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选拨官员的手段是科举,想进朝廷,你就得要考进士。
要当进士,你得先是贡生;要考贡生,你得先是举人。
现在问题来了,乡试不能无限制选拨人才。
因此,在宣德之后的乡试,大都规定了各省的举人名额,每省每科只能选拨那么多个举人。
名额最多的省有这么三个:南直隶、北直隶、江西,然后是浙江和福建。
LZ如果把“江浙一带”等同于南直隶+浙江+江西,那么“江浙一带”的举人就是北直隶(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河北)的两倍以上。
剩下的不用再解释了吧。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男子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更何况,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更是妻妾成群,甚至,是一家之中有多个女子都嫁给了当朝皇帝。
但很多时候,这种家族氏的政治联姻,只是为了彼此之间的政治利益。
在清朝的时候,满族和蒙古族的联姻是最多的,这期间,他们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的姻亲关系。据记载,清太宗皇太极一生之中就有十五个妃子,这其中,有七个都是来自于蒙古族。就像最为尊贵的“崇德五宫后妃”后世也将其称为“崇德五大福晋”,她们都是来自于蒙古的女子,甚至,在这五位女子中,有两位还曾是寡妇。
那么,身为皇帝的皇太极,为什么会娶两个寡妇呢?
这不得不从清朝初期满蒙的政治联姻说起:
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一生之中,有记载的妻妾是十四位,这其中,有七位都是政治联姻的结果。可以说,政治联姻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话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遵从父母的意愿,与佟佳氏结婚,开始自立门户。之后,在一次次的统一之后,努尔哈赤先后又娶了钮祜禄氏、兆佳氏、伊尔根觉罗氏为妾。
女真的三大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联姻之后,努尔哈赤使其部落一度成为当时女真族最为强盛的三大部落之一,其统一事业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其他两个部落为了各自的利益,先后与努尔哈赤联姻。到了万历十六年的时候,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将自己的妹妹孟古送往了建州,与努尔哈赤完婚,这位就是皇太极的生母,当时贵为大福晋。
到了明朝后期,漠南蒙古的一些部落首领与明朝达成了盟约,共同对付后金。从地理位置上看,漠南蒙古位于后金的右边,对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产生了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努尔哈赤利用漠南蒙古各个部落之间的分裂与内讧,逐一征服了漠南蒙古。而当时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就成为了努尔哈赤最先征服的部落之一。
在经过几次征战之后,一度强大的科尔沁部也被迫请求撤兵联姻,永结同好。当时,努尔哈赤看上了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勒明安的女儿,于是,就派遣自己的使臣到科尔沁部求婚。明安贝勒为了促成这起联姻,不惜与女儿的未婚夫悔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次年正月,努尔哈赤大摆筵席,迎接这位科尔沁美人。
至此,明安贝勒成为了蒙古王公中第一个与建州联姻的人,这也使的科尔沁兀鲁特部更加倾向于建州女真。从那之后,努尔哈赤又娶了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努尔哈赤不仅自己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为妻,于此同时还命令他的儿子们娶蒙古王公的女儿做妻子。
当然,努尔哈赤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娶扎鲁特部钟嫩贝勒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纳齐贝勒之妹为妻;
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贝勒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的第十子德格类娶扎鲁特部额尔济格贝勒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娶科尔沁部孔果尔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娶阿尔寨台吉之女为妻。
由于,蒙古的科尔沁部很早就归顺了后金,所以,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非常要好。更有统计,清朝的历代皇帝中,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在他们的后宫之中,先后有四后、十三妃都是出自于科尔沁部。尤其是皇太极的女儿,有四位都下嫁到了科尔沁部,甚至,科尔沁的王公台吉,为满清额驸者,多达十三人。
据史料记载,皇太极的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来自科尔沁部。
这其中,科尔沁部的左翼首领,明安贝勒之兄莽古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太极做妻子,这也是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孝端文皇后,也被后世称为“哲哲皇后”。
当然,除了政治联姻外,满蒙之间的军事联盟,也在进一步加强。在皇太极起兵明朝的时候,仅科尔沁部就有二十三位贝勒率领部众一路追随,这期间,他们骁勇善战,更为击败明朝的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这科尔沁部的二十三位贝勒又随皇太极攻打大凌河,甚至,一度打败了明将祖大寿。可以说,科尔沁部为清朝政权的建立,算是肝脑涂地了。
都知道,满清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孝庄文皇后就是来自于科尔沁部,她是科尔沁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在许配给皇太极后,就由是她的哥哥吴克善,亲自将她送嫁到皇太极这里的。之后,孝庄更是被皇太极封为了庄妃。让人诧异的是:此时的庄妃,更是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孝端文皇后的亲侄女,也是敏惠恭和元妃的亲妹妹。
孝庄文皇后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她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奶奶,可以说,她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三个朝代,更是清朝由混乱到稳定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她全力辅佐自己的儿子顺治以及孙子康熙,并对调和清宫的内部的矛盾,稳定清朝社会的秩序,促进国家政权的统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世,更是将她称之为“清代国母”。
还有一位皇太极的妃子也是来自于科尔沁部,她就是孝庄文皇后的胞姐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不久,便被皇太极封为了宸妃,至此,就形成了莽古思一门“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的尴尬局面。据记载,宸妃是皇太极的最爱,她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是仅次于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的。皇太极为了表达自己对宸妃的宠爱,把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
自古红颜多薄命,宸妃在其33岁的时候就病故了。当时的皇太极还在外面打仗,听到这个消息后嚎啕大哭,甚至,放下前线的军事事宜火速赶回。很长一段时间,皇太极为宸妃的死伤心欲绝,最终,也因其太多动情,导致其身体每况愈下。其结果就是:在宸妃死后还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因病逝了,可见,皇太极对宸妃是有真情的。
可以说,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所以,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不太重视,也因此,有努尔哈赤娶寡妇、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以及皇太极让自己的后妃改嫁的事。这些事,在以前的朝代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但是,在满清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也有版本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震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我觉得两个版本标准不同,一个是宫廷政治方面的,一个是民间的,都有可信度。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7-18 18:27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节优秀作文1在寒假快要收尾时,迎来了标志着春节结束的节日——元宵节!说起元宵,这可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而元宵节来了,春节也就结束了;春节结束了,假期也就结束了;假期结束了,就意味着又要投入到艰辛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了。
这天,我们正要煮饭,却见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请我们吃饭。我早就饿疯了,一听有饭吃,我立马就冲了出去。
到了地儿才发现,这儿只不过是一个小摊……算了,能填饱肚子就行了。这儿是打火锅的,只不过锅里的料和其他不太一样,别的店放的都是狗肉羊肉,它偏要放鸭肉,而且辅料还是蛇肉,汗……不过味道还真的是挺不赖的。
“酒”(饮料)足饭饱之后,老妈赶着回家看元宵节的晚会,可眼看晚会就要开始了,怎么办?于是……老妈就就近找了一个熟人……去那里看。可转念一想,说不定那里也有元宵呢?于是我就答应了
可去到才知道,那家人也没有买元宵……
本来以为早一点回家还可以在沿路的超市买,可是,这个元宵节的晚会竟然放到十二点多。
于是,这个元宵节我连元宵都还没见到,就匆匆的结束了。
元宵节优秀作文2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街上到处是灯笼,人们吃汤圆,放鞭炮,真热闹!
市图书馆里二楼大厅也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每个灯笼上都贴着谜语。原来这里举行少儿猜灯谜活动。
我到门口,迫不及待地说:“妈妈,快把票拿出来,我要猜灯谜了。”妈妈赶紧拿出了笔和票。我们来到个灯笼下,妈妈把谜语读给我听:
口吐白云白沫,
手拿两把利刀,
走路大摇大摆,
真是横行霸道。
我听,叫起来:“螃蟹,是螃蟹。”妈妈说:“猜对啦!赶快写下来。”我着急地说:“我不会写字呀!”妈妈说:“用拼音呗!”我就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写上了螃蟹的拼音。
就这样,我猜了个又个谜语,填满了整张票。我拿着票去兑换奖品。结果,我得了二等奖,获得了套水粉颜色。
元宵节真好玩!
元宵节优秀作文3今天是元宵节,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虽然很舍不得20xx年,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到了晚上,我、我哥和我爸带着一个一百响的和一个五十响的烟雾花来到广场,我们将其中一个一百响的引线点燃,只听“嗖”的一声一个炮冲上了天,发出惊天的响声,然后炮又连续冲上了天,发出不同的响声和不同颜色的烟花。有**的,有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蓝色的,真是多的数也数不清,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站在阳台上观看的妹妹拍着手说:“真好看,真好看,再放一个,再放一个。”五十响的更特别,像一群老鼠碰到一只猫一样,四处乱窜。虽然好玩,但很危险。
我们的炮好像是导火线被点燃了,四周也纷纷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炮声……
等这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们就上楼吃起热腾腾的汤圆。
元宵节优秀作文4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到了。每年的元宵节我们村都要转黄河阵,观看民间文艺表演,这是我们村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
晚上,我和妈妈早早来到广场,一看,真热闹!到处都挂满了大红灯笼,中间是一串串的小彩灯镶嵌在中间特别漂亮。随着锣鼓声的响起,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正簇拥着进入黄河阵。我和妈妈也随着人群左转右转,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几下就把我转晕了。这时只听头顶上“砰、砰、砰、”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啊!好漂亮的烟花啊!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瀑布,有的像信号弹折冲云霄,把天空映的如同白昼。
走出黄河阵,我们来到了广场的一角,这里正在表演精彩的民间文艺,我挤到了最前面。场上两条龙正在不停的上下翻腾,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正在祝贺人们新年愉快。紧接着腰鼓队上场了,整齐的队形,清脆的鼓声,敲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还有大头娃娃队、舞狮的、踩高跷的等等,精彩纷呈的节目看得我眼花缭乱。
元宵节真热闹,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而且为村里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我喜欢这个喜庆的节日!
元宵节优秀作文5记得去年元宵节时,我们在奶奶家过。刚进门,啊!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荤的有素的,好丰盛的晚餐,可我最喜欢吃那个小白球——汤圆。汤圆闻闻就香,更不用说亲自尝一口了。轻轻一咬一股香气弥漫开来。
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有看灯会。我们吃过晚饭,不顾天冷风大,就上街看灯会去了。
街上的灯可真不少,半空中,马路上,杆子上……每个角落,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灯,神态各异,有眼里闪着锐利绿光的猴子,有全身雪白雪白看上去就像用洁白无暇的白玉雕刻而成的小白兔,我最喜欢的是那条粉红色的金鱼,它的眼睛鼓鼓的,张开着嘴,就像一年级的小朋友念的拼音“o”字,它的鳞片是粉红色的,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它的身体两边的鳍就像两把船桨,在前后摆动。特别是它那条粉红色的大尾巴,近看像一把美丽的大扇子,远看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身上的纱裙,多漂亮的金鱼啊!
站在街头沿街望去,简直是一个灯的世界人的海洋,无数的灯和无数的人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我们欢笑着,尽情的欣赏着灯海中的奇珍异宝。
元宵节优秀作文6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以前都是年,元宵节一过,年也就走远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听说大凌河六点半要放烟花,晚上六点多一点,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走出家门。走在街上,我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辟辟啪啪地摔着摔炮,十分高兴。
六点半到了,随着几声炮响,美丽的礼花腾空而起,拉开了焰火晚会的序幕。之后就有几个大的礼花拉响了,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的明亮万分,礼花在天空上炸开,仿佛一朵美丽的菊花盛开在黑暗的天空,炸完之后的火星,像是流星向我飞来;最精彩的是四五个礼花同时升空,把天空变成一个巨大的、五颜六色的花园;有的礼花炸完后,又分出了许多无数的小礼花,有的小礼花还在空中四处游荡,引得许多人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天空中的礼花有红的、绿的、白的、五彩缤纷,美丽夺目。爸爸说这些烟花都是爸爸的老家喀左生产的,我真的替爸爸感到自豪!
今年的礼花真是万紫千红、不同凡响,我可谓是大开眼界,今天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节!
元宵节优秀作文7元宵节的晚上,皎洁的月光和那彩色绚丽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分外美丽。
元宵节放花炮、舞狮子、划采莲是五峰城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街上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晚上八点多的时候,绚丽的烟花已呈现在空中。我们是寄读生,已归寝的我们却仍然可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按捺不住好奇,听到花炮声就情不自禁地爬起来,透过窗子朝外看。可惜水电局的宿舍楼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只能望见一些微弱的彩光。即便这样,可每次听见炮声我们脑子里便尽情地想象着。
“咚咚!”,“快看快看!”室友们叫起来,烟花又放了,这次,看到了烟花,好美,像喷泉一样,还有的像从天上洒下来的一串串珍珠,真漂亮!
虽然我们今晚不可能完全拥有一整片欢乐的节日天空,但是在我们心里却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要认真学习,创造自己生活中更美好的“天空”。
元宵节优秀作文8元宵节,吃汤圆,放鞭炮,看灯花,家家户户还挂起各种大红灯。一想起元宵,我特别兴奋,特别是逛灯会,那时会有成百成千的人去逛灯会。
元宵节下午,我们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汤圆,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一家人有说有笑,享受着节目的快乐。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出去逛花灯会,看到街上的人都拿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尤其最好的是小马花灯,显得小马多威风。随着去看花灯会的人队,到了花灯会,各种各样的花灯使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有鱼灯,转灯等。
尤其是十二生肖灯与各种姿势的马灯更吸引了许多人的围观,你看那温顺吃草的马,吃着嫩绿的青草,津津有味。再看那昂头长啸的马,那声音如有雷鸣。更让人欣赏的驰程奔放的马,马的大气豪放,马的勇往直前,马的忠诚胆势,真让人赞叹不止……这真是猴年大吉,更象征着我们祖国的蒸蒸日上,前途无量。
逛完灯会来到我家门口,正好赶上元宵节放烟花。首先放了几枚开花炮,咚,咚,咚……几声雷鸣般的炮响,就召来了很多很多人。然后就是一筒筒的烟花像喷泉似的喷出火花,火花喷向高空,像似闪烁的无数星星,真是五彩缤纷,心花怒放,使我盼望着来年的元宵佳节更为精彩!
元宵节优秀作文9春节过后又是元宵节了,我喜欢吃汤圆。
元宵节晚饭过后家人打着牌,可我们小孩纸只能看电视。多么无聊,我提议去人民广场。大家都赞成,我还说今天过节在姐姐出钱。走路来到了人民广场看到满光场人,马路边也有警察和消防员防止发生火灾。广场上人们买烟花和许愿灯,我和弟弟在蹦蹦床上玩耍。到后来玩累了,我们躺在上面看着天空烟花五颜六色好美。天空数不清许愿灯,这美好时光总是不长久。哥哥说:“下来吧,去放烟花。”下来后买了两种冲天炮,可并不像玩。很晚了,当想回去时一区人围这一群在干什么?过去一看,有人在求婚哇过节看到这一幕。太幸运了,蜡烛摆成桃心一束蓝玫瑰后来大家说亲一个……。
美好元宵节到晚上十点多还是满人,还看到求婚精彩一幕。
元宵节优秀作文10每年的元宵节,都是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外面玩。可今年却不一样了。今天是个特殊的'元宵节,我和夏艺文、陆可涵、童嘉杨、吕佳诚、牛泽楷一起去天一广场爱心义卖了!
我们准备了报纸和灯笼,分成三组开始行动了。开始,我有点害怕,不敢去卖。后来,妈妈对我说:“没关系的,万一被人家拒绝了,也可以再找其他人去卖。”于是,我就鼓足了勇气,走到一个坐在长凳上的大姐姐前面,说:“姐姐,我们是爱心义卖的,请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献一份爱心,买一份报纸吧。”大姐姐高兴地笑了,很乐意地掏出5元钱买了一份宁波晚报。卖掉了第一份报纸,我的胆量一下子增加了。就这样,我们一个一个地去问。有一个好心的叔叔,他出了20元钱买了一份报纸。还有一对叔叔阿姨,往我们的爱心箱里塞了20元,还说不要报纸了,让我们留着卖给其他人。今天我们遇到的好心人可真多啊!
最后,我们把手中的报纸都卖了出去。三个小组加在一起,我们一共卖了59140元。当我们把钱捐到海曙红十字会的时候,我仿佛看到这些钱好像长了翅膀,飞到了贫困山区……想到这里,我开心地笑了!
元宵节优秀作文11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在傍晚看见天上的月亮很圆,像一个白玉盘。妈妈说:“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的吃了糯米、豆沙制成的宁波汤圆。我还知道一些关于汤圆的知识,汤圆圆圆的,甜甜的,代表我们全家人一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生活。汤圆又叫浮圆子,还叫汤团,也称为元宵。
吃了完宵,我们全家人一家去看花灯,花灯五光十色。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可以说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中山广场有许许多多的树灯,让我想起了几句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走近点,那灯就像金银财宝一样,闪闪发光。
元宵节的晚上,民心一片欢腾。沿着市民广场回家,我看见了龙灯、鲤鱼灯、大红宫灯、状元灯、八仙过海等数不胜数的花灯,心里非常欢畅。
祝大家元宵节闹的开心,闹的红红火火。
元宵节优秀作文12这两天的天气一直再降温,风很大,也很冷。今天是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今年的元宵节不能在家过了,因为这一天,我们要到学校报到,明天就正式开课。所以,在走之前,爸爸给我买了四袋元宵。
整个上午,我和酸酸,石头都在逛街,每人都买了件漂亮的衣服。虽然贵了点,但很喜欢,很适合我们自己。下午签到时,学生会没有人在。我们又跑出来上网,呵呵,我挺喜欢上网的,写博客,看邮箱,听听时下流行的音乐,每当节日的时候,给朋友发贺卡,送祝福!
聪聪告诉我,可以查四级成绩了。在我输入准考证的号码时,好紧张的,不过,当我看到英语四级过了时——454分,我就变得很坦然,很快乐了。我想这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事了,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一会儿要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想在我生命中,这一天会很难忘,很值得记忆的。
元宵节优秀作文13嘿,又是一个元宵节呢。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元宵节,节日就要热热闹闹的,才开心才好呢。元宵节你们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吃汤圆?甜甜糯糯的汤圆里面流心的馅儿,的确很好吃,象征着甜甜蜜蜜开开心心的生活和人生。是的,吃汤圆是元宵节必不行少的一个环节,可是却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
为什么我喜欢猜灯谜呢?我们附近的超市有一个这样的活动,猜灯谜送汤圆。嘿嘿,凭借本身智慧的感觉你们有尝试过吗?看着本身的智慧会为家人赢来一个个美味诱人的小汤圆,表情就格外的好。听到亲人夸上本身一句,我就觉得这才是元宵节真正的真谛所在不是吗?猜灯谜的确很好玩,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能和家人欢聚一堂,元宵节必然要像汤圆一样团团圆圆的!如果一个家庭里少了一个人,那么也就等于汤圆少了一角,这样我们的家庭也就不完整了,元宵节怎么能吃不完整的汤圆呢?团团圆圆才是我每天最大的心愿,能和家人永远在一起幸福快乐,亲人们身体健康!
来吧,这个美好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吧……
元宵节优秀作文14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这下人间可大乱了。有的地方洪水暴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打开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他很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处死了青龙。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每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热闹。
元宵节优秀作文15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到来了。
这天,风和日丽,我们起得很早,爷爷,奶奶忙着上街购物了,我和小弟弟去看热闹了,时间老人走的很快,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把窗户打开放鞭炮,就算我掩紧耳朵,也能感觉连续不断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忽而仙女下凡,忽而遍地开花,把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对面的河面上矗立着一座绚丽多彩的花灯,气魄雄伟的“天坛”,银光闪闪的“喷泉”,美丽动人的“珠海渔女”……真让人目不暇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天。
正当我对千姿百态的烟花和花灯感到无比好奇时,丰盛的晚餐开始了,有香甜可口的南瓜饼,有美味素素的炸春卷,有黏黏嫩嫩的芝麻汤圆,有酥酥甜甜黄金大糕,有白里透红的小兔包,还有清凉可口的饮料……这都是奶奶亲手操作的。
我们一家人都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节日的美餐,时而互敬美酒,时而互送祝福,时而互开玩笑,真是其乐融融啊!
要是每天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和弟弟盼望着。
2007年1月8日 袁崇焕落狱
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到达北京城下之后,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仅带九千骑兵从辽东火速增援的袁崇焕,冒着当时的严寒天气,在北京城外与八旗军浴血奋战。而就在这样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崇祯皇帝却突然要在紫禁城召见袁崇焕。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崇祯竟然下令逮捕袁崇焕!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包括袁崇焕本人在内的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无所适从。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竟然会让崇祯在这样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危险举动?身陷狱中的袁崇焕命运又会怎样?
· 1月9日 袁崇焕冤死之谜
一代名将袁崇焕,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直接指挥之下,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保卫京师大捷。但可悲的是,他最后不是战死在沙场上,而是死在崇祯皇帝的屠刀之下。年仅47岁!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错综复杂的原因,使得崇祯皇帝一定要处死袁崇焕,而不让他将功折罪?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为什么不用当时刑律规定的两种行刑方式:绞刑或者斩刑,而用刑外之刑——磔刑,就是俗语所说的千刀万剐?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如此残忍?这当中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隐情?
· 1月10日 祖大寿降清
北京保卫战,虽然以皇太极最终退回沈阳而告终,但是袁崇焕的重要将领和精锐部队却在这次恶战中几乎损失殆尽。此时此刻,大明王朝在辽东可以抵御皇太极的也只有总兵祖大寿了,这个跟随袁崇焕出生入死多年的将领,深得袁崇焕的重用和信任,在此前的宁远大战和宁锦大战中多次击败皇太极的八旗军,立下了卓著的功勋。现在袁崇焕已经落狱而死,整个辽东前线的防守重担就落在了祖大寿身上。而就在崇祯皇帝,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祖大寿身上的时候,这位昔日忠勇的重要将领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投降了皇太极。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的人都惊诧不已,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忠诚的将领,冒着家人被杀、甚至身败名裂的风险,突然在前线投降了敌人?更为奇怪的是,祖大寿的投降皇太极竟然不是一次,是两次!如此奇异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 1月11日 建立大清
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北京,给大明王朝以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虽然皇太极的八旗军没有能够攻克北京,但却用反间计害死了袁崇焕,除去了皇太极的一块心病,随后,袁崇焕手下镇守辽东的大将祖大寿也险些要投降皇太极。就在形势对皇太极变得非常有利的时候,皇太极却没有急于向明朝发动新的一轮攻势,而是开始筹备他的登极大典。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原有国号“后金”为“清”,并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宝座,一个崭新的王朝从此诞生,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那么,皇太极为何要将改他的国号“后金”为“清”,新王朝的国号为什么偏偏是这个以前从未有过的“清”字,这其中有什么隐秘的原因吗?皇太极在双方战事如此紧张的时刻,进行这样巨大的变革,他的目的究竟何在?在他登上这个皇位之前,究竟又排除了多少阻碍?
· 1月12日 松锦大战
皇太极在与明朝征战的漫天烽火中,建立了崭新的大清王朝。而此前的锦州总兵祖大寿谎称投降皇太极,从大凌河城逃回锦州,这让刚刚当上了大清皇帝的皇太极怒火冲天,发誓要活捉祖大寿,锦州城乃至整个关宁锦防线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意识到问题严重的崇祯皇帝几乎亮出了他最后的底牌,八个总兵,十三万军队增援锦州。但就是这样一支兵力甚至超过八旗总和的精锐部队,不过百里的路途,却足足走了四个月之久,更为奇怪的是,仗几乎还没有开打,这十三万军队就突然间全军覆没、血本无归!这样奇怪的战争到底怎么回事?而且,在这场战争中明朝一个关键人物投降了清朝,对其后清朝统一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关键人物是谁?这场战争将改变什么?还有,那个骗了皇太极的祖大寿,究竟下落如何?
· 1月13日 汉武帝——立储风波
汉景帝初年,由于他的皇后无子,就立了栗姬生的儿子刘荣为太子,汉景帝在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的同时,也立刘彘为胶东王。这样看来,皇太子已经名花有主,刘彘的皇太子之梦也就到此终结了。那么刘彘的命运还会发生改变吗?谁会对已经定型的格局进行调整呢?影响少年刘彘命运的第三个女人是谁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一代帝王汉武帝登极前的宫廷争斗。
· 1月14日 汉武帝——储君之争
在围绕太子之位上,汉景帝册立了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但栗姬因为政治幼稚,拒绝了长公主为女儿求婚的请求,这使怀恨在心的长公主和皇十子刘彘的母亲王美人联手,在汉景帝面前不断诋毁栗姬和栗太子,她们的目的,是想让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彘为太子。而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也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在她的心中,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她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她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那么,围绕太子之位,在这几个女人之间,她们将进行怎样的明争暗斗呢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08/indexshtml,太多了,全部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