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公司
宝马(bmw)与一些车坛老大哥如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福特、梅塞德斯·奔驰、标致、雷诺、劳斯莱斯等相比下显得是一间很年青的车厂。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它却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跑车和豪华轿车,它从二战的破坏和50年代的财政衰退中恢复过来。70年代早期,它再度成为世界高性能和豪华轿车市场上的主角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
宝马(bmw)的全称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bavarian motor works。它是由一个制造飞机引擎的公司于1916年3月注册的。这家公司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是由麦克斯· 费兹设计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装配在德国战斗机上。德国王牌飞行员恩斯特·乌德特和红色公爵弗雷德·冯·利希特芬把他们成功德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宝马的引擎。
(宝马最早的飞机发动机工厂)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他们的飞机被“凡尔塞条约”列为“战争武器”禁止生产,于是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并购入希利奥士厂的制造权,但后来发觉helios的摩托车一无是处,差点把bmw拖垮。
1922年,bmw自己研制了第一台的摩托车发动机,虽然不被采纳,但已为车厂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后在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厂房重新制造了一台由麦克斯·费兹设计的500ml风冷水平对置的两汽缸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在革命性的r-32摩托车上,它的动力是通过传动轴而不是链条传递到后轮,r-32为经典的宝马摩托车定下了样本。1924年 宝马把r-32投入市场竞争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dixi 315 )
宝马想要制造它自己的轿车,但它不想挑战那时大型的戴姆勒奔驰汽车,所以决定尝试一些小型车。那时一家名为艾逊力运输工业的工厂拥有一个名字叫华特堡(wartburg),后改名为迪西(dixi)的汽车品牌。当时迪西汽车销售欠佳,所以向英国奥斯丁(austin)车厂申请在德国制造7型车的权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产,改名为dixi 315 dai(da即德国版),这款受到德国顾客欢迎的英德混血儿,令车厂转换生机。在宝马的股东眼里,艾逊力和bmw合并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机,终于在1928年两家合并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辆汽车315,是将年初生产的dixi 315转名来的,但专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辆汽车,无论如何,bmw的315一直生产至1932年末,历时近6年。迪西是非常基本的交通工具,但它使宝马走进了四轮世界。它看上去怎么也不像一辆赛车,然而迪西的拥有者却迫不及待地在赛道上开始了试车,令人惊奇的是一辆迪西车居然在1929年的阿尔派拉力赛中取得了成功。
bmw 315
1932年3月,厂方从315改良而成的320诞生了,它配备一台782ml发动机,新车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和方向,功率由11增至15kw。
1933年,在德国的柏林车展上,bmw展示了他们最新的303型,是从320演变过来,配用一台并列6气缸、双化油器,气缸容积1,173ml,功率为22kw的高性能双门四座位轿车,车头盖占了车身的一半,两边通风隔设计相同,以中线分开,车厢空间充足和舒适。
303型之后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1型,bmw的创作源泉正在长流不息。另外,似乎bmw对跑车情有独钟,1935年宝马的第一辆跑车315-1问世,它是315的改良版,装有三个索利克斯化化油器的六缸发动机功率增至29kw,极速达130km/h,此车还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驰名于世。它的典雅设计,突出了宝马对性能的严格要求。315-1双座车在1935年和1936年制造,总共只生产了242辆,但它为以后那成功的宝马车设定了遵循的样本。
1936年,外型和旧款一样,增大了汽缸容积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极速也增加至140km/h,压缩比为56:1。
这时bmw也开始涉及制造touring car市场,也就是今天统称为三厢式四门房车,这就是漂亮的326型车,它经典的车身设计使它成为1936年柏林汽车大展上引人注目的亮点。它的对象是中上阶层的家庭,用来吸引奔驰车顾客的,同时它也代表着宝马正在朝高端市场迈进。这是30年代最成功的宝马车,在1936到1941年间共售出了16000辆,326为购车者提供了液压刹车、扭力杆后悬挂系统、新设计的独立前悬挂系统以及用来替代以前宝马轿车底盘的坚固车身,它有敞篷和硬顶两种车型,最高时速可达112公里。
同年,bmw的4气缸发动机设计全线改为6气缸发动机设计,而采用4气缸发动机的309型也同时间停产。326型不久成为bmw6气缸房车的主力,那里还包括销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正当宝马以它的家用系列和豪华系列轿车获得成功之时,它已研制出了即将成为三十年代最伟大车型的经典车型。1936年宝马推出的328型车对跑车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进了315-1型跑车的设计,装配具有高性能铝制汽缸头的宝马2公升发动机,可以选装比赛专用变速箱和快拆式车轮,328型车的最高时速接近150公里,轻型的管壮底盘使悬挂系统相对更软,但是操作极为舒适。在30年代的余下几年中,宝马328成了跑车设计中的一个标志产品,在战后的岁月中它更成了一个经典,为收藏家和老爷车赛手争相收集。对于许多宝马爱好者而言它仍使公司历史上的最高点!
328跑车在勒芒24小时比赛
典雅的设计是整个三十年代后期一系列轿车的一个特点,327是所有宝马车中外观最漂亮的车型之一,它是早期326的双门跑车版。因为公司决定首先推出328双座车,所以327推迟到1937年才推出,它是装有328跑车的2公升发动机的高性能车型。到三十年代末期宝马确切地代表了富裕地纯纳粹德国生活方式的顶点。除了发动机可供选择以外327提供了选择专业手工制品的可能性,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在双门车或敞篷车中选购个一木制车身。宝马的系列车几乎可以满足每种品位的需求,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
然而正当宝马继续推出它设计精美、马力强劲的轿车时,德国工业的巨大能量被用到了制造战争工具上。德国计划比它的潜在敌人更好的武装自己。像宝马这样的公司是这个计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1939年,宝马广泛参与了一系列高技术军事项目,包括飞行器开发、喷气式飞机引擎和火箭引擎。但德国熔炉里炼出来的钢铁仍然可以用来制造汽车。宝马在战前还有最后一个设计就要推出,它三十年代经典设计中的最后一辆。335型于1935年推出,它装有一台35升的发动机,是326的豪华改进型。这种车型直到1941年仍在继续生产,而且成为了高级军官的最爱。它并没有大批量地生产,总数只有410辆。
到1939年 宝马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商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二次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这一时期的结束。宝马仍在继续生产,但公司的设计和资源已经转向了战争用途,宝马使用的劳动力大幅增加,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监狱和集中营。公司对于飞机引擎生产的精通是德国空军获得技术优势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引擎就是由宝马生产的。宝马的成功引起了盟军的注意,它在慕尼黑的工厂遭到了连续轰炸。1944年7月的一天,将近12000枚炸弹袭击了宝马的工厂。
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分裂成东西德两国,挨森纳赫成为东德的一部份,而慕尼黑工厂的所有设施都被盟军炸得支离破碎,这次重创必须好几年时间才能复原,第二度经历过战争的bmw,要长达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产,这时的bmw生命力显得很脆弱。
在全面复兴前,bmw于1945—1947年期间为一家美国公司做了三年飞机发动机研究和开发工作。而遭到破坏的慕尼黑工厂则从头做起,开始用铝生产各种容器。1948年,bmw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开始重建一间摩托车工厂,它已准备推出战后生产的第一辆交通工具r-24摩托车。并同时着手开发和研制r-51摩托车的工作,宝马又回到了老本行摩托车制造。因此他们可以再一次开始向汽车之梦狂奔了。德意志银行为宝马的重振雄风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尽管没有重新推出汽车的迹象,但r24摩托车被证明是市场的胜利者,它们在公路和赛道上都取得了成功。r-51在r-24之后推出,像r-24一样,它是原来宝马摩托车的直系继任者,他们都有宝马的基本特征——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以及轴传动系统。
那时在有车出售人们也买不起的经济情况下两轮和三轮摩托无疑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宝马的摩托车强烈地吸引着那些想在战后重建自己生活地德国年轻人。摩托车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可以为急需散心和娱乐的公众提供特别的竞赛游戏。
虽然宝马328统治跑车世界的年代已经过去十年,那时的生活方式也早已过时,但宝马328的技术仍然有用武之地,各方面都努力为bmw汽车燃亮生命,英国人等不及bmw的复原,直接对其予以改进。1945年,英国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复苏。同样美国人也很喜爱328型,他们从英国购入发动机,重新设计车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后运往美国市场销售。然而最成功的要算是恩斯特·卢夫,在四十年代末期,他带领几个前bmw工程师在baden·baden重建工场,沿用328的零部件开发了一系列最新式的跑车,他把他的宝马系列车成为维利塔斯。维利塔斯系列车既适用于赛道也适用于公路驾驶。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德国公路赛中他们非常成功,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战前宝马建立的伟大运动传统的强烈怀念。现存的维利塔斯车已是收藏珍品。而他们的设计者恩斯特·卢夫在五十年代重回宝马工作,帮助公司重建汽车制造部。
1952年10月,bmw终于再投产汽车,制造的汽车是战前的501系四门房车,那台战前的6汽缸2升发动机,单化油器,只能提供48kw的动力。由于其他设备是全新设计的,新的豪华轿车将会重达3000磅,虽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可是加速到96km/h则需要半分钟还多。宝马只把老式发动机看作短期的解决方案,工程师们正在设计32升v8发动机,它的输出马力远远超过了老式六缸发动机。对新的厂房、设备和人力的主要投资是一项冒险的行动,如果生产豪华轿车的决策是错误的话公司将面对财政崩溃的可能。但事实证明宝马的顾客仍然喜欢501,汽车源源不断地驶出工厂,到1955年被502取代时总共制造了5692辆501型车。
在生产501的岁月里,它的发动机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装上了12v的电子系统、一个双腔索利克斯化油器、一个新的凸轮轴以及新的zf变速箱。但直到1954年v8发动机问世后才开始了真正的革命。501被502所取代,这部让人望眼欲穿的新发动机是德国第一部用合金制成的大排量v8发动机。最初它能产生95马力的动力,但以后不断得到加强。502型豪华车做工精良,最高时速接近160公里,而且有不错的加速能力。它的销售开始增长。
1955年宝马又推出了两款新车,足以使公司恢复到战前的地位。运动型的503标志着宝马回归到了以315和328为代表的生产高性能汽车的传统,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90公里,但销量不大。507也是如此,但却是三十年代后宝马车中最受欢迎的一款。
五十年代后期,当德国经济奇迹不断继续,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有所增长以后,买车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梦想。但对大多数购车者来说拥有一辆便宜的小型车才是现实的,尽管它可能并不舒服。于是1955年宝马从它豪华的v8系列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顾客提供一款最小的汽车,人们再也不用为了找不到停车的空间而烦恼,也不用费心修理那些小得可怜的损坏。这款新车被称为伊塞塔,属于五十年代所谓的“泡泡车”。它是由一个意大利冰箱制造商伦佐·里沃尔塔设计的。宝马是获得许可可以生产的几家公司之一。它确实可以直接驶入极小的停车空间。许多只能远观豪华v8系列的人们终于可以买一辆伊塞塔了。宝马售出了16万辆伊塞塔,后来的车型中还装上了600cc的宝马摩托车发动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辆奇怪的小车帮助宝马生存了下来,它的销量足以使公司有能力生产新的700运动系列车。
700系列在1959年推出,它的700cc摩托车发动机只比600系列的泡泡车大一点,但它看上去却像一辆真正的轿车,从而使它拥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700标准车型的发动机可产生30马力的动力,运动型则可多加10马力,在它小而轻的车身中表现极佳。在700系列的各款车型中还包括了一些装有中型发动机的比赛用敞篷车,它们在一系列的赛事中取得了成功。它的不同版本一直生产到1965,是宝马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款汽车,尽管没有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富,它却使公司偿还了所有的债务。
在700系列推出的同时,开发人员发现需要一款稍大的车来弥补小型的700系列和大型豪华车之间的空缺。但公司的决策者对应该生产哪种类型的车仍然争执不休。就在这时,公司几乎濒临倒闭。1959年 宝马的大股东们逼迫公司接受戴姆勒—奔驰的低价收购要求,宝马的销售商和小股东们抵制了这一要求,金融家赫伯特和哈拉德·昆特收购了宝马的大量股票,他们要求生产出一款针对德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的轿车。700系列的成功给公司赢得时间来生产这款轿车。它就是在1961年秋天的法兰克福汽车展上推出的新型1500轿车。它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但宝马觉得它应该被展出,以吸引潜在的顾客。在1500轿车的外观开发上公司请来了意大利设计家米切洛蒂,将宝马的传统双肾格栅装在了新车上。底盘、车身和机械装置都匆忙地开发出来,1500终于赶上了最后期限,这款车在车展上获得了巨大地成功,数千辆车被订购出去,然而立即进行大规模生产还有不少问题。
初步试生产在1962年2月开始,但完全投入生产却要到10月才开始。尽管到1961年底已有2万辆车被订购,当年却只有2000辆车出厂。对宝马来说1500是一个新地开始,在公司它们被称为新系列车,是天生的赛道高手,在公路上也能提供赛车般的表现。1500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把宝马从那时和奔驰的正面竞争中解放出来。1500的发动机为现代的宝马车设定了样本。它是为高速驾驶而设计的,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以近100英里的时速飞驰,油耗量却只有502 v8系列的一半。它漂亮的外观设计、优异的驾驶表现正适合中产阶级的需求,在二次大战结束十七年后,这辆车终于救活了公司。
随着1500系列的不断成功,宝马开始放弃它那些不怎么赢利的老车型。小型的伊塞塔在1962年停产,501和502v8系列则在1963年停止生产。四缸的1500发动机可以接受更高性能的调试,它同样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容量。18升版的新车取名1800型,于1963年推出,在外观上只有一条镀铬横条纹和一个徽章才能看出区别。宝马的工程师们以运动为设计理念,还有更多的高性能发动机有待推出。就在同一时期他们还为国际巡回赛开发了高性能的t1发动机,它压缩比高,还有一个额外的化油器以及不同的性能选项。
好戏还在后头,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下一个十年中,以这一设计为基础的不同车型陆续推出,以满足新的宝马市场的各种需求。基本款最重要的一个改进型是双门系列车1802型,双门车要比同级的四门车轻得多,对性能有要求更高的购车者十分喜欢。产品开发仍在继续,装有2升四缸发动机的2000系列在1966年推向市场,新的宝马改变对跑车的传统定义,他们的表现超过了大多数六十年代的双座赛车然而看上去却更像一辆普通轿车。200系列最终在1969年推出了燃油喷射车型tii ,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双门的2002型在1968年推出,公路试车手们为之疯狂,很快它就成了一种时尚。同时它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但美国版的2002型车却少了不那么规范的欧洲车的冲击力。
尽管四缸的系列汽车挽救了宝马,但公司也没有忘记可追溯到30年代的传统六缸发动机。2500系列是宝马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推出的又一款新产品。四缸汽车开始时装有1500cc发动机,可以方便地扩大到更大地容量,六缸车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不断增长的需求引起了一个变化和扩张的时期,新的工厂被收购重建,摩托车生产厂被移到了柏林。十年前还濒临破产的公司正在飞速壮大。六缸轿车有四门和双门两种车型。28升和3升的双门车是宝马七十年代最漂亮的产品之一。六缸的四门和双门轿车的推出使宝马又一次和老对手奔驰开始了竞争。随着德国中产阶级财富的增加,宝马把自己的产品打入了更广阔的经济阶层。1971年3升的csi推出后,公司再次开始吸引高端市场的注意。csi 有六汽缸发动机,性能优异价格也很高。典雅的3升csi 再一次把宝马定位在了三十年代327型车将它带到的位置上,二次大战后的宝马经历了整整一个轮回,公司从战后的巨痛中站了起来,经历了不稳定的磨难期,成功使它有机会重新回到原来优异和高性能的理念。
30csi
七十年代早期,宝马开始在慕尼黑建造办公大楼,这代表着它重新回到了德国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这座大楼充分利用高技术的建设方法建成了四汽缸的外型,1972年当宝马正在开发战后第三代汽车的时候,大楼完工了。
80年代中期,bmw收购了位于慕尼黑北郊的废旧兵营,并着手将其改建成bmw研究工程中心(fiz)。该中心具有设计以及测试装备,是bmw又一处生产中心的雏形和试点。1985年在这里开展了第一次团队合作项目。1990年该中心正式成立,并一直留心扩大其活动范畴。
高空俯瞰 fiz
为了拓展市场以顺应集团的日益增长,bmw于1994年收购了英国的罗孚(rover)集团,包括名下的罗孚、陆虎、mini以及mg。bmw需要将其产品和厂房现代化,这一点使得收购别的工厂费用相对较低一些。bmw在收购上支出的费用为8亿英磅。
bmw收购罗孚不久,英镑的价值就猛涨50%,这导致了对该厂的现代化发行的费用更高。于是2000年,bmw决定将不再可行的罗孚和mg两家工厂以10英磅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英国凤凰集团。陆虎不久也被出售给美国福特公司,但bmw却决定保留mini品牌,并开始研发新一代的mini车年型。
2002年bmw从劳斯莱斯原来的东家大众汽车那里买到了'劳斯莱斯'这个商标品牌,准备同大众掌握的宾利品牌争夺高端市场,尽管bmw同意在2003年之前不使用这个品牌,但也开始筹划它在西索塞克斯的古德伍德为新款劳斯莱斯所建立的新工厂。2003年1月,属于宝马的劳斯莱斯推出了第七代的幻影轿车。
站在当代豪华轿车品牌的顶峰,宝马可以回头看到那些拯救公司的出色轿车、那些受到误导几乎毁掉公司的“败家车”。透过战争的废墟还可以更远地看到制定出三十年代优质标准的典雅赛车和双门车。从宝马的第一辆跑车315,甚至更久以前以迪西为基础的小型奥斯丁7型车开始,宝马走过了一条漫漫长路,它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的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美好记忆。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说因为郭子仪的存在才能大唐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仪的权利很大但是朝廷并不猜忌他会谋反,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皇帝也不会怀疑他。由此可见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之高。
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
唐朝后宫制度
唐朝后宫女性的地位:
皇后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彩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正一品相当于宰相高位这些有地位的嫔妃,当然还有许多随侍的女官,宫女,针黹妇,杂役等,加上负责后宫炊事用度的宫女,数目非常庞大另外还有一些女人做不来的繁难工作,则由担任下述职务的宦官负责
掖庭局:掌握后宫簿籍
宫闱局:相当于宫廷秘书,有掌扇,给使等属僚
奚宫局:掌疾病死亡
内仆局:掌灯烛调度
内宫局:掌会计,仓库及出纳
各局都置有令,丞主其事除这五局之外,另有掌管宫内太监的机构,它的名称及人数随时代而异,唐朝称为内侍省,设有内侍(长官)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以上也均为宦官
哀家,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 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古人妇女以夫为纲。
长子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655年时,被封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曾经向郭瑜学习《左传》,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君故事,不禁掩书叹曰:“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经典之书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郭瑜回答他:“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要褒贬善恶,用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千年以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李弘说:“不是不能让这种事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有这样的事,请让我改读别的书吧。”郭瑜向他拜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听闻这些不好的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精通于礼。不懂礼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停止读《春秋》,改读《礼记》吧。”李弘接受这个提议。
661年,命令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出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668年,请求追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高宗同意。
当时在征辽的士兵,如果有逃亡或期限内没报到的,不但找到后要斩首,家人也要充官。李弘进谏:“如果士兵有因病而逾期不到的,或是中途不幸溺死压死,军法不但不会认为他们是战死的,反而连同队的人与他的家属都要连坐。于法而言那叫逃亡,实际上士兵如果真的死了,连家人也要跟着陪葬,但他们有很多人背后因素是值得同情的。《左传》有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者,不用再受连坐之罪。”高宗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671年,高宗巡幸洛阳,让太子李弘留守京师。当时遇上大旱,关中闹起饥荒,于是李弘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给他们米粮。李弘身体不好,而辅佐他的人是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因此有些小事都是取决于他们。
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姊姊,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因为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为以前得罪武则天的,她们一直被幽禁在宫中,直到都年过二十还没有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感到震惊又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姊姊能够结婚。这件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侍卫。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李弘又上书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后来李弘也被召到东都去,纳裴居道之女为妃,相关单位表示要用白雁来进行婚礼,竟然刚好就在苑子里捕获了,这让高宗很高兴;而裴妃也是个相当有妇德的贤淑女子,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说:“东宫的事,应该是不用朕担心了。”
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高宗悲痛万分,将他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因为造陵费用太高,工程浩大,工人们苦不堪言,最后乱丢砖瓦,一哄而散。
武后时期,因为李弘与裴妃之间没有生子,于是便命令楚王李隆基做他的嗣子,继承香火。唐中宗复位后,将他祔于太庙,号为义宗,并追封裴妃为哀皇后。710年,姚崇与宋璟进言表示义宗并不曾即位,不应该与先帝们同列太庙,于是唐睿宗将李弘移到东都祭拜。718年,相关单位表示不该再称他为义宗,于是从此只用孝敬称之。
李贤(652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李贤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武后以明崇俨为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构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子三人:李光顺、李守礼、李守义。
《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高宗尝谓司空李勋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仪凤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贤又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时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所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又尝为贤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贤,贤逾不自安。调露二年,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贤所为。俄使人发其阴谋事,诏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贤为庶人,幽于别所。永淳二年,迁于巴州。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则天举哀于显福门,贬神绩为叠州刺史,追封贤为雍王。神龙初,追赠司徒,仍遣使迎其丧柩,陪葬于乾陵。睿宗践祚,又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
光顺,大授中封安乐郡王,寻被诛。
守义,文明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病卒。
守礼本名光仁,垂拱初改名守礼,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时中宗迁于房陵,睿宗虽居帝位,绝人朝谒,诸武赞成革命之计,深嫉宗枝。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同处于宫中,凡十余年不出庭院。至圣历元年,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许出外邸。睿宗诸子五子皆封郡王,与守礼始居于外。神龙元年,中宗纂位,授守礼光禄卿同正员。神龙中,遗诏进封邠王,赐实封五百户。景云二年,带光禄卿,兼幽州刺史,转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单于大都护。先天二年,迁司空。开元初,历虢、陇、襄、晋、滑六州刺史,非奏事及大事,并上佐知州。时宁、申、岐、薛、邠同为刺史,皆择首僚以持纲纪。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兼州佐,守礼唯弋猎、伎乐、饮谑而已。九年已后,诸王并征还京师。
守礼以外枝为王,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常带数千贯钱债,或有谏之者曰:“王年渐高,家累甚众,须有爱惜。”守礼曰:“岂有天子兄没人葬?”诸王因内宴言之,以为欢笑。时积阴累日,守礼白于诸王曰:“欲晴。”果晴。愆阳涉旬,守礼曰:“即雨。”果连澍。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守礼曰:“臣无术也。则天时以章怀迁谪,臣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闷,欲晴,即轻健,臣以此知之,非有术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二十九年薨,年七十余,赠太尉。
子承宏(李承宠),开元初封广武郡王,历秘书员外监,又为宗正卿同正员。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旬余日,贼退,郭子仪率众入城,送承宏于行在,上不之责,止于虢州。寻死。承宁(李承宁),天宝初,授率更令同正员,嗣邠王。承寀(李承寀),至德二载,封为敦煌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因纳其女为妃,册为毗伽公主。回纥著勋,承寀甚遇恩宠。乾元元年六月卒,赠司空。
唐法,嗣郡王但加四品阶,亲王子例著绯。开元中,张九龄为中书令,奏请宁、薛王男并赐紫,邠王三男衣紫,余二十人衣绯,官亦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十五载,扈从至巴蜀,依例著紫。
《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容止端重,少为帝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绩,称其夙敏。始王潞,历幽州都督、雍州牧。徙王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名德。徙王雍,仍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上元年,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皇太子。俄诏监国,贤于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帝手敕褒赐。贤又招集诸儒: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时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调露中,天子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太子阴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
东宫。帝素爱贤,薄其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焚甲天津桥,贬大安普州刺史,流讷言于振州,坐徙者十余人。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丘神绩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后举哀显福门,贬神绩叠州刺史,追复旧王。神龙初,赠司徒,遣使迎丧,陪葬乾陵。睿宗立,追赠皇太子及谥。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薨。先天中,追封光顺莒王,守义毕王。
守礼嗣王,始名光仁,授太子洗马。武后革命,畏疾宗室,而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闭处宫中十余年。睿宗封相王,许出外邸,于是守礼等始居外,改司议郎。中宗即位,复故封,拜光禄卿,实封户五百。唐隆元年,进封邠王。睿宗立,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时宁、申、岐、薛王同为刺史,皆择僚首持纲纪。守礼惟弋猎酣乐,不领事,故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州佐,督检之。后还诸王京师,守礼以外支为王,不甚才而多宠嬖,子六十余人,无可称者。常负息钱数百万。或劝少治居产,守礼曰:“岂天子兄无葬者邪?”诸王每白上以为欢。岐王尝奏守礼知雨,昜帝问故,答曰:“臣无它,当天后时,太子被罪,臣幽宫中,岁被敕杖凡四三,累创痕肤,前雨则沈懑,霁则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为恻然。薨,年七十,赠太尉。子承宏、承宁、承寀可记者。承宏,爵广武王,坐交非其人,贬房州别驾,还为宗正卿。广德元年,吐蕃入京师,天子如陕,虏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翰林学士于可封、霍瑰为宰相。贼退,诏放承宏于华州,死。承宁封嗣邠王。承寀,煌王,拜宗正卿,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即纳其女
为妃,封毗伽公主。薨,赠司空。唐制:嗣郡王加四品阶,亲王子服绯。开元中,张九龄奏:“宁、薛及邠王三子为王者赐紫,余皆服绯,官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后从帝至蜀者皆服紫。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位皇帝(假如武则天不被算为唐朝皇帝的话),在位时间(683年12月-684年2月、705年正月-710年5月)。
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曾改名李哲。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的太子地位被废黜后李显成为太子,并以太子在高宗死后于继位。
李显继位后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与武则天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韦皇后的亲戚。他打算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提拔为侍中,遭到武则天亲信裴炎的反对。李显怒下说,假如他愿意,可以将天下给韦玄贞。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他废黜。
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镇)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县)。
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705年,迫于大臣和将军的威胁,武则天将皇帝位传给李显。李显恢复唐为国号。
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韦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将她的父亲封王,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安乐公主希望李显能将她立为皇太女,以继他的帝位,韦后这时也对他越来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学武则天般当皇帝。
710年有人指责韦后乱*,韦后怕李显这次追究,于是与安乐公主一起决定将他毒死。[来源请求]
李显死后,韦后不久就被李隆基所杀。
李显被葬在定陵。
[编辑] 评价
虽然李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两朝天子,但是他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是一位不光彩的历史人物。
[编辑] 后妃和思赵皇后
韦皇后
昭容上官婉儿
[编辑] 子女
[编辑] 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
谯王李重福
节愍太子李重俊
殇帝李重茂
[编辑] 女
唐中宗共有8位女儿[1]: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
宜城公主(先封为义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先封为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又嫁韦濯,又嫁崔铣)
长宁公主(母韦庶人,下嫁杨慎交,又嫁苏彦伯)
永寿公主(下嫁韦鐬,早薨)
永泰公主李仙蕙(下嫁武延基)
安乐公主李裹儿(下嫁武崇训,又嫁武延秀)
成安公主(字季姜,先封为新平公主,下嫁韦捷)
睿宗,名李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前后两次称帝,共在位2年,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后病死,终年55岁,葬于桥陵(今陕西省城县西北30里处)。
唐睿宗李旦,又名李旭、李轮。武则天幼子。初封殷王,后又封豫王、冀王,最后改封相王,高宗末年又还封为豫王。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睿宗继位后,武则天命他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她处理。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封他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杀,同年6月,睿宗第三子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
睿宗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
睿宗也是一个无能的帝王,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
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幼年太平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另一个女儿,据史书记载,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末所生,按六子女应排行第二。高宗对其甚为喜爱,视为掌上明珠,王皇后因无儿女也十分喜欢。永徽五年初春的环顾,王皇后来到武则天住所看视小公主,王皇后一走,武则天就偷偷掐死这个女儿,又给蒙上被子。一会儿高宗来了。武则天装出笑脸到床上抱小公主,一揭被子。便嚎啕大哭。6高宗见情,审问身边的人,知是王皇后刚来过,于是断定是王皇后所为,便坚定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的决心
加查县所在的山南地区是 族的发祥地历史上加查县人才辈出,最杰出代表人物有 吐蕃王朝著名贤臣禄东赞,他曾出使唐朝,以其聪明才智赢得唐太宗李世的赞赏,为松藏干布成功迎娶文成公主立下大功,成就了汉藏联姻、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松赞干布为赞普时,曾以穷波·邦色叔则为大相,穷波阴谋叛赞普,事泄自杀。
禄东赞因继为大相,极受信任。
640年受赞普命入唐求婚,次年唐授以右卫大将军衔,护文成公主至吐蕃。
650年,松赞干布死,其孙继位为赞普,年幼,禄东赞独掌国政,在其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法律,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对于吐蕃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禄东赞沉勇有谋,善机变,用兵有节制,吐蕃倚之,遂为强国。
667年死,死前数年,长驻吐谷浑境。
死后,其子(或是孙)钦陵、赞婆等继续执政,禄东赞及其子孙把持吐蕃军政大权近五十年。
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赴长安请求通婚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
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 自治区 ),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
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
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
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
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
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
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
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
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
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
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
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 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
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 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区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兴海县一带)迎接。
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
与公主回到 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
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 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真可谓是“金屋藏娇”。
贞元九年(793),时为广陵王的宪宗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郭氏由于母亲是唐代宗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他们成婚后,时为皇太子的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他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七擒七纵
出处 : 《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裘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纵使更战,七纵七禽(即擒),而亮犹遗获,获止不去。
释义 :人们用“七纵七纵”这个成语,来表示正确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
故事 : 公元 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
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 (yi)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
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
“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
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
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
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
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
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名将,如果真要将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功劳进行排比,那么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李光弼,其次是郭子仪,再就是仆固怀恩。但是如果说到结局如何,那么,毫无疑问的,郭子仪的结局最好,85岁寿终正寝;其次是李光弼,57岁郁郁而终;结局最差的就是仆固怀恩,在反唐过程中暴病而死。
755年11月,安禄山矫诏起兵造反,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六天后唐玄宗才真正确定安禄山是真的反了,于是调高仙芝和封常清防守洛阳,攻打叛军,很快,洛阳丢失,高仙芝和封常清也被唐玄宗所杀,又派上了中风的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坚壁不出,寄希望于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截断安禄山的后路,一举拿下叛军。但是杨国忠和唐玄宗却坐不住了,硬逼着哥舒翰出兵,结果败得一塌糊涂,20万大军最后还剩下8000人,而哥舒翰也被部下绑着投了安禄山。这一下子打乱了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的作战计划。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郭子仪正在家中为母亲守孝,唐玄宗急需军事人才,于是夺情将郭子仪召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郭子仪又向唐玄宗推荐了李光弼,两人合力在河北地区攻打叛军,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两人本对哥舒翰坚壁不出的策略持支持态度,只要哥舒翰能守住潼关,两人就可以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但是很不幸的,潼关失守了,唐玄宗跑了。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继续南下入蜀,太子李亨带领2000人马北上灵武寻找救国的机会。756年7月,李亨在灵武僭越称帝,即唐肃宗,召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到灵武共同商讨平叛大计。自此之后,平叛的主力就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
唐肃宗之前,三人的战绩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基本就是在河北平定叛乱。唐肃宗继位之后,郭子仪任兵部尚书,加宰相之职,以及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加宰相之职,以及河东节度使。下面四姑娘就分开来说三人的功绩:
郭子仪:756年八月,郭子仪与回纥葛逻支联合出击,攻打阿史那从礼,平定河曲。第二年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先是打败了占据潼关的崔乾祐,夺取了永丰仓,只是在清渠败给了安守中,当时唐肃宗急需人才收复两京,所以并没有对郭子仪做大的处罚,而只是将其降为左仆射。这一年的九月,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随大元帅李豫开始收复两京。三个月之后,两京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封代国公,唐肃宗更是激动得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两京收复后,唐肃宗将远在四川的唐玄宗接回,一直等到758年8月,平叛才又重新开始,郭子仪击败了安守中。下一个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退守相州的安庆绪,最开始进攻的非常的顺利,一直把安庆绪围困进了邺城,但是这次出兵唐肃宗并没有设元帅,而是派出了宦官鱼朝恩来监军。安庆绪被围困后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夺取魏州然后在魏州驻扎,一直按兵不动,李光弼希望分兵攻打史思明,但是鱼朝恩不同意,结果三个月后,史思明进攻疲惫的唐军,两军交战,狂风大作,双双撤军,史思明趁机杀死安庆绪成为新的叛军首领。
鱼朝恩将相州之战的失败归罪于郭子仪,郭子仪的兵权被夺,然后留守京师。之后的平叛基本没有郭子仪什么事了。接替郭子仪的是李光弼。
李光弼:757年正月,史思明发兵十万攻打太原,此时镇守太原的李光弼手里并没有多少兵,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名老弱病残。但是即便如此,李光弼硬是没有吃亏,而且,史思明知道安禄山已死后更是带着部分兵力撤回到了范阳,李光弼找到机会,组成一支敢死队杀死叛军七万余人,太原之战的胜利为郭子仪收复两京打下了基础,李光弼也因此被加封司空,封魏国公。第二年,又进为侍中,改封郑国公。相州之战失败后,接替郭子仪做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
李光弼领兵让出洛阳,然后移军河阳,又取得了河阳之战的胜利,牵制住了史思明的主力。但在接下来的761年的邙山之战中败于史思明,不过此战的责任并不在李光弼,所以李光弼并没有受到处罚,而叛军首领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叛军的凝聚力进一步下降。之后的李光弼主要平定别处的起义军,而接替李光弼继续平定安史之乱的是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在之前一直是跟着郭子仪和李光弼攻打叛军的,常在军中作为先锋出场,英勇非常,立下赫赫战功。而最为重要的是,在756年,唐肃宗继位后急需援军支持,李承寀和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试图借兵,磨延啜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承寀为妻,之后葛逻支领一支军队援助大唐平叛。758年,回纥遣使求婚于大唐,唐肃宗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为妻,又把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葛勒可汗的次子,仆固怀恩算是为大唐做出了贡献,因为葛勒可汗去世后,正是仆固怀恩的女婿成了登里可汗。
762年,史朝义引十万回纥兵进攻大唐,唐代宗赶紧让人去和登里可汗交涉,登里可汗提出要见自己的岳父仆固怀恩,唐代宗特意下手诏让仆固怀恩去见登里可汗,仆固怀恩说服自己的女婿帮助大唐攻打史朝义。这一年,仆固怀恩领天下兵马副元帅,随李豫攻打史朝义,半年时间逼得史朝义兵败自杀。而仆固怀恩整个家族在这场叛乱中有46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
三人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更是屡屡为宦官所构陷,郭子仪始终忠君爱国,以大局为重,即便自己吃亏也毫无怨言,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得以保全,一直活到了85岁。
李光弼的性格比较刚正,在安史之乱结束后,驻守徐州,不敢入朝,即便唐代宗遇到了危险也不肯前去护卫,怕的就是遭到宦官的诬陷。拥兵自重的结果是,他的部下越来越瞧不起他,一年后,他就郁郁而终。
仆固怀恩借兵回纥,嫁女回纥首领,让宦官们找到了攻击他的机会,遂诬陷他与回纥勾结意图谋反。仆固怀恩受不了这样的污蔑而又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被逼反叛,最终暴死在军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