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哪些习俗?

苗族有哪些习俗?,第1张

苗族的风俗习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分别是生活习惯、节日习惯、婚丧习惯、建筑习惯、服装习惯。

1、生活习惯

苗族有吃油茶的习惯,其是将油炸后的爆米花,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其还有吃山泥鳅和青菜的习俗;

2、节日习惯

苗族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还有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四月初八吃乌饭、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十月初二过小年等;

3、婚丧习惯

苗族的恋爱是以歌为媒介的,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青年男女要对歌恋爱,其还有逃婚的习俗。而且一般在结婚前就要开始哭嫁;

4、建筑习惯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其过去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苗族的房子一般都为吊脚楼,其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5、服装习惯

苗族服饰其苗语叫做“呕欠”,主要是由童装、便装和盛装组成。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其在上古时期就已经种植水稻了。苗族在原始社会是以树叶为衣、以树巢或者山洞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其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苗族的习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才。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上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1.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个别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  外,其余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与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  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在黔东地区,甚  至凡是拜为兄弟的被视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关系,也不能通婚  。近几十年懂得了姑舅结亲不科学,也改变了姨表、姑表结亲的旧习俗  2.自由恋爱。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  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即使有父母包办,只订婚而未结婚的,  也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游方”社交活动。黔东南男女青年的“游方”  社交活动,一般在喜庆或者节日的白天进行。届时,男青年便到不同家  族的村边固定的游方场上去吹口哨,作“哦嗬”声,唱歌邀请,姑娘们  听了就知道小伙子们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约来与小伙子们见面,互相介  绍、谈心、交流见闻,以及互相对歌。这样反复多次,从中发现意中人  ,再进一步的单独谈心,建立感情。有的地方则是每天晚间进行。各村  寨的小伙子吃完饭后,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游方”。  黔西北一带的苗族社交叫做“玩花山”或者“跳月亮”、“吃平饭”。  他们每逢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五月初五等),各地的未婚男女  青年便欢聚在几个村寨的一个山坡上,互相介绍、交谈、对歌等等,如  一见钟情,便可倾吐爱慕之心。云南楚雄一带的苗族,在数十年前还有  “姑娘房”的习俗,即由集体专设两座公房,以便未婚男女青年在劳动  之余分房休息或住宿,男房的青年和女房和青年互相对歌,借机择偶。  此外,在云南红河个别苗族地区还有“抢姑娘”的陋习,如果被抢去的  姑娘不同意,可以回去;如果女方愿意,双方都回去告知父母,准备举  行婚礼。居住在湘西一带包括黔东北、鄂西和战四川东南角的苗族青年  男女也必须在“会姑娘”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才能缔结婚约。广融水苗族  自治县的男女青年则通过“坐妹”(即到女方家的火塘边谈心、对歌等)  。经过多次“坐妹”,彼此感情融洽即可确立恋爱关系。  3.订婚。苗族通过自由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  ,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来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如果女方家同  意就可举行订婚礼。但具体仪式苗族各地互有差异。在湘西一带,如女  家有心许配,必须经过家族喝了“放口酒”表示赞同之后,才能正式订  婚。然后男家再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即送糯米粑、茶油和酒肉等。女家  还要请家族人吃喝两天三晚。过礼后,男家又择地日娶亲。  在川黔滇交界的苗族,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订亲,往往媒人会说某家想要  你家姑娘去背水喝。如果女方同意,媒人就回来给男方家长传讯,并择  定吉日,准备结婚。如果是父母包办婚姻,则由男方父母先杀一只羊送  到女方家去,女方收一半,留一半由男方家带回,表示不增加男方家的  负担,并表示愿意成亲。此后,男方家请媒人带一对鸡、一袋炒面和若  干鸡蛋送到女家去,表明订婚心意,这就算完成了订婚手续;如果女方  不同意,就杀一只羊送到男家去表示退礼。男女双方商定结婚日期之后  ,双方家长积极准备礼物、食物和物色陪郎及陪娘各两三人。  4.结婚。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  亲和来宾。一般都包括送亲、迎亲等程序。但各地的婚礼仪式也是不一  样的。  例如在川黔滇一带,苗族举行婚礼时,男家杀一头猪、一对鸡、酒数壶  、鸡蛋若干和活牛一头,由新郎的陪郎送到女家去,以作接新娘的礼物  。他们在女方家住一两天,女方家也杀一头猪来接待,并留一半给男方  家以作回礼;同时,新娘和陪娘就跟着新郎和陪郎一道到男家来。途中  ,男方两男在前面开路,新娘和陪娘在后面,挑礼物的走在最后。当新  娘走近新郎家时,由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陪娘。晚饭时,新娘和  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余的人随便就坐。夜间,男女青年  唱歌,吹芦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参加唱歌,热闹非凡。  在湘西一带,当娶亲队伍来到门前时,女家首先关门,宾主同时放鞭炮  ,男家用一包钱从门缝送入门内,叫做送“开门礼”,女家才开门迎接  。吃完早饭就发亲,由堂兄背新娘上轿,新娘除亲属陪同外,还有女友  和儿女双全的“引亲娘”以及歌师等等。  新娘的女友们都身着盛装,只有当新娘踩篾筛进男方家门,才知道谁是  新娘。进门后,不拜堂,一直走到火坑边坐下,由主婚人让新郎新娘共  喝一杯酒,共吃一块肉,然后合用一盆药水洗脸以除邪气。主婚人唱完  “合事歌”,晚饭后由双方的歌手对歌,连续三天,婚礼才算结束。回门。苗族婚姻都有回门的习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都要回娘家  。但何时回,回娘家居时间多长,及其仪式的繁简。都因地而异。有的  地方必须是经回门后才能过性生活。如湘西在婚礼三天之内新郎新娘只  能见面,不能同居,直到回门在娘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回男家,这一天  晚上才是亲郎新娘的成婚之夜。在川黔滇,则是新娘在夫家住一两个月  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几天,之后,双双返回新郎家长住。黔东南地  区送新娘回门是苗族婚礼最隆重的礼仪。  在当地盛行把女方接到男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的习俗。当订婚后的第三天  ,女方家就派数名姑娘给新娘送衣服来,新郎家就积极送新娘回门用的  两坛米酒、两只猪腿、一挑糯米饭、一挑糯米粑和两个有筛子那么大的  大喜粑,还有鸡鸭等等。有的还要送一挑稻谷。届时,男方就按女方家  长的要求邀请家族中的男女青年陪送新娘回门,新郎留在家中,不能参  加陪送。  回新娘家的当晚,新娘的家长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并邀请本家族的青年  男女来作陪,男子分桌就宴。席间,宾主的歌手们便开始对唱苗族古歌  ,互相盘问民族历史知识,边唱边向对方敬酒,这是互相学习和传授苗  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极好机会。次日早饭后,陪客者们便纷纷前来邀请客  人到自己家中作客,使全村酒歌连绵,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待  客人们走遍每家每户,最后回到新娘家吃告别饭,准备回新郎家。这时  ,男子都要给新娘家送财礼,多少随意,主人则送上一块白布手绢和礼  物。当客人离开时,全村男女都出出来送客。走出寨子时,新娘村上的  姑娘们便围着小伙子们讨彩色花线。顿时,又响起宾主送别的阵阵飞歌  ,回门礼仪到此结束,新娘就留在娘家长住。  此后,过年过节或农忙时,新郎家就派人来接新娘,住几天后,又回娘  家长住。这样反复多次,最后由新郎的母亲去接新娘回来,这才在夫家  长住,并开始与夫同居。现在这一习俗已逐渐有所改变。

贵州是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苗族人口超过全国总人数的一半。苗族已成为贵州的一大风景。贵州苗族人的风俗习惯:

1、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个别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余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与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

2、自由恋爱。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

3、订婚。苗族通过自由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来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

4、结婚。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亲和来宾。

5、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6、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70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