!

哑场

婚礼的队列沿着大街,撑着伞,踩着水洼,在音乐的伴奏下行进着。

歌队一群快乐的人!

——他们急着上哪儿去呢

——还冒着雨……

——可爱的人们,难道你们还不知道,伊尔库茨克城边上,有一座奇妙的大楼——你进去的时候是个单身汉,而出来的时候,就成了一个结过婚的人。就像在童话故事里一样,对吗

——那还用说!只有这个机关,可以发给你们一张盖着公章的证明,证明你们是幸福的,从某年某月某日起,你们是幸福的。

——不过也有这种不幸的事: 有些人忘记了,这座大楼绝不容忍仓促的决定和过于冷静的盘算。

——如果你忘记了这一点,立即就会受到惩罚——你手挽着一个女人从大楼里出来,决不会想到从此你就成了一个不幸的人!

——遗憾的是,我不是一个发明家。否则,您知道我会想出一个什么机器这个机器要能透视相爱的人们,确定爱情的深度,然后决定允许还是禁止他们结婚。

——难道你们中没有人能发明这种机器吗这种机器很需要,非常需要,弟兄们!……

——不过,我们还是赶紧到瓦丽娅和谢尔盖的新房里去吃喜酒吧,那里已经在喊“苦啊!”正在喝得兴高采烈,我真担心我们会什么也吃不到。

出现婚礼喜筵的场面。手风琴在演奏音乐。坐在桌旁的人,唱着曲调缓慢的西伯利亚歌曲。这不是醉后的哼声,而是悦耳、庄严的歌唱,然后沉寂下来,各人默默陷入歌声唤起的思绪中。

谢尔久克唱歌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往事。

迈娅或者憧憬未来……

杰尼斯这首歌非常动听,确实有东西可以思考。(停顿)

拉普钦柯本人建议继续喝酒。

罗吉克我看可以。这项建议值得注意。

全体又快活地大吃大喝起来。

津卡大家静点!……你们叫嚷些什么……请让我说两句……

(相对地沉寂下来)

同志们!我们,地槽工地的女水泥工们,注视着你们挖土机的光荣劳动。我们知道,在挖土机上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你们需要的是休息、体贴和好伙食……在这种情况下,妻子的作用就特别大,因此,我向您呼吁,瓦丽娅,时刻记住这一点。

罗吉克为好伙食干杯!……

大家都笑了,碰杯,津卡的抗议声消失在一片欢乐声中。

拉普钦柯有人敲门!……(安静下来)

瓦丽娅请进……

拉丽莎上。

拉丽莎(站在门口)可以进来吗

瓦丽娅(跑到她身旁)拉丽斯卡……你来了

拉丽莎你不生气吗

瓦丽娅请你原谅我……别责怪我,好吗

拉丽莎既往不咎……

她们接吻。

瓦丽娅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拉丽莎,我的好朋友……

谢尔久克(激动地)罚一杯!(把一大杯酒递给拉丽莎,她一口喝干了。)够劲。(自我介绍)我是谢尔久克,斯杰潘·叶果罗维奇。请坐到我旁边来。

拉普钦柯有人敲门……又有客人来了。

紧张的沉默再次笼罩房间。

瓦丽娅请进……

维克多上。他慢慢地环视在座的人,长时间地望着瓦莲京娜,走近她。

维克多(低声)祝你幸福。

瓦丽娅(轻轻地)维佳……

维克多这个戒指送给你……(把礼品交给她)留作纪念吧。

瓦丽娅谢谢。

维克多(走近谢尔盖,拥抱他,吻他,轻轻地用拳头敲一下他的背)吵架结束。

手风琴奏起俄罗斯舞曲。

谢尔久克喂,谁来跳

瓦丽娅拉丽莎跳……你们知道,她俄罗斯舞跳得有多好吗——来呀,拉尔卡,……跳一个!

拉丽莎走进圈子,热烈地跳着,感情激昂,全神贯注。

维克多(激动的声音)喂,让开点!……谢廖沙,来一段慢点的音乐……加点快的!

维克多慢步跳起来,然后晃了一下头,潇洒地猛烈地大跳特跳。叫喊声鼓掌声淹没了手风琴的乐声,后者几乎听不出来,拉丽莎和维克多跳完后,受到长时间的热烈鼓掌。

津卡嘿,拉丽莎,真有本事!……

杰尼斯哎哟,维金卡,没说的!……

拉普钦柯这才叫跳舞呢!……

维克多(独自)别了,瓦莲京娜!

谢尔久克(向拉丽莎)确实应该为您干一杯……您跳得真够劲。像一团火!

拉丽莎哎哟,只剩一点火星了……

谢尔久克我五十岁了!……您从前在哪儿

拉丽莎天涯海角,谢尔久克同志。

迈娅听我说,瓦丽娅,这一天我永远忘不了……我在莫斯科的一所普通中学学习,我非常想知道我们的罗吉克在这里生活得怎样,他的朋友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妈妈叫我都打听清楚……请您原谅,我老是扯个没完,我好像喝多了点……不过没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就暗中了结吧。现在我瞧着您,心里想,婚礼——这是多么幸福呀。难道这不是一件欢乐的事吗知道您为爱人珍惜了自己,您的良心在他面前是清白的,如同这件雪白的结婚礼服……您哭什么呢,别哭,瓦丽娅,别哭……您最好还是看看您的谢廖沙吧——他多爱您,瞧他多么幸福地望着您……我真羡慕您,因为您多幸福呀……(拥抱瓦丽娅)

手风琴奏起古老的圆舞曲。几对舞伴在屋里翩翩起舞。

谢尔盖(走近瓦丽娅)别哭,瓦丽娅……别哭,你看你!……

瓦丽娅要是我能忍住就好了,谢廖沙……

谢尔盖你能够忍受住的,瓦丽娅。一切,一切都会忘记的……

瓦丽娅真的吗

谢尔盖你看好了。

瓦丽娅谢谢你,谢廖沙……(拥抱他)

他们婆娑起舞。

谢尔久克喂,公民们,别跳了。新郎新娘在跳舞!

跳舞的人闪开,只有新郎和新娘慢慢地跳着圆舞。瓦丽娅的手温柔地搭在谢尔盖的肩上;她扬起头,略向后仰。她充满了温情和爱,似乎随着每圈舞显得渐渐不支。

歌队新婚圆舞……怎么能忘记你啊。年华逝去,记忆淡薄,而你那简单纯朴的旋律会永远使他们记住这个遥远的晚上。

——他们会各奔东西,会失去联系;也许新的爱情火花会照耀他们,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响起这首圆舞曲,他们就会彼此想起来,感激和幸福之情就会温暖他们的心房。

(客人们鱼贯地默默从房间里消失。)

——而现在,当这首圆舞曲尚未变成回忆的时候,对你们来说,只存在今天的晚上,这个你们共同度过的夜晚。

(圆舞曲的乐声沉寂下去。)

——瓦莲卡!……谢廖沙!……你们听见吗大门响了。最后一个客人离开了,门关上了。只剩下你们,只有你们……

夜。房间里只有谢尔盖和瓦丽娅。

瓦丽娅几点了……我的头好晕啊……

谢尔盖一点半。

瓦丽娅夜里一点半(笑了)哟,我真蠢,还问什么呢。(沉默片刻)谢廖沙……你的母亲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波琳娜。

瓦丽娅我会非常爱她的……好吗

谢尔盖好的。

瓦丽娅还爱你的妹妹们。是两个吗

谢尔盖是两个。

瓦丽娅她们两个我都会爱的。她们会喜欢我吗

谢尔盖会非常喜欢你的。

瓦丽娅你知道,我喝了那么多的酒——老是说啊,说啊,没个完……我还可以再唠叨一会儿吗

谢尔盖行啊。

瓦丽娅你看,我老是在想: 你为什么一次也没吻我

谢尔盖(悄声地)我会吻的。

瓦丽娅(同样悄声地)什么时候

谢尔盖等你从睡梦中醒来。

瓦丽娅就像舞剧《睡美人》里那样吗柴可夫斯基作曲……

谢尔盖是啊。

瓦丽娅我从广播里听到的。(蜷缩在沙发椅上)是啊……太想睡觉了。你看,真遗憾,对吗……你,我亲爱的,你什么也别对我说了。我太幸福了,因为我是你的妻子……真的,对吗他们多好啊,你的那些朋友们!……我可以睡着吗你不会生气吧,谢廖沙

(他双手抱起她来。)

早晨快点来到就好了,对吗那个时候你会吻我吗……把手帕给我……

谢尔盖你怎么啦……

瓦丽娅你看,我把嘴上的口红擦掉了……一点口红也没有了。请你,请你早上别担心。

谢尔盖(把她放在床上)现在——你睡吧。

瓦丽娅我已经完全睡着了……甚至在做一个梦。你看,是你划着船朝我漂过来……(轻声)不过你告诉我,谢廖沙,我们会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吗

谢尔盖至死不渝。

瓦丽娅多好啊……

远处又响起风琴的声音。瓦丽娅渐入梦境。谢尔盖跪在她面前,仔细地望着她。歌队悄悄地拉上帘子,遮住他们。帘子轻飘、雪白,如同结婚礼服。

歌队(非常轻地)雨潇潇,似乎整个地球都在下雨!……

——潺潺水流绕着房屋欢腾奔去,水流洗去垃圾和尘埃,洗去昨天的余垢。

——雨水洗净大地……

(白嗣宏译)

赏析

该剧是苏联著名剧作家阿·阿尔布卓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发表于1959年《戏剧》杂志第12期,当年首演于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随后连续三年在全苏国内一百家以上剧院演出。有评论家将此盛况称之为当时苏联戏剧界最重大的事件,而阿尔布卓夫因此占据剧作家中的第一把交椅。此后该剧又分别被搬上银幕和改编成芭蕾舞剧。

剧本的主题是爱情与新人的成长过程,以抒情而浪漫的爱情故事表达一个严肃而深刻的思想主题,这是阿尔布卓夫剧作的特色之一。表面上,剧作家并没有放弃爱情题材中通常出现的男女三角关系的模式,但他是将爱情作为一面镜子,以此测定人的心理状态;并认为爱情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可以改造人。剧作家将这一改造的任务恰恰交给了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谢尔盖,后者作为维克多的好友和班长是被拉来做“陪衬”而卷入情感纠葛的旋涡,但是在一系列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显示了其人格的力量。在谢尔盖看来,爱就意味着尊重与信任,因此即使瓦丽娅谎称自己曾有私生女时,他都未曾动摇过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信念;但是仅有此还是不够的,谢尔盖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在一往情深地爱着瓦丽娅的同时,还能清醒地看到她身上的缺陷和弱点(婚前玩世不恭的“阿飞”习气,婚后沉溺于个人的小家庭生活),并想方设法地去帮助她。剧本开始不久,瓦丽娅自称心目中的英雄是卡门;剧终时,她向往着自己也能像“伏尔加河地区有个姑娘指挥着整整一个挖土机作业班”。剧本通过年轻人的恋爱故事以及瓦丽娅的转变和成长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正是人道主义的情感和立场: 对人的信任和爱护。这一人格的尊严和平等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能打破那种包围着个人、使之变得软弱颓废的孤独和卑琐的心理环境。剧作家要使人确信: 爱情是一帖灵丹妙方,她既能使人成长,又能医治人的心灵创伤。

为了“真实地再现主人公的思想过程和认识运动”,剧本采用了倒叙结构。在安加拉河畔的小木桥上,瓦丽娅领到了自丈夫牺牲之后所挣的第一笔工资,她与维克多在此相会,并思考着今后的人生道路,同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剧本自此开始,依据主人公的心理视点,出现了十七个回忆片断,并一改以往分场分幕的方法,分成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从谢尔盖介入瓦丽娅和维克多的关系开始,直至谢尔盖和瓦丽娅的新婚之夜;第二部从瓦丽娅产下一对儿女开始,直至她亡夫之后在维克多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决心走上工作岗位。如此,全剧展示了瓦丽娅从一个“ ”到贤妻良母再到一个自尊自立的劳动者的新生过程。这部戏剧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最受人所称道的是,创造性地借鉴了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形式。这也是剧作家在此前创作的另一部反映青年人建设西伯利亚“共青城”的剧本《朝霞中的城市》中尝试运用歌队形式之后的又一次探索。阿尔布卓夫此次创作的原则是: 歌队“绝不是附加物,不是舞台的点缀,不是导演的代言人,而是舞台演出的灵魂”。所谓“灵魂”,就是通过歌队表达剧作者的思考;激发剧中人物的思考,展现其心理流程;同时还要将表面呈现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结构形式能内在有机地组织起来。因此,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歌队时而代表剧作者与观众交流,交代情节的来龙去脉与环境气氛,评论剧中人物,并直接抒发剧作者的情感;时而又与剧中人物交流,干预他们的内心活动,探索其隐秘;同时还起到时空转换的“蒙太奇”作用,造成时空间多层次的交叉与组合,将现实与往事、现实与幻觉有机结合,甚至出现死者与生者的对话。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得到高度评论,被称为是“假定性手法的百科全书”。

此处节选的是该剧第一部的最后段落“婚礼”,如果要加副标题的话就是“7月15日”。阿尔布卓夫戏剧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在他的大部分剧作中,都具体标明每一场(在无场次剧本中是每一个片断)剧情发生的年、月、日,或在场与场、片断与片断之间标明其间隔的时间。其用意除了表现时间上的真实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以线性展开的方式,让精确的时间成为展示人物的成长过程及其心理变化流程中的坐标。“7月15日”正与第二部中的“7月30日”(“谢尔盖之死”)形成呼应和对比。“婚礼”这一段落由三个回忆片断组成:“待嫁”、“喜筵”和“洞房”。剧情的时间从7月15日拂晓至翌日清晨,表面上是写瓦丽娅和谢尔盖这一对新人从迎亲、登记、庆贺以及新婚第一夜的过程,实际上极其细腻地展现了瓦丽娅面临这一人生重大转折时刻的心理活动: 忐忑不安、犹豫彷徨、紧张期待、激动幸福,以及人物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思想与精神上的新生。剧作家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在不同时空(环境)的心绪。“待嫁”的片断是在瓦丽娅的单身宿舍,孤独的她坐等天明。瓦丽娅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与歌队之间的交流加以揭示,其实是现实层面中的瓦丽娅与自己灵魂深处的另一个瓦丽娅的对话。歌队介入时是“中性”的,它既在提醒瓦丽娅,又在向观众交代即将发生的事件,同时转换时空(前一个片断是谢尔盖在工棚向同事们宣布: 两周后与瓦丽娅结婚)。但是当瓦丽娅的回答显得不自信时,歌队的问话顿时变得简洁而尖锐,与其说是问她在两个男人中更爱谁,不如说在两种生活态度中选择哪一种。其间在歌队的发问之下,就像意识流的闪现,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回忆场面: 昨天晚上她与维克多最后分手的情景。随着歌队再次提醒,谢尔盖披着霞光站在门口,瓦丽娅终于下定决心。“喜筵”的片断由两个场景组成: 一是婚礼队伍在去登记路上的哑剧场面(它又与第二部开始时谢尔盖与作业队迎接瓦丽娅母子出院的哑剧场面呼应);二是喜筵及其圆舞曲场面。这一片断在“婚礼”段落中占有一半多的篇幅,但是作为主角的瓦丽娅台词极少,除了介绍自己的好友、同事拉丽莎之外,她的语言如同电报式句子般简短,这与原先的那个泼辣直率、口无遮拦的瓦丽娅完全判若两人。通过这一反差,瓦丽娅的心理活动真实而细致地体现出来: 除了新娘常有的羞涩之外,她的内心深处仍是紧张不安的,谢尔盖的朋友同事们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们会不会接受自己;但当她发现周围的人们全都像谢尔盖一样的真诚,并将自己完全当成自家人,她不禁激动得不知所措,喜极而泣。“洞房”中,瓦丽娅紧张了一天的心情完全松懈下来,此时的她与谢尔盖的对话,是在紧张了一天的心情完全松懈下来和没有任何心理戒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时而充满幸福的柔情,时而带点可爱的傻气,甚至颇具诗意,尤其最后近似梦呓的台词,使人感到一个纯洁而新生的瓦丽娅诞生了。歌队在这一段落中的作用,时而像一哲人,评点着人物与剧情;时而又像主持婚礼的司仪,直接介入进来,指使和调遣剧中人物。此外,以“老爹”谢尔久克为首的作业队及掘土机班的群像在这一段落中得到生动体现,他们一方面渲染了气氛,另一方面他们身上的粗犷、热情、善良同样在感召着瓦丽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落是以“雨点敲击屋顶的飒飒声”开始,又以“雨潇潇”而结束,这一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隐喻着“洗涤”以及由洗涤而带来的新生。正如歌队所言:“潺潺水流绕着房屋欢腾奔去,水流洗去垃圾和尘埃,洗去昨天的余垢。——雨水洗净大地……”

(吴小钧)

  1、《天堂**院》CINIMA PARODISO

  ——意大利

  ——朱塞佩-多纳多尼

  ——绝对最具野心的作品,每一幕都是经典

  最难忘之处:艾佛瑞多将放映机的聚焦慢慢移动,影像透射在放映室的墙壁上,游驿着并最终落在了对街的屋面上。无须语言,**已不再是**,这是大师对他所热爱的**艺术最完美的献礼。

  2、《玛莲娜》MANINA

  ——意大利

  ——朱塞佩-多纳多尼

  ——多纳多尼再一压抑的爱情美学

  最难忘之处:小男孩在海边的礁石上写着他永远不会寄出的信:“亲爱的玛莲娜,我知道别人对你的指指点点都不是真的,因为除了你远在战场的丈夫,我便是你生命里唯一的男人”。

  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

  ——英国

  ——詹姆斯-艾佛利

  ——英国文学的盛宴

  最难忘之处:在卡纳娃美妙的咏叹调下,佛罗伦萨乡野布满紫罗兰的苇草丛中乔治对露西不由分说的一吻。影史中经典的十吻之一,绝对的福斯特式的浪漫。

  4、《野恋》WILD REEDS

  ——法国

  ——安德列-泰西

  ——阳光下的树阴/树阴下的阳光

  最难忘之处:弗郎西斯在课堂上朗读拉封丹的寓言《橡树与芦苇》。

  5、《莫扎特传》AMADEUS

  ——美国

  ——米勒-洛夫曼

  ——天才与庸才

  最难忘之处:萨列里在歌剧院偷偷欣赏莫扎特的《唐璜》:“透过我的影响力,我使得他只有五场的演出机会,但我每一场都会去,聆听那只有我才能理解的美妙的音乐”。

  6、《纯真年代》AGE OF INNOCENCE

  ——美国

  ——马丁-斯科塞斯

  ——“除非把你放弃,否则我将无法爱你”

  最难忘之处:海边,纽伦看着岸边的艾伦告诉自己,如果她在那艏航船驶过灯塔之前回过头,他便走向她——但是她没有。

  7、《西区故事》WESTSIDE STORY

  ——美国

  ——罗伯特-怀斯

  ——当伯恩斯坦遭遇莎士比亚

  最难忘之处:当街警想靠近托尼的尸体,玛利亚冲过去,狂暴地喊到:“谁敢碰他?” 一个最儒弱的女子在捍卫爱情面前, 绝对是最无畏的勇士。

  8、《欲望号街车》A STREET CAR NAME DESIRE

  ——美国

  ——威廉-田纳西

  ——爱情与欲望之一

  最难忘之处:马龙-白兰度在楼下欲望的呼喊:“嗨!斯戴拉”。

  9、《玛戈王后》THE QUEEN MARGO

  ——法国

  ——帕特里夏-里舍

  ——爱情与欲望之二

  最难忘之处:情夫愤怒地离去,玛戈对伺女多米尼克说:“今晚没有男人我过不了”。

  10、《黑暗中的舞者》DANCE IN THE DARK

  ——丹麦

  ——拉斯-冯-特里尔

  ——人性的悲歌

  最难忘之处:杰夫在监狱会面中对玛莎的最后一句话:“我爱你”。

  11、《美好年代》BELLE EPOOUE

  ——西班牙

  ——费纳多-特鲁贝

  ——“生活是美好的”之一

  最难忘之处:母亲和她的情人从欧洲回来,用歌声“幸福的笛手”敲开丈夫和女儿们的窗。

  12、《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意大利

  ——罗贝托-贝尼尼

  ——“生活是美好的”之二

  最难忘之处:在纳粹的集中营,多纳在即将焚烧的衣堆中找寻亲人的线索,突然从广播中传来丈夫熟悉的声音:“早安!我的公主”。

  13、《梦》DREAM

  ——日本

  ——黑泽明

  ——东方大师的礼献

  最难忘之处:一望无际的麦浪中,导演遇见了凡高并问他:“你为什么差一只耳朵?”凡高的回答是:“因为我老画不好它。”

  14、《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意大利

  ——朱塞佩-多纳多尼

  ——琴键上的生活

  最难忘之处:主人公始终未能下船,即使为了爱情。

  15、《乡愁》NOSTALGLIA

  ——俄罗斯

  ——塔可夫斯基

  ——诗人的哲学

  最难忘之处:在缓慢和隐郁得近乎令人发狂的进程中诉说哲学的思考。“一滴水加一滴水不是两滴,而是一大滴水”,诗人说。

  16、《猜猜谁来赴晚宴》GUESS WHO IS COMING TO DINNER

  ——美国

  ——斯坦利-克莱默

  ——爱情,无法忘却

  最难忘之处:约翰的母亲在阳台上对乔安娜的父亲质问:“难道男人们在老去之后,以前为爱情的疯狂就全都忘却了吗?”

  17、《中央车站》CENTREL STATION

  ——巴西

  ——华特-萨勒斯

  ——成长的故事之一

  最难忘之处:约书亚将疲惫的朵拉枕在自己的双腿上,漫长的旅程让他学会了理解、爱与责任。

  18、《教室别恋》ALL THINGS FAIR

  ——瑞典

  ——威德伯格

  ——成长的故事之二

  最难忘之处:斯帝格在教室中翻阅着字典,维拉说到:“是啊,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要学。”成长不就是一种学习吗?

  19、《八美图》8 FEMME

  ——法国

  ——弗郎索瓦-奥宗

  ——八个女人一台戏

  最难忘之处:当法国最耀眼的八位女演员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你也就别无他求了。

  20、《魅影歌声》FARINNELI

  ——法国

  ——科勒比

  ——挑战你的听觉神经

  最难忘之处:得知真相的法瑞内利唱出偷来的音乐—亨德尔“里纳尔多”中的著名咏叹调。

  21、《钢琴师》THE PIANIST

  ——波兰

  ——罗曼-波兰斯基

  ——远离钢琴的日子

  最难忘之处:被迫藏身德国区的日皮曼面对无法演奏的钢琴作出的不触键的最绝妙表演。

  22、《闪亮的风采》SHINE

  ——澳大利亚

  ——斯科特-希克丝

  ——“他自己的世界”

  最难忘之处:伴着维瓦尔帝华彩的花腔女高音,大卫无忧无虑地在空中跳跃、翱翔,自由地像个孩子。

  23、《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美国

  ——肯尼斯-布拉纳

  ——莎翁华丽的台词

  最难忘之处:偷听到希罗与欧苏拉的谈话的贝阿特丽丝的一段独白:“我的耳朵里怎么火一般地热?果真会有这样的事吗?难道我就让他们这样批评我的骄傲和轻蔑吗?去你的吧,那种狂妄!再会吧,处女的骄傲!人家在你的背后,是不会说你好话的。本尼狄克,爱下去吧,我一定会报答你;我要把这颗狂野的心收束起来,呈现在你温情的手里。你要是真的爱我,我的转变过来的温柔的态度,一点会鼓励你把我们的爱情用神圣的约束结合起来。人家说你值得我的爱,可是我比人家更知道你的好处。”

  24、《卢米埃与40**大师》LEMEIRE & COMPANY

  ——法国

  ——联合执导

  ——如果给你52秒?

  最难忘之处:40位**大师用卢米埃摄影机拍出40段52秒长的短片来回答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拍**?” 于是,你将开始体验40种感悟。下面是其中几位参与者的名字:大卫-林奇、丽夫-吴尔曼、阿巴斯、塔可夫斯基、杰克-里维特、詹姆斯-艾佛利

  25、《星探》THE STAR MAKEER

  ——意大利

  ——朱塞佩-多纳多尼

  ——摄影机前的人生

  最难忘之处:“左边、右边、前面,开始” 每一次试镜便展开一段人生。

  26、《辛德勒的名单》THE SCHUDELAS LIST

  ——美国

  ——史帝芬-斯皮尔伯格

  ——名字=生存

  最难忘之处:“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当秘书在打字机上敲着名单的时候,辛德勒说。在这个时候,他是贪婪的。

  27、《廊桥遗梦》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美国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生命中的那四天

  最难忘之处:目送走罗伯特的弗兰西斯卡在心中说道:“噢!罗伯特,让我再告诉你一次我为什么不能跟你走,不,让我再告诉你一次我为什么应该跟你走”

  28、《理想丈夫》THE IDEAR HUSBAND

  ——美国

  ——奥利佛-帕克

  ——什么是完美?

  最难忘之处:格珠发现丈夫是通过卑劣的手段进入上流社会,失望地说:“你对于我,是个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是个崇高、纯洁的人,我以为你是完美的。” 美宝在与亚瑟的婚礼上说:“一个理想的丈夫?不,我可不需要。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29、《时时刻刻》THE HOURS

  ——美国

  ——斯克特-伦迪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难忘之处:影片中唯一的三个吻。

  30、《沙之下》UNDER THE SAND

  ——法国

  ——弗郎索瓦-奥宗

  ——如何重新开始

  最难忘之处:最终发现真相的玛丽在丈夫半年前失踪的海滩上第一次开始哭泣。学会了哭泣,你也就学会了如何重新开始。

  31、《红色》RED

  ——法国

  ——基斯洛夫斯基

  ——“情爱歌曲”

  最难忘之处:老人对瓦伦迪娜说:“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偷听者,却不会去揭开事实。” 的确,事实有时比谎言更加伤人。

  32、《无主之地》NO MENS LAND

  ——波斯尼亚

  ——丹尼斯坦洛维奇

  ——两个人的战争

  最难忘之处:塞吉和尼诺为是由那一方挑起的战争而争吵不休,并最终都以用武力相威胁的方式迫使对方承认。这就是他们两个人战争的理由。

  33、《士兵之歌》BALLAD OF SODIER

  ——苏联

  ——格里高利

  ——“夜莺与红玫瑰”

  最难忘之处:就像王尔德笔下的红玫瑰,战事中两块肥皂对于一个士兵改嫁他人生活殷实的妻子和在贫民窟等待他归来的家人是何等地不同。

  34、《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

  ——英国

  ——约翰-吉勒明

  ——谁是凶手?

  最难忘之处:案件结束了,倚在船围栏上的波罗用法语对助手说道:“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有人爱。”

  35、《卡萨布兰卡》CASABRANCA

  ——美国

  ——麦克-科第斯

  ——最无私的三角恋情

  最难忘之处:正如“成长的烦恼”中的小苯恩说的:“瞧!她哭了。那大鼻子的人挺好。”

  36、《艾维塔》EVITA

  ——美国

  ——艾伦-帕克

  ——麦当娜VS艾维塔

  最难忘之处:在庇隆大选的演说中,艾维塔唱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37、《莉莉-玛莲》LILI MARLIN

  ——德国

  ——法斯宾德

  ——炮火中的歌声

  最难忘之处:战场上也许只有两种音乐:炮火声与广播中传来的“莉莉-玛莲”。

  38、《人间四季》FOUR SEASONS

  ——法国

  ——艾里克-侯麦

  ——人生-哲学-交谈

  最难忘之处:原来爱情也有季节,原来生活平实却又充满色彩。

  39、《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美国

  ——大卫-塞兹尼克

  ——好莱坞永恒的神话

  最难忘之处:望着远去的阿希礼,斯佳丽答应了查尔斯的求婚:“是的,我愿意,但我不能等。” 她永远愿意去追求,哪怕只是幻影,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

  40、《红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美国

  ——弗朗索-吉拉德

  ——“红色”还是“红色”?

  最难忘之处:文革时期热爱西洋音乐的红卫兵项蓓偷偷将那把红色的小提琴送到音乐教师那里,“你拿着,这可是把好琴,我不能留它,我是革命的干部,你知道吗?并且我也相信革命。”

  41、《至爱季节》MY FAVORITE SEASON

  ——法国

  ——安德列-泰西

  ——我最爱的季节

  最难忘之处:矛盾重重的一家人在母亲去世后围座在桌边,各自描述着自己最爱的季节。

  42、《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

  ——香港

  ——王家卫

  ——爱情的封印

  最难忘之处:苏丽珍走出周穆云旅馆的门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

  43、《感官五重奏》FIVE SENSE

  ——加拿大

  ——杰若米-伯德斯华

  ——爱你的五种方法

  最难忘之处:罗伯特嗅了嗅朋友送来的香水,“这是爱的气息啊!” 他说。

  44、《小鞋子》THE CHILDREN OF HEAVEN

  ——伊郎

  ——玛加迪-玛加迪

  ——孩子们的世界:第二还是第一?

  最难忘之处:赛跑夺得第一的小阿里,面对相机镜头却哭了,像个失败者。

  45、《天堂的颜色》THE COLOUR OF PARADISO

  ——伊郎

  ——玛加迪-玛加迪

  ——孩子们的世界:爱是描画天堂的颜料

  最难忘之处:小莫罕穆德哭诉着说:“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为什么我看不到他的模样?”

  46、《际遇之歌》

  ——波兰

  ——基斯洛夫斯基

  ——名师出高徒:“罗拉快跑”与“滑动门”

  最难忘之处:生活的美妙与残酷都在于它的际遇,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47、《巧克力情人》LIKE WATER FOR CHOCOLATE

  ——墨西哥

  ——艾方索-阿劳

  ——为自己活着

  最难忘之处:终于走到了一起的佩德罗对艾莲娜说:“我们已经花了20年来在乎别人的眼光,剩下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的。” 那一晚,他被积蓄得太久的爱情夺去了生命。

  48、《第十二夜》THE TWELFTH NIGHT

  ——美国

  ——特吕弗-鲁恩

  ——爱上不该爱的人

  最难忘之处:奥丽维亚对女伴男装的维俄拉真情的诉白:“西萨里奥,凭着春日蔷茟,贞操、忠信与一切,我爱你,这样真诚,不顾你的骄傲,理智拦不住热情的宣告”

  49、《对她说》TALK TO HER

  ——西班牙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听不到的爱情之一

  最难忘之处:贝尼诺对深度昏迷的阿里西亚说:“昨天我看了场**,那是一部爱情片”

  50、《不朽的恋人》THE IMMOTAL BELOVED

  ——美国

  ——伯纳德-罗斯

  ——听不到的爱情之二

  最难忘之处:或许影片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失聪的贝多芬轻轻俯就在钢琴边弹奏着月光奏鸣曲时,你分明感到了“爱情”。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

‖苏 联 元 帅 的 十 大 趣 闻‖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元帅们,不仅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而且个性鲜明,幽默风趣;他们对敌人毫不留情,但对心爱的女人却是柔肠百结。如今,尽管英雄老去,美人迟暮,但一些经典片断却流传下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这些传奇将帅的逸闻趣事,依然为他们的风采所倾倒。

片断一:谁是“络腮胡”

在苏联卫国战争最激烈、最严峻的期间,朱可夫元帅因为无法说服斯大林,两人各将语调升了八度,争执起来。朱可夫怒气冲冲地走出斯大林的办公室,在会客厅里嘟囔起来:“真他妈的络腮胡!”不料被旁边一位好事的将军听见,偷偷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马上下令召见朱可夫。“你说‘真他妈的络腮胡!’到底指的是谁?”斯大林一双锐目直瞪朱可夫。

朱可夫何其聪明,他马上回答:“我骂的当然是希特勒了,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沉默片刻,抽起了烟斗:“没错,朱可夫同志,我也会这样骂他的。”

随后,他扭头问告密的将军:“那你认为络腮胡指的是谁?”

片断二:可怕的朱可夫

1941年秋,德军兵临城下,“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上将率领的德国坦克部队势不可挡。朱可夫是西部方面军司令员,他素来治军严格,对下属求全责备。他麾下的一名少将德米特里•列柳申科(后来的苏军大将,两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虽然骁勇善战,但却非常畏惧他,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他见面。

每当朱可夫前往列柳申科的部队视察,列柳申科都让副手顶上,自己宁可上前线指挥与古德里安部队的战斗。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才弄明白。一次,他来到军中,不无揶揄地问列柳申科的副手:“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

副手回答道:“他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朱可夫一惊,随后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

片断三:麻雀、雄鹰和山羊

巴格拉米扬元帅机敏睿智、平易近人,喜欢跟下属开玩笑。一天,他来到新建的训练场视察,一群新战士正在锻炼身体。他问一名小战士:“你姓什么?”

小战士非常紧张,半天才回答道:“报告元帅,我姓沃罗比约夫(词意为麻雀)。”

巴格拉米扬笑道:“你现在是麻雀,一年之后便会长成翱翔天空的巨隼!”

随后,元帅问第二位战士姓什么,战士回答说:“奥尔洛夫(词意为雄鹰)。”

巴格拉米扬很高兴:“好啊,上帝把你这只雄鹰派给我们了。”

轮到第三名士兵了,他非常不好意思:“我姓科兹洛夫(词意为山羊,俄语中用来形容固执之人)。”巴格拉米扬周围的人都在窃笑,山羊可比不得麻雀或是雄鹰,他们等着元帅化解科兹洛夫的尴尬。

巴格拉米扬微微一笑,问道:“你喜欢唱歌吗?”

科兹洛夫眼睛一亮:“当然,我是连里的歌手。”“好好努力吧,争取成为科兹洛夫斯基一样的歌星!”巴格拉米扬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同样也姓“山羊”的歌手科兹洛夫斯基是当时著名的歌剧天王。大家鼓起掌来,为元帅的幽默喝彩。

片段四:被斯大林羡慕

元帅与他们的妻子———这一直是个特别的话题。1942年,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屡建功勋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正在疗伤,他偶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谢罗娃貌美如花,追求者不计其数。著名诗人西蒙诺夫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等我归来》便是献给她的。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后,有关这对英雄美人相互倾慕的消息便流传开来。

贝利亚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

斯大林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贝利亚插话:“但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他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哪里去了?”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了。”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罗娃去争吧,看谁去谁留。”斯大林脸上浮现出恶作剧般的微笑。

片断五:科涅夫的“勤务兵”

与朱可夫一起指挥攻克柏林战役的科涅夫元帅,他的第二任夫人安东宁娜曾是卫生员。他们的女儿纳塔利娅回忆起父母相爱的传奇,称他们是战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科涅夫伉俪相差25岁。他们1942年相识时,科涅夫的第一段婚姻已经结束,心灵受到重创。是安东宁娜一直陪伴左右,随他南征北战。他们经常如同好友般长谈到深夜。作为医生,安东宁娜努力帮助科涅夫战胜胃溃疡,为他烹饪饮食,科涅夫亲切地称她为自己的“勤务兵”。

科涅夫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胜券在握,但在感情上却极不自信。在前线向安东宁娜求婚成功后,科涅夫非常激动。他将心爱的女子揽入怀中,动情地说:“搂着你,我如同拥抱着全世界!”与安东宁娜去布拉格度假时,科涅夫非常高兴,他一边开车,一边高歌,虽然走调得厉害,却令安东宁娜非常感动。

片段六:脱掉靴子的元帅

许多将军认为讨好演员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次,演出团到格列奇科元帅的部队演出。午饭后,他缠上喜欢的一位女歌唱演员。别人告诉他,女演员的丈夫就在团里,但他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堪。格列奇科挽着心仪的女演员胳膊,慢慢地向湖边走去,司令部就驻扎在那边。在沙滩上女演员脱下鞋,走到水边嬉水。格列奇科也意外地脱下靴子。大家吃惊地交换了一下目光,而将军扫了女演员的丈夫一眼,生气地说:“她要是淹着了怎么办?”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格列奇科已经身为苏联国防部长了。

格列奇科还很爱一脸严肃地开“元帅式”的玩笑。一次,在大战役的间歇,将军们正在进餐,有人想活跃气氛,就念了《星火》周刊中的一则消息,说一位妇女在吃饭时不小心吞咽下一把叉子。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就餐的将军们争执不下。格列奇科看了一眼自己 的叉子,摇摇头说:“如果苏军战士吞咽下叉子,我就会签署一道命令,禁止使用叉子,全军,包括将军在内,一律都改用中国筷子。” 将军们不知道该不该哈哈大笑,于是大家有礼貌地微笑了一下。

片断七:找名作家“捉刀”

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叶廖缅科元帅,写了本有关对苏共20大印象的书,但几乎都是合著者写的。许多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史册中留下自己墨迹的将军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的合著人通常是重量级作家。例如,替科涅夫元帅写《一位方面军司令员的笔记》的,就是《真正的人》的作者波列沃依。巴格拉米扬元帅的两卷本回忆录的作者是两位上校。格列奇科的著作也有两位上校军衔的合著者。当回忆录出版后,他把两位上校叫到国防部长办公室说:“我欠你们什么吗?”

“苏联元帅同志,您不欠我们什么,什么都不欠。”

于是,格列奇科有礼貌地与他们告别,与每个人握了握手。这样做已经很给面子了。

叶廖缅科元帅则送给自己的合著者一台冰箱。

片断八:体重160公斤的司令员

叶廖缅科元帅的作战日记中有这样几段记录。“1943年5月23日,我在第43集团军中看见了什么?集团军司令戈卢别夫少将不去关心部队,而只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养了一头牛,为了喝新鲜的牛奶和得到黄油;养了3-5头羊,为了能有羊肉串吃;养了两头猪,好能吃到香肠和火腿;还养了几只鸡。而所有这一切就发生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在军事学院学习研究日俄战争时,曾嘲笑俄国将军萨哈罗夫用暖车运来一头牛。而我们的戈卢别夫少将更过分。这样的将军能带出好士兵吗?绝不可能。他想到的不是祖国,不是部下,而是自己的肚子,他的体重已达160公斤。”“在检查39集团军时发现司令员济金挥霍无度,光伏特加酒就领走310升,还领走了大量的食品,有香肠、黄油、奶酪、糖,从不记账。所有这一切发生在我国食品短缺和军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片断九:布琼尼这样开飞机

曾在苏联国内战争中叱咤风云的布琼尼元帅,有关他的笑话很多,他本人也爱开玩笑。布琼尼元帅一次到航天城去开会,一位飞行员挖苦这位“第一红骑兵”,问道:“30年代有个口号是‘从骑马到开飞机’。元帅同志,你想过改开飞机吗?”

布琼尼忽地站起来:“怎么没试过?试过!……但没开成,马鞍倒是安在飞机机身上了,但是笼头怎么都套不住发动机。”全场哄堂大笑。

雅库鲍夫斯基是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他在保加利亚向当地部队讲述苏联军队。当记者问他:“什么是苏联海军陆战队?”

雅库鲍夫斯基翘起大拇指说:“那是些棒小伙子,精通肉搏战的技巧,一个海军陆战队员能够对付三个敌人。”

“什么是苏联空降兵?”

“没有比他们更棒的人了,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装备,既会用自己的武器,也会使用北约的武器。”

记者又向他提了一个挑衅性问题:“什么是基建工程兵?”

雅库鲍夫斯基想了一两分钟,笑着说:“苏军有这样一批军人,他们连武器都不用就能够完成任务。”这则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在评论家的笔下,这则消息就变成了:据说,苏联出现一支超级特种部队。消息又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的报刊相继转载。这件事汇报给了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他针对这起“谣言”批评了副部长,然后平静地说,“就别让我们的华沙条约朋友们失望了吧。”

片断十:“龙”的加油机

空军元帅萨维茨基在当师长和军长时履建战功,他在空战中击落过22架德国飞机,1944年至1945年中获得过多枚英雄勋章。在空中他的代号是“龙”。他常常装满油箱起飞,在飞离机场很远的时候,对地面指挥站发来信号:“我是龙,迷失方向,红灯亮了。请求帮助。”

地面指挥站对这种检查性的命令很生气,生气归生气,地面指挥站人员还是要忙乎一阵,而萨维茨基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训练部队。一次当指挥站又传来熟悉的声音:“我是龙,迷失方向,只剩下一点儿燃料……”

一位地面指挥人员按下按钮,愤怒地对话筒喊道:“龙,别着急,加油机已经起飞!”

萨维茨基返航后,问地面人员:“谁派加油机了?”一片沉默。

萨维茨基缓缓地说:“我不想惩罚谁,想鼓励这种机智和幽默。同志们,这可不是最后一次检查。”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

纯美的爱恋,在人与龙的故事间呈现出的是女性视角为先导爱的勇敢果决,《他是龙》以宛若画卷的景色,犹如史诗的配乐,制作精良的特效,映画出一场别开生面的俄罗斯童话,诚然剧情上的波澜不惊使**稍逊风骚,但爱的至诚足以瑕不掩瑜。

爱在《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被赋予了史诗般的色彩,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中,**透过大开大合的剧情,不仅有着对俄罗斯民族情结的深谙,那浓郁的的抒情,更将爱的伟大与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无奈,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使用命运奏响的这场爱情悲歌是如此迷人。 

爱情与金钱的矛盾,在《赛末点》中的呈现犹如希区柯克惊悚片般出色,伍迪·艾伦的执导令人如此实态化的所见人性的野心和欲望,而那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结局,更将无法预知的命运,渲染以嘲弄的诗意,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悲情色彩。 

根据普希金的经典作品改编,《上尉的女儿》虽然对原著有所改动,但仍旧在一段俄罗斯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为人见证了一段打动人心的爱恋,并由此透过爱情完成了一如原著的现实主义落足。

太阳所给人的并非只是温暖,它同样也会带来灼人的痛,《烈日灼人》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下暗潮涌动,用温馨美好的基色中展露已血腥的残酷,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将黑暗的独裁政治暗度陈仓于“太阳”之下,完成了这部耐人寻味的惊世之作。 文/梦里诗书

《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9 彩色片 135分钟

苏联莫斯科**制片厂摄制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柯夫 编剧:阿历克山德尔·阿达巴什扬恩尼基塔·米哈尔柯夫(根据伊凡·冈察洛夫小说《奥勃洛莫夫》改编)摄影:巴维尔·列别谢夫 主要演员:奥列格·塔巴柯夫(饰伊里亚·奥勃洛莫夫) 叶列娜·索洛维依(饰奥尔迦) 尤里·鲍戛列夫(饰安德烈依·什托尔兹) 安德烈依·波波夫(饰查哈尔)

本片获1980年英国牛津**节金牛津奖

剧情简介

伊里亚·伊里奇·奥勃洛莫夫住在彼得堡郭洛霍夫大街的一所住宅里。他刚刚30出头,但腰已经粗了,头发也开始脱落,完全是一个中年人的样子。他很少外出,老是在家里呆着,而且多半是躺卧在沙发床上,房间里的窗帘总是拉得严严实实的。躺卧对他来说,不是由于生病或为了消除疲劳,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需。父母死后,他成了350名农奴的拥有者,年收入有7000至10000卢布。伊里亚曾经满怀着种种憧憬,家庭的幸福也有时在他的想象中闪烁、微笑过,可他至今仍是孤身一人,没有成家,从乡下带来的老佣人查哈尔一直侍候着他。

一天早上,奥勃洛莫夫睡眼惺忪地躺在床上喊查哈尔,问他:老家奥勃洛莫夫卡的村长的来信放到哪儿去了他责怪查哈尔常常损坏东西,又懒又贪吃,屋子也不好好收拾,到处都是蜘蛛网。后来,那封该死的村长来信总算找到了,村长告诉他今年老家庄园的收入很不景气,他想着抽空给村长回封信。他的朋友,经常耐心地听他抱怨各种麻烦事情的阿列克赛来找他,他嚷嚷着让阿列克赛离他的床远一点,别把冷风带给他。阿列克赛叫他起床,想和他一起出去,他舍不得离开热被窝,不愿起床,再说心情也不好,阿列克赛只好独自走了。

他似乎又进入了朦胧的梦境,他常常在睡梦中回到童年时代。那时,他喜欢在绿色的田野上奔跑。妈妈晚上经常回来得很晚,他一听说妈妈回来了,就会兴奋地高声喊:“妈妈回来了!”奶妈总让他别吵醒妈妈。

奥勃洛莫夫总算睡醒了,他起来吃早饭。查哈尔又来说了不少使他烦心的事:卖肉的不肯再赊帐了,因为已欠了他86个卢布了;房东好几次地催他们搬家,要把房子收回给儿子结婚用。奥勃洛莫夫不准查哈尔再谈房子的事,可查哈尔被房东催得急,忍不住要谈,他说:“别人都能搬,我们为什么不能搬呢”一听到“别人”两字,奥勃洛莫夫像是被针扎了一下,他大喊大叫:“别人,我怎么能同别人一样,难道我是别人吗难道我要奔走,要工作吗还是我缺少吃的,脸颊消瘦,一副可怜相我一辈子从来没有自己穿过袜子,没给自己挣过一片面包。你怎么可以这样来侮辱小时候你曾抱在手里、你侍候了一辈子、对你有恩的主人呢”奥勃洛莫夫非常委屈地哭了,查哈尔也与他抱在一起痛哭。经历了这一番折腾,奥勃洛莫夫决定再好好睡一觉,他让查哈尔把窗帘再拉严实些。睡了一会儿,他又醒了,他也暗暗地责怪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什么事情也没干,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干好了。他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地也把自己和别人比了一下,这想法刺痛了他,他觉得这一切都得怪查哈尔。查哈尔进来叫他起床,他还是不肯起。这时,他的好朋友安德烈依·什托尔兹哈哈笑着进来了,他一进屋就把窗帘拉开,让阳光照射进来,奥勃洛莫夫不得不起来了。

安德烈依虽然从小与伊里亚一起长大,小时候他们曾一起在午后去巡视奥勃洛莫夫卡庄园,看到全庄园的人——从主人到奴仆都在午睡,整个庄园静悄悄的……只有他们两个孩子在荡秋千。什托尔兹的经历、身世和性格与奥勃洛莫夫完全不同,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国人,她很早就已去世。什托尔兹尚未成年时,父亲给了他150卢布,让他自己去闯天下。所以他独立自主的能力很强,精明干练,他的日程表上总是排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次,他到彼得堡来办事,顺便来看老朋友伊里亚。他一来就想改变奥勃洛莫夫的生活:不让查哈尔给他吃油腻的东西,要让他减肥,整天带着他乘坐雪橇东奔西跑,让他跟着自己去办各种事情,会见形形 的人。奥勃洛莫夫对这样的生活很不习惯。终于有一天,他们两人洗完蒸气浴后,奥勃洛莫夫向什托尔兹直说,他不喜欢什托尔兹在彼得堡的生活,什托尔兹则批评他整天躺在沙发上评论别人,不如评论评论自己。奥勃洛莫夫说他有时真想哭,看着树叶子的生长与凋落,想到了人生,他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奥勃洛莫夫表示再也不愿意跟着什托尔兹到处跑了。但什托尔兹还是把他带到了奥尔迦·谢尔盖耶芙娜和她婶母的家里。将近一周的时间,什托尔兹、奥勃洛莫夫、奥尔迦三个人在一起相处得很好,生活过得很充实,也玩得很高兴。奥勃洛莫夫似乎振作起来了,每天排满了各种活动。安德烈依·什托尔兹要出国去了,他把伊里亚、奥勃洛莫夫托付给了奥尔迦,让奥尔迦订一个计划,一定要治好伊里亚整天睡觉的毛病,要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安德烈依先去英国,说一个月后在巴黎等着伊里亚去。伊里亚在奥尔迦家附近租了一所别墅住着,两人天天在一起读书、游玩,做各种事情,伊里亚的脸上已无倦容了,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幸福。他和奥尔迦在草地上追逐,奥尔迦期待着他勇敢地向她表白爱情,他什么也没说,奥尔迦却激动地说:“我爱您。”伊里亚:“不是吧,您爱安德烈依吧。”奥尔迦:“安德烈依是我的朋友。”

一个上了年纪的男爵这些日子一直住在奥尔迦家里,他是专程来向奥尔迦求婚的,奥尔迦的婶母谢尔盖耶芙娜一直希望这桩婚事能成功,但奥尔迦拒绝了男爵的求婚,男爵悻悻地离去了。伊里亚回到住所,生气地大骂男爵这么大年纪,胆敢向奥尔迦求婚,接着他对着镜子又说自己:“我无财无势,这副模样,哪点比男爵强了,她凭什么要爱我,这是个错误,我要给她写封信。”奥尔迦在林荫小道上读着伊里亚的信,伊里亚写道:“我们相爱得这么迅速,这对你,对我都是个错误……以后你会像枝头上的小鸟那样地飞走的……”她一边读信,一边流着泪,蓦然抬头,她瞥见伊里亚躲在树丛中偷偷地瞧着她,她很生气,责怪伊里亚偷看她在痛苦,在流泪。伊里亚说:“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你的幸福,我难道不痛苦吗我的心在哭泣……”奥尔迦认为他这是在自我欣赏自我怜惜,他不得不暗自承认。下雨了,伊里亚在亭子里,奥尔迦也进来了,她握着他的手,与他对视,等待着他吻她,但他只是呆呆地站着,奥尔迦流着泪主动地吻了他。伊里亚在亭子的廊沿上坐了一夜,幸福地对给他送毯子来的朋友阿列克赛说:“如果我结婚,一定要到奥勃洛莫夫卡去住,你也一起去。”

安德烈依·什托尔兹回来了,他和伊里亚·奥尔迦三个人高兴地唱着歌乘坐马车在田野上奔驰。安德烈依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辆奇特的三轮车,一个轮子很小,两个轮子特大。奥尔迦骑在车上,安德烈依推着她,伊里亚在后面跑着,他和安德烈依一边一个扶着车。后来,安德烈依也骑上了车,让伊里亚也上车,伊里亚站在原地不动,望着安德烈依和奥尔迦骑着车远去了……

过了两年,奥尔迦嫁给了安德烈依。奥勃洛莫夫与维堡区的一个寡妇阿迦菲娅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以安德烈依的名字命了名。又过了几年,奥勃洛莫夫去世了。查哈尔生活没有了着落,沦为乞丐。什托尔兹夫妇常让小安德烈依到他们家来住,让他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什托尔兹和奥尔迦常常各人忙着各人的事,似乎没有什么可聊的,尤其是奥尔迦,老是提不起精神来,总觉得生活中失去了什么。

一天,伊里亚的儿子小安德烈依听说他妈妈阿迦菲娅来了,他高声地喊着:“妈妈来了!”迎了出去,在绿色的田野上奔跑着,这情景就像当年他父亲伊里亚·奥勃洛莫夫幼小的时候那样……

鉴赏

伊凡·冈察洛夫的原作《奥勃洛莫夫》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的性格:“奥勃洛莫夫性格”。长期以来,文艺评论界认为奥勃洛莫夫这个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农奴主老爷和剥削者的特点。他懒惰成性,成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想干,“从未自己穿过一双袜子”,“挣过一片面包”,还以此自豪。1859年,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文章认为“奥勃洛莫夫性格”是俄罗斯社会的一种社会性的弊病,社会思想应向着与奥勃洛莫夫性格作经常斗争的方向发展,要不断地克服奥勃洛莫夫性格。在杜勃洛留勃夫的文章似乎已对冈察洛夫的这部小说作了定论,尤其是列宁对这篇文章加以肯定和赞扬之后,别人似乎不便再说什么,小说的原作者冈察洛夫当时写道:“……我认为,关于奥勃洛莫夫性格,也就是关于奥勃洛莫夫性格是什么,在这篇文章出来后,已经不能再说什么了。”

但本片导演兼编剧之一的尼基塔·米哈尔柯夫对这部小说却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了“奥勃洛莫夫性格”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弊病,在当前来说,已失去过去那种迫切性了。他要批判的倒是在现代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什托尔兹性格”。因为,当人们在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像什托尔兹那样沉浸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时,往往不再会发现大自然的美。米哈尔柯夫在奥勃洛莫夫身上所看到的恰恰是别人所忽视的一面:他的善良、真诚,永远像童年时那样天真无邪,他生活在一个自然、纯朴的世界中。米哈尔柯夫在呼唤返朴归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奥勃洛莫夫和什托尔兹这两个截然不同、对比度很强的形象和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人物也有互补短长的方面。什托尔兹是一个意志力坚强、能付诸行动的人,他分秒必争,日程表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访问、会见、做操,从不虚度时光。他为人真诚,有所作为,堂堂正正,忠于友谊。奥勃洛莫夫则超脱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忙碌,他经常在想: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生活中的精神上的目的是什么奥勃洛莫夫认为自己的生活应自然地顺应事物的自然进程。

米哈尔柯夫在把冈察洛夫的小说转化为**语言时,他所重视的不是历史的具体性,而是人物生存的生态环境。米哈尔柯夫认为在奥勃莫夫的“善良”和什托尔兹的“精明能干”之间需要一种和谐的融合。

这部小说改编成**时难度较大,因为小说缺乏动作性,主人公奥勃洛莫夫经常处于躺卧的状态中,如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倒是可以细致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影片则要求把文学语言转换为视觉形象。所以,作为编剧的阿·阿达巴什扬恩和尼·米哈尔柯夫打乱了原作的结构,有时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事件集中在一场戏中,或者相反,把冈察洛夫的短短的一句话发展成一整场戏。由于影片作者不是要表现通常所说的“奥勃洛莫夫性格”,所以,影片中完全删除了奥勃洛莫夫在维堡区与寡妇阿迦菲娅结婚后的那段生活,只是在小说作者的画外音中略加提及。

影片的头几个画面把小说中很大的一部分利用视觉形象表现了出来:宁静的奥勃洛莫夫卡庄园,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小男孩伊里亚·伊里奇在一座深宅大院中醒来了,他周围的一切是这样的和谐。公鸡报晓了,摄影机从一个物体移到另一个个物体。突然,它停留在一架钟上,钟摆在摆动着。公鸡的振翅啼鸣和钟摆的不偏不倚、没有生气的摆动象征着奥勃洛莫夫和什托尔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也隐喻着他们两个人所代表的不同的时代。

影片中没有表现什托尔兹的事业,例如,他向国外运送商品,他改建奥勃洛莫夫卡,在那里铺设公路和铁路等。影片只从生活的角度来表现什托尔兹:他做早操;不让奥勃洛莫夫吃油腻的早餐,等等。

什托尔兹与父亲告别这场戏拍摄得很感人。什托尔兹骑上马准备远行,父亲提醒他马肚带松了,倔强的什托尔兹却说了声:“我自己会紧的。”其实,他内心也不是那么坚强,特别需要某种温情,他一直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盼望父亲会再叫他一声。但父亲没有叫他,倒是那些佣人排成一横排,恋恋不舍地望着他远去。有一个慈祥的老女仆人不住喊他回来,要为他祝福,他立即转身回来与佣人们一一热情地拥抱,他感到了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温暖。

“骑三轮车”这场戏完全是米哈尔柯夫虚构出来的,小说中根本没有这个情节。但这场戏比其他几场真正的从小说中移植过来的戏似乎更符合冈察洛夫的风格。米哈尔柯夫以奥勃洛莫夫拒绝上三轮车来表现他和什托尔兹、奥尔迦走不到一条道上去。当三轮车载着什托尔兹和奥尔迦远去时,观众从奥勃洛莫夫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坚决拒绝乘车随他们而去的原因,除了他和他们在性格上确是格格不入之外,还有不愿夹在他俩中间的意思。

奥勃洛莫夫与什托尔兹在澡堂里洗澡这场戏中,奥勃洛莫夫俨然成了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各自叙述了不同的世界观。奥勃洛莫夫说:“当树叶子活着的时候,它们是和根连在一起的,它们感觉到根的存在,而整棵树也需要它们。”他常常想:“人为什么活着”他认为“活着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活着”奥勃洛莫夫也和树叶子一样,他的根就是他的出生地——奥勃洛莫夫卡,就是那绿色的田野,广漠的大自然。

正因为如此,影片中一再出现幼小的奥勃洛莫夫在田野上奔跑的画面,以展示天真善良的奥勃洛莫夫与大自然融成了一体,人回归了自然。片头的小男孩与片尾的小男孩也互相呼应,但片尾的小男孩已经是伊里亚的儿子小安德烈依了,用以表明回归自然这一命题的继承性。在影片结尾处,小安德烈依在绿色的田野上奔跑,阳光了煦,小小的身影和大自然融合为一,呈现出大自然的永恒的和谐。小安德烈依喊着“妈妈来了”时,这呼喊声与庄严的音乐声汇成了一片青草在阳光照耀下轻轻地摆动着,真是幅天人合一的景象。

影片中出现的众多大自然的画面,诸如古老的林荫道,阳光灿烂的白昼,成串的葡萄,微微摆动的青草,在古老的彼得堡的建筑物的背景上走动着黑马,都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导演是想借此说明:在科技革命进程中,像什托尔兹这样沉浸在忙忙碌碌的日常事务中的人,是不可能去发现和分享大自然的美景的。

第一部分将娜塔莎置于动态的场景中去表现,活现出一个态度天真、情感热烈的少女形象。整个场景中,娜塔莎自己的服装一直没有弄好,却忙这忙那竭力打扮她的妈妈和表妹索尼亚。小说多视角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激动兴奋,甚至焦灼不安的心态。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刻画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娜塔莎开始不被注意,她的急切和羡慕一望而知。伯爵夫人的舞姿越是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躁不安。

当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向她邀舞时,她的快乐、感激都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微妙的少女情怀在舞场上被一览无遗。

第三部分人物对话最能表现娜塔莎深陷情网的状态。收到阿那托尔情书的娜塔莎睡得安静而幸福,醒来与索尼亚的对话,活现涉世不深的她自认为拥有了爱情。

活泼的天性使得她急于把自己的幸福和表妹分享。面对质疑时,她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对话中,娜塔莎的表情瞬息万变,羞涩、恼怒、慌张、决绝。这一切原因只有一个:她的爱情来了。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娅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皮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

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皮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暖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

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皮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皮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又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

不久,安德烈出国了。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

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博罗狄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

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安德烈在博罗狄诺战役中身负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

她向他谢罪,并精心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皮埃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他被捕成为俘虏。

皮埃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食堕胎药而死亡。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劳地等待着,寄希望于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

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国。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皮埃尔也重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皮埃尔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塔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一成熟,他就恭请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与此同时,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虑娶安德烈之妹玛丽娅为妻。

皮埃尔与娜塔莎结为伉俪,生活幸福。这位曾经单纯而轻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妻子。他们结婚8年后,养育了4个可爱聪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

他们发现彼此的生活实现了他们过去的梦想。尼古拉虽然无法完全肯定自己对玛丽娅的爱,却懂得这桩婚事明智适宜。他们收养了安德烈的儿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乐幸福。

-娜塔莎

苏德战争爆发,杜鲁门:斯大林希特勒是同类,他们打起来美国受益

杜鲁门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场主,杜鲁门早年间曾在堪萨斯法律学校读过两年的法律,但是却没有获得大学学位。

早年间的杜鲁门生活并不是很好,他曾向一位心爱的女子求婚,但是这个女孩的父亲是当之最富有的人,两人社会地位悬殊,在遭到拒绝精辟,杜鲁门决定去参加一战,挣够了足够的钱再来求婚,这个女子叫贝丝·华莱士,两人相恋爱29年后才结婚,期间杜鲁门给贝丝写了数千封情书,确实是非常励志的一段爱情。

在军队中的成绩给了杜鲁门走向政坛的资本,经过数年的磨练,杜鲁门终于在政坛上获得了一些地位,1945年初,罗斯福总统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被任命为副总统,罗斯福不久后去世,杜鲁门成了新一任美国总统。

杜鲁门在其任期中,以强硬的态度著称,无论是对日本,对苏联,还是对欧洲。在中东地区,他还对以色列建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尽管杜鲁门本人对犹太人非常不喜欢。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过自己对犹太人的痛恨,当时他有一位朋友就是犹太人。

个人的态度不应该另加于国家利益之上,这是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素养。除了对犹太人暗地里的痛恨,杜鲁门对苏联这个二战盟友的态度也能体现出他在政治上天赋。当年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作为参议员的杜鲁门发表讲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德军胜过苏联,我们应该帮助苏联。

如果苏联占据优势,我们有必要帮助希特勒,而且我们要尽量让德国人大开杀戒,尽管我始终不想看到希特勒取得任何胜利,也就是说,杜鲁门将斯大林和希特勒看成了一路人,将苏联和德国看成了同类,杜鲁门从来就没有把苏联当成自己的盟友,更多的是一个潜在的敌人,这为后来的冷战埋下了种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69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