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恒:骗负戴笠一腔真情,不愿做军统夫人,戴笠死后嫁著名学者

余叔恒:骗负戴笠一腔真情,不愿做军统夫人,戴笠死后嫁著名学者,第1张

2006年9月14日,世界上薪金最高的汉学家之一魏斐德去世,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人。

他曾写过一本书《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这本书详细讲述了传奇特工头子戴笠的故事,当他谈到戴笠的感情生活时,其中有这么一段非常令人寻味。

1940年,戴笠引诱他的英文秘书余叔恒 ,虽然这个年轻的湖南女子已经与军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务订了婚。

但戴笠依旧想要和余结婚,不过没两年,他就爱上了影星胡蝶,马上就用送她去美国学习的方式,把已经怀孕的余叔恒给抛弃了。

这件事情在 历史 上确有其事,但是并不像魏斐德说的那样只是短暂的一段露水情缘, 真相与此大相径庭 ,戴笠彻彻底底栽倒了这个女人的石榴裙下。

戴笠可能是中国最老谋深算的特工之一 ,他的一生中充满了谜团,即便是在国外也有很多拥趸,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过他是“中国的希姆莱”。

所以按照常理说,这样一个擅长玩弄人心的老狐狸、情报界的天才,身为军统一把手的戴笠究竟是怎么在余叔恒的跟前吃了大亏,并且心甘情愿的呢?

这就是戴笠缤纷多彩的感情史上最为真挚且极其隆重的一笔, 这个余叔恒,也是戴笠生前的最后一任女友 ,是这个民国特工之王的感情最终章。

这是一名令戴笠难以忘怀的女性。

余叔恒在1918年出生,她的故乡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当地颇有名望的富贵家庭,她家的来历非常不凡。

据传她们家的祖上是清朝湘军中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后来当湘军歼灭了太平天国以后,余叔恒的先祖用军功换来了一家人的富贵,衣锦还乡。

余叔恒小戴笠足足21岁 ,所以两个人的成长历程根本无一丝一毫相似的地方,因为家庭颇为富贵,所以年幼的余叔恒很早就开始接受最为先进的教育。

在她18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她还在这一年考进了中央大学,相貌绝美的余叔恒在学校中就像一只百灵鸟一样, 她非常活跃,而且英文极其出色,是中央大学的校花。

而这时候的戴笠已经将近40岁,他手中已经紧握着军统的大权,是整个中华民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他终日忙碌在情报工作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在美国人的影响下,明白了在很多特殊的场景下, 一名优秀的女特工往往比男特工的表现更加优异。

如果要培养特工的话,那么最方便、能找到最好生源的地方只有学校了,权势滔天的戴笠开始筛选适合特工工作的女性,在摸排到中央大学的时候,余叔恒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吸引了他的注意。

从培养特工的角度来说的话,余叔恒绝对是一个罕见的人才,她的数学以及英文水平优秀,这对军统的潜伏谍报工作异常重要。

而且最令戴笠欣喜的是, 余叔恒非常美丽活泼,特别善于交际 ,而这就是一个优秀特工的必要素质。

戴笠起初只是想要给自己的军统补充需要的人才,但随着自己对这个小姑娘越来越了解, 戴笠心中就有了一些别的念头。

他越接近,就越来越被这个姑娘散发出的气质所吸引。

戴笠出身寒门,从小没有接触过这种受到高等教育,但是却洁身自好、品格如崖间芳草遗世独立的年轻少女。

更何况这名少女家世显赫,她又理想远大,简直是完美的代名词。

戴笠虽然已身居高位,但他绝大部分的童年时光都是在浙江保安乡的一个小村子里,虽然家里不至于让他饿肚子,却也非常封闭落后,接触不到上层人物。

在戴笠18岁的时候,也就是余叔恒出生的前3年,他的家庭给这个刚成年的孩子安排了一桩婚事,算是高攀了一些。

戴笠的家族给他找的结婚对象是乡里有名的大地主的女儿,她叫 毛秀丛 ,比戴笠还大两岁。

戴笠那时候已经是浙江省第一师范大学的学生,他已经在学校里接受了最新式的教育和思想。

比起故乡民众的传统和愚昧,他骨子里已经是一个超脱普通人的报国青年了。 所以,当戴笠要娶毛秀丛的时候,其实他并不是多么情愿。

自己和这名女子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共鸣,毛秀丛一直没有念过书,只跟着家里的兄长们启蒙认识了几个字。

虽然不算是睁眼瞎,但要她和戴笠交流简直难如登天,两个人就像是身处两个世界一样。

最后两个人还是结了婚 ,这是因为戴笠心中虽然厌恶这种包办婚姻的安排,可是自己没有能力反抗整个家族的安排。

所以,这场婚姻对于双方来说注定是不幸的。

在结婚以后,戴笠就离开了家庭选择外出闯荡,不过他在一生中都没有抛弃过这个陪他渡过风风雨雨的糟糠之妻。

随着自己的官阶和权力蒸蒸日上, 戴笠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照顾得非常好。

毛秀丛是个不太懂得大道理的女性,看起来沉默软弱,就像是一个闷葫芦,她无心更无力结束这一段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婚姻, 只是在随波逐流,戴笠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

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以及对戴笠近乎屈膝自卑的顺从,让戴笠感到越来越乏味。

在戴笠的心中, 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渴望着进步的独立女性 ,对一切大胆热烈,对事业有着追求,对生命充满热爱的青年女子是他心中最欣赏的。

在戴笠40岁以前的岁月中,不乏遇到这样的奇女子,民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那时候有很多充满冒险精神的女性。

但是因为时代所致,这样的女子身上的风尘气有些重了些,作风不为戴笠所喜。比如旧上海十大美女之首,民国著名香烟“美丽牌”烟壳上的美女的原型蒋梅英就曾经受到过戴笠所垂青。

只不过后来蒋梅英嫁作他人妇,戴笠也就没有继续这段感情。戴笠本质上还是非常传统的中国男性, 心中向往的是洁身自好,但又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

所以戴笠心中的标准就像是一个梦想一样,是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形象。

不过当戴笠看到余叔恒的那一刻起,理想中的那个完美女性突然来到了凡尘, 她就是戴笠朝思暮想的女子。

戴笠的私德绝对说不上好,他是一个好色之徒,和他有染的女性实在是数不胜数,仅仅在回忆录中能够查到的情妇就有十几个。

虽然戴笠的风流韵事多得数不清,可是在这些成群的情妇中,没有一个被戴笠娶回家中, 在这方面,他发挥了情报人员的某种职业素养,选择配偶万分慎重。

在这诸多情妇中,陈华、向影心和周志英三个人朝思暮想的事情就是当上局长夫人,可是戴笠谁也看不上,陈华是风尘女子,露水情缘可以,但是不适合娶回家。

向影心则是令他也要谨慎对待的女特工,最擅长施展的就是美人计, 这样的人适合成为得力下属,但是当自己的枕边人,戴笠放心不下。

周志英虽然年轻貌美,但大脑简单至极,和戴笠自己的发妻有一拼,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都不是他想要寻找的妻子。

在戴笠的情史中, 他还曾看上了浙江警官学校的一名女学员叶霞翟 ,这名叫做叶霞翟的少女考进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然后又在1933年退学报考了浙江警校。

她的气质十分温婉,又聪明好学,戴笠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就任命她为自己的机要秘书。

本来叶霞翟是戴笠的心头好,但就在这时候,戴笠遇见了余叔恒。

不过戴笠虽然看上了余叔恒, 余叔恒却早就与表哥周学光订下了婚约,等着一毕业就结婚。

戴笠可没想那么多,他首先把叶霞翟介绍给了自己的兄弟,也是一直没有娶妻的国民党陆军上将胡宗南。

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进展飞快,后来两个人真的成了好事,夫妻之间恩爱有加,戴笠这个“甩掉叶霞翟”的举动最后倒是无心成了一桩好事。

戴笠这时候就多次借着巡视的机会接近余叔恒 ,余叔恒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很快就看出了他的心意,毫不客气地直言相告,对戴笠说自己已经有了婚约。

戴笠表示理解,但是暗中颇为不屑,自己现在已经官至军统局长,还有个称号是“蒋介石的佩剑”,权势滔天, 他并不担心一个小小的未婚夫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

那时候中国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湖南,戴笠一看机会来了,就想办法托人把余叔恒的母亲和妹妹都接到了重庆的临时政府,紧接着又安排余叔恒当自己的英文秘书。

而戴笠这个人精也经常前往余家去嘘寒问暖, 余叔恒的未婚夫这时候非常不巧,因为战事失去了音讯 ,这就能够让戴笠得以乘虚而入。

戴笠的年纪都能当余叔恒的父亲了,她成为戴笠的英文秘书以后,知道这个男人手上全是鲜血,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对于这种人物,余叔恒实在是提不起爱意。

当戴笠和她提起对她的各种栽培,以及未来的各种好处的时候,余叔恒也提不起心思。

但这可是“中国盖世太保”,余叔恒可惹不起, 身在屋檐下,她只能勉强应付一下,这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令旁人惊讶的是,戴笠有着无数新欢旧爱,这次像是真的陷入了情网中一样,表现得像一个无比痴情的汉子,谁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戴笠还有这一面。

甚至为了讨好余叔恒, 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化名,叫做“余龙”。

这个名字的含义再也直白不过,他就是想要当余家的乘龙快婿,而且戴笠总是当着余叔恒的面在电报文件上写上这个名字。

所以,整个军统局都知道戴局长对自己这个英文秘书有点意思, 很多军统局成员都曾经提到过戴笠真的有意要和余叔恒结婚。

比如唐生明、黄康永、王方南、沈醉这些人物都曾经表示过这一点。

那时候戴笠的一个老情人突然找上了门来,她就是前文提到的周志英,周志英原本是浙江警校第一批经受训练的女特工,曾经被戴笠苦苦追求,戴笠移情别恋以后就对她无比冷淡。

周志英听说戴笠的发妻毛秀丛因为子宫癌去世以后,就一个劲儿地找戴笠逼婚,令戴笠不胜其烦, 甚至这个周志英还大闹军统局办公室,闹出了很多笑话。

戴笠是一个狠人,为了甩掉如牛皮糖一样的周志英,戴笠甚至哄骗她再过几天就秘密举办婚礼,等到了“婚礼”那一天,戴笠就安排自己的手下用专车把她接上。

周志英还沉醉在美梦中,却不知道这辆车不是接她去婚姻殿堂的,而是冰冷黑暗的息烽监狱, 周志英在这里被足足关了两年多,最后活活得发疯而死。

另一边戴笠却一直对余叔恒献殷勤,甚至为了娶到余叔恒,他甚至还在军统发动了非常严厉的家风整治运动。

这项运动就是号召全体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所有人都不能结婚纳妾, 已婚的人员就单独住宿,若是有婚约在身,未婚的档期全部推卸掉。

军统局人员在哀叹之余,也纷纷想到这可能是戴笠逼迫余叔恒和未婚夫退婚的举动。

戴笠在这时候也开始正式向余叔恒求婚, 有一天,他还拿着一本广告画册,颇为温柔地指着画册上的一辆红色跑车 ,对她说这就是给余叔恒的订婚礼物。

余叔恒极其苦恼,但她知道这件事绝对不能硬扛着,于是她先用一个拖字诀延缓了戴笠这强大的爱情攻势, 她声称国难当头,岂能顾及儿女私情作为理由搪塞过去。

而且余叔恒也抓住了当时军统局的条例,上面写着抗战期间禁止结婚的严令,并且对戴笠说,自己目前最多能接受的就是先订婚。

暗地里, 余叔恒更是想要脱离这片让她陷入泥泞的沼泽 ,那时候日寇猖獗,足迹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地区。

这迫使戴笠也开始在东南亚布局自己的势力,情报人员一批一批地送往那里。

余叔恒聪明地想到了东南亚可能是一个好去处,为了摆脱戴笠喋喋不休地纠缠,她开始自告奋勇前往缅甸,为远征军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

戴笠确实考虑到缅甸当地需要会英语的人才,于是最终还是把她送往了缅甸仰光开始工作。

余叔恒看到计划成功,自己已经逃离了戴笠的魔爪,于是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步的计划, 她找了一个时机,说自己在仰光实在水土不服 ,身体越来越狼狈,自己不想这样下去了。

她对戴笠说道:“你不是经常说蒋夫人就读的卫斯理安学院能够培养出最优秀的坚强,同时最适合当领袖夫人的女性吗?你能不能把我也送到那里去读书?”

戴笠是真的爱上她了,于是马上起身,开始打点人脉,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余叔恒办理了留美学习的手续, 就是想要送她去卫斯理安学院去读英语硕士。

到了1941年5月的时候,戴笠再次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托人在香港给余叔恒买到了一张前往美国的船票。

余叔恒知道戴笠的心思,他甚至直接从重庆飞到了香港,想要为这个心上人送行。

当时戴笠准备前往香港时用的身份是化名, 但仍旧被当时在英国人控制下的港督葛洪量所知晓。

葛洪量极其厌恶戴笠其人,认为他总是派人在香港进行暗杀活动,简直就不把大英帝国放在眼里。

那时候有大批香港警察严阵以待,就是想要杀杀这个军统局长的锐气,当时香港说只要在戴笠的行李箱中发现任何武器, 就马上对他进行拘捕关押。

为了一名女子,国民党最强的情报机关在机场和香港皇家警察展开了一场大对决,军统局在香港的特工郭斌想尽办法通知了到达香港的戴笠, 神不知鬼不觉地调换了戴笠的行李皮箱。

所以,当港警翻看戴笠箱包的时候,一无所获,只发现了一些茶具和常用药物,任何违禁品都没有。

但怒火之下的香港警察不会善罢甘休,直接把戴笠扣押了。

戴笠更是忍不了,他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于是要求港督葛洪量亲自找自己道歉,葛洪量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找到戴笠。

想到还要给余叔恒送行,戴笠没时间追究那么多, 1941年6月19日,戴笠看着余叔恒登上了“泰来总统号”轮船出发前往美国。

戴笠不知道,这就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见到余叔恒的面。

等余叔恒远渡重洋以后,戴笠每日都对她朝思暮想,思念与日俱增,差一点就积劳成疾。

他特地委托自己的密友,同时也是军统美国站的站长萧勃代为照顾余叔恒,甚至还用机密线路传输电报,因为余叔恒在他的心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到了1941年12月,民国四大家族宋家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在美国结婚, 戴笠还特意委托正在学习的余叔恒挑选一份礼物送过去。

在这时候,戴笠已经把余叔恒看做和自己妻子一样的分量了。

但是余叔恒已经对戴笠十分厌恶,只不过自己的家人依旧在国内,受此要挟,她不得不继续虚与委蛇,况且自己的学费也是戴笠支付的,这份恩情也十分厚重。

于是, 余叔恒一直通过信件和戴笠保持着地球两端的“异地恋”。

后来余叔恒也不愿意和戴笠发电报了,戴笠远隔重洋发来的电报被她一一无视,只在戴笠地紧紧催促下,她才勉为其难地发一份电报,这让戴笠深受煎熬相思之苦,只好经常给萧勃发电报,询问余叔恒近来如何如何。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令萧勃很苦恼的事情,余叔恒这种人在哪里都是光彩夺目的,最这时候已经有一名年轻的美国军官对余叔恒展开了追求, 萧勃不敢和戴笠说,只能说她近日和政府人员有来往。

即便是在毕业以后,余叔恒也拖着不回国,还说自己要攻读博士学位,戴笠答应了, 她还说想把家人接到美国生活,戴笠还是答应了。

当余叔恒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戴笠甚至还从国内派医生给她就诊,若不是国内事务繁忙,戴笠恨不得自己前往美国照顾她。

就这样,戴笠给余叔恒支付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资金,这个人精像是糊涂了一样,一直在被余叔恒戏耍。

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军用运输机在南京附近的岱山撞山而亡, 戴笠至此还觉得余叔恒会嫁给他。

余叔恒后来一直生活在美国,还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此后她美国大学里当了一名教授,晚年也担任了中美教育基金会会长的职务。

1994年,余叔恒去世了,终年76岁。

现在关于余叔恒的故事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戴笠可称之为一代枭雄,为何会被女人欺骗?

事实上 历史 上无数男男女女之间的故事早就说过了这一点,无非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在骗他,一个心甘情愿地被骗而已。

谁都有可能是痴情人,只不过这次故事的主人公是戴笠罢了。

1、《戴笠当年如何经营自己的异地恋》;佚名;《腾讯评论》;2017-03-03;

2、王娅楠12小时“阶下囚”:戴笠为何被扣香港[J]同舟共进,201709014

3、戴笠的军统红粉知己[J]农家之友,2014(09):35

《步辇图》的原画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旧题是阎立本所绘。现今传世的画作应该是个摹本,因为画上有小篆题写的唐人李德裕旧跋,是宋朝人章伯益的手笔。李德裕是个什么人物呢?晚唐时期,党争酷烈,著名的牛李党争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弄得愈加衰败,李德裕便是李党的领袖人物。自唐德宗至唐宣宗,历经八朝。

回到《步辇图》上,这是一幅著名的历史故事画,绘制的是吐蕃赞普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派丞相禄东赞到长安,进见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的事情。

当时的背景是在中原千里之外的的西藏地区,勇猛的松赞干布兼并了十几个部落,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了特使来唐朝求亲,与之同来的还有突厥和小国吐谷浑。但唐太宗婉拒了松赞干布的求亲,却嫁了一位公主给吐谷浑。

使者回国告诉松赞干布求婚失败是由于吐谷浑从中作梗,松赞干布一怒之下灭了吐谷浑。

几年后,松赞干布率领二十万大军一路杀到唐朝,威胁唐太宗:“若不许(公主)行,则兵伐唐都;入蒙见允,则汉藏和好,永息烽烟。”。禄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再次求亲,唐太宗终于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最终,松赞干布兴建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

这一幅《步辇图》里出现了四类人:一是戴幞头、穿圆领便服、坐腰舆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二是身着圆领小袖花番客锦袍的吐蕃使者禄东赞;三是戴幞头、穿圆领衣、佩帛鱼、执笏的赞礼官和译员;四是梳着三饼平云发髻的宫女。

画中唐太宗头戴折上巾(黑纱幞头,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身穿柘黄绫袍(这种圆领黄袍衫是唐太宗的常服)、腰系红鞓带、脚蹬乌皮六合靴,坐着步辇,由两个宫女抬着、另外两个宫女手扶着。步辇的一般名称为腰舆,简单的称“舁床”。行走时,用绳索挂在杠头,抬高在腰部位置,不上肩膀。上肩膀抬的是晋代的平肩舆。唐太宗穿的这种圆领黄袍衫是常服,正式场合应该穿戴有“十二章纹”的黑色冕服,所谓“万国衣冠拜冕旒”。

画面左边站了三人,中间一人是吐蕃使者。一般来说,画中的主要人物、显贵人物会画得比较大,但此图例外,也不知什么缘故。再看画中,吐蕃使者穿着才过膝的小袖花锦袍。这种锦袍是川蜀织造的“番客锦袍”,每年成都的织锦工人要织造二百件上贡,扬州广陵也要织造二百五十件。都是唐政府专门为赠予远来长安的使臣或作为特种礼物而织造的。当时成都、广陵还织造上贡的“锦半臂”和“打毬衣”,专门供给朝廷。

禄东赞腰间系着帛鱼,还缀了一个类似算袋的东西。当时流行在腰间穿戴一种附有火镰、算袋、砺石等的蹀躞七事,他却没穿戴。

画幅左边穿红袍衫的是赞礼官,着白袍衫的是译员,他们各自手持小笏旁立。赞礼官腰间配着帛鱼。译员就是翻译官。

至于宫女,梳着常见的平起云皱发髻,这一种叫做三饼平云。她们身穿一种朱绿相间、作“十二破”式样的小袖长裙,上至胸部高处。裙子里面穿着小口条纹袴,外面披着薄纱做成的帔帛。脚下踩着透空软锦靴。仔细看宫女穿的条纹裤,是一种五色相间的丝织物。她们手腕上戴着长蛇式的绕腕多匝的金镯子,没错这就是唐诗里经常出现的“金条脱”。

这几个宫女是尚寝局专门伺候皇上睡觉、抬轿子、拿扇子的,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

杨虎城将军的第三位夫人谢葆真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爱国主义者,***员。当北伐战争风暴席卷全国的时候,谢葆真拥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换上戎装,投身冯玉样将军的国民革命军女子宣传队,来到杨虎城将军的第十军,经党组织批准和杨虎城结婚。生子二人:拯中,拯亚。生女五人:拯美、拯英、拯汉、拯陆、拯贵。

谢葆真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8年之久,她34岁时在监房离世,对她死去的真相,鲜为人知。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命令杨虎城出国“考察”。谢葆真携幼子拯中随将军出国了。

在国外,她和杨将军一起传播中华抗日救亡的正义斗争,争取国际各方人士的支持,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国外进步人士、中国留学生和爱国侨胞的积极响应。杨虎城将军在法国人民争取和平的大会上发表演说;谢葆真在华侨妇女团体集会上讲演,到女子学校里去座谈……。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决定回国参加抗战,当时各方人士都担心其安全,劝杨虎城放弃回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方面对蒋介石心存幻想,一方面抗战心切,把自己一家人的危险搁置一边,谢葆真支持丈夫并与杨虎城一起回国抗战。

1937年11月27 日,怀着满腔爱国情回国参加抗日的杨虎城将军一行人,抵达香港。翌日,蒋介石来电邀杨虎城到南昌相会,并指令特务头子戴笠“迎接”。

11月30日上午谢葆真和儿子杨拯中乘车送杨将军到九龙机场,机场周围岗哨密布,戒备森严。

11时40分,飞机渐渐离开了跑道,谢葆真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拯中向杨将军挥动着小手:“祝爸爸一路平安!”

谢葆真痴痴地看着远去的杨虎城,直至云团遮住了飞机,挡住了视线……

临行前,将军嘱咐谢葆真说:“你回西安后,要千方百计地支持青年们的抗日救国行动。”并对西安绥靖公署军需处处长王维之说:“我走之后,你把我的家眷送回西安。我到南昌就给你们拍电报。”

谢葆真遵嘱回到了西安。她每天在忧虑、焦躁中等待着丈夫的电报。一天、二天、三天、…·…依然杳无音信。她走出了家门,四处去打听。消息传来了: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骗到南昌囚禁了!壮志未酬,却身陷囹圄。此时此刻,谢葆真万分愤慨,痛恨之极!

谢葆真决定去救援杨将军。她要亲自去问扣押将军的特务头子戴笠:“抗日有什么罪?”

谢葆真顾不得个人安危,她愿与杨虎城将军共患难。

临行前,她把一部分钱和物资,捐献给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她安排母亲带着四个女儿拯美、拯英、拯汉、拯陆去四川投亲避难,儿子 杨拯亚 幼年早夭。为了使被囚禁的杨将军得到宽慰,她带着幼子拯中,上了飞机。

12月4日飞机抵达武汉,但谢葆真未找到杨虎城将军的下落。戴笠假惺惺地安排谢葆真和幼子拯中去了南昌,但杨将军并没有在那里。受骗的母子和副官阎继明、张醒民都被监禁了。原来,杨虎城返国被骗到南昌扣押后,蒋介石令戴笠将他押往湖南益阳去了。

最初特务对谢葆真表面还是以礼相待的。

1938年1月中旬的一天,戴笠给谢葆真找来一位军统局女内勤人员。他指示:“你比较干练。现在有一件事要你去做,要求你很好地去完成任务。这就是护伴杨虎城太太谢葆真。她现在住在南昌,身边带有一个男孩。你到杨虎城夫人那里去,应该懂得,杨虎城是高级将领,你平时对谢葆真应以夫人的礼仪对待她,做到亲如家人,和睦相处。即使杨太太心情不愉快时,你也要随时给予安慰与开导;特别要注意她的人身安全。她如有什么要求,必须及时地向主管人员反映情况。”

谢葆真住处设有警卫组。地址是在南昌市二卫路一号(或二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三间二楼的西式洋房,阳台上陈列着一些盆景,阳光充足,环境宽敞。她住在二楼当中一间,下面是办公室,大门进口处有传达室和警卫室,有护士一名负责谢葆真的护理工作,另有厨师、女佣人、便衣警卫共六、七人。

谢葆真用膳,每日三餐,早餐是牛奶、豆浆、小米稀饭、油条、面包、饼干、馒头等,逐日轮换。中晚饭则以鸡、鸭、鱼、肉为主,兼有各种海味,或红烧,或清炖,其它菜肴各取所好,皆以适合谢葆真的口味为主。她也会喝一点酒,以贵州茅台酒为主。

她中等体型,有一对传神的眼睛,光可鉴人的黑发,洁白红润的笑脸,爱穿兰色旗袍,新式皮鞋,举止端庄。她常压抑着内心的痛苦,向阳而泣。

她的孩子拯中,那时不过六、七岁,天真活泼,挺机灵的。内勤人员常与他拍皮球,做纸玩具,并教他识字,还经常买一些图书和玩具给他。

里面的服务人员王蒲臣、周康有时也来同吃饭。饭后,他二人会讲一些笑话,逗得谢葆真大笑不止,从而减轻了她对失去自由的痛苦。

同年四月,谢葆真提出要与杨虎城杨同住的要求,但得不到上面的及时批复。她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抱头痛哭不止,连饭都不肯吃了。

内勤人员想尽办法来安慰她,请她耐心等待,还要小拯中来劝说妈妈,冲淡谢葆真对杨虎城的思念牵挂。

这一年的六月,上峰批准了她的请求。谢葆真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真是欣喜若狂。小拯中得知快要与爸爸见面,也乱蹦乱跳起来。六月中旬,王蒲臣带着谢葆真母子同乘坐一辆专车,由南昌出发,直往湖南桃源进发。杨虎城夫妻父子乱后重逢,相见之下,热泪夺眶而出,怎不令人心酸!

桃源的住宅,是一座木结构的大院子。这里的负责人是李家杰、龚国廖,医师是戴夏民,护士是朱正霞,另有警卫人员十五、六人,厨师和女佣各一人。杨虎城夫妇团聚带着儿子能在一起生活,他们较之前的精神面貌好了许多。

杨虎城在这期间,上书蒋介石请缨杀敌,表示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无恨。但迟迟未得到答复,因而大动肝火,情绪激烈。李家杰、龚国廖于是对他多次劝慰。

杨虎城将军体型高大,讲起话来爽朗而宏亮,有大将风度。但他在软禁的日子里,心力交瘁,虽是四十开外的人,但早已经是银丝满头了。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频频失利,战局影响到杨将军的安危,此后最高当局把他几度转移。

1938 年的冬天,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大部地区。国民党从武汉撤退时,杨虎城夫妇和幼子拯中被押解到贵州息烽秘密监狱的玄天洞,息烽秘密监狱是中美合作所的前身。

整个山沟都是中美特务合作的机构。玄天洞位于息烽县南山山麓的中段,洞高15米,洞内面积1300多平方米,是具有三百年 历史 的名胜古刹。这里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幽深险峻、与世隔绝,恰好成为特务们秘密监禁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的监房。

房子周围戒备森严。内、中、外三层警卫线,便衣特务星罗棋布。

谢葆真读着经过特务审查的报纸,向将军学习写毛笔字,教拯中读书认字、练习画画……正值学龄的拯中没有进学校读书的自由,谢葆真只好给年幼的孩子补课。

拯中,这个不满10岁的孩子,监狱生活使他懂得了同龄儿童难以理解的道理。他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澡,磨炼意志。

军统特务早已获悉谢葆真是***员,他们得到指令:“对谢葆真以要犯防范。”

谢葆真担心年迈的母亲和四个年幼的女儿,生活没有着落。她写了一封接一封的家信,交特务送邮局。但这些信一封也没有邮走,都被特务点燃烧成了灰烬。她没有和外界联系的自由,岂能让她对外写信?

当她知道特务扣押了她写给母亲的家信时,她用丝线缠住食指,用剪刀刺破,在白绸子上写了血书,向国民党反动头子蒋介石抗议!

谢葆真性格泼辣,干练刚强,而这样的个性,在此种境地有害无益,加速了她与杨虎城的分离。

有一天,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带着他的老婆来到了玄天洞。他们站在牢房外,假惺惺地说什么“来看望”杨将军和夫人。谢葆真知道他们的险恶用心,忿忿地向杨森喊道:“坏蛋来了!”并把房内的砖头、凳子朝他们扔去,迫使他们扫兴而归。

谢葆真的反抗行为使特务恼羞成怒,不给她狱内的“自由”。

囚禁期间中,谢葆真生了一个女儿,只活了8天就夭折了。她在精神方面开始不稳定。

1941年春天,谢葆真又生了个女儿拯贵。她瘦弱的身子,没有奶水哺育拯贵。在杨将军的要求下,特务头子才应允由他们自己出钱雇一位奶妈。

特务编造了种种借口,迫使将军夫妇分居。特务们以让杨将军去温泉疗养的谎言,将杨虎城和拯中搬到新洞的房子里去囚禁,而谢葆真、拯贵和奶母吴晴珍仍住在旧洞的房间里。

谢葆真始终是爱憎分明的。她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充满深情的爱;她对蒋介石及其驱使的特务们,怀着刻骨仇恨。一个性格高傲的人,在有限的人身自由里,精神的折磨是多倍的。谢葆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1943年的秋天。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谢葆真抱着女儿拯贵跑出牢房,站在院中淋着。她说特务要谋害她们母女,她要站着死,不能让特务害死。她执意在大雨中淋了整整一夜。吴晴珍劝阻无效,只好把拯贵从她怀里夺过来。

1945年8月的一天,息烽群众庆祝胜利的锣鼓声,传到了死一样沉寂的监狱。

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的伟大胜利!寂寞的监狱沸腾了!各囚室的政治“要犯”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无比喜悦的心情。

谢葆真冲到窗前,跳着,喊着,激动的喜泪“啁”淌下……抗日的胜利,给狱中受难的人们带来了获得自由的希望。杨将军和夫人向往着自由,憧憬着参加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展望着彩色斑斓的前景……

然而,蒋介石对爱国将领岂肯容生!他失败得越惨,对政治犯迫害得越烈。

1946年4月10日,杨虎城夫妇被押往重庆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夫妻仍分室囚禁。这里的戒备更为森严。

谢葆真带着拯贵被囚在两间平房内,外加奶妈吴晴珍。她明白已无“释放”的希望,更加思念狱外的孩子们。她唯一能与之诉说心中思愁的人,只有已成为她知己的吴晴珍。此时,谢葆真留在母亲身边的四个女儿,由外婆领着,东躲西藏,受尽磨难。

谢葆真绝食了。这是她当时唯一能向敌人斗争的方式。

1947年腊月末的一天;谢葆真起得很早,不言不语地将衣服换得干干净净,仿佛要出门做客一样。吴晴珍端来早饭,她推开了。一整天不食一粒米,滴水未进。谢葆真开始绝食了。一连数天,无论吴晴珍怎么劝说,她只是平静地摇摇头,不言不语。

她面色越来越苍白,连走路都迈不出步子。吴晴珍实在无法,只好报告特务,谢葆真被拖进了陪都医院,这是中美合作所的内部医院。护士给她挂葡萄糖续命。医生一走,谢葆真拿着一枚金戒子放入口中,吞下去了,她急忙去找医生。

一天,她求吴晴珍去找些火柴头的粉末,吴晴珍找来一小包葡萄糖,谎称是火柴粉末,谢葆真吃了,奇怪自己没有被毒死。

谢葆真倒在床上呜呜哭泣:“看来他们不会放过我,我若另打主意,虎城没有羁绊,或许老蒋怜他孤单,他能早日回西安”。

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愿意把特务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希望杨将军和他们的儿子能逃出虎口,安然无恙!

1947年2月8日(腊月三十),谢葆真无力地躺在床上,突然门外一阵杂乱的脚步响。

几位从成都赶来的医生,突然闯进谢葆真的病室。他们身着白褂,蒙口罩,眼色不善。

他们以治病为名,先把病床抬到屋子中间,然后蛮横地把谢葆真捆绑在床上,床旁铁架上挂着一瓶“药水”,连着药水瓶皮管的针刺进了谢葆真的小腿,随着“药液”的缓缓输入,她痛苦地挣扎着,渐渐地,她的眼球鼓出来了,脸色变得青紫了。当“医生”们收净物品,走出房门时,谢葆真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位年仅34岁的女***员就这样被杀害了。

等他们通知杨虎城赶来时,谢葆真的遗体已被白布单罩上,他颤抖着双手揭开被单,这位半生驰骋烈场的英雄,用他粗大的手指,轻轻顺理着妻子挣扎时零乱的头发。当他看到她身上被绳子捆绑的血印,触目恸心,突然像山崩地裂,发出了一声悲嚎,一转头,侵向床上去,肝肠寸断。

杨虎城将军亲自为夫人火化遗体,收了骨灰,日夜放在身旁。没有了妻子,囚禁的日子一天天捱着过。

蒋介石去台湾前,吩咐毛人凤,除掉杨虎城及其家眷。1949年9月6日,杨将军和20岁的儿子拯中、8岁的女儿拯贵及秘书宋绮云夫妇等人,被特务用匕首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并毁尸灭迹。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第二野战军负责同志从逮捕到的当时曾在渣滓洞站岗放哨的十一名特务兵中,了解到一些线索。于12月1日在戴公祠花坛内挖掘出杨虎城将军及次子拯中的遗体,而杨将军的遗体旁边就是谢葆真的骨灰盒。

全国解放后,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杨虎城、谢葆真及随同遇难的烈士的灵柩,运回了西安。1950年2月7日,谢葆真与杨虎城将军一同葬于西安南郊韦曲少陵原杜公祠西侧的陵园。

历史 翻到了新的一页,山河还是旧山河,唯以纪念和行动告慰长眠九泉的忠魂。

感谢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 历史 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或移步 @文乎 主页

烈士何宝珍:刘少奇妻子,生3子女皆送人,32岁时被国民党杀害

刘少奇第六任妻王光美,与夫共荣辱,12年牢狱丈夫一双袜子陪她

王光美:刘少奇第六任妻子小他23岁,延安相识,20年伉俪情深

开国上将杨成武:求婚信写错姑娘名字,8天闪婚,革命伉俪一甲子

毛主席四子:毛岸红,三岁寄养在民间,后来找到的朱道来是他吗?

长津湖战役击退美军,周全弟-40 卧雪三天冻掉四肢,他16岁

104岁抗日老兵肖万世:十个一等功,却爱闯祸,只做了粮站站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