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死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她是高尔基的秘书兼情人穆拉,同时也是斯大林安插在高尔基身边的卧底。半个多世纪后,留下的秘密材料表明,高尔基死前吃了一颗含毒的糖……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都遭受迫害,高尔基本人也开始受到监控。此外,他的健康状态也不佳,他的第一任妻子因为怕受牵连跟他离婚,第二任妻子和他的感情也接近崩溃。
1919年的一天,朋友说替他找秘书的事有了结果,带来一名叫玛丽娅·安德烈耶夫娜,昵称为穆拉的女人。穆拉会多国语言,她的丈夫刚被迫害致死,她对知识分子满含同情。相处不到两个月,5l岁的高尔基就不可遏止地爱上了27岁的穆拉。
1920年9月,高尔基跟第二任妻子离婚,进而向穆拉求婚,但穆拉却委婉拒绝。
就这样,穆拉成了高尔基的情人。从未为女人写过小说的高尔基,决定写一本史诗般的巨著献给穆拉,他将书名定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很快,穆拉表示想念她留在家乡爱沙尼亚的孩子,要回家去探望他们。由于当时苏维埃共和国跟爱沙尼亚不通往来,她从芬兰湾偷越边境。1920年1月,突然传来穆拉被边防军抓获的消息。高尔基亲自前往莫斯科营救,甚至找到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他不离开俄国,穆拉就得不到释放。1921年,高尔基带上被释放的穆拉以及大家庭,前往意大利的索兰托定居。
1925年,穆拉对高尔基的态度突然发生变化,她回爱沙尼亚居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间她给高尔基写信,说要跟他分手。高尔基干呼万唤才将穆拉拉回。
1928年夏天,穆拉又消失了,高尔基决定前往爱沙尼亚。但是当高尔基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穆拉的家时,那里没有穆拉,也没有孩子。高尔基还弄清楚一个惊人的事实:孩了们的父亲并没有死,他现在定居于英国。更大的打击是,等高尔基从爱沙尼亚赶回时,他的许多手稿、档案以及跟各国名人往来的书信,全都失踪了。他的前妻告诉他,穆拉回来过。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有关部门为控制他而精心策划的布局,穆拉极有可能是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高尔基感到心寒,他一病不起。1936年6月3日,高尔基迷糊中听到有人呼唤自己,是穆拉正在他床前忏悔。
原来,穆拉很早就被培养当特工,十月革命后,她跟丈夫罗卡特潜入苏维埃共和国活动,但被契卡抓获。契卡以罗卡特的性命为要挟,要她去 高尔基,掌控其一切动态。但长期相处,她爱上高尔基了。1924年,列宁去世,契卡终于释放她的丈夫。穆拉认为离开高尔基的时机到了,她假装回爱沙尼亚,并给高尔基发出了分手信,但在反复纠缠中,她跟高尔基走到1928年。此间,穆拉因提供的情报越来越没有价值,已经被契卡怀疑。
1928年夏,当高尔基到爱沙尼亚找她时,身在英国的穆拉知道事情再也瞒不住了,也知道一旦她彻底从高尔基身边抽离,契卡可能采取极端手段。于是她飞回意大利,将高尔基不利于苏联 的书稿和信件全都带走,从此隐匿。
1936年6月初。斯大林愤怒于高尔基对他的蔑视,想不留痕迹地将他除掉。6月3日,特工头目给穆拉几颗糖果:“要么你把它吃下,但高尔基还是要死。
要么你让高尔基吃下,你可以活。”当时高尔基身边有两个值夜班的年轻医生,穆拉于是将糖果倒在卧室里的一个盘子里,想诱惑他们将糖果吃掉。但她万万没想到,主治医生也是个契卡,18日凌晨2时左右,他哄骗半夜醒来的高尔基将糖吃下。2时30分左右,高尔基停止呼吸。
穆拉后来成功逃离苏联,隐居英国。
《良辰好景知几何》是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民国爱情电视剧,以军阀时期为故事背景,讲述将门之子和落魄千金之间的爱情故事,该剧将于4月30日在浙江卫视首播,并在优酷同步播出。
《良辰好景知几何》人物关系介绍
1、萧北辰(窦骁 饰演)
将门之子,性情桀骜不驯。他是个坚毅、深情与热血的青年。对林杭景一见钟情,本甜蜜步入婚姻殿堂,然而自己为家国大义走上战场。他和林杭景历经几重误会波折,因爱蜕变成长,在烽火年代踏浪而行。
2、林杭景(陈都灵 饰演)
落魄千金,清秀温婉。因父亲被害入狱,投奔父亲好友萧海山,虽寄人篱下却不卑不亢,用情至深。她的坚强独立吸引霸道的萧三少,她怀抱对萧北辰的爱与信任等待萧北辰归来。抗战爆发后,加入爱国组织,劝说萧北辰联合抗日。
3、萧海山(胡军 饰演)
萧北辰之父,直北三地边防司令。他看似雄霸一方,实则是处在危城之下。他是城内的自住,萧北辰引以为傲的资本所在,希望萧北辰能够成长为独当一面,是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为锻炼儿子派其到军校学习。他独具慧眼,能审时度势。
4、金城(王劲松 饰演)
直北地区督军,是北洋政府总理的嫡系,一直把控着直北地区。势腾风雨,心思深沉多疑。让萧海山和康敬雄两个手下彼此牵制、互相消耗。萧海山退隐之后,对接掌萧家军的萧北辰极度不信任,后受康敬雄挑拨迫害。
5、牧子正(袁昊 饰演)
热血青年,温柔细腻。他让林杭景开始懂得家国大义,加入到爱国组织当中,为危难之际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意。一边是青年团身份,卧底在金城身边,套取重要信息,一边是金城义子,掌握着金城的动向,甚至利用这个优点,搅合金城和萧北辰。他因为出身不好,心术不正,在母亲患病的时候成为日本人的鹰犬,屡次加害萧北辰。
6、郑奉棋(赵樱子 饰演)
富家千金,同时也是声名显赫的大明星。与萧北辰有娃娃亲,暗恋萧北辰多年,觉得自己和他才是金童玉女,所以得知他和林杭景结婚以后也还是不甘心。单恋着萧北辰,后不惜费尽心机。她贵为师长千金,却只爱萧北辰。为了成为萧北辰的妻子,她不惜变身“黑莲花”作出许多“疯狂”的事情。
7、莫伟毅(赖艺 饰演)
直北三地边防军步兵二师三团团长的公子,萧北辰的好友。他儒雅机敏,义薄云天,是狐朋狗友中的一员,被称为“莫狐狸”。他在萧北辰入军校的时候,与许子俊一起入了军校一起历练,一起出生入死,从玩伴到过命的兄弟。父亲叛变后,在萧北辰给予的无条件信任和许子俊的陪伴下,走出阴影。
8、七夫人(董璇 饰演)
萧海山的七姨太,萧北辰的七姨娘,疼爱林杭景。她八面玲珑,对萧海山一眼钟情,便是一世相随。她性格爽朗,虽然明知他人酸自己也不以为然,有自己的心胸,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厅堂。在府上经常帮着萧北辰和林杭景说话,是两人的神助攻。
演员表:
剧情介绍: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豆蔻才女林杭景因父亲被害入狱,投奔父亲好友萧大帅,虽寄人篱下却不卑不亢,萧家的霸道三少萧北辰从起先对她极尽欺负到逐渐被其坚强独立吸引。萧大帅为锻炼儿子派其到军校学习,七姨娘允诺等他毕业便为他和杭景牵线。
五年磨砺,在教官严格训练下,亲历战争生死的萧北辰从混世魔王成长为铁血军人。学成归来后他一面帮父亲整肃军队,一面想跟林杭景求婚,却意外得知她已恋上热血青年牧子正。
因林父突遭危难,萧北辰与林杭景为救林父协议结婚,婚后二人经历各种磨难,从疏离到渐生情愫,却因误会使得杭景在一场大火中失踪。七年生死离别,抗战爆发,已加入爱国组织的林杭景重回北新城,劝说萧北辰联合抗日。
牧子正因母亲患病成为日本人的鹰犬,屡次加害萧北辰,杭景视死随萧北辰,最终两人化解误会,烽火定真情,携手保家园。
拜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其名称来源于蒙古语“拜丹”,意为“寺庙”或“神庙”。
据历史学家考证,拜城在唐代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镇,当时称为“拜丹城”。在元代和清代,拜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官方驿站和商业集散地。
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拜城成为了一座重要的伊斯兰教圣地。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拜丹城”逐渐演变为“拜城”,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伊斯兰教城市。
因此,可以看出拜城的名称来源于蒙古语“拜丹”,意为“寺庙”或“神庙”,与其历史上作为伊斯兰教圣地的地位密切相关。
实际解答方式:通过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名的来源和含义。因此,对于像拜城这样的地名,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名称的来源和含义。
对策建议:了解地名的含义和历史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建议在旅游或出差前,提前了解当地地名的含义和历史背景,这样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活和风俗。
高尔基的一生像一场以悲剧收场的狂欢节。人们至今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是自然死亡,还是斯大林下令杀害?人们众说纷纭。他与一个 “神秘女子”相关联……
她,有人说是前苏联情报机构安插在高尔基身边的特工,有人说是克格勃派去监视高尔基的耳目,还有人说是双料间谍,她在为苏联工作的同时,还为英国提供情报。不管怎样,这个 “神秘女子”是高尔基公开的情人,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和高尔基生活在一起,扮演着高尔基的“贴身秘书”、红颜知己。
神秘的 “贴身秘书”
在俄罗斯2005年第18届莫斯科国际书展上,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展台上展出的一本新书 《高尔基》,引起人们的关注。该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高尔基,披露了这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有些甚至是令人震惊的生活片段。书中说:马克希姆·高尔基是一位神秘的 “双面人”。他身上有不少谜,年轻时候得过结核病,曾一天抽过75支烟。他曾数次试图自杀,但每一次都奇迹般生还。如1887年他曾开枪自杀,子弹离心脏仅差一毫米。他酒量惊人,喝多少白酒都不醉。他于 1936年 6月 18日辞世,其实在这之前的6月9日他还“死”过一次。当斯大林前去与“死者”告别时,他却活了过来。而在同一天,他还组织亲朋好友进行了一次奇怪的投票表决,表决的题目是: “他该不该死?”高尔基可谓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他被称为 “双面人”,有人说他有两个灵魂。但他更像是个多面人。他拍过许多照片,但这些照片常常互不相像,就好像有好几个高尔基。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一特点,因此在照相时总喜欢换装易容,时而像匪徒,时而像圣徒,时而像欧洲的先知,时而像俄罗斯老农。高尔基的一生像一场以悲剧收场的狂欢节。人们至今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是自然死亡,还是斯大林下令杀害?人们众说纷纭。高尔基在生命垂危的那几天被一种恐怖不安的感觉所折磨,据说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曾在濒死的作家床前喝香槟。高尔基的女友、后来流亡国外的持不同政见者叶卡捷琳娜·库斯科娃曾写道: “他们拿着蜡烛,在沉默的作家床前呆了一天一夜。”有人说: “高尔基拥有了一切:荣耀、金钱和女性对他的痴迷。”而高尔基还有一位更神秘的女友。
据俄罗斯电视台制作的 《名人的秘密》节目介绍,玛丽姬·扎克列夫斯卡姬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女人。贵族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绝顶聪明,又有远见卓识,再加上迷人的外表,难怪52岁的高尔基一见到她会突然心跳加快。
18岁的时候,穆拉 (玛丽姬的昵称)嫁给了爱沙尼亚的本肯多尔夫男爵 (因此玛丽姬的又一个名字是本肯多尔娃),并生下两个孩子。十月革命后,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回到爱沙尼亚,而穆拉本人则留在了莫斯科:她爱上了英国外交官布鲁斯·罗卡特。
其实,罗卡特是一名间谍,“红色恐怖”开始后,罗卡特被捕,随后穆拉也被关进了监狱,但很快被释放。她通过色诱著名的肃反工作人员、捷尔任斯基的左膀右臂彼得斯而获得自由。
一无所有的穆拉一个人留在莫斯科。
1919年4月,穆拉听说丈夫被打死,于是决定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但是接来后何以为生呢
于是她来到彼得格勒,让熟人帮她找份工作。当时高尔基正因为缺少一名得心应手的秘书而苦恼不已,于是朋友向他介绍了穆拉。穆拉精通英语,这正好是高尔基需要的,他经常给外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写信,呼吁他们帮助俄罗斯那些挨饿的知识分子。
她拒绝与高尔基结婚
不久,穆拉就在高尔基的家里住了下来。她是个非常称职的秘书,很快就把作家的手稿整理得井然有序。寄居在高尔基家的其他女眷不想做家务时,穆拉就把一切都包揽下来。一次,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从莫斯科来看父亲,见状感到非常惊讶: “终于有了一位女主人,而且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主人。”
穆拉非常自信地承担起女主人的义务,并很快和高尔基的前妻玛丽姬·安德烈耶夫娜
(和情人一起仍住在高尔基家)
建立起非常融洽的关系。虽然了解高尔基的安德烈耶夫娜已经明白,穆拉不仅在饭桌后面成为当仁不让的女主人,她在高尔基的心中也已占据了主要位置,但这两个女人并没有争风吃醋。
高尔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首先是一个男人。他深深地爱上了穆拉,而且还知道,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段恋情。他虽然并不是很老迈,但健康状况非常糟糕。一叶肺片已经没了,年轻时因为失恋他曾开枪自杀,结果子弹没有打到心脏,反而射中了肺部。另一叶肺片也已经被烟熏得差不多了。
当年只有27岁的穆拉绝不是一个*荡的女子,她从来没有勾引过高尔基。深陷爱情不能自拔的高尔基曾向她求婚,但被她拒绝。因为她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从不违背自己的生活准则,把个人自由看得高于一切。
她周旋在男人之间
1920年9月,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威尔斯来到彼得格勒并客居在高尔基家里。穆拉给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威尔斯回忆说: “她是那样高雅迷人。她是我的翻译。在我看来,她是那么美丽、坚强、迷人。我爱上她了,我苦苦追求她,一天深夜,面对我的哀求,她悄无声息地扑进我的怀抱……”
穆拉一直喜欢控制男人的感觉。尤其是像威尔斯这样有影响、有名望的男人。不过,虽然她在感情上背叛了高尔基,但一直到高尔基去世,她都保留着对高尔基的那份忠诚。
1920年12月,穆拉准备偷越芬兰湾到爱沙尼亚看孩子,但被边防军发现。在高尔基和她的老熟人彼得斯的奔走斡旋下,穆拉被释放。
此时,高尔基已经带着一行人来到柏林,不久,穆拉也来到这里。后来又一起到了意大利索兰托。穆拉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她受到高尔基整个大家庭的热爱和尊重,包括高尔基的合法妻子叶卡捷琳娜·普斯科娃。穆拉把高尔基这个大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觉得离开她不行,尤其高尔基本人。
他对穆拉的爱是强烈而痛苦的。在索兰托,高尔基感到,穆拉和他疏远起来。其实,穆拉仍对那位英国间谍罗卡特念念不忘,她每次去塔林看孩子,总会绕道去伦敦看望罗卡特和威尔斯。这一切高尔基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高尔基死亡之谜
1925年夏天,穆拉把两个孩子带到索兰托。高尔基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后来,穆拉又把他们带回爱沙尼亚,并给高尔基写来一封信: “我感到不再爱您了……”虽然很快穆拉就回到索兰托,但一切再回到从前已经不可能。他们之间的裂痕已经产生,而且越来越深。
1928年,高尔基决定回国。在苏联国内,人们早就对他翘首以待,斯大林更是对这只举世闻名的革命的“海燕”寄予厚望。穆拉没有回俄罗斯,然而却冒着极大的风险把高尔基的大量档案、他和形形色色的人的通信随身带到伦敦保存。穆拉确实对高尔基非常忠诚,勇敢地为他保存这些档案,并在临终前将其烧毁,以免落到安全部门手里。
高尔基刚回到莫斯科后,当局把他奉若神灵。斯大林把他安排住在一幢豪华庄园里,并斥巨资进行装修。但高尔基住在那里感到很不舒服,他说: “那里的主人不是我,而是莫斯科苏维埃。”他在这里过了5年囚徒般的生活。斯大林对高尔基非常不满,他一直期待着高尔基能写出歌颂他这位苏联人民之父的宏篇巨作,轰动全世界,但高尔基让他大失所望。
而穆拉这段时间一直住在伦敦,和威尔斯以及罗卡特约会。威尔斯锲而不舍地追求穆拉,并向她求婚,但穆拉拒绝了他,不过他们还是在一起生活了13年 (1933——1946)。她经常去爱沙尼亚看孩子,并顺路到莫斯科看望高尔基。这究竟是爱情,还是一种依赖感,抑或是对旧主的忠诚,谁都说不清楚。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威尔斯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不放过任何一个女人。而高尔基是这样一种人,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世界上不再存在其他女人。”
1936年,在高尔基身染重病期间,穆拉从伦敦返回莫斯科,并一直陪伴在高尔基身边。 6月18日,高尔基死在她的怀里。有传闻说,高尔基是克格勃下令毒死的,而投毒的不是别人,正是穆拉 (本肯多尔娃)。
《亮剑》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它在剧情上跟原著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只不过电视剧只拍到了李云龙等人被封少将,没有接着往下拍。两者在结局上相差很大,电视剧相当于是圆满结局,而小说结局几乎没有好下场。赵刚不肯参与迫害其他人被免职,之后与冯楠自杀。李云龙后被逮捕,被救之后不肯离开,最后自杀。田雨得知消息,跟着李云龙离去。孩子被孔捷带走收养,多年后恢复名誉,一群人到李云龙故居哭诉。
1、丁伟结局丁伟在三人中是军事素养最高的一个,在后来的事件中,很多人都被冤枉,就连彭大将军也未曾幸免。而丁伟为人正直,站出来支持彭大将军。而后自己被迫害、免职、下放,到最后落得个下落不明。而小说中李云龙他们听说,也表示愤恨,可是除了无奈什么都没办法去做。不过小说里的他们,是拥有效忠于自己的军队的,丁伟可能被救走隐姓埋名。当然也有可能被迫害,死于非命。
2、赵刚和李云龙赵刚是政治工作者,当时有人邀请他一切迫害元勋,可是他并没有同意。于是就惨遭迫害,最后跟自己的妻子一同自杀。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全都交给李云龙抚养。李云龙在平定反动派的时候,动用了武力,导致很多人受伤。因此被免职、进监,加上自己性格所以惨遭迫害。而后手下部队去救援,可是李云龙认定是自己是军人,不可能就这样走。不甘心受屈辱的他,到最后选择了自杀。而田雨得知此事之后,也选择了自杀。
3、孔捷和楚云飞孔捷下场是最好的,等李云龙去世之后,他收养了赵刚和李云龙的孩子。在80年代后孔捷退休,几个孩子听他的进了部队,分别当上了少将和大校。结局几个人都被平凡,孩子们到故居前痛哭。楚云飞相对不错,在李云龙去世后为他悼念。后来他们几个平凡,楚云飞来到大陆买下了李云龙的故居。
花木兰的传奇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它仅仅是文学作品中大肆渲染的故事,并非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过,在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有一位名叫秦良玉的女将军却是“花木兰”的真实版,她“代夫从军”,北上抗金,立下汗马功劳,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诗人郭沫若专为其撰文作诗歌颂她的卓越战功,使其名扬天下,流传后世。> > 文韬武略有大志> > 那么,这位秦良玉到底是何许人物,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传奇呢?很荣幸,笔者翻阅了相关史料,发现秦良玉竟和自己是老乡,都是四川人。史料记载,秦良玉,字贞素,明二年(公元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现重庆市忠县)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虽然,现在忠县划归到了重庆,但并不影响巴蜀二字的共同体。> > 闲话少说,再继续聊秦良玉。她的故乡,据说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俊秀,秦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日子过得幸福而甜蜜。秦良玉的父亲名叫秦葵,从小饱读诗书,考取了贡生,在当地是一方名士,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县上的官员对他格外尊重。的确,在明清时期,只要读书人考取秀才及以上的功名后,基本都会成为当地重要的知识分子,受到官员乃至富商的尊重。> > 由于父亲是文化人,又懂武术,便特别注重对秦良玉的培养,“丁乱世,喜谈兵”,秦葵花钱请老师教授女儿学习文韬武略,勉励她长大后要“执干戈,以卫社稷”。秦葵对秦良玉很是钟爱,认为她虽然是女孩子,但聪慧伶俐,应该学会文化和武术。以后虽不能执掌朝政,但至少可以习兵自卫,以免在兵火战乱中“徒为寇鱼肉”。> > 秦良玉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小学习就特别认真努力,除了课章句、学经史外,她还与父亲一起习武。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秦良玉不仅骑射击刺过人,而且熟读兵史,精于谋略,显露出了非凡的文化和军事才能。看到女儿如此优秀,秦葵逢人便夸奖道:“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听到父亲的表扬并不骄傲,暗暗立下远大志向,并豪迈地回答:“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 秀外慧中嫁良夫> > 由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秦良玉不仅文化水平高,能写诗填词,武功也相当不错,在当地名声远播,属于秀外慧中的好女子。> > 正因为自身优秀,到了结婚年龄,秦良玉也没有看上心爱的如意郎君,因为她的择偶眼光非常高,一般人还真看不上。> > 当时,忠州有一个“官二代”名叫曹皋,非常飞扬跋扈,看到秦良玉貌美如花,又十分高挑,简直像极了当前的迷人模特,便想娶进家门做妻子。于是,曹皋请了不少媒人到秦良玉家里说亲,但是都被秦良玉断然拒绝。软的不行,曹皋就来硬的和阴的,竟想出了一条毒计加害于她。当时,曹皋借助家里的权势,买通相关部门,谎称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遂将其打入大牢,准备判刑。后来,秦葵通过家里的关系,用了大价钱进行疏通,才将秦良玉救了出来。曹皋虽然这么狂妄,但秦良玉依旧没有屈服,仍然未答应曹皋的求婚要求。> > 为了 曹皋,也为了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出狱后,秦良玉就在家中搞了一次盛大的比武招亲大会。曹皋没有办法,也组织队伍前来应征,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然而,哪里知道,民间高手如云,他根本不是别人的对手,所请的打手也没混过几关就败下阵来。这次招亲中,有一个男人引起了秦良玉的注意,此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举止优雅,很有文化,这个人就是土司马千乘。这个马千乘并不是苗人,祖籍在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宣抚使,相当于地方行政军事长官,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 > 马千乘经过艰辛战斗,最后赢得了总冠军,也获得了秦良玉的芳心。马秦两家于是迅速联姻,曹皋无奈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最大的输家。> > 结婚之后,秦良玉到了夫君家居住,由于石地处偏远,民风剽悍,时有叛乱兴起。担任宣抚使的马千乘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百姓安全。秦良玉这时有了用武之地,本来武功高强的她,最开始只做防身之用,现在正好可以协助丈夫精心练兵,报效祖国。马千乘看到自己妻子武功如此了得,也并不反对她参与军事,“整莅军伍,莫不股栗”,十分爱慕敬重她,夫妻两人相敬如宾,就边防治军、用兵方面的事宜常常商议解决。> > 除了练兵,秦良玉还是一位出色的“武器专家”。她和丈夫的手下有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部队,士兵使用白木削成“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一种独特长矛,号称“白杆兵”。军队在秦良玉的训练下,机动灵活,骁勇善战。《明史·秦良玉传》称:“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为远近惮。”大概意思就是,秦良玉训练的“白杆兵”纪律严谨,在行军发令时,队伍戎装肃然,为远近的敌军所忌惮。> > 随夫出征显神威> >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宣慰使杨应龙,是一个典型的贪官,不仅割据地方鱼肉乡里,还拒不接受朝廷安排,阴谋煽动叛乱。对于遵义这个地方,学过***史的人都知道,遵义会议就在此地召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个地方有一个优势,就是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可以作为防守的天然屏障。杨应龙不仅没有好好利用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抗击倭寇,为国家出力,反而集结乌合之众猖獗一时,发动叛乱对抗明朝政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明朝政府于1600年2月集结重兵,兵分8路前去围剿杨应龙叛军。> > 秦良玉随丈夫马千乘率500精兵前去支援政府军,与叛军展开了激战,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在播州的战争中得心应手,给予了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宛如神兵从天而降,有力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 叛军首领杨应龙见未能打垮政府军的猛烈攻击,便改变了作战方式,准备死守播州城。他调集所有兵力,设下5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都有精兵防守,想以此作护身符。当时攻打邓坎一战,是由秦良玉率领500“白杆兵”为主力,去攻打叛军的5000精兵。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秦良玉并没有畏惧,她亲自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左挑右砍,东突西冲,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杀死叛军数十人。这有一点像当年在打仗中的英勇表现,取敌军将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不过,秦良玉有这个实力,因为据有人考证,她身高1米86,穿上军装特别威武。当年项羽也不过1米8而已。> > 在敌军中,秦良玉愈战愈勇,她的士兵得到了鼓舞,纷纷拼死杀敌。秦良玉则在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将敌军将领杨朝栋抓在了自己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敌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头领都被抓住了,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叛军顿时慌了手脚,也无心恋战,伤的伤,逃的逃,5000人马顿时溃散无遗。> > 攻下邓坎后,秦良玉又率军攻打娄山关。由于道路狭窄,部队无法通过大批兵马,秦良玉想出了一个巧取方案。秦良玉和丈夫选取了一天凌晨,他们双双骑着战马并驰,用长矛与敌军进行拼杀,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见政府军的首领被自己包围,便蜂拥而上准备活捉秦良玉。哪里知道,他们彻底失算了,正当叛军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迅速杀进敌军,叛军根本没有想到还会“从天而降”那么多援军,顿时乱了手脚,大多落荒而逃。> > 很快,秦良玉就率领部队攻下了娄山关,与此同时,其他政府军也攻克了其他关口,这时的叛军只得垂死挣扎,大势已去了。政府军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的家属无奈自焚而死,至此叛乱也彻底被平息下来。> > 论功行赏时,马千乘夫妇率领的“白杆兵”战功卓著,被朝廷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战斗,就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为大明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也由此远播四方。> > 请缨带兵战后金> >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不幸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后冤死在云阳(今重庆市云阳县)狱中。丈夫的死令秦良玉十分悲伤,她心里的苦不知道对谁诉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很消沉。但是,家庭的苦难并没有影响秦良玉爱国的节操,在国家需要她时,她立即站了出来,并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 > 由于女将秦良玉立有战功,在马千乘死后,她袭职代领了石宣抚使。这时,正值满洲崛起于东北,对明朝廷构成严重威胁之际。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朝军队在萨尔浒惨败于的后金军队,“一闻警报,心惊胆丧”,辽东官兵“装死苟活,不肯出战”。朝廷无奈,便急调永顺、保靖、石、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秦良玉奉旨率兵数千奔赴前线,参与了抗击后金的战斗。> > 《明实录·熹宗天启实录》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军攻占了关外的沈阳,势头很是强劲,扬言要打到北京城去。这时,秦良玉便派遣其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先锋,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可惜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立即率领自己的“白杆兵”,强渡浑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首次战斗,秦良玉牺牲了哥哥,心情十分沉重。虽然,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杀敌数千,重创清兵,但这是一场代价惨重的血战。> > 亲人的战死令秦良玉十分悲伤,又更为愤怒,她上书大明皇帝,表示将要拼死打败清军,为国效力。明熹宗知道情况后,大为感动,立即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其哥哥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其弟弟秦民屏为都司佥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 得到皇帝的嘉奖,秦良玉更为卖力,她立即遣使到京城,赶制1500件冬衣抚恤士卒,整顿余部,随后亲率3000精兵直赴榆关(山海关),命部下加固防守,使后金兵无法攻破。秦良玉在榆关坐镇时,不仅加强武备,戮力守卫,有效地遏制了后金兵南下的气焰,还大力救济关内外饥民,抚慰民心,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在秦良玉的主持下,榆关防务固若金汤,成为后金兵无法逾越的屏障。> > 中途,秦良玉回到四川扩兵援辽,期间平定了成都、重庆、贵州叛乱,并为朝廷重新收复了三地。> > 后来,也就是二年(1629年),清兵又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形势极为险峻。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后,立即“出家财济饷”,两次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只有秦良玉所率“白杆兵”最先奋勇出击,与后金兵在京师外围相遇,双方全面激战。年已55岁的秦良玉,率领士兵,手舞白杆长矛,,威猛如虎,打得后金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顺利收复了泺州、永平、遵化等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 > 史料《燕都胜迹·北平南城》记载,秦良玉立了如此大功,崇祯皇帝十分高兴,破格在平台亲自召见,并赐她一品服、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褒奖。这四首诗的内容如下:> >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 其二: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第缨。世上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 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呤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 皇帝亲自写了四首诗表扬一位女将领,这是盘古开天以来极少有的事。秦良玉一介女流,居然能享受到如此崇高的荣誉,的确十分难得。不过,她所建立的功勋也应该值得这样嘉奖。因为在后金军兵临城下之时,众多须眉大将贪生怕死,推诿观望,只有秦良玉力挽狂澜,这有点类似于《演义》中的一个情节。东汉末年,率领的联盟大军已逼近都城,没有哪一支军队率先攻打,最后看不下去,便只身一人带着宝刀去刺杀,其英雄气魄令人佩服。因此,秦良玉的壮举令崇祯皇帝感慨万端,他视秦良玉为救驾功臣,表示要“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 与农民军的纷争与联合
概括简爱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主要内容: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
插图:少年简·爱窗前读书的冥想
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
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著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大献殷勤,简·爱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他只是想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她答应了他。
在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抗争精神。
简爱的主要内容讲述这什么?《简·爱》创作于英国谢菲尔德,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 、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简·爱》是一部反响巨大的书。出版商在1847年10月就出版了这部作品。萨克雷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次年印行第三版时,《评论季刊》上提到“《简·爱》与《名利场》受到同样广泛的欢迎。乔治·艾略特则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毋庸置疑的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著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父爱的高度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父爱的高度主要写了我与父亲两次去看**的事情,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学会看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主要内容是主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独当一面
简爱十到十八章主要内容概括300字
洛伍德义塾,一个教规严厉、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简爱刚到这里的第一年便赶上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眼看着一个个同学在这里倒下,特别是好友海伦彭斯的离去,使简爱幼小的心灵体会到了生命的残酷。在这里,简爱虽然历经磨难,却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度过第一年的难关后,学校改善了学生们的生活饮食条件。简爱在这里又做了六年学生、二年老师。期间的八年中,谭普尔**成为简爱敬仰和感激的至爱之师和人生挚友,因为“我获得的一些最宝贵的知识,都要归功于她的指导。”“她充当了我的母亲及家庭教师的角色,后来又成为我的伴侣”。“她的友谊及与她的交往始终是我的一种安慰”。因此,当谭普尔**要离开洛伍德义塾时,简爱也在一番思索后决定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担当新职务,过一种新生活”。5——10章
初到时桑菲尔德府,结识府中人物关系。
主人:罗切斯特;菲尔弗克斯太太是一位忠实的管家;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监护的孩子,她来自法国,妈妈可能是一名 ,这一点后来从罗切斯特那儿得到了证实。
后来揭示的人物关系:索菲是阿黛尔的佣人;格瑞斯和约翰夫妇均是佣人;柏莎梅森是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梅森先生是柏莎梅森的哥哥;英格拉姆**曾与罗切斯特先生有过一段感情纠葛。
十二:感受平静生活,邂逅罗切斯特。
十三:与主人的初次谈话,觉得他“喜怒无常,态度生硬”。
十四:第二次见面,又一次尖锐的交锋。
十五:听主人讲他过去与法国 赛利纳瓦伦斯的故事,他对我态度渐趋缓和。主人的感情渐渐左右着我的感情,我还在一次不明原因的失火中救了他。
十六:对失火事件的种种疑惑;罗切斯特先生出门;与菲尔费克斯太太谈论英格拉姆**再次激起我内心感情的波澜。
十七:对主人的迟迟不归显得若有所失,而理智又不停地告诫自己:你与桑菲尔德府没有丝毫关系。热闹的宴会上,表面镇定平静的我内心感情却纷繁复杂。
十八:在丰富炫目的活动中,目睹光彩照人、自鸣得意的英格拉姆**,我的内心倍受煎熬;梅森造访。
简爱的读书笔记,作者简介,作品主要内容d
用英语概括《简爱》这本书主要内容Jane lost their parents, to live with aunt home, unequal treatmentthat she suffered humiliation, little bear others cannot imaginegrievances and pain As an , she became Schonfeld aristocratic manor family teacher, she won the sincere feelings and noble character master's respect and love, who is so cruel to her fate, shepaid during the marriage is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cost of from first to last, but she had stuck to their belief, ideal mitment and the pursuit of their own望采纳,谢谢。
巴黎圣母院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巴黎圣母院前面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斯梅拉达的姑娘非常引人注目,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弗罗洛,躲在玻璃窗后面,偷看爱斯梅拉达跳舞。他疯狂地爱上了她,便命令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抢来。结果被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抓住了加西莫多,把他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加西莫多喝。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爱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但爱斯梅拉达对浮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跟随,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爱斯梅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加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自己也拥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死去了。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表达了对在教会压榨下苦苦挣扎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的悲天悯人,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弗比斯队长的嘲讽,对苟且偷生的潦倒诗人格兰古瓦的鄙夷,对虚伪狡猾又残酷的路易十一的憎恶,和对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这一对外表有天壤之别,内心却如一善良纯洁的悲剧人物的褒扬与惋惜,把美与丑的对比推倒了及至。
人不必为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更不要过分地追求外表美,拥有一颗善待他人、无私奉献、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充满责任的心灵才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尊重身边每个人,不要等这些让生命精彩的亮点逝去后才后悔不已。
《中国活法》作者张子毅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中国活法》作者张子毅问以下四个问题:
修身篇问:不混圈子容易被孤立,混圈子容易摊上事的时代,怎么混圈子?然后你会看到一位立于电子产业潮头压过所有年轻人的老人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齐家篇问:大环境再怎么变也不能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跟随外部的变化及时调整做相应更改,那到底怎么改?为什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不是偶然?
立业篇问:看准机遇的时候纵身一跃握住机会,千帆来袭的时候把稳红旗不被打翻,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动该不动?从校内、海内、饭否孵化出美团的王兴是不是九败一胜的奇迹?
国家篇问:企业管理、职场鸡汤已汗牛充栋,为什么成功商人看好的投资物件还是自己的智商和健康? 怎么李嘉诚以一百年前卡内基的财富增值方式还能延续成功?
导读:“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
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惜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唐朝武功了得,从未在网上看到有人能将唐代边疆战争进行系统的记录。
《旧唐书》的突厥、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列传的时候,突然冒出个想法,按照编年将唐代历次规模较大的边疆战争(这里因为很多作战对象是唐朝的属国,所以用“对外战争”的说法不贴切,使用“边疆战争”或者说“拓边战争”的字眼。)列了一下,然后大致能整理出唐代边疆战争的脉络。按照《旧唐书》,结合《资治通鉴》整理了一下,整理完后特与诸君共享。这里先放上唐太宗时代,即贞观年间的边疆战争记录。
隋朝时期,突厥曾经曾经遭到隋军的沉重打击。隋末动乱,中原分裂残破,损失很大,突厥复振。唐高祖在位的时候,唐朝的国力难以对抗正处于兴盛状态的突厥。
因此当时的突厥让唐朝受尽了屈辱。唐高祖不得不向突厥称臣,因为突厥的进攻和骚扰,唐朝曾经一度考虑迁都。唐太宗这个铁杆大鹰派即位后,再也不想向外来压迫屈服了。于是唐朝开始了上百年的猛烈拓边史,其结果是中国的领土和属国总面积达到了历史性的顶峰。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
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边患,永远来自北方的草原帝国。突厥是唐朝最严重的边患。尤其是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野心勃勃,扩张性超过了他的前任。正是他让唐太宗和他的父亲承受了中国皇帝少有的羞辱感。因此,唐太宗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这个塞北大患。
草原帝国,一方面受益于它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落后,使得当地人经过自然选择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强于其他地方的人。另一方面,也由于环境恶劣和生产力落后,难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贞观元年(627)开始,突厥就好运气就到头了,也许是因为颉利可汗人品太差,所以突厥接下去可谓祸不单行。贞观元年,突厥遭遇一场罕见的大雪灾(《狼图腾》中叫“大白灾”,类似的大雪灾曾经在汉朝时几乎毁灭了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羊、马、人冻死、饿死了一大批。
同年,可能是对颉利可汗不满,突厥北方的铁勒诸部(铁勒是个很有前途的民族,它的两个部落后来都名垂青史,分别叫薛延陀和回纥)进行了反抗突厥的斗争。有意思的是回纥部的首领名叫“菩萨”,有他在果然铁勒如有神助。传说几千人打败了几万突厥兵。领兵的突利可汗回来遭到了颉利可汗的鞭打,直接导致了另一件对突厥极为不利的事件:贞观二年,突利可汗投降唐朝。
内忧、外患、天灾,使突厥这个曾经让周边所有国家颤抖的草原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而最大的危机,则是南面唐朝的皇帝是唐太宗:一个充满主动进攻精神的中国皇帝。
在今后的朝代中,这种类型的皇帝可不多。贞观三年,唐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塞进军,将领有李靖、李勣、苏定方等等,没一个是省油的灯,结果可想而知。唐军首战告捷。颉利可汗被击败后北退,同时派人向唐朝谢罪求和。李勣和李靖两个人一商量说,别看颉利可汗请求“举国内附”,口气软得要死,其实要是放他走,下次谁知道还会弄出什么麻烦?一合计就打算偷袭,有人说使不得啊,我们的使臣还在颉利那里呢。李靖说滚,那几个使者算什么,死掉就死掉好了,抓颉利可汗要紧。于是苏定方乘雾带唐军连夜出击,配合李靖大破突厥兵,斩首万余(注意,古史所说“斩首”数量不一定就是敌军的阵亡数量,有的敌人死掉但是首级没有取得,比如赶入河中淹死的时候。
而且斩首的数量肯定还没有包括敌军战伤的数量。所以敌军实际损失要远远超过“斩首”数目)。颉利可汗想逃跑,却被李勣堵住了退路,结果……可怜的人。
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当时还活着作为太上皇的李渊欣慰至极,说老子当年给他称臣,今天亲眼看到他成了老子儿子的阶下囚,太爽了!晚上,皇帝、太上皇、诸王、妃同上凌烟阁。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起舞(唐朝果然大有胡气……),热烈庆祝,通宵达旦。
东突厥经过此次打击后,其部众被唐朝南迁,并由投降的被俘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统率。东突厥的故乡便被铁勒诸部之一的薛延陀占领。墙倒众人推,东突厥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薛延陀多次袭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告状。唐朝问起来,薛延陀解释说想当初突厥祸害你们唐朝多厉害啊,我现在是帮你们出气呢。问题是:现在突厥已经归顺唐朝了,你打狗也得看主人吧?唐太宗对薛延陀很不满,为日后灭亡薛延陀埋下了伏笔。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是唐朝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刚平定突厥,贞观八年,一个注定要让唐朝的下半辈子不得安宁的国家开始走向崛起。那就是吐蕃。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
(汉朝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唐朝政府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唐朝的和亲有点类似今天向外国赠送大熊猫。)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显然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
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放话说不许和亲就打。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唐太宗呢?唐太宗不是那种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于是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击败吐蕃的第二年,一些附唐的党项人叛唐归吐谷浑。唐军迅速做出反应,带队的都是些一听名字就能士气大震的主儿——李靖、薛万彻、候君集。吐谷浑可汗伏允初战败于李道宗之手之后做出了游牧民族视为洪水猛兽的一招:焚烧草原(《狼图腾》上还说只有汉人才放火烧草原呢……)。
伏允以此坚壁清野来尝试打消唐军绝漠远征的念头。李靖采用了候君集的意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犯盛唐者,虽远必诛,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唐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由候君集、李道宗带队,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走过盛夏都能降霜的险境,人吃冰马啖雪地走过缺水地区,终于追上了并沉重打击了伏允。伏允逃跑功夫了得,准备逃往于阗。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根据以往的经验,属国失臣礼往往是入寇的预兆。唐朝决定进行一场预防性战争。
高昌王麴文泰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非常自信,说咱们这里穷山恶水,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唐朝你有种就来打我啊!唐军由候君集率领,让薛延陀兵做向导,又是一次长途奔袭,直抵高昌城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传说在唐军来到之前,高昌就流传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麴文泰派人搜索童谣的原始作者,无功。不料果然应验。这次战争后,高昌也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次年,即贞观十四年,高昌的邻国焉耆大概是看到高昌完蛋,得意忘形,和西突厥通婚后拒绝再向唐朝入贡。刚打下高昌的唐军,搂草打兔子就顺便把焉耆也收拾了。安西都护郭孝恪长途奔袭焉耆首都,俘虏焉耆王。(长途奔袭,又见长途奔袭……《旧唐书》记载是“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险固,不虞于我。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孝恪纵兵击之,虏其王突骑支,首虏千余级。”)
贞观十五年,是贞观年间唐朝平定西部边疆的重要一年。这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第二是唐军击败西突厥。西突厥的咄陆可汗和弩失毕诸姓失和。突厥这个民族,真是太会窝里斗了。整部突厥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内讧史。咄陆可汗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一时得意得昏了头,竟然开始入侵唐朝。这次又是郭孝恪,率兵击退突厥兵,并随即发起反击,斩首千余。
突厥再次起了内乱,“众多亡逸,其国大乱”。第三件事是唐军沉重打击了薛延陀,为日后灭亡它做好了准备。这次又是薛延陀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救。
唐朝忍无可忍,派李勣、薛万彻带兵出援。薛延陀的军队作战方式很奇怪,五人一队,其中一人牵马,其余四人步战,打赢了上马追击,打输了再上马逃跑(我死活想不通薛延陀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战法,难道他们一骑上马就不会打仗了吗?非得下马打仗?)。
李勣正面抵挡薛延陀军,薛万彻则率领骑兵先冲垮了薛延陀阵后牵马的人。一看马匹被抢,薛延陀军“其众失马,莫知所从”,被唐军杀得“伏尸被野”。这一战,唐军斩首三千余不算,还俘获马匹一万五千匹。薛延陀首领夷男按照规矩,派使者请罪、求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