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红色故事

立志红色故事,第1张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洪望梅成为军长夫人

洪望楠得知自己家里要被查封,和来查封的巡警争执起来。对方声称这处房子属于日本人的财产,现在应该充公,洪望楠拿不出来房契证明房子属于自己,所以没有理由阻拦。洪望楠自然是不愿意的,和对方打了起来,随后桑霞也赶到,劝说洪望楠并且解释这房子就是洪家的,洪望楠不愿牵连桑霞,赶走了桑霞。

因为和警察搏斗起来,洪望楠被打晕并关押进看守所。得知桑霞打算拿出一笔资金帮助洪望楠,王沐天对此非常失望。桑霞说争取洪望楠本来也是任务的一部分,希望王沐天能帮忙把洪望楠从警察局里面救出来。王沐天自然是不愿意的,桑霞很是失望。发现桑霞对于洪望楠仍然有着感情,这让王沐天痛苦万分,把自己的求婚戒指丢了下楼,自己一个人借酒浇愁。

尽管没有答应桑霞,王沐天还是找到了季家鸣,希望对方能救出来被关押的洪望楠。季家鸣得知此事,趁机想要打探一下洪望楠现在到底是怎么想的。季家鸣故意把两个医科大学的学生关押在一起,这两名学生也正是追求进步的积极分子,听到二人的对话以后,季家鸣心中有了对洪望楠的处置。

洪望梅身在重庆,孤身一人生活不易,最终接受了姜正威,两人正式结婚,洪望梅成为军长夫人。上海解放以后,洪望梅回到家中才发现家中一片混乱,打听以后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姜正威身为国民党军长,手中也有一定权利,用自己的特权保释出了洪望楠。季家鸣前去找洪望楠,却发现洪望楠已经被人带走了。

洪家一家人去餐厅吃饭,洪望梅无意中和戴维斯再次相遇。想到过去发生的种种,洪望梅只觉得如同隔世。姜正威在饭桌上提出让洪望楠帮自己倒运黑市黄金,被洪望楠严词拒绝了。王沐天开始和药厂的李国栋研制盘尼西林,李国栋提出需要一批原药作为参考,但是因为运输管制严格,原药始终难以运送进来。为了找到原药,王沐天和桑霞决定找三伯王敦凯帮忙。回到王家以后,两人发现朱玉琼现在和王敦凯过着清寒的生活,王沐天很是难过。

桑霞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委托王敦凯帮自己打通关系运送原药,并且提出可以支付酬金,王敦凯答应了下来。桑霞想起来当初自己被黑帮绑架,王敦凯花了许多钱把自己保释出来,这也是王敦凯后来贫困的原因之一,于是打算多支付一笔酬金,王沐天也很是赞成。

第五十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0年的华夏处在抗倭战争处在第一阶段,也是第二个非常艰苦的相持阶段即将到来的时刻,国际形势风云诡谲,国内的形势同样的错综复杂。介石的国民政府,为了阻止类似黄桥事件的再度发生,命令何敬之、白健生,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向“老八”部队正副司令朱代珍、彭石穿,以及“老四”的部队军长烨西平、副军长江钧发出“皓电”,命令“老四”的部队接电报后迅即将全部撤到黄河古道以北地区。

11月19日,***中央以上述受令者“朱彭叶项”四人名义答复:“同意将安徽南部的“老四”的部队部队调到长江以北。”介石则发手令宽限“老四”的部队的北移期限,要求所有“老四”的部队,必须在1940年12月31日止撤出皖南和苏南地区。

这样的政治形势将“老四”部队江南总部,笼罩在一种非常严峻的局面之下,云岭上空阴云密布。“老四”的部队司令部昼夜灯火通明,参谋部、政治处,到处的气氛都异常紧张。初冬的皖南山区被刚刚落了两天两夜的大雪,染成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山坡上林子里的松柏落满积雪后,平添了另一种不同于其他季节,显得很别致的风韵。古老的云岭镇在雪后的晨曦里,显得格外安详与平静,寂静得宛如一个没有人际的空镇,唯有那些被皑皑白雪覆盖住了屋顶,完全看不清青瓦的古老民居宅院上空,飘浮起一缕缕淡淡炊烟会告诉你,沉睡一夜的云岭正在渐渐苏醒。  蓦然间,一声响亮的婴啼,从镇东南的一座祠堂里传出来,打破了云岭宁静的冬晨。  这一天,是1940年12月4日。  镇东南的陈家祠堂,是一座典型徽式建筑,主体建筑物三大进座北朝南,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自从老四把军部进驻云岭以后就改建成了军部医院。此刻军部第三进二楼上显得格外忙碌,罩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不停在廊上走动。最靠东头的一间产房里,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还在继续,响亮的婴啼惊醒了整个医院。

住院的伤员和病号,没有在值班岗位的医生与护士纷纷穿衣起床,打开门窗相互询问着。  “谁在生孩子?”  “这声音好响啊!十有八九是个小子!”  “好像是是军部短枪营教导员莲心?”  “就是莲心。我看她前天住进来的。”  “莲心的爱人是不是一纵一支队的那个教导员言龙生?”  “对,老虎营教导员言龙生。他们结婚还是军首长主持的。”

“老婆生了,他怎么不在?”  “你们不知道啊?最近形势很紧。听说军部很快要离开云岭转移北上,一纵不是早几个月前就渡江打黄桥的?”  “怎么回事?是鬼子又要进山扫荡吗?”  “不是鬼子扫荡,听我们副政委说,又是国民党和我们搞摩擦,黄桥被我们搞掉了韩楚篦一个89军,统共消灭了一万四五。介光头气昏头了,逼着咱们立刻离开苏南地区渡江北上。这次情况有点严重,你没有看见军部那边天天都在开会吗?”  “唉,莲心这个时候生孩子,兵荒马乱的,天天打仗,怎么办?”  “就是啊,难为莲心了。”  “她居然是营长!好年轻啊,好像才20来岁?这么小年纪的营长,还是军部短枪营的营长,厉害啊。”  “莲心没有20吧,也就18、9岁。他们两口子都是延安来的干部。”  “那就怪不得了,延安干部嘛,精贵。”祠堂大门外面急匆匆跑进一个年轻的女战士,进门就大声喊着:“我们营长生了个啥啊?”  一个女护士从三楼的外廊栏杆上探出个头,对她招招手。“季雅,莲心营长在这里。”  季雅撒腿朝上面跑着问:“朱橘,快告诉我,营长生了个啥?”  朱橘探出头笑嘻嘻逗她,“当然是人啊,还能生啥?”  “朱橘你讨厌。我问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一个胖小子。”

“太棒了。”季雅跑上楼在走廊上张望。

朱橘站在顶头一间房间门外对她招手。“你快进来。莲心营长在这里。”  季雅推开病房里,看见莲心躺在靠窗户的一张床上,靠门那张床空着。

她站在低头看着怀里的孩子,清瘦苍白的脸洋溢着母亲幸福的微笑。  听见声音,莲心抬起头对着季雅笑起来,“季雅,你来了,过来看看宝宝。看看他像我,还是像爸爸?”  季雅趴下身子看着莲心胳肢窝上面睡着的孩子,孩子在沉睡中闭着眼小嘴不时蠕动一下。  季雅端详了很久才说:“营长,我我怎么觉得他像言教导员。”  莲心又对孩子看了一眼,笑着点点头。“都是这样说。”  季雅问:“营长,你给他起名字了吗?”  莲心摇摇头。“没有,等他爸爸来起名。对了,你和他们老虎营那个一连长的事儿怎么样了?”  季雅有点羞涩地垂下头。“前几天他来提过了,算正式求婚吧。我还没有答应。”  莲心一把抓住她。“为什么啊?你还有什么考虑?那个小伙子很好啊。”  “人家是姑娘啊,想再过几天在答应他。”季雅不好意思地说。  莲心摇着她的胳膊。“你可别抻着,小心给抻跑了!龙生对我说过,他小伙子可有不少姑娘盯着呢。”  “不会。”季雅很自信地表示,然后又对莲心说:“他不是跟赵营长和言教导员去打黄桥了吗?等他们回来吧。”  “也对,不过我们也应该很快要渡江了吧。”  “就是啊,营长外面都在议论这事儿,很多人说叶司令和江政委有点不同意见,大约要等东南局开会决定了。营长你应该去问问江政委。”  莲心皱着眉责怪。“你说什么啊?我只是军部短枪营营长,怎么能随便问首长这么大的事儿?虽然江政委对我特别好,就像我哥哥一样,可也不会和我说这些,这是组织原则。算了,说了你也不懂。以后不许乱说话。”

季雅伸伸舌头。“是,营长。营长,您不通知言教导员回来看儿子啊?”  莲心摇摇头。“孩子刚生,还没有来得及通知老言。”  季雅恢复了她天真烂漫的性格,笑着去摸孩子的脸蛋。

莲心连忙阻止她。“别弄他,好容易哄他睡着了。我没有奶给他吃正在发愁,连开口奶都是护士去镇上讨来的。”  “哎呀,我差一点忘记了。”季雅一拍自己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一罐奶粉递给莲心。  莲心接过奶粉,很惊诧地问:“哪来的奶粉?还是进口的。”

季雅笑起来指着奶粉说:“还有谁能弄到这种洋玩意儿?前线缴获的前几个月打了鬼子的一个补给点,缴获了一批奶粉罐头,都送到军部保育院去了。我就要了一罐,说给我们营长的宝宝,江政委特批的,给宝宝冲吧。营长,这几天形势紧张,你也不在,教导员说短枪营随时可能有动作,我先回去了,你好好休息。”

季雅放下奶粉走了,莲心看着她的背影,然后低下头去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有着淡淡一缕忧丝……

就在莲心分娩的前一天,1940年12月3日,介石再次致电烨西平:““老四”的部队应在繁昌、铜陵渡过长江,在无为附近集中,然后按规定路线北上。”

***东南局书记兼“老四”的部队副军长江钧,却还是在驻地云岭按兵不动,在有关行军路线、安全措施,以及撤离经费和给养问题方面和他们纠缠,无法迅速达成一致,致使滞留在云岭的“老四”的军部近万人面临这巨大的危机。

儿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言龙生千方百计通过地下交通站,给云岭的妻子送来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收到了你通过交通站转来的消息,知道你生下一个胖小子,真是高兴之极。我们有了儿子,我做爸爸了,心里说不出有多激动,想给我们的儿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你还记得我给你朗诵的那篇文章吗?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的儿子叫叫‘海燕’吧,他将是这暴风雨中骄傲的海燕。”

莲心知道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写在1901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夜写的诗——海燕。言龙生也算得上莲心的革命引路人,当年在故乡南浔言府自己的小书房高尔基,给莲心讲过这首《海燕》,是龙生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他一直告诉莲心自己就是受了这首诗的影响投身革命。现在龙生把这首诗送给新出生的儿子,他将成为言龙生和莲心共同的梦想和希望。

莲心抱着儿子,对他说:“儿子,妈妈相信你有一天会像海燕一样……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莲心把手中的儿子,用双臂平托起来,让儿子沐浴在窗外射入的一抹金色的阳光里。莲心在畅想着华夏的未来,第一个愿望,就是早一点把日本侵略军赶出华夏去!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再遭受战争,希望美好的明天,属于自己的儿子海燕。

亮剑

士兵突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中国兄弟连

杀虎口

这些可都是大众们公认的经典的军事题材电视剧

尤其是后三部最近一段时间尤受好评呀

文成公主(?-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 文成公主入藏图

[1]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 文成公主

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文成公主》小人书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庙塑像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拍了大唐一个马屁。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为了维护大唐的威严,因此在咸亨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击溃,从此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被吐蕃人亵渎,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派兵掠夺人口,对汉人进行屠杀,当军中无粮时把汉人当成两脚羊,充当军粮。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志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文成公主庙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 文成公主庙

、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一千三百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该影片一部史诗式传记片,讲述了巴顿将军一生的经历,影片中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rjwRzUkmX2Gs8UOjozz4Q

pwd=hc02 提取码:hc02    

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光明网评)

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新浪网评)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南海网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94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