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温沈复的《浮生六记》。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一切行为,都不可以做世俗之内的解释,而更像《红楼梦》里的女子,万般惊世骇俗,都出自烂漫天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她是一个终生保持少女风貌的女人。
沈复与芸娘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十三岁那年就告诉自己母亲,这辈子,非芸娘不娶。
后来,也的确如愿娶了这个他一眼定情的女子。此后一生,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芸娘聪颖贤淑、性情温和、擅女红、懂诗词、知道如何在琐碎日常中发现乐趣。并将平淡的烟火生活过得饶有滋味。
婚后,两人在苏州沧浪亭度过一段良辰美景,品诗作画,赏月饮酒,唯有诗情画意,忘记流年消逝。
沈复平常喜饮小酒,品小菜,为此,芸娘专门为他制作梅花盒,既俭省又不失情趣。有时,沈复也会呼朋引伴共饮畅聊。芸娘便会不动声色地拔下自己的发钗,当了去沽酒。说到这里,又让想起那首诗: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在沈复心目中,芸娘的情趣癖好与他相同,因此,有时无需开口,一个眼神,心领神会,读懂对方的眉间之语。
一次闲聊,芸娘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归隐乡野,晴耕雨读,是芸娘最向往的生活方式。对此,沈复深表赞同。
因为生活中充满情趣,更因为两个人情趣相同,沈复与芸娘愿生生世世为夫妻。为实现这一愿望,他们每个月在月老画像前虔心祈拜。
王弗与苏轼的婚姻亦是如此。成婚之后,亦是成了苏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进士之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轼夸耀自己通晓诗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在苏父看来,她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以至王弗去世多年,他依旧对她念念不忘,不然怎么会写出那样深情的诗: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志趣相投的伴侣有多重要,是他懂你,是万人宠却不如一人懂,从来,感情的世界里,懂比爱往往更加重要,一个人,得到他,便如同得到人世间全部风景,失去她,纵然美景良辰,亦是虚空!
以色侍人短,以才侍人久,自古都一样,他胸怀天下,壮志凌云,你心思聪疑,远见亦深,他爱文艺小资,高山流水,你亦才华不浅,心有戚焉。
记得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对年轻情侣,男孩来自吉林,女孩来自江苏,古诗词是他俩工作之余共同的兴趣爱好。
诗词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红线,将两个相隔千里的人牵连一处,让他俩在诗词集会上相遇。一次参赛登台,感受唐诗宋词的唯美韵味。
在台上,男孩分享他们的爱情点滴:表白那天,他送给女孩一根吊坠,坠子上是一个骰子,里面藏有红豆。对于这份“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情义,女孩心领神会,同时回赠他一句“定不负相思意”。
另一期节目中,男孩在评委老师和所有参赛选手的见证下,向女友求婚。当他喊出“亲爱的,嫁给我吧”,走下舞台的女孩毫不犹豫地连声回应两句“我愿意”。
董卿问她,为什么能够答应得这么迅速又坚定?他说:
遇到对的人,速度什么都不是问题。
就像董卿说的那样,女孩应该算是赛场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不仅有诗词相伴,还有爱人相伴。
确定过眼神,你是对的人!
在喧嚣浮世,物欲横流的年代,依然保有一颗初心,已实属不易。而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唐诗宋词中品味诗与远方,更是可遇不可求。
两人天长地久,高雅也罢,凡俗也好,但不论如何都要有志趣相投的东西,不能像李清照与丈夫赵明城赌书泼茶,填词作赋,不求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凰凤于飞,白首一心,更不求如钱钟书与杨绛般才子佳人,伉俪情深。徐志摩都说一一
于茫茫人海寻觅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苏州十大爱情景点介绍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它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平江三角洲中部,它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州十大爱情景点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故事一:双剑化龙——干将与莫邪
故事梗概:干将奉吴王阖闾之命铸剑二枚。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始终未成……若铸剑不成,必得吴王赐死。妻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说完,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吴王得知剑藏,遂扣干将。剑忽从匣中跃出,化龙而去,干将亦携阳剑腾飞而往。干将莫邪,双剑化龙,千古爱情之绝唱,自此无人称勇士。
与苏州渊源:干将莫邪为姑苏(苏州)人氏,故事发生在春秋吴国之姑苏城。城内旧有干将坊、干将墓。今苏州有干将路与莫邪路纪念二人,其中,干将路为原干将坊衍化而成
相关景点:莫邪路环古城河沿岸
干将莫邪的故事在苏州已流传数千年,但是很久以来,苏州只有纪念干将的地名,如原来的干将坊、干将门,后来的干将路,却一直没有纪念莫邪的地名。从2003年5月起,苏州人让这对夫妻在地名上得以“团聚”,将沿苏州环古城河东段的原来7段小路,即侉庄路、葑门西街、庄先湾、后庄、气象路、网船湾、糖坊湾连接起来,合并命名为莫邪路。
得益于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莫邪路沿岸形成了一个大型带状亲水公园,绿地、驳岸、城墙遗址,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画卷。过了相门桥,沿河设立了长长的木栈道,不时有行人走过,临河远望,呼吸春的气息。
故事二:泛舟五湖——范蠡与西施
故事梗概: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选中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西施。才子佳人,相逢一见钟情,然国难当头,范蠡遂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宠爱有加,歌舞宴平,从此,对越国也放松警惕。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被围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无路,挥剑自刎。越国胜出,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
与苏州渊源:东汉《越绝书》载:“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据考证,范蠡从今苏州吴中长桥石湖越来溪附近蠡墅入五湖。石湖风景区有范蠡祠,祠内壁画形象地描绘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苏州震泽原有范蠡钓台,在蠡泽应天寺前。相传范蠡灭吴功成,与西施泛舟五湖垂钓于此。钓台叠石为矶,别无建筑。今毁。
相关景点:范蠡公园
范蠡公园位于苏州吴中区长桥街道蠡墅社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500多年前的吴越春秋时期,是吴国木帆船的制造基地,也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蠡墅得名于范蠡曾隐居在此,相传,范蠡携西施从这里出发“泛舟五湖”,开始经商作贾,后被尊为“商圣”、“文财神”。
故事三:鹊桥传说——牛郎与织女
故事梗概: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平素在天上织云彩,牛郎则在人间放牛。某日,牛告诉牛郎说,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洗澡,届时可取仙衣一件,织女若找衣,就还给她,并向她求婚,她定会答应。牛郎按此去做,果然应验。织女和牛郎结婚,生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便把织女捉回天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牛郎听从,便用竹框挑着两个孩子,追到天上,此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划出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相望啼泣,最终感动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与苏州渊源:据《中吴纪闻》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已流传于现在的苏州太仓科教新城一带,至今太仓尚流传有牛郎织女的众多传说故事和相沿成习的“七夕节”风俗,并保留有中国唯一一座织女庙遗存。南宋范成大《吴郡志》等文献资料上亦有“牛郎织女降生黄姑”的记载。黄姑者,《荆楚岁时记》牵牛所谓“河鼓”之讹音,太仓黄姑村(今胜昔村)也。2008年,太仓市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七夕文化传承基地”称号
相关景点:太仓织女庙
牛郎织女的传说降生太仓绝非空穴来风,这与太仓是江南鱼米之乡、产棉区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和当地妇女望穿秋水般希望丈夫捕鱼归来的心情、织女渴望与佳人团聚的心情死有天然吻合。这也是太仓现在保留的七夕“七巧会”等民间风俗的最好诠释。
在黄姑塘村,现今还有一座历经数百年的古庙,这座古庙就是《吴郡志》和《中吴纪闻》里所写织女庙。里面有一个神女的塑像,空荡荡的,但时常还有一些人去烧香祈祷。虽然很简陋不堪,比之那些穿凿附会的假古迹、伪古董要有价值得多。
故事四:齐眉举案——梁鸿与孟光
故事梗概:东汉太学生梁鸿,家贫而有品节,博学多才,势家大族多有欲嫁女于梁者,全不动心。同县外貌“肥丑而黑”、内在心界宽阔之孟家女孟光曾言:“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娶之。孟光婚后布衣粗衫,操持家务。梁鸿甚喜。夫妇遂隐入深山,耕织弹唱,相敬如宾。后因梁鸿作《五噫歌》触怒朝廷,避祸吴郡(今苏州),于大户皋伯通家当佣工。梁鸿每归,孟光具食,皆齐眉举案将粗陋之食端正捧上。此恭敬有加之举被主人皋伯通偶然撞见,识破梁鸿身份,遂将夫妇俩当宾客供养。梁鸿从此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及卒,葬于苏州要离冢旁。(采自《后汉书逸民传》)
与苏州渊源:皋伯通,汉代谏议大夫,苏州古城“皋桥”即皋氏宅地在此桥边而得名。梁鸿与孟光当年“适吴”,即来到苏州皋桥旁皋伯通家,皋伯通亦因特别能识人,收留扶风人梁鸿孟光而一举成名。梁鸿在皋家受到礼宾待遇,潜心著书,直至病逝。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咸曰: “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今墓毁。
故事五:描金之凤—徐惠兰与钱氏女
故事梗概:姑苏书生徐惠兰因家贫向叔父借贷,却遭凌辱,愤而自尽,为江湖术士钱笃招相救,并将其女钱玉翠相许。玉翠以家传御赐描金凤相赠,作为定情之物。惠兰被姑母接去读书,途中救了重病的书生金继春,二人结为金兰。表兄王云卿与惠兰甚相契,不意被人害死,惠兰被冤下狱。刑前,金继春因与惠兰貌相似,舍身替死,临刑时被绿林好汉劫走。京中大旱,钱笃招应诏求雨成功,得封高官,为惠兰申冤,终于逮住真凶马寿。冤情昭雪后,惠兰应试,连中三元,授官与玉翠成婚。
与苏州渊源:据苏州地方志载,徐惠兰故居坐落苏州司前街16号原徐朝宗宅,2000年毁,遗址在今书院巷三多苑内。
故事六:三笑姻缘——唐寅与秋香
故事梗概:吴中才子唐伯虎到苏州虎丘云岩寺游玩,遇东亭华太师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丫环秋香,姿色艳丽,娇悄动人,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以为秋香钟情于己,遂苦思一计,卖身华府做书童,以接近秋香。伯虎凭才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得好友祝枝山巧施妙计,终与秋香结成良缘。
与苏州渊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明成化年间生于苏州吴趋坊一户商人之家,16 岁一举夺得乡试第一,轰动苏城。后于姑苏桃花坞置地。今桃坞双荷花池有唐寅故居遗址,附近有准提庵唐寅祠。唐寅墓在苏州近郊横塘王家村,现有唐寅园供游人参观。
相关景点:唐寅园
唐寅园,也就是唐寅墓,位于苏州市区解放西路上,占地近万平方米,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唐寅辞世之时,家境清贫,就葬于桃花坞故居之后,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
2008年5月起,苏州市区文保所对唐寅园进行了大修。在此次大修中,屋顶得到了翻修,电线也进行了重排,围墙被加高了,门窗柱子进行了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砖则被真方砖替下……针对变成低洼地块这一问题,大修还重新铺设了这里的下水系统,配置了专门的抽水泵。此次大修除了改造“硬件”外,还提升了“软件”,如将增加陈列一些有关唐伯虎的正史和野史资料,做一个效果逼真的唐寅故居沙盘;另外还设想增加演艺内容,如通过评弹讲述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从而增加游园的趣味性!
故事七:浮生沧浪——沈复与芸娘
故事梗概: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沈复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沈复与芸娘,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芸对夫君从而不愚,顺而不谄。夫君是骚客文人,便与之游历山水,为文赋诗;夫君是风流才子,便为其游说佳人,访寻美景;夫君是落魄书生,便替他梳洗缝补,勤俭持家。林语堂曰:“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与苏州渊源:沈复,长洲(今苏州)人,芸娘,沈妻也,夫妇居苏州沧浪亭畔。
相关景点:沧浪亭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故事八:丹青携柳——柳如是与钱谦益
故事梗概:明末清初,杭州西湖边,“秦淮八艳”之首、绝代佳人柳如是邂逅被免官职的文坛领袖钱谦益。两年后,柳如是一副书生打扮来到钱氏故里苏州常熟,以诗自介:“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钱氏认出如是身份,万分惊喜。柳如是为钱谦益深情所打动,钱谦益为柳如是痴情所迷恋。一老一少,终成眷属。婚后,由于时局动荡,朝代更迭,他们的生活曾一度受到冲击。为抵抗清的统治,柳如是甚至提议投水殉国。几番浮沉,钱谦益看破红尘,从此,一心一意守着柳如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温馨生活。
与苏州渊源:钱柳曾多次寓居苏州。苏州拙政园忠王府有柳如是故居。崇祯十四年年底,柳如是独留苏州养病,特意去灵岩山拜谒了韩世忠、梁红玉之墓,对数百年前的抗金英雄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柳如是唯一的女儿即出生苏州拙政园。另外,苏州常熟虞山有柳如是钱谦益墓。2010年4 月,见证柳如是钱谦益爱情的拂水山庄于常熟尚湖重建完工。
相关景点:虞山尚湖景区
虞山位于常熟市内西北处,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卒葬于此而得名,现今既是风景区,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山独峙于平原之间,主峰高300米,绵延65公里,由西向东,状如卧牛,南临尚湖,东伸入城,古有“十里青山半入城,山南尚湖如映带”诗句咏之。全山林木荫翳,郁郁葱葱,百鸟争鸣,引人入胜。西南险峻,东北平缓,满山苍松翠柏,名花珍禽、幽洞深涧,寺宇园林,名人墓葬分布于山麓之间。
尚湖,相传因商末姜尚避纣时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区偎傍虞山,湖面千顷潋滟,山影重峦叠巘,白鹭齐飞,鱼翔浅底,有“湖甸烟雨”和“湖桥串月”之称。尚湖公园被当地人民称为“尚湖湾”,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
古城虞山镇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镇区背倚虞山,近傍尚湖、昆承湖,有7水经此,古称“琴川”,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旧城区的坊巷古朴,至今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景区内主要由山水文化园、荷香洲、钓鱼渚、拂水堤,以及堪称“江南之最”的牡丹园等景点组成,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游览观光与娱乐休闲二者兼得。
故事九:珍珠宝塔——方卿与陈姐
故事梗概:苏州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参,满门抄封流贬。方卿投奔姑母家,向姑母求助赶考盘缠。姑母势利,不但不予帮助,还冷言嘲讽,方卿愤而离去。姑母女儿陈翠娥与方卿青梅竹马,欲助表弟,遂将稀世珍宝珍珠塔暗赠方卿。姑父陈王道也驱马追至九松亭,深明大义,将女儿许配方卿。赶考路上,方卿遇土匪,珠塔被劫,方卿坠河,后被陆府所救,并与陆府**产生感情。珍珠塔被盗贼典当于姑父家典当行,陈翠娥悉知方卿遇险,悲痛万分,一病不起,陈王道遂命韩书生假造方卿书信,慰抚女儿。两年后,方卿得中状元,姑侄和好,方卿最终在陆家**与陈翠娥之间做出选择,与陈翠娥成婚。
与苏州渊源:“珍珠塔”故事相传发生在苏州吴江同里。目前,在同里古镇区还保存着陈家的`部分住宅,包括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陈翠娥的书楼。
相关景点:同里古镇
同里镇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北,距上海80千米,距苏州20千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 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故事十:绛珠还泪——贾宝玉与林黛玉
故事梗概: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本质,修成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也还得过了。”下凡后,绛珠草化为林黛玉,用尽平生泪水,还神瑛侍者贾宝玉灌溉之恩,演绎了一段深情动人的爱情故事。
与苏州渊源:林黛玉生于苏州,原型为康熙苏州织造李煦孙女——李香玉。其幼年长住拙政园。贾宝玉原型则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据史料记载,当年曹雪芹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期间,购下拙政园部分住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妻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曹雪芹母亲怀孕后途经苏州,在拙政园李煦家生下曹雪芹。雪芹(宝玉)与香玉(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惜香玉早逝。为纪念自己早年的红颜知己,雪芹不惜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倾毕生精力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
相关景点: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纵观清朝以女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女性无疑不是以悲剧收场。
《浮生六记》里的芸娘,贫病交加,最终溘然长逝。另一本与《浮生六记》齐名的《影梅庵忆语》中,女主人公董小宛千里追随冒襄避难,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终于让冒襄死而复生,但她自己却染上重病,27岁就逝世。
曾寄居在冒襄家中八年之久的清朝词人陈维崧,他的一本《妇人集》里也记载了很多才女的悲剧。
洞庭女子遭乱,自投汉阳江。流至寿昌,土人悯而瘗之。获寸帛于袒衣,油楮密固,展视为绝句十首,闻者争传诵焉。
没有谁知道她在什么绝境下选择投江自杀,更没有人知道她姓甚名谁,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样的过往,这样的才女,连名字都没能留下一个。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女子几乎都未得善终,风流云散,各奔东西,因此曹雪芹称之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究竟是谁“杀”死了这些才气纵横、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在《狂人日记》里,无论是社会受益阶层的赵贵翁,作为“礼教”和“家长制”化身的“大哥”,还是社会非受益阶层的“佃户”,“给知县打枷过的”,“给绅士掌过嘴的”,“衙役占了他妻子的”,“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包括自己的母亲,无一例外,都是“吃人”的。
而且,竟一连吃了四千多年。
在讲究“天地君亲师”的传统伦理里,女性连一席之地都没有,只能处于依附的地位,按照男人们定好的规矩,三从四德,仰人鼻息地隐忍苟活。
“女子无才就是德”,那时候一些有才气有灵气的女子,一旦自我意识觉醒,不仅很难享受到独立和自由的快活,反而会因为跟别人活得不一样而获罪。
所以芸娘最后悲哀地劝自己的女儿,好好守妇道,千万别学我啊!
遇见沈复之后,她绽放出灿烂的光华,但随后就开始被作为封建家长的沈复父母吃,被家中的小人吃,甚至被自己吃,因为沈复,遍体鳞伤的她不后悔这样的结局,但她绝不会让自己的女儿重蹈这样的覆辙了。
这条路太难走了。 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无病无灾,低声下气、规规矩矩地活着,隐忍着,服从着。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现在我们都拿来形容夫妻恩爱。
但翻开历史书,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
这个典故来自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有权势的人相中了他的品性,有很多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不娶。
同县姓孟的有个女儿,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由于挑剔配偶一直没嫁,拖到现在有三十岁了。
父母问她原因,她说:“我想嫁像梁伯鸾那样贤德的人。”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向她下聘礼求婚。到了出嫁的时候,她精心打扮,可七天过去了,梁鸿却并没有搭理她。
梁鸿妻于是端跪在床边,说道:“私下曾听说过夫君高尚的品德,寥寥几句便就打发数位女子。我也曾回绝刁难过几位男子,如今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你责怪,特地过来向你请教我的过失。”
梁鸿说道:“我想求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是能够和我一起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怎么会是我梁鸿所希望找的那个人!”
梁鸿的妻子说道:“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是有那能隐居深山的服饰。”于是将发髻梳成椎髻,穿上布衣,提着器具来到梁鸿面前。
梁鸿非常开心地说:“这才是我梁鸿妻子真正的样子,定然能够侍奉好我呀。”
梁鸿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地侍奉梁鸿。
到了当代,我们的女同胞们管这类人的行为叫“直男癌”,但是在女性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古代,梁鸿的这种行为却是备受推崇的。
如果一个人吃人,他可能会良心不安,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在吃人,一个时代都在吃人,那么吃的人和被吃的人都会心安理得,而被吃的人反过来也会继续吃人。
这就是芸娘的悲剧。她拒绝被吃,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选择屈从,最终,她出于保护女儿的角度,“吃”掉女儿青君。因为被吃了,就是自己人了,就安全了。
明清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对于人性的桎梏,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然而盛极必衰,这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
文学即“人”学。这种萌芽很自然而然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这时候,出现了很多不愿意吃人的人。他开始怀疑那些打着道德的招牌吃人的人,“大逆不道”地对儒家经典提出质疑。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
自古以来都有“头发长见识短”的说法。那个时候的表述是:“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或者是“妇女见短,不堪学道”,他很不爽,反驳说,人的见识是由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他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女。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自然会被视为异端,大家自然是一拥而上,将他吃掉。李贽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在监狱里。
还有写《红楼梦》的曹雪芹。
他批评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的文学作品,“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他提出很多在当时惊世骇俗的观点,比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 他不仅不吃人,反而大胆地赞美女性、推崇女性,这正是《红楼梦》这本书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还有写《浮生六记》的沈复。
在他的笔下,一个才气、胸襟、学识都在男人之上的芸娘跃然纸上,灵动之极。她虽然已经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但我们知道,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挣扎过、幸福过、爱过的芸娘。
她一直奢望的理想生活状态是 “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 ,她想要的无非是吃饱穿暖、家人和谐的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甚至超出的生活状态,在她看来,却是神仙几世才能修来的。
她让我们更加知道如何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如何怜取眼前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