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秀行军打仗非要带的女人是谁?

历史上的刘秀行军打仗非要带的女人是谁?,第1张

在历史上,刘秀非常的喜爱阴丽华,但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却并不是她,而是郭氏,当然刘秀立郭氏为皇后,完完全全是因没政治方面的原因,本来刘秀登基之后是想封阴丽华为皇后的,但是阴丽华为了大局着想百般推辞,郭质之后,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才是阴丽华,正是因为这样,刘秀对阴丽华非常的宠爱。

  据悉,刘秀和阴丽华的第一个孩子是在行军的过程中出生的,那个时候,刘秀要随军出征,阴丽华当时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刘秀却坚持要带上她一起行军。很多人疑惑,毕竟行军打仗本就非常消耗体力,虽然不需要阴丽华上战场杀敌,但是她这毕竟有身孕在身,不仅行动不方便,而且舟车劳顿很是辛苦,刘秀又为什么非要带上她呢?

后来,有人猜测,说刘秀行军非要带着阴丽华是因为有一年刘秀出巡河北的时候,没有带阴丽华去,致使两个人生生的分别了两年之久。因此,这次就算是阴丽华有孕在身,他也非要带着她。说到底也是因为太过宠爱阴丽华,但这都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对于这一点,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自然也就是不得而知了。

在中国 历史 上240多位封建帝王中,史家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很高,几乎是完美的封建帝王形象。

《后汉书》评议:(光武)帝虽身济大业,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意思是刘秀既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又有宽厚待人的良好禀性,不以武力而以道德服人。史家都认为他兑现了“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的诺言。

司马光评价刘秀:“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自此,后世屡屡称赞东汉风化之美。

伟人毛泽东用三个“最”来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然而,刘秀传之后世影响最广的不是他光复汉室、中兴汉朝的丰功伟绩,也不是说书人津津津乐道的“云台28将”,而是他有一个贤德盖世的好皇后,也是封建 社会 公认的完美皇后阴丽华。

做一个好皇帝难,做一个好皇后更难。反过来讲,从 历史 上挑出一个好皇帝不容易,找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好皇后更加不容易。因为,好皇帝少,公认的好皇后更少。

对阴皇后的评价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刘秀曾说过的一句话:“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传诵千古的名言,被后世帝王奉为圭臬。

公元5 年,阴丽华出生于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一个富裕之家。

阴家是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为什么改姓阴呢?史载,管家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举族迁到了新野。

中国古人改姓氏很随意,经常随封号、官职、皇帝赏赐、出生地、避祸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还有仰慕某个名人改姓,忠诚随主人姓。北方胡人学习汉文化时,也经常取一个汉姓,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汉化改革,取名元宏,满清灭亡后,清皇室改姓金。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朝代都有。现在有人开玩笑说我与你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可不能当真,岁月沧桑,实在没法证明姓氏纯正,血脉同源。

阴丽华的家虽不是官宦,但富甲一方,可比诸侯,是南阳有名的豪门大户。阴丽华有着惊艳的美貌和脱俗的气质,名扬四方,爱慕的人到他家求婚,络绎不绝,差点把门槛都踩烂了。

刘秀也是南阳人,是阴丽华的同乡。刘秀是刘邦九世孙、景帝之后,虽是王室一脉,但已无当年皇族的富贵了。他九岁丧父,是叔父刘良将他养大。

关于刘秀的长相,史书说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准,确是汉朝龙种,与众不同。 身高七尺三寸,换算成今天就是一米七五左右。刘秀有着一副高挺的鼻子,饱满的额头,白皙的肌肤,有神的眉目,无论身处何处他都会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而且气度不凡,有玉树临风之态。刘秀这样的一副丰神俊朗的模样,引得无数女子趋之若鹜。但刘秀眼界很高,一般女人不入他的法眼,史家附会,以为是龙种的缘故。然而,汉室龙种那么多,怎么独他气度出众呢?当然是因为他匡复了汉室,创立了东汉,后人有意拍他马屁罢了。

书归正传,有一天,刘秀跟着姐夫邓晨上街,突然看见对面走来一个大美女,立刻被她的美貌和气质吸引了,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看。邓晨一看,就知道刘秀对那女子一见钟情,就向他简单介绍了美女阴丽华的情况。

刘秀问姐夫是否认识阴丽华,姐夫说当然认得。原来,邓晨与阴丽华是远亲,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是好朋友,经常到阴府走动,自然认识阴丽华。刘秀一听,非常高兴,急不可耐地央求姐夫介绍他认识阴丽华,邓晨答应了。不过,邓晨告诉刘秀,要娶阴丽华必须功成名就,一般人是配不上她的。还笑着指着刘秀鼻子说,你现在这个田舍郎的身份可不行哟。

刘秀是帝王之后,怎么成了田舍郎呢?这不得不说汉武帝的推恩令了。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势力大,容易挑战中央集权问题,颁布了“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封地再封给王的儿孙,这样不断地分下去,诸侯王的势力就小了,叛乱的危险就解除了。这样推恩下去,过了几代后,有的诸侯王的后代就成了小地主,有的成了农民,刘秀一族从景帝时风光的诸侯王“推恩”到他时成了自食其力的富裕农户。

刘秀喜欢种田,用他大哥的话说“性勤于稼穑”,因此常取笑刘秀只会事田业,还把他比作汉高祖的兄长、老实的种田人刘仲。

刘秀见了阴丽华之后,茶饭不思,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娶妻当得阴丽华”,没成想一下子成了千年潮句。

刘秀爱慕阴丽华,而阴丽华也非常有眼光,她对刘秀也是一见钟情,而且心心相印,至死不渝。

他俩出生于西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注定不平凡。新莽末年,天下大乱,23年,刘秀在家乡随哥哥刘演起兵,不久投奔更始帝刘玄。同年5月,王莽倾尽全力,拼凑了百万大军,企图一举剿灭绿林起义军,首战攻打刘秀固守的昆阳城。面对百万大军围城,刘秀镇定自若,趁敌军轻敌和立足未稳之时,亲率三千精兵出奇制胜,主动出击突袭敌军大营,新莽军始料未及,仓皇败退,刘秀一鼓作气,大败新莽主力军,一时名震天下,功成名就,也有了娶阴丽华的本钱。

6月,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时年29岁,而阴丽华年方19岁。

昆阳大捷后,更始帝刘玄既想发挥刘秀的才能,为已所用,又忌惮他的能力,恐功高盖主,所以,先是让他迁去洛阳,剥夺军权,封一个武信侯的虚名。同年9月,刘玄又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去镇慰河北州郡。实际上是排挤刘秀,让他到混战中的河北招兵买马。

在中国 历史 上,河北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既是历代汉族皇家养军马的主要地区,又是汉胡交接之地,各种势力都来插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河北有30多股势力,较大的有铜马军、王朗和真定王刘扬,都是手握10万以上的重兵,势力强大。

刘玄的算计是,如果刘秀招揽河北势力成功,就为更始政权扩充了地盘和军事实力;如果失败,刘秀被杀,就借刀杀人,除去一个潜在的劲敌,而更始帝不会留杀功臣的骂名,怎么算都不吃亏。

刘秀是个聪明人,深知河北一行十分凶险,为了阴丽华的安全,不得不与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子离别,请阴识护送阴丽华从洛阳回娘家暂住。

送别阴丽华后,刘秀带着几百亲信,持着代表更始政权的一根节杖去河北各州郡镇慰。所谓镇慰,实际上就是收编,而河北各地势力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决不是说一两句空话就会归顺的。王郎托称是汉成帝之子,在赵地豪强支持下自立皇帝,建都邯郸,势力很大,决不会容忍刘秀侵占他的地盘,就一直派人追杀刘秀。

刘秀刚去河北之时,既无接应之人,又无立足之地,还要躲避王郎的追杀,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幸好,刘秀既勇猛,又侠义,忠厚仁义,善交朋友,逐渐得到一些州郡力量的支持,让刘秀势力一下子壮大很多,名扬天下的“云台28将”基本上是此时在河北拥戴他的英雄。

刘秀明白,拿下河北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就是消灭王郎,而消灭王朗必须要得到真定王刘扬的支持,否则不会成功。为了说服刘扬归顺,刘秀多次派部将刘植去真定县游说刘扬,后来自己亲自上门与刘扬深谈。刘扬也想与更始政权保持联系,终于同意归顺刘秀,但有一个条件,刘秀必须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加强双方的互信。为了大局,刘秀应允了,很快,刘秀联军攻下邯郸,消灭了王郎。

灭王郎后,河北各州郡纷纷归顺,特别是收编了势力强大的铜马军,使刘秀有了几十万军队,势力大涨。不久,刘秀平定河北,拥有百万之甲,终于有与更始帝决裂的资本。25年,刘秀于河北拓地称帝,年号为建武。

刘秀入主洛阳后,立即派人接阴丽华到身边,两人离别两年后再相见,感慨万千。这两年间,阴丽华不知刘秀音信,时刻盼望刘秀归来,同时也做好离丧的准备,备受煎熬。

刘秀以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希望立她为皇后。可阴丽华却坚辞不受,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承担皇后之位。于是立了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封为贵人。

现在不知阴丽华是何心理拒受皇后之位,绝对不是她说自己没资格这个理由,明显是个托词。现在看来,这可能与当时的局势有关。25年,刘秀尽管称了帝,但天下分裂,各种势力割据,战乱不止,直到36年,刘秀才真正扫清各地势力,统一天下。阴丽华礼让郭圣通当皇后,可能为了从大局出发,帮助刘秀安抚刘扬等各种势力和打天下的功臣,因为刘扬和其他一些势力支持郭圣通,郭圣通伴驾刘秀左右,还生了儿子,大家知郭而不知有阴,强立阴为皇后政权恐将不稳。阴丽华深知其中利害,一切从有利于刘秀的角度出发,坚辞皇后之位,真是深明大义啊。

阴丽华不但接受贵人的封号,还心甘情愿地尊重和礼让郭皇后,没有一点情绪,对后宫其他人也都谦恭有礼,仁爱友善。作为刘秀的原配夫人,这样做难能可贵,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种心胸和气量在历代后宫中很少见,所以得到一致称赞。

阴丽华与刘秀同心同德,以她的温柔和大度为刘秀分忧解难,全力维护刘秀的地位。公正地说,阴丽华没有千钧之力,应有辅助之功。

刘秀毕竟与阴丽华有爱情基础,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下决心废皇后郭圣通,封阴丽华为皇后。后废太子刘疆,改立阴丽华的儿子、皇四子刘阳(改名庄)为皇太子,是为汉明帝。

64年正月,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阴丽华是中国 历史 上皇后谥号制度第一人,自此以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成为历代定制,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

刘秀在未娶阴丽华之前,因仰慕阴的美貌说了这句仰慕的话。后来事实证明,阴丽华顾大局,设大体,深明大义,心胸宽广,友爱待人,贤惠仁厚,是秀外慧中的好女子,是贤德的好妻子,是刘秀的好内助,真正配得上刘秀“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赞誉,后世以阴丽华为皇后的“量尺”也充分说明阴丽华的美德贤惠折服天下,为史家称颂,她应该算是一个平凡之中藏伟大、平淡之中有奇巧的奇女子。

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刘秀一生最爱的女人。她的德行不仅赢得皇帝的称赞,也让后辈都尊崇她,故死后谥号为“光烈”,史称“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家族,他们的祖先流淌着管仲的血脉,管仲死之后,她的祖先才从齐国迁到了楚地。

大家一定会很好奇,既然她祖上姓管,为何改了姓氏?据说是她的一位祖先因为医术了得,尔后又受了封赏,在一个名为阴的地方做了大夫,因为喜欢此地就以“阴”为姓了。

秦汉之际,各地起义,为了避难阴家人迁到河南避难,这时候阴丽华出生了。这小女孩儿生来就十分可爱让人怜爱,长大之后更是楚楚可怜让当地的男子朝思暮想,多次求婚,然而阴父拒绝了,不想自己女儿嫁与这些酒肉饭袋之徒。

说了阴丽华的生平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那就是刘秀,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最后建立东汉政权的男子。

他身世比较凄苦,等到他降生是家道中落了,而且9岁是就失去了父母,随后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

他之上还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縯,次兄刘仲,二人都是豪气冲天的英雄人物。受他们影响,刘秀在待人接物和行事上显得老练圆滑。

英雄都想配宝马美女,他也不意外,偶然听到阴丽华是一个仙女般的人物,便也想一睹她的芳容。恰巧阴丽华的哥哥与刘秀是多年的同窗好友,颇为相知。

她哥哥知道刘秀胸怀大志,又生的一表人才,就欣然答应了他的恳求,将他引见给妹妹,结果二人便一见钟情了,只可惜他现在一无所成便向她许诺,一定要功成名就后娶她。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代为了娶得心仪女子而奋发图强的大有人在,至于功成名就后还记不记得当初誓言就不得而知了,比如世人讨厌的陈世美就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现在让我们说说为什么阴丽华成为刘秀第一个皇后,难道他是忘恩负义之人?

事实上他不是的,至于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其中的缘故。当初刘秀打天下时,王莽已经篡位成了皇帝,没钱没势的他只能跟随他人起义。

等推翻王莽政权后,新政权内部出现了矛盾,新皇帝称帝后开始杀害功臣,刘秀也在名单之中。

功成名就的刘秀没多想,一门心思想把阴丽华娶进门儿,反倒是阴丽华建议新婚的丈夫离开自己自立门户,听到善解人意的妻子这么说了,刘秀毫无牵挂的离开了。在北方一时名声大噪,获得百姓认可。

就在准备统一北方时,在邯郸遇到了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他想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刘秀为了彻底击灭他,必须借助刘杨的势力和兵马。

为了博得他的青睐,只好违背本意娶了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借得精兵10万,一举拿下王郎,割据河北,取得了争霸一方的基础。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鄗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成为了皇帝的刘秀便在立后上犯难了,郭氏虽然美貌不及阴氏,但是跟着他南征北战也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阴氏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喜爱之人。

这是深明大义的阴氏就劝他立郭氏,刘秀就依从了,但行动上却是实力宠妻,让阴丽华陆续生养了5个子女,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颇有怨言。这种怨怼之情让刘秀愈加讨厌郭皇后,加之她不能母仪天下和妃嫔关系不佳,就随后废了郭氏立阴丽华为皇后。

太子刘强因为对母亲被废一事耿耿于怀,再三请求到地方做藩王,无奈之下刘秀成全了他,立了阴氏的儿子做了太子。然而阴丽华却并没有耍小人的心眼,对郭氏一族进行打击报复,而是提拔他们做官,郭圣通的哥哥郭况、侄子郭璜、堂哥郭竟、堂弟郭匡、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得到刘秀的封赏。如此说来郭氏运气不错,遇到了一个宅心仁厚的‘对手’。

因为阴丽华的大度包容,让郭氏没被打入冷宫反而受到‘奖赏’。至于对废太子的处理,阴丽华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多次向皇帝请求扩大他的封地,让他过着不是皇帝胜过皇帝的自在生活。

阴丽华做了皇后之后,在家相夫教子,对后宫的姐妹们十分包容,气氛十分融洽,让刘秀投入更多精力在政务上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的时代。这其中就有阴丽华不少的功劳。

中元二年刘秀病死,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位。她仍和先前一样,保持着优良的作风,待人恭俭仁厚。一度被当时的人们都称为贤后。

在永平七年阴丽华因病去世,享年60岁。明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她的灵柩被护送到洛阳城郊的原陵,与光武帝刘秀合葬。

一代帝后就此逝世,但她的好名声却是流芳百世经久不衰,被历代皇帝推崇,让妃子们都向她学习。做一个宽宏大量,贤良淑德的贤内助。

光武帝刘秀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他力挽狂澜,恢复汉室,延续了汉王朝的荣耀。人们送他好几个外号 “位面之子”“天选之子” 。他的经历也极为传奇,昆阳一战数千兵马战胜王莽四十多万大军;几乎单骑到河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成百万雄师,从而获得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特别是刘秀在河北的“发家史”, 堪称一夜暴富 ,让多少创业者羡慕。原本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昆阳一战打出的名声获得了一定战力,但想问鼎天下几乎不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刘秀降服 数十万“铜马军” 的故事,但具体怎么降服的却很少有人知道。

毫无退路的刘秀

刘秀在昆阳一战打出名堂,眼看就要功高震主。更始大帝刘玄将刘秀明升暗降,派去平定河北。当时的河北形势十分混乱,虽然王郎已在邯郸称帝,建立了“赵汉”,但辖区内势力纷繁复杂。 原本刘玄指望借河北混乱的局势行借刀杀人的伎俩,除掉刘秀,再不济让刘秀折戟河北,丢了名声,灰溜溜的回到自己身边。 哪成想刘秀就带着刘玄给的一根节符,一去河北,四方臣服,纷纷示好,可见昆阳一战,封神的刘秀已成众人眼中的“无敌战神”,顿时就获得了十几万兵马的强大战力,王郎也被轻松剿灭。

刘玄一看事与愿违,河北也基本平定,就想坐享其成。假意将刘秀封为萧王,让其乖乖交出河北。而此时的刘秀早已不是池中之物,眼看自己兵强马壮已有割据一方的实力,怎可屈居人下?于是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绝了刘玄的要求。

此时的刘秀心里明白,自己已经等同于和更始决裂,已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如不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早晚自己现有的这一切都将拱手让人。

“沙漠之鹰”铜马军

当时在河北地界上,有铜马、大肜 、高湖、尤来等等数十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人数达百万之巨。这些农民军虽然势力庞大,但如同一盘散沙。这些农民军就成了刘秀继续呆在河北的借口。这些势力中铜马军实力最强,还有 “沙漠之鹰” 的美誉,也算是战斗力平庸的农民军中的“战斗机”了。相信此时的刘秀心里早已打好算盘,他要的不是消灭这些农民军,而是要将这些农民军为己所用。对他们谈判也是没用的,首先要打败他们。

大战铜马军

此时的刘秀靠自己的面子借来北方十郡突骑,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加上自己此前收编的十几万人马,向铜马军宣战了。

但铜马军人数众多,并且战斗力极强,远不像其他农民军那般一打就散。双方竟然陷入了苦战。大战过程一波三折,刘秀大军起初有些轻敌,两员大将中了铜马军的埋伏,差点命丧战场。好在铜马军这种农民起义军以掠夺为生,没有源源不断的后援粮草。刘秀待援军赶来整装再发,瞅准了铜马军这个弱点,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截断了铜马军的后路。虽然其他农民军也有赶来增援的援军,但在正规军的攻势之下,还是降的降,逃的逃。

恩威并重,彻底降服铜马军

虽然铜马军大部分人马已经向自己投降,但怎么处置这些俘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历史上无论是白起坑杀赵括四十万降兵,还是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主力,都是非常著名的事件,这样的先例充分说明了收编降军的不易。现在俘虏比自己的军队还多,又都是农民出身,不像其他军队似的还讲些道义,弄不好一哄而散,自己就白忙活一场。万一再琢磨着反杀一道,自己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刘秀早就想好怎么办了。

轻骑巡营获取信任

刘秀是谁啊?天选之子。来河北后刘秀就发现了,自己的面子还是很值钱的。况且面对这些农民军,他们更愿意相信“天神下凡”的故事。刘秀就给自己安排了一出好戏,继续卖自己的面子。

这些俘虏人数众多,刘秀也给他们设置了军营,当然在自己军营监管之下。双方都有些紧张,刘秀手下盯着俘虏军营一刻也不敢松气,生怕他们突然造反。而这些俘虏也都满脸不服,蠢蠢欲动。刘秀此时突然有惊人之举。他先是要求自己手下回营,暂时撤掉对俘虏的监管。然后自己穿着便衣,身无铠甲,仅仅带着两名随从开始视察俘虏营地!

俘虏们也惊呆了,看着刘秀在营房之间穿梭向大家挥手致意,彻底被刘秀所折服。大家跪地便拜: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也亏了刘秀的面子值钱,换了别人这些俘虏可能早就造反把刘秀扣作人质了。就这样刘秀获取了多数俘虏的信任。

封赏头领

农民军出来卖命,都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并且他们的组织也很简单。这拨人来自这个村,那拨人来自那个山头,都有个领头主事的。刘希也深知这一点,把其中各路人马的头领召集起来,挨个给钱封赏。在真金白银和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这些将领自然也就彻底归顺了。

分割整编

做完这些,还不能掉以轻心。万一这些农民军不守道义。收了钱再反了或者跑了怎么办?刘秀就开始整编这几十万农民军,将他们分割开来。越是原来混得熟的,越把你们分开,然后整编到自己的队伍里。同时,对他们进行真正的军事化训练,让这些农民军成为真正的军队,

就这样,几十万大军就被刘秀彻底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即战力,自己也获得了“铜马帝”的称号。《后汉书》记载:

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

靠着这些军队,他又陆续收服了河北境内其他的农民军,势力得到不断的壮大。《资治通鉴·卷三十九》中对刘秀收服铜马军的过程也有精彩的描述:

诸贼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悉以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

结语

刘秀在降服“铜马军”的过程中,不仅彻底降服数十万大军,还将这些大 化为自己的即战力,展现了一个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素质,还展现了威服四方的气魄。此战之后,刘秀带甲百万,在实力上已成为新莽末年最强的势力。此后刘秀逐鹿中原,屡战屡胜,军队主力就是这帮“铜马军”。并且经过战争的洗礼,“铜马军”也蜕变成了王者之师,此时的刘秀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帝王之气。

此前的昆阳之战,刘秀名满天下,得了面子;降服“铜马军”,又得了里子。一场得名、一场得利,这两场战役让刘秀“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才有了短时间一统天下的奇迹。

参考史料:《后汉书》

《资治通鉴》

《东观汉记》

自己的(148)刘秀(14)河北(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34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