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付死敌办法,除了战争就是和亲
古代中原王朝为了应对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除了频繁用兵以外,他们也采取怀柔策略,除了送金银财宝,再就是实行“空头支票”式的册封,目的就是让游牧部落稳定。除了打压怀柔策略,中原王朝还有一个经常用的策略就是和亲。
和亲兴起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这种和亲名义是一种政治和亲,但实际是匈奴向往中原王朝的一种表现。冒顿单于想娶刘邦女儿鲁元公主,吕后没同意,就找了一个宗室女嫁到匈奴。刘邦死后,冒顿甚至想娶吕后为妻。此后汉匈有名和亲还有王昭君,她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来又嫁给他的儿子。汉武帝时期的王细君和解忧公主嫁给乌孙,也在乌孙留下后裔。
中原王朝这种和亲方式虽然一时能确保民族间的稳定,但阻止不了战争。不过这一方式却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原王朝周边的部落都有了向心力,他们向往中原,渴望占领中原。既然占领不了中原,娶个中原王朝公主,和中原王朝攀上亲戚,也是游牧部落当时的愿望。
除了汉朝和亲较多,历史上还有一个王朝也善于运用和亲策略,此王朝就是大唐王朝。唐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是一个很发达的王朝了。在之前隋朝的基础上,唐朝实力不断增强。但唐朝却面临着另一个敌人威胁,那就是贯穿唐朝始终的吐蕃政权。
吐蕃主要兴起西南,这支部落靠着部落联盟,按照粗放简单的管理方式,经常对唐朝进行袭扰。唐朝与吐蕃也打了几场战争,也曾吃过吐蕃的亏。在对付吐蕃的方式,唐朝曾用和亲方式解除唐朝西部的威胁。
第一个和亲的公主是文成公主。她与李世民并没有直系亲属,是李氏皇族的远亲,李世民就封她为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这场和亲也缘于松赞干布向往大唐的文明。636年,松赞干布派特使向李世民求婚。李世民刚开始竟然没同意,于是松赞干布派20万大军攻打土谷浑。虽然唐朝派出大将侯君集、牛进达击退了吐蕃军,但李世民意识到吐蕃的力量一时难以消灭,于是答应的了和亲。
既然和亲唐朝皇室的公主没人愿嫁,于是李世民选了文成公主。于是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与吐蕃实现了和平。
第二个和亲公主是金城公主。这次和亲也是唐与吐蕃的战争后而促成的一桩婚事。唐中宗派军队击退吐蕃的侵扰,此时吐蕃的摄政没禄氏派使者到唐朝求亲。这位金城公主也是宗室女,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名义是唐中宗的养女。
金城公主和亲后并没有立即带来和平,唐朝与吐蕃的战争照打不误,直到两年后,吐蕃求和才实现了短暂和平。722年,吐蕃进攻小勃律,这是唐朝的属国,于是唐朝与吐蕃战争再次点燃。
此后唐朝与吐蕃是在打打停停的状态。不过吐蕃最后以亲戚名义给唐朝上表不再打仗。733年才在青海日月山附近刻碑,两国开始互市。
公元740年,金城公主病逝于吐蕃,他在吐蕃共生活了30多年。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时间更长,640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680年病逝。
唐朝连嫁两位公主,而且在吐蕃都受到高规格的待遇,但两个公主未能给过吐蕃首领生个一儿半女,没能把唐朝皇室血统留在吐蕃,为什么两位公主无后呢?
一是环境不适应。
吐蕃的地理位置大体在现在青藏高原。作为生活在长安的公主,一下嫁到海拔如此之高的吐蕃,必定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高原反应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或多或少会留下病症,除非几代人才能适应。因此后人认为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没能适应那边环境,致使无法生育。
二是夫君的原因。
对于大唐两个公主相隔70年先后嫁给吐蕃的赞普,在研究中发现,文成公主出嫁时,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已经是24岁,这在中原正是而立之年,但在当时的吐蕃却是高龄了。文成公主再长途跋涉到拉萨也得用去一年时间。而两人共同生活了只有五六年时间,649年,松赞干布便病逝了。
而金城公主下嫁吐蕃,从史料记载看,金城公主嫁的是第36代赞普赤德祖赞,而下嫁时间正是赤德祖赞出生时间。还有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下嫁的是吐蕃一位王子,但去的途中王子去世,只好嫁给这位出生即继位的赞普。即使赤德祖赞长大后也不会看中已经年老色衰的金城公主了。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金城公主在吐蕃留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赤松德赞。但敦煌《大事记年》中记载,赤松德赞生于742年,而金城公主已于739年去世。显然两人不是母子关系。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的松赞干布,第二年,文成公主在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迎亲使禄东赞的陪同下前往吐蕃和亲。此事表面看起来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李世民在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是颇难为了迎亲使者一番的,而且当时想要迎娶文成公主的可不止吐蕃一国,但禄东赞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李世民出的一道道难题,这就是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六难婚使”的故事。
相传在贞观十四年,禄东赞带着黄金和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到大唐求娶文成公主,不过当时还有包括天竺和大食在内的好几个小国家都派了使团来大唐求娶文成公主,这让大唐皇帝很为难,不知道应该把文成公主嫁往哪个国家。
这一天,皇帝、皇后、皇太子以及文成公主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商量文成公主的归属,皇帝倾向于嫁往天竺,而皇后则中意大食,皇太子则希望文成公主嫁给巴达霍尔之王,不过文成公主也有自己的中意人选。四个人各有自己的想法,倒是都没有看中吐蕃的松赞干布。
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定论,而各国的使团们更是扬言娶不到文成公主就大闹京城。皇帝最后想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那就是出题比拼智力,哪国的使团胜出了,文成公主就嫁往哪个国家,众人一听都表示同意。于是皇帝出了六道题:
第一题是将一块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这绝不仅仅是力气活,因为绫缎非常的柔软,而孔眼极其的小。各国使者们争先恐后的去试验,不过都败下阵来,只有禄东赞不慌不忙的并没有急于去试验,反而站在树下思考。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的时候,一个苹果的掉落让牛顿豁然开朗,而禄东赞则被一只蚂蚁吸引。他找到了一个非常瘦小的蚂蚁,用丝线将绫缎绑在蚂蚁的腿上,然后在孔眼的一端抹上蜂蜜,而把蚂蚁放在另一端。蚂蚁闻到了蜂蜜的味道就穿过了孔眼。第一回合是禄东赞胜出。
第二题是给一百匹马驹找母亲,各国的使者又是一哄而上,大都从外形上来判断配对,不过并没有哪一个能全部配对成功。而禄东赞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智慧,他将马驹关起来,只给饲料吃,不给水喝,结果第二天将他们放回到大群中,马驹都跑到自己母亲那里去吃奶解渴。第二回合还是禄东赞胜出。
第三题是让每个使团的百名使者在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给揉顺。各国使者仍是没有任何规划的直接上来宰羊吃肉喝酒,一天下来醉醺醺的根本没时间揉羊皮。而禄东赞则让众人将羊宰了,便吃肉边喝酒边揉顺羊皮,三不误,这样还有助于消化,一天之内轻松完成任务。第三回合禄东赞再次胜出。
第四题则是分辨松木的根部和梢,皇帝命人将一根松木锯成数段,让使者们分辨,禄东赞将它们全部仍到河中,看它们的浮沉情况,沉下去的是根部,浮着的是梢部。
第五题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在一天晚上,皇帝突然召见使者们,禄东赞害怕出来的时候找不到路闹笑话,于是在进皇宫的时候沿路做了标记,没想到皇帝考的正是这一个。禄东赞再次获胜。
第六题就是辨认公主。皇帝将公主和299名宫女混在一起,穿着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打扮,让使者来辨认公主,一时间真是眼花缭乱,无从辨认。而禄东赞又是提前做了功课,他在来长安的时候就从服侍文成公主的老嬷嬷那里打听到了文成公主的长相和脸部特征,于是很轻松的就把文成公主找了出来。
六题下来,禄东赞全胜,于是文成公主就嫁到了吐蕃。我们从这六题不难看出,这完全就是为了衬托禄东赞的聪明才智,这个故事并非大唐的民间故事,而是吐蕃的民间故事。
实际上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并没有弄这一套题目,因为和亲本就是为了羁縻吐蕃,主动权在李世民,而且要将谁嫁到吐蕃完全是李世民自己决定的。
当初松赞干布稳定吐蕃之后,派使者向大唐通好,并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并没有答应,松赞干布一气之下攻打土谷浑并屯兵松州,想逼着李世民给他一个媳妇,李世民直接派出了大军打败了松赞干布。
之后松赞干布派使者来大唐谢罪并再次请求娶一位公主,李世民这次答应了,封李道宗之女为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1]。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2]
文成公主入藏图
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3]
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4]。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和亲过程
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5]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6]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7]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8]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8]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8]
大概需要经历有首先派遣使者求亲,接下来经历军队震慑,然后求婚使者带着礼物求亲,最后还有一个“比武招亲”,通过五道难题,所有关卡全部通过才能赢取唐朝的公主。
松赞干布他羡慕唐朝的礼乐文化,又闻听突厥、吐谷浑都娶了唐公主为妻,于是在贞观十二年遣使携带珍宝向唐朝求婚,想迎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觉得他还不够资格,就没有应允他们的请求。吐蕃的使者求亲不成,回去没法交代,于是谎称吐谷浑挑拨婚事才不成。松赞干布一看有人来搅和自己的好事,顿时火冒三丈,发兵攻吐谷浑。吐谷浑抵挡不了,逃到青海之上。
打完吐谷浑,又再次遣使入唐献贡,扬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随后便挥兵进攻。唐太宗也不示弱于是马上派兵反击。松赞干布见唐军来势凶猛,吓得连忙引兵撤退,并派使者到长安谢罪,再次恳请娶唐公主。唐太宗一看帝国的军队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就见好就收。这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求婚的使臣禄东赞带着礼物到了唐朝国都长安,同时唐朝周边还有突厥、波斯、霍尔、格萨几个国家也派出使臣,向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求婚。唐太宗决定按照汉族的习惯,来个“比武招亲”。他亲自出了五道题,全部答对的才能被许婚。第一道难题:母子相认,第二道难题:穿孔引线,第三道题:鉴别首尾,第四道难题:老马识途,第五道难题:慧眼识真人。最后松赞干布通过了所有关卡,最终迎娶了唐朝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后将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带了过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