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东部,相传有二说:一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
司官口街
清代,布政司(藩台衙门)的捕厅(俗称右司馆)设该街南口东侧(双龙巷街西口)故名右司馆街,后称右司官口街。
没有听说有左司官口。
粘着一个根本不想和他结婚的人,兴许在感情上能得些慰籍,经济上占些便宜。长此以往,会被人们鄙视,得不偿失。
爱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你不想结婚,如果你没有耍人玩的心思,就跟男朋友说清楚不愿结婚的理由,我不知道你们谈了多久的恋爱,但是看你这问题的态度,你投入的感情也不深,也可以说是你根本就不爱对
男朋友想着和你结婚那就证明他是喜欢你,真的爱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婚姻观念。既然两个人都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而且还是真心相爱的,那就应该结婚。
我有一表妹家是开封的,她在郑州读大学的时候,和一个男生好上了,一直到大道你是怎样的为人,你有怎样的心理状态,但是我可以确定,你从来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女朋友。你跟你的男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应该并不短,一个梦想跟你结婚的人,一定从来不会吝啬他对你的好,当然,你对这一切都坦然接受
呢,也没有跟你提出结婚,也不负责,相比起来你觉得哪个更好呢?到后来同居久了,说不喜欢你了,要跟你分手。女的年纪也大了。变成人老珠黄了,谁还要你?你说你工作有钱到还好,但是你又没钱,工作能力又不行,这个就没办法了很正常。但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你说,婚姻没有那么恐怖。它不会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你自由生活的终结虑一下如果跟他结婚,你能不能接受。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你们婚后的生活会怎样?试着想象一下你和他生儿育女,一起变老会不会这样的生活也很好。如果你想着些时是觉得幸福的,那么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和他结婚
《穿越与反穿越》
穿越好,把马子看美男,金银财宝手里攥。
穿越好,出天山入龙谭,绝世武功身上缠。
穿越好,走江湖游深宫,中外历史听我鴜
穿越好,主角命好,没什么本事,也能当韦小宝!
穿越好,配角长得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瞎了眼的总往主角身边靠~
以黄金规律为指导方针,歌舞与写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谨记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择偶原则,来吧,我们去穿越!
这本书前面非常搞笑也非常好玩,特别是女主为了穿越而做的这些准备工作,笑死我了,不过后面就一般般了。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嘿嘿
《多多益善》作者:喜善大人
转世重生到了古代时空,
原以为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回米虫,
怎料却是个爹不亲、娘不爱的主,
无奈,只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金子、房子、铺子、孩子、美男子!多多益善!”
你说什么!”有人处于狂飙边缘。
“呵呵!”心虚地笑,“妾身是说‘老公只要一个好’。”
她是忘记喝孟婆汤,带着前世记忆的相府千金**,
她是玄天宗第三十六代秘密传人,
她是红遍京城的多多药膳坊的老板,
却异想天开的与京城第一美男、英勇威武的大将军、当今皇帝的表弟借种生子,
只为摆脱万恶旧社会包办婚姻的悲哀命运。
于是,他成了她孩子的亲爹,却被逼做她的“地下情人”,并忍辱签下有史以来最不平等条约。
她不爱他?却容不得他身边的其他女人;她爱他?却又只想保持“地下情人”关系而不与他成婚……
现在穿越文泛滥,很多都是非常纠结的,不喜欢。当初看到这篇的时候非常激动啊,看到深夜,文字很特别,看完后很开心,女主真的好好玩,她穿越过去后变成一小孩,努力规划自己的未来,强啊。
《怜香惜玉录》作者:十四郎
完全小儿女的情长,
没有波折,
没有勾心斗角,
也没有虐。
嗯,
大约就是叫做流水帐的东东
这本书有江湖版和穿越版,我只看了穿越版,还不错,非常地温馨,女主穿越被迫与男主成亲,后来两人闯荡江湖中渐渐爱上对方,男主女主属于小打小闹的小冤家类型,挺可爱的,两人从不断的经历中不断成长。
《姚果儿的穿越记事》作者:虫小扁
自认平凡小女子姚果儿华丽穿越,
竟成了嚣张跋扈的红衣妖女莫依落?
那好吧,她认命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江湖之旅
只求能阿弥陀佛,万事大吉!
女主穿越到一个江湖上人人讨厌的魔女身上,灵魂穿,架空。女主穿越后,当然是带给众人大大的振撼,魔女变了个人嘛。女主伤好后到江湖上去游玩,再次把江湖搅成一团,由于仇家众多遇袭,被武功高强的男主救了,男主很特别很好玩。女主遇到男配北堂,据说是她的未婚夫,同时全江湖的人都知道她曾几次求婚均被拒,北堂却爱上了变了个人似的女主。女主的师兄,阴柔邪魅,也爱上她。故事随着女主家仇的真相一步步揭开而展开,总的来说,挺好看的一篇文,挺喜欢女主的个性。
PS,有想直接要txt小说的话联系我……我可以发给你……嘿嘿……希望你喜欢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七角八巷”。
七角:县角 、行宫角、 崔角 、丁角、 吴胜角、 都宅角、 府角。七角中演变成大街的有丁角街、 吴胜角街。
八巷:双龙巷、 贤人巷、 聚奎巷、 保定巷 、金奎巷、 南京巷、 慈悲巷、 第四巷。第四巷今改名为生产中街。
油坊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东段,北起东半截街西口,与南羊市街南口和裴场公胡同东口相接。长270米,南口宽5米,北口宽13米,沥青路面。清代年间,街北面有三圣庙,称南三圣庙街,属祥符县城第二隅。民国时期街南口有山西人在此开油坊,汴人故称油坊胡同。
太白胡同
位于市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北起自由路东段,南至西蔡河湾街。清乾隆五十三年,巡抚毕沆在街北口建一“太白庙”,故名太白庙胡同。民国时更名太白胡同,沿用至今。
裴场公胡同
位于市区东部,东起油坊胡同,西至大袁坑沿街。长250米,东口宽10米,西口宽5米。沥青路面。北宋时,为祭祀 汉代汤阴县皮场镇人张森,为民杀蝎有功,而在此街建皮场土地祠,称皮场街,属东京城显仁坊。明代,该街建皮场公庙,清光绪年间称裴场公胡同,,属祥符县第二隅,民国初谐音将“皮”字讹为“裴”,沿用至今。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北刘府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双龙巷西部,北至双井街西口,长118米,宽3·6米,水泥方砖路面。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为区别南刘府胡同称今名。(名称来历同南刘府胡同)1935年曾名法治胡同,1937年复称今名。
北仁义胡同
在开封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南起西门大街北侧,北起开封市明胶厂,长300米,宽3-7米。相传,清代有张李两家邻居,在修墙时,你占我一寸,我挤你一尺,针锋相对,互不想让,一次李家向那边挤了几尺,把整个胡同占没有了,张家无奈,就给在京做官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想用权势压倒对方。不久,张家接到儿子的回信,折信一看,却是一首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而今只见城墙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看了儿子的来信后,深思良久,终于憣然悔悟,接着主动把墙让了几尺。李家为此深表感动,也主动向里挪了几尺,胡同又变宽了,两家重归于好。人们为了赞美张李两家知过能改,互谅互让的精神,便把这条胡同改称“仁义胡同”此段在北,故名北仁义胡同。
南仁义胡同
在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北起西门大街,与北仁义胡同南口相对,长188米,宽3-6米,名称来历同北仁义胡同。
候家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北至双龙巷,长200米,宽5米,沥青路面。因清初进士候良翰在此居住,乾隆年间称候家胡同。1935年称维新街,1937年复称今名。候良翰,祖籍兰考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仕途后居住该街
双龙巷
相传有两说法,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另一说法,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
双龙巷现还有比较好的四合院,以利于开封“胡同游”
卧龙街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前,被朝廷追杀,仓皇逃之此处,遇一破庙,藏匿其中。后成功逃之陈桥,黄袍加身,得成霸业。因皇帝为龙,如在此处没有脱逃,便没有大宋的基业,后故叫卧龙街!意龙在此处腾飞之意! 呵呵,胡乱写之,请众友批评指教!
蔡胡同
在市区西北部由两条东西向街道和一条南北向街道组成南北向街道在该街西部,北起砖桥街,南止解放胡同,长210米,宽4米,沥青路面南北向街道中部向东通宋都御街,向东南通解放胡同,东西长335米,宽4米明代,周王府菜园在此处,清代称菜胡同,后改为蔡胡同
绣球胡同
在市区东部,相传有二说:一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
司官口街
清代,布政司(藩台衙门)的捕厅(俗称右司馆)设该街南口东侧(双龙巷街西口)故名右司馆街,后称右司官口街。
没有听说有左司官口。
南教经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西止北土街。北宋时,有犹太人到开封居住,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在此建挑筋教礼拜寺。后街绕寺而建,故称挑筋胡同,沿用至清代。民国初改称教筋胡同,后曾名南大同胡同。1937年将两条东西走向平行的胡同分称,该街居南,称今名。
三民胡同
在开封市区中部。南鹚潞蠼郑�敝列旄�帧319米,南口宽2米,北口宽3米。水泥路面。明代称草三亭,清代称曹三厅,又称凤凰巷。1912年以后为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改称三民胡同。此处回民居多。
相传三国时曹操曾在此喂马,盖了三个草亭,故得名草三亭。因为该巷似凤凰,故亦有凤凰巷之称。后人也有曹三厅之说,系草三亭之讹音。冯玉祥改草三亭为三民胡同,以纪念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建国大纲。日本入侵改为东光胡同,取大东亚共光共荣之义,日本投降后恢复为三民胡同。
大黄家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南口,西止南土街。明代称黄瓜胡同,清乾隆年间属第二隅,称黄家胡同,民国时期称大黄家胡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河南体育专门学堂校址设在该街。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曾在该街2号院居住,称吉公馆。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馆驿街
在市区西部,东起中山路中段,西至胜利街。唐、宋、明代均设驿站在此,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因是招待宾客之所,故名驿站。宋时为小御巷,名妓李师师居此。路北有一胡同通省府前街,路南从东至西有:馆驿一道胡同、馆驿二道胡同、馆驿三道胡同、馆驿四道胡同。
东胡同
位于市区西部。该街位于商业大院东侧,街道狭窄,故名东胡同。街内21号院门前有一槐树,明初朱元璋驻开封时,常抱此槐锻炼身体,汴人称此树为“朱抱槐”或“朱槐”。
前炒米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南羊市街,西止大袁坑沿街该街北宋时卖茶汤者居多,且茶汤为炒米所制,故名炒米胡同清光绪年间,将东西走向且南北相通的两条胡同分别称名,该街居南,称前炒米胡同街西部北侧与后炒米胡同相通
镟匠胡同
在市区中部。明、清时,街内多镟匠经营手工木制品的店铺,故名。民国初期,北书店街北端打铜巷铜匠迁入街内,该街为木、铜制品店铺集中区,现为居民区。
烧鸡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维中前街,北至维中后街,长273米,南宽3·4米,北宽5·1米。清末,该街回族居民多以加工烧鸡为业,光绪年间属第二隅,名烧鸡胡同。
磨盘街
在开封市区北部。据传清代该街多为石器手工业店铺,锻磨的石匠较多,并在街道两边摆很多待售磨盘,故名“磨盘街”。
胭脂河街
在市区南部,西起新务农工街,东口向南拐,通外马号街。明代汴河支流经此,后河床淤积,河水变浅。相传,当地回民较多,宰杀牛羊,血水倾入河内,水呈胭脂色,称胭脂河。后河床淤积平成街。
胭脂河街还有一美丽的传说。北宋时,繁华的东京汴梁,有一条小河穿城而过。离州桥不远,有一个半间大小的店铺,经营些妇女用品,店主张老实和爱女胭脂相依为命勤俭度日。胭脂女在一次担水中偶而相识一个英俊的青年后生,名俊生。俊生每天来小店买一盒胭脂,走到桥头就把胭脂倒在河中。天长日久,河水便泛起一层玫瑰色。后来,俊生和胭脂女产生了爱慕之情,张老实爱女心切,并经过一番打听,便托人说媒。不久,俊生和胭脂就成了亲。小两口成婚不久,金兵南侵,国难当头,俊生从军出征,。汴京失陷后,张老实病死,小店关门。胭脂思夫心切,以泪洗面。她每天都向门前的小河投入一盒胭脂,河水又泛起了玫瑰色。后来,俊生战死疆场,胭脂也投河身亡。人们怀念俊生和胭脂,就把这条河叫胭脂河。
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没了,扒拉、拆了……
开封城内的大小街道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大部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素有“七角八巷”之称。七角:县角 、行宫角、 崔角 、丁角、 吴胜角、 都宅角、 府角。七角中演变成大街的有丁角街、 吴胜角街。八巷:双龙巷、 贤人巷、 聚奎巷、 保定巷 、金奎巷、 南京巷、 慈悲巷、 第四巷。第四巷今改名为生产中街。
胡同即小道,以窄,短为特征,开封素有“七十二胡同”之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城的改造,道路的拓宽,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开封胡同的命名,大体有七种类型,其中以家族和作坊命名占多数。
以家族命名 以生产作坊命名 以景物命名 以吉祥仁爱命名 以堂庙命名 以官衙命名 反映时代的命名 此外还有以序号命名的胡同。
油坊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东段,北起东半截街西口,与南羊市街南口和裴场公胡同东口相接。长270米,南口宽5米,北口宽13米,沥青路面。清代年间,街北面有三圣庙,称南三圣庙街,属祥符县城第二隅。民国时期街南口有山西人在此开油坊,汴人故称油坊胡同。
太白胡同
位于市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北起自由路东段,南至西蔡河湾街。清乾隆五十三年,巡抚毕沆在街北口建一“太白庙”,故名太白庙胡同。民国时更名太白胡同,沿用至今。
裴场公胡同
位于市区东部,东起油坊胡同,西至大袁坑沿街。长250米,东口宽10米,西口宽5米。沥青路面。北宋时,为祭祀 汉代汤阴县皮场镇人张森,为民杀蝎有功,而在此街建皮场土地祠,称皮场街,属东京城显仁坊。明代,该街建皮场公庙,清光绪年间称裴场公胡同,,属祥符县第二隅,民国初谐音将“皮”字讹为“裴”,沿用至今。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北刘府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双龙巷西部,北至双井街西口,长118米,宽3·6米,水泥方砖路面。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为区别南刘府胡同称今名。(名称来历同南刘府胡同)1935年曾名法治胡同,1937年复称今名。
北仁义胡同
在开封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南起西门大街北侧,北起开封市明胶厂,长300米,宽3-7米。相传,清代有张李两家邻居,在修墙时,你占我一寸,我挤你一尺,针锋相对,互不想让,一次李家向那边挤了几尺,把整个胡同占没有了,张家无奈,就给在京做官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想用权势压倒对方。不久,张家接到儿子的回信,折信一看,却是一首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而今只见城墙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看了儿子的来信后,深思良久,终于憣然悔悟,接着主动把墙让了几尺。李家为此深表感动,也主动向里挪了几尺,胡同又变宽了,两家重归于好。人们为了赞美张李两家知过能改,互谅互让的精神,便把这条胡同改称“仁义胡同”此段在北,故名北仁义胡同。
南仁义胡同
在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北起西门大街,与北仁义胡同南口相对,长188米,宽3-6米,名称来历同北仁义胡同。
候家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北至双龙巷,长200米,宽5米,沥青路面。因清初进士候良翰在此居住,乾隆年间称候家胡同。1935年称维新街,1937年复称今名。候良翰,祖籍兰考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仕途后居住该街
双龙巷
相传有两说法,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另一说法,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
双龙巷现还有比较好的四合院,以利于开封“胡同游”
卧龙街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前,被朝廷追杀,仓皇逃之此处,遇一破庙,藏匿其中。后成功逃之陈桥,黄袍加身,得成霸业。因皇帝为龙,如在此处没有脱逃,便没有大宋的基业,后故叫卧龙街!意龙在此处腾飞之意! 呵呵,胡乱写之,请众友批评指教!
蔡胡同
在市区西北部由两条东西向街道和一条南北向街道组成南北向街道在该街西部,北起砖桥街,南止解放胡同,长210米,宽4米,沥青路面南北向街道中部向东通宋都御街,向东南通解放胡同,东西长335米,宽4米明代,周王府菜园在此处,清代称菜胡同,后改为蔡胡同
绣球胡同
在市区东部,相传有二说:一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
司官口街
清代,布政司(藩台衙门)的捕厅(俗称右司馆)设该街南口东侧(双龙巷街西口)故名右司馆街,后称右司官口街。
没有听说有左司官口。
南教经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西止北土街。北宋时,有犹太人到开封居住,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在此建挑筋教礼拜寺。后街绕寺而建,故称挑筋胡同,沿用至清代。民国初改称教筋胡同,后曾名南大同胡同。1937年将两条东西走向平行的胡同分称,该街居南,称今名。
三民胡同
在开封市区中部。南鹚潞蠼郑�敝列旄�帧319米,南口宽2米,北口宽3米。水泥路面。明代称草三亭,清代称曹三厅,又称凤凰巷。1912年以后为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改称三民胡同。此处回民居多。
相传三国时曹操曾在此喂马,盖了三个草亭,故得名草三亭。因为该巷似凤凰,故亦有凤凰巷之称。后人也有曹三厅之说,系草三亭之讹音。冯玉祥改草三亭为三民胡同,以纪念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建国大纲。日本入侵改为东光胡同,取大东亚共光共荣之义,日本投降后恢复为三民胡同。
大黄家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南口,西止南土街。明代称黄瓜胡同,清乾隆年间属第二隅,称黄家胡同,民国时期称大黄家胡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河南体育专门学堂校址设在该街。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曾在该街2号院居住,称吉公馆。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馆驿街
在市区西部,东起中山路中段,西至胜利街。唐、宋、明代均设驿站在此,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因是招待宾客之所,故名驿站。宋时为小御巷,名妓李师师居此。路北有一胡同通省府前街,路南从东至西有:馆驿一道胡同、馆驿二道胡同、馆驿三道胡同、馆驿四道胡同。
东胡同
位于市区西部。该街位于商业大院东侧,街道狭窄,故名东胡同。街内21号院门前有一槐树,明初朱元璋驻开封时,常抱此槐锻炼身体,汴人称此树为“朱抱槐”或“朱槐”。
前炒米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南羊市街,西止大袁坑沿街该街北宋时卖茶汤者居多,且茶汤为炒米所制,故名炒米胡同清光绪年间,将东西走向且南北相通的两条胡同分别称名,该街居南,称前炒米胡同街西部北侧与后炒米胡同相通
镟匠胡同
在市区中部。明、清时,街内多镟匠经营手工木制品的店铺,故名。民国初期,北书店街北端打铜巷铜匠迁入街内,该街为木、铜制品店铺集中区,现为居民区。
烧鸡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维中前街,北至维中后街,长273米,南宽3·4米,北宽5·1米。清末,该街回族居民多以加工烧鸡为业,光绪年间属第二隅,名烧鸡胡同。
磨盘街
在开封市区北部。据传清代该街多为石器手工业店铺,锻磨的石匠较多,并在街道两边摆很多待售磨盘,故名“磨盘街”。
胭脂河街
在市区南部,西起新务农工街,东口向南拐,通外马号街。明代汴河支流经此,后河床淤积,河水变浅。相传,当地回民较多,宰杀牛羊,血水倾入河内,水呈胭脂色,称胭脂河。后河床淤积平成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