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37的奥运冠军邓琳琳,现状如何?

1米37的奥运冠军邓琳琳,现状如何?,第1张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在体育界有很多强势项目,其中体操就算一个,我国的体操界也出了好多名人,李宁,李小双,李小鹏,程菲,叶璇等等,现在要讲的,是一个曝光率并不高的体操界退役运动员—邓琳琳。

邓琳琳出生在一个运动爱好者的家庭,父母都是体育迷,92年的她在很小的时候便在父母的鼓励下去往体操学校学习体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小小的琳琳,竟然有着出众的天赋,令很多教导员都吃惊,短短一年,小琳就成为了同届生中最优秀的那个。2003年,邓琳琳顺利的入选了国家队,但是由于自己岁数不满,邓琳琳只能是在场内训练,并没有能够有机会参加04年的雅典奥运会,04奥运会后,由于一批主力运动员的退役及新老交替,我们的小琳逐渐有了上场的机会,并在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上,帮助体操队拿下了中国历史上首枚女团奥运体操金牌。

此后的琳琳也渐入佳境,2012年伦敦奥运会,1米37的邓琳琳带队,在平衡木上,力克众敌,为中国队拿下了平衡木项目的金牌。很快,邓琳琳便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女子体操平衡木第一人,但是好景不长,长时间以及高强度的训练,使得邓琳琳开始饱受伤病的困扰,竞技状态及竞技的水平开始被新队员们追上,最终,2013年比完最后的全运会后,邓琳琳无奈选择了退役。

退役对于邓琳琳虽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很快,在国家队的引荐下,我们的小琳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深造,来到北京大学后的她,由于摆脱了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的旧伤也开始恢复,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大学期间,我们的小琳开始了二次发育,身高竟然长高了10公分!不仅如此,小琳的样貌和身材也开始发生着改变,没有以前的青涩和稚嫩,变得更美丽和成熟了。

的确,我们的小琳在退役后也是迎来属于自己的蜕变,从稚嫩的少年转成为成熟美丽的女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小琳,也会比同龄人更懂得珍惜,更热爱眼前的生活,也让我们祝愿未来的琳琳越来越好吧!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专题

奥运起源数据奥运比赛项目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奥运会赛程

加足够的压力,这使得她利用当时的局面成功扭转了局面,在决胜盘

1-5

之后,

她的发球变得更加出色,击球也更加稳定,胜利就这样一点点的溜走了。‛

李娜在决赛中的对手将是捷克天才科维托娃,

后者今日鏖战三盘以

3-6

6-2

6-3

逆转击败丹麦美女沃兹尼亚奇。

赛后科维托娃透露困扰自己多时的呼吸问

题在本周得到了缓解,

这也是她状态回升的重要原因:

‚之前我在呼吸系统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

不过这一周情况不是很糟糕,

因此总的来说我还是有些走运,

够在这里杀进决赛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邓琳琳:不和别人比幸运只和别人比坚持

伦敦时间

8

7

日,

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现场,

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

邓琳琳第三个出场。

她带来了一套难度系数高达

66

的动作,

完成过程清晰流畅,

稳定性惊人,

最终摘得金牌。

看到邓琳琳完美的平衡木表现,

负责解说的李小鹏

情不自禁地夸奖道:‚邓琳琳今天的表现和她的体操服一样,非常漂亮。‛

关键时刻的金牌

邓琳琳的这枚金牌来的正是时候。

此前,

因裁判颇具争议的打分,

中国体操

队在伦敦奥运会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伦敦时间

8

6

日,

先是在男子吊环决赛

中,中国选手陈一冰完成了一套教科书般的完美动作,却以落后巴西选手

01

分的成绩屈居亚军。

随后女子高低杠决赛中,

第一个出场的中国选手何可欣选择

了一套难度系数为

71

的动作,

尽管完成流畅没有失误,

依然以

02

分之差落后

于难度比自己还低

01

个等级的俄罗斯选手。

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让国家体操队

总教练黄玉斌痛批裁判‚明抢‛金牌,并称这是‚体操史上黑暗的一天‛。

更重要的是,

到了比赛日当天,

中国女子体操队从团体到全能再到单项,

未收获一枚金牌,身为队长的邓琳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比完团体之后,

两天睡得都不太好,虽然教练没给我们压力,但毕竟自己很想取得好成绩。‛终

于,

在体操的最后一个比赛日,

邓琳琳挺身而出,

将强大的压力转化为赛场上完

美的一跃。

决不放弃

邓琳琳

1992

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体育爱好者。

1998

年,邓琳琳和哥哥邓枭枭一起进入阜阳市体操队。虽然长得瘦小,‚但琳

琳性格比较好强,

即使和男孩子比,

也不愿认输。

邓琳琳的启蒙教练郭少华说。

当时阜阳市体育学院训练条件很差,

没有平衡木,

就在地上画平衡木的线,

后来

条件好些就找到一块类似平衡木的木板离开地面几厘米,

邓琳琳就是这样进行早

期训练的。

为了充分开发邓琳琳的爆发力,

郭少华让邓琳琳和男孩子一起接受每

3

个多小时的同等强度训练。

郭少华回忆说:

‚当时我们在训练连续分腿慢起

手倒立这个动作时,一般做

10

多个动作就算优秀了,琳琳的哥哥做了

30

多个,

而琳琳怎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哥哥,硬是咬着牙做了

40

多个才肯罢休。在和

她同龄的男孩子中,也很少有人能比得过她。‛还有一次

,

平衡木训练课已经下

课了,别人都走了她不走。父亲问她为什么不走,她告诉父亲说,没做好就必须

做好。做了半小时后还是没做好,又继续,一直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把动作做

完美了才停手。

2001

年,邓琳琳和哥哥一起进入省队。有一次,因为连续发烧,邓琳琳训

练不理想。教练说:

‚你先回家,好了之后再来。‛倔强的邓琳琳说什么都不肯

走,一个劲地喊:

‚我不回去,回去你们就不要我了!‛后来有一次,邓琳琳的

父亲来看两个孩子,

发现女儿双手长满老茧,

嘴角起了好几个水泡。

他忍不住抱

着邓琳琳哭着说:

‚走,跟爸爸回家,我们不练了。‛可小姑娘却坚定地告诉父

亲:‚我不想放弃。‛

‚秤砣虽小压千斤‛

身高

140

厘米、体重只有

31

公斤的邓琳琳,即便在体操队里也是娇小型的

女孩。但‚秤砣虽小压千斤‛,她一直是中国体操女队中比赛能力最强、心理素

质最好的队员之一。

2004

年,邓琳琳被国家队选中,但由于年龄太小,一直没

能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赛事。直到

2008

年,

16

岁的她以黑马姿态拿到北京奥运的

最后一张门票。

虽然没有任何大赛经验,

但邓琳琳在赛场上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将

风度,

并不负众望,

成为女团夺冠的一大功臣。

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奥运会历史

上的首枚团体金牌。

梦圆北京之后,由于身体发育以及伤病,邓琳琳陷入了低谷,特别是

2011

年,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

香港冠军赛的平衡木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

在进入奥运

会冬训之前,她甚至不在女团的主力范围之内。好在,在今年的全国锦标赛上,

邓琳琳又杀回来了,

她拿到了全锦赛的全能冠军,

随后被任命为中国体操女队队

长。出征伦敦奥运前,邓琳琳说:‚我不和别人比幸运,只和别人比坚持!‛

林跃:暂不想下届奥运会教练:他父母曾想放弃

尽管最终只收获了伦敦奥运会男子单人

10

米跳台的第

6

名,

21

岁的林跃

却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相反,

他是一位战胜了自己的勇士。

10

年光阴一路走来,

他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时间。

十年前差点不练了!

2002

年的时候,林跃从远在潮州的家乡来到北京的清华大学,在于芬教授

的跳水班中开始了自己的跳水之路。

那时候现北京跳水队教练王霄松是于芬教练

的助手,

分管林跃的训练。

他第一眼看到林跃时,

就觉得这孩子是块跳水的好材

料。

‚这孩子手臂长,

身材比例好,

入水效果不错,

从动作看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而且孩子老实勤恳,练习非常认真。‛王霄松回忆说,‚

2003

年底我去北京跳

水队担任教练后,

2004

1

月就听说林跃的父母把他从清华跳水队带出来了。

那时候,

林跃的父母是不打算让他再练了,

原因很简单,

一是家里的条件并不好,

父母有些看不到希望。再有就是家离北京实在是远,父母舍不得。

‚我觉得他要

是不练就可惜了,和队里商量了,也去给他的父母做工作。‛王霄松说,

‚就这

样,林跃来到了北京队。‛

四年前错过单人台!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林跃搭档火亮最终成为了男子双人

10

米跳台的奥

运会冠军。

但在男子双人十米跳台结束后几天进行的男子单人

10

米跳台决赛中,

原本确定名单时要出战这个项目的林跃,却最终没有站在跳台上。这个‚意外‛

的变化背后,实际上是林跃在那一年遭遇的一个巨大困难。

那一年,林跃

17

岁,他的身体开始发育。身高的增长,让原本能够在空中

完美做成的翻腾转体动作,

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国家队的周继红领队、

钟少珍教练、

刘恒林教练,

甚至包括郭晶晶等老队员都在为林跃出主意,

想办法,

为他鼓劲儿,

但毕竟这不是林跃一个人的问题。

最终国家队还是临时决定不用他。

就这样,林跃错过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次机会。

一年前伤病再考验!

长期以来,

林跃总是在关键时刻遭遇伤病,

但他却一次次战胜自己,

从来没

有放弃。

2008

年的奥运会任务结束后,林跃在

2009

年时已经恢复得不错,在

7

月的罗马游泳世锦赛上,

林跃与火亮的配对发挥出色,

得到了一致好评。

但就在

10

月的全运会之前,

林跃的腹肌突然深度拉伤,

这导致他的全运会又没有比好。

2010

年冬天,林跃在训练中腰又出了问题,这让他错过了从

2011

年初到上海游

泳世锦赛的所有比赛。

林跃从没想过放弃。

终于,

他在国内的奥运选拔赛上,

通过良好的表现赢得

了参加伦敦奥运会男子单人

10

米跳台比赛的机会。尽管最终林跃只拿到了第

6

名,但一路走来的坚持,让林跃同样值得尊敬。

‚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过

4

年我还是没有白坚持。来到今天这个赛场,有这个机会,让我收获很多。‛

林跃说,

‚现在我还没有想里约奥运会那么远,

但我会争取接下来离自己最近的

一场比赛。‛

王皓李宗伟

:

三枚奥运会银牌铸就伟大王皓李宗伟理应被铭记

为金牌奋力拼搏,

是奥运精神更高、

更快、

更强的体现。

但在大多数赛场上,

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而有些具备冠军实力的选手却仿佛中了‚魔咒‛,屡屡惜

败摘银,无奈成为‚千年老二‛。但他们始终在坚持,即使一身伤病,即使岁月

不饶人。在人们心中,他们与冠军一样值得铭记。

3

枚奥运银牌铸就伟大

在当地时间

8

2

日,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如期而至。

中国选手

张继科和王皓‚同室操戈‛,最终年轻气盛的张继科发挥更胜一筹,以

4

1

力克对手夺得金牌,

王皓摘得一枚银牌。

这也是王皓继雅典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

之后在该项目中获得的第三块银牌。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在男单半决赛中挑落夺冠热门队友王励勤,闯

进决赛。

最终,

却在这一场被国人寄予夺金厚望的决赛上,

2

4

输给了韩国

选手柳承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王皓卷土重来,与队友马琳会师决赛,可惜再

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比分与四年前一样还是

2

4

。加上这次在伦敦获得的银

牌,王皓连续三届进决赛却连夺三枚银牌,就连央视解说员蔡猛都忍不住感慨:

‚王皓创造了历史。‛

在赛后,王皓也对中国媒体表达了自己可能会在奥运会后渐渐隐退的想法。

尽管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登上奥运巅峰,

但谁又能说,

王皓的银牌比金牌黯淡?对

29

岁的王皓而言,为了一块奥运金牌,他坚守了近

10

年。其间,他与中国队

一起斩获了世界乒坛几乎所有的荣誉,

个人更是长期处于世界乒坛顶尖选手之列,

他的伟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成绩概括。

‚见丹死‛丢金牌不丢人

再次站在奥运会的亚军领奖台上,

李宗伟的眼睛红了。

背负着为马来西亚赢

得首枚奥运金牌厚望的他,在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再次败给了林丹。

李宗伟的实力有目共睹,这位马来西亚男单头号选手,

2011

年摘得世界羽

联超级系列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桂冠后,

成为该项赛事八年间七夺冠军的第一

人。

但在一个人面前,

他只能发出

‚既生瑜何生亮‛

的感叹,

那个对手就是林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2012

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李宗伟三次在男

单决赛中负于林丹,球迷们还送了他一个‚见丹死‛的外号。

比赛结束后,

李宗伟坐在地上久久不愿起身。

此前他曾表示,

这是自己的最

后一届奥运会。‚打球不是胜就是输,没关系,‛李宗伟赛后表现得非常豁达,

‚我已经尽全力了,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林丹,也许这就是命吧。‛伦敦观众则

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对于他而言,

即便没有奥运金牌,

他依然在球迷心中有

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所有人都在感慨,

世界上只有一个林丹的时候,

李宗伟并没

有停止脚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打下去,参加四年后的奥运会。

男子

56

公斤级举重吴景彪、女子

100

米蝶泳陆滢、女子双向飞碟魏宁、女

子射箭团体、

男子

200

米自由泳孙杨、

女子

63

公斤级柔道徐丽丽、

女子

25

米手

枪陈颖、女子乒乓球单打丁宁、男子

77

公斤级举重陆浩杰、男子乒乓球单打王

皓、

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郭爽

/

宫金杰、

羽毛球混合双打徐晨

/

马晋、

场地自

行车女子凯琳赛郭爽、女子赛艇轻量级双人双桨徐东香

/

黄文仪、女子羽毛球单

打王仪涵、女子蹦床黄珊汕、女子单人

3

米跳板何姿、男子吊环陈一冰、女子高

低杠何可欣、

女子平衡木眭禄、

男子

3

米跳板秦凯、

女子

63

公斤级摔跤景瑞雪、

女子

51

公斤级拳击任灿灿、

女子

57

公斤级跆拳道侯玉琢、

花样游泳团体、

男子

10

米台邱波、男子现代五项曹忠荣。

徐莉佳

:

突破历史中国帆船队徐莉佳夺冠

北京时间

8

6

日晚,中国帆船帆板队名将徐莉佳以

35

分的净得分勇夺伦

敦奥运会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赛冠军,为中国奥运军团摘下本届奥运会的第

31

枚金牌!这也是中国帆船队首次夺取雷迪尔级的奥运金牌,以及中国帆船队

在今年奥运会上的第一金。

10

岁开始学习

OP

级帆船,

15

岁夺取釜山亚运会及世锦赛

OP

级帆船比

赛女子冠军;从

2005

年因肿瘤手术错过雅典奥运会,并改练激光雷迪尔级,到

2006

年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卫冕冠军雷莉、欧洲冠军范阿克尔等众多高手,夺

得激光雷迪尔级世锦赛冠军。

年纪轻轻的徐莉佳始终执着于自己的帆船梦想,

次次,为悦,踏浪而行。继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首枚帆船项目奖

牌后,

在本届伦敦奥运会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帆船项目上,

徐莉佳再次创造了历史。

回顾自己这十多年的帆船之路,

徐莉佳难掩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由衷热爱之情:

‚帆船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舞台,

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

特别享受在海上的分

分秒秒。这么多年来,虽然训练非常艰苦,长年累月地在海上风吹日晒,偶尔甚

至会遭遇到恶劣天气的危险状况,

但对帆船本身的执着和喜爱,

让我一直坚持到

现在。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促进中国乃至亚洲帆船项目的不断进步,

与国际接

轨。同时,让更多人能够感受这种在海上自由翱翔,乘风破浪的喜悦。‛

正是对帆船运动的热爱、对冠军梦想的不懈追求,让这位年轻的‚

80

后‛

运动员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奥运帆船项目的****,

和中国在奥运帆船帆板项目

上当仁不让的拓路者。

林丹

:

‚超级丹‛的锤炼之路

林丹

,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完成了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

姆斯杯、

苏迪曼杯、

全英、

亚锦赛、

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

,

被喻为

‚超

级丹‛

《直到世界尽头》是世界羽坛唯一全满贯得主林丹在第

30

届伦敦奥运决赛

之日

,

首次推出的个人自传作品。在这本书中

,

林丹以质朴跳跃的语言

,

生动地讲

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岁月故事

,

通过书写与教练、

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

,

全面地展现了林丹并非一帆风顺的

自我锤炼之路

,

告诉你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和他眼中的羽坛江湖……

5

岁开始练习羽毛球

,18

岁进入国家队。

12

年国手生涯

,

林丹扮演着中国羽

毛球男单的头号人物

,

完成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

全英、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

,

被誉为‚超级丹‛。然而在作

者看来

,

‚我的舞台不应该只是那不到一平方米的领奖台……与一生相比

,

我过去

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

,

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

现在

,

让我

只做林丹

,

做回自己……我们都很平凡

,

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着林丹与你唠家常的娓娓道来

,

吸引着读者情不自禁地想与他一起去领悟那一场

场决斗背后所凝结的情感与传奇

,

内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

给人一种余味无穷的思

考和启迪。

在书中

,

对于陶菲克、李宗伟、盖德和自己并称‚四大天王‛的对手

,

林丹也

完全敞开心扉

,

毫不避讳。

他把老对手陶菲克称作

‚一辈子的对手

,

一生的朋友‛

,

称陶菲克的打法和气质都透着神秘和诡异

,

陶氏风格更是变幻莫测、流水无形。

特别是伦敦奥运会上与自己巅峰对决的李宗伟

,

更是作者笔下描绘的重要人物。

林丹坦言

,

对我和李宗伟来说

,

伦敦奥运会将是最有可能实现创造自己王朝的一

战。金牌是一定会努力去争取的

,

但对我和他来说

,

在羽坛拼杀了这么多年后

,

果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这部书完成于林丹出征伦敦奥运会前夕

,

不过他更愿意叫它

‚纪念册‛

‚我

不想高高在上地说教

,

也不想让人把我当作范本

,

我只希望在有限的文字里

,

纪念

我们走过的荣辱与共。‛他说

,

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儿子

,

有着朴素的情感

,

和每个

80

后‛一样

,

我也爱看《机器猫》或是樱木花道

,

热爱生活

,

热爱一切新鲜的潮

,

偶尔有点怀旧

,

年龄越大越常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林丹的右手臂上

,

印有

‚直到世界尽头‛

的文身

,

《灌篮高手》

片尾曲名。

他把这句话定为书名

,

纪念他和他遇见的人一起走过的岁月

,

他说

:

‚很多人都希

望林丹一直战斗下去

,

虽然我也会感到疲惫

,

但每次想到这一路上所有的荣耀

,

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羽毛球这项运动所作出的那一点贡献

,

将伴随后来者

‘直到世界尽头’

,

好像心里又会宽慰许多。即便多年后林丹这个名字已经模糊

得像一个符号

,

但是我还有可爱的你们。

我会记得在青春似火的年纪

,

我们一起走

过的岁月。那些共同的记忆还会延续下去

,

直到世界尽头。‛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

,

而在于生命的宽度。

现在

,

我也想看看我

左右的风景

,

甚至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书中这样写道

,

在林丹的

羽毛球世界里

,

尽头也许没有冷酷仙境

,

却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在忙碌喧嚣

的现代生活中

,

我们要像林丹一样学会停停脚步

,

欣赏小桥流水

,

吹吹山野凉风

,

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

,

静享生命的本真。

2012

奥运榜样

5

名‚中国奥运榜样‚候选运动员及提名理由

陈一冰:在判罚明显不公的情况下,亲吻吊环、祝福对手。

王皓:

连续三届冲击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

最终均获得银牌。

他的坚持与

豁达,比金牌更珍贵。

徐莉佳:一眼失明,一耳失聪,年轻却命运多舛,但人生际遇无法阻挡一颗

勇敢的心。

陆浩杰:

抓举第二次试举时左肘受伤,

但他仍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坚持完成

190

公斤挺举。

张秀云:因‚血凝‛和心脏病连续错过悉尼与雅典奥运会,但依然勇敢地出

现在北京和伦敦的赛场上。

 1运动经历

 1992年4月21日,邓琳琳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个农民家庭,初名“邓琳凤”。

 由于邓琳凤父亲邓杰古没能练习体操,所以下定决心要在儿女身上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1998年,邓杰古一家迁往阜阳市区,邓琳凤的哥哥邓枭枭被体操教练郭少华选中练习体操,受哥哥影响,邓琳凤在安徽阜阳体育学校也开始体操训练,同年就读阜阳体校一年级。

 2000年进入安徽省体校(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教练许和平、丁梦娜。

 2001年加入安徽省体操队。

 2003年1月,邓琳凤更名为“邓琳琳”。

 2003年12月,入选国家队,教练熊景斌、张霞。

 2008年3月,邓琳琳才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体操世界杯卡塔尔分站赛中,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她就获得了一金、一银、一铜三枚奖牌。

 2008年8月10日,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资格赛在国家体育馆进行。

 2008年8月13日,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邓琳琳与五名队友(程菲、杨伊琳、江钰源、何可欣、李珊珊)一起为中国女子体操队以188900分赢得首枚奥运团体金牌。

 其中邓琳琳在跳马、平衡木、自由操比赛中分别获得15250分、15925分、15150分的成绩(总分46325,仅次于队长程菲46600分)。

 2009年9月19日,第十一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以58375分获得冠军。

 2009年10月18日,伦敦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以15000分获得冠军。

 2010年10月25日,鹿特丹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决赛,以15233分获得亚军。(与美国运动员并列第二名)

 2010年11月15日,广州亚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 团体总分234150分获得冠军,领先第二日本队10分。

 2010年11月17日,广州亚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 以15200分获得亚军(冠军由队友眭禄获得)。

 2012年5月7日,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以56550分获得冠军。

 2012年6月 成功入选伦敦奥运阵容。

 2012年7月15日,邓琳琳就任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1]

 2012年8月1日,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团体总分174430分位列第四(邓琳琳出场三项)

 2012年8月3日,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全能决赛,以58399分位列第六。

 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邓琳琳以15600的高分获得冠军。

 2013年8月31日,邓琳琳作为奥运冠军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

 邓琳琳,原名邓琳凤,女,汉族,1992年4月生于安徽亳州市利辛县,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安徽省政协委员。2003年加入国家队,2008年开始参加国际大赛,2010年以后曾经一度低迷,2012年7月15日就任队长职务。2013年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2009年10月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

体操运动不像其他类型的体育项目,它需要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要为之付出努力,青少年时期才能看得到努力的结果,才能够有资格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邓琳琳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体操运动员,为了体操事业,早早体验到奋斗的滋味。现在已经27岁退役的她,越来越漂亮了,气质更加出色,比之前也更成熟了一些。

邓琳琳

来自于安徽的邓琳琳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天才少女,1992年出生的她在拥有体操梦的父亲的引导下开启了体操之路。除了她之外,她的哥哥也被体操队选中,两人共同追求体操梦想,年龄尚小的她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到了最后。

2003年,只有11岁的邓琳琳就被国家队选中,远离家人小伙伴,邓琳琳在训练队中只为能够获得资格为国家荣誉而战。在平衡木上,邓琳琳很有优势,拿到过奥运会冠军,也拿到过世锦赛的冠军,邓琳琳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邓琳琳被教练委以重任,出战女子体操团体赛,最终获得金牌。2009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邓琳琳纷纷成为了女子平衡木的最大赢家,都力克对手,夺得金牌。

退役后读大学

不过体操事业终究还是一项年轻的事业,2013年的邓琳琳就开始退役,因为之前成绩斐然,邓琳琳获得了去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充实自己。成为知名学府的学生并不轻松,邓琳琳同样在这里付出可努力去适应。

现在的她已经27岁了,褪去了当年的青涩,气质也愈发出挑,成为了一个标志美女。面对挑战,勇敢接受,从奥运会冠军成为北京大学学生,邓琳琳的实力很强,当然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说起奥运会冠军邓琳琳,相信很多喜欢体操运动的人都知道她,她曾经被称为“平衡木公主”。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个身高1米37的中国女选手邓琳琳,在体操比赛时,小小的身体却拥有无限的能量,在比赛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奥运会金牌成为了中国的骄傲,下面让我来了解一下奥运冠军邓琳琳。

邓琳琳1992年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农民家庭。邓琳琳的父亲邓杰古小时候就很喜欢体操,但是因为家里穷,无法学习体操。所以非常希望女儿能练习体操,所以从6岁开始邓琳琳就开始练习体操了。女儿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邓琳琳被体操教练郭少华看中,开始对她进行系统训练。体操训练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大浪淘沙般,能留下来的都是有大毅力的人。而邓琳琳乐观的性格让她能快乐地面对训练中的艰辛。

苦心人,天不负。年仅16岁的邓琳琳就已经代表国家站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她和队友一起拿到了当年的团体赛冠军,当时邓琳琳身高仅仅1米37。邓琳琳与队友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而邓琳琳也在最擅长的平衡木项目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赢得冠军。在邓琳琳的职业生涯中,赢得过两次奥运会冠军。邓琳琳虽然个头小,但是她实力超强,有着敢打敢拼发挥的精神。从练习体操到拿到奥运冠军,邓琳琳花了10年时间,道路也是非常艰辛的,在这期间,邓琳琳也受了很多的伤,在2013年,因为腰伤,21岁的她无奈之下选择退役。但是她对中国体操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退役后的邓琳琳生活也是非常的充实,因为长年练习体操没有时间学习。退役后邓琳琳被保送北大,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大学生活虽然非常的平淡,但这恰恰是邓琳琳喜欢的。在充满知识的海洋里,邓琳琳依旧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学习也是非常的刻苦,在大学的校园里她还经历了二次发育,5年时间身高长了10cm,虽然没有模特的身材,但是在邓琳琳身上散发着迷人气息,蜕变成了一个学霸女神。

她现在在安徽省体育局任职,还是安徽省政协委员。邓琳琳也是非常有爱心的人,邓琳琳曾经作为安徽体彩形象大使为4所体彩希望小学的6名学生送上了精美的文具,作为新学期的礼物。邓琳琳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邓琳琳是非常善良可爱的女孩。

如今的邓琳琳活得十分自在,因为长年锻炼身体,让她看起来十分健美。邓琳琳皮肤细腻,长相甜美,小鸟依人的她看起来让异性非常有保护欲。而27岁的她却还是单身,网友也表示好奇邓琳琳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呢?

邓琳琳曾经表示她喜欢帅气的男生,但是两人在一起必须有感觉,看来邓琳琳也是非常理性的,最后希望邓琳琳能够找到自己的真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815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