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风俗习惯

潮汕人的风俗习惯,第1张

  潮汕婚俗

  潮汕人对于婚礼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亲。经女家同意后,再由媒人到女家问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定亲”又称 “订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女方必有回礼。定亲时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个甜蛋,只能吃两个;若是两个,只能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箸一分为二)。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甜面汤(现多数是送面条和白糖),报告亲事已定。

  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大多数地方还要送猪肉,俗称“洗屎肉”,以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现在多数是纳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之后,具帖复聘,并回复一定的礼物,主要有: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雌雄鸡各一只(象征鸳鸯比翼)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妈(祖母)在堂,须加送“老妈糕”;祖父在堂,应加送“老公饼”。女家在送猪心给男家之前,须切出一片,配糖、葱煮熟后,与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来的猪心猪肝后,也要配糖、葱煮熟后与家人及亲友同吃,取义“男女同心”。

  “请期”也称 “择日”、“送日”、“提日”。行聘过后,男方即择定结婚吉日,包括裁剪结婚礼服、“挽面”和沐浴、确定迎娶的时间及时辰,并通知女方。手帕捻红糖,新娘出阁伊始要把包着红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后,在盖井之前,要将红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内合外合厝边”,“过门合人惜”;花头”、扇子(谐音“送子”)等。富有人家旧时嫁女,除办嫁妆和上述特殊物品外,还陪嫁田地,甚至寿板(棺材);现在则陪嫁电器、摩托车或汽车等。

  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门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门口等亲,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后都要分别 “食五碗头”,出门前还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轻洒向花轿,有的则提一小桶清水,用红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喷洒花轿和花轿经过的一段路程。现在虽多用自行车、摩托车、小车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习俗。花轿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树(潮人称为 “成树”)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对“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门都要贴上婚联,门楣正中要贴上一条写有“麒麟到此”的红纸条。新娘到男方家门口,新郎要“踢轿门”、“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吃“合房圆”。吃“合房圆”时“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两粒甜圆后互换圆盏,再吃两粒圆,俗称交杯换盏。此时,“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贯穿于迎娶的全过程,从新娘出门上轿到进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闹洞房”时“青娘母”要代新娘与客人对歌,若遇到一些淘气者作歪诗打趣时,“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击,帮助新娘化解尴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设婚庆喜宴,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我所知道的潮汕——风俗

  对潮汕略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潮汕人,特别是在农村,经常要拜神,次数之频繁平均下来我想不少于4次/月吧,这要问我奶奶比较清楚,反正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是少不了的。于是,这样的习俗容易被外人等同于迷信。但在这里拜神反而更像是一项文化活动,人们把需要拜神的日子称之为做节,也便是节日。而入门媳妇的必修课之一便是要懂得在做节时提着贡品到某座庙祭拜。从小就习惯被勒令在先祖或者众神的牌位面前跪着,大人念念有词地教些说法,最经常说的一句就是保佑我读书长大,不敢为难先祖和众神,所以要求一般都是合理的,很小的时候偶尔也曾贪婪地想要考试考一百分。后来知道原来在流星面前许愿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流星一闪而过,下一次便很难凑巧再遇到同一颗了。相对拜神就比较固定啦,所以这样的愿望更像是承诺,彼此之间的。

  除了拜神,潮汕其他的风俗也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比如中秋节,在这里赏月吃月饼并非重头戏,拜月娘(月亮)和烧瓦窑才是不可或缺的。拜月娘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是女性神灵的缘故吧,祭拜的物品都比较绿色化,水果,糕点,甜茶,还有作业本,哈哈,小时候都要留些崭新的本本拜月娘,相信每个潮汕人都有这样的童年回忆吧。烧瓦窑,便是在空地上面用砖瓦搭一个塔,小孩子搭小塔大人搭高塔,往塔里面装些木头之类的易燃物,点燃。俨然便是一个大火塔,周围的人会向火塔泼些盐,可不只是单单为了钠燃烧好看的蓝色火焰,而是说这样便可以驱除家里的蚂蚁了或者来年丰收吧,呵呵好像是这样,奇怪的想法。烧瓦窑这个习俗相传是元末之时,为联合抗击外族人的侵略,地方居民中秋时候通过儿媳回娘家带书册糕(一种糕点)传递起义的信息,然后在晚上以瓦窑点火为起义信号,一举消灭侵略者。其实我也好久没有看过烧瓦窑了,都是儿时的回忆—_—!

  儿时的回忆当然就少不了成人礼啦,当地称为“出花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最鲜艳”当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快高长大之后,就要出花园了,大概是这样的。哈哈曲解了,其实潮汕的小孩子一出世,便是由花公花麽两位神灵庇护着看着长大,15周岁那年便要择日来答谢他们两位老人家这些年的的照顾,长大以后他们便可以省点心,腾出多些时间去照顾其他的小孩子^_^“出花园”那天,主角要穿着新衣服待在家里,拜花公花麽,宴请亲友,咬鸡头等等,哈哈,其实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其实,各地的农村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一些风俗,并且在慢慢丢失。。。

大多数分三部分:1订婚时的聘礼礼金,一般为整数加一元,取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意思,虽然当时我很冤,因为我确实没挑这么多个啊!!!!~~~~具体多少挑一,看双方沟通以及经济情况了,反正老人都是为了儿女好,也不可能为了面子搞得小两口儿婚后为了钱撕破脸皮吧,一定要耐心的沟通!!

2改口钱,有的仪式在家里,但是现在多在婚礼进行时,建议钱嘛提前给,婚礼上拿个红包,里面装个五块十块的意思一下就好,免得婚礼当天人多事杂,万一丢了就不美了。具体金额还是要沟通的,毕竟这份钱双方父母都要给,形式、意思到了就得了呗。

3梳妆费,好多新人婚前,喜婆婆会代表新郎家给新娘一个红包,丰俭由心,给儿媳妇儿买衣服首饰用的,表示一下关心,一千两千,一万两万?金额反映不出关爱的多少,光是那个红彤彤的纸包,就能切切实实的体会到老人的喜悦和恩情了吧!!

总之,婚是结给别人看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只要是喜庆、温馨、恩爱、和睦,所有的习俗都能由您自己决定!

近日,在汕尾的一场婚宴上,小外甥接到捧花后直奔还没有结婚的舅舅,想让他“沾沾喜气,早日争气。”众人一片大笑,舅舅略显苦涩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眼看就要到年关了,对于到达结婚年龄却还没有结婚的人士,依旧是要承担着很大心理压力呀。

相信大家也知道,当代年轻一族中,更多人都喜欢自由,加上生娃养娃育娃辛苦难等问题,对于许多未婚人士来说那是真不愿意结婚。可年轻一代人有这样的想法,对于年老的父母可不这样想。毕竟岁月是无情的,随着岁月的过去,人的年龄是越来越老,这时候身边再没有新的后人出来,这也是让人挺着急的。

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家庭来说,传宗接代,子孙满堂,这自古以来成为了一种习俗,所以在中国的婚礼也会比其他更加看重。婚姻是一件大事,不再仅是两个人在一起谈恋爱那么简单,而是两个家庭组合起来,未来承受的压力责任也不少,但对于不少未婚人来说,之所以迟迟不敢步入婚姻殿堂,更多还是害怕承担这份责任。

不过,已婚的需要扛起家庭责任和压力外,迟迟未婚的人也依旧有压力。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压力。

1、催婚压力

对于婚姻,每个人都期待娶的那个人是自己喜欢的。但很多未婚迫于压力会娶到并不是自己真爱那个,这催婚压力对于未婚人来说也是巨大的。

2、经济压力

在我国结婚可不是一件小成本的事情,像中国很多地区婚礼彩礼价格都在十几万,而这对于多数普通家庭人来说,似乎有点难以承受。毕竟买车买房还有花销经济,就已经花光所有力气,如果还需要彩礼,对于普通家庭真是一个大手笔!

与拜神有关的习俗: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也叫“盂兰胜会”。“当天,潮州人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扩展资料

禁忌

过年时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但是,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参考资料

-潮汕 

汕尾原海陆丰地区的“送嫁舅”习俗,是姐姐嫁时,

弟弟送嫁,在当天的酒席宴会当中,

“送嫁舅”是最大的(包括政府官员和长辈),

会被安排在主席的回头位(首席位),当然,如有特别原因,

“送嫁舅”也可由新娘的哥哥、堂弟等代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58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