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日是指祭祀的日子,现在是清明节重阳节。管子•轻重己》中说:“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又如:《礼记•祭法》中说:“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忌日是先辈去世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禁忌宴会、饮酒及各种娱乐活动,因此称“忌日”。 《后汉书•申屠蟠传》中说:“九岁丧父……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又如:鲁迅在《准风月谈•礼》中说:“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周年通常是指某事的过去满一年;标志重要意义的一年,通常和积极意义、快乐感情有关。如果是忌日,通常不会出现快乐感情,如果把忌日说成离世多少周年,多少周年的忌日,传统知识分子会觉得你不是不懂中文词语的意思,就是不敬。对于死亡的事,应该简单直接朴实地表达,说他 “离开/逝世多少年”,不一定要用忌日这词语。只有在极少数十分极端的情况,死亡可以用周年(但就不说忌日),例如宗教人物的徒子徒孙,亲眼见师傅白日飞升,成为神仙之类,那么按照教理,他就不是死亡,而是获得更丰足的生命,就可以说升仙多少周年;不过西方耶教虽然把死亡看是蒙主宠召,但也不会说周年,因为在世的人仍是会悲伤的呀。不能干活
亲人去世的那一天,一般是指农历上的那个日子。
一、规范的说法,这一天应该叫:忌日。
忌日就是人死的那天的日子。每逢忌日设筵席祭祀称为做忌日。“忌日”过去也叫“忌辰”。
除了清明节之类的日子外,家属、亲友也会在那一天扫墓、烧钱、祭拜死者。
二、祭日和忌日有何不同
1、祭日
现在清明节时,人们说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
旧时的祭日,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祭礼之一。专指天子每年春分设大坛祭祀太阳神的日子。
2、忌日
指先辈去世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禁忌宴会、饮酒及各种娱乐活动,因此称“忌日”。但是可以做阴寿之类的礼仪活动。
现在,人们对忌日与祭日的区分也不太讲究了,二个词其意思都有祭奠之意,也就互为通用了。
1、按照传统礼仪,通常都要在三周年的当天去,即不可提前也不可延后(如有一位亲人建在,为表示对亲人尊重,应向前迎一天办理)。
2、祭奠当天,逝者的儿女及家属(或兄弟姐妹及家属)都应参加。而纪念逝者通常是不主动通知亲朋好友,亲朋好友问及此事,可以告知时间安排,邀请参加。
3、为了突显三周年的隆重,以及家属对逝者的思念,应将逝者的福位用鲜花进行装点。同时根据逝者生前的个人喜好、性格、职业、做事的风格等作为主题,并切合园区福位实际情况等进行整体布置。
祭祀日期。
三周年当天。
地点XX墓园、XX公墓。
不方便参加的,可在家里对着遗像,布置贡品,进行祭拜。
参加人员。
逝者的儿女及家属。
纪念逝者一般是不主动通知亲朋好友,亲朋好友问及此事,可以告知时间安排,请他们参加。
1、按照习俗,三周年祭拜需要当日进行。墓地祭拜不需主动通知亲友,亲友有主动询问的,可带来墓地同祭拜(如条件不允许,也可在家对着逝者遗像,摆贡品祭拜)。
2、祭祀时逝者子女三斟茶,之后其他亲属再根据远近关系祭拜(祭拜及站立次序也依据子女、关系亲近程度、辈分进行)。
3、摆贡品
食品包括肉食鸡、鱼、饺子及馒头。也有家属会焚烧纸扎,寓意亡者在天堂三年了,衣物、家电等都旧了,需要换新;钱也需要补充——这些寓意衣食无忧。
水果及点心在三周年时数目要为三,其中水果中不能摆放梨,点心要用圆形,寓意圆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