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孔子公园哪年修建

隆昌孔子公园哪年修建,第1张

2013年。隆昌孔子公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孔子文化公园是2013年隆昌市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宜居隆昌建设而决定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北入口孔子文化公园充分体现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独特魅力。

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世界也是被很多人所尊敬和推崇的。

1一个国家肯给他国的思想家立庙,并且将其作为本国国学基础,足见孔子对日本的影响之深远。孔庙不仅广泛存在于日本各地,且名称也各式各样:孔子庙、圣堂、圣庙、至圣庙、孔夫子堂、孔子公园等,不一而足。有的直接称学校或馆——这也体现了日本孔庙庙学合一的特点。

2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回顾以上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西方的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积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明中叶以前,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人民网-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上杭孔庙  上杭孔庙座落在县城东门学坪,又称儒学学宫,迄今近八百年的历史。整个孔庙端庄雄伟,巍然壮观,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建筑与雕塑技艺极为高超,有"古建堪称'世孤例',宫体殿式臻造极"之赞誉。此庙系福建现存的历史较悠久,保存尚完整的古建孔届之一。 上杭"先营学舍,后建孔庙"。据清乾隆二十五年编《上杭县志》载:宋绍兴二十九年(1156年)始营学舍并置学田。孔庙名称几经更易,宋嘉定至清康熙称"儒学",清乾隆至同治称"学宫",后经隆重祀孔。才称"孔庙"。 据上杭有关史料记载:上杭孔庙因毁于水或坏于蚁,几经迁徙修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曾原地重建。明隆庆,万历及清顺治、康熙年间均有组织修筑。 现在保留下来的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分前、中、后三门。殿前为东、西两廊和名宦祠、乡贤祠及戟门、泮池、棂星门,于2000年进行修复开放,重塑了高24米,重600余斤的孔子铜像。  泰山孔庙  南京朝天宫  哈尔滨孔庙  台湾台北孔庙  台南孔庙  台湾台中孔庙  台湾高雄孔庙  台湾台北孔庙大成殿 台湾孔庙 台湾孔庙  赵颐柳 明清时期,随着民族英雄郑成功将台湾收回祖国的怀抱、大陆移民纷纷赴台拓垦和统治阶级对台湾的加强管理,儒学也随之进入了台湾,并对台湾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有“全台首学”之称的台南孔庙落成于明永历二十年(1666年),是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因为在此之前,台湾没有任何比较正规的中国文化教育设施(比如私塾、学校之类的),因此,台南孔庙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了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掀开了台湾教育史的崭新的一页,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由此在台湾岛上传播开来。 孔庙内设立“太学”,时任监军御史陈永华被嗣王郑经任命为“学院”,也就是太学的主持。由此在台湾岛上,开始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最高为太学,相当于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为中等教育;乡设乡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所学内容,以讲授三字经、千字文和儒家经典为主。那时规定:“凡民八岁入学,课以经史文章”。接着,在台湾也开始实行了科举制度:每三年州试一次,州试入选者又经府试、院试,取进者入太学;最后每三年一大试,成绩佳者即可入朝为官。 自此以后,台湾的文风初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播撒在台湾的土地上,并逐渐绽放出美丽的光彩。随着清朝政府对台湾的加强管理,历任的巡台长官都亲自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凡设立的府县均设立府县儒学。因儒学是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大多设于各府县的文庙(即孔庙)内,所以孔庙就成为儒教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台湾的孔庙中,最著名的就是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 台南孔庙恢弘庄严,大成殿是全庙的建筑中心,大殿内主祀孔子的灵牌,正上方悬有数块横匾,多为历代皇帝所题。与一般的神庙不同,孔庙的大成殿内只有神位,没有神像,更没有香烟缭绕,酒肉陈杂的现象,充分体现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特点。后殿为崇圣殿,祀孔子五代神位,整个孔庙的建筑风格和配置,与内地的孔庙别无二致。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台南市政府都在孔庙内举办盛大的祭奠,前来参典的官员、商贾、市民等近万人,祭  奠之盛不逊于台北孔庙。 台北孔庙又称“文庙”,始建于明末永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为郑成功参军陈永华倡建。后遭遇日本侵略者毁灭性的破坏。1925年,台湾人民决定重建孔庙,历经艰辛,终于在1939年竣工,又经修缮扩充,孔庙已恢复昔日巍峨崇宏的面貌,被誉为“正统南中国式的孔庙”。因此,台北孔庙又是台湾人民反抗外来文化侵略,坚持民族文化传统的见证。每年9月28日在此举行祭孔大典。祭礼由台北市政府主持,仪礼悉依古制,参祭者要穿古服,献牺牲,舞八佾,奏大雅之乐;整个祭奠肃穆、庄严、隆重。 在孔庙的屋脊上,通常都有一对以上的竹形圆筒。竹筒代表着儒家士大夫的气节,所以孔庙中竹筒是不可缺少的。与一般宗教的寺庙不同,在历史上,孔庙从来都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 除了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外,凡是清朝设有府治或县治的地方,像台中、新竹、彰化以及高雄、屏东、嘉义等地,都有孔庙。如彰化孔庙,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历经扩建修葺,庙貌崇宏,可惜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台湾人民于1972年在旧址上重新建起了一座规模更加宏大、庙貌更加庄严的孔庙。由此可以看到台湾同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敬仰 。 德阳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奉为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他被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 最初的孔庙,是孔子居住过的“庙屋三间”。唐太宗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庙。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孔庙还越出国界。岁月沧桑,人们始终对孔子保持一种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德阳孔庙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孔庙。 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开僖二年(1206年),位于城东,明洪武年间迁建成城南今址。曾多次重修增补。现今的德阳孔庙,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成的。它坐北朝南,庙内建筑群占地20700平方米,连同庙前孔子公园,共占地29000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启圣殿、大成殿、碑亭、礼禾亭、戟门、泮桥(泮池)、棂星门、万仞宫墙、“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等30余处古建筑。庙前孔子公园两侧,有书法名家所书的《论语》碑林。公园入口处,金碧辉煌、雕刻精美的石碑坊上,有香港孔教学院落汤恩思佳院长所书“孔子公园”四个大字。 庙前,立有“文武官员下马碑”。孔子在古代被子尊为“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文武官员都只能下马下轿,步行入孔庙。进庙后,即见一座米红色的高墙。这就是“万仞宫墙”。它得名于孔子的学生子贡之语:“百官之富。”意思是说孔子家的围墙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的话,就看不到里面建筑的宏伟和美丽壮观。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 万仞宫墙两侧,“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道门遥相呼应,象征孔子的思想可以贯通古今,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配。 万仞宫墙前的棂星门,用灰砂岩石修造,门上雕有造型各异的石刻图案260余幅,飞禽走兽,龙飞凤舞,形态逼真,雕刻精美。棂星,双称天田星,在孔庙内设置棂星门,有尊孔如尊天之意。 棂星门左侧有更冠亭,提醒我们参拜孔子时别忘了整顿衣冠。更冠亭对面还有省牲所。跨过棂星门,就来到呈半圆的水池枣泮池前。泮,是古代的学校。按照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孔庙的修建与兴学有关,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亦称之为“入泮”、“入学”,意即进入孔学的大门。 过了泮桥,便函是戟门。因两旁小耳房里曾设置放有以示威仪的戟而名。到了祭孔之日,文武官员排弄于此整理好衣冠,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在鼓乐声中,缓缓打开戟门,过戟门,而上大成殿。 穿过戟门,可观赏礼乐亭。礼乐亭,是祭孔时摆放乐器,演奏礼乐的地方。中间两座为双檐六角,宝顶呈兽状;侧面两座均为双檐,上层为六角,下层为四角,宝顶呈现鸟状。亭旁,清代古桂与之相映成景。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庄严雄伟,辉煌精美。此殿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宽3397米,进深1478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面用金色琉璃瓦覆盖,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外有9块帝王手书颂赐的匾额高高悬挂,内容均为称颂孔子的伟大业绩。孟子曾称颂孔子集先贤先古之大成,后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故而将孔庙的主殿称为大成殿。  大成殿内陈列的是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彩色塑像,孔子像前竖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祭案上,置祭器。祭案前,置有猪牛羊三俎,两侧陈列有编钟、编磬、琴、瑟、箫、笛、笙、埙、鼓等祭祀乐器。 孔子塑像位于殿内正中,像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执镇圭,是统治者心目中王化而且神化了的孔子。 四配,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仍、亚圣孟轲。十二哲分别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冉求、言堰、颛孙师、宰予、朱熹。他们都是继承并发展儒家学说有成就的学者。 大成殿前的拜台,是演习祭孔乐舞的场所。在清代,德阳孔庙每年仲春、仲秋的丁日,按照皇帝钦定颁行祭孔祀典,举行大祭,其仪式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部分,进香、奠帛、献爵、读祝等行礼过程式与乐舞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祭孔特色。乐舞以颂扬孔子业绩为主,乐歌舞三位一体,古朴典雅。今德阳孔庙为了保存古代文化传统,再现当年祭孔的历史场面,常举办仿古祭孔乐舞。乐舞场面宏大,让人追忆往古,怀想先圣。 大成殿后的启圣殿,因孔子之父叔梁纥被封为启圣公而名,是供奉孔父及其祖先的场所。启圣殿后的孔庙后花园,环境幽雅,可供游人观览,休憩。 如今,德阳孔庙已被建设成为专题性孔庙博物馆,成为西南地区孔子研究、宣传教育的中心,四川省孔子研究学会所在地。1992年6月,《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德阳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德阳孔庙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德阳孔庙经常举办具有孔子及孔庙文化特色、充满浓郁民族传统文化气氛的文化旅游节目。如孔子庙会、孔子艺术节、仿古祭孔乐舞等。 德阳孔庙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梅 城 (安化)孔 庙  梅城,原是安化的县城,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孔夫子是国人崇拜的至圣先师,古代每个县城都要为孔子立庙祭祀,所以安化的文庙建在梅城。 梅城孔庙,位于伊水紫云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即公元1822年),原名崇圣祠,又称文庙,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梅城孔庙,建筑模式既有一般孔庙的风格,又有安化山乡的特色,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外表宏伟壮观,庙内幽静庄重,总面积为3111平方米,外围高墙,庙分三进。前院有棂星门,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称月光塘,塘边有梧桐数株,枝繁叶茂,挺技向上。中院门分三道,中间为大成门,门形高大,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门形稍小。进门抬头一望,大成殿便座落在高台之上。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檐角高翘,龙凤绕梁,上盖**琉璃瓦,庄重古朴气派。因宋代皇帝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把孔庙主殿尊称为大成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旁供着孔子的弟子贤人,堂上高悬着清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万世师表”金字匾额,供后人顶礼膜拜。 大成殿后为后院,是亚圣孟子的殿堂,殿前有天井、拜台,石墩石凳,还有一棵开黄花的金桂树,让孟子闻不到竹香而闻花香。 梅城文庙所以引人景仰,还有一点是伟人毛泽东在1925年前后,曾两次光临文庙,并夜宿文庙,向农民宣传马列主义和农民运动,在文庙里点燃了安化山乡的星星之火。所以如今游人游孔庙,一是纪念孔夫子,二是怀念毛泽东。 榕城孔庙  孔庙位于榕城进贤门内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初建于宋绍兴十 年(1140)。采用中轴线布局, 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等,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最大者,具 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 大成殿悬挂历代御颁匾额如:“万世师 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与天 地共参”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 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右设述圣子思子、亚 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孔庙又是革命活动旧址,1925年周恩来在 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崇圣祠办公。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 龙、叶挺等在崇圣祠招开作战会议。一九七八年孔庙列为革命遗址,现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孔庙  韶州府学宫  宁远文庙  江西安福孔庙  霍邱县孔庙  江门学宫  浏阳文庙  山西平山文庙  山西平遥文庙  山西太原文庙  河南辉县孔庙  富顺孔庙  望江孔庙  正定孔庙  岳阳文庙  崖州孔庙  武威文庙  信宜孔庙  兴城文庙  萧县孔庙  吴江孔庙  肇庆孔庙  曲阜孔庙  衢州南宗孔氏家庙  北京孔庙(国子监) 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孔庙  南京夫子庙  苏州孔庙  江阴孔庙  上海嘉定孔庙  上海宝山孔庙  合肥大孔祠堂 资料来自 孔氏宗亲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56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