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和柳琴都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由于古代将阮和琵琶混为同一种类乐器,所以说大部分人们都对阮不是很了解,甚至于很多民族管弦乐团里的阮和柳琴声部的演奏员都是由琵琶演奏员代替,并把中阮和柳琴混为一谈。其实中阮和柳琴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可混淆。
阮,又称阮咸。阮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于现代又复兴起来。阮最早出现于汉代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乌孙公主出嫁时,怕公主在路途寂寞,故结合筝·琴等做成的善于在马上弹奏的中空外实圆盘直柄十二柱四弦的乐器。又因东晋竹林七贤中阮咸善弹,故以此立名,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人名命名一件乐器。唐代又有螺钿紫檀阮咸流传到日本,现收藏于奈良正仓院。直至宋代,太宗宋匡义将阮改为五弦,人们称之为五弦阮,此后人们将阮咸简称为阮。但随着历史的变更,阮在宋代以后几乎失传,大量传统乐谱也丢失。其具体原因也无从考证了。经过漫长的沉寂后,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过音乐界的专家们共同努力,根据日本正仓院收藏的阮的照片,并按图索骥,制造出拥有四弦、两孔、二十四品并可以任意转调的现代改革阮,阮这一门乐器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来。阮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历经坎坷。
柳琴,又称“柳琴叶”,“金刚腿”,“土琵琶”,起源于苏北一带地方戏曲“拉魂腔”的伴奏中,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柳琴的起源虽没有确凿历史文献可查询,但大致说法有以下三种:一、清末,腾县苏楼的木匠、拉魂腔艺人王清,参考传统琵琶样式制作出新式乐器—柳琴。二、清末,郯城木工吴永成与当地拉魂腔艺人制出“柳叶琴”。三、相传 200 多年前,山东临沂一对逃难兄弟为谋生,以庙中琵琶金刚手中的乐器为雏形制成现今柳琴的前身。柳琴最早是以伴奏乐器的角色用于“柳琴戏”、“泗州戏”这种地方戏曲中,那时的柳琴仅有两条琴弦、琴体较大、七个琴品使用高粱杆制作、音域窄且不方便转调。直至20世纪50年代,柳琴迎来了它的春天。1958年底,第一代新型柳琴--三弦柳琴诞生了。三弦柳琴由原来的两根弦变成了三根弦,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扩大了音域,方便了转调,音色也由闷噪变得明亮起来。7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新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变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秆,用钢丝弦代替了丝弦。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丰富了柳琴表现力。从而使柳琴结束了200余年来仅仅作为伴奏乐器的历史,走上了独奏乐器的发展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