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次出征,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次出征,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第1张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次出征,这些白衣天使此次的目的地是东方明珠-----香港。

自从春节疫情开始以来,湖北武汉市是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是抗疫的主要战场。多半年后的今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些无畏的白衣天使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披上战袍再次出征香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抗击疫情,早日取得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全民胜利。

香港现在每日的确诊病例有上百例,为了对病人进行隔离,香港建立的方舱医院,但是香港的医疗系统已经超负荷运作,当地医疗物资也相当紧缺,病床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每日上百例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受香港特区的请求,安排专门的医疗团队进行疫情的协助处理,香港市民也热烈欢迎我们的医疗团队,这次中国大陆伸出援手,是为了帮助香港对疫情的管控,避免大规模传染。除了武汉大学的医疗团队,北京、成都等医疗团队也整装待发,如果香港特区需要,他们也将及时赶往过去。

最近很多城市有小范围的聚集性的疫情爆发,此次疫情爆发的城市有北京、新疆、大连等这些一线城市。虽然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松懈,不能放松,因为放松一点,病毒就会卷土重来。我们之前全民的努力将会付之东流。

另外我们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前洗手、多通风,家里也要定期消毒。公共场所要每天进行消毒,并且保持室内的干净卫生。尽量不要参加聚集性的活动,这些都是预防疫情的最有效的手段。

简单说说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疫情卷土重来:

1、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2、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3、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只要我们齐心努力,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

武汉叶子医疗整形美容医院深知,美容整形是“锦上添花”的手术,所以手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武汉叶子医疗整形美容医院做到了:

1、 建立配备高效过滤装置的手术室,达到国家规定的十万级标准,并定期请上级主管部门来院检测手术室空气和器械,保证手术在无菌环境进行。

2、 引进高档进口设备,如国际知名品牌的麻醉机、监护仪、输液泵、吸脂机等等。这些设备功能强,性能稳定,医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物质保证。

3、 配备备用电路,一旦出现意外停电,备用电路立即启动,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4、 建立术后恢复室,因为术后2至4小时,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全麻的就医者,如误吸等等。在恢复室我们配备有带除颤功能的监护仪、吸氧及各种抢救设备,由专职护士护理,使就医者安全度过恢复期。

5、 建立严格的医疗流程,就医者术前要进行常规体检、化验及心电图等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确定能够耐受所要进行的手术。

现实中正有一批批援外医疗队员深入非洲各地,帮助当地人民抵御疾病侵袭。据统计,5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60多个国家派遣了超过2万名援外医疗队员。在几内亚,类似《战狼Ⅱ》中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克服困难 勇于担当

  2017年7月,北京朝阳医院派出了第二十六批中国援几医疗队,在几内亚首都的中几友好医院工作。医疗队副队长、胸外科主任医师王洋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韩语和法语,专职翻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担当起沟通的桥梁。

  性格外向的王洋,是一名新加入中国***的党员,天天在几内亚乐呵呵工作的他,其实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他说,作为一名党员,组织和国家需要时,必须克服所有困难。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去年,他的儿子刚满7岁,上小学一年级,是医疗队队员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妻子是国航客舱部主任乘务长,飞来飞去顾不了家。王洋说服了家中的老人、妻子和孩子,毅然地踏上了援非之路。他的座右铭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目标:做一名合格的“身着白大褂的外交官”。为了这个目标,他工作主动热情,敢于担当,赢得患者和医院方面的一致赞誉。

  医疗队里还有一位“特殊”队员,他是两次走进几内亚的骨科专家杨铁军。2002年,杨铁军曾作为中国第十八批援几医疗队队员在几内亚工作两年,救治了众多患者。

  几内亚国内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以往很多手术都要出国才能做。经济条件好的几内亚人会去法国,中产阶层人士一般会选择北非的几个国家,而普通百姓接受高质量手术治疗的机会非常渺茫,很多病就此被耽搁了。来中几友好医院就诊的骨折外伤病人很多,而能做骨科手术的医生却寥寥无几。援外期间,杨铁军每天任务繁重,经常最后一个离开医院。

  杨铁军这次到达几内亚后实施手术的第一例患者是一名6岁儿童。这位儿童遭遇了车祸,伤势严重,右上肢和下肢都有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小患者已经住了很久医院,但是当地大夫不知道如何给这个孩子治疗,只能暂时用石膏固定病肢。在杨大夫给小患者成功手术后仅两周,小患者右上肢石膏已拆除,活动自如。孩子父母对中国医疗队的感激溢于言表,孩子天真稚气的小脸上又重现了往日的欢乐笑容。

  作为两次援几的“老将”,杨铁军深有感触地告诉本报记者:“15年前,第一次援几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长时间、连续停电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而今,中国帮助几内亚建成了新的水电站,长时间停电已成历史。我们现在工作的中几友好医院也是全部由中国援建,已正常运行5年多,硬件设施在当地领先。”

  跨国驰援 凸显真情

  2017年12月21日下午,医疗队队长李晓北正在会议室与几方医务人员商讨着筹备医学论坛的事宜。突然,一个陌生的异国号码来电,焦急的声音从电话另一端传来:“我是中国第十九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梁力晖,我们这里有一名中国商人今天凌晨突发昏迷,生命垂危,考虑脑出血,可能需要行脑室引流术,但是我们医疗队没有配备神经外科医生。听说你们有专家,能否过来帮帮我们?” “没问题,我们全力配合…” 李晓北快步走出会议室,立刻拨通医疗队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新乾的电话,发送患者颅脑CT照片,再联系医疗队危重症专家王烁,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不能有片刻耽搁!

  几塞两国首都相距300多公里,交通环境恶劣,驾车需要六七个小时,还不包括通过边防关卡以及诸多检查站的时间。医疗队员历尽艰辛赶到了塞拉利昂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好转。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一下了,此时墙上的时钟正指向深夜两点,距离援几医疗队接到紧急电话尚不足12小时。

  看到病人情况稳定,实施手术的医生才感到饥肠辘辘……从几内亚驻地出发到此时,他们只喝了几口矿泉水。

  汉语培训 心更贴近

  去年8月,第二十六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面向几内亚医务人员举办的汉语培训班正式开课。这是首次面向中几友好医院全院而开设的中文课程,也是本届医疗队的创新之举。课程题目为《跟我说汉语》,教材选用北京语言大学编写出版的《汉语会话301句》,医疗队员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为了做好汉语培训,李晓北颇费心思,他研究了好几个晚上,最终让家人在北京购买了《汉语会话301句》教材并邮寄到几内亚。

  课程启动后,几内亚医务人员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中几友好医院院长卡马拉要求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必须前来听课。他说,学好汉语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而且会让我们与中国医生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通畅和高效。汉语教学课堂堂爆满。中国医疗队员希望通过在几内亚18个月的工作,不仅能为当地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更期待通过汉语培训,让几内亚同行更多更好地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李晓北告诉记者:“语言和文化从来都密不可分,希望这些积极勤奋的非洲学员们能够有所收获,通过努力学习,逐步在工作中主动使用汉语,为医疗队的医疗援助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当地朋友就此机会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文化,不断加深中国与几内亚之间的友好感情。”如今,几内亚医生经常主动用汉语向中国医生问好,有些人还会拉着中国医疗队员的手,主动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简短对话演练一遍,认真的表情让人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86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