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明兰为什么放弃小公爷的求亲,答应当时并无感情的顾二叔的求婚?

知否:盛明兰为什么放弃小公爷的求亲,答应当时并无感情的顾二叔的求婚?,第1张

因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事后即便再捧到我面前,又有什么用呢?

当初小公爷在没有搞定郡主娘之前就和明兰挑明,事后又大庭广众之下和明兰拉扯,结果导致明兰名誉被毁。然而郡主看不上明兰是庶女,执意不愿同意婚事,再加上朝廷局势紧张,县主逼婚,小公爷妥协,和县主成婚。从这一刻起,小公爷和明兰就再也不可能了。

况且明兰的婚姻从来就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她有父亲和嫡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点即使是祖母也要顾虑的。当时郡主家的圣眷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朝廷新贵是顾廷烨,为着这一层,她那“家族至上”的父亲也不会让她弃顾廷烨选小公爷的。这也是顾廷烨如此笃定势在必得的原因。

再者,明兰在感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好不容易勇敢一次,就被狠狠打脸了。依明兰的性格,是不会再尝试第二次了。“审时度势”一直都是明兰的特点,这并不是贬义,而是理智,她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最适合的,当初她也冲动过,为爱傻过,但是失败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她接受了,也成熟了。

明兰这样的性格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当初母亲去世的时候,明兰就一直是内疚的。因为她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掐尖要强,才给卫小娘招来了忌恨,小娘才会被害死。所以,这么多年来明兰一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她已经害怕了,谨言慎行已经成了习惯。母亲死后,即便有祖母护着,还是要在姐妹之间周旋,在嫡母和父亲面前扮拙,半点不敢越矩。

明兰这样的性子只能找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男人不怕没本事,就怕没担当。我有九分,却连给你一分都不能;我有五分,却能把五分都捧到你面前,这两个相比,你愿意选哪个?明兰是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明兰的父亲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耳根子软,被嫡母和小妾耍得团团转,故意装聋作哑,只有涉及到家族切身利益的时候,才能振一振夫纲。因为母亲的死,明兰深恨父亲薄情,她选择的男人首要应该就是有担当吧。齐衡的失约不管是不是被逼无奈,明兰都无法释怀。

明兰确实深爱过小公爷,即便是答应顾廷烨求婚的时候,也还没能对小公爷忘情,因为初恋太美好啊。可是,有爱情又怎样呢?人不能靠爱情过一辈子,因为激情总会褪去,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事,这期间明兰和郡主婆婆之间是一定会发生矛盾的,别看郡主经历了很大打击,似乎变得温和了许多,但是多年的习惯是不会变得,时间一久,她对儿子的控制欲就会慢慢再回来,到了那时,小公爷是护不住明兰的。

而二叔是最适合明兰的人,明兰一直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她这么多年来的精神依靠就只有祖母,看事情理智,不过是因为不敢放松一刻。但再坚强理智的人也希望有人可以依靠,这是祖母的期望,也是她自己要的。顾廷烨求婚时说:“不敢说有千般万般好,以后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对明兰来说,这是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小公爷其实就像一直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他被郡主娘保护得太严实,不明白古代世间女子的苦,不懂人情世故,也低估了自己的娘亲,高估了自己。他对君主的反抗最多也不过是绝食罢了。而二叔是过来人,他从小经历尔虞我诈,对大宅门的争斗早已见惯,在感情上,又被一个段位极高的女人狠狠摆了一道,这样极品的女人,也抵得上历尽千帆了。所以,二叔懂得珍惜,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对明兰才是最需要的。

而且,明兰和二叔之间也并非没有感情。从江匪,叛军到逆臣,二叔为明兰做了很多。别的不说,这几次三番的救命之恩,也足以以身相许了。在小公爷的感情还停在原地的时候,明兰就已经往前走了。所以明兰说,人永远不要往后看,要往前看。

其实我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是不太喜欢二叔的,他在小说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人,当然作者其实是为了体现穿越现代女和古人的冲突,和电视剧的背景就不一样。跑题了,拉回来,我其实是想说,在小说中,二叔一开始娶明兰的初衷就是为了娶个贤内助,为自己的孩子找个好嫡母,并未爱上明兰,婚后也是经历许多才终于和明兰交心的,古代男人大概都是这种心态。电视剧里的感情线就铺垫得很好,明兰和二叔的感情是一点一滴积累,再水到渠成的,并非无爱婚姻,不然明兰也不会有一开始的抗拒到欣然接受,转变得这么快了。

不得不说,朱一龙演得很好,公子如玉世无双,对明兰无望的爱让人心疼,这么个长睫毛的帅哥掉泪,谁能不心疼呢?

只是,明兰和小公爷不合适,家世不合适,性格也不合适。

就像大多数初恋一样,很美好,只是不适合罢了。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电视剧的前期大家都觉得明兰和齐衡非常的般配,因为这两个人是真心喜欢对方的。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网友们都知道这两个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因为齐衡与明兰之间只有爱,但是却没有能力,所以说他们在一起的步伐会受到很多人的阻挠。起初是齐衡母亲的阻挠,但是齐衡的母亲都已经接纳了明兰的时候齐衡也并没有选择去提亲,因为他想等到自己功成名就再去提亲。

沦为笑柄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齐衡就已经狠狠的伤害过明兰了,起初两个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齐衡就给明兰许下了承诺,并且希望明兰能够等待自己。而明兰也确实选择了等待,可是等来的结果却是齐衡娶了别的女人,虽然说娶对方并不是齐衡的本愿,但是这一切还是让明兰沦为了京城的笑柄。

不合时宜

这一任妻子并没有长长久久地与齐衡在一起,所以说齐衡很快的就恢复了单身。其实在这个时候齐衡的母亲已经接纳明兰了,并且愿意让齐衡娶明兰,但是齐衡却表示自己想要等功成名就了以后再求取明兰。明兰是非常喜爱齐衡的,并且也愿意理解齐衡,但是齐衡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明兰足够的安全感。

一步错步步错

因为齐衡一直都在埋头苦学,根本就没有提过要求娶明兰的事情,也没有告诉过明兰等自己高中了以后就要去明兰。在齐衡正在埋头苦学的时候如果没有顾廷烨参与的话,那么明兰很有可能就已经嫁给了其他的人。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齐衡似乎都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最终两个人也没有办法走到一起。尽管最终齐衡感到非常的悲痛,但是这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毕竟一步错步步错。

在看知否这部剧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郡主了!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郡主的话,小公爷早就和明兰在一起了,毕竟小公爷在剧中,应该算是身边最干净,而且对明兰最好的人了。而且小公爷身边也没有那些小妾和外室什么的,这一点可比顾二叔好很多。我觉得小公爷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虽然说小公爷并没有和明兰在一起。

但是我还是希望小公爷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真爱。不过根据小说中的描述,小公爷的一生都被自己的母亲郡主左右,就连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我觉得明兰和小公爷之间最大的阻碍,应该就是小公爷的母亲郡主了。因为小公爷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对于家中的所有事情都必须掌握,尤其是小公爷的婚姻大事和前程,是郡主最关心的。虽然小公爷对明兰还是一心一意的,从来没有因为明兰的不回应就放弃,是一个很痴情的男人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痴情的男人,最终和明兰还是错过了。其实郡主看不起明兰的家世也就算了,但是却因为这件事对盛家特别厌恶,甚至还特意上门把这件事挑明,我觉得实在是太过分了。

郡主对小公爷可以说是望子成龙,一直希望小公爷可以取得功名,在朝堂上大展拳脚,自己脸上也有光。但是另一方面,郡主又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娶公主进门,我很疑惑不是说驸马不可以有实权,一般都是那种没有什么实权的职位,为的就是不让外戚的实力太大,影响整个朝堂。而郡主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进朝堂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样一来不就做不到了吗?后来我才了解,原来郡主希望小公爷可以娶公主是为了能够官运亨通,而当今皇上最得宠的嘉成县主很受宠。因为皇上没有子嗣,所以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也就选了嘉成县主的弟弟,那么嘉成县主就是是未来皇位继承人的姐姐。

可以说未来虽然没有公主的名号,但是享受的却是和公主一样的待遇。不过县主和公主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县主的夫婿还是可以入朝为官的,也可以加官进爵。郡主之所以对娶公主的执念那么深,其实还是为了讨好皇上,这样的话不仅自己身为嘉诚县主的婆婆,不仅地位高,儿子的仕途也能更顺利。这也是为什么娶公主仕途受阻?郡主望子成龙,却对娶公主执念这么深的原因了。

《知否》小公爷和明兰的爱情一直是都大家关心的,但是最后还是没法违抗母命,但是这次事情来了大反转,

本来看到齐衡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他温文尔雅的,所以便认为他的家人肯定也是这般的独特,而齐衡看上一个庶女,本来我们也是以为他家中父母一定会同意这门亲事的,毕竟他是家中独子,一定是被宠着的。

但是事情出乎了我们的所料,他母亲也和世俗人一样,是看不起庶女的,同样也是瞧不起只是个五品官员的盛紘,所以我们在不看好这个做母亲的同时,也非常可怜这样的元若却有个如此不开明的母亲,难道这儿子的幸福还没有门面重要吗?

于是就在我们观众的唉声叹气之中,这齐衡有了妻子,只不过他也是被强权逼迫的罢了,而这平宁郡主在丈夫被亲家扣留的时候那么着急就应该知道这家人不是什么好鸟了,而且他们还是害死过人命的,但是依旧没有做任何反抗就让县主过了门,我们都在气愤这平宁郡主没眼力劲。

结果等到这个儿媳真的在自家为虎作伥了,她才知道她是没有法子治治这个儿媳的,看着捧在手心的儿子也是唯唯诺诺的,这一刻她的内心可真的就是煎熬,终于这样的日子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因为这六王爷叛变了,所以这王妃一家最终也破败了,儿媳和亲家母也都死去了,他们这一家也算是终于清静了,齐家也不用活在这六王爷一家的压制之下了。这个时候的齐家也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繁华了,于是她也看透了,还不如就满足了自家的儿子,让他过得一世幸福安乐。

只是可惜平宁郡主刚说出这个建议就被儿子给否定了,他终归是娶过妻子的人,背叛了明兰之后也没办法和明兰没有间隙的生活了。但是郡主还是不死心,所以自己上门去了,但是六姑娘就说,我已经答应了别家的亲事了,当年是你们看不上我,我也不是这种呼之即来喝之即去的,郡主请回吧。

郡主听完了这番话也是觉得自己脸皮太厚了些,于是也是无地自容的回去了,在路上应该也是一直在悔恨,是她没有相信儿子的眼光,结果就把儿子推进了火坑里,我想她这辈子都没办法原谅自己了吧。其实不管是为人母还是为人子的,有时候对抗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相对而言,这顾廷烨给齐衡提出来的办法我更觉得是智取而并非鲁莽。

在和顾廷烨喜结连理之前,明兰曾与小公爷齐衡有过一段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两人本相知相许,互相倾心,可惜有缘无份,最终错过,各自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些爱情,不是你我不够好,而是我们注定在错误的时间相遇,最终毫无结果。小公爷齐衡如皎洁明月一般,而明兰则是一株不论遇到怎样的暴风雨都会屹立不倒的小草,顾廷烨则更像是为小草提供遮风挡雨的亭子,有些东西在初时便已经注定。那么为何明兰不愿意嫁给小公爷齐衡,而选择顾廷烨呢?

其一,两人的相遇注定是错误。明兰身为庶女,母亲自幼而亡,父亲对她不重视,在盛家唯有老夫人对她满是关心,给予她庇护之所。可以说,明兰能够顺利长大,源于幼时深深记住母亲的话语,“要藏拙,不要太过出头”,她不与姐妹去争夺头名,任何事情保证做了就好,而非成为最优秀的人。齐衡之于她,是那轮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只要是望着就好,可谁知道备受盛家姐妹示好的齐衡,唯独喜欢上了明兰。在齐衡的百般示好,多次表白之下,明兰终于相信了他的爱意,而这也是第一次,她愿意为一样东西而执着,她相信了齐衡的承诺,等待他迎娶自己之时。

齐衡其人,纵然有万般好,但性格有些软弱,且身份尊贵,与明兰不匹配。他的绝食,反抗,最终却在母亲的高压之下,选择迎娶县主,从小到大,齐衡遇到任何事情,都是由母亲为他做主,他没有勇气挣脱家族,最终到底他负了曾经给予明兰的承诺。在知道齐衡已经赢娶郡主的时候,明兰便知道两人这段感情彻彻底底错过了。

齐衡,与之相配的是高门大户,身份同等的尊贵女子,而非小门小户,仅仅是庶女的明兰,固然他有着万般的理由,但最终自己的懦弱让他错过了这段情,以及这个自己喜欢的女子。明兰这难得的执着,最终换来的是攀龙附凤的流言蜚语,当她承担着外界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之时,齐衡已经得到娇妻,过着尊贵享受的生活,这场感情,注定双方都将受到伤害。

其二,齐衡不懂得明兰的苦衷。齐衡的爱,是将最好的东西捧到你面前,高调而张扬,他不计后果的追求明兰,对于男人来说不过是一桩风流韵事,可对于明兰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毁坏她的闺誉。剧中明兰的丫环小桃曾经说过,盛家虽然门户小,但却也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在,你既然无法作主自己的婚事,那么就不要来招惹我们家**。

而疼爱明兰的祖母,则更加不同意两人之间的交往,身份的悬殊注定了两人巨大的鸿沟,齐衡被保护得太好了,就像温室中的花朵,需要经过洗礼,才能够绽放出自己的光彩。他只知道自己一心一意爱着明兰,想娶她回家作为自己的妻子,可他不曾真正了解一个庶女在家中生存的不易,不懂得宅斗技俩的可怕。一个处处忍耐,唯恐一时不慎被抓到把柄的庶女,面对高调的示爱,比起喜悦来说,更多的是不安,害怕自己被抓到把柄,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若齐衡真的为明兰着想,他应该获得家中父母同意,再去正式的追求,而非许下诺言最终没有实现,畏首畏尾,错失了这段姻缘。可以说,假若当初的小公爷齐衡,能够再勇敢一些,能够承担家族的责任与自己的爱情,他与明兰的姻缘现不会错过。而后来齐衡所娶的县主去世,但正如明兰对齐衡所说“不要往后看”,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被辜负过的明兰是不可能再去选择齐衡,他性格上的软弱与无主见,以及家中还有一个强势的母亲,这些都是明兰拒绝他的原因。齐衡可以因家族抛弃明兰一次,难保下一回有什么事情,明兰不会再次被抛弃,所以齐衡被她排除在婚姻的选择之外。

其三,顾廷烨是最适合明兰的存在。顾廷烨其人,前期风流叛逆,最终稳重大方,身为侯府嫡次子,却一点也不受喜欢。他从小没母亲,父亲也不重视,可谓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明兰在后宅中面临的困境与无奈。于是,为了迎娶明兰,他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暗地做了诸多事情,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最终将心上人娶回了家。

上天为两人牵了线,年少时候的投壶比赛以及顾廷烨为明兰生母请大夫,这都为后来两人冥冥之中的缘分下了注。私塾期间,他对明兰就动心了,可当时齐衡与明兰相知相许,他不愿破坏,控制自己。而后齐衡大婚,顾廷烨多次对明兰相助,三番五次的相救让两人感情升温,他处处用自己的方式保全明兰的名声,呵护她。为了得到明兰,他转身从军,成为朝廷的新贵将军,荣宠与风头尽出。先是破坏了贺弘文与明兰的可能,让纳妾之事,声明远扬,又先一步设计如兰和文炎敬,最终与明兰定下婚约。

这些不过是让明兰能够顺利嫁给他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夺取明兰对自己的心。他深知明兰聪慧,有能力并且不甘于屈服,于是许下自己绝对不会让明兰受委屈,自己在男人堆中是老几,明兰在女人堆中就是老几。更是立下誓言,自己爱慕她已经,想要与她终老一生。再坚强的女人,面对默默的付出和强烈的安全感,以及几次三番的相助,都会动摇。面对这样一个人,明兰最终选择顺水推舟,与他相许一生。可以说,嫁给顾廷烨是明兰最适合的选择,婚后两人真正成了神仙眷侣。

01

静安皇后是原著中开国武皇帝的皇后,她和明兰一样是穿越过来的,用一句话可以形容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识破皇帝花心本性的静安皇后,干脆宫门紧闭,再也不见人,专心在宫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时的老齐国公夫人,十分敬佩静安皇后,常常替静安皇后不平,还把老公看得死死的,坚决不允许他与得宠妃嫔的家族往来。

齐家的老公爷十分惧内,竟完全不反抗。所以那时人们戏称“忽闻河东一声吼,门前行人抖三抖”。

后来静安皇后的儿子继位后,自然也十分看重齐家。齐老公也夫妇就给两个儿子分别找了两个厉害的媳妇。

大儿子娶的妻子出自将门,据说能开两百石的强弓,二儿子娶的是平宁郡主,因在宫里养过,颇得圣眷。

这下三个母老虎齐聚河东府。外有能干男人,内有镇宅女人,但在原著里,这样的齐家为何不如盛家竟渐渐没落了?

02

平宁郡主嫁进齐家后,婆婆彪悍,大嫂彪悍,在如何处理妾室上给她做了很好的示范,也因此她的老公齐大人,根本不敢宠妾灭妻。

她生了齐衡之后,不能再生,齐大人也不敢再纳妾,只守着她和一个老妾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这样的权爵之家,家风正,平宁郡主和齐大人齐心合力,齐衡也是很优秀的有为青年,就踏踏实实的经营,齐家已经是富贵双全

可平宁郡主:她偏不,因为她太骄傲,太要强了。就是这无可救药的要强让她既害怕失去,还想得到的更多。

所以,当她明知道齐衡喜欢的是明兰的时候,甚至连齐衡父亲都想要成全齐衡,曾经对平宁郡主说:

“衡儿自小不曾让我们伤心,也从没要过什么,只此一次,他不曾随你的心意。几年前,我就瞧出他对盛兄的小闺女十分上心,我那时也不点破,只想着他没见过什么姑娘,过几年也就好了。可如今,我瞧着他是真喜欢那姑娘。”

可她却非要做那个狠心的母亲,生生阻断了齐衡追求明兰的路。她自己要强,连带着想要把这样的思想强加到儿子身上。

她就是认为,儿子这么优秀,当然要娶最好的女人。正好荣妃的妹妹荣飞燕和邑王的女儿嘉成县主都看上了齐衡,最后荣飞燕因和嘉成县主争抢齐衡而死。

确实如平宁郡主所愿,嘉成县主嫁到了齐府。可在结婚前手段就这么阴险狠毒的女人,进了齐家门真的对齐衡有帮助吗?

齐家再显贵,也比不过皇帝的儿子邑王家,嘉成县主从小娇生惯养,目中无人。根本不把齐家任何人放在眼里。

齐衡只是对府里的一个小丫鬟,多看了一眼,第二天,嘉成县主就直接把那个小丫头杖毙了。

平宁郡主能怎样?只能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管教,还要笑脸相迎,逼着儿子对嘉成县主好。

可是齐衡对嘉成县主半分感情都没有,就被迫娶了她,再加上她在府里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别说喜欢,只怕厌恶也是与日俱增。

《知否》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家族的兴旺是从内里兴旺起来的,衰败也是从内里衰败起来的。

从这一刻起,齐家已经开始衰败了。家宅不宁,当家主母和丈夫感情不睦,长辈还不能管教,这不是把齐家推入深渊了吗?

不过命运似乎好像要放齐家一马,两王造反,嘉成县主一家惨死。经历了大喜大悲, 曾经命悬一线的平宁郡主似乎觉得有点对不起儿子了,所以她想要补偿。

她的确想去盛家提亲,可提亲的对象不是明兰, 却是嫡女如兰。她打从心底里还是看不上,作为庶女的明兰,不过最后被墨兰的事情搅黄了,不了了之。

03

齐衡的第3任妻子是申阁老的孙女申氏。

申阁老曾经侍奉过几代帝王,经历过这么多朝廷动荡和叛乱后,申家仍然屹立不倒,被顾廷烨称之为“老狐狸”。门生故吏更是广布天下,可见申家的根基有多厚。

这时候齐家身份尴尬,毕竟跟逆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家族的命脉全凭新皇高兴,一个不小心,齐家就大祸临头了。

所以这时候的齐家需要找一个靠山,恰好申阁老看上了齐衡,攀上这棵大树,平宁郡主自然十分高兴,很快申氏嫁入了齐家。

申家对齐衡的帮助也很大,齐衡很快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可是在感情上,齐衡一如既往紧闭心门。

申氏和嘉成县主大不一样,她温婉大方,知书达理。可有一点,她和齐衡太像了:执念太重。

她明知道齐衡不喜欢自己,却非要追根究底,一刻也不想和他分开,在和齐衡外放的途中,和两个孩子都因瘟疫而死。

齐衡若是对申氏稍微用心一点,申氏也不会如此没有安全感非要跟着齐衡而造成悲剧。

以齐衡的实力和申家的助力,齐家说不定就是和盛家一样,成为人丁兴旺,繁荣和睦的大家族。

可惜让齐家繁荣兴盛的大好机会,齐衡没有抓住。

平宁郡主以为自己很有危机意识,看似为齐衡找了一门好亲事,可是她低估了儿子对明兰的执念,申氏进门后也没有和她推心置腹,反而对齐衡和明兰那段情遮遮掩掩,弄得申氏每天心力交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齐衡和申氏的心结。

她一味把自己对齐衡的期望强加到他身上,她明明知道,用手段和利益交换得来的功名前程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可是她就是不死心,于是齐衡的第3任妻子庆宁大长公主的嫡孙女嫁入了齐家。

齐衡和这位新婚妻子结婚不久,就承袭了国公府的爵位。而他的妻子生下两个儿子后,就去世了,时年不满三十岁。

齐衡娶了三任妻子,可是她们最后都没有留下来陪伴齐衡,心力交瘁的他,最后选择独自抚养孩子,再不娶妻。

04

平宁郡主希望儿子事事都好,可最后的结局呢?本来温润如玉的齐小公爷,从此失去了光泽,变得沉闷不堪,郁郁不得志。

齐衡,他真的不幸福。

事业上,虽然最后齐衡继承了齐国公的爵位,可是齐衡,只是想用自己所学为朝廷效力。

家庭上,虽然最后齐衡有了两个儿子,可是成就远不及长柏的子孙,齐家也人丁凋落,不像长柏旁支嫡系众多,俨然成了书香清流的大家族。

平宁郡主对齐衡的爱,太沉重了。

齐衡从小就被她管得严严实实,明兰拒绝齐衡时曾这样评价他:

“你其实与郡主很像,看着风轻云淡,内里却极好强。你明明已有了大好家世,却依旧勤学不缀,洁身自好,在京中锦衣子弟中,可算首屈一指的好儿郎。你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你太好了,事事都想做最好,我要不起,你心太大了,也放不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重要他人”,指的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

齐衡的母亲就是对齐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他人”。

由于平宁郡主从小到大的言传身教,齐衡的某些性格和行为习惯,已经被平宁郡主的影响,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个烙印就像扣在齐衡身上的一把锁,齐衡想解开,却不知道怎样解开。因为他的性格已经被平宁郡主深深固化了。

危机来临时,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想把这把锁打开的决心,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把它打开的方法。

对孩子的爱,千万不要过犹不及,用力过猛,恰恰适得其反。

恰如其分的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锦上添花的一把锁,孩子随时能打开,自己也随时能锁上。

平宁郡主出身高贵,是皇后娘娘的义女,从小便养在宫中,后来更是嫁到了公府成了主母,守着郡主公府的荣耀,享受着宫里的宠爱,这样的女人本就有高傲的资本。平宁郡主嫁入公府之后只有齐衡一个孩子,他是嫡长子同时也是齐国公府唯一的孩子,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愿,平宁郡主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更希望他能娶天下最好的女儿。为了自己儿子,平宁郡主特意在长柏成婚之日提出了认妹妹之事,虽说太过算计,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齐衡。

齐衡作为齐国公府唯一的继承人,母亲又出身如此高贵,人又是一表人才,这样的男儿即便是公主郡主也配得上,平宁郡主自然也想自己儿子能有一门好亲事。在当时那个年代门当户对的思想根深蒂固,平宁郡主从小便在皇宫中长大,自然是看不起那些小门小户家的姑娘的,所以她绝不会允许儿子和那些出身低微的女子扯上关系。

虽说平宁郡主希望儿子娶一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不过齐衡却不这么想,他在盛家读书之时与明兰相识便两心相许,这也是一个没经历社会毒打的孩子,不知社会险恶。一心想要迎娶明兰为正室大娘子,也曾试图过说动母亲去盛家提亲,不得不说这齐衡也太不了解自己母亲了,她怎会让自己儿子迎娶一个五品官的庶女为正室大娘子呢?

在齐衡提出娶明兰为妻后平宁郡主不动声色,只说在长柏成婚之日要去拜访盛家,让齐衡白白高兴了好久。没想到在长柏成婚之日郡主却突然提出了认妹妹的事,告诉盛家自己有意让盛家的女儿成为齐衡的妹妹,以后以兄妹相待。很多人都以为即便不和齐家联姻有个干女儿的身份也是好的,其实不然,平宁郡主并非是真心想来让齐衡认妹妹,只是为了警告盛家众人不要痴心妄想,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罢了。

平宁郡主之所以选在长柏成婚之日,一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去盛家本就是不合理的,若是没有一个由头便去难免被人说另有所图,平宁郡主身份高贵自然不会让这些闲言碎语流传出来。二是长柏成婚之日宾客众多,平宁郡主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是看不上盛家女儿的,同时也让那些小门小户看着,不要痴心妄想生出不该有的念头来。可怜齐衡一心以为自己母亲是去提亲的,却不想是去断了两人念头的,实在是太可悲了。

齐衡,是《知否》里的男二号,也是第一个喜欢上盛明兰的男生。

在原著里,盛明兰是齐衡一辈子的意难平,错失了盛明兰之后,齐衡虽然娶了三任妻子,但是都未爱上对方,婚后一直过得十分不幸福。到了最后,齐衡三任妻子皆早亡,留下他一个人抚养儿女成人。为了填补心里的遗憾,齐衡让自己的孙子娶了盛长柏的孙女,让“齐小二”和“盛小六”得以相守。

在剧版《知否》里,编剧给了齐衡一个美满的结局。不同于原著,剧版申氏温柔大方,贤惠善良,聪明懂事,对齐衡体贴入微,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女人。在与申氏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齐衡发现了申氏身上的闪光点,也明白了自己与盛明兰再无可能,最终选择了放下,与申氏一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齐衡之所以会在感情上遇到这么大的挫折,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因为他有个强势的母亲,那就是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有多强势?齐衡之所以是齐国公府的独子,是因为平宁郡主是个河东狮,容不下妾室,让男人只能守着她一个婆姨过日子。平宁郡主出场的时候,身边的侍女下人都规规矩矩的,大气都不敢出。

为了打消儿子对盛明兰的念想,平宁郡主不惜打死了儿子最信任的小厮不为,差点让母子关系失和。

平宁郡主狠心斩断儿子爱情,是有原因的。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齐国公府的女主人,她都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实际上,她也是逼不得已。她看不上盛明兰,只因3点。

1、在平宁郡主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一般女子配不上;

齐衡是齐国公府的独子,只因平宁郡主在生他的时候十分艰难,差点母子均没保住。

齐衡的父亲本来是老齐国公的第二个儿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平宁郡主嫁进来后,就一直在跟自己的嫂子较劲。最终,嫂子虽然生了儿子,但是儿子自幼体弱多病,平宁郡主虽然只有齐衡,但是长得很出挑,让平宁郡主倍感自豪。

齐衡的确十分优秀,作为齐国公府的公子,他大可以通过捐官等途径步入仕途,不需要经历苦读科考之苦,可是,齐衡很有上进心,一心想靠自己的才学和努力走上仕途,而不是靠家世。

在感情上,齐衡洁身自好,加上平宁郡主管得死,齐衡并没有像其他贵族公子那样小妾成群、私生活不检点。

家世好、人品好、肯上进,这样的孩子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更加是父母的骄傲。

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平宁郡主自然是无比高兴的,挑儿媳妇的眼光自然也高了些。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儿子配公主都可以,怎么可能低就一个没有爵位家的庶女呢?

2、盛家地位不高,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反而需要齐家拉一把;

在古代,结婚之所以要讲究门当户对,不仅是因为不舍得儿女吃苦,主要是因为姻亲关系对自己家族的未来有极大助力。

盛长柏高中之后,盛紘选择了海家的女儿做儿媳妇,就是希望满门清贵的海家能够在仕途上帮到盛长柏。只有男人有出息,地位高的人稍微提拔一下,前途就不可限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犯错全家遭殃,这就是古代家族的力量。因此,哪怕是为了齐国公府和齐衡的将来,平宁郡主也无法接受盛明兰做自己的儿媳妇。

一旦齐衡娶了盛明兰,以盛家在朝堂的根基,不仅无法给齐衡的仕途带来助力,而且齐家得拉盛家一把。这对齐家来说,太不划算了。

齐衡得罪了皇帝,申氏的父亲就及时进宫,去给女婿说情。要是盛纮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3、勋贵人家对自己的儿子虎视眈眈,得罪不起。

家里的儿子有出息,盛名在外,做父母的不仅会感到自豪,也会遇到麻烦,那就是儿子太抢手了。

齐衡是京城有名的翩翩公子,深受那些贵女的青睐,邕王的女儿嘉成县主盯上了他,非他不嫁,荣贵妃的妹妹荣飞燕盯上了他,也想要嫁给他。这两个姑娘出身都很高贵,都不可能做妾,而齐衡无论娶了哪个,都会得罪另一个家族。

齐大人沉吟一会儿,说道:

“如此也好,不过你不可回的太绝,索性将这事儿推到六王妃那儿去,你故作为难之状,叫那两家自己争去;这样既不得罪人,也可叫六王妃知道咱们不是上赶着的,好歹拿些架子出来,没的将来衡儿在县主面前抬不起头来;衡儿与盛家闺女的事儿,你且捂严实了。”

为了逼迫齐衡娶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得偿所愿,邕王妃心狠手辣,先是设计逼死了嘉成县主最大的竞争对手荣飞燕,然后又以赴宴为名扣押了齐国公,以齐国公府满门做要挟,逼迫齐衡签下婚书。

因此,平宁郡主根本无法站在儿子那一边,让其娶了盛明兰,否则,荣贵妃和邕王妃都不会放过齐国公府。

虽然平宁郡主很强势,但是她瞧不上盛明兰的原因可以理解。真正做错了的人,实际上还是齐衡。

为保齐国公府放弃盛明兰,迎娶嘉成县主,他没有错,他错在不应该随意撩拨盛明兰,不应该放纵自己的爱情。

出身如此高贵,齐衡应该明白,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不了主;他应该明白,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接受一个庶女做他的妻子;他应该明白,自己对盛明兰的情谊一旦传扬了出去,他顶多被认为是年少不懂事,而盛明兰将是死路一条。

既然不可能给人家幸福,既然不可能对人家负责,既然这份爱情可能会将她逼入绝境,就不应该念念不忘,就不应该给对方希望。

韩寒曾说: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在爱情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尊重别人,做到对爱情负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5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