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瑾交,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是什么意思

与公瑾交,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与你周公瑾相交,就好像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出处: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江表传》有关内容:

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 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

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 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一次,周瑜乘车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车而来。周瑜赶紧命车夫将车驶到一 旁,让程普的车先过。程普目睹这个情况,以为周瑜在向自己讨好, 非常得意。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

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 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 

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良好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 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 “跟周公瑾(周瑜的字)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扩展资料:

周瑜的生平成就: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

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今江苏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后来周瑜拒绝袁术册封的将军称号,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为县长的请求。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企图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袁术不知周瑜假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

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县令的官职,背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

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二十万顺势南下。周瑜向孙权分析了当下形势,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正是严寒,曹操的战马也缺乏草料。

而且,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东地区,水土不服,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

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朝。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认为曹操这次来就是来送死的。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以周瑜为主帅,与刘备联合,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江表传

-周瑜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做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二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第14集。根据查询《终极三国》相关资料显示。周瑜与小乔的经典对话是第14集。 “等一下!”“周瑜。” “小乔。”你明明知道刚刚是阿蒙他先拨挑衅的啊!“小乔,我希望站出来,不是为了要赌气。” “无可救药的聪明,却永远都不了解我。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一是借周瑜取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优英俊潇洒的风姿,三是小乔之姐大乔是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些都是词人所没有的,但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词人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桥国老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娶小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瑜逝世为三十六岁,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当作传闻传流开来。当然,也就不易会有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诸葛亮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乔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中也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加的原因之一。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作为孙权的得力助手,周瑜在联刘抗曹,安定江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周瑜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屡屡欲置其于死地,饱受读者苛责。小乔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小乔有着非常漂亮的倾世容颜,而她的丈夫周瑜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说起三国的周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周瑜字公瑾,他是庐江舒县人。故事如下。周瑜领着三万兵马,在黄盖的献计下,火烧连营,杀退曹操的十万大军,一时风头无两。当时小乔一直陪在周瑜身边,她目睹了丈夫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见证了他上阵杀敌的雄姿。在外,他是儒雅善战的名将;在内,他是自己温柔的周郎。小乔的幸福感可想而知。再想到姐姐大乔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小乔的幸福感肯定加倍。周瑜一生总共有三个孩子,可见后院清静,以周瑜的身份地位,这在当时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小乔无疑是幸运的,哪怕周瑜出征打仗,她都时时陪伴在身边。她为周瑜诞下了两男一女,一直和他琴瑟和谐地过了十二年。但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完美如天神的周瑜在他三十六年那年病死于征战途中。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周瑜和小乔的故事流传甚广,除了两人郎才女貌的因素而外,还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诸葛亮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有一个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的小村庄,就是我们知道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此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纳小乔的韵事。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小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可见周瑜死后,小乔郁郁而终,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到两人并无子嗣。那时候三十岁的女人,死了丈夫,又没有孩子,的确是够凄凉的。

虽然结局不算太好,但是周瑜和小乔的爱情故事还是被广为传颂,令后人仰慕。

当时的小乔初嫁了只是苏东坡为了突出周瑜的形象,当时周瑜可以说是官场情场战场统统得意。而我们也知道赤壁之战有个民间传说是曹操为了大乔小乔而打的,当然事实不是这样,那此时苏东坡这么说也应该是为了突出周瑜的与众不同,我小乔就是要选择周瑜,你曹操没戏,更加突出了周瑜的形象。而其实呢,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嫁给周瑜都10年了。。。并不是初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