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第1张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

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

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

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

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

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的套路就是,几乎每个上海滩的故事,总会出现一个人物,那么就是,杜月笙,那么杜月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那我们就先简单的说说这个,历史中不容忽视的黑帮大哥。

杜月笙如何从高桥镇的一名小瘪三做到上海滩的黑帮帮主。他看上去有文化内涵却杀人如麻的黑帮大哥。出身贫民窟都斗得字不认识一个,却能够在各行各业风生水起。他游刃于商政两界,无疑成为了上海滩黑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让我们说说这位黑帮人物的做人原则:

历史总是会岁那些有着自己做事方法的,一些眷顾,让他在历史的年轮中,留下自己的脚印。不管是否对与错。民国的杜月笙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一、不管在哪里,记得那些对你有过帮助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杜月笙只是黄金荣公馆的一名做事做事,何为做事呢,就是跑腿的。然而一次机会让黄金荣对杜月笙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民国时期的黄金荣是以偷运鸦片发家致富。赚钱着祸国殃民的买卖。这不有人看不下去,就偷了他们家的鸦片,黄金荣也是无计可施啊,于是杜月笙主动请缨去解决这件事,谁能想到,这件事竟然做成了,关键是杜月笙当时之说了三句话就摆平此事。黄金荣得知后,就对其夫人说:恐怕等我死后,这上海滩就是他杜月笙的了。然而,他错了,因为还没有等他去世,上海滩就已经是杜月笙的了。事情办成之后,黄金荣给杜月笙了两千大洋,作为奖励。并派人盯住他看他将钱用到了何处?谁也没有想到。初出茅庐的杜月笙拿着钱,全部分给了和他一起闯江湖的弟兄们。

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我们从历史的影子里,总能够看到现在的自己。就如当年自己高中的英语老师一样,自己的英语底子,不好他总会话费很多自己的时间,对我额外的照顾,让我的英语成绩在高中得到提高。现在已经过去了,八年我的心里一直很是挂念,每年回家,都会去看望,因为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刻,他给了我支持。给了我希望。

二、对于知识的敬畏,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可能很多人认为,知识怎么和杜月笙这样的一位黑帮老大扯上关系呢,或许他们的世界没有知识这个概念。可是杜月笙恰巧不同于常人,虽然他没有文化不识字。但是他喜欢身穿长衫让自己看着像一个有内涵的人。谁能够想到,这位黑帮教父,对读书人很敬畏。民国的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对杜月笙这样黑帮人物根本不用正眼瞧。然而因为一些事情,章太炎不得不放下面子,自己的文化人的面子,去请求杜月笙帮忙。事情解决之后,杜月笙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银票压在了茶杯底下,希望解决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生计问题,以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自此之后,章太炎也就与杜月笙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杜月笙原名本为杜月生,章太炎觉得不够文雅,不能体现文化气息,便改为月笙。取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在后来相处的日子里,章太炎还教他读书,让他的言谈举止更有些读书人的样子。

古今中外,对于师者的尊重的人,都会在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不一样的精彩。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大学期间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拿着早餐,迟到了,啥都不说,就进教室,开始吃在早餐,吃完早餐,接着说哈。古人的求学精神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三、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天会给你汇报

军界、政界、商界,他 几乎通吃,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存的是交情,如果不是他的交情帮助他。他也不会这么游刃有余的驰骋上海滩。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几乎买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连乞丐都不“放过”。也就是这样,上海滩流行着“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号。

不管去了那,记得去帮助那些,您能够帮助到的人,前几天有段视频,说一个小孩,想做公交回家,但是没有钱,满大街找路人借钱,说阿姨,叔叔,哥哥,姐姐,我想做公交回家,能不能借我两块钱。结果没人借给他,因为我们被各种骗局,骗的害怕,不敢去正视别人是否需要帮助。但是当那个小孩,刚好遇到一个流浪的老爷爷,说爷爷,你能借我两块钱嘛。我回家做公交。

老爷爷啥话,搜没说,最直接给了他,还问你家大人呢?给完钱,老爷爷继续,拿着自己的碗行乞。很难想象一个,行乞者,为了两块钱,需要多少人的白眼,但是他毫不犹豫的给了。看到这里自己都流泪了。很多人会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有,时隔几日,小男孩为哪位帮助过他的老爷爷,买了吃的,买了几件新衣服,经过几转寻找,小男孩,哪位帮助过的老爷爷。老爷爷依旧在行乞,当小男孩将衣服和吃的,以及五百块钱交给老爷爷时,老爷爷,不是立马去接,而是问你家大人呢。小男孩说,这是我为您买的,老爷爷还是在问你家大人呢。在小男孩的再三要求下,老爷爷,收下了东西。当时老爷爷眼睛里全是泪水,他很难想象,会有人给自己衣服,给五百块钱,还送吃的。小男孩离开后,老爷爷没离开而是就地,吃了那份饭,吃的很香。

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是他知道这世间还充满着爱。历史就是这样,我们能够从历史的影子中,看到今日的自己,能从历史的过去,看到我们需要的故事,和人生哲理。

孙殿英请杜月笙箫脏是30集

该是在优酷播出的电视剧高清视频,于2018-12-17 15:49:15上线。

剧情:孙殿英来上海找到杜月笙帮销赃, 见面礼让杜月笙吃一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果不明白,您可以继续追问!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1、杜月笙的“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

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谨慎小心,比年轻时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气。

2、杜月笙的“情面”:情面,就是私人之间的情分和面子。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要压死人。

杜月笙讲:“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19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绅士的身份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助力教育,主持公道,某种程度上,杜的确已脱胎换骨。

3、杜月笙的“场面”: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够场面了。

扩展资料

杜月笙的人物评价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

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

《上海皇帝》

吕良伟扮演上海30年代帮派老大杜月笙,郑则士扮演黄金荣,李锦江扮演张啸林,叶童扮演孟小东,刘嘉玲扮演会所的老板娘,斯琴高娃扮演黄金荣的妻子,苗乔伟扮演的国民党将军。

分上下两部“岁月风云”“雄霸天下”。

影片是以杜月笙的发迹,及一生经历为主线的,香港的编剧们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非常到位,影片中许多都是有历史记载可寻,比方黄金荣打了军阀卢小佳一巴掌结果被劫持回去,而杜月笙去救他,又比方张啸林的出生以及之后做了汉奸又被暗杀等等,虽然其中杜月笙是否为了救黄金荣与卢做起了走私鸦片的生意,暗杀张啸林的是否真是杜月笙所指示的,可能有一定偏颇,但编剧们也处于忠于历史的原则,在**中,对杜月笙等人的名字都做了相应的改动,毕竟**是艺术,即使反映了历史人物,处于艺术效果还是会做些改动,也或者是因为对于历史,很难去一探真实,保守起见而这样做也未可知,但这样人物名字上的改动确实反映了编剧们的敬业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2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