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1657年9月17日-1704年7月3日)俄罗斯公主,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女,彼得一世的姐姐,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女摄政,俄罗斯帝国公主。
彼得一世亲政后,她试图夺权不成,被彼得放逐为尼直至死。母为玛丽娅·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皇后,1657年出生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682年摄政;1689年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她即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索菲娅公主的原型。
索菲娅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与第一个妻子玛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的三女。1682年其弟新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夭折,索菲娅为了维持妈妈的家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地位,借射击军的力量发动火枪手政变,立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自个任摄政。她当上摄政后将当时年仅10岁的异母弟彼得及其母一族放逐到皇村;又由于伊凡五世低能体弱,与瓦西里·戈里津共掌大权。
不久后就在同年,反对派发动叛乱,索菲娅和 被迫从克里姆林宫逃到圣三一圣谢尔盖修道院。为此她名义上被迫让出摄政位子给伊万·霍文斯基,但在射击军的支援下,她仍保有实权。
1689年彼得一世完婚并准备亲政,但索菲娅并不打算还政。射击军首领沙克洛维蒂更是建议她直接称女沙皇。但是由于射击军大多在彼得居住的莫斯科郊外,密谋为彼得知晓。索菲娅自知不保,派使者向彼得求情,要求彼得照顾皇族情分。彼得不为所动,处决了沙克洛维蒂并流放戈里津。索菲娅本人受元老院说服,在不进行正式仪式的情况下进入新圣女修道院。
十年后,射击军密谋乘彼得在国外之机迎索菲娅复权。但彼得非常快赶回平乱。索菲娅因涉嫌其中,被令正式为尼,且除复活节之外连其他修女都不得见,六年后去世。
索菲娅主政时对逃亡农奴的一些让步曾引起地主不满。此外在她当政期间俄国主要发生的大事有:1686年与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当时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半岛等。
身世
索菲娅公主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费多尔三世和伊凡五世的亲姐姐。1671年,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皇后去世,沙皇娶了纳塔利亚·基里洛夫娜皇后为续弦,次年生下彼得一世。
1676年,阿列科协沙皇去世。费多尔三世继承王位,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掌权。此时索菲亚韬光养晦,退居幕后,1682年费多尔去世,索菲娅才联合母族,准备拥护伊凡五世。但根据一些主教的建议,彼得一世被推上王位。索菲亚唆使射击军叛乱,迫使纳塔利亚交出摄政权,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成为沙皇,并且由索菲亚摄政。
索菲娅摄政七年,伊凡五世被留在克里姆林宫,彼得一世和皇太后避居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在此期间,她发动了对克里米亚的远征,但无功而返。公主不惜以奖赏莫须有的功劳为手段笼络射击军。在官方的档案中,她的称号是"公主陛下"。
1689年,互相猜忌的沙皇和摄政女皇进行了最后的摊牌,结果以索菲亚的惨败告终。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失势,公主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索菲娅公主摄政期间并无大的作为,但她的名字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这主要是因为她的对手是鼎鼎大名的彼得大帝,另外,公主是个聪颖、好弄权势的人,然而她不缺乏野心,缺乏的是政治手腕。
造反
索菲娅公主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女儿。阿列克谢一世子女众多,奇怪的是,儿子个个体质虚弱,女儿却都体格健壮。他的头5个儿子中,3个早夭,太子费奥多尔患有"坏血症",小皇子伊凡不仅体弱,智力也远逊于他人。所幸的是,续娶的新皇后娜塔利娅给老沙皇生了个健康的儿子,取名彼得,他就是后来俄罗斯帝国的一代名君--彼得大帝。在小说中,索菲娅被描绘成一个肌肤雪白、容貌美丽、精明狡猾、生性放荡的女人,但真实的索菲娅却长得黑粗高大,性格凶狠狡诈。
1682年4月,年仅20岁的沙皇费奥多尔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两位皇弟伊凡和彼得成为皇位继承者的候选人。索菲娅支援同母弟弟伊凡,皇后娜塔利娅自然支援亲生儿子彼得。由于俄国传统的"杜马会议"站在了皇后一边,最终10岁的彼得成为沙皇,娜塔利娅也当上了摄政。
野心勃勃的索菲娅岂肯甘居人下?非常快,莫斯科的射击军为她提供了一个夺回决定权的机会。当时,射击军负责守卫京城莫斯科,相当于中国的"御林军",射击军原本享有非常多特权。但是,沙皇费奥多尔在位时,他们的非常多特权被取消,军官们也开始克扣军饷、欺压士兵。这些都引起了射击军的强烈不满。沙皇死后才三天,射击军因粮饷久久未发而进宫 ,结果娜塔利娅事后却把16名射击军军官撤了职,并处以笞刑。索菲娅趁机散布谣言,称射击军的困境是娜塔利娅造成的,还说娜塔利娅杀害了伊凡皇子。射击军听信谣言,把仇恨的矛头对准了娜塔利娅家族,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
早晨,莫斯科城内的警钟发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哀鸣,射击军冲进皇宫,展开大屠杀。他们按索菲娅的命令,疯狂地寻找娜塔利娅的哥哥伊凡·纳雷什金,因为索菲娅说他是加害伊凡皇子的头目。听到射击军暴动的讯息后,纳雷什金吓得躲进壁柜里,藏在堆积如山的被褥下,搜寻的士兵一次次从他躲藏的地方经过,但没有发现他。于是,狂怒的暴乱士兵扬言:"不杀死纳雷什金,就将全部权贵杀死!"莫斯科的贵族朝臣们被吓坏了,他们跪着向娜塔利娅皇后求情。娜塔利娅只好忍痛献出了自个的哥哥。结果,暴乱士兵揪著纳雷什金的头发,把他拖到广场上,先施以酷刑,又用长矛乱戳,最后将还有一口气的纳雷什金大卸八块,他的头、手臂、腿分别被钉在木桩上。 接着,射击军军官要求加冕伊凡为沙皇,与彼得共同执政。否则,他们还将进行更大规模的杀戮。"杜马会议"同意了这个荒谬的要求。于是,俄国历史上出现了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两个沙皇同时掌政的怪事。"杜马会议"还决定由25岁的索菲娅担任女摄政。索菲娅终于达到了目的。
摄政
身为摄政,索菲娅自然掌握实权,两位小沙皇只不过是装点一下门面,只能在宗教仪式和外交场合上走走形式。小彼得更是被赶出皇宫,与母后一起迁居城外的皇村。但索菲娅并不满足于这种姐弟三人共主帝国的局面。尤其是七年之后,当彼得长成一个高大英武、才能出众的青年时,她更感到自个的专权已面临威胁。上一次,她抓住机会,成为女摄政;这一次,她要制造机会,夺位当俄国第一位女沙皇。
1689年,彼得完婚。依照皇室传统,沙皇结了婚就应当亲政,摄政必须交权。但索菲娅毫无让位之意,甚至用"公主陛下或大公"的尊号签署官方档案,俨然要做女沙皇。在7月8日举行的一场宗教典礼上,索菲娅决定给彼得一个下马威。她挑衅性地参加了只有男人才可以参加的教徒 ,手捧十字架和圣像,趾高气扬地走在 队伍的前面。彼得看了怒不可遏,当即骑马离开。此后不久,双方再次公开反目。这壹次冲突是由欢迎戈里津从克里米亚远征归来的庆祝典礼引起的。这壹次远征并不成功,但索菲娅却要大张旗鼓地嘉奖戈里津,目的就是要拉拢握有兵权的戈里津。为了表示 ,彼得拒绝参加庆祝活动。索菲娅以为这种行为是对她的直接挑衅,双方的关系已完全破裂,冲突一触即发。
不久后,索菲娅得到密报:彼得已武装了两个军团,准备向莫斯科进攻。索菲娅紧急召见了射击军总监沙克洛维蒂,授意他制定一项政变计划。沙克洛维蒂召开了射击军指挥官参加的秘密会议,宣读了攻打皇村和逮捕彼得及其谋臣、军官等的计划。
然而就在行动前三小时,少数指挥官动摇了。他们将政变计划报告给彼得。彼得立即带几个心腹逃到一座修道院。次日,倒戈的军官带领一些部队赶了过来,彼得的亲信也筹建了一支雇佣兵团前来支援。有了这几支部队,彼得信心大增。他派人给在莫斯科的所有军官发出命令,要他们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一律处死。射击军不愿冒险同支持彼得的军队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开始违抗索菲娅的命令。
彼得还致函哥哥伊凡,说明了自个铲除索菲娅的原因和决心,信中写道:"皇兄陛下,吾兄弟业已长成,你我身侧仍有某 之徒越俎代庖,执掌中国家大权,视吾辈如同等闲,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封信让他获得了伊凡的支援,也让宫廷斗争最终落幕。这样,彼得几乎未费一枪一弹就挫败了索菲娅的宫廷政变。索菲娅则被迫前往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修道院当修女,并在那里走完了自个的后半生。彼得及其亲信掌握实权后,痴呆的伊凡只在名义上履行沙皇的职责,直到1696年逝世。此后,彼得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改革,从而成为一代雄君。
“艺术家的尼古拉原先也当过军官——和男孩的俄罗斯继父同样的经历。从军人到艺术家的身份转变,有着枪炮化作玫瑰的美好寓意,而收留车臣遗孤继续俄罗斯养父的未尽职责,也传达了导演对放下历史仇恨、抛弃偏见、心怀仁慈、着眼未来的愿望。 ”这是从网上找来的,我觉得说的不错。正映着片尾那句话:法律是永恒、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
俄罗斯军队要恢复“政委”
据俄罗斯媒体近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和军队高层决定将要恢复类似苏联时期军队中的政治机关,并配备像苏军政委那样的负责俄军思想教育工作的军官,制定《军官荣誉准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混乱、违法严重
自1991年俄罗斯军队取消军队政治工作机关以来,俄军官兵政治思想状况日益恶化,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嗜酒、吸毒、挪用公款和盗窃军事设备等事件在今天的俄罗斯军队中屡屡发生。目前,俄军中有人甚至出版了含有导弹和其它武器零件彩色的“盗窃指导手册”,因为这些零件上含有相当数量可出售的贵重金属。最令人担心的是,不少高级军官也卷入了众多“腐败”活动。目前正在对西伯利亚内务部队供给部部长米哈伊洛夫少将进行刑事调查,他涉嫌贪污挥霍100多万卢布。类似的刑事调查案在莫斯科军区也正在进行。据俄总军事检察院的统计表明,1/8的犯罪是集体犯罪,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倒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此外,俄军中的恶性杀人和自杀案件不断。例如,2002年2月,两名伞兵逃跑并在躲避警方追捕时射杀了9名人质。4月9日,俄罗斯一边防军人酒后行凶射杀4人。与此同时,俄军官兵自杀现象增加,2000年俄军有270多名军人自杀,2001年度,有近300人自杀。据俄罗斯军方媒体透露,去年大约53万名俄军官兵接受了心理治疗。
制定军官荣誉准则
俄军目前混乱的思想和法制状况,早已令俄政府和军队高层担忧。经过反复研究,最近,俄国防部新闻局向媒体宣布:俄军总参谋部已指示恢复类似过去苏军中那样的政治机关,俄国防部及其下属的军人教育机关又重新关注过去苏联的光荣军事传统,开始研究和制定“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据透露,该荣誉准则的法定形式计划在2003年3月底召开的俄罗斯全军年轻军官代表大会上宣布,这个会议将标志着该准则的正式生效。准则中的主要条款与过去苏军中10条“共产主义建设道德准则”相类似,其中包括,“忠于誓言和职责”;“荣誉来自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公平公正”。可见,“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要求所有俄罗斯军人争做高尚之人,杜绝违法犯罪的事情。“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将由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本人签署批准。于是,这一准则将像国防部领导签署的其他文件一样,成为必须要执行的文件,成为俄军的誓词。因此,这一准则的确定对俄军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于目前俄军正着手恢复的政治机关和制定“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的工作,在俄罗斯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这将是解决俄军目前思想混乱、改善俄军法制环境、维护俄军稳定的重大举措,将产生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人指责俄国防部要为俄军官兵,特别是年轻军官恢复“共产主义建设道德准则”。他们预言其结果将是“胎死腹中”。因为现代军官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缺乏“荣誉准则”。他们称,假如俄罗斯16万军官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假如青年军官的工资仅能将他们的家庭生活勉强维持在国家贫困线以上,仅是靠一个“道德准则”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事实上他不是处死了一万五名波兰军官,而是处死了两万多名军官和士兵,而且其中还有一名上将几名中将和十几名的少将,非常多的官儿,此外还有好几千名的警察和三百名物理学家,而且二战被苏联人杀死的波兰人说有70多万人,他们有的死于劳工营,有的就像卡廷大屠杀那样,直接被苏联人给枪射了,苏联人为什么要秘密屠杀这么多波兰人呢?那时因为两国的世仇尤其是斯大林恨波兰人。
从古至今,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战争就一直不断的打,一战之后,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了,波兰第共和国成立,当时的总统认为是到了将十八世纪被占领的土地要回来了,建立大波兰的时候到了,但是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但不给波兰一分的土地,还想让波兰成为自己下属国家,所以在1919年苏波战争就打起了战争,苏俄失败了,大批的苏俄战俘被波兰人处死,当时担任苏联西南军委的斯大林被受到了严重的批评,所以斯大林就恨波兰人,之后在1939年的时候苏联攻打波兰的时候,有十几万名波兰人被抓住了被苏联人投入下狱。
波兰军官和知识分子被苏联认为是对波兰统治的最大威胁,所以斯大林签署了命令,让关押在斯摩棱斯克的2万多名波兰人押往卡廷森林秘密枪决,苏联人用德国武器,而不是用苏联武器去处决的波兰人,他们就这样一批一批的击毙,然后掩埋尸体之后再上土,之后就下一批一个坑,波兰人的尸体填满了大坑,这秘密一直到1943年,德国人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卡丁森林修路挖工事时才发现的。
俄罗斯军装300年
自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更换频繁。各式各样的军装也成为一种文化,现在都可以在俄罗斯军服博物馆里看到。 <#J<QYF&2
彼得大帝的官兵统一着装 俄国的正规军队始建于彼得大帝时代,当时的军装官兵没有区别,这恐怕在任何政体下也没有过这样的“民主”。 a'L7y%
要说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区别,那就是军官挎肩披一条白蓝红三色的武装带。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国旗上的颜色一模一样。除此之外就几乎看不到别的纯俄罗斯东西了。就因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军事上是要仿效强大而可靠的普鲁士正规军,所以军装的式样也模仿普鲁士。但是,当国内军事政治形势招来人民的不满时,彼得下令将沙皇的主要支柱——军官们的服装做了一番改进,才同士兵服有了区别。 rW"@vc>
亚历山大一世引入双角帽 19世纪初,俄国宫廷大兴学法国之风,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在确定军装时也赶这个时髦:所有的军装都按法国军装的式样缝制。俄国官兵戴起了与俄罗斯风格迥异的拿破仑双角帽,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亚历山大一世时代也出现了纯俄罗斯特点的东西:1802年缝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现在的灰呢子军大衣。 LO Yyj^7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华 尼古拉当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因此“宫廷”可以放开手脚地在改变军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热衷于美化军装,最爱鲜艳的呢子、袖口条带的金银边饰、镶边和制服上的镶条。 ]mDsUZf<
“法国风”过去之后,沙皇开始往军服上添加国家象征标志,以提高国威。军服上出现了纹章与徽章图案,而且有冠形章纹的双头鹰。俄罗斯徽章的形态还不时有所变化,翅膀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朝下飞。历史学家发现,当国内政局稳定时,翅膀便向上飞,局势不稳时便朝下飞。首次在俄罗斯肩章上出现跟今天一模一样的星形。从整个来说,新军装很漂亮,但就是不实用。 T<_1|eH
亚历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其惨痛教训给军装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训之一:官兵们花里胡哨的服装在战场上根本不实用。沙皇下令给予简化,使之更加方便。亚历山大三世首先从军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钩襻。然后取消华丽的近卫军帽子,规定戴羊羔皮帽,还留下大檐帽。肥大的双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L/T}!Dx
尼古拉二世重新把军服装扮得十分华丽尼古拉二世担心当兵的嫌军装难看而跑光,于是又恢复了军服上的金银线和装饰品。与此同时,沙皇还把军服分为作战服和便装两种。战斗服实用、方便和肥大,便于士兵在战斗中跑动。便装上恢复了过去那些精美的小挂件和小饰物,这纯粹就是为了恢复军威,吸引那些年轻的新兵。在尼古拉当政的那些年月,各团乃至各营都有各自不同的军服,可全军的作战服是统一的。1917年的十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的这种军服乱七八糟的局面。 }j5@\c48
IBsO
列宁取消了肩章 十月革命之后,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取消了尼古拉二世时期俄国军队中的所有官衔和称号,新政权在军装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国有联系的东西。因此红军官兵一开始没有严格规定的军服,带枪的人穿什么的都有。布尔什维克政权还取消了旧的军人标志,一开始的主要标志为帽子上的红带子和写上黑字“红色近卫军”的红色袖标,有些部队还兴佩带套在桂冠里的红星形红色近卫军证章。红星上画的是象征着工农红军各部政治团结的锤子和犁。 Q(eQZx{
当国内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政权开始考虑工农红军的军服得有别于白军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被称之为布琼尼式军帽的呢帽。顺便说说,这种帽子还是从临时政府的仓库里拿出来的。 ^a0 -5
斯大林恢复肩章 斯大林时期又开始了军装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认为列宁时代的军装有些地方“不够严肃”,比如说大衣和衬衫上的彩色胸兜盖就过分花哨,于是将它们作为“灾难时代的残余”取消。就从那时起,军队开始越来越有一种“帝国的派头”。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儿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伦奇式衬衫、指挥员穿的呢灯笼裤以及初级指挥员和列兵穿的棉运动衫。到1943年伟大卫国战争战火正酣时期,不仅将帅和各级军官,就连士兵也佩带上肩章,而且其形状甚至字型都跟旧俄部队军人佩带的肩章一模一样。 k>@^M]%
勃列日涅夫喜欢红色镶边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军装改革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举动,但还是有不少小的动作。根据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各军兵种大檐帽的帽圈、镶边、领章和肩章条纹间的彩色缘条都统一为红色,军便服改为套头上衣和夹克衫,有些改革纯粹是形式主义,这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保守。比如说,大檐帽的盔头只加高了半厘米,帽徽上也只增加了几支穗子。各军兵种还出现了自己的袖章,上面必不可少的标志物为一颗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大红星。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军中第一次出现了迷彩服。 {;rpgc
戈尔巴乔夫得罪了元帅们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便签署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道命令,根据该命令将取消装甲兵主帅、元帅,工程兵和通讯兵主帅的军衔和肩章。这完全属于改革过程中的“即兴之作”,旨在取消上述军衔的改革着实惹恼了军事长官们,这个馊主意是克里姆林宫那些主管军事的官僚给戈尔巴乔夫出的。他们知道,自德国空中流氓鲁斯特驾机降落在红场附近之后,总书记对军人大发了一顿火。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军人和当局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融洽,国家首脑对军队谈不上有多喜欢,对官兵的着装也不怎么感兴趣。军装的改革只在肩章上做了些小文章。 /[|md0,
不过客观地说,戈尔巴乔夫还是做了一些含有民主色彩的变动,比如说允许夏天穿短袖衬衫和不打领带,这些都受到了军人的热烈欢迎。 +,w|&y
叶利钦急于更换军装 俄罗斯军队刚刚于1992年5月组建,叶利钦便催促国防部领导:“我的军队得穿最好的服装!” pzp"NKx i
1992年10月,国防部给“鲍里斯”展示了新的军装。其式样很像北约一些成员国的军队的服装。俄国历史上曾有些沙皇拼命模仿欧洲,叶利钦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新大檐帽的檐很宽,盔头很高,上面有一只硕大的金属“鹰”,这让军官们一看就不舒服。他们带着揶揄的口气说:“盔头越高,战斗力就越低。” pt;Sk-1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国库出现亏空,校官和将官的高筒皮帽被普通皮帽所取代,铬鞣革皮靴也让位给多脂软革靴,大衣、马裤和考究的皮带也不见了。有时候拨下来的款只够更换区别标志(陆军大将和海军元帅原来肩章上只有一颗大星,现在换成四颗小星)以及增加袖标、胸徽和其他图形标志。 <'yC:HeAwD
普京又“恢复”了毛皮高帽普京在军装改革方面没做出什么大动作。让将校军官感到欣慰的是,给他们恢复了毛皮高帽。不久前普京又同意降低盔头的高度和缩小了大檐帽上檐的直径,使之接近俄军传统的小檐。这既是按传统行事,也是回归理智,因为大檐的“承风面积”太大,刮风天极容易被掀掉。不久,又将把军官大檐帽上的常常被部队厌恶地称之为“肉用雏鸡”的“鹰”拿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