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总是喜讯连连,英国的皇室昨天传来喜讯,哈里王子与美国演员女友梅根•马克尔订婚了!下面就来说说英国皇室即将迎来一场世纪婚礼,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Prince Harry, fifth in line for the British throne, and American actress Meghan Markle are engaged and will marry in the spring of next year
两人手牵手在伦敦肯辛顿宫与媒体见面,还大方秀出订婚戒指。
据报道,这枚钻戒是哈里王子亲自设计的,其中两颗钻石来自戴安娜王妃的个人收藏。
The ring is flanked by two diamonds from the personal collection of Harry's mother, the late Princess Diana
两人接受采访时全程撒狗粮。哈里王子表示自己的心情已经在“月亮之上” 了。
Prince Harry said he was "thrilled, over the moon," as he posed for photographs with his fiancee in the grounds of Kensington Palace in London
Definition:overjoyed
非常快乐, 狂喜;
Etymology:Refers to floating off the ground and into space
戳视频,看看哈里王子是如何向女友求婚的。
从昨天到现在,这场皇家订婚(royal engagement)持续霸占英国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
英国《泰晤士报》
BBC
哈里王子的这句话更是多次被引用。
"The fact that I fell in love with Meghan so quickly was confirmation for me that all the stars were aligned," he said, while holding Markle's hand "Everything was just perfect"
Definition:When an unexpected and nearly impossible event takes place Usually due to pure luck or the divine intervention of God
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通常是运气或者是神的眷顾。
而作为英国王室历史上第一个美国“媳妇”,梅根订婚的消息也引发美国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By marrying Prince Harry, Meghan will be the first biracial, American actress to join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戳视频,听听美国《人物》杂志副主编Dan Wakeford的分析。
虽然婚礼定在明年春天,但据说这对准新人已经早早开始筹备了。
有外媒报道称,梅根已经辞演电视剧《金装律师》(Suits),也按照王室准则不再涂艳色指甲。
Meghan Markle has reportedly quit legal drama Suits She no longer wears red nail polish when she is with Prince Harry since it is part of the Royal dress code
除了这些, 一场英国皇家婚礼还要经过一系列既严格又繁琐的步骤。
一起来看看吧!
01
The Proposal
订婚须经女王批准
The Royal Marriages Act of 1772 requires all royal descendants to seek the sovereign's approval for marriage
皇室婚姻法规定所有王室成员的婚事必须经过君主的首肯。也就是说,目前,所有想嫁入皇家的女生都要获得女王的青睐、入得了伊丽莎白二世的法眼。
02
Stag and Hen Parties
举办婚前单身派对
It is a party thrown in honor of a bachelor's soon-to-be-lost single status In the UK, groomsmen celebrate over an entire weekend's worth of festivities known as a stag weekend
“告别单身趴”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英国王室也不例外。Stag Party的聚会都是准新郎的铁哥们;而参加Hen Party的则是准新娘的闺蜜们。派对一般在婚礼前1 个月左右举办。
当年,威廉王子的婚前单身派对是由弟弟哈里王子主持的。不知这次哈里大婚,主持人会是谁
03
The Location
皇家婚礼举办地点
The most traditional site for a royal ceremony is the Chapel Royal at St James Palace For her 1919 ceremony, Princess Patricia of Connaught brought Westminster Abbey back into vogue for royal weddings for the first time in 605 years
早年间,英国王室婚礼地点是在圣詹姆斯宫。后来帕德里夏公主在1919 年将结婚地点改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利于让皇室婚礼成为一个公众事件。女王伊丽莎白的父母和她自己的婚礼、威廉王子的婚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04
The Wedding Party
婚礼及傧相
English brides are accompanied by a group of bridesmaids, usually younger girls between the ages of 10 and 12 In a major break with tradition, Kate chose a maid of honor, her sister Pippa, who is currently the oldest main bridesmaid in recent memory at the ancient age of 27
依照传统,英国新娘的女傧相一般是十几岁的女孩子。2011年,凯特结婚时,让自己27岁的妹妹皮帕当了伴娘。今年皮帕大婚,乔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给姨妈当了花童(flower girl and pageboy)。
05
The Bouquet
新娘手捧花
When Queen Victoria married Prince Albert in 1840, she carried myrtle—known as the herb of love—in her bouquet After the wedding, Victoria planted a myrtle shrub in her garden at the Osborne House on the Isle of Wight Every British royal bride since has carried a bouquet containing a sprig plucked from the same shrub
新娘手捧花中要包含维多利亚女王种的桃金娘灌木枝。这个传统源自1840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王子结婚的时候。从那之后,每个新娘都要遵循这样的惯例。桃金娘枝在英国象征高贵,代表幸福长青永恒。
06
Wedding Band
结婚戒指
Beginning with the wedding of the Queen's late mother in 1923, all of the royal women's wedding bands have contained precious Welsh gold from the same nugget mined in Dolgellau, North Wales—a variety of gold that's three times more valuable than gold from Australia or South Africa
从上世纪20年代起,英国有好几代王室成员的结婚戒指都是用威尔士黄金打造的。该黄金来自威尔士北部的克洛戈圣戴维金矿,是英国王室制作婚戒的黄金产出地。
07
Guests
宾客
Fellow royals, foreign leaders, church officials, and diplomats dot the list along with the couple's own friends and family Male attendees are expected to wear military uniforms, morning dress or lounge suits Female attire is less specifically outlined, though hats are a must
一般来说,王室成员、外国***、宗教界的高层、新人的朋友和家人会在邀请嘉宾之列。参加王室婚礼,衣冠不整是谢绝入内的。一般来说,男士应穿军装、礼服或西服,帽子是每个女嘉宾必须要戴的。(小贝夫妇这套打扮可以说是非常标准了。)
08
Transportation
婚车
Most royal brides arrive to their wedding in horse-drawn regal style (Diana's choice: the 1881 Glass Coach purchased for George V's coronation in 1911), but Kate instead arrived at Westminster Abbey with her father in a car
依照传统,皇家婚礼用车选用的是马车。查尔斯与戴安娜结婚时乘坐的是乔治五世1911年在加冕典礼上用过的“玻璃马车”。当然也有例外。威廉王子大婚时,凯特与父亲是乘坐一辆1977年的劳斯莱斯古董车到婚礼现场的。
09
The Reception
招待宴会
Most British weddings are held at noon and are followed by a seated luncheon called a "wedding breakfast" The reception included a multi-tiered fruitcake, the traditional royal wedding choice
皇家婚礼的仪式通常在中午举行,随后举办喜宴。其中,特别定制的多层蛋糕尤为引人注目。
10
Royal Titles
王室封号
With a few exceptions, women who marry royal male successors assume their husbands' titles
嫁给君主的儿子和孙子的妇女,会享有殿下的尊称,并采用其丈夫最高头衔的女性对应体。皇家贵族的妻子一般被称为“xx公爵夫人殿下”或“xx伯爵夫人殿下”。
以上的英国皇家婚礼知识,还有英文表达,你都了解了吗
Author: Jane Austen
《诺桑觉寺》是在简·奥斯丁去世后,1818年与《劝导》结集出版的。这部小说依旧以爱情为主线,但情节上并不比以往的小说曲折,相对来说男女主人公除了受到父亲的阻止外,没有太多的感情纠纷,Jane Austen最精彩的地方依旧是她幽默风趣的人物刻画与对话描写。
小说女主角 Catherine Morland 是个牧师的女儿,家里子女众多,没有一点女主角的光环,从小就是个假小子,相貌和资质都极其普通,书中开篇对她的描述很有趣:
「 凡是在凯瑟琳·莫兰的幼年时代见过她的人,谁都想不到她天生会成为女主角。她的处境,父母的身份,她自己的品貌气质,统统对她不利 。
她的相貌不过如此, 她的心性似乎同样不适宜做女主角 。她的资质也同样很特别。 无论什么东西,不教就学不会,弄不懂,有时即使教过了,她也学不会,因为她往往心不在焉,时而还笨头笨脑的。」
直到十五岁,她渐渐有了姿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脏里脏气了,而是讲究起穿戴来,人越长得漂亮,就越干净利落。 但是到了17岁时,还不曾见到一个足以使她动情的可爱青年, 也不曾使别人为她倾倒过,除了一些很有限度和瞬息即逝的羡慕之外,还不曾使人对她萌发过任何倾慕之心。原来,这附近一带没有一个合适的青年。但就像书中所说的:
「 当一位年轻**命中注定要做女主角的时候,即使方圆左近有四十户人家从中作梗,也拦她不住。事情的发展,定会给她送来一位男主角 。”」
而她的机会这样来了——随乡绅Allen夫妇去Bath疗养。一路上一帆风顺,平安无事。既没碰上强盗,又没遇上风暴,也没有因为翻车而幸会男主角。
但在Bath她遇见了两家人:Thorpe(长女Isabella和她的弟弟John),Tilney (General,青年牧师Henry·Tilney和他的妹妹Eleanor),这些人组成了整个故事。
Mrs Thorpe是Mrs Allen的过去的同窗挚友,是个寡妇,家境不很富裕。她性情和悦,心地善良,对子女十分溺爱。
长女Isabella漂亮,但是禀性虚伪,自私自利,除了自我满足而外,别的一概不顾。
她先是恋上Catherine的哥哥James,两人很快订婚,在等待父母同意的信件时,一直忧心忡忡,担心因为自己财产太少,James家长会不同意,她对Catherine说:
「我知道,在你看来,这算不了什么,可是我们不能期待多数人都不计较。就我来说, 我真但愿我们能换个地位。我即使掌管着几百万镑,主宰着全世界,你哥哥也是我唯一的选择 。
我的要求很低,哪怕是最微薄的收入也够我用的了。人们要是真心相爱,贫穷本身就是财富。我讨厌豪华的生活。我无论如何也不要住到伦敦 。能在偏僻的村镇有座乡舍,这就够迷人的了。里士满附近有几座小巧可人的别墅。”」
但是当发现莫兰夫妇给予的资产很少时,脸色就变了,但却借口说是因为不能马上结婚。很快她遇到了有钱的Tilney上尉,又不管不顾的接受他的殷勤,得意忘形地抛弃James。但Tilney上尉虽然和她一样虚伪、但却很理智,很快便遗弃了她。她又转而写信给Catherine企图解释,恳求她帮忙解释,与James和好,但此时的Catherine早已看清她的虚伪面目了。
与她妹妹一样的虚伪,自大,爱吹牛,Catherine与Henry的波折都源于他。
「 他无论和谁沾亲带故,或者可能和谁沾亲带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总要夸大对方的身份 。」
最初他以为Catherine要继承Allen的家产,也是他朋友James的妹妹,本来打算娶她,所以先是像将军夸大索普家的财产,后来又恶毒地把自己的话一齐推翻。导致将军气愤的把Catherine赶出家门,而且阻止儿子Henry和她相见。
Henry·Tilney 是一个年轻的牧师,也是Catherine来巴斯遇见的第一个青年,从初见就爱上了他,他确实很优秀,值得我们的女主角地爱慕,他冷静、有主见、谦虚、稳重,在Catherine迷茫无助时总能开导到她。但是作者对女主角有点“吝啬”,这份爱不像其他基本小说里那般热烈。
「虽然亨利现在对凯瑟琳一片钟情,虽然他认识到并且喜爱她性格上有许多优点,真心实意地喜欢和她在一起, 但是我必须坦白地说,他的爱只是出自一片感激之情。换句话说,他只是因为知道对方喜爱自己,才对她认真加以考虑的 。我承认,这种情形在传奇小说里是见不到的,而且也实在有损女主角的尊严。但是,如果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话,我至少可以落得个想入非非的美名。」
但不管怎样,像Jane·Austen所有小说一样,“历经艰难与磨难,最终都是happy ending。”
「 这两个人从初次相会到现在结婚,整整经历了十二个月 ,将军的残忍虽然引起了可怕的拖延,但他们似乎并没因此而受到多大损害。 男方二十六,女方十八,在这样的年龄结成美满家庭,真是幸福无比 。另外,我还相信,将军的无理阻挠决没有真正损害他们的幸福,或许还大大促成了他们的幸福,增进了他们的相互了解,增加了他们的恩爱。」
Mrs Allen在书中是一个很滑稽的角色,虽然没有什么坏的品质,但作为Catherine在巴思的保护人,本应处处给以指点才是,可她全然无视长者的责任, 除了自己的穿戴以外,对别的事情概无兴趣。
当她遇到老同学Mrs Thorpe时变得特别愉快,对巴思十分满意。她终于找到了熟人,还非常幸运地发现,她们原来是她的一位极其可敬的老朋友的一家人。而且,使她感到无比庆幸的是, 这些朋友的穿戴绝没有她自己的来得华贵。
摘录:
世上有许多这样的女人,你在同她们的交往中只会感到奇怪:天下居然会有男人喜爱她们,甚至还和她们结为夫妻;艾伦太太便是这样一位女人。她既不美貌,又无才无艺,还缺乏风度。
女人穿戴考究只能使她自己感到满足 。男人不会因此而更倾慕她,别的女人不会因此而更喜爱她。男人觉得,女人整洁入时已经足够了;而对于女人来说,穿着有点寒酸失体的女人将最为可爱。
有位名作家认为,男的没有向女的表露钟情之前,女人不应当爱上男的。假如确实如此,那么一个年轻**在尚不知道男方是否先梦见她之前,居然就先梦起男的来,那当然是很不得体的事。
但是常言道:“ 凡事不要灰心”,“孜孜不倦便能达到目的 ”。
我把乡村舞视为婚姻的象征。忠诚和顺从是双方的主要职责。那些自己不想跳舞,不想结婚的男人,休要纠缠他们邻人的舞伴或妻子。
两者都是男人享有选择的便利,而女人只有拒绝的权利。两者都是男女之间的协定,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旦达成协定,他们只归彼此所有,直至解除协定为止。他们各自都有个义务,不能提出理由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别人,最有利的做法是不要对自己邻人的才艺作非分之想,或者幻想自己找到别人会更加幸福。
一个人,不管是绅士还是淑女,只要不喜欢小说,一定愚蠢至极。我读过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全部作品,而且对大多数都很喜欢。
虽然对于大部分比较轻浮的男人来说,女人的愚笨大大增添了她们的妩媚,但是有一部分男人又太有理智,太有见识,对女人的希求也只是无知而已。
给每个年轻小伙子找点事干还是大有裨益的。钱倒无关紧要,那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有点事干 。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汀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汀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1811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3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1814 曼斯菲尔德庄园 Mansfied Park
1815 爱玛 Emma
1818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1818 劝导 Persuation
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叶芝出生于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他的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是亚麻商人杰维斯·叶芝的后裔。这位商人卒于1712年,他的孙子本杰明娶了基尔岱尔郡的望族之女玛丽·巴特勒。约翰·叶芝结婚的时候正在学习法律,但是很快他便辍学,转而学习画肖像画。他的母亲(即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祖母)苏珊·玛丽·波雷克斯芬来自斯莱果郡(County Sligo)上一个盎格鲁-爱尔兰裔家族。诗人出生后不久,便迁至位于斯莱果的大家族中,他本人也一直认为是斯莱果郡孕育了自己真正的童年岁月。巴特勒-叶芝家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家族。诗人的哥哥杰克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他的两个姐妹伊丽莎白和苏珊则均参加过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
为了诗人父亲的绘画事业,叶芝的家庭后迁至伦敦。起初,叶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诗人的母亲由于非常思念故地斯莱果,经常给孩子们讲家乡的故事和民间传说。1877年,威廉·叶芝进入葛多芬小学(Godolphin),并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不过威廉似乎并不喜欢在葛多芬的这段经历,而且成绩也并不突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诗人全家于1880年底迁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后搬到位于郊外的皓斯(Howth)。
在皓斯的时光是诗人重要的发展阶段。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叶芝家雇了一个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她熟知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全都收录在后来出版的《凯尔特黄昏》里。
1881年10月,诗人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学(Erasmus Smith)继续他的学业。他父亲的画室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于是诗人经常在那里消磨时光,并结识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段时间里,叶芝大量阅读莎士比亚等英国作家的作品,并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讨论。他于1883年12月从这所中学毕业,其后他便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885年,叶芝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作,以及一篇题为《赛缪尔·费格森爵士的诗》的散文。从1884年到1886年,他就读于位于基尔岱尔大街的大都会艺术学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也就是如今爱尔兰国家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
[编辑]
年轻的诗人
在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之前,叶芝便已经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后来,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曾说过“……我认为……如果是一种强大且悲天悯人的精神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宿命,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些融合了人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欲望的词句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宿命。”
叶芝早年的诗作通常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其语言风格则受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影响。这一时期,雪莱的诗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叶芝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芝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芝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约翰·泰勒。前者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增加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叶芝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这首诗发表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其后没有再版。叶芝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是一本小册子《摩沙达:戏剧化的诗》。这篇文章也同样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过,而且只是由他的父亲出资印刷了100册。此后,他完成了叙事长诗《乌辛之浪迹》(The Wanderings of Oisin),并在1889年出版了诗集《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这是即使在叶芝风格成熟之后也仍未否定过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爱尔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完成这首诗,诗人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其风格清晰的体现出费格森和拉斐尔前派对诗人的影响。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叶芝以后诗作的主题风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动的生活。这本诗集的前八首抒情诗和歌谣的主题,是源自叶芝少年时代对印度人及阿尔卡迪亚世外桃源的想象——神祗与女神、王子与公主、殿堂、孔雀与神秘的莲花等等。诗歌中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的痕迹。在《乌辛之浪迹》之后,叶芝再未创作过长诗。他的其他早期作品多半是以爱情或神秘事物为主题的抒情诗。随着叶芝的作品读者群的不断扩大,他结识了当时爱尔兰和英国的很多著名文学家,包括萧伯纳和王尔德。
叶芝的家庭于1887年重新搬回伦敦。1890年,叶芝和欧那斯特·莱斯(Ernest Rhys)共同创建了“诗人会社”(Rhymer’s Club)。这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员们定期集会并于1892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过自己的诗选。叶芝的早期作品还包括诗集《诗集》、《神秘的玫瑰》和《苇间风》。事实上,“诗人会社”的文学成就并不高,叶芝几乎是唯一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诗人。
[编辑]
昴德·冈昂、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艾比剧院
1889年,叶芝结识了昴德·冈昂**。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冈昂**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而这个女人也极大的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和生活。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叶芝向冈昂**求婚,却遭到拒绝。其后,他又共计向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再1889年、1900年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叶芝对冈昂**仍然魂牵梦萦,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剧本《凯丝琳女伯爵》。在剧中,凯丝琳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好让她的同胞免于饥荒,最后上了天堂。此剧直到1899年才得以上演,引发了宗教及政治上的诸多争议。终于,在1903年,冈**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在这一年,叶芝动身去美国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巡回演讲。这段时期他和奥莉薇亚·莎士比亚有过短暂的恋情。他们在1896年结识,却在一年之后分手。
艾比剧院的海报
艾比剧院的海报
也正是在1896年,叶芝结识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介绍人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爱德华·马丁。格雷戈里夫人鼓励叶芝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进行戏剧的创作。尽管叶芝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但显然他的创作具有清晰而独特的爱尔兰风格。这种风格在叶芝与爱尔兰年轻一代的作家的交往中得到强化。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马丁以及一些其他爱尔兰作家共同发起了著名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或称“凯尔特文艺复兴运动”)。
除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外,学院派的翻译家们对古代传奇故事、盖尔语诗歌以及近代的盖尔语民歌的翻译和发掘工作也对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人物是后来成为爱尔兰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他编纂的《康诺特省的情歌》倍受推崇。
这场运动最不朽的成就之一便是艾比剧院的成立。188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马丁和乔治·摩尔创立的“爱尔兰文学剧场”(Irish Literary Theatre)。这个团体仅仅存在了两年,而且并不成功。在两位拥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的爱尔兰兄弟威廉·费依和弗兰克·费依以及叶芝不计报酬的秘书安妮·伊丽莎白·弗莱德里卡·霍尔尼曼(一位曾经于1894年参与过萧伯纳《武器与人》在伦敦首演的富有的英国女人)的鼎力协助下,这个团体成功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爱尔兰国家戏剧界。在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参与进来以后,这个团体甚至在都柏林靠戏剧演出赚到了不少钱,并于1904年12月27日修建了艾比剧院。在剧院的开幕之夜,叶芝的两部剧作隆重上映。从此以后一直到去世,叶芝的创作生涯始终和艾比剧院相关。他不仅仅是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
在1902年,叶芝资助建立了丹·埃默出版社,用以出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作家作品。这个出版社在1904年更名为库拉出版社。出版社存在至1946年,一直由叶芝的两个姐妹经营,总共出版了70本著作,其中的48本是叶芝自己写的。1917年的夏天叶芝和当年的冈**重逢,并且向她的养女求婚,但是遭到了拒绝。九月份,他改向一位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求婚,她答应了。两人在当年的10月20日结婚。不久,叶芝买下了位于库尔公园附近的巴列利塔,并很快将其更名为“图尔巴列利塔”。叶芝余生中的大部分夏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19年2月24日,叶芝的长女安·叶芝在都柏林出生。安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宁静与友善,以及父亲不凡的艺术天赋,后来成为一位画家。
[编辑]
神秘主义的影响
叶芝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1885年,叶芝和一些朋友创立了“都柏林秘术兄弟会”(Dublin Hermetic Order)。这个组织在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会,叶芝是领袖。同年,都柏林的神智学会馆在通灵法师婆罗门·摩西尼·莎特里的组织下正式开放,叶芝于次年参加了他的第一次降神会。后来,叶芝沉溺于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中不能自拔。1900年,他甚至成为“金黎明秘术兄弟会”的领袖。他于1890年参加了这个组织。在结婚以后,叶芝夫妇曾经尝试过风靡一时的无意识写作。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首短诗从希腊神话中取材,讲述得是宙斯幻化成天鹅与美女丽达结合并生下两个女儿的故事(一是著名的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一是克吕泰涅斯特拉,希腊军队统率阿迦门农的妻子)。这一母题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关于叶芝创作这首名作的初衷,西方评论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主流的文学史将《丽达与天鹅》作为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形成过程里,凯瑟琳·泰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泰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叶芝早年和她过从甚密。正是在泰楠的影响下,叶芝频繁的参加各类神秘主义组织的活动。泰楠一生都很仰慕叶芝的才华,而叶芝却在后来逐渐疏远了她。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他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教《奥义书》译成英文。通灵学说和超自然的冥思则成为叶芝晚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些批评家曾抨击叶芝诗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其缺乏严谨和可信度。W·H·奥登就曾尖锐的批评晚年的叶芝为“一个被关于巫术和印度的胡言乱语侵占了大脑的可叹的成年人的展览品”。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叶芝写出了他一生中很多最不朽的作品。若想理解叶芝晚年诗作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他于1925年出版的《灵视》一书的神秘主义思维体系。今天,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来理解叶芝后期的诗作,却不把它当作一本宗教或哲学的著作。
[编辑]
向现代主义的转变
叶芝的雕版肖像
放大
叶芝的雕版肖像
1913年,叶芝在伦敦结识了年轻的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事实上,庞德来伦敦有一部分便是为了结识这位比他年纪稍长的诗人。庞德认为叶芝是“唯一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从1913年到1916年,每年冬天叶芝和庞德都在亚士顿森林(Ashdown Forest)的一个乡间别墅中度过。这段时间里庞德担任叶芝名义上的助手。然而当庞德未经叶芝的允许擅自修改了他的一些诗作,并将其公开发表在《诗》杂志上后,两位诗人的关系便开始恶化了。庞德对叶芝诗作的修改主要体现出他对维多利亚式的诗歌韵律的憎恶。然而很快两位诗人都开始怀念双方共事、互相学习的日子。尤其是庞德从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寡妇处学到的关于日本能乐的知识为叶芝即将创作的贵族风格的剧作提供了灵感。叶芝创作的第一部模仿了日本能乐的剧作是《鹰之井畔》。他于1916年1月将这部作品的第一稿献给庞德。
叶芝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用英文写作的诗人之一。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现代主义诗人在自由体诗领域不断做出尝试,叶芝是传统诗歌形式的大师。现代主义对叶芝诗作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放弃早期作品中传统诗歌样式的写作,语言风格也越来越冷峻,直接切入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他的中期创作中,包括作品集《七片树林》、《责任》和《绿盔》
1923年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他在两年之后发表了一首短诗《瑞典之丰饶》,以表达感激之情。1925年,叶芝出版了一本呕心沥血的散文作品《灵视》,其中他推举柏拉图、布列塔诺以及几位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占星学、神秘主义及历史理论。
[编辑]
政治生涯
叶芝通过庞德结识了很多年轻的现代主义者,这使得他中期的诗作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凯尔特曙光》时的风格。他对政治的关注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他所醉心的文化政治领域。在叶芝早期的作品中,他灵魂深处的贵族立场体现无余。他将爱尔兰平民的生活理想化,并且有意忽视这个阶层贫穷孱弱的现实。然而一场由城市中的下层天主教徒发起的革命运动迫使叶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创作姿态。
叶芝新的政治倾向在《1913年9月》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这首诗抨击由詹姆斯·拉尔金领导的著名的1913年都柏林大罢工。在《1916年复活节》中,诗人反复吟诵:“一切都已改变/彻底改变/一种恐怖的美却已诞生”。叶芝终于意识到复活节起义的领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卑微的出身和贫困的生活。
整个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期,叶芝无可避免的受到他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动荡局势的影响。1922年,叶芝进入爱尔兰参议院。在他的参议员生涯中,叶芝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曾担任货币委员会的主席。正是这一机构设计了爱尔兰独立之后的第一批货币。在1925年,他热心的倡导离婚的合法化。1927年,叶芝在他的诗作《在学童中间》里如此描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自己:“一位花甲之年的微笑的名人”。1928年,由于健康问题,叶芝从参议院退休。
叶芝的贵族阶级立场以及他和庞德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这位诗人和墨索里尼相当接近。他曾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的仰慕。他甚至写过一些歌颂法西斯主义的赞歌,尽管这些作品从未发表过。然而当巴布罗·聂鲁达于1937年邀请他到马德里时,叶芝在回信中表明他支持西班牙革命,反对法西斯主义。叶芝的政治倾向非常暧昧。他不支持民主派,在晚年却也有意疏远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然而纵观叶芝的一生,他从未真正接受或赞同过民主政治。同时,他深受所谓“优生运动”的影响。
[编辑]
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斯莱果郡的叶芝雕塑
放大
斯莱果郡的叶芝雕塑
进入晚年后,叶芝逐渐不再如中年时一样直接触及和政治相关的题材,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个人化的风格写作。他开始为自己的家人儿女写诗,有的时候则描绘自己关于时间流逝、逐渐衰老的经历和心绪。收录在他最后一部诗集中的作品《马戏团动物的大逃亡》生动的表现了他晚期作品的灵感来源:“既然我的阶梯已经消失/ 我必须平躺在那些阶梯攀升的起点”。 1929年之后,叶芝搬离了图尔巴列利塔。尽管诗人一生中的很多回忆都在爱尔兰国土之外,他还是于1932年在都柏林的近郊租了一间房子。晚年的叶芝非常高产,出版了许多诗集、戏剧和散文,许多著名的诗作都是在晚年写成的,包括一生的颠峰之作《驶向拜占庭》。这首代表性的诗作体现了叶芝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的向往。1938年,叶芝最后一次来到艾比剧院,观赏他的剧作《炼狱》的首映式。同年,他出版了《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自传》。
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法国休养。然而最终还是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曼顿(Menton)的“快乐假日旅馆”逝世。他的最后一首诗作是以亚瑟王传说为主题的《黑塔》。逝世之后,叶芝起初被埋葬在罗克布罗恩(Roquebrune)。1948年9月,人们依照诗人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移至他的故乡斯莱果郡。他的坟墓后来成了斯莱果郡的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他的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班磅礴山麓下》的最后一句:“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策马向前!”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果是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编辑]
叶芝的主要作品
1886年 — 《摩沙达 》
1888年 — 《爱尔兰乡村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
1889年 — 《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
1891年 — 《经典爱尔兰故事》
1892年 — 《凯丝琳女伯爵及其他传说和抒情诗》
1893年 —《凯尔特曙光》
1894年 —《心灵的欲望之田》
1895年 — 《诗集》
1897年 — 《神秘的玫瑰》
1899年 — 《苇间风 》
1903年 —《善恶之观念》
1903年 — 《七重林中》
1907年 — 《发现 》
1910年 — 《绿盔及其他诗作 》
1913年 — 《挫折的诗歌》
1914年 — 《责任 》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
1921年 —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1921年 — 《四年》
1924年 — 《猫和月光》
1925年 — 《灵视》
1926年 — 《疏远》
1926年 — 《自传》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1928年 — 《塔楼》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1934年 — 《剧作选集》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1938年 — 《新诗》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1 accident n 事故,意外的事
2 adventure n 冒险; 奇遇
3 advertisement n 广告
4 ambulance n 救护车
5 anxious a 忧虑的,焦急的
6 apologize vi 道歉,谢罪
7 appearance n 出现,露面;容貌
8 appointment n 约会
9 appreciate v 欣赏; 感激
10 audience n 观众,听众
11 average a 平均的;普通的 n 平均数
12abandon v 放弃
13approach v接近
14appreciate v赞赏,感激
15appeal v吸引
16absolutely adv绝对
17agree v同意,答应
18admire v感激欣赏
19alchol n酒精
20abundance n大量,丰富
21at adv在哪里
22audio a听得见的
23acknowlege v承认,接受
24achieve v成绩,成就
25advert v转向,反转
26ago adv以前
27awesome a令人敬佩的
28after adv以后
29arise v提起,上升
30appetiate v消化,吸收
31ail vt 使苦恼
32 ailment n (不严重的)疾病
33 aim n瞄准;目标;目的
34 aimless adj 无目的的;没有目标
35 air n空气;空中;外观
36 airborne 起飞;adj 空气传播的,(部队)空降的
37 airconditioning n空气调节
38aircraft n飞机,飞行器
39aircrew 机组人员
40airdrome n 飞机场
41 airfield n 飞机场
42 airing n通风;讨论
43 airless adj 缺少空气的;不通风的
44 airlift 空运
45 airline n航空公司;航线
46airliner n 定期班机,客机
47 airmail n 航空邮件
48 airplane n飞机
49 airport n机场,航空站
50 airship n 飞艇,飞船
51 airsick 晕机
52 airtight adj 密封的
53 airway n 航线
54airy a 空气的,幻想的,轻快的
55 aisle n 走廊,侧廊
56 ait n 河中小岛
57 ajar a 微开的,半开的,不和谐的
58akimbo a 两手叉腰的
59 akin a 血族的,同族的,同种的
60 alabama n 亚拉巴马(州)(美国)
61 alabaster adj 雪白的
62 alacrity n 敏捷,轻快,乐意
63 alarm n惊恐,忧虑;警报
64 alarming adj 警告的;引起惊恐的
65albatross n 信天翁
扩展资料:
①单词详解
①accept
vi承认;同意;承兑
vt接受;承认;承担;承兑
例句:
Eventually Sam persuaded her to accept an offer of marriage
最终萨姆说服她接受了求婚。
②accident
n事故;意外事件;机遇,偶然;附属品
例句:
She was involved in a serious car accident last week
上星期她卷入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③accuse
v指控;指责,谴责
例句:
The candidate stands accused of breaking promises even before he's in office
该候选人还未上任就遭指责违背诺言。
④activist
n积极分子;激进主义分子;积极行动者
adj激进主义的;激进主义分子的
例句:
The police say they suspect the attack was carried out by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警方说他们怀疑袭击是由动物权益保护的积极分子们发动的。
⑤admit
vt& vi许可进入;承认,供认
vt允许;确认
vi承认;允许
例句:
I am willing to admit that I do make mistakes
我愿意承认我确实会犯错。
⑥advise
vt(商业)通知,报告;提议,建议
vi接受劝告,商量;建议,提供意见
例句:
The minister advised him to leave as soon as possible
部长建议他尽快离开。
②单词词性介绍
1、名词是词性的一种,也是实词的一种,是指待人、物、事、时、地、情感、概念等实体或抽象事物的词。名词可以独立成句。在短语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词来替代。
2、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自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八种。
3、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4、形容词
形容词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
5、冠词的定义冠词是置于名词之前,对名词起限制作用的一种虚词。冠词可以说是名词的一种标志,它不能离开名词而独立存在。冠词的分类冠词分为不定冠词"a,an"、定冠词"the"和零冠词三种
6、数词表示"多少"和"第几"的词,叫数词。其用法相当于名词或者形容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叫数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7、副词的定义: 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爱尔兰诗人。
威廉·巴特勒·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叶芝出生于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他的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是亚麻商人杰维斯·叶芝的后裔。这位商人卒于1712年,他的孙子本杰明娶了基尔岱尔郡的望族之女玛丽·巴特勒。约翰·叶芝结婚的时候正在学习法律,但是很快他便辍学,转而学习画肖像画。他的母亲(即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祖母)苏珊·玛丽·波雷克斯芬来自斯莱果郡(County Sligo)上一个盎格鲁-爱尔兰裔家族。诗人出生后不久,便迁至位于斯莱果的大家族中,他本人也一直认为是斯莱果郡孕育了自己真正的童年岁月。巴特勒-叶芝家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家族。诗人的哥哥杰克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他的两个姐妹伊丽莎白和苏珊则均参加过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
为了诗人父亲的绘画事业,叶芝的家庭后迁至伦敦。起初,叶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诗人的母亲由于非常思念故地斯莱果,经常给孩子们讲家乡的故事和民间传说。1877年,威廉·叶芝进入葛多芬小学(Godolphin),并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不过威廉似乎并不喜欢在葛多芬的这段经历,而且成绩也并不突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诗人全家于1880年底迁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后搬到位于郊外的皓斯(Howth)。
在皓斯的时光是诗人重要的发展阶段。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叶芝家雇了一个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她熟知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全都收录在后来出版的《凯尔特黄昏》里。
1881年10月,诗人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学(Erasmus Smith)继续他的学业。他父亲的画室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于是诗人经常在那里消磨时光,并结识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段时间里,叶芝大量阅读莎士比亚等英国作家的作品,并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讨论。他于1883年12月从这所中学毕业,其后他便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885年,叶芝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作,以及一篇题为《赛缪尔·费格森爵士的诗》的散文。从1884年到1886年,他就读于位于基尔岱尔大街的大都会艺术学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也就是如今爱尔兰国家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
年轻的诗人
在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之前,叶芝便已经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后来,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曾说过“……我认为……如果是一种强大且悲天悯人的精神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宿命,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些融合了人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欲望的词句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宿命。”
叶芝早年的诗作通常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其语言风格则受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影响。这一时期,雪莱的诗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叶芝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芝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芝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约翰·泰勒。前者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增加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叶芝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这首诗发表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其后没有再版。叶芝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是一本小册子《摩沙达:戏剧化的诗》。这篇文章也同样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过,而且只是由他的父亲出资印刷了100册。此后,他完成了叙事长诗《乌辛之浪迹》(The Wanderings of Oisin),并在1889年出版了诗集《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这是即使在叶芝风格成熟之后也仍未否定过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爱尔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完成这首诗,诗人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其风格清晰的体现出费格森和拉斐尔前派对诗人的影响。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叶芝以后诗作的主题风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动的生活。这本诗集的前八首抒情诗和歌谣的主题,是源自叶芝少年时代对印度人及阿尔卡迪亚世外桃源的想象——神祗与女神、王子与公主、殿堂、孔雀与神秘的莲花等等。诗歌中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的痕迹。在《乌辛之浪迹》之后,叶芝再未创作过长诗。他的其他早期作品多半是以爱情或神秘事物为主题的抒情诗。随着叶芝的作品读者群的不断扩大,他结识了当时爱尔兰和英国的很多著名文学家,包括萧伯纳和王尔德。
叶芝的家庭于1887年重新搬回伦敦。1890年,叶芝和欧那斯特·莱斯(Ernest Rhys)共同创建了“诗人会社”(Rhymer’s Club)。这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员们定期集会并于1892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过自己的诗选。叶芝的早期作品还包括诗集《诗集》、《神秘的玫瑰》和《苇间风》。事实上,“诗人会社”的文学成就并不高,叶芝几乎是唯一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诗人。
昴德·冈昂、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艾比剧院
1889年,叶芝结识了昴德·冈昂**。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冈昂**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而这个女人也极大的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和生活。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叶芝向冈昂**求婚,却遭到拒绝。其后,他又共计向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再1889年、1900年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叶芝对冈昂**仍然魂牵梦萦,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剧本《凯丝琳女伯爵》。在剧中,凯丝琳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好让她的同胞免于饥荒,最后上了天堂。此剧直到1899年才得以上演,引发了宗教及政治上的诸多争议。终于,在1903年,冈**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在这一年,叶芝动身去美国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巡回演讲。这段时期他和奥莉薇亚·莎士比亚有过短暂的恋情。他们在1896年结识,却在一年之后分手。
也正是在1896年,叶芝结识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介绍人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爱德华·马丁。格雷戈里夫人鼓励叶芝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进行戏剧的创作。尽管叶芝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但显然他的创作具有清晰而独特的爱尔兰风格。这种风格在叶芝与爱尔兰年轻一代的作家的交往中得到强化。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马丁以及一些其他爱尔兰作家共同发起了著名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或称“凯尔特文艺复兴运动”)。
除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外,学院派的翻译家们对古代传奇故事、盖尔语诗歌以及近代的盖尔语民歌的翻译和发掘工作也对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人物是后来成为爱尔兰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他编纂的《康诺特省的情歌》倍受推崇。
这场运动最不朽的成就之一便是艾比剧院的成立。188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马丁和乔治·摩尔创立的“爱尔兰文学剧场”(Irish Literary Theatre)。这个团体仅仅存在了两年,而且并不成功。在两位拥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的爱尔兰兄弟威廉·费依和弗兰克·费依以及叶芝不计报酬的秘书安妮·伊丽莎白·弗莱德里卡·霍尔尼曼(一位曾经于1894年参与过萧伯纳《武器与人》在伦敦首演的富有的英国女人)的鼎力协助下,这个团体成功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爱尔兰国家戏剧界。在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参与进来以后,这个团体甚至在都柏林靠戏剧演出赚到了不少钱,并于1904年12月27日修建了艾比剧院。在剧院的开幕之夜,叶芝的两部剧作隆重上映。从此以后一直到去世,叶芝的创作生涯始终和艾比剧院相关。他不仅仅是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
在1902年,叶芝资助建立了丹·埃默出版社,用以出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作家作品。这个出版社在1904年更名为库拉出版社。出版社存在至1946年,一直由叶芝的两个姐妹经营,总共出版了70本著作,其中的48本是叶芝自己写的。1917年的夏天叶芝和当年的冈**重逢,并且向她的养女求婚,但是遭到了拒绝。九月份,他改向一位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求婚,她答应了。两人在当年的10月20日结婚。不久,叶芝买下了位于库尔公园附近的巴列利塔,并很快将其更名为“图尔巴列利塔”。叶芝余生中的大部分夏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19年2月24日,叶芝的长女安·叶芝在都柏林出生。安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宁静与友善,以及父亲不凡的艺术天赋,后来成为一位画家。
神秘主义的影响
叶芝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1885年,叶芝和一些朋友创立了“都柏林秘术兄弟会”(Dublin Hermetic Order)。这个组织在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会,叶芝是领袖。同年,都柏林的神智学会馆在通灵法师婆罗门·摩西尼·莎特里的组织下正式开放,叶芝于次年参加了他的第一次降神会。后来,叶芝沉溺于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中不能自拔。1900年,他甚至成为“金黎明秘术兄弟会”的领袖。他于1890年参加了这个组织。在结婚以后,叶芝夫妇曾经尝试过风靡一时的无意识写作。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首短诗从希腊神话中取材,讲述得是宙斯幻化成天鹅与美女丽达结合并生下两个女儿的故事(一是著名的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一是克吕泰涅斯特拉,希腊军队统率阿迦门农的妻子)。这一母题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关于叶芝创作这首名作的初衷,西方评论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主流的文学史将《丽达与天鹅》作为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形成过程里,凯瑟琳·泰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泰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叶芝早年和她过从甚密。正是在泰楠的影响下,叶芝频繁的参加各类神秘主义组织的活动。泰楠一生都很仰慕叶芝的才华,而叶芝却在后来逐渐疏远了她。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他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教《奥义书》译成英文。通灵学说和超自然的冥思则成为叶芝晚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些批评家曾抨击叶芝诗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其缺乏严谨和可信度。W·H·奥登就曾尖锐的批评晚年的叶芝为“一个被关于巫术和印度的胡言乱语侵占了大脑的可叹的成年人的展览品”。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叶芝写出了他一生中很多最不朽的作品。若想理解叶芝晚年诗作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他于1925年出版的《灵视》一书的神秘主义思维体系。今天,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来理解叶芝后期的诗作,却不把它当作一本宗教或哲学的著作。
向现代主义的转变
1913年,叶芝在伦敦结识了年轻的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事实上,庞德来伦敦有一部分便是为了结识这位比他年纪稍长的诗人。庞德认为叶芝是“唯一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从1913年到1916年,每年冬天叶芝和庞德都在亚士顿森林(Ashdown Forest)的一个乡间别墅中度过。这段时间里庞德担任叶芝名义上的助手。然而当庞德未经叶芝的允许擅自修改了他的一些诗作,并将其公开发表在《诗》杂志上后,两位诗人的关系便开始恶化了。庞德对叶芝诗作的修改主要体现出他对维多利亚式的诗歌韵律的憎恶。然而很快两位诗人都开始怀念双方共事、互相学习的日子。尤其是庞德从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寡妇处学到的关于日本能乐的知识为叶芝即将创作的贵族风格的剧作提供了灵感。叶芝创作的第一部模仿了日本能乐的剧作是《鹰之井畔》。他于1916年1月将这部作品的第一稿献给庞德。
叶芝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用英文写作的诗人之一。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现代主义诗人在自由体诗领域不断做出尝试,叶芝是传统诗歌形式的大师。现代主义对叶芝诗作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放弃早期作品中传统诗歌样式的写作,语言风格也越来越冷峻,直接切入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他的中期创作中,包括作品集《七片树林》、《责任》和《绿盔》
1923年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他在两年之后发表了一首短诗《瑞典之丰饶》,以表达感激之情。1925年,叶芝出版了一本呕心沥血的散文作品《灵视》,其中他推举柏拉图、布列塔诺以及几位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占星学、神秘主义及历史理论。
政治生涯
叶芝通过庞德结识了很多年轻的现代主义者,这使得他中期的诗作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凯尔特曙光》时的风格。他对政治的关注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他所醉心的文化政治领域。在叶芝早期的作品中,他灵魂深处的贵族立场体现无余。他将爱尔兰平民的生活理想化,并且有意忽视这个阶层贫穷孱弱的现实。然而一场由城市中的下层天主教徒发起的革命运动迫使叶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创作姿态。
叶芝新的政治倾向在《1913年9月》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这首诗抨击由詹姆斯·拉尔金领导的著名的1913年都柏林大罢工。在《1916年复活节》中,诗人反复吟诵:“一切都已改变/彻底改变/一种恐怖的美却已诞生”。叶芝终于意识到复活节起义的领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卑微的出身和贫困的生活。
整个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期,叶芝无可避免的受到他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动荡局势的影响。1922年,叶芝进入爱尔兰参议院。在他的参议员生涯中,叶芝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曾担任货币委员会的主席。正是这一机构设计了爱尔兰独立之后的第一批货币。在1925年,他热心的倡导离婚的合法化。1927年,叶芝在他的诗作《在学童中间》里如此描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自己:“一位花甲之年的微笑的名人”。1928年,由于健康问题,叶芝从参议院退休。
叶芝的贵族阶级立场以及他和庞德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这位诗人和墨索里尼相当接近。他曾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的仰慕。他甚至写过一些歌颂法西斯主义的赞歌,尽管这些作品从未发表过。然而当巴布罗·聂鲁达于1937年邀请他到马德里时,叶芝在回信中表明他支持西班牙革命,反对法西斯主义。叶芝的政治倾向非常暧昧。他不支持民主派,在晚年却也有意疏远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然而纵观叶芝的一生,他从未真正接受或赞同过民主政治。同时,他深受所谓“优生运动”的影响。
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进入晚年后,叶芝逐渐不再如中年时一样直接触及和政治相关的题材,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个人化的风格写作。他开始为自己的家人儿女写诗,有的时候则描绘自己关于时间流逝、逐渐衰老的经历和心绪。收录在他最后一部诗集中的作品《马戏团动物的大逃亡》生动的表现了他晚期作品的灵感来源:“既然我的阶梯已经消失/ 我必须平躺在那些阶梯攀升的起点”。 1929年之后,叶芝搬离了图尔巴列利塔。尽管诗人一生中的很多回忆都在爱尔兰国土之外,他还是于1932年在都柏林的近郊租了一间房子。晚年的叶芝非常高产,出版了许多诗集、戏剧和散文,许多著名的诗作都是在晚年写成的,包括一生的颠峰之作《驶向拜占庭》。这首代表性的诗作体现了叶芝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的向往。1938年,叶芝最后一次来到艾比剧院,观赏他的剧作《炼狱》的首映式。同年,他出版了《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自传》。
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法国休养。然而最终还是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曼顿(Menton)的“快乐假日旅馆”逝世。他的最后一首诗作是以亚瑟王传说为主题的《黑塔》。逝世之后,叶芝起初被埋葬在罗克布罗恩(Roquebrune)。1948年9月,人们依照诗人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移至他的故乡斯莱果郡。他的坟墓后来成了斯莱果郡的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他的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班磅礴山麓下》的最后一句:“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策马向前!”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果是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叶芝的主要作品
1886年 — 《摩沙达 》
1888年 — 《爱尔兰乡村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
1889年 — 《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
1891年 — 《经典爱尔兰故事》
1892年 — 《凯丝琳女伯爵及其他传说和抒情诗》
1893年 —《凯尔特曙光》
1894年 —《心灵的欲望之田》
1895年 — 《诗集》
1897年 — 《神秘的玫瑰》
1899年 — 《苇间风 》
1903年 —《善恶之观念》
1903年 — 《七重林中》
1907年 — 《发现 》
1910年 — 《绿盔及其他诗作 》
1913年 — 《挫折的诗歌》
1914年 — 《责任 》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
1921年 —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1921年 — 《四年》
1924年 — 《猫和月光》
1925年 — 《灵视》
1926年 — 《疏远》
1926年 — 《自传》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1928年 — 《塔楼》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1934年 — 《剧作选集》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1938年 — 《新诗》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