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确认你们已经准备好了
你要确定你们彼此感情是否已经深到想永久在一起,组建一个爱的家庭了。如果不确定,你还是继续培养感情吧。
2、确定他会答应
你要确定对方有想娶你的念头,有为你们的未来而在努力奋斗和安排。确定了再求婚。不要为了试探感情而求婚,这样只会伤了彼此的感情。
3、符合他的喜好
想求婚成功就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按照对方的喜好来安排求婚方式。
4、别伤了他的自尊
你先对方做出爱的承若,他也许会很感动,但是怕别人知道了会觉得失去男性面子,你可以要求或者暗示他也要对你求婚,这样他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求婚,不会觉得伤了自尊。
5、为双方买份礼物
求婚的时候可以为彼此买一对情侣戒指,最好刻有彼此名字或者有纪念意义的符号。
6、形式简单、情感最重要
求婚的时候不要太复杂麻烦,尽量简单才好,不要太纠结于细节,主要的是求婚的人和求婚的成功的那一刻的幸福感。
实际上,对于不婚族、丁克家庭来说,年轻时可能还感受不到不生养孩子的问题,但真的到老了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不过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了,既可以看看网络电视,又可以通过手机游戏来打发时间,要是真的想吃点啥,外卖小哥可以替你送上门。
所以,中国的老人即使一二个人呆在家里,也不会感到孤独和难受。

其实,对于那些刚刚步入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年轻时已经交了养老金,等老了之后,除了自己有一笔储蓄外,还有养老金可以领取。
所以,趁着自己能走得动时,世界各地去走走、去看看。而随着年龄的上升至75岁以上,开始走不动时,可以依靠社区养老服务。像笔者所住的小区就有社区养老。
而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社区养老倒不失为空巢老人们养老的一种新模式:社区养老专门有义工每天中午、下午替老人送美味可口的饭菜,以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此外,还有专门社区义工定期上门与老人感情交流,替老人排遣晚年时光
。
更关键的是,社区还会派遣专职医生,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看病送药,防患于未然。而且还在老人家中安装报急救警装置,老人如果突发疾病,可以按下求救装置,以获取及时救助。
通过社区养老方式,对大量的空巢老人采取的是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其实还是在空巢老人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情况下,如果老人真到了80-90岁以上时,就只能去养老院,由专门的护工来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了。
由于公立养老院床位早已客满,而去私立养老院的生活费用比较昂贵,如果要一二个人一间房间,开销还是很大的。
不过,对于不婚族和丁克家庭来说,年轻时积攒不少财富,再加上养老金足够在养老院,享受最好的护工照顾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当然,也有些空巢老人,由于养老金不够花,只能通过“以房养老”的模式来养老,而手里的退休工资就当作平日的零花钱使用。

目前中国居民的不婚族、丁克家庭越来
越多将是大趋势,而且是很普遍的现象。
不婚族、丁克家庭与有儿有女的家庭相比,未来区别也不会有太大。只是不婚族、丁克家庭会有更多的积蓄用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将来的空巢老人,都是在你年龄不太大的情况下,先在社区养老,等你没办法照顾自已生活时,可以到养老院去接受专业养老护理,如果空巢老人养老资金不够花,还可以卖房养老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养老院一年多少钱
据悉,若老年人行动方便的,不需要专人看护的,基本收费在1000-3000元,那么一年也就是12000-36000区间。档次再高一些,比如什么豪华单人间什么的,价格稍贵些,一个月4000-6000左右,一年也就是在7200之内。如果老人行动不便,甚至需要准人看护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基本月收费也在5000-7000的样子,一年也就是8万块左右了。
养老院收费部分: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等
押金
这是一笔一次性缴纳的保障金,数额颇多,一般数额在一万以上,数十万不等。这笔钱会在老人退住的时候全部返还。
床位费
取决于用户入住的房间类型,是选择单人间、双人间还是多人间是选择朝南的房间还是朝北的房间普遍情况,单人间比多人间收费高,朝南的房间比朝北的房间收费高。
护理费
护理费用取决于养老院对住户的个人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一般结果认定分为:生活基本自理、生活需要帮助的协助型、生活需要很大帮助的介助型、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需要24小时监护的介护型。护理收费根据评估结果由低到高。这里请了解一下养老院常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有助于您了解老人生活活动能力,方便和养老院达成共识。
伙食费
同一家养老院的伙食费基本上是相同的。
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的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
养老院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而老年公寓是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或老年住宅。
2、设施不同
养老院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老年公寓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3、性质不同
养老院是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公寓是老人居住的住宅。
入院须知与要求:
1、入住老人自愿入院。如退院则由本人及家属提出申请,子女及全家人同意方可出院。
2、入住老人及家属监护人员交身份证复印件一张、老人乙肝化验单,说明并无精神病、传染病。由老人监护人员与院方签申请表一份、协议书一式两份。
3、有精神病、传染病的患者不得入住。
4、院方提供被套、床单、枕套。入住老人需自带棉被、枕心、脸盆、毛巾、水杯、香皂等日用品及四季换洗衣服。其他多余物品,请不要带入敬老院。
以上内容参考-敬老院
那国养老不说别的,都需要有钱,没钱是养不了老的。因此没有社保发养老金,没有医保,要养老善终很难。
中国是由国家来统筹医保和社保!也是说中国是由政府统筹医保资金来报销民众的医疗费,由政府来统筹社保资金,给民众发养老金。必要时政府要用财政收入来补充医保基金和社保基金。
在美国没有这个,政府不负责任何医保和养老社保。美国人根本没有免费医疗,只有欧州部份国家有。美国人看病需要自己购买医疗保险,美国医疗奇贵,若没有医保,医院免进,因为自费根本看不起。许多贫穷的美国人根本买不起医保,进不了医院看病,有病要么自行到药店买药自己治,要么用麻醉品或镇痛药来控制病痛,所以滥服滥用镇痛药、麻醉品已成了美社会问题。美国仍有4千万多穷人没有医保,所占美国3亿多人口比例很高。美前总统奥巴马的医改,想给这部份中的一些人解决医保,但遭到了共和党把持的参众两院的激烈反对,现特朗普更是扬言废除奥巴马的医保举措,可见,说什么美参众两院就代表全体美国人民是多么可笑,代表更多还是保险公司,大集团财阀,医药行业巨头等的利益。
美国人老了也没有政府机构专门发放终事养老金。都是过去在保险公司买的各种保险来支取各种费用。美国人基本不存款,收入的一半支付各种帐单和交取保险公司各种费用,美国人的收益主要都在股市,美国的股市拥有起码一半以上美国人买的各种基金,医疗保险,养老险等产品。所以美国股市承载了大部份美国人全部身家,如果股市跌的太惨,对美国人来说要命的事,和中国股市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股市老跌,美国现政府有下台的风险。
像中国这样,由政府来筹措保证医保和养老资金的发放,全世界并不多,只有少数欧州国家,澳新,日本等国才有。亚州的韩国,印度、中国香港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根本没有退休金,很大岁数还要工作挣钱。也没有医保,管自己挣钱买保险。
所以做为中国人还是比较幸运的!
人口老龄化正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因为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正面临着父母一辈的老去和自己身体亚健康的种种困扰。
说起病痛、老去,甚至是死亡,这样的话题未免太过沉重,但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读了印度裔医生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一书,让我对病、老、死这三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人是怎么思考这三大问题的,信息量非常大,让人深受启发。
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两个方面,非常值得借鉴,分别是:美国疗养院发展之路和三种类型的医生。
根据书中所描述的,我捋了捋美国疗养院发展的时间线。
★
1913年
研究表明,那时的救济院是地狱般的地方,贫穷及太老的人会被送去那儿。
1935年
社会保险法案获得通过,美国创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
1954年
法律制定者拨款给医院,为需要漫长“康复期”的病人修建单独的看护病房。这就是现代疗养院的雏形。
1983年
由克伦·威尔逊成立的,名叫帕克之地(Park Place)的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新型“辅助生活中心”在波特兰开张了。
1990年
俄勒冈州率先鼓励修建更多类似的老年之家。
1991年
比尔·托马斯接管大通纪念疗养院,并通过引入动植物和儿童,使原本毫无生气的疗养院变得生机勃勃。
1992年
案例人物爱丽丝入住老年居住区:朗沃德老年公寓,这是一种供老年人居住的高层建筑群。这种公寓提供近乎完美的护理方案,但却忽视了老人做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精神需求。
2000年
辅助生活中心的公司已经从不到100名员工,扩大到超过3000人,在18个州运营者184所养老院。
与此同时,托马斯开始建“绿房子”,即莱昂纳德·佛罗伦斯生活中心,这里比起疗养院,更像一个“家”。
2010年
辅助生活机构的用户已经接近疗养院。
由这条时间线可以看出,美国的疗养院发展经历了从控制到开放的过程。他们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摸索,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疗养院要秉承这样的理念: 帮助处于独立状态的人维持存在的价值。
前不久我在写作社群中读到一位战友关于养老院的文章,她这样写到:
看着战友的文字,结合我身边的情况,这真的就是目前国内养老院的现状。
护理人员、居住环境、伙食标准,这些,只要有钱,都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你如果对家里的老人说要送TA去养老院,那TA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抗拒的,曾几何时,送老人去养老院成了“不孝”的代名词。
那位战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选择请钟点工和家人一起照顾自己的父母。但是这真的是最优的选择吗?
《最好的告别》中提到一个例子:
一个叫路·桑德斯的老人,曾入住过条件很好的养老院,但是在那里他闷闷不乐,他的女儿谢莉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得不把父亲放在他不喜欢的地方。做为非常爱父亲的女儿,她知道父亲的精神需求,她也试过将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他,但是当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需要的照顾越来越多,再加上自身的生活压力,使她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的爷爷奶奶也很老了,他们像书中的很多老人一样,正在逐渐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写作社群那位战友的想法一样,我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请了保姆在家照顾老人。但是,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很难遇到彼此都满意的人。而且一旦发生什么紧急情况,缺乏专业知识的保姆根本就束手无策,甚至乱了阵脚。好几次,爷爷奶奶突然不舒服,保姆都是匆匆忙忙联系我父亲,再由我父亲打急救电话来送老人去医院。这种情况的屡次发生让人深感后怕。
由此可见, 自己照顾或者请人来照顾,都比想象的难得多。
从《最好的告别》中我了解到,美国的疗养院发展至今,对于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半托制”,这是社区互助式的居家养老。而对于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像“辅助生活中心”和“绿房子”这样的机构,他们不单单是照顾老人的安全和健康,他们更多的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因为他们知道,人的身体虽然老去了,但是精神层面,TA还是一个独立的人。
其实,老人的精神需求也没有那么复杂,书中说的和我实际感受到完全一致。老人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家的感觉。而我们周围,称得上有“家”的感觉的养老院,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
在处理家和养老院的关系上,国内养老院与美国相比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这看起来是矛盾的, 养老院永远不可能等同于家,但是美国在这条路上的不断探索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能尽量减少这之间的鸿沟,就是养老院该思考的。
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三种医生的类型:
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家长型:这是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医生类型。这种医生就像家长一样,认为自己是权威,病人只要听自己的就好了。
做为陷入疾病中的人们,内心其实是很无助的,如果医生什么都不说,只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长”之姿,那么病人的心理压力只会更大。
资讯型:这种医生和家长型医生正好相反,他会告诉病人事实和数据,然后让病人来决定。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种“零售型”关系。
医生是技术专家,病人是消费者。医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病人的任务是做出决定。总体而言这种医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解释型:这种医生会询问病人,什么最重要,最关心什么,最担心什么等等。了解病人的答案后,他会向病人介绍药物,并告诉病人哪一种最能够帮助TA实现优先目标。
这种医生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
作者批评家长型的医生,因为病人完全被动;他反对资讯型的医生,因为病人常常很茫然,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他推崇解释型医生,医生和病人共同做治疗决定,为此, 医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治疗目标、生命愿望,然后努力帮助病人实现。
这一点对我国的医生应该也有很大的启示。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很大原因就是医生和病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我们很多医生还是家长型的,能做到资讯型的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解释型,我本人目前还没见过。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从他写的这本书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怀有慈悲之心和富有人文关怀的作家。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案例我都认真的阅读了,我被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和真挚的语言所折服。
他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但在美国引起广泛的讨论,对于我国养老、医疗行业的人们也有很深的借鉴作用。
而对于非从业人员的我们来说,书中所写的许多案例,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美国人对待生老病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医患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我看到,当一切回归到人与人的关系之时,美国人和我们一样,充满了人情味,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冷漠。
我们国家的养老和医疗水平,跟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认为,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全世界的养老方式将越来越趋同——即社会化养老。医疗水平也将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都能读一读这本书,你将受益匪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