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潘金莲的前生今世》?

如何评价电影《潘金莲的前生今世》?,第1张

既为 银 实则“悲”

至今都还是忘不了高中时第一次读到李碧华原著时,那惊艳的心境,一个人躲在小屋里七天七夜,连饭也不想吃地一口气读完了她的所有作品。

所有的作品里,唯这部《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在内心抹上了深重的阴影,不论是之后看方令正忠于原著的改编,还是想一想那曾经在书中出现的妖异文字,都有种不寒而栗的亲切感。

女人,是不是一定要把自己剖析得这么露骨,才算认清了自己?

李姐的文字大气与柔媚并存,苍凉处寒意阵阵,暖心处血泪渗渗,时空的跨越度开阔驰骋,思维可谓天马行空。女人流转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却好似分享着相似的命运。

“世事就是如此,又酸又咸。”梦婆在奈何桥上对潘金莲说的话,一直在心底流转。

停电夜,现代武大站在帘子后向屋内已饱经人世的单玉莲求婚,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寡妇和好事者。她侧身无语,慢慢抹掉那悲从中来的眼泪,映在烛光下,是一张疲惫不堪的脸。

那是我在从前看了那么多王祖贤幽怨面容里,演绎得最真实,最传神,也是最美丽的一刻。

那种别无选择,对凄冷人世的失望与坚守,矛盾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

忘不掉前世,的确如同背负着两世的厄运。人一辈子就够了,更何况还要糟两辈子的罪?

真爱一个人,恨也并存,否则就不够刻骨铭心。这是李对爱情的体悟,如同单玉莲第一次看见武龙,手指被缝纫机轧伤的那刻。看见前世的爱,让人痛得彻骨。

李碧华说她爱的是男人,恨的也是男人。好男人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情怀,恨他的脆弱。

生活太沉重,她渴望一个英雄救自己升天,本来就是错误。

我们除了保护好自己,做自己的英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女人一生要处理的,人世的压力,情欲的陷阱,纯爱的甜美,奉献的痛苦都在作品里有着深刻体现。不同年龄的阅读,产生不同的心境。

美丽的女子,一辈子逃不掉的,不是男人的孽缘,而是自己的魔咒。被美貌这个诅咒牵累一生,至死都不知造成自己悲剧的,实则就是自己的无知,和那自毁的个性。

编剧方令正是之前看《唐朝豪放女》和《川岛芳子》就很欣赏的邵氏名导之一,他的改编,不论是《诱僧》还是《满洲国第一妖妇》,都显露出对李姐文字的深刻理解,和对日系美学的深厚造诣与热爱。

对于潘金莲这个人物,从前看《金瓶梅》时就不曾将她视为一个无知的可怜女人,她手段之恨,计策之毒,情欲之盛,都不是普通女人可比。但细想想,这不也是一种自毁的表现。而在李的笔下,她只是大千女子中的一员,有着优点与缺憾,悲悯心与疏离感。转到现世,经历了文革洗礼,偷渡香江,时空的变幻,给与她的是对人世的不断改观与经验积累。

原著是让她最后平淡归于生活,与现代武大好好生活下去。而改编添加的是与武龙同生共死,戏剧效果达到,赚了观众一把眼泪。

但不论如何,我还是认为她是个积极生活,努力改变命运的女人,不论是失败,抑或是成功,后现代人的理解添加在一个古代女子身上的,其实不过是自己对于商品社会的物质遐想。毕竟,在那个女人只能坐在窗前看集市的年代,她们能想的,能做的,也就局限在那个天地里,对于生存条件的反射,是与现代人大相径庭的。

所谓前世今生之说,只是借轮回谈现实,对于现实,我们大享自由与物质富足的后现代姐妹,是应该知足了。

关键是你认识那个男人不?如果是你认识的那就说明你潜意识的对他有一丝好感,但是并不是你理想的类型!如果是陌生的男人那说明你的梦想中暗地里很想找个男朋友或异性朋友不过现实中你又没那个胆量所以只有梦里才会有此情形!不过你说最后你答应幸福的流泪在一起说明你是对他不是很满意!或者你生活中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但是同时又不是太了解对方觉得很迷茫,而且你内心也很想找个异性伴侣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对方是否是你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所以下意识地感到左右难决择,当对方提出求婚要求时你并不是爱他而且你希望有个异性伴侣跟你结婚所以你最终还是选择了答应!这只是我的心理判断!具体的事你自己比我们清楚得多!梦境有时是日有所思,也有预兆之说还有就是梦回前世今生科学也无法解释

缘 起

时间回溯至三十年前,从经年来苦乐的舞步、舞风摸索过来,编舞家刘凤学定意以「新古典」这个最能表达她编舞特色的名称,来命名她及一群热爱舞蹈的学生所成立的舞团。

而「新古典舞团」呈现给观众的第一份献礼《洛神》,便是三十年后《曹丕与甄宓》的前身。当年《洛神》这出取材自《洛神赋》的二十分钟的舞剧,由王正平作曲,并由他指挥中广国乐团演奏。王正平以三种不同的乐器来诠释舞剧中三位角色不同的性格。其中洞箫代表曹植的悲剧情怀,古筝及弦乐道出甄宓的凄美雍容,唢呐则吹奏出曹丕的霸气与骄蛮,

在刘凤学精心设计的爱憎、冲突、犹豫与跌宕;同时暗喻著这极端而矛盾的人性,即使幕落也如烧不尽的春草,春风吹又生。

《曹丕与甄宓》第一幕(将士行):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两兄弟曹丕与曹植

三十年后,春风吹又生的,不是春草,

是刘凤学与王正平在一次携手重新赋予《洛神》新的面貌。于是《曹丕与甄宓》便以一百分钟的舞剧型态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除了音乐与舞蹈除旧布新之外,更结合的现代剧场的种种艺术-舞台、服装、灯光设计,将原本只有五位舞者的《洛神》,从国父纪念馆搬至国家戏剧院十八公尺宽、三十四公尺深的前后舞台。台上安排近五十名舞者,台下台北市立国乐团现场演奏,刘凤学与王正平意图带给观众一场气势磅礴的古典飨宴。

结构与内容

由二十分钟的小品舞剧,衍生发展成一百分钟四幕、无中场休息的大型现代民族舞剧,无疑是刘凤学经年累月对人世风情深层思索与反刍的结果。《曹丕与甄宓》对编舞者刘凤学而言,

并非历史以舞剧形式重现,也不再单纯是对曹丕、曹植、甄宓三角恋情的吟咏,而是以史实与传说为媒介,来探索与剖析人性毁灭的根源-斗争、嫉妒与破坏。

《曹丕与甄宓》第二幕(冷宫):甄宓在冷宫中独舞

三国,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就大环境而言,是动荡不安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

把国攻打国的比例缩小至宫闱朝廷、武士将相,又何尝不是明争暗斗,各显神通?而曹丕与曹植兄弟阋墙,文武争斗甚至夹杀在男人与女人的情爱风尘之中,终于导致手足反目而抱憾一生的悲剧,难道不是人性争斗本质的最佳写照?历史与传说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运用之巧,存乎一心,端看创作者以何种角度切入,并如何赋予它现代的诠释罢了。

于是编舞家刘凤学博士,从一年多来的酝酿与灵思之中,抽丝剥茧整理出包含序幕、四大幕与尾声的《曹丕与甄宓》,并将人性的战场布局在国土、文才武略、情爱、权位、生死种种斗争之中,企图在极平凡的剧情发展中呈现「对比」与「冷」的舞蹈质感,

并在写实、隐喻、幻象不同处理手法的切换之下,营造出跨越时空的真挚情感。

《曹丕与甄宓》第三幕(前廷与里巷):奸臣们在互斗争

第一幕是夜的战场,荒凉的原野中,沁著空寂与杀机。粉灰斑剥的通天台,孤独无言地倾诉著历史的兴衰变乱。

在舞者扮演的斥侯腾空跃下的刹那,苍凉与壮美的战争场面,便在飞沙走石、嘶喊马啸声中揭开序幕。第一幕以独舞、双人舞、四人舞、轮舞、群舞来呈现强与弱、个体与群体的「对比」,在曹丕与曹植并肩作战的双人舞中,同时也预伏横夺巧取、手足阋墙的戏剧冲突。

第二幕是那个被优待的俘虏-甄宓的世界,那个被无边际的冷意包围的后宫,即使光的游移一如时间如丝如缕迟缓的流失,都是不尽的冷意。宫中的华豪欢乐,曹丕与甄宓夫妇的缠绵,都在质感极「冷」的动作中进行。刘凤学设计了手与背部的动作来说明这对夫妇之间冰冷暧昧的爱憎关系。宫女们在竞竞战战的气氛下,簇拥著甄宓,却阻挡不了呼之即来的重重杀机。刘凤学安排小太子与母诀别的画面,甄宓复杂的心绪透过细腻的动作传达,与小太子浑然无知的天真表现,形成了令人动容的对比。

《曹丕与甄宓》第四幕(残梦):曹丕正在质疑甄宓

第三幕则是儒林外史的再现。朝廷宫闱中,群臣争权夺位、丑态毕出,与后舞台所经营的民间里巷充满生命力的纯朴,又是一种「讽刺性」的对比手法。视觉的焦点,在灯光的取舍变化之下,跳跃在朝廷与民间鼓舞之间,配合著音乐曲风的不断变化而轮番起舞。曹植再度出现时,已褪去了风发的意气与狂放倜傥,代之以真诚的心和醉眼看人生的姿态,道尽了人世的兴衰更替与苍凉。舞蹈与舞台视觉随处可见「对比」的手法,在镜框的内外比照真真假假的天性宿命。

第四幕与尾声都在虚拟的情境中行进,回忆与神话,交代了曹植与甄宓的前尘往事,于是前此种种恩怨情仇,都纷纷尘埃落定,还天、还地、还诸神佛,而曹丕表面虽赚尽人世荣宠华贵,却在权高位重之时,以众叛亲离的下场凄凉落幕。

幕 落

镜框式舞台,框的是一面面无边无垠幻化多端的隐形镜子,从镜中,舞蹈、戏剧、音乐都还原成直指性命的不惊不喜,映照的竟是王国维《浣溪沙》中的「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曹丕与甄宓》是一部用身体书写的人性战场,在权位、爱情、文才武略的竞技场中,《曹丕与甄宓》舞说的正是你我的前世今生。

作者:张维文 《曹丕与甄宓》舞台设计者;本文原载于《台湾舞蹈杂志》1996年3月号

刘凤学安排小太子与母诀别的画面,甄宓复杂的心绪透过细腻的动作传达,与小太子浑然无知的天真表现,形成了令人动容的对比。

《曹丕与甄宓》第四幕(残梦):曹丕正在质疑甄宓

第三幕则是儒林外史的再现。朝廷宫闱中,群臣争权夺位、丑态毕出,与后舞台所经营的民间里巷充满生命力的纯朴,又是一种「讽刺性」的对比手法。视觉的焦点,在灯光的取舍变化之下,跳跃在朝廷与民间鼓舞之间,配合著音乐曲风的不断变化而轮番起舞。曹植再度出现时,已褪去了风发的意气与狂放倜傥,代之以真诚的心和醉眼看人生的姿态,道尽了人世的兴衰更替与苍凉。舞蹈与舞台视觉随处可见「对比」的手法,在镜框的内外比照真真假假的天性宿命。

第四幕与尾声都在虚拟的情境中行进,回忆与神话,交代了曹植与甄宓的前尘往事,于是前此种种恩怨情仇,都纷纷尘埃落定,还天、还地、还诸神佛,而曹丕表面虽赚尽人世荣宠华贵,却在权高位重之时,以众叛亲离的下场凄凉落幕。

幕 落

镜框式舞台,框的是一面面无边无垠幻化多端的隐形镜子,从镜中,舞蹈、戏剧、音乐都还原成直指性命的不惊不喜,映照的竟是王国维《浣溪沙》中的「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曹丕与甄宓》是一部用身体书写的人性战场,在权位、爱情、文才武略的竞技场中,《曹丕与甄宓》舞说的正是你我的前世今生。

作者:张维文 《曹丕与甄宓》舞台设计者;本文原载于《台湾舞蹈杂志》1996年3月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78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