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与周薇,他们二人有什么传奇爱情故事?

南唐后主李煜与周薇,他们二人有什么传奇爱情故事?,第1张

江南出才子,苏杭多丽人。命运,把词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演绎出金陵屋檐下万人争颂的风流故事。周薇原以为,倒在多情君主的怀里,足以托付一辈子,殊不知,从她委身李煜那天起,就被推进了灾难的漩涡……

后宫“丑闻”

南唐后主李煜,真是艳福不浅。大周后、小周后都是钱塘人——亲姐儿俩,先后做了他的枕边人。姐姐叫周蔷,小字娥皇;妹妹叫周薇,小字女英。巧极了,上古的尧帝,也有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姐妹俩一块儿嫁给了尧的接班人——舜。大、小周后并没有“共侍一夫”的经历,她们和李煜成亲,是前后脚儿。

喜欢吃喝玩乐的李后主最舍得在诗词和女人身上下工夫。早在大周后沉疴在床时,他就开始惦记如花似玉的小姨子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很难抵挡这位风月老手的攻势,再说,李煜是大权在握的君主,又是妙笔生花的才子,她喜欢还来不及呢,哪能轻慢、拒绝?于是,引发了一场满城风雨的后宫丑闻。

李煜是位高产词人,每有新作,便迅速传出宫廷,流布坊间,成为当年的流行歌曲。忽然,宫廷内外唱红了一首《菩萨蛮》,绘声绘色地描写少女如何偷情、怎样约会。这种**小调怎会出自君王之手呢?大周后刚拿到歌词,便微蹙蛾眉,细细地揣摩。很显然,词风就是李煜的;可是,他为何突发奇想,把小姑娘那点儿私事儿写得惟妙惟肖哩?“穴空风自来”,莫非,这首小词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句话,真相大白!周蔷的病情急转直下。她悲愤地躺在床上,不吱声,不扭头,至死也没再看李煜一眼。964年十一月,周蔷病逝,年仅29岁。南唐朝廷,隆重治丧。李煜还悲悲切切地写祭文、立墓碑,落款自称“未亡人”,“道旁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送纸钱”。刚出完殡,南唐后宫就过起了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小日子。

968年十一月,周蔷三周年忌日一结束,李煜便迫不及待地迎娶周薇。这一年,周薇18岁,史称小周后。初冬的金陵,晴空碧透,喜气洋洋。南唐后宫早就热热闹闹地张罗起来了。借红烛,观美人。新娘莞尔一笑,李煜喜上眉梢。只是,他俩做梦也想不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已经没有几天了。

  透支幸福周薇步姐姐后尘,如愿以偿地嫁到了帝王之家,似乎物质享受再无后顾之忧了。南唐,地处江南,鱼米之乡,钱不成问题。无论朝廷吏治如何腐败、军事怎样懦弱,总可以聚敛足够的金银珠宝,供九五之尊及其三千粉黛可劲儿折腾。

赋诗作词、唱歌饮宴,对小周后来说早就不新鲜了,她开始由着性子,装扮后宫。她痴迷绿色,她的衾枕帷幄、裙带衣饰,乃至钗环珠宝、清供玩物……一水儿绿!不光她本人,后宫上下,都得换成这个色。于是,小周后的个人喜好,变成了集体意志。南唐内廷的最后岁月,曾一度绿得人头疼,“浓得化不开”。

小周后讲求气氛与格调。本来宫里很干净,她偏要侍从到处熏香,驱赶秽气。名贵的檀香木,成车成车地被运进后宫,犄角旮旯都架起香料焚烧。昼夜火星乱溅,四处奇香弥散。小周后熏香,已经上升为一种心理病态——洁癖。

小两口玩得开心,根本不愿正视虎视耽耽的赵匡胤。这种混日子的心态,很像法国皇帝路易十五:“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可惜,后主李煜没有路易十五得享天年的造化。当洪水来时,他还没有作好咽气的准备。

腿软,跨不过鬼门关

按照李煜的如意算盘,宋朝不统,南唐不独,两家隔江而治,井水河水两不犯。可惜,羽翼丰满的赵匡胤早就开始磨刀了,他志在统一天下,绝不会容忍李煜的“国中之国”。《宋史》记载了赵匡胤杀机四伏的表态,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看来,南唐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日子不可能太久。965年,孟昶丢了成都,后蜀政权被连根拔起——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宋既能平灭孟昶,李煜又算老几?

大约10年之后,也就是974年,赵匡胤着手收拾南唐。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中说:“王师次采石矶,作浮桥成,长驱渡江,遂至金陵。每岁大江春夏暴涨,谓之黄花水。及王师至而水皆缩小,国人异之。”这可是凶兆,连老天爷都不帮李煜了,恐怕南唐灭国,日子屈指可数。

爱女性,好声色,并不妨碍男人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北宁的马令在《南唐书·后主书》中借文化名流徐铉之口,替李煜说好话:“唯以好生富民为务,常欲群臣和于朝,不欲闻人过,章疏有纠谪稍讦者,皆寝不报。”说白了,李煜希望跟大伙儿热汤热水、相安无事地过,最好不要鸡飞狗跳。据说,李煜新娶小周后时,牙尖齿利的大臣韩熙载曾当众作诗,褒贬这件婚事。虽说他也是个声色犬马的家伙,却对李煜的私生活指手画脚。换任何一位君主,都会恼羞成怒,但是,李煜只微微一笑,忍了。

周薇兀自陪李煜快活,征服者已杀到了门前。“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国主犹不知也。”国主被弄臣骗到这个份儿上,简直是笑话。宋军已清晰地望见了金陵垛口,城里竟然传出了丝竹管弦、划拳行令的声音——老天爷,钢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李煜君臣还有心思玩儿呢!

李煜总算清醒了,他还能不急?立马诛杀了皇甫继勋和徐元瑀,并重新调整人事。此后,双方展开为期一年的拉锯战。陆游在《后主本纪》中写道:“(975年夏六月)王师百道攻城,昼夜不休,城中米斗万钱,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籍。”李煜还是很有人缘的,南唐军民、金陵父老,极肯替他卖命。只可惜,大势所趋,一切都来不及了。所谓“天授大宋,非人谋所及”。当年十一月,金陵陷落。为南唐殉国的将士们、为后主殉道的臣僚们,纷纷倒在了李煜眼前。

南唐统治者李煜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生在深宫,长在女人手里,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隐士,却又爱奢华和荣耀。他即位后不思政事,唱词舞墨,夜夜罢市,割掉国号,向虎视眈眈多年的赵匡胤进贡,企图利用长江天险和平共处。但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坏君主,土财主,宽厚仁慈,充满了女人的仁爱之心:他慷慨布施,修建庙宇。虽然他没有接受好的建议,但他可以对那个被告诫到死的部长的冒犯的话一笑置之。有着历史上少有的帝王气度,李玉若出身于商人家庭,生活必然是热闹舒适的。每每想起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人能被称为“错误的皇族”了。

李煜在治国方面毫无建树。当赵匡胤几次要求他投降时,他都被他的鸵鸟政策拒之门外。后来宋军入侵,李煜想利用长江天险,率领几十万大军进行生死之战。当时据说他坚决冤枉被征服的民族,准备殉道。一战还是输了,大部分是因为输给了那些失败者。敌军正在快速进攻金陵都城,皇帝被蒙在鼓里。最后,身为男人的李煜胆怯了,不敢死。他和一群南唐骨干成员一起赤裸上身,出城投降。

这时,李煜写下了“破”字。这就是历史。如果没有家国之仇,温文尔雅又没有野心的李煜永远也写不出这些发人深省的文字,所以他也无法载入史册,被人们爱戴和铭记。

李煜的浪漫史也被后人津津乐道。他很深情,有很多爱美不爱山河的举措。他的第一个王后是周娥皇,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告诉他,周娥皇美丽、优雅、熟悉这个国家的历史,而且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彩羽,盛唐时流传,唐乱后再无人玩。李渔虽然拿到了分数,但在乱世里已经不完整了。娥皇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再创作,最后用琵琶演奏出全曲,使失传的音乐重现,获得一片赞叹之声。

李玉和娥皇关系很好。两人都热爱诗词歌赋,经常在一起创作和演奏,可谓知音。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像李煜这样温柔多情的皇帝,怎么能不做点别的呢?娥皇生病的时候,李煜暗恋着娥皇的妹妹,而周晓是世界闻名的美女。她姐姐嫁给皇帝的时候才五岁,和李煜暧昧的时候才十五岁。李煜非常喜欢她,他写道,菩萨给了她一件礼物,以示对她的喜爱。这两个人的故事很快就传遍了皇宫。得知此事后,娥皇承受不了打击,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去世。

李煜非常内疚,为他心爱的妻子写了许多诗。四年后,他娶了她的妹妹并成为王后,史称周晓。

你不能说人家是人渣。做皇帝的风情有什么不好?只是娥皇的死不值得。也可以推断,当年的李煜和娥皇是极其恩爱的,李煜浪漫温柔,时不时会写情诗逗逗她。可惜女人总是太多情。

后来江山易手,李煜被封为陇西郡公,小周后被封为郑夫人。按照宋朝的规矩,有爵位的女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宫拜祭皇帝。当然,小周后也不例外。没想到,只有她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滞留在后宫,晚上不归,这是违反规定的。李玉焦急地等待着。半个月后,当他到达憔悴的周晓时,他一头扎进房间,放声大哭

他照顾不了自己,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他气得什么也做不了。他只能看着小周后一次次被召入宫。他想死,但天生胆小,想苟且偷生,却一天比一天消沉,念念不忘亡国之痛。七夕写一篇杰作,于美人。蕴含着他对故国深深的怀念,而赵光义听说这个“反动词”害死了李煜。李煜生日那天,赵光义给他喝了毒酒,当晚他就死了。他死在周晓的怀里,离开了爱与恨的世界。

没有关于周晓最终去向的记录,只知道她跟随李玉香并于同年死去。

埋一座山,得一本千古绝唱。我不想说他是个懦夫。他对“故国”也有着钢铁般的信仰。在他的一生中,这位囚徒仍然保持着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思想,并且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发出“乐在此处,不思乡愁”这样的谄媚信号来寻求生活。他是千千万万个矛盾的结合体,是一个亡命之王的绝世才华,是留给后人的。

悲情皇帝李煜深爱发妻周娥皇,他们可谓是青梅竹马,只是面对年轻貌美的小周后,向来多情又浪漫的李煜,最终抵不过美貌诱惑,加之周娥皇的意外病故,彻底给了小周后趁虚而入的机会,等周娥皇离世以后,独自一人的李煜,更是明目张胆的迎娶发妻的妹妹,不得不说帝王的爱情本没有想象中的永恒。貌美如花的端庄大气,最完美的政治联姻结合

周娥皇出生于南唐的富贵一家,他们的家族自古以政治联姻为任务,从小对周娥皇的教育可谓是十分严格,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文学才华,几乎是样样精通,才能为日后的帝王起到辅助的目的。

周娥皇的艺术造诣很高,甚至一度可以跟李清照相媲美,只可惜周娥皇擅长于歌舞以及各种乐器,而李清照则是专注的词人,两人擅长的领域各有千秋。据说李煜的琴曲和周娥皇的琵琶可谓是完美搭配,就如同他们两人热烈又真挚的爱情一般,让人羡慕不已。

眼见爱人见异思迁的选择,被亲人爱人双双背叛的打击

婚后的周娥皇更是贤妻良母,一方面为丈夫李煜生儿育女,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更是能为夫君分担烦恼,他们的完美却没有更好的延续。随着幼子的夭折,对身为母亲的周娥皇打击很大,加之周娥皇发现妹妹小周后经常入宫,却从未探望过自己,细细审查才发现丈夫和妹妹早就有了私情。

妹妹小周后经常借助探望姐姐的机会入宫,而作为姐夫的李煜更是利用教授妻词曲的借口,两人暗生情愫,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面对双重打击之下,周娥皇彻底病倒了,年仅二十九岁就早早离开了人世,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贪图美色的续弦之举,欲盖弥彰的怀念发妻

李煜跟周娥皇的感情十分深厚,毕竟他们认识的时候还年轻,只是李煜作为一代帝王,面对年轻貌美的小周后更是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最终爱情败给了美色的诱惑。而周娥皇离世以后,李煜更是放心大胆的宠爱小周后,再无人干涉的私情,也成了民众津津乐道的八卦之一。

为了掩盖世人的悠悠之口,李煜等了三年才续弦,三年的期间,不断题词缅怀发妻周娥皇,可转身又为小周后营造了一个空气前盛大的婚礼仪式,不得不说真爱与否,比较之下立马就见分晓。

为爱沉迷的生活,荒废的朝政最终成了失败者

发妻周娥皇离世以后,李煜转身娶了小周后,从此开始沉浸于两人的甜蜜中,小周后本就没有大周后贤惠,一心贪图享乐的两人,最终导致了皇帝之位被人取而代之,成了一介平民的李煜,错过了最优秀的原配发妻,成了史上最悲情的帝王。

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帝王的李煜,最终为了美色失去了最好的爱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从一代帝王沦落成了阶下囚的悲惨境遇,不得不说抵不住美色的诱惑,失去了整个大好人生。

如果说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你能想到的可能有很多,但鲜有人批判的大抵南唐后主李煜算是最广为人知的那一个。若是李煜能够选择,我想他应该会更愿意做一个纵情风月的词人吧,而不是在诡谲莫辨的朝堂和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周旋,最后落得一个南唐“罪人”的下场。

李煜

朝代更迭皆属寻常,南唐却因为李煜这个人而染上了无比浪漫的色彩。作为一名词人,他无疑是出色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他的愁,却真如一江春水。他的悲剧不只是各种条件造成的,更是由于他的“懦弱”,他的“懦弱”也让两个美丽的女人香消玉殒。

我爱你是真,我爱她也是真——这是娥皇至死都无法接受的事实。娥皇与李煜的结合是为了巩固南唐伟业而做的政治联姻,原本若是不付出真心,就不会有后面的悲痛欲绝,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从洞房花烛夜那开始了。彼时,李煜十八岁,娥皇十九岁。

年少的情感总是热烈而真挚的,何况是如此一个手握皇权、惊才绝艳的男子,何况是如此一个能歌善舞、满腹诗书的女子。

古代美女

李煜为娥皇作词,娥皇为李煜起舞,说是神仙眷侣也不过尔尔。但历史从来不会十全十美,娥皇在李煜称帝的第四年生了一场大病。因为,这场病,李煜遇见了人生中深爱的另一个女子——娥皇的妹妹周薇。

惊鸿一瞥,十五岁的周薇入了李煜的眼。哪怕李煜与周薇的幽会做得十分隐蔽,还是被娥皇发现了端倪。原本就因为丈夫与妹妹隐瞒的早已相爱之事折磨得缠绵病榻的娥皇,迎来了更加沉痛的打击,自己的幼子因惊吓而离世。

娥皇的悲剧不仅是因为李煜不敢将自己对“小姨子”的感情如实告知的“懦弱”,更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丈夫就是天和地,一个女人将自己的所有都付予了共携手的这个男人。

历史的长河依旧滚滚向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娥皇临终之时,是否曾后悔。你是年少的欢喜,也是喜欢的少年,最后却拱手让与自己的妹妹。你和他在我身上留下如此屈辱,我却爱你如初——这是小周后最后的原谅。

娥皇离世后,李煜自然而然让周薇做了皇后,这段夹杂着娥皇血泪的爱情修成正果。无论世人还是群臣是怎样看待李煜与小周后的结合,但他们的爱情比娥皇的过之而无不及。

往往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何况他是一国之君。也没有人知道,午夜梦回之时,李煜是否想起过曾许诺共赴白头的娥皇呢?

再说李煜人性中“懦弱”的部分在北宋来袭时被放大到极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时三十九的南唐在李煜手里走向了灭亡。如果说李煜与小周后像项羽与虞姬那样,还可能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可是,李煜却带着小周后向北宋投降,从此被冠上了“亡国之君”的称号。

倘若如越王勾践一般卧薪尝胆,说不定还能有东山再起之时,但北宋的君主在这时对小周后产生了觊觎之心。

李煜

周薇定然是极美的,不然如何与文采斐然的李煜成为一对佳人。她却想不到,自己的美在臣服之后就成了罪恶、成了危险。

投降者是没有尊严的,赵光义几经安排,终究是临幸了小周后,而李煜只能在冷清的牢笼里等候小周后归来。

原以为与相爱之人终成眷属的小周后可能想不到,自己面对的是丈夫的无能与他人的强迫。想必他们再见时,李煜定然是自责的,小周后也定然是羞愤的。然而,他们又能如何呢?两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只能互相拥抱着温暖对方。

李煜仍旧是“懦弱”的,他无法保护自己所爱之人免受屈辱,也不敢让小周后和他殉情明志,徒留女子去承受更多的屈辱。

当你爱的那个人褪去所有光环,成为一个普通人,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生命的人时,要有多深的爱意才能做到一直陪伴。

仕女

小周后对李煜便是如此,在李煜被杀害之后,小周后还是为他悲痛欲绝,最后随他而去,她离去时心里应该并没有责怪他吧。

小周后的悲剧是因为丈夫不够强大,更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女子大多只能依靠男子而活。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如此。

没有人会否认李煜的词作的成就,他的才华已经掩盖了他作为君主、作为丈夫的失败。若是李煜不生在帝王家,不用背负国家的重担,他是否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词人,历史再不会给出答案。若是娥皇没有和李煜那么契合、那么爱国,她是否就能安安稳稳做她的皇后,历史也没有如果。若是小周后在国破之时就不给自己后路,她是否就不用承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历史早已成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

惊才绝艳的李煜,年少之后,应该不曾想过,他终将让两个深爱的女人悲情收场吧。

在中国历史上,为争夺帝位,或父子叔侄相互残杀,或嫡亲兄弟大动干戈,可是,却也有人本不想做皇帝,而硬是被人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在嫡亲兄弟中排行第六,说起来君位与他无缘。但他的五个哥哥中,除长兄太子弘冀外,其他几个都死得很早。他23岁的时候,叔父景遂与弘冀争权,被弘冀派人下毒鸩杀。过了一个月,弘冀又莫名其妙暴卒。这在胆小懦弱的李煜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阴影。权臣钟谟也觉得李煜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于是提议立他的弟弟、李_的第七子李从善为太子,但李_说什么都不同意。于是,对李煜来说,这太子是非当不可了。

建隆二年,李_病逝,李煜即位于金陵,时年25岁。就在此前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已摆出一统天下的架势。李煜让大臣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向宋奉表进贡,请求承认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等宋降诏批准后,李煜才稍稍宽了点心。

李煜有绝代的艺术才华,擅长诗词,工于书画,精通音律。他的词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隽永清秀,生动传神,论艺术成就,当时无人企及。艺术家追求浪漫的生活,可李煜的浪漫已接近于放荡的程度,他的词中有这样的描述:晚上的宴会结束了,但还觉得不能尽兴,于是煌煌白日,继续宴乐,此处美女们刚刚停下舞步,举杯畅饮,另一处宫殿中又传来箫鼓之声。真正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了。

他钟情于艺术,寄情于浪漫,却又痴迷于佛教,经常出钱募人为僧,金陵僧人多达万人。有时退朝之后,便和皇后穿戴僧人衣帽,青灯黄卷,诵读经书,参悟佛性。据说北宋政府专门挑选了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佛理,诵经参禅。几番讨论之后,李后主以为真佛出世,对于治理国家,更是心灰意冷,守边安邦的事情均置之度外了。

南唐的大臣都知道,这样下去,亡国就为时不远了。有一次,南都留守林仁肇求见后主,说自己愿意领兵北上,收复旧地。他知道李煜绿担心的是宋主降罪,于是为他想好了开脱的理由:起兵以后,你可以对外说林仁肇叛变,这样宋主就不会怪罪你了。但是李煜就是不同意。他不仅不敢与北方宋朝交战,对东边十分弱小的吴越,也奉行和平相处的政策。沿江巡检卢绛劝他说,现在应该先下手灭掉吴越,以免它将来和宋朝一道攻击咱们。李煜根本听不进去。

_宝七年,宋朝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开始着手收拾南唐了。这年秋天,赵匡胤派使者到金陵,请李煜去开封参加祭祀活动。李煜清楚,这一去肯定是有来无回,于是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与使者送别的时候,他吓得连宋使的船也不敢上去。

这年冬天,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包围了金陵

李煜顿时慌了神,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赴宋乞和。使者说得唇焦舌燥,结果赵匡胤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回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眠!夜半,金陵被攻破。李煜早在宫中准备好了干柴,打算自焚

可是看着那熊熊大火,他又害怕了,最终选择了投降。王室子弟官属全都成了俘虏,被宋师押送到汴京。

到了开封,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个小院子里,过着朝不保夕的屈辱生活。没了往日的歌馆楼台、轻曲曼舞,有的只是亡国的悲伤,悔恨的泪水。据说,他最心爱的小周后每次随同各位降王命妇入宫请安时,都被宋太宗强留数日,回来后必痛哭大骂。眼看国家被人所灭,妻子被人强占,这是何等的耻辱!正如他自己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他对屈辱悲苦生活的倾诉。

李煜的旧臣徐铉投降宋朝后做了散骑常侍。太平兴国三年的一天,宋太宗想知道李煜的思想动态,于是派他前去探视。李煜见了往日的旧臣,什么心里话都想说出来。他说,当年潘佑、李平极力主张抗击宋朝,可我却把他们杀了,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可怜这个书呆子,做了囚徒还不会说一句假话。徐铉把他的话如实告诉了宋太宗,太宗又听说他写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的词,大为恼怒,于是当晚让人送去毒药。李煜死了,年仅42岁。

南唐代吴

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昏庸残暴,肆意杀戮。徐温等发动政变,杀杨渥,立杨溥为吴王。徐温自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居金陵,吴王成为傀儡。其子徐知训驻吴国都城广陵,控制吴王。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居润州,防备地方变乱。徐知训贪残暴虐,骄奢*逸,时常凌辱吴王,为吴臣朱瑾袭杀。吴天_十五年,徐知诰入居广陵,执掌政权。乾贞元年,徐温卒,知诰遂出居金陵,以其子徐景通驻广陵,总理朝政。

徐知诰在金陵修建宫殿,欲取吴而代之,迁都此地。天祚元年,徐知诰胁迫吴王加封自己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称齐王。自建天子旌旗,改金陵为西都,称广陵为东都。天祚三年正月,徐知诰建齐国,立宗庙社稷,设置百官,建骑兵8军,步兵9军。二月,吴正式册命其为齐国王。八月,吴主杨溥下诏禅位。十月,徐知诰即位称帝,建都金陵。徐知诰本姓李,被徐温收为养子后改姓徐,称帝后复本姓,改名为鼻,又以唐朝后裔自诩,故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5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