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哪个最厉害

战国四公子哪个最厉害,第1张

孟尝君

平原

信陵君

春申君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辈。

平原君:

(?~前251)

平原君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人称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罢三提,养门客3000人。在秦军围困邯郸时,魏国惧秦,晋鄙只带兵在边境观望。平原君欲说服楚国出兵相救,门客无计可施,只有毛遂自荐,说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在赵、魏、楚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而回。平原君有贤能,但有时候不识大体,被小利蒙住。公元262年,秦国用大将白起进攻韩国,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投到赵国,同时把上党献给赵国,当时平阳君赵豹坚持不收,平原君却认为不费力气得到上党并没有不妥,遂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事激怒秦国,命白起进军赵国,在长平交锋,赵军四十万大军溃败。“利令智昏”成语即是出于此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道“诸子中胜最贤”不无道理,当时各国诸侯贵族公子林立,平原君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的多,平原君的侄儿继位为赵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经历了两代国王。病死后,其位代代相传,直到赵国被秦灭掉。

信陵君: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信陵君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赵国住了10年。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函谷关以西。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寇。”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博。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博。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赵王的活动总是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 礼 侯 生 :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位。公子亲自握着马缰,越发恭敬。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为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生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面侧目窥察公子的脸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说话。公子的颜色越发温和。这时候,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执缰绳等待。公子的随从都暗暗地骂侯生。侯生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赞美侯生,又起立为侯生敬酒。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却不曾答谢。

 公元前266年,范睢为秦相后,秦昭王欲替他报仇。曾经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齐被逼逃亡赵国,匿平原君家。秦王诱骗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软禁,派使者对赵王说:“不把魏齐的头送来,不放平原君。”魏齐过从虞卿。虞卿解赵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问门客说:“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侯嬴在旁说:“虞卿穿草鞋,戴斗笠,从远方至赵。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为惭愧,亲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刭。赵王终于取魏齐头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赵。

 窃 符 救 赵 :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

公子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拚。路过夷门,遇见侯生,侯生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公子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现在将去拚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笑着说:“您的行动好象是以肉投喂虎。”侯生支开旁人悄悄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生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公子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公子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 赵 十 年: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公子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象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因为公子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公子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公子的“汤沐邑”。

 公子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

回 魏 以 后 :

公子留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和名闻诸侯,都是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42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逃走。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战国策·魏四》载,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郑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对安陵君说:“你派缩高去攻管,我任用他为五大夫,使他为执符节的军尉,去招抚他的儿子。”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缩高未必听从,还是使者自己去请他。”就派官吏引导使者至缩高的住所。使者传达信陵君的命令后,缩高说:“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辞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土地一样,管攻不下来,秦兵一到,魏国必危。希望您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领十万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宪法的上篇记载:‘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国家大赦的范围内。现在缩高不接受禄位,‘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逮捕他。这是使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的宪法,即使把我杀死,也不敢这样作。”缩高听到后说:“信陵君的为人,悍猛而自用,必将招来安陵的祸患。”他到魏国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缩高自杀,穿起白色衣服(丧服),并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无忌是个道德低下的小人,考虑不周,对您失言,请释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对魏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的时候,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分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终于因饮酒过多,患病而死,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信陵君的历史影响 :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汉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春申君:

(?~前238)

春申君名黄歇,因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他为楚相20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楚国的政事都由他说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黄歇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儿子,黄歇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春申君府中有个门客叫李园,是赵国人,他有个妹妹叫李嫣,长得很漂亮。李园为了飞黄腾达,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来会失宠,就施了个“移花接木”之计。他先请了5天假回赵国,过了10天才带着妹妹回来。春申君责备他超假,他说齐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齐使才回来晚了。春申君一听,就要见李嫣。李园把妹妹盛妆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见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当晚侍寝,不久怀孕。李园又教妹妹说服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生了儿子,立为太子。楚王死后,李园设下伏兵,然后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门,即被杀死,然后灭族。从此,李园把持了楚国国政,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国灭掉了。

孟尝君

平原君

信陵君

春申君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编辑本段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辈。

编辑本段平原君

(?~前251)

平原君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人称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罢三提,养门客3000人。在秦军围困邯郸时,魏国惧秦,晋鄙只带兵在边境观望。平原君欲说服楚国出兵相救,门客无计可施,只有毛遂自荐,说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在赵、魏、楚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而回。平原君有贤能,但有时候不识大体,被小利蒙住。公元262年,秦国用大将白起进攻韩国,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投到赵国,同时把上党献给赵国,当时平阳君赵豹坚持不收,平原君却认为不费力气得到上党并没有不妥,遂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事激怒秦国,命白起进军赵国,在长平交锋,赵军四十万大军溃败。“利令智昏”成语即是出于此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道“诸子中胜最贤”不无道理,当时各国诸侯贵族公子林立,平原君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的多,平原君的侄儿继位为赵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经历了两代国王。病死后,其位代代相传,直到赵国被秦灭掉。

编辑本段信陵君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信陵君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赵国住了10年。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函谷关以西。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寇。”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博。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博。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赵王的活动总是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 礼 侯 生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位。公子亲自握着马缰,越发恭敬。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为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生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面侧目窥察公子的脸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说话。公子的颜色越发温和。这时候,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执缰绳等待。公子的随从都暗暗地骂侯生。侯生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赞美侯生,又起立为侯生敬酒。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却不曾答谢。

公元前266年,范睢为秦相后,秦昭王欲替他报仇。曾经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齐被逼逃亡赵国,匿平原君家。秦王诱骗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软禁,派使者对赵王说:“不把魏齐的头送来,不放平原君。”魏齐过从虞卿。虞卿解赵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问门客说:“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侯嬴在旁说:“虞卿穿草鞋,戴斗笠,从远方至赵。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为惭愧,亲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刭。赵王终于取魏齐头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赵。

窃 符 救 赵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公子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拚。路过夷门,遇见侯生,侯生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公子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现在将去拚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笑着说:“您的行动好象是以肉投喂饿虎。”侯生支开旁人悄悄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生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公子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公子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 赵 十 年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公子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象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因为公子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公子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公子的“汤沐邑”。

公子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

回 魏 以 后

公子留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和名闻诸侯,都是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42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逃走。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战国策·魏四》载,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郑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对安陵君说:“你派缩高去攻管,我任用他为五大夫,使他为执符节的军尉,去招抚他的儿子。”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缩高未必听从,还是使者自己去请他。”就派官吏引导使者至缩高的住所。使者传达信陵君的命令后,缩高说:“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辞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土地一样,管攻不下来,秦兵一到,魏国必危。希望您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领十万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宪法的上篇记载:‘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国家大赦的范围内。现在缩高不接受禄位,‘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逮捕他。这是使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的宪法,即使把我杀死,也不敢这样作。”缩高听到后说:“信陵君的为人,悍猛而自用,必将招来安陵的祸患。”他到魏国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缩高自杀,穿起白色衣服(丧服),并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无忌是个道德低下的小人,考虑不周,对您失言,请释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对魏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的时候,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分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终于因饮酒过多,患病而死,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信陵君的历史影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汉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编辑本段春申君

(?~前238)

春申君名黄歇,因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他为楚相20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楚国的政事都由他说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黄歇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儿子,黄歇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春申君府中有个门客叫李园,是赵国人,他有个妹妹叫李嫣,长得很漂亮。李园为了飞黄腾达,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来会失宠,就施了个“移花接木”之计。他先请了5天假回赵国,过了10天才带着妹妹回来。春申君责备他超假,他说齐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齐使才回来晚了。春申君一听,就要见李嫣。李园把妹妹盛妆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见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当晚侍寝,不久怀孕。李园又教妹妹说服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生了儿子,立为太子。楚王死后,李园设下伏兵,然后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门,即被杀死,然后灭族。从此,李园把持了楚国国政,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国灭掉了。

孟尝君

平原君

信陵君

春申君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编辑本段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辈。

编辑本段平原君

(?~前251)

平原君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人称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罢三提,养门客3000人。在秦军围困邯郸时,魏国惧秦,晋鄙只带兵在边境观望。平原君欲说服楚国出兵相救,门客无计可施,只有毛遂自荐,说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在赵、魏、楚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而回。平原君有贤能,但有时候不识大体,被小利蒙住。公元262年,秦国用大将白起进攻韩国,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投到赵国,同时把上党献给赵国,当时平阳君赵豹坚持不收,平原君却认为不费力气得到上党并没有不妥,遂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事激怒秦国,命白起进军赵国,在长平交锋,赵军四十万大军溃败。“利令智昏”成语即是出于此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道“诸子中胜最贤”不无道理,当时各国诸侯贵族公子林立,平原君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的多,平原君的侄儿继位为赵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经历了两代国王。病死后,其位代代相传,直到赵国被秦灭掉。

编辑本段信陵君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信陵君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赵国住了10年。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函谷关以西。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寇。”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博。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博。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赵王的活动总是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 礼 侯 生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位。公子亲自握着马缰,越发恭敬。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为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生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面侧目窥察公子的脸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说话。公子的颜色越发温和。这时候,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执缰绳等待。公子的随从都暗暗地骂侯生。侯生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赞美侯生,又起立为侯生敬酒。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却不曾答谢。

公元前266年,范睢为秦相后,秦昭王欲替他报仇。曾经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齐被逼逃亡赵国,匿平原君家。秦王诱骗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软禁,派使者对赵王说:“不把魏齐的头送来,不放平原君。”魏齐过从虞卿。虞卿解赵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问门客说:“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侯嬴在旁说:“虞卿穿草鞋,戴斗笠,从远方至赵。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为惭愧,亲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刭。赵王终于取魏齐头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赵。

窃 符 救 赵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公子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拚。路过夷门,遇见侯生,侯生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公子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现在将去拚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笑着说:“您的行动好象是以肉投喂饿虎。”侯生支开旁人悄悄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生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公子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公子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 赵 十 年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公子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象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因为公子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公子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公子的“汤沐邑”。

公子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

回 魏 以 后

公子留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和名闻诸侯,都是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42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逃走。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战国策·魏四》载,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郑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对安陵君说:“你派缩高去攻管,我任用他为五大夫,使他为执符节的军尉,去招抚他的儿子。”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缩高未必听从,还是使者自己去请他。”就派官吏引导使者至缩高的住所。使者传达信陵君的命令后,缩高说:“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辞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土地一样,管攻不下来,秦兵一到,魏国必危。希望您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领十万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宪法的上篇记载:‘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国家大赦的范围内。现在缩高不接受禄位,‘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逮捕他。这是使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的宪法,即使把我杀死,也不敢这样作。”缩高听到后说:“信陵君的为人,悍猛而自用,必将招来安陵的祸患。”他到魏国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缩高自杀,穿起白色衣服(丧服),并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无忌是个道德低下的小人,考虑不周,对您失言,请释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对魏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的时候,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分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终于因饮酒过多,患病而死,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信陵君的历史影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汉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编辑本段春申君

(?~前238)

春申君名黄歇,因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他为楚相20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楚国的政事都由他说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黄歇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儿子,黄歇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春申君府中有个门客叫李园,是赵国人,他有个妹妹叫李嫣,长得很漂亮。李园为了飞黄腾达,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来会失宠,就施了个“移花接木”之计。他先请了5天假回赵国,过了10天才带着妹妹回来。春申君责备他超假,他说齐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齐使才回来晚了。春申君一听,就要见李嫣。李园把妹妹盛妆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见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当晚侍寝,不久怀孕。李园又教妹妹说服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生了儿子,立为太子。楚王死后,李园设下伏兵,然后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门,即被杀死,然后灭族。从此,李园把持了楚国国政,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国灭掉了。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

[编辑本段]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平原君

[编辑本段]

(?~前251)

平原君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人称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罢三提,养门客3000人。在秦军围困邯郸时,魏国惧秦,晋鄙只带兵在边境观望。平原君欲说服楚国出兵相救,门客无计可施,只有毛遂自荐,说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在赵、魏、楚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而回。平原君有贤能,但有时候不识大体,被小利蒙住。公元262年,秦国用大将白起进攻韩国,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投到赵国,同时把上党献给赵国,当时平阳君赵豹坚持不收,平原君却认为不费力气得到上党并没有不妥,遂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事激怒秦国,命白起进军赵国,在长平交锋,赵军四十万大军溃败。“利令智昏”成语即是出于此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道“诸子中胜最贤”不无道理,当时各国诸侯贵族公子林立,平原君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的多,平原君的侄儿继位为赵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经历了两代国王。病死后,其位代代相传,直到赵国被秦灭掉。

信陵君

[编辑本段]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信陵君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赵国住了10年。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函谷关以西。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寇。”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博。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博。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赵王的活动总是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 礼 侯 生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位。公子亲自握着马缰,越发恭敬。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为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生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面侧目窥察公子的脸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说话。公子的颜色越发温和。这时候,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执缰绳等待。公子的随从都暗暗地骂侯生。侯生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赞美侯生,又起立为侯生敬酒。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却不曾答谢。

公元前266年,范睢为秦相后,秦昭王欲替他报仇。曾经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齐被逼逃亡赵国,匿平原君家。秦王诱骗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软禁,派使者对赵王说:“不把魏齐的头送来,不放平原君。”魏齐过从虞卿。虞卿解赵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问门客说:“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侯嬴在旁说:“虞卿穿草鞋,戴斗笠,从远方至赵。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为惭愧,亲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刭。赵王终于取魏齐头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赵。

窃 符 救 赵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公子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拚。路过夷门,遇见侯生,侯生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公子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现在将去拚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笑着说:“您的行动好象是以肉投喂饿虎。”侯生支开旁人悄悄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生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公子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公子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 赵 十 年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公子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象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因为公子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公子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公子的“汤沐邑”。

公子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

回 魏 以 后

公子留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和名闻诸侯,都是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42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逃走。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战国策·魏四》载,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郑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对安陵君说:“你派缩高去攻管,我任用他为五大夫,使他为执符节的军尉,去招抚他的儿子。”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缩高未必听从,还是使者自己去请他。”就派官吏引导使者至缩高的住所。使者传达信陵君的命令后,缩高说:“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辞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土地一样,管攻不下来,秦兵一到,魏国必危。希望您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领十万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宪法的上篇记载:‘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国家大赦的范围内。现在缩高不接受禄位,‘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逮捕他。这是使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的宪法,即使把我杀死,也不敢这样作。”缩高听到后说:“信陵君的为人,悍猛而自用,必将招来安陵的祸患。”他到魏国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缩高自杀,穿起白色衣服(丧服),并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无忌是个道德低下的小人,考虑不周,对您失言,请释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对魏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的时候,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分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终于因饮酒过多,患病而死,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信陵君的历史影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汉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春申君

[编辑本段]

(?~前238)

春申君名黄歇,因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他为楚相20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楚国的政事都由他说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黄歇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孩子。别看现在大街小巷都贴有“专治不孕不育症”的小广告,那时没有这样的“能人”,黄歇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春申君府中有个门客叫李园,是赵国人,他有个妹妹叫李嫣,长得很漂亮。李园为了飞黄腾达,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来会失宠,就施了个“移花接木”之计。他先请了5天假回赵国,过了10天才带着妹妹回来。春申君责备他超假,他说齐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齐使才回来晚了。春申君一听,就要见李嫣。李园把妹妹盛妆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见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当晚侍寝,不久怀孕。李园又教妹妹说服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生了双胞胎,长子立为太子。楚王死后,李园设下伏兵,然后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门,即被杀死,然后灭族。从此,李园把持了楚国国政,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国灭掉了。

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急公而好义,因此而得广泛的名声。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注:春申君不是),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

人物简介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国、楚国的救兵赶到,邯郸围解。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年),战国四君子之一,以辩才扬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被扣留了下来,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楚国顷襄王死后,太子完登位,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从此黄歇辅国持权二十五年,说一不二,荣宠不衰。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子之一。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被任为魏国宰相,后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5]  。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由他汇集手下门客思想言论编纂成《魏公子兵法》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

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为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秦王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信陵君,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因听信谗言,心生疑窦。信陵君则推说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窃符救赵

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信陵君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拼。路过夷门,遇见侯嬴,侯嬴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信陵君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将去拼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嬴笑着说:“您的行动好像是以肉投喂饿虎。”侯嬴支开旁人悄悄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嬴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嬴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信陵君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信陵君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信陵君。平原君背着箭袋为信陵君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赵十年

魏王恼怒信陵君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信陵君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信陵君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信陵君。信陵君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信陵君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信陵君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像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信陵君饮酒到傍晚,因为信陵君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信陵君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信陵君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信陵君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信陵君。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离开平原君而归信陵君。

历史地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釐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所以历史上将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

汉高祖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信陵君;汉高祖十二年,更为信陵君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平原君赵胜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

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赵平原君虽立大功,却不向赵王请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让他杀他的好友魏相魏齐,但他却厉声拒绝了。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卒。武安君记叙:“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史记·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史记·乐毅列传》也说“以相国印授乐毅”。

《史记·赵世家》又记,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魏冉来相赵”。又记“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

赵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赵。

杀笑躄者

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拔擢赵奢

赵奢为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赵奢便依法杀了平原君门下9人,引起平原君的忿怒。平原君原本要杀赵奢,但在听了赵奢的劝讽之后,认为他很贤能,于是向赵王推荐,赵王便以赵奢治理赋税。

庇护魏齐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当时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在魏国时曾受当时宰相魏齐之辱,于是威胁魏国要杀了魏齐。魏齐于是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之处。秦昭襄王得知后,修书邀平原君宴饮,平原君不敢不从。到了秦国之后,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平原君却回答:“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秦王于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胁赵孝成王交出魏齐,赵王于是紧急发兵包围平原君的宅第。魏齐趁夜逃出,拜访虞卿,虞卿认为赵王无法说服,带着魏齐逃奔魏国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开始不愿意见他们,魏齐得知此事后,自刭身亡;赵王于是取魏齐头送到秦国,平原君才得以回国。

著名食客

秦国进逼赵国邯郸时,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找了十九个人,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便上前自荐。平原君说:“如果锥子放在袋子中,尖头一定会露出来,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呢?”毛遂则说:“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个锥子一早就整出来了。”于是平原君带毛遂同到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还未有结果,于是毛遂带剑上前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样说到现在。”楚王说:“我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喝叱我,不过仗着楚国人多,但在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在我手里。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对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烧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国祖先,这是楚国的大仇,赵国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觉得可恶。合纵的目的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为什么要喝叱我呢?”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

平原君回国之后,自惭观人相士的能力不足,未在毛遂入赵之时就发现他的才能,于是立刻奉毛遂为上宾。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

,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楚襄王时,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之妹有身孕后(此处关于是否有孕有争议),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之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鸡鸣狗盗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把他请到秦国,想让他就相位,但秦国宰相樗里疾担心田文夺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门客公孙谗言于昭襄王:“田文是齐国人,他必定先齐后秦。再说,他的门客都是藏龙卧虎之辈,对秦国的事务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国,秦国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问樗里疾,樗里疾假作惊诧地说说得对呀,田文是秦国的祸害,不如杀了他!”,昭襄王将信将疑,就把田文软禁在馆舍里。秦泾阳君与田文要好,把真相告诉了田文,并献策说:“昭襄王宠爱燕姬,只有贿赂于她,让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田文找秦昭襄王宠妾燕姬求情,宠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这件袍子已送了给秦昭王,幸好田文有一位下等门客,深夜里潜入库房,学狗叫骗过守库门吏,把袍子偷了出来,献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来到秦国边境函谷关,关口规定要鸡鸣才放人,由于时辰未到不肯开关。幸好下等门客中有人学鸡鸣逼真,带动其他鸡一起叫了起来,田文及时地过了边关。到了赵国,赵国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门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杀了。回到齐国,成为齐相。田文感叹“明珠弹雀,不如泥丸;细流纳海,累尘成冈”,正是两位不知名的下等门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于是,他把这两位门客提为上等客。后来齐湣王灭了宋国,十分骄横,要杀田文,于是田文逃到魏国为相,联合燕国、赵国、魏国、楚国、秦国几乎灭了齐国。

后世影响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见古今都对士的作用很认同。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 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 对后世影响深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70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