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冤狱既成,明廷重新部署了防务,再次起用著名的孙承宗为督师,特设文武两经略,以兵部尚书梁廷栋、总兵满桂为之,屯西直、安定两门,并总督入卫京师的各路援兵。又任命旧帅王威、尤岱、杨御蕃、孙祖寿,出罪帅马世龙于狱,都以原官立功。命大学士孙承宗移镇山海关。诸将闻孙承宗、马世龙至,都自愿受其节制《明史·孙承宗传》,卷250。。
皇太极自北京后撤三十里,于十二月一日率军趋良乡,攻克其城。总兵官吴讷格屠固安县,尽歼其众。十六日,得知明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下狱,皇太极以为这是天赐良机,便亲统大军回师北京卢沟桥。明副将申甫率兵卒七千前来抵御,右翼五旗兵迎战,将明兵歼灭《东华录》天聪4,6页。,而这位副将喋血力战,刀伤丛身,箭伤数孔而死。
后金兵继续在京城附近攻掠,距京二十里,又击败一营明兵,并于当晚从捕获的人得知,永定门南二里外,驻有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领马步兵四万,结栅木,四面列枪炮十重《旧满洲档译注》太宗朝,241~242页。。皇太极遂令诸将士,以三鼓进兵列阵。十七日黎明,十旗兵齐进,大战永定门外。最勇敢的是和硕图,一马当先突入明兵阵中。满桂骁勇敢战,他率步骑五千迎战,因寡不敌众,被后金兵击溃,他与副将孙祖寿及参游击将领三十余人都战死于阵中计六奇:《明季北略》,卷5,《满桂战死》。。总兵官黑云龙、麻登云等被俘,投降了后金《明史·满桂传》,卷271。参见夏燮:《明通鉴》,卷81。,京师大震。后金将阵获的六千马匹,择其善者,先赏给八大臣及众总兵、副将等。
这时,后金诸将争请进攻北京城。皇太极看到明朝“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昭梿:《啸亭杂录》,卷1。他留下一封信致崇祯帝,重申议和之意,然后移营北京城西北。
二十二日,遣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萨哈廉及总兵官扬古利等率兵三千略通州一带,攻克张家湾,放火烧船约千余。
二十七日,又遣阿巴泰、岳讬、萨哈廉、豪格率兵四千往围永平。同一天,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等率护军及火器营兵五百名,往视蓟州情形,与来援蓟州的山海关兵五千相遇,遂立营环列车楯枪炮,诸贝勒率兵冲入,全部歼灭《东华录》天聪4。。
第二天,皇太极接到参将英俄尔岱自遵化的报告说:“密云总督、蓟州道合兵,夜至遵化,四面夹攻,我兵出御敌兵,斩杀甚众,敌遂却。”
二十九日,又遣贝勒杜度统本旗护军往驻遵化,击败了来攻的明骑兵五千,杀明副将一员,获骆驼五百,马一千四百七十匹。
天聪四年(明崇祯三年)正月初一,后金军越榛子镇,降沙河驿,抵滦河至永平,十旗兵环城立营,皇太极派副将阿山、叶臣选部下猛士二十四人同往,令其攻城。登梯时,须四人先登,每旁各令两人立,次令四人速登,又次令十六人络绎而登,然后阿山、叶臣亲登。其后令每旗官一员率兵一千助之。四日晨,天还没有亮,后金兵列梯牌攻永平城,施放火炮药箭。北城楼中炮,众兵乘势登城,城遂破。阿山、叶臣及猛士二十四人冒火奋力登城,被皇太极称为“我国第一等骁勇之人”,并传旨:“后遇攻城,勿令再登。”《清太宗实录》,卷6。
此战,明兵备御副使郑国昌及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卢化龙,教谕赵允殖,副总兵焦延庆,中军程应奇,守备赵国忠、东胜卫,指挥张国翰,乡居中书舍人廖汝钦,诸生韩原洞,武举唐之俊等都战死。知县张养初,户部郎中陈此心,兵备道白养粹,行人崔及第,户部主事白养元,游去杨声远等投降《东华录》天聪5。。天亮,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游击高鸿中、阵获总兵官麻登云等执黄旗于城上,通谕官军百姓,俱令剃发。值得注意的是,为收揽人心,消弭汉族人民的反抗,在占领永平后,皇太极指示对明朝的士兵可“收其军器,各放还原籍”,遇到一般汉民则“纵庄村百姓,各还其家”,使其“乘时耕种,给以牛具,复榜示归顺各屯,令各安心农业”《清太宗实录》,卷6。。为解决后金人才之不足及收瓦解对方之效,对明的降官、降将则大批录用。尤其重用被明朝革职的官员,如,提升永平革职兵备道白养粹为巡抚,管理永平所属地方归顺人民。以明革职官孟乔芳、杨文魁为副将,统领本城兵四百人,给予马匹、甲胄、弓矢。皇太极把自己穿的黑狐裘等赐白养粹,又亲自召见孟乔芳、杨文魁等蒋良骐:《东华录》,卷2。。这些人感激涕零,一再表示要为后金尽心出力。后来又规定“勿以形迹可疑,妄指平民为奸细”《清太宗实录》,卷7。,只将造谣惑众的李春旺斩首示众《清太宗实录》,卷6。。
皇太极率大军旋向山海关移营,留济尔哈朗、萨哈廉统兵一万镇守永平。传谕:“凡我举动,惟求万全,若敌至,勿轻出城,但须秣马以待。兵据城中,可分置汉人于一隅,拨给房屋,一一分清,书其姓名于门,令各照门帖居住。”《清太宗实录》,卷6。
后金军攻克永平时,昌黎县令左应选刚上任,他胆略过人,闻讯后,登城四望,传谕百姓不要惊恐,要紧闭城门,集溃卒,练民兵,治火药,列药于城,誓师固守。
后金兵七千余人至昌黎县城东关侯庙前,分三营围攻。内有永平生员陈钧敏、王金玉率十余骑,执黄旗到城下招降,左应选怒骂,严词拒绝。皇太极遂遣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蒙古兵排梯数十架,用火炮火箭攻击,为明兵所败。又命大臣达尔哈、喀克笃礼等领兵千人,昼夜攻城,仍不能奏效。十三日,皇太极对将士说:“鸟枪火炮,自远而至,目不得见,避之诚难。至于矢石,乃目力所及,可以引避,宜善攻击。”《清太宗实录》,卷6。于是,令右翼四旗攻其南,左翼四旗攻其东,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攻其北。他们都把云梯布列城下。军士将要登城时,城上滚木檑石、火炮鸟枪齐发,火燎梯折,难以进攻。派遣降民李应芳说降,亦被左应选诱而杀之。欲凿城而入,又缺锹镐。代善以不能攻克,遣人驰奏。于是焚其近城庐舍,撤离县四十里,往柳河诸处安营。
因迁安、滦州相继投降,十七日,命固山额真纳穆泰、和硕图、图尔格、顾三台各率本旗兵驻防滦州。为此,皇太极发布如下命令:
汝等往视情形,若城内人民效顺,便可入城,倘犹抗逆,以计图之;不可图,则以梯攻;如城中兵力尚强,不得遽攻,当即还师。《清太宗实录》,卷6。
这一次行动是,令众军居后,游击高鸿中、库尔缠率十人先往,诱令开城。随后大军入城,获库银四百七十两、仓粮一万零九石。当天命令将前俘获之人口马匹共三千余,由贝勒岳讬、豪格率兵千人携回沈阳。
这时,明朝有一位新任重臣,名叫刘之纶,农民出身,从小好学,外号“刘圣人”。他考上了进士以后,还钻研军事技术,试图用木料做成西洋大小炮及新式战车。他还懂兵法,便破格被提为兵部右侍郎。他十分感激。在他的好友申甫与大将满桂战死后,他毅然自请抵御后金兵。他请求率京营兵,朝廷没有批准,又请求率领关外的四川兵,还是不准。于是他招募了一万人,分为八营,以八名副总兵为将。廷臣看到刘之纶骤然官升高位,受命视师,都非常嫉妒。有个叫文震孟的官员,指使人对他施加压力,说:“你应当辞去侍郎而换上科臣的头衔出征。”刘之纶不理。
在雨雪纷飞中,刘之纶率万人誓师,激励将士,警与后金兵血战到底。他率军离京,行至通州,守城的将官拒不接纳。他和将士们只好冒雨雪宿营于古庙中。这时言官趁此攻击他“逗留”。刘之纶很气愤,给崇祯上疏,说:“小人意忌,有事推卸责任,无事则挑拨是非,只因为臣任侍郎职而惹起事端。请削去臣官,赐我这骸骨还乡。”崇祯阅了奏疏,没有同意,还鼓励了一番。刘之纶只好率师越过通州,向东进兵,出蓟州,自率八营兵抵遵化,列兵城外八里的娘娘庙山。
守遵化的后金兵出城,击破刘之纶二营兵,但其余营兵仍不退。二十二日,代善率三万精骑赶到,大炮与箭矢齐发,将刘之纶的兵击溃,俘获一员裨将,供说:刘之纶驻营娘娘庙山。代善挥军包围,召刘之纶投降,遭到拒绝,便下令发起攻击。刘之纶发炮还击,不料炮身爆炸,引起军营自乱。左右将领劝他整队徐徐撤退。刘之纶斥责说:“不许多言!我受朝廷厚恩,以死报国!”严令击鼓再战,双方矢如飞蝗,激战不休。眼看明兵支持不住,刘之纶从身上解下所佩印绶,交给家人,让他交还朝廷。此刻,后金兵已破明兵,突攻至山上。刘之纶躲进一个石岩之中,被后金总兵官楞额礼之子穆成格发现,当即用箭把他射死。此战,刘之纶所部八营兵覆没七营,只有一营兵乘夜逃脱。败报传到朝廷,崇祯嘉奖刘之纶,给予优恤《明史·刘之纶传》,卷261。夏燮:《明通鉴》,卷82。。
皇太极将攻占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皆留兵固守,作为插在关内的楔子。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及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率领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将士镇守永平府;文臣鲍承先、白格率领镶黄、镶蓝二旗将士镇守迁安县;以滦州系边地,命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为帅,偕文臣库尔缠及高鸿中率正黄、正红、镶白三旗将士守之。又命察哈喇为帅,与范文程率蒙古八旗将士镇守遵化《清太宗实录》,卷6。。
二月二十二日,皇太极又谕诸贝勒:“宜严饬军士,毋侵害归顺之民,倘有违悖,该管牛录额真以下,俱治罪。”其余众军由皇太极率领,于三月二日取冷口关(迁安县东北)返回沈阳。皇太极回沈阳不久,便派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兵五千,前去与阿巴泰等换防,分别驻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
后金军所占四城处于明朝境内,如汪洋大海之中的孤岛,明朝岂容其存在!崇祯三年(天聪四年)五月九日,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明山西总兵马世龙,锦州总兵祖大寿,山东总兵杨绍基,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等率兵攻打滦州。各乡人民武装三万余人,自办行粮,参加攻城战斗周文郁:《边事小记》,《莲泊店乡兵纪事》。。后金固山额真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各驻防地,分陴固守,屡败明兵,驱之壕外。
此时,二大贝勒阿敏、硕托在永平得到滦州被围的消息,只派大臣巴都礼率兵数百人增援滦州,为明兵所歼。阿敏擅自将迁安守兵与县民撤出,入永平府。明兵以红衣炮攻城,击坏城垛,城楼焚毁。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力不能支,遂于十二日夜弃滦州奔永平。正赶上天下大雨,后金军不作抵抗,惊慌撤退,秩序大乱,或二十人,或三十人结队而行,到处遭到明兵截击,阵亡达四百余人。
阿敏、硕托闻之大惊,既不往迎败兵,更不待后军至,即下令遵化守将察哈喇等弃城逃跑,并将永平新降汉官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太仆寺卿陈王庭、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掌印官陈清华等人处死《清太宗实录》,卷7。。同时下令屠城,尽屠城中百姓,收拾金银缎帛,于当天夜里弃永平,出冷口逃归沈阳《东华录》天聪5。。皇太极已派出的贝勒杜度率精兵赴永平换防,见此状,只好撤回。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数日之内全部丢失。明朝称此役为“遵永大捷”。
皇太极闻讯,大怒。消息传出,后金举国上下无不痛愤。六月四日,皇太极以阿敏自永平败还,令诸贝勒众臣不得进城,于十五里外立营,只准士卒入城。六月七日,诸贝勒大臣及文武各官集会,会上命岳讬宣布阿敏十六条罪状,从第十条开始,都是和镇守永平有关。如第十条,皇太极出塞班师后,指令阿敏去永平等四城替换济尔哈朗,他竟提出与弟济尔哈朗同驻。皇太极以济尔哈朗劳苦,没有同意。阿敏背后对其叔父说:“不让我与弟弟同驻,我拿箭射杀他。”其叔父斥责他,他竟挥舞胳膊说:“吾自杀吾弟,将奈吾何?”第十一条是,阿敏入永平府超过皇太极规定:迎接官员要用二伞盖。第十二条是,入水平府,深恨汉人,不愿抚育降民,声言允许众兵将囊袋填得饱饱的。第十三条是,驱汉人为奴,故意隳坏基业,使“不仁之名扬于天下”。第十四条是,镇守永平等官员不愿守此地,忧虑性命难保,阿敏不以国事为忧,竟散布不满,涣散人心。第十五条是,阿敏驻守永平时,竟派人至喀喇沁强行求婚,取其二女为妻。第十六条是,明兵围滦州三昼夜,阿敏拥有最多最好的兵,却坐视不救,任其陷落,只派一二百人去救,白白送死;当滦州失守兵败,既不往迎败兵,更不待后军至,竟自先撤。他不听劝告,连弃三城,又将永平、迁安官民尽行屠戮,大掠财帛牲畜载之以归《清太宗实录》,卷7。。
根据十六条罪状,主要是弃失永平四城等七大罪状,诸贝勒大臣议罪,要求把他处死。皇太极命从宽处理,仅处以幽禁,夺所属人口、奴仆、财物、牲畜,只给阿敏庄六所、园二所,并其子之乳母等二十人、羊五百、乳牛及食用牛二十。硕托、汤古岱、纳穆泰、巴布泰、图尔格等亦革职,或籍其家《东华录》天聪四年六月。。
当然阿敏的彻底垮台不完全是弃关内四城。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速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在世时深受器重,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列,号称“四大贝勒”,佐努尔哈赤掌握机务。皇太极即汗位后,他仍受到器重,凡上朝议事与皇太极并坐。这种局面在后金加强封建集权的时代,已经很不适应了。阿敏在永平所作所为,表现出他还是摆出满洲贵族的架势,傲慢狂妄,自以为是。及其永平四城失败,使皇太极在政治、军事上处于被动局面,不能不连同他作为过了时的旧势力的代表人物,趁机将他除掉。
己巳之役,是后金初次入塞,此役自天聪三年(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日入口,至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十一日拨营东归,历经七个月。其间,明清双方既有战场上的刀兵相见,亦有背地里的议和谈判。战争以后金迂回突袭成功而告终。后金初次入塞势如破竹,席卷长驱,直至北京城下,“每战必胜,每次必克”北京大学藏:天聪四年正月刻本谕。,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明兵失败,后金长驱无阻,首先是由于明关内防御空虚。“无屯兵处,且中原升平日久,文物极盛,而戒备全疏,贼若入关,不难长驱。”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22,8页。据投降后金的建昌路参将马光远说,他到任后,见兵马瘦弱,钱粮不敷,边防空虚,戈甲朽坏。又见探报夷情紧急,彼时即知后金兵有突犯蓟门之意,便将此情况呈于督抚镇衙门。他满怀希望言听计从,施展一番壮志。不期文官爱钱,武官忌妒,他心灰意冷,每日抱闷,唯仰天长叹而已《明清史料》甲编。。仅此一例,已看出明朝防御空虚的严重情况。
其次,明朝君昏臣奸,误杀袁崇焕,卑视辽人,更涣散了军心。有人说,自总兵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明用之善,则成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袁崇焕重视辽人,辽人亦乐为效力《明清史料》乙编。。袁崇焕被逮后,辽兵伤心地说:“在此立功何用?”反而逼使他们投向后金。
军心如此,民心亦涣散,无固守之志,也是明兵失败、后金制胜的一大原因。《明季北略》对此作了如下的评述:
己巳之役,后金兵所向,而城先空者,良乡、滦州、香河、固安、张湾。有城先空而兵不入者,如霸州三屯。有先降数日而兵始至者,如玉田,如迁安。有兵将先降而知守不知者,如遵化,如永平。有虚张声势而兵不敢犯者,如昌平,如涿州。有受降旗兵过而不取者,如顺义。有兵留而不攻、迹在若守若顺之间者,如房山。有兵至而顺兵去而守以援兵至而免者,如乐亭、抚宁。
还有一个原因是军事指挥上一再失误。明兵科都给事中张鹏云言:“敌骑内犯半月,诸臣所料理,如通州津要,昌平山陵,人人皆知其必犯,而不见布置之防。遵化以南有丰润,稍北平谷,皆属间道,未闻奇伏,侦骑不下三百,而敌之多寡杳然,则见司马之责,各援将如云如雨,日费本色数千石,折色数千金,今果沛然有余剩吗?不即求接济,则是司马之责。最亟莫如火炮,而铅石、滚木等或缺或少,则是司空之责。”谈迁:《国榷》,卷91。
后金发动己巳之役,是自努尔哈赤伐明以来,第一次空前地大深入。这次军事行动不仅是后金战术上的一个突破,而且也具有战略意义。此次远袭,不但训练了后金兵长途行军、攻城战守与主力会战的作战能力,同时也窥见了明朝政治上的反动腐败,经济凋敝、军事无能及岁欠年荒、“流寇”纷起的实况,增强了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进取雄心。对于明朝来说,后金的饱掠、军事打击,使其损兵折将,消耗了兵力,财源更加枯竭。更重要的是,明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误杀了袁崇焕,为后金除了一个劲敌;同时使明兵中能征善战的辽兵辽将,因不被信任而纷纷投向后金,成为后金数次入关之向导。而所谓四方勤王之师,亦多以兵饷缺乏,军溃卒逃,其中一些人立刻参加到农民起义中去,转身又向明朝作战了。
1、秦始皇与神女汤泉
骊山华清池,是西安著名的风景区。那里山影婀娜秀气,气候温和宜人。多少年来,许多帝王诸如周幽王、秦始皇、唐玄宗等都在这里修筑汤池,至今留下九龙汤、贵妃池、飞霞阁等名胜古迹。华清池的温泉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年以前,女娲补天在骊山留下了一块石头,于是人们便在那里修了一座娘娘庙。多少年来,娘娘庙的香火一直很灵,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信徒来这里拜佛烧香。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一天来骊山游玩。他见娘娘庙香火很旺,也要去朝拜。卫士们赶走了众信徒,秦始皇进了娘娘庙。
娘娘庙并不大,秦始皇转了转便停在女娲娘娘的神像前不动了。秦始皇看女娲娘娘的神像塑得很美,心想自己如能找到一个象女娲娘娘这样美的姑娘作妃子,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不觉向前走了几步, 离神像越来越近。猛听“呸”地一声,女娲娘娘吐了秦始皇一脸唾沫。
秦始皇摸着自己的脸,吓了一大跳。女娲娘娘是泥塑的,怎么还能吐唾沫,莫非她当真活了?秦始皇越想越害怕,急忙带着卫士匆匆地离开了娘娘庙。
说也奇怪,秦始皇回去以后,被唾的地方竟然生起疮来。又痒又痛,而且越烂越厉害。他急忙召来太医,太医看了他脸上的疮都说这种烂疮没有办法治,秦始皇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那天陪他去娘娘庙的大臣叫项平,是秦始皇的心腹。他见秦始皇脸上的疮越烂越厉害,便秘密地出主意说; “陛下是人间皇帝,富有四海,就是偶尔不恭,神女也该原谅。
听了项平的话,秦始皇皱着眉头,没精打彩地说:“可神女并没有原谅我!”
项平抬起头来说:“陛下可虔诚地去庙里焚香。女娲娘娘见您确实有诚心,就会宽恕的……”
秦始皇没有办法,只好去娘娘庙焚香。这样一连七七四十九天,女娲娘娘终于被感动了。
这一天,秦始皇刚刚拜完,桌上签筒里就跳出一只竹签,秦始皇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汤泉洗痂”四个字。正在思索,一卫士进来报告说,骊山下出现了许多热气腾腾的汤泉。秦始皇听了心中大喜。
原来,女娲娘娘恼怒秦始皇轻薄无礼,所以用生疮惩罚了他,但见秦始皇能改正错误,于是就显神通帮他治疗。女娲娘娘从怀里取出一个瓶子,用树枝蘸了些瓶里的水向骊山洒去,骊山下便现出了热气腾腾的温泉。
秦始皇用温泉冲洗疮痂,时间不长,脸便渐渐好了。
2、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一天,女娃去东海看太阳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鸟,“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非常痛恨东海,于是日复一日地不断地往东海中扔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3、百鸟朝凤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鸟。但它有的优点就是:很勤劳。把吃多下来的食物都藏进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都饿得头昏眼花。
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给大家。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4、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5、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传说中,嫘祖出生时,刚好赶上了狂风暴雨,并且连续三天三夜,并引发了洪水,当时淹死了很多人。
结果就是嫘祖被当成了不详的象征,被认为是灾星。而作为西陵首领的嫘祖父亲为了族人的安全,就把嫘祖遗弃在了山涧,说来奇怪,山涧中的虎豹财狼见到嫘祖并没有吃了。相反,老虎用身子暖她,狼用奶喂她,豹子衔来干草给她铺了个小窝窝,花喜鹊围着她唱歌。嫘祖的母亲更不舍得小嫘祖,就去山涧找寻,找了七天七夜才找到。当看到女儿没事,并且得到百兽庇佑,就带着嫘祖回家央求西陵首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西陵首领最终还是留下了嫘祖。
转眼间嫘祖已经长大成人,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人们都还过着无衣蔽体、茹毛饮血的生活,男女关系更是混乱不堪,聪明的嫘祖就开始把动物骨头在石头上磨成针,再到山里寻找些野蚕结的茧,抽出丝,搓成细绳,把兽皮按照人体的模样连缀起来。众人也是有样学样,逐渐的都穿上了兽皮做的衣服,男女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嫘祖在采摘野果时发现蜘蛛结网,就学着蜘蛛的办法,把抽出的丝挂到树枝上,横挂竖挂,横编竖编,编的稀了织成网,编的密了织成布。从此丝绸出现了。嫘祖把丝绸做成衣裳,穿着又舒服又好看,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跑到西陵来学艺。嫘祖养茧、抽丝、织布的美名很快传遍了中原大地。
西陵国与北边的有熊国是近邻。西陵国就把织出的丝绸送给有熊国的国君轩辕,轩辕见到丝绸,感到神奇,又听说是一位西陵少女发明的,就带领随从来到西陵拜访嫘祖。轩辕见到嫘祖,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她,当时就向西陵氏求婚。这年六月初六那天,有熊国杀猪宰羊,大摆宴席,轩辕亲驾马车把嫘祖迎娶到有熊国。
嫘祖嫁到有熊国,被轩辕黄帝封为正妃。嫘祖经常跋山涉水,深入民间传授植桑养蚕、抽丝织布技术,深受万国百姓敬仰。嫘祖死后,黄帝痛不欲生,按照当时的习俗,把嫘祖的尸体运回老家西陵园,埋葬在西陵岗上。黄帝封嫘祖为“祖神”,意为养蚕缫丝的创始人。西陵人还专门兴建了敬供嫘祖的娘娘庙。每年三月初六,西平民间都要唱大戏,纪念蚕神嫘祖娘娘的生日。
扩展资料: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它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畴,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