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崇尚物质财富的时代,你还相信有真正的爱情呢?我独孤雁在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刘知远与李三娘的爱情故事中,曾写道「你是否还相信爱情,在于你是否能够排除各种诱惑,坚守自个的那份爱」。在二战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中也有不少模范丈夫。例如德国元帅隆美尔,以及他的对手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关于隆美尔与妻子露西爱情故事,流传甚广,非常多人都有所耳闻,但关于蒙哥马利元帅的爱情,了解的人恐怕不多。
朱可夫元帅与蒙哥马利元帅在柏林
青年时的蒙哥马利与隆美尔截然不同,蒙哥马利生性好动,学习不认真,常常搞恶作剧,学习成绩差,甚至差点被军校开除。从军校毕业后,蒙哥马利全身心的投入军队,他讨厌宴会与各种社交生活,也就失去了结识年轻女性的机会。
一战后,蒙哥马利先后在军中任职一级参谋、参谋学院任教官,步入中级军官的行列,前途一片光明,此时的蒙哥马利已39岁了,但仍然孑然一身,堪称是一位「大龄剩男」,有朋友甚至打趣道:「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
但也就是在39岁这一年,蒙哥马利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她。这一年是1926年,蒙哥马利来到瑞士度假。望着远方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也许勾起了蒙哥马利童年的回忆,他抓起地上的雪花,攒成一个雪球,像不远处的木桩砸去,一下正中目标。当蒙哥马利沉寂在童年的乐趣中,一个叫好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
那是一位成熟美丽的女性,蒙哥马利顿时被她所吸纳,但由于他不善于女 流,失去了相识的机会。返回英国后,蒙哥马利一直对那位女性念念不忘,一年后他再次来到瑞士,希望能够再续前缘。也许是天意,故地重游的蒙哥马利又一次遇到了她。这壹次蒙哥马利没有错过机会,他深入了解了这位女性。
这位女子名叫贝蒂,时年39岁,丈夫在一战中阵亡,一直带着两个孩子过活。蒙哥马利一方面对贝蒂非常同情,另一方面又被她的坚毅、端庄的气质所吸纳。于是蒙哥马利想她求婚,贝蒂非常惊讶,她觉得对方大概是同情,而不是爱情。对此蒙哥马利敬了一个军礼,从腰间拨出手枪,起誓道:「假如我背叛了你,就让我死在自个的枪口下!」
1927年7月,已40岁的蒙哥马利与小他一岁的贝蒂女士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的生活很幸福,第二年,蒙哥马利中年得子,一家人过的幸福快乐。但这样的生活仅仅维持了十年,1937年,贝蒂被诊断出患有败血症,病情日渐严重,这可急坏了蒙哥马利,但贝蒂还是离开了他。这年10月,贝蒂在蒙哥马利的怀中安然离世。
晚年的蒙哥马利元帅
在爱妻的葬礼上,蒙哥马利没有留一滴眼泪,难道是他无情么?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他在自传中写出感动世界的心声:「眼泪不是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诚是爱情的最好证明。爱上一个女人就不可以再爱上另外一个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枪,只能有一个准星!」二战中蒙哥马利打败隆美尔,声名大噪,成为无数女 慕的国民偶像级人物。
此时甚至连首相也劝他,「蒙哥马利元帅,整个英吉利都不希望你的后半生是孤单的。」蒙哥马利只说了一句话:「作为一个军人,我永远忠于自个的祖国,作为一个男人,我永远不会背叛爱情。」后来他又对朋友们说:「我不相信一个人能有两次恋爱,像我对贝蒂这样的爱,永远不大概有第二次。」1976年,堪称「情圣」的蒙哥马利元帅离世,享年89岁。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
‖苏 联 元 帅 的 十 大 趣 闻‖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元帅们,不仅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而且个性鲜明,幽默风趣;他们对敌人毫不留情,但对心爱的女人却是柔肠百结。如今,尽管英雄老去,美人迟暮,但一些经典片断却流传下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这些传奇将帅的逸闻趣事,依然为他们的风采所倾倒。
片断一:谁是“络腮胡”
在苏联卫国战争最激烈、最严峻的期间,朱可夫元帅因为无法说服斯大林,两人各将语调升了八度,争执起来。朱可夫怒气冲冲地走出斯大林的办公室,在会客厅里嘟囔起来:“真他妈的络腮胡!”不料被旁边一位好事的将军听见,偷偷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马上下令召见朱可夫。“你说‘真他妈的络腮胡!’到底指的是谁?”斯大林一双锐目直瞪朱可夫。
朱可夫何其聪明,他马上回答:“我骂的当然是希特勒了,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沉默片刻,抽起了烟斗:“没错,朱可夫同志,我也会这样骂他的。”
随后,他扭头问告密的将军:“那你认为络腮胡指的是谁?”
片断二:可怕的朱可夫
1941年秋,德军兵临城下,“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上将率领的德国坦克部队势不可挡。朱可夫是西部方面军司令员,他素来治军严格,对下属求全责备。他麾下的一名少将德米特里•列柳申科(后来的苏军大将,两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虽然骁勇善战,但却非常畏惧他,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他见面。
每当朱可夫前往列柳申科的部队视察,列柳申科都让副手顶上,自己宁可上前线指挥与古德里安部队的战斗。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才弄明白。一次,他来到军中,不无揶揄地问列柳申科的副手:“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
副手回答道:“他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朱可夫一惊,随后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
片断三:麻雀、雄鹰和山羊
巴格拉米扬元帅机敏睿智、平易近人,喜欢跟下属开玩笑。一天,他来到新建的训练场视察,一群新战士正在锻炼身体。他问一名小战士:“你姓什么?”
小战士非常紧张,半天才回答道:“报告元帅,我姓沃罗比约夫(词意为麻雀)。”
巴格拉米扬笑道:“你现在是麻雀,一年之后便会长成翱翔天空的巨隼!”
随后,元帅问第二位战士姓什么,战士回答说:“奥尔洛夫(词意为雄鹰)。”
巴格拉米扬很高兴:“好啊,上帝把你这只雄鹰派给我们了。”
轮到第三名士兵了,他非常不好意思:“我姓科兹洛夫(词意为山羊,俄语中用来形容固执之人)。”巴格拉米扬周围的人都在窃笑,山羊可比不得麻雀或是雄鹰,他们等着元帅化解科兹洛夫的尴尬。
巴格拉米扬微微一笑,问道:“你喜欢唱歌吗?”
科兹洛夫眼睛一亮:“当然,我是连里的歌手。”“好好努力吧,争取成为科兹洛夫斯基一样的歌星!”巴格拉米扬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同样也姓“山羊”的歌手科兹洛夫斯基是当时著名的歌剧天王。大家鼓起掌来,为元帅的幽默喝彩。
片段四:被斯大林羡慕
元帅与他们的妻子———这一直是个特别的话题。1942年,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屡建功勋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正在疗伤,他偶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谢罗娃貌美如花,追求者不计其数。著名诗人西蒙诺夫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等我归来》便是献给她的。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后,有关这对英雄美人相互倾慕的消息便流传开来。
贝利亚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
斯大林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贝利亚插话:“但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他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哪里去了?”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了。”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罗娃去争吧,看谁去谁留。”斯大林脸上浮现出恶作剧般的微笑。
片断五:科涅夫的“勤务兵”
与朱可夫一起指挥攻克柏林战役的科涅夫元帅,他的第二任夫人安东宁娜曾是卫生员。他们的女儿纳塔利娅回忆起父母相爱的传奇,称他们是战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科涅夫伉俪相差25岁。他们1942年相识时,科涅夫的第一段婚姻已经结束,心灵受到重创。是安东宁娜一直陪伴左右,随他南征北战。他们经常如同好友般长谈到深夜。作为医生,安东宁娜努力帮助科涅夫战胜胃溃疡,为他烹饪饮食,科涅夫亲切地称她为自己的“勤务兵”。
科涅夫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胜券在握,但在感情上却极不自信。在前线向安东宁娜求婚成功后,科涅夫非常激动。他将心爱的女子揽入怀中,动情地说:“搂着你,我如同拥抱着全世界!”与安东宁娜去布拉格度假时,科涅夫非常高兴,他一边开车,一边高歌,虽然走调得厉害,却令安东宁娜非常感动。
片段六:脱掉靴子的元帅
许多将军认为讨好演员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次,演出团到格列奇科元帅的部队演出。午饭后,他缠上喜欢的一位女歌唱演员。别人告诉他,女演员的丈夫就在团里,但他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堪。格列奇科挽着心仪的女演员胳膊,慢慢地向湖边走去,司令部就驻扎在那边。在沙滩上女演员脱下鞋,走到水边嬉水。格列奇科也意外地脱下靴子。大家吃惊地交换了一下目光,而将军扫了女演员的丈夫一眼,生气地说:“她要是淹着了怎么办?”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格列奇科已经身为苏联国防部长了。
格列奇科还很爱一脸严肃地开“元帅式”的玩笑。一次,在大战役的间歇,将军们正在进餐,有人想活跃气氛,就念了《星火》周刊中的一则消息,说一位妇女在吃饭时不小心吞咽下一把叉子。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就餐的将军们争执不下。格列奇科看了一眼自己 的叉子,摇摇头说:“如果苏军战士吞咽下叉子,我就会签署一道命令,禁止使用叉子,全军,包括将军在内,一律都改用中国筷子。” 将军们不知道该不该哈哈大笑,于是大家有礼貌地微笑了一下。
片断七:找名作家“捉刀”
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叶廖缅科元帅,写了本有关对苏共20大印象的书,但几乎都是合著者写的。许多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史册中留下自己墨迹的将军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的合著人通常是重量级作家。例如,替科涅夫元帅写《一位方面军司令员的笔记》的,就是《真正的人》的作者波列沃依。巴格拉米扬元帅的两卷本回忆录的作者是两位上校。格列奇科的著作也有两位上校军衔的合著者。当回忆录出版后,他把两位上校叫到国防部长办公室说:“我欠你们什么吗?”
“苏联元帅同志,您不欠我们什么,什么都不欠。”
于是,格列奇科有礼貌地与他们告别,与每个人握了握手。这样做已经很给面子了。
叶廖缅科元帅则送给自己的合著者一台冰箱。
片断八:体重160公斤的司令员
叶廖缅科元帅的作战日记中有这样几段记录。“1943年5月23日,我在第43集团军中看见了什么?集团军司令戈卢别夫少将不去关心部队,而只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养了一头牛,为了喝新鲜的牛奶和得到黄油;养了3-5头羊,为了能有羊肉串吃;养了两头猪,好能吃到香肠和火腿;还养了几只鸡。而所有这一切就发生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在军事学院学习研究日俄战争时,曾嘲笑俄国将军萨哈罗夫用暖车运来一头牛。而我们的戈卢别夫少将更过分。这样的将军能带出好士兵吗?绝不可能。他想到的不是祖国,不是部下,而是自己的肚子,他的体重已达160公斤。”“在检查39集团军时发现司令员济金挥霍无度,光伏特加酒就领走310升,还领走了大量的食品,有香肠、黄油、奶酪、糖,从不记账。所有这一切发生在我国食品短缺和军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片断九:布琼尼这样开飞机
曾在苏联国内战争中叱咤风云的布琼尼元帅,有关他的笑话很多,他本人也爱开玩笑。布琼尼元帅一次到航天城去开会,一位飞行员挖苦这位“第一红骑兵”,问道:“30年代有个口号是‘从骑马到开飞机’。元帅同志,你想过改开飞机吗?”
布琼尼忽地站起来:“怎么没试过?试过!……但没开成,马鞍倒是安在飞机机身上了,但是笼头怎么都套不住发动机。”全场哄堂大笑。
雅库鲍夫斯基是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他在保加利亚向当地部队讲述苏联军队。当记者问他:“什么是苏联海军陆战队?”
雅库鲍夫斯基翘起大拇指说:“那是些棒小伙子,精通肉搏战的技巧,一个海军陆战队员能够对付三个敌人。”
“什么是苏联空降兵?”
“没有比他们更棒的人了,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装备,既会用自己的武器,也会使用北约的武器。”
记者又向他提了一个挑衅性问题:“什么是基建工程兵?”
雅库鲍夫斯基想了一两分钟,笑着说:“苏军有这样一批军人,他们连武器都不用就能够完成任务。”这则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在评论家的笔下,这则消息就变成了:据说,苏联出现一支超级特种部队。消息又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的报刊相继转载。这件事汇报给了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他针对这起“谣言”批评了副部长,然后平静地说,“就别让我们的华沙条约朋友们失望了吧。”
片断十:“龙”的加油机
空军元帅萨维茨基在当师长和军长时履建战功,他在空战中击落过22架德国飞机,1944年至1945年中获得过多枚英雄勋章。在空中他的代号是“龙”。他常常装满油箱起飞,在飞离机场很远的时候,对地面指挥站发来信号:“我是龙,迷失方向,红灯亮了。请求帮助。”
地面指挥站对这种检查性的命令很生气,生气归生气,地面指挥站人员还是要忙乎一阵,而萨维茨基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训练部队。一次当指挥站又传来熟悉的声音:“我是龙,迷失方向,只剩下一点儿燃料……”
一位地面指挥人员按下按钮,愤怒地对话筒喊道:“龙,别着急,加油机已经起飞!”
萨维茨基返航后,问地面人员:“谁派加油机了?”一片沉默。
萨维茨基缓缓地说:“我不想惩罚谁,想鼓励这种机智和幽默。同志们,这可不是最后一次检查。”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
很简单,在双福乘坐301路到江津通泰门下,换乘江津101路、102路、105路到江津客运中心下,客运中心后面就是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301路(东部新城——双福)
首班时间:早上:5:40——晚上:7:30
路 线:元帅广场→半岛明珠→祥和佳苑→玉水湾→养护段→江洲酒店→北固门→通泰门→小西门→财政局→军民路(滨洲花园)→鲤鱼石→江岸丽都→南桥头→潍柴立交→东方红桥头→陡石村→三三厂路口→圣泉加油站→双福加压站路口→圣泉变电站路口→九元路口→九龙→享堂治超站→温家店→嘉川物流→公交驾校路口→双福
105路
运行线路:几江中学循环线
间隔时间:5分钟一班
运行时间:早班车6∶20,末班车20∶00;
途经站点:
A:几江中学站——体育馆站——锦绣花园站——元帅广场站——半岛明珠站——祥和佳苑站——玉水湾站——公路养护段站——区政府站——北固门站——通泰门站——斑竹巷站——小西门站——财政局站——滨洲花园站——江岸丽水站——鲤鱼石站——江岸丽都站——果研所站——紫荆花园站——客运中心站——鹏程花园站——水木年华站——骑龙山庄站——津都苑站——妇幼保健院站——琅山农贸市场站——移动公司站——体育馆站——几江中学站
102路
运行线路:长风——化肥厂
间隔时间:5分钟一班
运行时间:早班车6∶15,末班车20∶35;
途经站点:
A:长风站——东门转盘站——名豪站——东门口站——四牌坊站——大什字站——七贤街站——通泰门站——斑竹巷站——德胜街站——小西门站——自来水公司站——大西门站——客运中心站——鹏程花园站——水木年华站——骑龙山庄站——党校站——琅山农贸市场站——移动公司站——体育馆站——几江中学站——看守所站——化肥厂站
101路
运行线路:人民广场至双堡
间隔时间:5分钟一班
运行时间:早班车6∶15,末班车19∶30;
途经站点:
A:人民广场站——人民医院站——东门口站——四牌坊站——大什字站——七贤街站——通泰门站——斑竹巷站——德胜街站——实验中学(高中部)站——黄荆街站——大西门站(房管所)——客运中心站(江津中学)——大西门站(房管所)——长城路站——师部站——西关路站——长城路菜市站——果研所站——南桥头站——柑园村站——双堡站
谢谢采纳
我们先来说说,天蓬元帅能不能配得上嫦娥。
天蓬元帅是谁?“蓬”,就是野草。天上的野草,用什么元帅来管理?天蓬元帅名头很大,其实就是个植物管理员。而十万天兵更加靠不住,就像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就能变成成千上万的小猴子一样,十万天兵未必不是这样变出来的。
其实天蓬元帅并没有掌管过十万天兵,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作品中写提“他当年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但是天河是什么?就是“牛郎织女雀桥会”的那条河呗。几只喜雀就能架一座桥,这天河能有多宽多深?用得着“八万水兵”吗?
八万这个数字,剔除夸张的成分(古人很爱夸张的,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但历史学家再怎么算,有三十万就撑死了);“水兵”这个说法,不过是美称。卷帘子的仪仗队员,还要叫个“大将”呢,天庭的称号还能当真?
好吧,天蓬元帅只是园丁头子,或者环卫管理员,大概是负责在天河打捞水草,避免污染水源的。即使如此,他也是天庭的正式员工,有编制的,地位并不算低。那么嫦娥呢,是歌女舞姬吗?
蟠桃会上嫦娥献舞,这是观众根深蒂固的印象。我说的是“观众”,不是“读者”。因为在小说中,从来没出现过嫦娥献舞的描写。人家只是坐享俸禄的广寒宫主,没有任何工作安排。就是收服玉兔,也不是天庭派给她的任务,而是人情之常:你的宠物你不管,让谁管?
天蓬与嫦娥,都是天庭的人,但一个坐享,一个劳作,地位高下,已经不言而喻。“自食其力”到了现代才成为光荣,古时候需要工作反倒是不体面的事。
再说“配得上”“配不上”的问题——只有夫妻婚姻,才说到配得上吧?天蓬元帅是向嫦娥求婚吗?有三媒六聘吗?履行了拜见父母尊长、买房买车这些程序吗?
都没有。天蓬只是喝醉了酒,调戏嫦娥,如此而已。
哪怕是天蓬真的是元帅,嫦娥仅仅是舞女,调戏妇女也在大罪。这是天庭的基本秩序,也是对女性的基本尊重。
一般称霸天下的牛人,身边总有两种不可或缺的人才,一种是能打能杀能拼命的(如关羽张飞),一种是能抄能写能出点子的(如孔明郭嘉),前者叫“武将”,后者叫“军师”。现在就给您说一个外国“军师”,他就是被拿破仑称赞为“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的贝尔蒂埃元帅,此君可是近现代战争史上所有参谋长的祖师爷。
贝尔蒂埃于贵族家庭,是一个地理高手兼数学天才,13岁就成了地质工程师(足以汗颜死当今世上无数13岁的小孩),特会画地图。20多岁时曾随法国名将罗尚博伯爵和拉法叶特侯爵奔赴美洲“见义勇为”,支援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事业,此时他就已经干上参谋这一行了。法国革命后,贝尔蒂埃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伙伴——拿破仑,他们相互吸引,互相敬佩,贝尔蒂埃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老大,拿破仑很欣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军师”。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他们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密切合作,相得益彰,一起出征,一起吃饭,一起打猎,就连行军也坐在一辆车子里,就连拿破仑向奥地利公主路易莎求婚,也是贝尔蒂埃亲赴维也纳操办的,接着又陪同公主来到巴黎。
给拿破仑打工,贝尔蒂埃的才华终得施展,他的财富日益增长,他的名望逐渐扩大,他地位步步高升。拿破仑当上皇帝后,贝尔蒂埃成为法兰西帝国诸元帅之首,还被加封为“德 纽查特尔亲王”,有一年拿破仑一次就给赏赐给他50万金法郎和405万年金。那么拿破仑咋那么喜欢贝尔蒂埃呢下面俺就给您说说其中的原因。
这拿破仑是个非常天才、非常独裁、又有极强表现欲的领袖人物,给这样“老大”当参谋长,很不容易。表现得太聪明太张扬了吧,肯定会招致老大的反感和嫉恨;表现得太呆傻太软弱了吧,又完成不了老大交给的艰巨任务。这个度很难把握哦!
那么贝尔蒂埃是怎么表现的呢他的特点就是在低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好一个出色的配角。所以说,贝尔蒂埃这个“军师”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那样给老大出谋划策的(拿破仑做事总是自己拿主意,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干别的工作,啥工作呢这可多了,什么绘制地图、侦察敌情、研究情报、搜集资料、拟制计划、传达军令、调动部队……这些都归贝参谋长负责。而贝参谋长还就擅长干这个,别管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多复杂,他都能将其快速转化成最简单的指令,再把指令迅速传达给在前线指挥的每一位将军。如果战场形势出现啥变化,贝参谋长还要马上做出时的应变和调整。同时,贝参谋长还要丝毫不差地协调和保障军队的衣食住行。怎么样,够难吧!这些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亚于战场指挥。
话说1800年,拿破仑要组建一支预备军团,贝尔蒂埃接到命令后马上去搞,没多久一支崭新的军团就出现在拿破仑的面前;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即“三皇会战”)期间,尔蒂埃负责的军需供应计划保证了25万法军能神速进军,不愁吃住,不缺枪弹,很快进入备战状态,最终打败了沙皇和奥皇统领的俄奥联军;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栽了大跟头,又是多亏贝尔蒂埃有条不紊地维持军纪,组织部队有序撤退,才使得拿破仑没把老命赔在俄国,而且很快又重整旗鼓,再次投入战斗。
就这样,贝尔蒂埃一直成功地担当着拿破仑不可或缺的“配角”,以至于一些士兵干脆把贝尔蒂埃当作是“拿破仑的老婆”。不过当“老公”不在身边的时候,“老婆”就找不着北了。1809年奥地利军队入侵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拿破仑当时不在,贝尔蒂埃暂时代理“大军团”的总指挥,怎奈贝尔蒂埃天生就不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料,他惊慌失措,大脑混乱,搞得法军十分被动,险些遭殃。好在拿破仑很快赶来,贝尔蒂埃终于“得救”。他一回到参谋的位子上就立即找到了感觉,为拿破仑制定了作战计划,这才算挽回了面子。
虽然贝尔蒂埃辅佐拿破仑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对这位老大效忠到底。1814年,贝尔蒂埃在战场上负伤,他彻底厌倦了这场战争,而且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有时当拿破仑的暴脾气上来的时候,贝尔蒂埃也是吓得浑身哆嗦。后来当一帮家伙逼迫拿破仑退位时,贝尔蒂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的举动得到了波旁王朝的赞赏。不久,拿破仑卷土重来建立百日王朝,很多将帅都重新回归拿破仑,但贝尔蒂埃却没有,他退役隐居了,拿破仑大失所望,郁闷不已。就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几天前,贝尔蒂埃在他自己的庄园里坠楼摔死了,有人说是意外,有人说是遇刺,有人说是他因悔恨自己背叛了拿破仑而自杀的……
贝尔蒂埃元帅不是一个好的前线指挥官,他的个人决断力和独立统帅才能相当差劲,但他的筹划、管理和协调能力又相当高超,他辅佐拿破仑缔造了法兰西军事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堪称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参谋长之一。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由于缺了贝尔蒂埃,结果军队调动不灵,混乱不堪,这也是其最终战败的原因之一。贝尔蒂埃对整个西方军事制度的发也具有很大影响,他制定的近代司令部勤务机构原则和一些参谋及后勤业务制度,后来被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采用,也为日后大名鼎鼎的德军总参谋部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供了范本。作为现代军事参谋体制的奠基者,他成了拿破仑麾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元帅。
1840年2月10日,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大婚的日子。新郎新娘都是最美好的双十年华,而且新娘已经登基为女王。前一场女王的婚礼,要追溯到1554年“血腥玛丽”的婚礼。
婚礼那天,刮风下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婚礼的喜庆氛围,沿路都是欢呼的人群,分享着年轻女王的喜悦。中午12点许,皇家婚礼队伍浩浩荡荡地从白金汉宫出发,赶往婚礼仪式地点圣詹姆斯宫。
21响礼炮过后,20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妈妈的陪同下,登上了金色的皇家马车。她低低地挽着发髻,头戴象征生育的桃金娘和橘子花花环,脑后披着白色的蕾丝面纱;穿着一件厚重的镶有蕾丝边的白色绸缎婚纱,拖尾长18英尺(约55米);戴着钻石项链和耳环,以及胸口缀着阿尔伯特亲王送给她的蓝宝石大胸针。婚鞋是一双白色的绸缎鞋。
维多利亚女王是最早穿白色婚纱的新娘之一,她让白色婚礼变成了流行,继而成为了传统。当时新娘的婚纱没有固定的颜色,白色婚纱是不多见的,而维多利亚女王选择白色婚纱,不是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是为了更好展示蕾丝花边。因为当时的英国蕾丝制造业正在苦苦挣扎,维多利亚女王想要借着自己的婚礼为这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
维多利亚女王的马车到达圣詹姆斯宫后,她进入了为她特别准备的更衣室。在那里,为她提婚纱拖尾的12位伴娘正等着。那些伴娘全都是贵族的长女,穿着维多利亚女王设计的伴娘礼服,简单的白色裙子,胸前、裙摆和头发上都点缀着玫瑰花。每一位伴娘还收到一份来自新郎新娘的礼物,一枚绿松石科堡鹰胸针。
而风度翩翩的阿尔伯特亲王,穿着红色的英国陆军元帅的制服,由皇家轻骑兵护送。当新郎进入婚礼礼拜堂时,响起了非常应景的旋律,德裔英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看,征服的英雄来了”。
随后,新娘的叔叔萨塞克斯公爵,挽着维多利亚女王的手,缓缓走入礼堂。在圣坛上,两位新人许下最郑重的诺言并交换戒指,简单而美好。之后,阿尔伯特亲王带着维多利亚女王,和婚礼游行队伍返程回白金汉宫,在那里招待宾客就餐。
婚宴上的婚礼蛋糕和女王的身份非常相称,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蛋糕,周长约3米,重量超过140公斤。白色的翻糖蛋糕上装饰着和新娘花环一样的花朵,蛋糕顶上站着一个拟人化的大不列颠形象,祝福着新郎新娘。2016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块婚礼蛋糕出现在佳士得拍卖行,以1500英镑的价格成交。
下午四点,新郎新娘迫不及待地离开婚宴,去温莎城堡度蜜月,只有2天!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放不下女王的职责。
维多利亚女王还收到了很多很棒的结婚礼物,她妈妈送给女儿女婿两人各一本祈祷书,还特别为女儿定制了一个绿松石蛇形手镯。她的同母异父姐姐费奥多拉送给她一枚特别的戒指,钻石王冠下两颗梨形红宝石和钻石,内侧用法语刻着“永结同心”。
关于罗帅的评价: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令尚且在世的德军将领撰写回忆录以总结战争经验,其中给这些昔日的敌人出了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美国人本以为答案会是朱可夫,毕竟朱可夫把德国人打得最痛。但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德军将领的答案都是苏联的另一位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能让敌人心服口服,这是比任何勋章都更加真实的奖赏。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是杰出的苏联军事家,在战争中他既善于防守,又长于进攻,在卫国战争中屡建战功,被称为常胜将军。他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大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被誉为苏联陆军的“三套马车”,是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军事家之一。2015年5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纪念碑的揭碑仪式,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等领导出席。梅德韦杰夫在揭碑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伟大功绩。
关于罗帅的谨慎:
朱可夫一生中只敬服两个军人,一个是他青年时期的军事导师——图哈切夫斯基;另一个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曾经是朱的上级,在基层当兵时,两个人的勇敢都是不容置疑的;在高级指挥岗位两个人水平在伯仲之间,朱对部下则更严苛一些。朱唯一不屑的是,罗在担任高级指挥员时的那种谨慎态度。罗在担任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时,除了有必要到前线视察,一般不轻易在前线晃来兜去,因为在前线哪里都不安全。而朱可夫则相反,他经常在前线视察,危险地段匍匐前进。罗认为高级指挥员是军队的宝贵财富,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瓦杜丁、阿帕纳先科三个大将的惨死是军队最大的损失,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高级指挥员在前线视察未必是好事,因为你看到的情况在总体情况里往往也只是一个点,并不能说明真实的全部情况。
战后在一次罗科索夫斯基的生日宴会上,罗邀请了朱可夫和科涅夫参加宴会,宴会由罗昔日的参谋长马利宁主持,马利宁谈到高级指挥员在战争期间不应老是匍匐在前线视察的问题惹怒了朱,朱在宴会上大叫:我在战争中,就是在最危险的地段匍匐……然后不辞而别!
关于罗帅的人品:
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毋庸置疑是十分良好的,主要体现在罗科索夫斯基对待同僚和下属以及对待妻子和情人上面,罗科索夫斯基对于朱可夫,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当朱可夫犯了大错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朱可夫。这个故事甚至成为了一段佳话,很多人都认为罗科索夫斯基虽然没有朱可夫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利,但是也同样不会犯像朱可夫那样的错误。罗科索夫斯基对下属非常好,通常会想方设法帮助下属解决一些问题,可以说极具人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也从来都不曾背弃过,即便是有众多的情人,也从来没做过抛妻弃子的事情。
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总体而言是十分高尚的,无论对于自己的同僚还是下属,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正直之心,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罗科索夫斯基虽然很多情,但是也从来没有抛弃过自己的妻儿,对于自己的发妻还是足够的敬重的。
关于罗帅的风流:
当说到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免不了要谈到他的感情生活。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是尤利娅·彼得罗夫娜·罗科索夫斯卡娅(1900-1986)。她1923年嫁给罗科索夫斯基,之后一直与丈夫患难与共,无论是他无辜入狱,还是他在前方作战,尤利娅都一直在后方等着他。尤利娅知道丈夫在前线与一位女军医的恋情,但她一直坚守高傲的沉默,没向任何人谈起此事,而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埋在心底,用自己的忠诚等到战后自己丈夫的归来。
然而,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私生活在民间有很多传说,主要的是他与著名影星瓦连京娜·谢罗娃的一段交往。
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于1942年。1942年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在苏赫尼奇村郊外受伤,弹片伤及肺部和脊柱,他的伤势很重,很快就被送往莫斯科治疗。有一天,女演员谢罗娃随其他演员一行去医院慰问伤员。她一走进罗科索夫斯基的病房,就被罗科索夫斯基魁梧的身材(2米)和迷人的微笑迷住了。那时候,谢罗娃是单身,传言罗科索夫斯基在认识当天为谢罗娃举办了一个浪漫晚餐,还传说在认识当天,谢罗娃就邀请罗科索夫斯基去大剧院看戏,他们从工作人员的入口进入大剧院,之后谢罗娃就坐在罗科索夫斯基身边,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看到了这一幕。之后,谢罗娃天天都去医院探望罗科索夫斯基,于是在莫斯科就传开了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的浪漫故事……
谢罗娃当时是著名诗人西蒙诺夫的女友(后者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况且斯大林(谢罗娃是斯大林喜欢的女演员之一)也知道并首肯他俩的关系。此外,罗科索夫斯基很尊敬诗人西蒙诺夫,喜欢西蒙诺夫的诗歌,把诗人赠给他带有签名的诗集放在书橱显眼的位置。罗科索夫斯基与诗人西蒙诺夫在前线多次见过面,因此,以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不会去夺他人之美。
那时候,谢罗娃虽与诗人西蒙诺夫相恋,但她很久没有答应嫁给他。简言之,她还有选择自己心爱人的权利。谢罗娃那时知道罗科索夫斯基有两个心爱的女人,一个是后方的妻子尤利娅,另一个是前线的女友加林娜·塔拉诺娃,但依然向罗科索夫斯基发起“进攻”。可罗科索夫斯基却对此不动声色,像军人一样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这点让谢罗娃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正常的男人对她这个“女性美的象征”无动于衷?谢罗娃不甘心一直做个探访者,也不愿意以一个对谈者身份结束与这位传奇般将军的交往。于是,她决定给罗科索夫斯基朗诵西蒙诺夫的诗作《等着我》。《等着我》本来是诗人西蒙诺夫专门献给谢罗娃的一首诗。谢罗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动罗科索夫斯基的心。
等着我吧,我会归来的
但你要苦苦地等待……
当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谢罗娃朗诵到“往昔的一切,都一股脑抛开”这句时,本想不让她再往下念了,但还是听完谢罗娃的朗诵,然后冷漠地告诉她,说要叫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来莫斯科,并请求她以后别再来打扰他……打那以后,他俩的交往就结束了。
谢罗娃在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女儿说:“人们可能会忘记我这个女演员,但苏联英雄谢罗夫(女演员的第一任丈夫,在一次空难中牺牲),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将会永远铭记人们心中,那么,我的名字也会与他们在一起。
传闻梅赫里斯曾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斯大林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梅赫里斯插话说:“但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他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去了哪儿?”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去了”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罗娃去争吧,看谁去谁留。 ”斯大林脸上浮现出恶作剧般的微笑。
罗科索夫斯基绝非圣人,像许多苏联将军有自己的战地女友一样,他在战场上也遇到了一位20多岁的姑娘 ,即军医加林娜·塔拉诺娃。塔拉诺娃在前线一直陪伴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与罗科索夫斯基一起走过了整个前线的艰难路程。”
加林娜·塔拉诺娃1941年夏天刚从医学院毕业,战争开始后她立即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第85野战医院当医生。医院坐落在莫斯科郊外,每天接收从前线运来的伤员。有一天,听说有一辆汽车运着伤员来了,塔拉诺娃赶紧跑去迎接,根本没有发现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一边站着。罗科索夫斯基把她叫住了,面带微笑地问,为什么不给首长打敬礼?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塔拉诺娃与罗科索夫斯基认识了。他俩很快就堕入情网,塔拉诺娃成为罗科索夫斯基的战地女友。1945年1月在华沙郊外,塔拉诺娃在轰鸣的炮声下生了一个女儿,罗科索夫斯基给女儿起名叫娜杰日达。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罗科索夫斯基与塔拉诺娃分开了。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作战,而塔拉诺娃去到了柏林。卫国战争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回到自己的合法妻子和女儿身边,他与塔拉诺娃的“战地浪漫曲”彻底结束了。
许多人为塔拉诺娃抱打不平,认为她付出很多,最后被罗科索夫斯基抛弃了。可塔拉诺娃自己的心态一直静如湖水,因为她从没有奢望自己要成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夫人,而让那段与罗科索夫斯基的战地爱情成为人生的珍贵回忆。战后,她嫁给了空军试飞员库德里亚夫采夫,住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城市,生下了女儿玛丽娜。可她的幸福并没有很久,丈夫库德里亚夫采夫在一次试飞中牺牲了。之后,她回到莫斯科,拒绝了许多男子的求婚,因为不想再折磨自己,就决定与女儿娜杰日达一家生活在一起。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