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过年习俗

纳西族的过年习俗,第1张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民间流传“纳西祭天人”和“纳西祭天大”的俗语,充分表明了祭天在纳西民族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祭天有春祭和秋祭。其中春祭又称为大祭,在春节期间进行,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故春节大祭,秋祭在七月中旬举行,因而也叫七月祭天。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扩展资料

纳西族祭天简介: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尤其忌讳“秽气”,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除秽仪式”。为了保持祭天族群的纯洁性和神圣性,祭天场内只能使用纳西族的语言。禁止外人进入祭天场,凡是新增加的成员,都必须向所有的成员赠送礼品后,才被容纳为本祭天族群的正式成员。

祭天的一切器物,都要求洁净和专用。如祭台上左右各栽一棵栗树(代表天父天母和天与地),中间一棵柏树(代表人皇),还有前排的两棵小栗树(代表崇仁利恩夫妇),都是派专人到高山和岩头去砍伐的,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祭天用的米叫“神米”。

-纳西族节日

元旦节在中国并没有传统节日的农历元旦春节那么热闹,我国的少数民族不知道有没有过农历元旦呢,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怎么过得农历元旦呢?你想更加的了解农历元旦么?想要更加了解纳西族的节日文化么?就跟我一起来看看本期元旦专题吧。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

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在这样的少数民族,每逢过节,基本都是会祭天祭祖的,尤其是在新年这个盛大的节日里,祭祖是更加必不可少的环节。

祭祖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祭天之日的早晨,参与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贵华东巴家集合,然后女子身背神米篓,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征胜利之神的长矛,扛着祭天猪,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导,众人列队去神圣的祭天场。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劳阿普及天神之妻衬恒阿祖。笔者在玉龙县塔城乡的署明村和玉龙县鲁甸乡阿时主村祭天场看到,祭坛上以黄栎树象征上述二神,分植祭坛正中两边,在这两棵树下还插两根栎树枝象征崇仁利恩夫妇。此外,还祭天之舅,用柏树象征,在祭坛上立于两棵黄栎树的中间,以示纳西族传统的“舅父为大”。据东巴古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祭天要用黄牛为祭牲,并有放生一头黄牛的习俗。后世则普遍用猪当祭牲,放生一只鸡。祭猪由各家轮流饲养,每年一户一轮。

到祭天场后,人们将自制的大香竖立于神树前点燃,依长幼列队面向祭坛,由主持祭天仪式的主祭东巴领头咏诵祭天口诵经,其他东巴随之吟咏。现在署明村和阿时主村主持祭祀的东巴中,有两位村里自发组织的东巴文化传习组的学员,也有从“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来的。在署明村,参加祭天的村民们一一向诸神跪拜献酒,众人按年龄辈分磕头进香,然后进行尝酒仪式。按传统习俗,过去人们要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将一节竹管插进酒坛汲酒,现在已换成用碗和杯子喝。

在这些过程中,众人不断高吟祈吉祝福辞,之后举行杀猪大祭。先将捆绑好的猪牲供在神树前,主祭东巴以蒿枝蘸净水洒于猪上除秽,再由当年出猪牲的男主人宰杀。随后主祭者将猪血涂抹在神树神石及其他祭木上,表示血祭。两个年轻人又按主祭东巴的吩咐,把一些肉食放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这一过程叫“给乌鸦和老鹰喂食”,因为乌鸦和老鹰在纳西族文化中是两种灵禽。继而,人人手持柏枝或青松枝向天神和祖先神求富裕、福泽,并将“福泽枝”带回,插于家中正房的“擎天柱”上。

在祭天过程中,要咏诵很多东巴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描述万物起源和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夫妇迁徙创业伟绩的《创世纪》。据老人讲,过去,此时是满场肃然,一片静默。这是震撼心灵的群体民族情感体验,它使所有参与的人情绪激越昂扬。用参与过传统仪式的老人的话讲,听一次东巴经的吟咏,仿佛又与过去的先祖见了面,仿佛又回到了先祖走过的那许多地方,回顾先祖力挫天神天舅和各种仇敌的业绩,回味始祖面对天神发出的豪言壮语,浑身的热血一阵阵沸涌。

祭生命神、门神、山神在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一是祭石门神。腊月三十,全家祭石门神。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约四更时分,男子抢先起床生火,然后去提净水,用于祭祀生命神,为生命神除尘。黎明,由家长主持在生命神前摆设各种祭品,在院内烧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临,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三是求福泽,纳西话称之为“诺哦少”。纳西人认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灵以及各种天地神灵,向他们祈求福泽。在院中竖3棵松树,称为“含英巴达子”,即福泽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品,全家向神灵敬拜求福泽。

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户主点滇、川、藏各地纳西人居住区域的13座名山(有的说是12座)之名,祈求众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为纳西人提供放牧、狩猎的场所,并赐予更多的收获;向山神谢罪道歉,请山神原谅纳西人在过去一年的放牧狩猎生活中的过失。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边举行,将祭品在火中烧化,祈求灶神赐福。

纳西人春节的祭祀,不仅给丽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增添了吉祥的气氛,也使丽江呈现出古老宗教文化独特而隽永的魅力。

您也许还喜欢:英国人圣诞节吃什么食物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呢?国庆:如何开心旺运过长假?中秋如何赏月才旺运?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纳西族的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

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 纳西族人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三朵节。 说到三朵节,先要说到三朵,虽然三朵节越来越与踏青赏花有关,但不是一朵两朵三朵的三朵哦。“三朵”是纳西语的音译,也译作“三多”,有些外来的人也常把三多节与东巴教自然崇拜中的山、风、水等自然神,或把三多节与丽江哪三多联想起来,其实并无直接联系。三朵(三多)是一个人,更是一传说中的神,他的全名叫““阿溥三朵”。传说三朵是丽江木氏土司麾下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常胜将军,但常胜将军也有失手的时候,在一次战斗中阿溥三朵牺牲了。三朵牺牲后化身玉龙雪山上的一块巨大雪石。在二月初八这天一位纳西猎工上了玉龙雪山,猎人发现这块雪石看似威武奇特,但却非常轻,猎人颇感惊奇,便欲搬回家中,刚走到山脚,停下来歇会抽袋烟的功夫,再搬却纹丝不动,猎人更感神奇,奔走相告。纳西人都觉得这是战神阿溥三朵死后转世为玉龙雪山的山神,便就地建祠供奉。此地就是玉龙雪山下的“三朵阁”,因玉龙雪山曾被南诏国王封为北岳,此庙也称“北岳庙”或“玉龙祠”。从此三朵便被认为是玉龙雪山的化身,纳西族人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据说常常显灵,保护纳西族人的安全。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纳西族人都将举行隆重的祭三朵仪式,也叫“三朵颂”。其中二月初八的三朵节最为隆重。据说三朵是属羊的,所以每年农历二月八和八月第一个羊日,用全羊牲来祭祀。又因为农历二月初八是丽江春暖花开的日子,此时的丽江茶花、桃花、田间的油菜花等各式花朵竟相开放,以中以玉龙雪山下玉峰寺的“万朵茶花”最为出名,人们蜂拥而至,因此三朵节也延伸出踏青赏花的民俗。三朵节期间丽江民间同时要举办庙会,平时寂静的玉龙雪山下的白沙古镇,此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仅远近的纳西族人蜂拥而至,邻近的其他民族也来进香,甚至远方的藏族也来朝拜。信众之多,香火之旺,皆在丽江所有寺庙之上。 每年的祭三朵大典通常在玉龙雪山下的三朵阁举办,同时玉峰寺、白沙壁画、黑龙潭等地也将举行盛大庆典。除以上地方,很多纳西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也包括大年初一)会在家中堂屋祭三朵。 丽江三朵节小知识: 1,忽必烈曾册封“三朵”为“大圣雪石定国安邦景帝”。 2,三朵节期间,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全县放假三天。 3,传说三朵有两位夫人,藏族夫人“左弓辽母”与白族夫人“左座辽母”。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届时。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目前,组织儿童看**,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 ,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 ,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三多的信众颇多,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会期三至五天。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会期七至十日,以牲 易为主。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着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

纳西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春节: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又称“米拉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不是火神节。火神节是汉族民俗。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如下: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 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简介火神节: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

纳西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

纳西族有什么节日 纳供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

东巴会

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东巴圣地--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尔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习。他们都热爱自已的民族,热爱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一起,为传承古老的纳西文化,并发扬广大而共同努力。

棒棒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三朵节

“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是传说中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故被纳西族千百年来崇奉为保护神。据东巴古籍记载,三朵属羊,所以在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各地的纳西族都要到丽江白沙玉龙祠'(即北岳店)隆重祭拜三朵神,有的还在自己家中举行祭三朵仪式。除祭拜活动外,还要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由于二月初八正值万朵山茶盛开,春光明媚,又逐步形成纳西人民的踏青游春节日。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农历二月八时俨三朵节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全县放假一我并由县 具体安排各种节日活动,如举办各种展览群众游园赏花、召开有关学术讨论会等。届时,游人如潮,满城欢腾,昼夜欢歌,热闹非凡。如今纳西三朵节,业已成了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

三月会

丽江三月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会期一般七天。原为祭龙求雨日子,至清乾隆十年,丽江城北黑龙潭修建了玉泉龙神祠,始在这里举办三至五天的三月龙王庙会。辛亥革命后,丽江商业劝工会借祀龙王之机,进行百货交流,并在玉泉北面森林草坪间辟出以骤马为主的牲口、交易市场。远近客商不断牵骤驱马而来,玉泉逐渐变成骤马集市中心,三月会始而演变为骤马物资交流会,一直延续至今。三月会期间,除了交流山货药材、土特产品、日用百货及骤马牲畜外,还组织体育比赛、民歌播唱、古乐演奏等活动。丽江城内人山人海,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

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右。因以骤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骤马会。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创世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 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纳西族的过年习俗 纳西人的过年祭祀习俗

杨福泉 文/图署名村村民在祭天时进香祈福。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笔者的家乡在云南丽江古城大研镇,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

祭天和祭祖是纳西人最典型的新年习俗,迄今在纳西族城乡还普遍保持着。

祭祖

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

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祭天之日的早晨,参与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贵华东巴家 ,然后女子身背神米篓,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征胜利之神的长矛,扛着祭天猪,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导,众人列队去神圣的祭天场。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劳阿普及天神之妻衬恒阿祖。笔者在玉龙县塔城乡的署明村和玉龙县鲁甸乡阿时主村祭天场看到,祭坛上以黄栎树象征上述二神,分植祭坛正中两边,在这两棵树下还插两根栎树枝象征崇仁利恩夫妇。此外,还祭天之舅,用柏树象征,在祭坛上立于两棵黄栎树的中间,以示纳西族传统的“舅父为大”。据东巴古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祭>>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纳西人的过年祭祀习俗

杨福泉 文/图署名村村民在祭天时进香祈福。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笔者的家乡在云南丽江古城大研镇,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

  祭天和祭祖是纳西人最典型的新年习俗,迄今在纳西族城乡还普遍保持着。

  祭祖

  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

  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祭天之日的早晨,参与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贵华东巴家集合,然后女子身背神米篓,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征胜利之神的长矛,扛着祭天猪,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导,众人列队去神圣的祭天场。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劳阿普及天神之妻衬恒阿祖。笔者在玉龙县塔城乡的署明村和玉龙县鲁甸乡阿时主村祭天场看到,祭坛上以黄栎树象征上述二神,分植祭坛正中两边,在这两棵树下还插两根栎树枝象征崇仁利恩夫妇。此外,还祭天之舅,用柏树象征,在祭坛上立于两棵黄栎树的中间,以示纳西族传统的“舅父为大”。据东巴古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祭天要用黄牛为祭牲,并有放生一头黄牛的习俗。后世则普遍用猪当祭牲,放生一只鸡。祭猪由各家轮流饲养,每年一户一轮。

  到祭天场后,人们将自制的大香竖立于神树前点燃,依长幼列队面向祭坛,由主持祭天仪式的主祭东巴领头咏诵祭天口诵经,其他东巴随之吟咏。现在署明村和阿时主村主持祭祀的东巴中,有两位村里自发组织的东巴文化传习组的学员,也有从“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来的。在署明村,参加祭天的村民们一一向诸神跪拜献酒,众人按年龄辈分磕头进香,然后进行尝酒仪式。按传统习俗,过去人们要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将一节竹管插进酒坛汲酒,现在已换成用碗和杯子喝。

  在这些过程中,众人不断高吟祈吉祝福辞,之后举行杀猪大祭。先将捆绑好的猪牲供在神树前,主祭东巴以蒿枝蘸净水洒于猪上除秽,再由当年出猪牲的男主人宰杀。随后主祭者将猪血涂抹在神树神石及其他祭木上,表示血祭。两个年轻人又按主祭东巴的吩咐,把一些肉食放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这一过程叫“给乌鸦和老鹰喂食”,因为乌鸦和老鹰在纳西族文化中是两种灵禽。继而,人人手持柏枝或青松枝向天神和祖先神求富裕、福泽,并将“福泽枝”带回,插于家中正房的“擎天柱”上。

  在祭天过程中,要咏诵很多东巴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描述万物起源和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夫妇迁徙创业伟绩的《创世纪》。据老人讲,过去,此时是满场肃然,一片静默。这是震撼心灵的群体民族情感体验,它使所有参与的人情绪激越昂扬。用参与过传统仪式的老人的话讲,听一次东巴经的吟咏,仿佛又与过去的先祖见了面,仿佛又回到了先祖走过的那许多地方,回顾先祖力挫天神天舅和各种仇敌的业绩,回味始祖面对天神发出的豪言壮语,浑身的热血一阵阵沸涌。

  祭生命神、门神、山神

  在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一是祭石门神。腊月三十,全家祭石门神。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约四更时分,男子抢先起床生火,然后去提净水,用于祭祀生命神,为生命神除尘。黎明,由家长主持在生命神前摆设各种祭品,在院内烧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临,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三是求福泽,纳西话称之为“诺哦少”。纳西人认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灵以及各种天地神灵,向他们祈求福泽。在院中竖3棵松树,称为“含英巴达子”,即福泽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品,全家向神灵敬拜求福泽。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户主点滇、川、藏各地纳西人居住区域的13座名山(有的说是12座)之名,祈求众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为纳西人提供放牧、狩猎的场所,并赐予更多的收获;向山神谢罪道歉,请山神原谅纳西人在过去一年的放牧狩猎生活中的过失。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边举行,将祭品在火中烧化,祈求灶神赐福。

  纳西人春节的祭祀,不仅给丽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增添了吉祥的气氛,也使丽江呈现出古老宗教文化独特而隽永的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70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