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后宫充实,为什么却说他很窝囊?

李煜后宫充实,为什么却说他很窝囊?,第1张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君主,他在位的时候南唐灭亡,而相对于他君王的身份,他的词更加为人所知。李煜作为一个君主,他的功绩一般,并不能为人所道。相反,他的词却让人更加印象深刻,特别是在南唐被宋朝平定之后。李煜在做君王的时候,不关心朝堂政事,不关心人民百姓这也是导致后来被囚禁的一大原因。

李煜不关心朝堂,当君主的时候沉迷于后宫美女和词曲之中。李煜在当君主的时候沉迷于享乐不关心政事。他的早期词中主要是描写和妃子在一起的快乐和生活的奢靡无度。对于李煜来说,他并不喜欢朝堂。李煜是一个很好的诗人,也有着诗人身上的浪漫,他不在乎凡尘俗世,不想理会朝堂和他的百姓。所以说李煜并不能算得上一个好的君主但他是个好的诗人。在南唐被灭后,李煜被囚禁,他的君主身份也正式消散。

李煜沉迷于后宫美女如云,而他在甘愿窝在后宫之中,麻痹自我。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故事为人传颂,两个人十分相爱。而李煜的后宫其实非常充沛,其中有着大量的美女。李煜也沉迷于女色之中不可自拔。乐不思蜀的态度使他的朝堂逐渐荒废。当赵匡胤率领的对于冲进南唐的朝廷的时候,李煜毫无招架之力,无法做出任何的抵抗来去阻挡。只能是被抓住而被囚禁起来,最终在囚禁中结束了自己作为君主不得志的一生。甚至死后都不能回归家乡。

李煜的窝囊主要体现在他对待朝堂政事的态度和他作为君主悲惨的下场。虽然,李煜可能不擅长做一名君主,但他的词写的确十分好,也因此获得了词帝的称号。

南唐灭亡后。后主李煜及小周后被宋军押解至开封。过着与犯人相差无几的囚禁生活。李煜与小周后恩爱相亲。但小周后却常常被宋太宗召进宫内。一住就是好多天,李煜的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李煜被宋太宗毒死后,小周后带着缠绵哀怨也离开了人间。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

   南唐后主李煜十八岁那年就结了婚,妻子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十九岁的娥皇。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娥皇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她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执着的追求。两人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膝的情感有增无减,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病魔将娥皇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终日昏睡。忧心如焚的李煜,情绪随着娥皇的病情而日益恶化,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走向绝望。

   此时,有一位风姿绰约、妖艳欲滴的芳龄少女突然闯到李煜的身边。这位阴差阳错的少女,是李煜爱妻娥皇的胞妹,因为史佚其名,加之娥皇死后李煜续弦将她立为国后,所以时人称她为小周后,以示与她的胞姐周后相区别。 小周后比她的姐姐小十四岁,听说姐姐得了重病,就专程从老家扬州前来金陵探视。想不到李煜一见这位小姨子就被她迷上了,之后他主动作词给她,说自己见到她是“相看无’限情”。又特地让有关部门在清辉殿举办歌筵,让她看歌舞表演,欣赏宫中名花。一来二去,小周后就倒人了李煜的怀中。娥皇死后,小周后就代替自己的姐姐与李煜生活在一起了。

   968年,也就是娥皇死后一年,李煜重新用皇家规格最高的仪仗迎娶小周后,接着又接连数日’举行庆贺仪式。其时南唐内外交困,久被国事折磨的李煜只有在小周后的柔情和妩媚下才感到自己的生活仍有乐趣可言,但这使他更不理国政,整日与小周后等女宠浪迹在一起。

   975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由宣徽南院使曹彬率领的部队没有遇上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就把金陵攻克了下来。李煜为了不使金陵成为涂炭战场,按照宋兵的要求,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在江边码头集结,登上宋船北上。数月后,李煜来到开封,朝觐赵匡胤,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还要违心叩头谢恩,高呼万岁。

   宋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后,赵光义称帝。当年十一月,他废除李煜的爵位“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常常用言语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难堪。尽管面对太宗的羞辱还要强颜欢笑,而内心却感到无限的伤痛。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李煜却连自己皇后也无力保护。宋太宗常召小周后和其他南唐命妇一道人宫陪宴侍寝,一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俪,咫尺天涯,难以相聚。小周后每次人宫归来,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深为自己无力保护爱妻的身心而内疚,更对宋太宗的残忍而愤恨。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火,加以回避。每次小周后应召人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顾盼的可爱形象,总是如梦似幻般地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怅无言,倚枕遥望宫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见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享乐生活,到开封的萧索凄凉,李煜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愤和怨恨。978年的乞巧节,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后妃们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滚激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边又是牢骚又是情绪激昂的填词,消息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他暴跳如雷,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于是决定除掉李煜。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与李煜过从甚密,于是他让毫不知情的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李煜服下后当即中毒身亡。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终因经不起愁苦与惊惧的折磨也于当年离开了人世。小周后虽然悲惨地死了,但她却为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个吟咏爱情题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还有人在作画吟诗,赞美她与李煜的那段浪漫往事。

我觉得李煜最爱的人先是周娥皇,再是赵匡胤。

很多人说是小周后,但我觉得比起小周后,他应该更爱赵匡胤。

再说小周后和李煜斯通气死娥皇。

娥皇比李煜大几岁,她活着时李煜为他写了很多词,她生病期间李煜尽心照顾,茶不思饭不想的,还把自己折磨的行似枯骨娥,皇死后他自称“鳏夫煜”,对自己以前和小周后做的事非常悔恨,痛恨交加。

赵匡胤一直很欣赏李煜的才华,而且李煜也是个美男子,所以赵匡胤一直舍不得杀他。虽然李煜被赵匡胤灭了国并且软禁,但李煜真正的痛苦生活是赵匡胤死后开始的。并且在李煜亡国后,赵匡胤才是他唯一的靠山,唯一的保护者。赵匡胤如果活着,他可以保护李煜,但匡胤死了之后便再也没人保护他了。(当然电视中李煜和周娥皇、赵匡胤的三角恋是杜撰的,历史上娥皇和匡胤是从来都没见过面的。)

所以我认为李煜最爱的人应该是周娥皇和赵匡胤。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说不定是他的父母(在很多人眼里亲情或友情胜过爱情),说不定还是我们不知道的人。

南唐生元元年(937年)的七夕节,李煜出生了,他是南唐皇帝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下生之后,唇红齿白,长的非常好看,李璟给他起名为"李从嘉",李煜是他后来自己起的名字。皇家子弟,若不是嫡出,又不是长子,那基本上不会混的太好,所以李煜其实从出生到长大并没受到多少重视,不受重视也就算了,长大之后,因为小李同学擅长写诗,热爱画画,眼神犀利,非常有才华,看起来也非常拽,所以当时的太子李弘冀非常嫉妒他,李煜不愿意参与这些朝堂党政, 他醉心文学艺术和佛法,表示什么皇帝,国家,我一点也不稀罕。

不久之后,整天嫉才妒能的李弘冀同学因病去世,一命呜呼,李璟一看太子死了,老二到老五早就领盒饭了,他挑挑选选,一看李煜挺不错的,要不让他当太子吧,没想到这个想法遭到了大臣钟谟的强烈反对,钟谟非常瞧不起李煜这种文艺青年,坚决反对这件事, 他表示,李煜一天就知道写字画画吹笛子,游山玩水看佛经,他就一个纨绔子弟,皇帝的活儿,他干不了。 李璟一听来气了,我选太子,你一个大臣,你在这跟我一顿指手画脚,有你什么事?李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钟谟被撤职流放到了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

越是别人不让干的事情,李璟越要干,他把原本只是郡王的李煜升为吴王,并且让李煜住进太子的宫殿,一起帮着自己处理政务,过了不久 , 李璟在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待的不是很自在,决定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他说走就走,但是把李煜留在了金陵,并且升任太子监国, 基本上就等于把国家的一半权利都给了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病逝,把这个千疮百孔的南唐帝国留给了李煜,可是李煜比较慵懒,不愿意麻烦,直接在金陵即位当了南唐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丢掉了自己李从嘉的本名,给自己改了“李煜”这个名字。他当皇帝的时候,北宋也已经建立了,北宋国力强大,一个打十个南唐没啥问题,李煜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北宋去进贡,表示自己是个听话的小老弟,当时的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也很开心,回信祝李煜登基快乐,李煜一看问题不大,北宋没啥动静,对他还很友好,他转头做了第二件事,那就是组建出南唐自己的武装力量——龙翔水军,这时候我们才明白, 李煜并不是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忠厚懦弱,他也有他自己的小心思。

北宋给五代十国末期的这些小国家压力太大了,李煜的每一步走的都是如履薄冰,他有事没事就给北宋上贡,今天给白银,明天给大米,这让北宋对这个毕恭毕敬的小老弟印象很好,两国之间时有往来,你送我东西,我也送你东西,北宋不仅送还南唐东西,还把曾经南唐的一千降卒都归还给了李煜,只有一点,北宋做的不是很地道,宋太祖觉得南唐属于溜须拍马的小国,他们的皇帝不能算作皇帝,所以每次称呼李煜的时候,都是直接叫大名。这让李煜很不爽,我大小也是个皇帝啊,你们这样对我呼来喝去,我要不要面子? 他曾经表示抗议,但是被北宋朝廷直接无视了。

李煜做皇帝其实还是挺负责的,他的生活可以是一半工作,一半 娱乐 ,分配的非常合理,工作的时候,和各位大臣商谈国事,通宵开会不停歇,而且他性格很好,爱民如子,施行了非常多利民利国的政策,今天减免税收,明天减除徭役,改革官员制度,大行科举招揽人才, 连年战乱,南唐人民在这位仁君的统治下过的非常不错, 但强大的北宋说翻脸就翻脸,李煜为南唐的未来深深的担忧。那他如何排遣这份担忧呢?文艺青年李煜有他自己的办法。

李煜可谓是多才多艺,能写文章能写诗,能画画来能谱曲,而且还不是随便玩玩, 他任何一项单拿出来,在中国 历史 上都有很高很高的造诣, 论玩,论搞艺术,李煜是专业的,期间还达成了很多小成就,比如成为了五代十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比如靠着极强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唐代就失传的曲子《霓裳羽衣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且他边玩边治国,并未耽误朝政,早在他老子李璟当皇帝的时候,南唐就已经向北宋称臣,为了表示忠心,还把南唐的各种编制都缩减了,导致南唐军力国力大幅度下降,国家交到李煜手里,已经很难和北宋抗衡,可李煜并不放弃,他坚壁清野,坚守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内修国政外安民,表面上对北宋俯首帖耳,实际上暗中招兵买马,增强南唐的国力。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掉了南唐的邻居南汉,李煜听说这事之后,非常惊恐,他明白宋太祖的用意,收拾完南汉就该收拾自己了,他一看不妙,把自己的国家的国号给撤了,自己也不称呼自己为“朕”了,改称“南唐国主”,他想用这样的文字小 游戏 来麻痹北宋,但是北宋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天天派人到南唐,邀请李煜到北宋都城和宋太祖喝喝茶,李煜也很鸡贼,什么请我喝茶,全是扯淡,去了就得给我抓起来,每次邀请他,他就谎称自己有病,说啥也不去。

他拒绝了和宋太祖吃饭喝茶的邀请,心情差到了极点,上朝的时候和大臣哭诉, 意思国家到了危亡的时刻,事已至此,没别的办法,只能是死战不休。 此时的李煜终于卸下了他温顺的伪装,他不再是那个醉心艺术的文艺青年,而是肩负责任和国家兴亡的末代皇帝。这些话传到宋太祖的耳朵里,太祖非常生气,你个南唐小国,给你点脸你还不要了。于是派兵大举入侵南唐领地,因为南唐的土地大部分是在南方,所以两军交战,水战打的多,陆战打的少,可是不管怎么打,兵少将寡的南唐都不是北宋的对手,虽然战事吃紧,战况惨烈,但是李煜并不气馁。

他向另外一个邻居吴越国求救,因为是邻居嘛,唇亡齿寒,但是吴越国王钱俶是个消极派,他认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神州大地早晚要归北宋所有,所以他不仅没帮李煜的帮,反而和北宋联合起来夹击南唐,李煜急了,进处的邻居不帮忙,他又求救远处的契丹王朝,契丹王朝倒是有心帮忙,但是奈何离的太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啊,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李煜被逼上了绝路,他派使者到北宋去商量一下有没有回旋的余地,得到的却是宋太祖冰冷的回复, 宋太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南唐首都金陵城破,李煜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投降后的李煜被北宋军队俘虏到了京师,宋太祖为了表示自己优待俘虏,封李煜为“违命候”,说的好听是封侯赏官, 其实是笑话李煜和北宋对抗是自不量力,有违天命。 李煜虽然投降,但是身降志不降,身在宋地,但内心时时刻刻都思念着自己的南唐故土,在此期间,他创作出的一系列古诗词,比如《虞美人》、《相见欢》、《 浪淘沙》等,一改他当皇帝的时候用词华丽,奢靡的特点,开始变的哀伤,凄凉。深深的寄托了他作为亡国之君难以言说的 情感 ,也让他在中国文学 历史 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在难过和悲愤中去世了, 巧的是,他去世那天,也是那年的七夕节。

纵观李煜一生,他从父亲的手里接过千疮百孔的南唐,本就已经无力回天,天下局势已经成了定局,但李煜励精图治,不愿做亡国之君,临朝时工作勤勤恳恳,为国为民,休闲时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几笔,战时毅然决然,毫不怯懦, 硬是将摧枯拉朽的南唐政权维持了整整十五年, 这样的帝王,谈何是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扩展资料: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生平简介如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扩展资料:

李煜的轶事典故

1、宽厚仁孝

李煜天性纯孝、好生戒杀 [118-119]  ,继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

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狱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不听从,但也不因此发怒。后主入宋后,悲伤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写词,心情悲惋异常,难以抑制。噩耗传出后,江南父老有许多人都聚巷痛哭。

2、妙解音律

李煜精通音律,曾创作乐曲《念家山》及《振金铃曲》,并亲演其声为《家山破》、《金铃破》。 [129-130]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时,因兵乱失传,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按谱追寻,更正所获谱曲错误,重订谱曲,使其清越可听。

金陵城破后,所订之谱亦被李煜下令烧毁。至南宋年间,姜夔又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记入《白石道人歌曲》。

3、藏品故实

李煜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繇、王羲之真迹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将攻陷金陵,李煜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黄氏便依旨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

——李煜

小周后被迫屈身于宋太宗,但是她陪伴着李煜走过人生的结尾。小周后是南朝后主李煜的第二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也就是著名的周娥皇,也是小周后的姐姐。大周后死去小周后就嫁给了李煜。而且当李煜被囚禁的时候也是小周后一直陪伴着他。二人之间也是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对于小周后来说被宋太宗强行临幸不是她的自愿而是被逼无奈。

小周后和李煜之间非常的恩爱,二人死后还成为了一段佳话。传言李煜去世后小周后和周娥皇化身为子规日夜为李煜啼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诗句中用子规鸟当作是忠贞的原因。所以小周后和李煜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的深的。小周后被强行临幸也是因为他们被囚禁而不得不的原因。李煜也没有办法去怨恨自己的妻子,而且据说小周后还常常的安慰李煜不要太过于伤心伤身。对于赵光义的恶行小周后也曾经做过抵抗。

小周后非常的美貌。历史中传言小周后和她的姐姐都是非常漂亮的美人。这也是为什么李煜被囚禁后赵光义看中了小周后的美貌并且欺辱了她。传言小周后被赵光义强行欺辱。这其实不单单是对小周后的侮辱也是对于李煜的侮辱。小周后作为一个女人对于这种状况肯定也是非常的伤心的。但是造成这一切的其实是由于李煜的无能导致后周被宋占领而小周后受到侮辱。所以说李煜对于小周后其实是充满了愧疚的,就算是小周后被赵光义欺辱,李煜也是非常的疼惜她。

小周后也是历史的悲剧。小周后的悲剧也是因为朝代的更迭而带来的。历史中有很多的女子可以留下姓名但很多也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给她们带来了悲剧。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后人屡有增补,多至四十六首,然其中多有他人之作羼入,未尽可信。有王仲闻、唐主璋、詹安泰等笺注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58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