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CBA执法裁判问题,一直备受热议的老大难问题,CBA裁判的故事多多,令人眼花缭乱。尽管篮协和联盟对裁判问题多次出台裁判报告及时对裁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更正,甚至还对无良裁判进行了停赛处罚,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裁判随意执法问题。
在CBA第20轮北京首钢对阵浙江广厦的比赛,惊人的出现了两位裁判在现场的“执法打架”问题,再次把裁判问题推向热搜。副裁判袁宁鹏鸣哨升级吉布森的一次违体犯规,可是主裁判汪梅及时赶过来拉住袁宁鹏让其改判为普通犯规。这一幕被比赛双方和电视机前的球迷看得一清二楚。
人们不禁要问,吉布森的这个违体犯规究竟是不是成立?裁判吹罚了吉布森的违体犯规为什么又得到了主裁判汪梅的改判?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当时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1月9日,CBA常规赛第20轮比赛在浙江广厦与北京首钢队展开,比赛打得相当焦灼,浙江广厦处于领先优势。当比赛进行到第四节还剩8分48秒时,浙江广厦以79-72领先首钢队,当时北京首钢进攻,吉布森一个人持球突破到篮下没有打进。
随后广厦队拿到篮板球后打反击,持球队员孙铭徽先后躲过首钢队三名球员的防守,将球分给中路跟进的胡金秋。这时候,首钢队的外援吉布森从后边有一个很明显的下拉动作,想通过拉扯或抱住胡金秋以破坏广厦队的这次进攻。
就在此时裁判的哨响了,随后裁判员申请录像回放,慢镜头显示,吉布森确实是抱住了胡金秋的两只胳膊,根本没有碰到球,按照比赛规则肯定是违体犯规。
而经过录像回放和裁判员之间的商议后,裁判员袁宁鹏宣判犯规升级,当袁宁鹏鸣哨做出违体犯规的动作后,主裁判汪梅却及时叫住了袁宁鹏,两个人交流了一下之后,又改判吉布森为正常犯规。当时的袁宁鹏非常不情愿的,自己红着脸连连摇头,对汪梅的改判表示不理解。
要知道小外援吉布森可是北京首钢队的绝对主力,而且吉布森全场18投11中砍下了36分6个篮板3次助攻,北京首钢的得分主要依靠吉布森。而且,在本场比赛中,此前吉布森已经吃到过一次违体犯规,如果再被吹一次违体犯规的话,吉布森将会被直接驱逐出场,同时又要面临禁赛一场的处罚。由于主裁判汪梅的更正,让吉布森免遭夺权处罚。
尽管吉布森侥幸逃过一个违体处罚。但是北京首钢也没有拿下这场比赛,最终以88-99输给浙江广厦队。当值主裁判汪梅的这个做法不但没有帮助北京首钢队赢得比赛,还让自己上了热搜,引起球迷纷纷吐槽。我们知道,主裁判汪梅是有黑哨前科的主裁判。上赛季,由于对青岛队的一个判罚不公,引发主教练吴庆龙在赛场指着汪梅的鼻子曝出经典的国骂“MLGB!”。
去年12月29日晚在浙江诸暨赛场,青岛男篮对阵浙江稠州队的一场比赛,当时,第二节比赛进行了10分钟左右,青岛队球员杨金濛在突破时,被浙江球员程帅澎撞翻在地,28号裁判汪梅只吹罚了程帅澎一个普通犯规。
当时从电视画面来看,杨金濛倒地后摔得不轻,按照规则吹罚程帅澎违体犯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汪梅却只吹罚了一个普通犯规,这个吹罚显然是不妥当的。由此引发了青岛男篮主教练吴庆龙的强烈不满,当吴庆龙向主裁判汪梅提出质疑时却又遭到28号裁判汪梅的两T并被直接驱逐出场。这让吴庆龙主教练忍无可忍,暴跳如雷,甚至发生了怒捶技术台、推搡裁判的行为,比赛一度中断。
反观北京首钢与浙江广厦的这场比赛,显然,28号主裁判汪梅以一般犯规处罚这是一个明显的错判(暂且不能说是意识的)。可以说,主裁判汪梅在掌握判罚标准上是采取双标准的,对犯规尺度的把握与判罚都有失偏颇,有失公平与公正。
按说本赛季CBA联盟对裁判问题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到目前还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问题。裁判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上个赛季,可以说,上个赛季简直就成了裁判员的表演赛了。这里举几个例子:一场四节共40分钟的比赛,裁判吹罚了70次犯规+101次罚球,也就是说平均34秒就会吹罚一次犯规,24秒就会进行一次罚篮,这简直就是CBA裁判吹罚的奇葩!甚至上赛季还发生了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吹罚五次技术犯规的情况。
可见,裁判问题一直就是CBA赛场的老大难问题。尽管“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准确执法”与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稳定、有序地进行的原则是裁判员的天职!但是由于裁判员队伍的职业素养、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裁判问题一直就是CBA赛场的热门话题。
所以,提高裁判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执法水平迫在眉睫!同时,希望CBA联盟对本场比赛中吉布森的违体犯规又改为一般犯规的问题给公众一个说法!
多年前我自己也对中国篮球裁判也有很多的偏见和看法,但当时对于这个行业不甚了解,自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自己也算是和这个行业稍微沾点边、入了门,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先说结论吧。第一,中国篮球现在的普及水平,还没有达到大部分观众能够完全理解规则精神的地步。很多时候,并不是裁判吹的不好,而是“观众觉得裁判吹的不好”
第二,不可否认的是,CBA裁判的业务能力距离国际顶级水平还有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人才规模太小、人才培养渠道太单一。
首先说的一点是,题目中提到了“职业水准”,实际上在最近几年之前,中国是不存在专职裁判的。目前的CBA,也是在新政改革之后,才有了专职裁判,而且在所有联赛注册教练员中所占比例非常少(联赛共计68名裁判员,仅有闫军、段铸、叶楠、郭楠、段晓鹏、刘森老师等6名专职裁判)
大部分CBA的裁判员,以及技术代表,都在地方或者高校有工作关系。裁判,相当于是一个副业。
武汉大学的骄傲——曾洪涛博士,现任FIBA技术小组成员、CBA技术代表,平时就在武汉大学任教。CBA明哨闫军指导,在转职成为职业裁判之前,也是成都体院的副教授。
说到这儿,其实中国裁判群体的一个特点就已经显露出来了,那就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系统的职业化培养渠道。
一般来说,裁判员都是出身学院派或者体院派。裁判员的起点,是各个高校的篮协组织筛选人才,经过资格证书考核、本地篮协和体育局认证成为本省篮协注册裁判员,当其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才有机会被选派吹罚高水平赛事。
大部分裁判员,都是从大学(最早也是高中)才开始正儿八经接触这个行当,有悟性、有资历又愿意在这个方面下功夫的人成长的快一些,可能读研究生的时候能拿到一级裁判员证书。毕业之后,对这个行业还有想法、想坚持下去的,才有可能说进一步发展深造。
而体院派出身的裁判员和学院派出身的裁判员又有区别,体院派裁判员大部分都是体育生背景,对于篮球、规则的认识理解和学院派是有差异的,有点“武将文臣”的感觉。
导致裁判员从业人口少的原因,还有一个很大的方面,那就是群众基础太窄了。
很多篮球爱好者可能打了十几年球也不一定看过一眼看球规则;有些人天天喷裁判,可能对裁判、对规则根本都不了解;有些人觉得当裁判没意思;有些人想当裁判又觉得太神秘、没有门路…
其实大家可以自己想想如果是你,有没有这个兴趣和毅力去坚持这样一份副业。有很多在校大学生不理解篮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开始以为是来打球或者训练篮球技术的,来了之后发现是背诵篮球规则、培养篮球裁判,就没兴趣了,跑了。
以上再加上种种原因,导致中国篮球裁判的人才基础就那么大一点儿,比运动员还少的可怜。顶级裁判员就更少了。
闫军,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国际级篮球裁判。曾执裁CUBA 、CUBS、WCBA、 CBA、四国赛等国内外大型篮球联赛,四川资阳人。在从事裁判工作的同时还长期担任四川大学男子篮球队主教练,并率队参加省、市级比赛多次,均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校领导较高评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