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人民喜欢吃什么

景颇族的人民喜欢吃什么,第1张

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

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其中,舂菜是景颇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味道鲜美独特,景颇人常说:“舂筒不响,吃饭不香”。

扩展资料:

语言文字

景颇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5个支系分别使用5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支系语言在语支的归属方面存在差异。景颇支系使用的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支系使用的载瓦语、勒期支系使用的勒期语。

浪峨支系使用的浪峨语和波拉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日常生活中,各支系除坚持使用本支系的语言外,相当一部分人还能兼用其他支系的语言。

景颇族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两种文字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语言工作者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对一些声韵母拼法进行了改革。载瓦文创制于1957年,是语言工作者为满足载瓦支系的需要而创制的文字 。

-景颇族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也还可爱,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老婆别人的好,四仔金陵的妙。

:“腊八粥,豌豆糕,荷叶乌饭炒元宵。糖粥藕,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豆沙条,马蹄糕,松子茶糕满街跑。豆腐脑,火腿粽,扬州春卷加年糕。油炸干,状元豆,蛤蟆酥儿和火烧。小刀面,大馄饨,油条水饺蒸儿糕。什锦包,三丁包,各色烧卖、枣泥馅心山药桃。炸鹌鹑,炸黄雀,炸田螺,手拿食品街上跑。茶叶蛋,鸭肠汤,五香驴肉老卤干。热老菱,糖山芋,熟荸荠,五香藕,炒米团子,百合绿豆羹。”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打一巴,哗啦啦,日本鬼子到你家,抠你爸爸大脚丫。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三轮车跑的快,上面坐个老太太。

要5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因为老头爱老太。”

你不跟我玩,我有人玩,我到活边划小船。

城门城门鸡蛋糕,三十落蛋糕。

骑大马,带把刀,问你要桔子要香蕉。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带把刀,走进城门瞧一瞧。

萝卜丝炒肉丝,马科斯恩科斯,没有钱来不来斯。

我们两好,我们两老,我们两上街买棉袄。冬天给我穿,夏天给你穿!

不听不听打洋钉,你妈头上十个钉!

我是你爸,多么伟大,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要是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嫁给他!

星期天的早晨白茫茫,拾垃圾老头排成行。队长手一挥,冲向垃圾堆,破鞋子破袜子满天飞!

大头宝宝,下锅炒炒,麻油拌拌,筷子捣捣。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

XX的头,象皮球,小陆纯子来扣球,一扣扣到三排楼,三排楼,卖皮球,卖的都是XX的头

秦淮八绝”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和开洋干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六凤居的豆腐脑和葱油饼;奇芳阁的麻油干丝和鸭油酥烧饼、什锦菜包和鸡丝面;莲糊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和薄皮包饺;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秦淮八大名妓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直有着动人的传说,其中以秦淮八艳最为流传,一代佳人,或悲或痴,才女烈女,历史悠悠,留待后人评说。

她们已不再单纯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而是成为了一种旧社会女性文化的象征,她们或许出身并不高贵,但人格犹如污泥中的莲化,心不染尘,她们才华横溢,却属生不逢时,有爱有恨,最终更归于一声叹息

虽然关于她们的故事被反反复复演绎了无数次,留下经典角色的却无一二,在群星辈出的现在,你我心目中可曾有合适的影子将这恒古爱断情伤的故事再次流传。

一、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

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二、侠肝义胆李香君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妓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还真合她的那种韵味呢

媚香楼在秦淮河畔属于那种比较高级的妓楼,这种妓楼里的姑娘多是卖艺陪笑不卖身,李香君便是这种典型。因为李大娘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干妈的影响,李香君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才十六虚岁。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邱人,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

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三、风骨赠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这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选她是因为眉眼里虽有一丝侠气,但却不失女性的柔媚

四、侠骨芳心顾眉生

顾眉生即顾媚,是南京上元人,据《板桥杂记》载:“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晚号善持君,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可见她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姿,更具文才艺技。

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龚得顾媚甚宠爱,号曰“善特”,后以顾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龚携顾媚重游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隐园。有一天她向正在写诗的龚说,她在文德桥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龚暗吃一惊,原来净本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他在徐州劝史可法率军北上山东阻击;这几年他到处鼓吹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正在讲着,阎尔梅逃进了市隐园中村堂,此时四周已被清军乌黑在顾媚机智的庇护下,终掩阎脱险。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 :“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1664年深秋,顾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龚府内病逝,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连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杯亦在安徽庐州为她开吊设祭。龚还在北京长棒寺为其建了妙光阁,并为之著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因为“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这几句选她

五、长斋绣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六、才画横溢马香兰

马湘兰(1548—1604)可以称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马氏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

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鹭州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七、风流女侠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佣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朱国弼为了显风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儇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朱氏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

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氏归金陵一,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当时文坛祭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曰:“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八、艳艳风尘董小婉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出身于苏州一户以经营刺绣为生的商家,在其十三岁那年,不幸父亲暴病身亡。又过两年,已至明末,天下,乱象迫近苏州,其母白氏打算收拾家什逃难,却发现并无银两可随,气急攻心,病倒在床,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年方十五的董白身上,这种感受,如同已养成孤高自傲性格的她,不肯低头向人借贷。情急之下,于南京秦淮河畔画舫中卖艺为生,改名小宛,以此来维持生计,同支持母亲的医药费。

在其从艺过程当,正因其性格孤傲,又极富才气,很快在秦淮河畔出了名。却也因此得到了文人雅客赏时的同时,遭到世俗小人的无视。一度负气离开南京,终因生活所迫又在半塘妓院重操旧业,但始终为卖艺不卖身。后结识乡试一度名落孙山、当时称“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二人相识一段时日后,董小宛仰慕其品性谈吐,遂以身相识,因冒辟疆已有正室,故只作小妾。但董小宛并未因地位的偏离而悲凉,而是比丫环更周到地侍候着长辈。在以知书达理、精通琴棋书画而闻名于乡里的同时,对丈夫,小宛更是关照得无微不至。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其名并列于“历代十大名厨”之列。现今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为她所作。

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在过了数年安乐日子后,战乱再起,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南下,各地战火烽起,举家辗转逃难后,家产也尽量流失。战乱过后,全身的日子已过得十分艰难。俗话说得好,祸不单行,此时的冒辟疆却病倒了。小宛时刻不离身、无微不至地照顾大病中的丈夫,在冒辟疆病逾后,小宛却已骨病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就是在这种饥贫交加,食不果腹的生活环境下,使得小宛体质已极度亏虚,终因此而于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是那样安详。

一天一只鸡、三天一只羊、夜夜入洞房,村村都有丈母娘

我也尽力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动人的爱情故事,永远是**电视屏幕上最动人的情节。《乱世佳人》堪称本年度最让人飙泪的爱情大戏,倾世绝恋三人组重磅催泪,14段爱情系虐心来袭!这一次,爱情里不再有心计,它可以无私无悔,可以纯真清新,可以深沉如海,可以荡气回肠。《乱世佳人》曾被评为2012年最受期待电视剧的青春时装年代剧,也被称为“史上最强屌丝逆袭”

你是萍儿,是漂泊的浮萍,是被人收养的孤女,你卑微地生活在张家大院,谨慎、困惑,还要小心翼翼地掩饰你的美丽和聪颖;你是莲心,你背负着害死父亲的恨,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你怀揣着遇见母亲的梦,尽管你根本不知道母亲在哪里,你换了个很美的名字,却无法减轻你内心苦楚。你是萍儿,你是莲心,你是清丽无比的女子,你是痴情守候的女子,你是坚强隐忍的女子,你是不妥协的女子,你似一朵青莲,在那个乱世徐徐绽放,绽放刹那,星光、月光也骤然暗淡,轻舞弥漫的雾霭也无法隐藏你遗世独立的绝代芳华。

有人因你成魔。如果没有遇见,他也许还是会成为恶魔,却不会是你的梦魇。在你失去母亲,父亲却不得相认的岁月,在你被太太无情打压折磨的时候,在你孤苦无依的时候,在你怯懦自卑的时候,他陪着你成长,给过你温暖,曾经,他是你心中最可敬的大哥。可是,在那种扭曲的环境中他也扭曲了自己的灵魂,嗅着你的芬芳如食**,疯狂地想要攫取你的美好,甚至毁灭你只为了诠释他爱你。他许了你一个未来,殊不知你的小小梦想早已被他碾成齑粉,他的明天是你想拼命逃离的,你的明天只想从此没有他。

有人因你蜕变。如果没有遇见,小痞子还只是小痞子,浑浑噩噩地度日,坑蒙拐骗地生活,不知世间的美好是什么?为了你的信任,他要做一个有骨气的铮铮铁汉;为了你的依赖,他风雨无阻守护着你,只因为他不能再让你丢掉;为了你的向往,他发誓要带你去没有冬天的南洋。两个相依相伴的人,共同经历着磨难,经受生死的考验,彼此扶持,彼此依靠地前行,你是他心间永远忘不了的那抹微笑,他是温暖闪耀在你心窝的那缕阳光,就象鱼儿游向水般自然,你们是彼此心中最本能的牵挂。他许下你一个承诺,那个承诺今生已无法实现,你却愿意用一生回忆。

有人因你成痴。如果没有遇见,大侦探依然是大侦探,从容不迫、冷静睿智地处理着纷乱的案子,尝不尽爱情的恼人滋味。码头的惊鸿一瞥让你从此进驻了他的心间,三年后邂逅,你美丽依旧却因掩藏秘密而让他觉得神秘,他拉着你的手牵你翩翩起舞,你表面镇静,实际面对聪明的他却慌若小鹿,不是因为动心,只是因为秘密,他却从此倾了心。执着地守候只为了你的一次回眸,乐此不彼地发掘你的美丽只盼望与你一世牵手,折叠出万千纸样却折不了你的心,碎了心,伤了情,然不悔!他愿意为你撑起一片天,可惜你的天空已经有了一个守护者,他,错失了你的前生,亦会错过你的今生吗?

连心爱的人是重阳。这点贺天在剧中已经亲口承认。莲心与重阳逃离奉天,到上海寻求新的生活。期间他们可以说历经生死的考验。重阳在莲心最为困苦艰辛的那段岁月陪她走过,给她鼓励与支持。在她学做旗袍的三年内,不论炎热寒冷,刮风下雨,在莲心的窗台上放了三年的糖粥,以及莲心每次带回的猪油饭,都是二人深情的见证。三年以来的相濡以沫又怎么不会让那段感情日益深刻。他们早已融入了对方的生命,早已密不可分。这样的感情不会被外物的浮华所撼动。我相信,当重阳高喊着“老子要赚钱,老子要带莲心去南洋”的时候,大家一定都会为之动容的。

再看贺天,贺天的出现对二人的感情是一个危机。贺天可以说真的找不到任何缺点。典型的高富帅,而且毫无富家子弟的纨绔之气,正直,善良,专情。他对莲心的爱也是一步步深入的。码头的惊鸿一瞥只是单纯的因为莲心的美丽。后来的再见,他发现莲心不仅美丽,并且聪慧而神秘,这一切都对贺天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然后贺天展开了强烈的求爱攻势,送花,拍照,登报采访。可是他爱错了人,莲心和其他女子不同。换做其他平常女子,估计早就抵制不住诱惑,以身相许了。贺天的条件太好,就是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开始莲心其实对他是有点防备的,可是他不明白,甚至与重阳大打出手,嘴里说着“希望让莲心的生活不再那么沉重,轻松一点”。与其说他自以为可以给莲心好的生活,不如说他不明白重阳对莲心来说不仅仅是恋人那么简单,更不明白他所谓的好生活根本无法撼动那同生死共患难后的至情至爱。莲心也很明确告诉过贺天虽然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但她确信重阳对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无人可以取代他在自己心中位置。贺天最后也说了,莲心从来没有属于过他。

那里莲心对贺天是什么感情?

我只能说,是一种依恋,或者说介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那种感情,但绝对不是爱情。在莲心以为重阳死了的时候,两次自杀,一次被贺天救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是贺天给了自己鼓励,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明白了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才对得起重阳,对的起更多爱她的人,这时她会选择已经完全知道了她的过去还为她一直守护的贺天,这也是她会答应贺天求婚的原因。所以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感激,而不是感情。婚礼被人破坏后,莲心得知重阳没死的消息,之后,她变得更坚强,为了重阳,她和那邪恶势力抗争,那时她明白重阳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是为了对方而活的,所以,她之后也拒绝了贺天。

贺天按理来说应该会争取,可是那时他也被莲心和重阳感动。他赶在莲心之前见到了重阳,看到重阳被注入五种病菌,为了见莲心,去履行那个承诺而顽强地活了下来,那时他明白如果他再介入的话,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后来,他对重阳说:“莲心仅仅当我是知己,她真正爱的人是你,重阳。”

随着剧情的深入,爱情早已不是这部剧的重点。当看到国人被日本人的病菌所折磨,三人都投身到抗日的洪流。重阳加入了青风堂,贺天继续做自己的侦查工作,莲心则努力地研究新药来抵御那些病菌。在这期间,莲心得知自己公司的董事长是自己的母亲。可没几天,母亲就被日本人谋害。随之,贺天,也被日本人注入病菌。为了扫除日本实验基地在上海的余孽,重阳,马昆都付出了生命。

面对亲人,友人,爱人的相继离去,莲心告诉自己,无论多么痛彻心扉,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她记着这些对她至关重要的人的付出,她要走完他们未走完的路。到这里,赞扬他们为了大国舍小爱已然成为这部剧的精华所在。

我想,很多人都会遗憾,重阳最终还是与莲心阴阳两隔。我也一样,内心也暗自难过了很久。可是现在我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这部戏的背景是和平的现代,这是典型的虐恋,会让人吐槽。但在那个生灵涂炭,战火纷飞的乱世,相较于民族危亡,个人的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莲心重阳是那样善良爱国的人,当然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又怎样?而且就算重阳在那次任务中没有牺牲,我想他也会毅然走向抗日的战场,不会只顾个人的小爱,和莲心厮守。我钦佩他,赞扬他。由此我想说,把这部戏当做简单的爱情剧来看会玷污了这部剧,那些嫌结局不好的观众,总是纠结于为什么重阳会死的观众,你们的认知是否要上一个台阶?

最后,我们看看标题——乱世佳人。重点应该在“佳人”两个字上。我在上面说了,这是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主线应该在莲心身上,她身边的人,事一起构建出“乱世”这个大背景。最后男人不是离去就是上了战场,锦荣公司就只剩下了女人。当日本人轰炸上海,莲心一番讲话触动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女人都选择了留下。其实“佳人”含义在此已经上升,不也包括这些人吗?莲心的母亲,莲心手下的人,她们都在那个乱世书写着传奇。

八年抗战结束后,贺天回到了上海,在一座桥上找到了莲心。

“八年抗战,八年风雨,八年沧桑,莲心,我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看到这个场景,我没有想他们今后是否会在一起,就算是重阳没死,我也不会。因为这早已不是重点。

感谢这部剧,让我又褪去一点青涩与幼稚,让我真懂得如何看待一部剧。

  特色小吃:肉糕,鱼面,豆皮,热干面,老米酒等等!(肉糕,鱼面全国只有麻城有哦,够特别了吧!)

  婚嫁习俗没有什么特别的。(下面转载黄冈地区古老的习俗给你看看吧!麻城目前还属于黄冈哦!)

  饶平黄冈及黄冈周围一带的婚嫁,多论门风相对。求婚者一般托媒说合,也有经亲戚朋友介绍的,现时则男女双方因同学、同事等关系相熟相恋而成婚嫁者,也多有之。

  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先行“相亲”,先是男方到女家“相看”。如女方觉得这个“仔婿胚”合意,便煮糖粥相请,然后女方到男方家看厝屋、家庭陈设等,谓之“览家风”,多由女方父兄为之,现时则姑娘多亲到男家观察。

  倘若两家初步同意,男方便行“请日”。即由媒人领男方叔、伯辈到女方家索取姑娘的生辰八字。大户人家郑重其事,备有“帖盒”(盒长32cm、宽lOcm、高5cm,多用檀香等名贵木材精制而成,配有铜制合页,“如意”型的锁扣和小铜锁),帖盒里放上一份四面大帖,帖上写明男方的生辰八字,锁上。放在盒里,抬到女方家后开锁取出,女方在这份帖上填上姑娘的生辰八字,再锁上抬回,由男方请星命家推算,谓之“合婚”。星命家有其一套理论,其要为“男之择女,八字贵有夫子二星;女之择男,八字贵得中和之道”。只要在短期内男女双方家庭不发生大变故,婚事大抵可成——因为在这道手续之前,男女双方,特别是女方的“八字”,已由媒人相互传递,先行“合”好了。

  “请日”之后是“议聘”,男方通常先送去部分钱,现时多为240元,另加32块饼,配以“一对成”(即两支榕树枝),女方将钱收下,打开盛饼的盒,从周围拿去一半,余下放在中间部分,配以“一对红花”(即两支石榴枝),由男方带回,俗称“成去红花来”。聘礼的多少依时代背景、家庭条件各不相同,总以二家同意便可。旧时豪富人家有嫁女仆、田地者;穷人不外几件日常用品。普通人家多是床、帐、箱、柜、桶之类,现时则以家用电器为多。贫富悬殊,差别万里。但总要凑足八式。女方如有祖母健在者,聘礼还要加送“老妈盒”,多为饼食之类,也有以钱折代者。

  接着是“添聘”,一般是“议聘”时送多少钱,“添骋”时也送多少钱。如上,则再送240元。

  之后是“食聘”,男方送以糖果饼食之类,让女方分送亲戚朋友。寓意在传达一个喜讯:“姑娘长成要出阁了。”收到饼食的人,要送礼:或布匹、或首饰、或脂粉……谓之“送花粉”。

  最后是“完聘”:男方将议定的聘礼补足和请星命家推算的“龙凤帖”送去。“龙凤帖”又叫“九面大帖”。九面大帖其实只有八面,只在第八页(即封底)向里折进一小片。其意思“八”是阴数,“恐生女孩”;“九”为阳数,“望生男儿”。

  九面大帖用红纸折叠而成,封面写“龙凤帖’或“琴瑟和鸣”之类的字样。次页书以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男方谓之“乾造”、“建生”,女方谓之“坤造”、“瑞生”。中间标明年、月、日、时,并注明“阳气”、“阴胎”、“夫星”、“天嗣”的干支。

  第三页标明纳彩、裁衣、合帐之时间;第四页标明安床、祈福、冠笄之时间;第五页标明迎娶、归宁的日期;第六页空置,或书以“子嗣”字样,留待以后生产子女时填写;第七页以诗句、或联语等形式表达祈求愿望。如“太阳拱照吉星辰,嫁娶之时福来临,夫唱妇随歌好合,上和下睦事顺心”之类。

  封底通常书以一个“福”字。

  龙凤帖送去之后,女方如没有异议,便按帖里标明的项目和日期各自做准备工作。新娘请“好命人”,即夫妻齐全、子女众多的老妇人为其“挽面”解辫梳髻,有的还安排她俩同眠,请老妇人传授房中应注意之事。新郎也同样,除了自家理发,装修洞房外,也要请族中好命人(自家父母也可)为其“安床”。安床时有的也说四句,如“金玉垫床脚,新郎做亚爸,吉时挂罗帐,翁笑嬷也笑”等等。

  如果女方觉得有些不合适,便可请男方另行择日。另行择日叫“进日”,“进日”其实是延长婚期。比如男方原择定八月初一迎娶,但女方觉得初一冲撞某人,要求另择初八或十五。男方如觉初八好,便初八;十五好,便十五。如初八十五均不好,要十二,女方如没异议,即十二。否则要另择双方均无异议的日子。与此相反的一种情况是“退日”,“退日”即缩短婚期,提前出嫁。通常是男方或女方家族(五服内)中有人死去,双方不愿因此而另择婚期。其时新娘便收拾自家日常所用的衣服杂物,草草到夫家成婚。以前议定的各项事如没办完,留待以后再择日补做。如果是女方家族中死人,即使是死父死母,新娘也不可服丧。如果是夫家死人,新娘到夫家后便要披麻执杖“做事”,谓之“抡凶”。又因状如私奔,又称“走户”。

  到了双方婚期,亲友盛服陪伴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出嫁前三天,饮食起居由亲邻姐妹相伴。出嫁之日,要吃“六个碗”,即六式菜肴,吃时由青娘母(即伴娘)相陪,临嫁前要拜别父母(拜四拜),要呜呜哭泣,意为哭点“目汁”(眼泪)留给兄弟做“家伙”(财产)。新娘上轿(或坐车、步行)前,新娘父亲或族老用“红花(即石榴)水”喷花轿,并说好话,如:“红花水,喷花轿,女儿(或新娘)嫁去夫人样。”新娘出家门后,不可回头。到夫家的路线也有讲究:不可择近路。要从东门或者南门而进,要在新郎家的地头宫前经过。有的新娘行嫁时辰相冲双方父母,则出娘家门时选冲夫家父母时辰;进夫家门时选冲娘家父母时辰。这样前后便要跨越两个时辰,而在路上又不可停住,倘若新娘到新郎家的路程不是太远,便要慢慢地走,要准确掌握这个时间,便要全仗伴娘了。有的新娘行嫁,恰遇“三煞白虎”之日,又没别的日可用,便要在轿前吊一块猪肉,到夫家门外摘下扔掉。

  倘若新娘出嫁,而娘家中还有姐姐未嫁,其姐便要站在半梯上送嫁。其意“本是我居大,应是我先成家,但我既不挡你的路,也不愿低于你。”如有哥哥未娶,形式也如之。现时则多避上楼上,或干脆不归家,留在外边。

  本地风俗,认为女人此日最尊贵。旧时官府的轿和新娘轿相遇,官府的轿还要暂避,让新娘轿先过。一般“讨赚”人家,无论作小生意,还是渔猎,路遇新娘出嫁,都要暗叹:“倒霉,今日无赚了。”而往往也如此,故本地择日家,多喜择子、丑、寅等较少路人的时辰。新娘进门前,夫家的人要避开,大门洞开,让新娘进房后,夫家的人才可出来。旧时新娘进门时,在门槛外先设一小草把点燃冒烟,让新娘跨越而过,叫“跨火烟”。

  黄冈是埠头地方,居民多从五湖四海移来,各自保留着自家固有的风俗。故同一地,婚俗也不尽相同。有闹洞房者;有不闹洞房者。不闹洞房者怕和新娘“相冲”,影响彼此运气。闹洞房者也和别地大同小异,多是斗笑耍闹,甚至有的闹到在新娘眠床上打扑克。说四句雅俗均有,以能诙谐而引起哄堂大笑者为佳。如“支物硬硬,撞过眠床下,今日娶嬷,明天做亚父”。三十多年前,笔者观看过闹洞房,一青年说:“新娘生雅面又滑,肚又大来奶又突”。在满屋(包括新郎新娘)的哄笑声中,没了下文。必须说明的是:在彼时彼地,是绝对没有未婚先孕且又敢热热闹闹办喜事的,那个说四句者,限于知识,逗趣而已,而人们也绝不见怪。

  婚礼到闹洞房后结束。以前就不尽相同,现时则更各异其趣。有遵古者,有不遵古者,有古今掺杂者,难以尽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婚嫁习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运动的制约。每逢变革、动荡的时期,如土地改革时期,历次政治运动时期,婚礼均趋向简单化。举一个例证:文化革命期间,选定一个节日或休息日,两人到影院看场**,散场后两人同到男方家,便结婚了。左邻右舍说:“亚姆娶媳妇不敢人知”。亚姆说:“我自己也不知,昨晚儿子要我今早多煮一个人的伙食,那知来食的,却是新媳妇”。

  依传统婚俗,新娘要在房中藏三天,三天后方出房,开米瓮舀米煮饭。米瓮里要先放有红包,红包归新娘所有。饭后“返厝”,“返厝”以在做晚饭前(不见炊烟)归家为前提。交通不便,路途太远者则不一定回到娘家,可随意在路边店吃过中饭,然后回夫家,也算返厝。以后还有“二返厝”、“三返厝”。近时人多略去“三返厝”,将三返厝和二返厝合在一起做,即回娘家后,又出来到外边四处转一转,再进娘家, 便算二次返厝。倘是“走户”的新娘,则要候待四个月后,另行择日返厝。娘家通常煮糖粥招待。然后是亚舅提油陪新娘回夫家,“提油来,好添灯”。“灯”“丁”同音,望新娘早生贵子之意。其“舅”也有三项不同:有新娘的兄弟者、有新娘的母舅者,也有新娘的侄子者。(有的自家没有侄子,可在宗族内“借”个来做亚舅)亚舅要随带糖果饼食(有的还有专做糯米糍)来分送亲家的兄弟叔侄,接到饼食者要回以红包,用红丝绳系住挂在亚舅脖子上,谓之“栽须”。

  新娘返厝归来后由伴娘带去“撒井”,即将一小包红糖撒入水井,其时伴娘口中念念有词,无非请“井公井妈”(井神)保佑,左邻右舍关照之意。

  新娘陪嫁品应有剪刀、针、线,这一天要“开剪”,手巧者要做件衣服;一般的也要剪剪缝缝。

  新娘的发髻上要插支珠针。珠针有个作用:在房事之时,新郎或因过度劳累,兴奋,或是什么原因,造成精泄不止,即俗称“上马风”。此时女方便可拔出珠针,在男人屁股上一扎,其夫一痛,猛一收缩,“黄河逆流”,便救了驾。倘若不懂此诀,慌乱中将男人推下,则其精泄不止,脱阳而死。

  新娘结婚倘遇经期,则要在眠床脚放四个盘子,盘子里放些水、草。床脚还要放把镰刀,谓是“马”来,刈马草招待。其时不可同房。婚前新郎的父辈也要教知新郎此事。

  新娘在夫家第一次坐马桶前,要先向马桶里洒些油,伴娘也要说四句,大意是“洒油,生仔滑溜溜”,祈望以后生产顺利。

  新娘的陪嫁品要有一只小雄鸡。有的还要向多男的女人讨一付小儿衣服,放在眠床里。希望新娘早生儿子。

  新娘的陪嫁品虽是多寡悬殊。但有一条则是相同的。即“仔婿面前”和“草头肚腰”。仔婿面前是十二个染上红色的鸡蛋,十二个香蕉,一个猪心和一团红糖。猪心和红糖在洞房花烛夜煮食,据说这样以后夫妇共同生活能同心同德。“草头”是两株咸草,咸草用红纸和红丝绳扎住,取草头结发之意。“肚腰”者,肚兜也。即以布折成肚兜样,以线虚缀住。内放种籽(多是早谷种)、龙银(钱)、龙眼干和一扎棉花束(用红纸包棉卷成一束,双头留棉花,对折用红丝绳扎住)。男方在洞房内要放有一支煤油灯(灯筒上写有喜字),要让它燃点三天三夜,要放两对大吉(四个柑)和一团用炒熟的黑大豆和红糖团成的“乌豆球”。所有这一切,都是寄托一个愿望:大吉大利、白头到老、多子多孙、大富大贵。

  以上所谈的都是初婚。

  男到女家入赘的风俗,也大略相似。一般地也有相看、议聘、迎亲(由女方尊长去迎,有的新娘也去)。也有“嫁妆”(因男方也有亲友赠送的礼品、自家固有的东西),也有“返厝”。旧时男方到女家后即改为女姓,一直沿用到刻上石碑,女方在石碑上换刻上其夫的姓,这样便不会让人误以为同姓通婚了——旧时同姓是不可通婚的。

  女方姐妹的子女管入赘的新郎称“舅”,招婿的姨称“姑”。现时入赘的男子多没改姓,只有子女姓女方的姓。如有多子女,有一些姓男方的姓。也有个别全姓男方的姓,这就使女方的父母大伤其心了。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传统婚嫁习俗体现出来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但客观点说,要彻底根除这种观念,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的广大劳动人民中,还须假以时日。至于同姓通婚,则已比比皆是,见惯不鲜了。

  丧礼,主要为哭丧。就是死者生前亲朋好友(一般是女性,男性负责招待客人,鄂东的习俗是丧礼也要请客。)来哭诉,主要表达对死者的惋惜以及赞颂死者生前的功劳,诉说死者的不幸。死者去世第一晚需由死者至亲为其守夜(一般是晚辈,如儿子或女儿!)下葬前需由风水先生选好日子和阴宅,并商量下葬事宜。送葬前所有送葬之人需披麻戴孝,(即头顶搭上白绫,越是死者至亲之人,所要披搭白绫也越长,最长可至后脚跟乃至拖地!)呵呵,就知道这些!

1、礼节方面,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景颇族喜欢喝烧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颇族老人喜好嚼烟,他们把草烟和适量的熟石灰膏、干芦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脑、防龋固齿的功效,见面时会互递烟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礼貌

2、家庭方面,过去传统的景颇族的家庭,是包括夫妻和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包括父母、夫妻、子女在内的扩展家庭。在家庭内部,父亲是家长,子女皆从父姓,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男性继承。传统上实行幼子继承,由幼子同父母同住并继承老家的房屋,其他儿子成家后便分出老家另立门户。

3、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

4、婚恋,景颇族婚姻实行丈人种(景颇语称“木育”,载瓦语称“勐”)与姑爷种(景颇语称“达玛”,载瓦语称“墨”)单向联姻的婚姻形式。两个家庭一旦缔结婚姻,不仅产生“姑爷”(女婿)和“丈人”(岳父)两种个人身份,同时也产生“姑爷种”和“丈人种”两种群体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种与姑爷种关系。

5、丧葬,景颇族的丧葬习俗独特。凶死行火葬,幼殇行天葬,正常死亡行土葬。在家中自然死亡视为善死,在外意外死亡、刀枪致死、上吊、投河自杀以及难产死亡均视为凶死。凶死者,尸体不能进寨。善死者亡,家人立即朝天鸣枪报丧,亲朋村邻闻讯带着礼物前来奔丧、帮忙。

扩展资料: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参考资料:

景颇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29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